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四季养生 > 端午话饮食养生 > 导航 > 端午话饮食养生

端午佳节话养生

端午话饮食养生。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心静才是养生之本。随着社会观念的更新,养生的理念也在不断刷新,养生关系着你、我、他的生活质量。您对四季养生是如何看待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端午佳节话养生,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食艾糕:艾蒿有着特殊的清香,是一味常用中药材。我国最早的医书《五十二病方》中记载,艾叶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痒等作用。至今还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新鲜艾叶做成的艾叶糕对祛除暑热、健脾利湿非常有好处。端午时节空气潮湿,而艾叶的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气,除污浊,净化空气。民间有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叶的民俗。

佩香囊:小孩多将香囊佩带于胸前,而成人多系于腰间。传统香囊常用配方是:苍术、川芎、香白芷、菖蒲、山奈、甘松、灵香草、冰片等。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苍术等中药的挥发性成分能有效杀灭空气中悬浮的病原微生物,香囊中的药物散发出来的芳香气味能够刺激鼻黏膜,使鼻黏膜上的抗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含量提高,SIgA具有较强的杀死病毒的能力,小孩鼻黏膜上SIgA的含量较低,因此最适合佩挂。对流行性感冒、白喉、水痘等传染病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挂摆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蒜水沐浴:一些地区在端午节有用大蒜衣泡水用来洗脸洗澡的习惯,取大蒜子外层的薄衣,在端午节的前夜将其浸泡在井水里,并加少量雄黄,浸泡所得的水供节日当天沐浴用。据说端午节用大蒜衣泡水沐浴可以预防盛夏季节身体长痱子,并有祛斑除痘的作用。

此外,端午节常用的中草药还有菖蒲、青蒿、香茅、柚叶等,一起用水煎后当茶饮用,或者泡酒饮用,都有很好的保健疗效,可以预防疾病。

相关阅读

端午话养生 五个方面要注意


养生导读:端午节就要到了,这时不但要记得吃粽子,养生保健也不能忽略。端午话养生,粽子不能多吃,不妨搭配醋、茶、豆浆和乌梅汤来助消化;可用中草药避毒祛邪,起居、穿衣、运动要有所讲究,还要保持好心情!

端午话养生

端午节前后有季节转换的特点,长江流域将进入梅雨时节,暑气加湿气容易对人体的消化道、呼吸道等带来影响,也是比较容易生病的季节。从人与自然协调相适应的角度而言,应该注意科学养生,避免一些有害致病因素的侵袭。

一、吃粽子搭配醋、茶、豆浆和乌梅汤

端午佳节粽飘香,总是让人垂涎三尺食指大动,但对于患有慢性病或是爱美想减重的民众而言,可得小心粽子惊人的热量!营养师表示,粽子的热量大多偏高,以一颗裹蒸粽为例,热量就约有1000大卡,成年女性吃了半个裹蒸粽就相当于摄取了一天1/3的热量,加上内馅多为胆固醇较高的食材,对于部分慢性病患者更应该酌量摄取。

在品尝粽子时尽量减少酱料的沾取,且要搭配天天五蔬果的健康观念,摄取五份蔬菜及水果,以平衡肉粽内所含的高油脂及补充不足的营养素,进而达到健康的均衡饮食,避免过了一个端午佳节,身上多了一层一层的游泳圈。

专家也建议可在品尝粽子后喝点茶叶。饮茶的保健功效虽然最近几年已陆续获得证实,但一般民众普遍有个错误的认知,认为只有特定茶种才能油切,但其实只要是茶类都可以减少体内脂肪、胆固醇的吸收,其中也以发酵程度较低的绿茶、包种茶及乌龙茶油切效果最好。

美食达人发明了粽子新的吃法,就是和豆浆一起吃,每天早上一个粽子一杯豆浆,对于上班族来说是既营养又便捷。由于粽子多半是用糯米制作的,在食用中务必控制数量,每次食用不宜超过60克为宜。吃粽子时最好能同时配喝茶水或豆浆等,以帮助吞咽和消化。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说,每天食用一个大肉粽或蛋黄粽等,摄入一定量的脂肪,可以有效的保持皮肤的弹性,增加肌肤的光泽度。

如果想要快速润肠,可以适量的饮醋,由于醋的酸性成分与胃里的消化液差不多,因此,可以起到刺激肠胃、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食用时每次不要超过1小汤匙,食用后紧接着饮一杯温开水。端午以后暑热渐盛,这个时候喝一杯凉爽的乌梅汤不仅可以解暑,还能增进食欲、改善乏力心烦等症状。和粽子一起食用,还能缓解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

二、中草药避毒祛邪

说端午不得不话艾草。它是一种药用植物,艾叶味苦,微温无毒,有温气血、逐寒湿之功,又有芳香避秽之能。据说,民间有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叶的民俗。有的人家在堂屋、床头等处也挂上艾草。端午时节空气潮湿,而艾叶的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气,除污浊,净化空气,保持室内清洁卫生,起到消毒预防疾病的作用。民间有种说法:艾草可以治百病、招百福,挂在门上可以祛除各种毒物,使人身体健康。所以古人称艾可以避邪,至今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之说。

此外,端午节常用的中草药还有菖蒲、青蒿、香茅、柚叶等,一起用水煎后当茶饮用,或者泡酒饮用,都有很好的保健疗效,可以预防疾病。

端午之后湿热渐盛,各种真菌、细菌大量繁殖,人体湿热出汗,空气中的过敏原增多,蚊虫活跃,日照增强。于是,各种皮炎、湿疹、手足癣、荨麻疹、白癜风等皮肤类疾病开始多发。专家强调,将菖蒲、生艾叶、佩兰等香草混合,煎水洗澡,可以预防以上提及的皮肤病。菊科的佩兰有香气,煎水沐浴有解热清暑、化湿健胃、止呕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起到预防感冒,防止蚊虫叮咬的作用。

为防治疾病,很多地方都有喝藿香的习俗。藿香有祛暑、止吐、治霍乱腹痛、驱逐肠胃充气等功效。以它入药的藿香正气类制剂,更是备受专家推崇。

三、夜卧早起、穿衣简单凉爽

端午节前后如何才能养阳呢?《黄帝内经》告诉我们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夜卧早起与春天的养生原则是一样的,但是相对于春天来说,此时日照时间更长,白昼时间更长,所以睡觉应更晚一些,早上起得更早一些。当然也不能太晚,如果超过11点还不睡,那就不好了。最好是在十点半以前就寝。如果感到困的话,中午可以补个觉。按照子午流注的观点,午时是人体合阳的时候,此时休息也有利于人体阴阳的转化。总之一句话,你只要跟着太阳走,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就可以了,这样才利于人体阳气向外生发。

健康专家表示,酷暑季节,简单、凉爽、美观、能保护皮肤是着装所要遵循的原则。要想穿出健康,那就要穿着适当,并注意选择衣料,少穿紧身衣,以利身体内排出的汗气散发,要勤于换衣,防止汗液浸湿生细菌。

炎炎夏日,当衣料已经无法再省略的时候,你就要从衣衫的材质上下功夫了。而在众多材质中,纯麻、纯棉、丝绸类材质不仅迎合潮流口味又具有极佳的降温功能。因此,如果你不属于热带型人,那么这类面料的衣衫绝对应该是首选。

专家指出,夏天选择宽松、吸汗的衣服。尤其居家不必讲究,可以尽量选择凉爽宽大的衣服、衣服的质地最好是棉质的,不仅柔软、透气,而且吸汗性强。色彩上,可以选择清爽宜人的浅色系列,如白、淡黄、淡粉、浅绿、湖蓝、瓦灰、银灰色等。

四、运动养生推荐健步走

赛龙舟、蹴球、珍珠球、斗草都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在端午节开展的体育运动。从古至今,端午节是一个提倡运动的节日。中医将精、气、神称为三宝,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运动养生正是抓住了这三个环节,调意识以养神;以意领气,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推动血运,周流全身;以气导形,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运动,使周身筋脉畅通,营养整个机体。

中秋话养生


中秋是气候转换的分界点。一过中秋,天气明显转凉,早晚温差加大,人体新陈代谢渐缓,容易引起感冒、咳嗽。除上呼吸道毛病外,有些人会有皮肤干燥、腹泻、便秘、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那么,

中秋有哪些基本原则呢?

饮食宜忌

中秋节前后气候稍凉,空气中普遍缺乏水汽,在饮食上,应少食辣椒、葱、韭菜、蒜等辛辣食物,同时应多吃芝麻、糯米、蜂蜜、甘蔗、菠菜、白木耳、梨、鸭肉、乳品等食品。体弱的老人还可以多喝一些粥来益胃生津。

中秋节期间,应注重饮食平衡,以保证营养全面。专家提示,不宜过量食用寒凉瓜果,以免造成腹泻,同时,不宜食用辛辣食物以防造成大便干结等症。

咋吃月饼

螃蟹和月饼是节日期间的经典美食,但食用不当会有害健康。专家指出,普通人吃月饼应有所节制,若暴食过量,有可能导致急性胰腺炎,出现剧烈腹痛等症状。一般情况下,每人每天不超过半块月饼,儿童和老人酌情削减。

螃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喜食的佳品。但螃蟹喜食小生物、水草及腐烂动物,蟹的体表、鳃部和胃肠道均沾满了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食用时一定要认真对待,如果吃蟹不注意卫生,会使人致病甚至中毒。所以,吃
螃蟹要注意:

忌吃生蟹:

螃蟹的体表、鳃及胃肠道中布满了各类细菌和污泥。吃蟹要蒸熟、煮透,一般开锅后再加热30分钟以上才能起到消毒作用。

忌吃死蟹:

死蟹体内的细菌会迅速繁殖,扩散到蟹肉中,分解蟹肉中的氨基酸,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吃死蟹可能诱发呕吐、腹泻。除此之外,垂死的蟹也不宜购买。

忌吃久存熟蟹:

存放的熟螃蟹极易被细菌污染,因此,螃蟹宜现烧现吃。万一吃不完,剩下的一定要保存在干净、通风的地方(最好是冰箱中),吃时必须回锅再煮熟、蒸透。

忌吃太多:

蟹肉性寒,不宜多吃。脾胃虚寒者尤应引起注意,以免腹痛、腹泻。一般吃蟹一至两个即可,吃完蟹后最好喝上一杯姜茶祛寒。


1 2

立秋话养生


风俗: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立秋,禾谷开始成熟。谚云:“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民间则有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

起居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立秋时,天气仍然很热,但是已没有夏天的温度高,秋天的气候特点为干燥。按照中医理论,立秋后肺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在这个节气,要注意内心平和宁静,保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起居应早卧早起。早睡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过。立秋后的早晨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此时不冷不热,气温宜人,天高气爽,使人精神爽快。

饮食《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立冬时节话养生


立冬时节话养生

1、立冬时节养生要早睡早起

俗话说:“早睡早起身体好”,这句话在冬天更为适用。立冬以后,白天的时间越来越短,夜晚的时间越来越长,根据冬天这个特点,早睡早起是非常有利于冬天的养生的。其实,冬季养生最重要的就是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充足的睡眠能够帮助我们有效的恢复精力,放松身体。

2、立冬时节养生要做饭时少放盐

很多朋友吃东西偏口重,在做饭时喜欢多放一些盐,增强食欲。但是,在冬天我们是不宜多吃盐的,因为冬天的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如果我们平常吃的饭菜中也含有很多盐的话,就更容易诱发呼吸道的炎症。

3、立冬时节养生要注意多吃水果

水果中一般会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不仅对我们的皮肤非常好,让我们的皮肤滋润,而且还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增强细胞活力。因此冬季多吃水果是非常有益的。比如柚子,有助于预防糖尿病;橙子,可以促进消化,保护心肺健康;枣,具有健脾胃的功效。

4、立冬时节养生要多点水

冬天由于寒冷,排汗减少了,所以一些不爱喝水的朋友们更不喜欢饮水了,喝水的次数也减少了,好像根本就感觉不到渴一样。这样是不可以的。虽然我们身体排汗少了但是维持身体各部分器官的细胞依然在正常工作,依然需要水分,所以我们不能觉得不渴就不用喝水,那样是不对的。每天最少要保持喝2000毫升的水,注意要喝温水哦,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身体。

5、立冬时节养生要出点汗

冬天动植物都开始了冬眠,它们就不用活动了,但是我们不一样,即使是冬天也要在天气暖和的时候适当的活动活动筋骨,这样才能强身健体。也不至于待出毛病来,锻炼要得当,不要做一些过于猛烈的动作,要动静结合,适宜就好。

立冬养生吃什么食物

1、立冬养生吃红薯

红薯系粮食中营养较为丰富的食品。由于红薯能供给人体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维生素A和维生素C,因此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以及和胃、暖胃、益肺等功效。因此,常吃红薯能防止肝脏和肾脏中结缔组织萎缩,防止胶原病的发生。

2、立冬养生吃萝卜

萝卜含有较多的水分、维生素C,一定量的钙、祖国医学认为,萝卜性凉味辛甘,入肺、胃二经,可消积滞、化痰热、下气贯中、解毒,用于食积胀满、小便不利等症。可见萝卜对调理脾胃作用非小,所以有“冬季萝卜赛人参”之说,对冬季常见的消化不良、风热型感冒、扁桃体炎、咳喘多痰、咽喉痛等疾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3、立冬养生吃包心菜

包心菜其维生素C和钙含量非常丰富。包心菜还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钼和锰,是人体制造酶、激素等活性物质所必不可少的原料。它能促进人体物质代谢,十分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其多量维生素C能增强肌体抗癌能力。

立冬养生喝什么汤

1、当归生地羊肉汤

材料:当归15克、生地10克(中药店有售),羊肉500克,生姜6片。

做法:中药稍浸泡;羊肉洗净,切块,置加了姜葱、绍酒的沸水中稍滚片刻,再洗净。一起与生姜下瓦煲,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下盐便可。

功效:羊肉有益气补虚、补肾壮阳、生肌健力、抵御风寒的功效。当归干姜羊肉汤对血虚有寒而引起的腹中冷痛等有疗效。

2、参麦甲鱼汤

材料:甲鱼1只(1000克)。人参3克,麦门冬6克。葱、姜、料酒、盐、胡椒粉、鸡汤。

做法:宰杀甲鱼,洗净,置沸水中煮15分钟取出,顺裙边剖开盖,撕下甲鱼盖上粗皮,去头及内脏,洗净,切成小块。人参、麦门冬洗净,切成薄片。把甲鱼块、人参片、麦门冬片同放大碗内,加葱、姜、胡椒粉、料酒及鸡清汤,盖上剖下的甲鱼壳,上笼蒸1小时,去葱、姜即可。

功效:补气润肺,养阴生津。

惊蛰春分话养生



惊蛰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桃花红、李花白、鸟儿高飞。
惊蛰节气阳气渐升,气候日趋暖和,但由于北方冷空气仍较强,气候变化较大,且早晚与中午的温差很大,冷暖变幻无常,因而春捂仍然是很重要,不宜过早脱去御寒的衣物。所谓上薄下厚,长生之术,就是顺应了阴阳的这种变化,下厚以护阴,上薄可发阳。
此时天气明显变暖,不但各种动物开始活动,细菌、病毒也开始生长繁殖,各种传染病开始流行。因此,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流感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春天属肝病高发季节,应注意养肝、保肝。
春季气候比较千燥,很容易使人口千舌燥、外感咳嗽。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批把、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另外,春天肝气旺易伤脾,所以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大枣、山药等甜食以养脾,可做成大枣粥、山药粥等。
冬季带给我们的除了寒冷还有僵硬,身体各器官如内脏、肌肉的功能都处于较低水平,骨骼和韧带更是僵硬得很,忽然弯腰、扭腰、跳绳都很容易造成损伤。因此,为了预防肌肉和骨骼遭受到损伤,从事剧烈的运动前,热身运动更是少不了。
春分
春分,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0℃时为春分。此时是一年四季中阴阳平衡、昼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时期,气温升到0℃以上,春飞桃杏开,蝶舞蜜蜂来,农忙开始,小麦进入返青阶段。
春分养生原则为春分风不小,要防痛深扰。一要平抑肝阳;二要健脾益气;三要育肾养阴。从立春到清明前后是草木生长萌芽期,人体血液处于旺盛时期,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此时易发生非感染性疾病,如高血压,血压波动大、过敏性疾病等。因此,在保健养生方面要保持饮食、起居、寒热规律平等,阴阳平衡。
春分时节的饮食调养,应当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应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以防止菜肴性寒偏凉,食后有损脾胃而引起肚腹不舒之弊;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莱肴时常配以蛋类滋阴之品,以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春分本是阴阳平衡的时期,但阳虚之体,阳弱不能与阴平衡,于是阳虚的本质更易显现出来,常发生五更泻,就是五谷不化的腹泄。因此,春分前后可常喝干姜炖汤。
初春时节风多、风大,易感冒流涕,应多到户外锻练身体,增强免疫力,常用温性调料防感冒。因春天风大,风木克脾土,所以,大风天应少到户外受风,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理中丸。
春分前后也要注意调解情志,保持轻松愉快,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在起居方面要坚持适当锻炼、定时睡眠和用餐,有目的地进行调养,方可达到养生的最佳效果。

端午佳节话养生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