养生 > 养生保健 > 中医起居养生春季应 > 导航 > 起居养生应注意

起居养生应注意

2019-10-11

起居应“冬藏” 进补应减量

【www.ys630.com - 中医起居养生春季应】

导读:再过两天就是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不到两周

再过两天就是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不到两周的时间就是立春了。气候可能时而冷风刺骨,时而又阵阵暖意。在忽冷忽热的天气变化中,若保养不当,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传统养生学最核心的内容是天人合一。季节变化了,我们的身体也会随之有所反应,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起居顺应冬藏

中医指出,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也就是说,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藏的特性,早睡晚起,劳逸结合,养精蓄锐。此外,俗话说: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在大寒时节要注意防风防寒。衣着要随着气温的变化随时增减,比如:在出门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添加外套,并戴上口罩、帽子和围巾等。有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大寒节气应尽量避免在早晨和傍晚出门,以防昼夜温差较大,引起疾病发作。

进补适当减量

《黄帝内经》将一年的气候大致分为六个阶段,大寒至立春即是其中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养生除了要继续注重滋补肾阴之外,还要兼顾养肝,因为春天是人体肝气生发的季节,进补也应考虑到季节的变换。在这个承前启后的节气里,防风御寒是第一要务,而进补则不宜太过。

温补食物绿色食物双管齐下

由于大寒与之后的立春相交接,饮食上也要考虑到季节变换,以吃温性和绿色食物为主。

中医认为,冬季养生在饮食上首选温补类食物,如鸡肉、羊肉、牛肉等,其次可选一些平补类的食物,如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银耳等。还可多吃点黄绿色的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同时,也可多吃点具有健脾消滞功效的食物,如山药、山楂、柚子等,还可多喝点小米粥、健脾祛湿粥等进行调理。

运动要适量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在冬季,锻炼、活动对养生有着特殊意义。

大寒节气里的早晨气温过低,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因此,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进行户外锻炼。由于户外气温比室内低,人的韧带弹性和关节柔韧性都没有之前的灵活,马上进行大运动量活动,极易造成运动损伤。建议在运动前先要做一些准备活动,比如:慢跑、搓脸、拍打全身肌肉等。

ys630.coM延伸阅读

气虚有何表现 应如何进补


中老年人、都市白领、办公室工作者、脑力劳动者、身体虚弱者或平日感觉疲劳力不从心者,都是进补的对象。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身强力壮,不需进补,其实进补的类型很多,不只是针对老年人。

一般而言,中年人以补益脾胃为主,老年人以补益肾气为主。中医讲究辨证进补,即不同年龄、体质人群进补时切忌盲目、随大流,一定要根据自身体质、身体近况进补,最好遵从医生的指导进行。

以气虚证为例,气虚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等。这就是气虚的表现,可以适当补气。

益气药膳常选用的中药有人参、党参、黄芪、淮山药、大枣等;选用的食物有鸡、鱼、猪肉、鹌鹑、麻雀等。此类药膳为补益之品,不宜一次食用太多,宜少量久食;身体羸弱者更应防“虚不受补”。凡实证、热证、外感病症初期等都不可服用。

秋季进补应注意8大问题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进补是十分必要的,但进补不可以乱补,应注意避免以下问题。

1.忌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2.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应按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火。

3.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4.忌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饮食清淡也不是不补,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5.忌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因为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

6.忌重进轻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初秋未到进补养生应注重锻炼


据佛山市第二呼吸内科胡佩村介绍近两周感冒发烧的病人增加了四成左右细菌和病毒感染的病例都有患者主要表现为高烧咳嗽和咽喉炎。

初秋未到进补养生应注重锻炼

初秋养生饮食仍应以清淡为宜,并要加强身体锻炼和及时保暖以预防疾病。

防感冒1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入夜后气温骤降让习惯于晚上开空调睡觉的市民最近频繁中招。据佛山市第二呼吸内科胡佩村介绍,近两周感冒发烧的病人增加了四成左右,细菌和病毒感染的病例都有,患者主要表现为高烧、咳嗽和咽喉炎。

医生提醒:

预防感冒的方法是要加强锻炼,增加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医生指出,秋天是锻炼的好季节,清早冷空气的刺激可以使造血机能发生变化,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此外,在室外跑步能多晒太阳,阳光可促进身体对钙、磷等元素的吸收,有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此外,在饮食方面注意仍然要以清淡为宜,目前虽然气温稍降,但仍未到秋冬进补的时候,煎炸燥热的食物不宜多吃。

防哮喘2

除了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感冒发烧外,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也会在秋天复发,老人和小孩要特别注意,因为他们本身气道的防御功能较差,一着凉就容易诱发原有的疾病。胡佩村说。

医生提醒:

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是耐寒训练的好时机,但胡佩村指出,秋冻不应盲目进行,特别是原来就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士。他建议,老年人锻炼要量力而行,可以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活动。此外,老年人还可以用凉水洗脸,循序渐进地可以增加抗寒能力,减少支气管炎、慢性气管炎的发病。而学龄前儿童的免疫功能发育不是特别健全,对气候比较敏感,尤其是早晚天气变化的时候容易引起感冒。因此家长需注意给孩子早晚增减衣服。

入秋后天气转燥,调理身体可以适量进食润燥之物,如百合糖水、红萝卜汤、霸王花汤和木瓜汤(腹泻者禁)等。

防肾结石3

据了解,每年的6月至11月均是结石旺季,入秋后气温稍降,人们喝水量减少,但汗液的蒸发量仍然较高,加上广东地区历来是结石患者的高发地区,人们喜欢吃雪糕、喝啤酒等消暑,增加结石形成的几比率。

医生提醒:

预防结石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喝水,每日的喝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最佳的夏季饮料,除了白开水外,菊花茶、绿豆汤、绿茶等具有清热功效的消暑饮料也是不错的选择。

已有尿结石的病人,要注意少吃高钙、高糖、高嘌呤食物,以减少因结石刺激而发生肾绞痛的机会。此外,多做一些跳跃运动可有助于细小结石的排出。

防干眼症4

每到秋天,医院的眼科门诊量总是远远高于其他季节,这主要是秋天干燥的环境对眼睛的影响非常大。秋天里人的身体最为阴虚燥热,这是人们眼疾频发的重要原因,其中最容易被忽视的是干眼症。

据眼科中心龙心光医师介绍,干眼症的典型症状是双眼干涩、痛痒、灼热不适,严重时可导致角膜溃疡和感染发炎。如果遇上天气寒冷,或者干燥季节,干眼症的症状就会更加恶化。

医生提醒:

龙心光提醒市民,高强度用眼时注意不要长时间目不转睛,刻意地眨眨眼可以使泪水均匀地涂在角膜和结膜表面,空调房间要采取一定的保湿措施。同时可以适当使用眼药水。在饮食方面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绿色蔬菜、蛋黄、胡萝卜、葡萄等,摄取充足的叶黄素。

男人应多喝牛奶 女人应多喝豆浆


牛奶和豆浆都富含很多营养物质,对人体有益,但是经调查牛奶适合于男人喝,豆浆更适合女性。特别是对于黄皮肤的中国人,豆浆更适合。对于处于30~45岁的女性而言,妇科疾病频发,乳腺肿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这些疾病都与雌激素水平变化密切相关。这个阶段要多喝豆浆。为什么呢?

鲜豆浆被我国营养学家推荐为防治高血脂症、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的理想食品。饮用鲜豆浆可防治缺铁性贫血。豆浆对于贫血病人的调养,比牛奶作用要强。以喝熟豆浆的方式补充植物蛋白,可以使人的抗病能力增强,从而达到抗癌和保健作用。长期坚持饮用豆浆能防治气喘病。

豆浆心脑血管保健液。作为日常饮品,豆浆中含有大豆皂甙、异黄酮、大豆低聚糖等具有显着保健功能的特殊保健因子。多喝鲜豆浆可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常饮豆浆可维持正常的营养平衡,全面调节内分泌系统,降低血压、血脂,减轻心血管负担,增加心脏活力,优化血液循环,保护心血管,并有平补肝肾、抗癌、增强免疫等功效,所以有科学家称豆浆为心血管保健液。

豆浆与糖尿病人。糖尿病大多是由于不科学的饮食长期积累造成的,不当的饮食往往会影响镁、磷、铜、锌、铬、钴、锗等元素的吸收,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最近国外有学者研究证实,豆品饮料具有降血糖作用,豆浆是糖尿病患者极其宝贵的食物,因为糖尿病患者摄取大豆富含水溶性纤维的食物,均有助于控制血糖。

鲜豆浆更适于女性养颜。科学研究认为,女性青春的流逝与雌激素的减少密切相关。现代营养研究认为,鲜豆浆除了含有植物雌激素以外,还有大豆蛋白、异黄酮、卵磷脂等物质,对某些癌症如乳腺癌、子宫癌还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是一味天然的雌激素补充剂。同时,豆浆还含有一种牛奶所没有的植物雌激素黄豆苷原,该物质可调节女性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每天喝上300~500毫升的鲜豆浆,可明显改善女性心态和身体素质,延缓皮肤衰老,达到养颜美容之目的。

豆浆不仅便宜,对许多中老年人,特别是高血压、高血脂及脑血管病患者来说,喝豆浆更有利健康。豆浆中脂肪所含脂肪酸和豆油酸,可降低血胆固醇,防止动脉化,牛奶中脂肪都可促使动脉硬化,豆浆中较多的铁质,又易吸收利用,也宜于儿童及缺铁性贫血患者饮用。此外,大豆血糖指数为15%,而牛奶为30%,这对肥胖者和血糖高的人来说,选择豆浆更安全。

联合国国际会议上说,牛奶里含的是乳糖,而全世界有三分之二的人不吸收乳糖,在亚洲黄种人中有70%不吸收乳糖,我们是黄种人。有人牛奶是喝了,但并没有吸收多少。对牛奶吸收量最大的是白种人。

北京市调查的结果是40%的人不吸收乳糖。全国普查的结果,吸收最好的是广东。豆浆有什么优点?豆浆里含的是寡糖,它100%吸收。

牛奶里没有抗癌物质,而豆浆里有5种抗癌物质。其中特别是异黄酮专门预防、治疗乳腺癌、直肠癌、结肠癌,所以对我们黄种人来说最合适的是豆浆。我不反对大家喝牛奶,但为了防癌一定要喝点豆浆。有人停牛奶改喝豆浆了。这方法也不一定好。牛奶可以接着喝,又适当加点豆浆。因此人们常说:牛奶益男,豆浆益女。

医学家对3000余名中老年男子进行了长达22年的研究,发现坚持喝牛奶的男子,血栓栓塞脑卒的发生者明显低于不喝牛奶者。研究者认为,牛奶中的一些物质对中老年男子有保护作用,喝牛奶的男子身材往往比较苗条,体力充沛,高血压的患病率也较低。从而得出结论:男子在中年以后喝牛奶有益于身体健康,能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医学家认为,中老年女子喝豆浆对身体健康有好处,豆浆除富含抗氧化剂、矿物质和维生素以外,还含有牛奶中没有的植物雌激素黄豆苷原,能调节女性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抑制雌激素依赖性癌细胞和其它女性生殖系统癌细胞的生长繁殖,对防止对脉硬化有重要意义。医学实验已经证实,中老年女性每天喝500毫升豆浆,可以明显改善心理状态。最好是中年男子每天以喝牛奶为主,辅以少量豆浆,而中老年女子则以喝豆浆为主,辅以少量牛奶。

长痘应先调脾胃


生活水平提高了,“面子”愈发重要,人们在皮肤护理上的花费越来越多。但是,“面子”固然重要,“里子”更为关键。皮肤病虽见于皮毛肌肤,但与体内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有关,与脾胃功能失调关系尤为密切。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体会到,一些皮肤病,如粉刺、黄褐斑、皮肤瘙痒症、湿疹等都是由脾胃功能失调所引发的,因此调理脾胃对皮肤病的治疗非常重要。这也是中医“外病内治”的体现。

引起脾胃损伤的原因主要有三种:饮食失节,劳逸过度,精神刺激。中医认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饥饱无度、嗜食辛辣肥甘厚腻就会影响脾胃吸收、消化,从而导致皮肤病的发生。过劳或贪图安逸,也会影响脾胃功能,不利于气血的正常运行,严重者导致气血壅滞,表现为皮肤红肿热痛、干燥脱屑、色斑形成等症状。因此,皮肤病患者一定要注意休息,作息规律,切勿长期熬夜。此外,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如愤怒、悲哀、忧愁、思虑、恐惧等,都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诱发黄褐斑、白癜风、雀斑、粉刺等病的产生。

既然源于脾胃失和,皮肤病患者就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调理身体:属于湿热症者,要祛湿清热;属于寒湿症者,应温阳、健脾、利湿。

需强调的是,一些爱长痘痘的患者以为长痘都是“上火”,就买来苦寒的泻药来“去火、排毒”,这是大错特错。苦寒的药物往往伤脾胃,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霜降应预防哪些疾病?


俗语有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的说法。季节交替时,天气多变,多种疾病容易复发。霜降后,应着重预防哪些疾病呢?

专家提醒:中医讲究阴阳平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我们常讲的。

霜降节气已是秋末,露结为霜,草木枯黄。进入这个节气后,温度稳步下降,温差继续拉大,天气开始真正转冷。这样的天气特点可诱发多种慢性疾病,有以下这些病根的患者尤其要注意预防病情加重或旧病复发。

1、高血压

气候变化引起的冷刺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毛细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增高,进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复发。

专家提示:首先,早晚要适度增减衣物,防止受凉;其次,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定时休息,防止过度疲劳;再次,有高血压史的人要经常测量血压,及时调整用药量;最后,应注意饮食结构,少吃多餐,吃低盐食物,不抽烟、不喝酒,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最好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以备发病时及早服药。

2、关节炎

受寒受凉是关节炎的重要诱因之一,特别是风寒湿痹型关节炎患者的疼痛、肿胀症状以及关节僵硬症状都会随着气温下降而加重,个别病情稳定的患者还易因此复发。

专家提示:有关节炎、腰椎、颈椎疾病的患者,天气转冷时一定要注意保暖,骑车族可以通过佩戴护膝、护肘来防止关节受凉;多晒太阳,并适当进行一些功能性锻炼也有助于关节的健康。

3、血管病

气温降低,一些不爱活动的老年人会出现腿疼、肿胀,多数人会以为是受凉了,其实这可能是老年人下肢血管疾病的表现。

尤其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因其症状与关节炎相似,很容易被患者误认为是关节炎发作。不过如果伴有疼痛、发凉或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时,最好去医院骨科和普外科检查一下。

专家提示:这两种血管病都可能导致下肢氧供应不足、疼痛、下肢冰凉、颜色改变、感觉减退、溃疡或坏疽等。检查手段如下肢血管彩超、核磁共振等可以确诊。

4、脑出血

研究显示,气温若降低到零下5℃,每百万人的中风病死率每天将达到4.8人,而在17℃时的死亡数为3.2人。原因是寒冷刺激会使血管猛然收缩,血压升高,使原本脆弱的脑血管破裂而引起脑出血,寒冷易使血黏度增高而致脑栓。

专家提示:平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中老年人,在冷天一定要注意保暖,及时增加衣被和保暖设施,睡前宜用热水泡脚。

一旦出现胸闷、头昏、嗜睡及一侧肢体麻木症状时,应引起患者本人高度重视,及时去医院就诊。

5、肛肠病

天气转冷后,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北方人都有喜食辛辣的习惯,不少男性还喜欢喝点白酒暖身。但是如果没有节制,很容易引发内痔出血或肛裂等肛肠疾病。

专家提示:饮食要有节制,减少高蛋白、高脂肪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尤其不要喝太多的烈性酒;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加强日常规律的体育运动。

一旦出现不适应要及时就诊,千万不要以为出点儿血没关系,只要扛一扛就好了,以免因此加重病情,延误治疗

颠痫病应注意


在患有颠痫病之后,患者有时候会出现身体痉挛的情况。对于家人来说颠痫病的护理并不是很容易的。其实,对于颠痫患者来说,如果大家能够注意一些问题的话,是对病情的康复有很大的帮助的。那么颠痫病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同时也要学习一下颠痫病的护理方法哦。

得了癫痫病应该注意什么

多进酸食少食盐

酸性食物提供给人体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_6等,有利于神经递质的合成,从而弥补癫痫患者,特别是原发性癫痫患者的一些神经递质的缺乏,减少癫痫的发作。

传统食物中酸性食物大致有:花生、核桃、猪肉、牛肉、鸡、鸭、鹅、鱼、虾、蛋类等等。另外有研究表明:癫痫的发作是由于神经过度放电所致,而当人体短时间内过量地摄入食盐后,高浓度的钠盐可致神经元过度放电,从而诱发癫痫,故人们常常津津乐道的“少盐多醋”的养生之道,对癫痫患者依然适用。

多进食豆类、谷类食物

有研究表明,豆类食物和谷类食物(如黄豆、扁豆、小麦等)富含微量元素锰,多食可补充癫痫患者锰的摄取不足。另据研究表明:正常大脑细胞存在一定量的磷酸酶物质,但癫痫患者的大脑中严重缺乏这种酶,而豆芽中富含硝基磷酸酶物质,故进食豆芽能补充磷酸酶不足而缓解病情。

控制饮水

有学者认为:“间脑是人体体液调节中枢,大量液体进入体内,会增加间脑的负担,从而诱发癫痫。”而且有些癫痫患者往往在憋尿的过程中,突然发病,大概也因为过量饮水后造成膀胱过度充盈,从而产生较强的电冲动,诱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

癫痫发作的急救需采取的措施

1.癫痫小发作时,患者表现为短暂的意识丧失,通常只有几秒钟,没有抽搐痉挛,脸色发白或发红,小孩表现原地打转等,一般容易被人忽视。局限性癫痫通常表现为局限性的,手、脚、面部等处的痉挛抽搐。发现有上述表现的一定要去医院接受检查治疗,按医嘱坚持服药。

2.癫痫大发作时,当病人发生全身抽搐前将要倒地时,患者家属或救助者若在附近,要立即上前扶住病人,尽量让其慢慢倒下,以免跌伤。同时,趁病人嘴巴未紧闭之前,迅速将手绢、纱布等卷成卷,垫在病人的上下齿之间,预防牙关紧闭时咬伤舌部。对于已经倒地并且面部着地的,应使之翻过身,以免呼吸道阻塞。此时若病人已牙关紧闭,不要强行橇开,否则会造成病人牙齿松动脱落。然后救助者可解开病人的衣领和裤带,使其呼吸通畅。为防止病人吐出的唾液或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救助者或家人应始终守护在病人的身旁,随时擦去病人的吐出物。

3.少数患者的大发作,可接连发生,在间歇期间仍是神态晕迷,这为癫痫的持续状态。这是该病的一种危重情况,如不及时抢救,可出现脑水肿、脑疝、呼吸循环衰竭直至死亡的严重后果。一旦发生癫痫的持续状态,如就近有鲁米那针剂,可先一次较大剂量的药物,然后尽快将病人送往医院抢救。

惊蛰养生应注意哪些


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它从每年3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4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万物出于震,震为雷,故为惊蛰。惊蛰是指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蛰伏在泥土中冬眠昆虫的时候,这时已经进入了仲春。

按照一般的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天气已开始转暖,并渐有春雷出现,雨水渐多,平均气温能达到16℃-18℃。虽气候日趋暖和,但阴寒未尽,所以气候变化较大,有时降雨量也不少,突然其来的冷空气亦较强,且早晚与中午的温差很大,乍暖还寒。

春困和春捂在这节气里尤为突出和重要。此时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上醒来比任何一节气都迟,这就是民间常说的春困,这是人体生理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春回大地,天气渐暖,人体皮肤的毛孔和血管也逐渐舒张,需要的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但人体内血液的总量是相对稳定的。供应外周的血液增多了,而供应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所以出现了所谓春眠不觉晓的春困.

此节气冷暖变幻无常,因而春捂尤为重要,不宜过早脱去御寒的衣物。感冒不是在寒冷时容易染上的,往往是在气温上升或出汗时脱去过多的衣服,突然着凉时染得的。

从祖国医学上说,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老人更要注意身体的保养。如元代著名养生家丘处机在《摄身消息论》中说: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现代流行病学调查亦证实了中医这一观点,尤其在惊蛰里,属肝病的高发季节。此外,不少的传染病都易流行爆发。

饮食调养上主要是以春夏养阳为总体原则,适当多进食能升发阳气的食物和蔬菜,如韭菜、菠菜、荠菜等。值得一提的是,此节气各种病菌开始活跃,因细菌而感染的疾病增多,大蒜是一种广谱抗菌食品,对多种致病菌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常吃大蒜对预防呼吸道和胃肠道有作用。在江南一带,民间还爱以菊花的嫩苗(当地称为菊花脑)炒菜和煎汤,对高血压头昏或肝火偏盛食之尤宜,可起到降血压、清肝明目的效果。爱好食鱼生的人,在这段时间里应少食或忌食,以防各类细菌乘虚而入。

广东人历来善以汤水养生,结合这节气多变的特点,在利水祛湿、健脾补益时宜用苋菜头云苓鲫鱼汤;在既防春寒又祛湿困时宜用萝卜莲子茨实煲猪横脷汤;在清热宜肺、防呼吸道疾病时宜用鱼腥草煲猪肺汤;在补中行气、健脾醒胃、防胃寒诸症时宜用春砂仁煲猪扇骨汤;在辅助治疗四肢麻痹、颈背酸痛时宜用老桑枝煲鸡肉汤;预防感冒宜用葱白豆豉葛根汤等。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其意是,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这概括了惊蛰养生在起居方面的基点要点。

起居应“冬藏” 进补应减量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