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四季养生 > 养生舞 > 导航 > 养生餐制作

养生餐制作

2019-10-12

舞龙舞狮制作过程

养生舞。

“你有一万种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变人种,你没有健康,只能是空谈。”养生从历史上的玄虚传说,已经进入大众百姓视野,生活质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养生的人。如何分辩关于四季养生话题的对错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舞龙舞狮制作过程》,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舞龙舞狮制作过程

1、舞龙舞狮制作过程

1.1、舞龙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重大活动人们都以舞龙舞狮助兴,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孩子们尝试表演舞龙舞狮可以加深他们对中国传统民俗的了解和喜爱。准备:废旧纸箱、包装纸、废窗帘。

1.2、将废纸箱用彩纸包好作为狮兴。

1.3、 剪贴好狮子的眼睛、鼻子、并用刻刀刻出嘴巴1.3、包装纸和毛条做狮子的毛发。

1.4、把废旧窗帘固定在狮兴上。

2、舞龙的简介

人们在喜庆日子里用舞龙来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舞龙的主要道具是“龙”。龙用草、竹、布等扎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十五节以上的龙就比较笨重,不宜舞动,主要是用来观赏,这种龙特别讲究装潢,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

3、舞狮的简介

人们在喜庆日子里用舞狮龙来祈祷狮子的保佑。狮子外形威武,动作刚劲,神态多变,汉族民间有许多不同的传说,一时变作神话,一时拉上历史,为舞狮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亦令它更加深入民心。人们相信狮子是祥瑞之兽,舞狮能够带来好运,所以每逢春节或其它一些庆典活动,都会在阵阵锣鼓鞭炮声中,舞狮助庆祈求吉利。

舞龙的传说

舞龙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天,龙王腰痛难忍,龙宫中的所有药物都吃了,仍不见效。只好变成老头来到人间求医。大夫摸脉后甚觉奇异,问道:你不是人吧!龙王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于是大夫让他变回原形,从腰间的鳞甲中捉出一条蜈蚣。经过拨毒、敷药,龙王完全康复了。为了答谢治疗之恩,龙王向大夫说:“只要照我的样子扎龙舞耍,就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件事传出后,人们便以为龙能兴云布雨,每逢干旱便舞龙祈雨,并有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的规矩。

在浙江乡村,村民们舞动着自制的板凳龙,喜迎元宵佳节。每年的舞龙活动一般从正月十二开始,到元宵结束,那是舞龙高潮,最热闹。

重庆铜梁“火龙”被冠为“龙舞”之首,这种舞以铁水打金花,辅以不同材质的导引火、口中火、脊上火、腹中火、场中火、升天火等,组成一片狂热的立体火阵,极为热烈多彩。每到元宵节,人们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购买火药,制造火龙,配以烟架、禹门等多种火焰表演。大街上,大龙、火龙,腾跃翻飞,鱼灯、狮灯,往来如梭,龙争虎斗,火树银花,一派升平景象。全城灯火辉煌,亲朋宾客共欢呼。

中国的醒狮之乡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湛江遂溪醒狮天下闻名;遂溪县政府决定从2005年开始,每年12月8日都举行“遂溪醒狮艺术节”。“遂溪醒狮艺术节”就2005年举行过一次;后来就没举行过。

2004年首届“遂溪醒狮艺术节”于11月26日开幕。当天,在该地的文化广场和县城主要街道,举行了精彩的醒狮展演和“狮乡之夜”文艺晚会,11月27日至12月8日,各地醒狮队轮番表演,切磋技艺。此外,还举办了与醒狮有关的书法摄影展。

遂溪的民间醒狮活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近年来,当地政府遵循“积极保护、合理开发、有效利用、鼓励竞争”的原则,坚持“现代与传统并重,推进文化事业全面发展”的思路,积极发展民间醒狮艺术,醒狮队伍不断壮大,民间醒狮团队已有255个,其中高桩狮28个,地狮227个,表演者过万人。

相关推荐

舞龙舞狮的由来.


舞龙舞狮的由来

1、舞龙舞狮的由来

传说在浙江金华县有一座奇灵山,一天,县老爷这在书房为这几天来的怪天气烦恼时,忽然瞥见一条大蛇,并对他说:“我原本是奇灵山的巨龙,是掌管米粮的天神。大家都把米粮丢进溪中祭拜,糟蹋了粮食,玉帝知道后大怒,要罚金华县大旱两年。”县老爷一听,大吃一惊,连忙问说:“有没有补救的方法呢?”大蛇说:“只要今后祭祀只用清水便可,以免玉帝动怒。”县老爷听完之后,谢过大蛇之后,便下令全县老百姓照大蛇的话去祭祀。但是,县里还是有些人并不遵照大蛇的指示,依然用荤食祭祀。玉帝知道后,更加的震怒将灵溪巨龙斩了。后来,人们知道后都十分后悔,所以每逢正月十五便舞龙,希望巨龙的身躯能接合起来,这个习俗就一直流传至今。

人们相信狮子是祥瑞之兽,舞狮能够带来好运。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

2、舞龙的习俗

舞龙是个大节日,舞到任何一处都会受到招待。舞龙的队伍有时一天可以吃五六次酒宴,这叫“龙换酒”。 等到舞龙完毕,就将首尾烧掉,龙身送回庙内,明年再用。 灯节虽始于汉初,盛于唐宋,但“舞龙”的习俗,相信是承继殷周“祭天” 的遗风。 龙在历史文籍的记载中出现的时间极早,而且“舞龙”包含“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原有“祈年”的意思。

古人民智不开,大概由于龙在神话中是海洋的主宰,威力无穷,而海洋主水,龙也就很自然的做了农作物的司雨神。民以食为天,谷物是维持生命的根本,间接也就操纵了人类的生命。按这意义敷衍,龙的重要性竟是超逾了祖宗----帝舜、契和后稷。如此,龙被古人奉为“吉物”出现在庆典祭祀中,自然也不足为奇了。

3、舞狮的汉代起源说

相传汉章帝时,西域大月氏国向汉朝进贡了一头金毛雄狮子,使者扬言朝野,若有人能驯服此狮,便继续向汉朝进贡,否则断绝邦交。在大月氏使者走后,汉章帝先后选了三人驯狮,均未成功。后来金毛雄狮狂性发作,被宫人乱棒打死,宫人为逃避章帝降罪,于是将狮皮拔下,由宫人兄弟俩装扮成金毛狮子,一人逗引起舞,此举不但骗过了大月氏使臣,连章帝也信以为真,此事后来传出汉宫,老百姓认为舞狮子是为国争光、吉祥的象征。于是仿造狮子,表演狮子舞。舞狮从此流行。

舞龙舞狮的南北分别

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

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

舞龙舞狮的仪式和礼节

舞狮之前通常会举行「点睛」仪式。仪式由主礼嘉宾进行,把朱砂涂在狮的眼睛上,象征给予生命。 睛: 和 “金” 属谐音, 舞狮点睛有“点金”的意义,就是把一切都变成了“金”的含义。

点睛只是种仪式,象征着吉祥、平安、辟邪 。“睛” 是用来看的,所以“ 点睛 ” 也具备 “开眼界” 在生意场上能 “火眼金睛” 的透视一切趋势和洞悉一切动向, 随之而来就是“财源滚滚。狮子经开光点睛后,才会赋予其生命、灵性,才能与人融为一体,成为一头活灵活现的生灵,而点睛后的狮子即代表着点睛者身边的灵物,可为点睛者带来吉祥如意的好兆头,通过狮子活灵活现的表演,还可为客户招集人气,招财进宝。仪式内容如一点左眼金:金光闪闪。二点右眼银:银光灿灿。三点额头:扬名四海。四点狮嘴:天下太平,财源广进。

舞龙舞狮的由来


舞龙舞狮的由来

1、什么是舞龙

人们在喜庆日子里用舞龙来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舞龙的主要道具是“龙”。龙用草、竹、布等扎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十五节以上的龙就比较笨重,不宜舞动,主要是用来观赏,这种龙特别讲究装潢,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还有一种“火龙”,用竹篾编成圆筒,形成笼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龙衣,内燃蜡烛或油灯,夜间表演十分壮观。时至今日,舞龙经过不断发展和改进,经常成为一种具有观赏性的竞赛运动。舞龙的动作千变万化,九节以内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蜕皮等。

2、什么是舞狮

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来助兴、舞狮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广东的舞狮表演最为有名。狮子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在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

3、舞龙舞狮的由来

在远古时候,广东南海郡佛山镇忠义乡出现奇兽,身长八尺,头大身小,眼若铜铃,青面獠牙,头生一独角。这头奇兽于除夕晚出现,去如风,专门破坏民间农作物包括稻米,蔬菜等等。村民乡众不胜其烦,因他每逢过年时就出现,于是人们称之为“年兽”,乡民们就商议消灭“年兽”有智者献议,用竹篾及纸,扎成奇兽的形状并彩上颜色。以各种形状的布如方形,三角形织成兽身,再集勇士十数人,持锅等打得响的器具,并由一人手持双菜刀,立于一圆砧旁准备敲打。他们埋伏于一桥下,该处为年兽必经之地。当年兽出现时,众勇士一涌而出,击打乐器发出“锵锵”及“咚咚”之声,如雷贯耳。年兽见了,觉得惊骇而落荒而逃,从此销声匿迹,不复出现。为了庆祝驱赶奇兽成功及纪念纸扎兽头的功劳,村民便于春节将它拿出来舞动。舞狮时的乐器便改为锣鼓,配以一定的节奏各处常见于迎神赛会上作参神拜户只用,其意思是能镇宅旺宅、使鬼神降优、合境安宁、五谷丰收。

舞龙舞狮的价值

传统的舞龙舞狮活动在形成的漫长时间里,取决于不同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心理价值追求,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和心理价值追求使龙狮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原始先民通过对它的崇拜和信仰,并以神化的形式来创造、表现它,在充满激烈的情感体验与神秘互渗的原始表现等意识活动中,达到天、地、人之间的感应,实现心灵的平静和内在的自由和超越。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在经过近现代中西文化碰撞、冲突和融合的文化洗礼后,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地变化,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和地位也在这次洗礼后得到了重新认识和确立。

舞龙舞狮的发展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模式转变了,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舞龙舞狮运动也要跟着时代的脉搏跳动,不然就会面临危机。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就要把龙狮运动改革得面目全非,丧失了龙狮的民族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是人类的文化遗产,它的巨大价值往往就在其原汁原味上,将其“现代化”反而可能事倍功半。因此我们在开展舞龙舞狮运动的同时,一定要突显舞龙舞狮运动的民族特色,传承其传统文化价值,既要保持其传统性,又要与时俱进,开创龙狮运动新时代。

舞龙舞狮的由来和意义


舞龙舞狮的由来和意义

1、舞龙的由来

龙在历史文籍的记载中出现的时间极早,而且“舞龙”包含“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原有“祈年”的意思。古人民智不开,大概由于龙在神话中是海洋的主宰,威力无穷,而海洋主水,龙也就很自然的做了农作物的司雨神。民以食为天,谷物是维持生命的根本,间接也就操纵了人类的生命。按这意义敷衍,龙的重要性竟是超逾了祖宗----帝舜、契和后稷。如此,龙被古人奉为“吉物”出现在庆典祭祀中,自然也不足为奇了。

2、舞龙的意义

龙在历史文籍的记载中出现的时间极早,而且“舞龙”包含“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原有“祈年”的意思。古人民智不开,大概由于龙在神话中是海洋的主宰,威力无穷,而海洋主水,龙也就很自然地做了农作物的司雨神。民以食为天,谷物是维持生命的根本,间接也就操纵了人类的生命。按这意义敷衍,龙的重要性竟是超逾了祖宗——帝舜、契和后稷。如此,龙被古人奉为“吉物”出现在庆典祭祀中,自然也不足为奇了。《礼王制》称:“宗庙之祭,春曰钥,夏曰衤帝,秋曰尝,冬曰烤”。人们所以要舞龙,与古代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中对自然现象缺乏科学知识有关。他们幻想龙是管雨的,想以舞龙来祈求神龙,以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3、舞狮的由来和意义

舞狮是一种亚洲民间传统表演艺术,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扮成狮子的样子,作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中国民俗传统,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故此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都喜欢敲锣打鼓,舞狮助庆。舞狮亦跟随着华人移居海外而闻名世界,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及各国唐人街都相当盛行舞狮。但中国大陆的民间舞狮实际已经日渐减少。聚居欧美的海外华人亦组成不少醒狮会,每年的春节或重大喜庆,他们都会在世界各地舞狮庆祝。

春节的传统美食有什么

1、春节的传统美食有元宵

元宵是春节的另一大美食。按传统,它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必吃食品,现在人们则不太强调时令,一概归为春节美食。

2、春节的传统美食有年糕

年糕也是一种春节美食。在一些地方,年糕也叫“年年糕”,取汉语谐音“年年高”之意,表示人们期望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年糕通常用糯米粉和黄米粉制成,有黄、白年糕之分。

3、春节的传统美食有饺子

饺子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传统美食,中国有句老话叫“好吃不过饺子”,中国人过年一定要吃饺子。饺子是用面皮把馅包裹起来煮食的食品。一般在除夕晚上12点以前,人们就把饺子包好,待到半夜子时(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煮食,这时正是新年旧年交接之时,吃饺子取中文谐音“更岁交子”、辞旧迎新之意。因此过春节时,无论多么丰盛的菜肴,中国人都不会忘记吃一顿饺子。

春节的习俗

1、春节的习俗有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2、春节的习俗有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汤圆的制作过程


汤圆的制作过程

1、汤圆的制作过程

1.1、准备好原材料

1.2、将花生和核桃仁放入微波炉高火两分钟左右,然后去皮

1.3、将花生和核桃仁切细

1.4、锅里放入白芝麻干炒,炒熟

1.5、加入花生和核桃仁,加入适量红糖和猪油,翻炒均匀,稍微湿一点,不要太干

1.6、元宵的馅料就做好了

1.7、用快烧开的水,一点一点加入,将糯米粉揉成干湿合适的面团

1.8、取大小合适的汤圆面团搓圆,然后挖空,装入馅料,不要装太满

1.9、收口,然后搓成光滑的汤圆

1.10、放入水快烧开的锅里,轻轻晃动锅,开中小火,煮七八分钟至汤圆熟

1.11、出锅了,非常美味

1.12、烹饪技巧:做馅料时猪油不要太多,糖也不要太多,否则会腻,猪油的多少刚好打湿所有的馅料为宜;和面要用烫水,少点少点加;面要使劲揉,直至光滑不沾手不裂口,也不能太湿,否则做好的汤圆容易瘪;加入馅料后搓汤圆要轻轻搓,不能太薄,否则容易穿;水待开时下汤圆,全部做好后火稍大。

2、汤圆和元宵的区别

2.1、北方元宵,是以馅为基础,江米面粉为外立面的制作工序。过程简单易学:先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凉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大小的立方块。然后把馅块放入簸箕里,倒上适量江米粉,摇晃中就“筛”起来了。随着馅料在互相撞击中变成球状,江米也沾到馅料表面形成了元宵。做成的元宵江米粉层很薄、表面是干的,下锅煮时江米粉才吸收水份变糊。

2.2、南方汤圆:与元宵做法完全不同,倒有点儿像包饺子。先把糯米粉加水搅成团,放置几小时让它“饧”透。然后把做馅的各种原料拌匀放在大碗里备用(不须像做元宵那样切成小块)。汤团馅含水量比元宵多,这是两者的区别之一。包汤团的过程也像饺子,但不用擀面杖。湿糯米粉粘性极强,只好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

3、汤圆的吃法

3.1、桃酪元宵:原料:干核桃仁150克,江米50克,江米面150克,麻仁100克,小枣50克,面粉、桂花。做法:将白糖放入碗内,加桂花、麻仁、面粉少许,再加开水少许拌匀,放在案上,用刀拍成1.5分厚片,改切1.5分见方的丁,即成元宵馅。将江米面放入簸箕里。核桃仁用开水冲两次,剥去外皮剁碎,小枣洗净,用凉水浸泡12小时。把江米、核桃仁、小枣肉放人碗中,加水磨成为细浆。净勺放开水,下入白糖,上火见开,撇去浮沫,迅速将核桃仁浆下入,搅匀成粥状,至熟,盛于碗内,将煮熟汤圆捞入即成。

3.2、橙羹小元宵:原料:糯米面2500克,白糖750克,熟面粉150克,猪油50克,瓜子仁25克,核桃仁25克,芝麻25克,橙子3个,青红丝、香精少许做法:将熟面粉100克、白糖500克及猪油、瓜子仁、核桃仁、芝麻等拌匀,将用50克熟面粉打成的浆糊倒入,搓成馅,切成玉米粒大的小方丁。

汤圆的历史来源

1、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2、元宵在宋朝很珍贵,姜白石有诗“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诗中的“珍品”即指元宵。到了现代亦有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

吃汤圆的寓意

1、正月十五吃汤圆,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2、专家表示,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

3、元宵时吃糯米汤圆,温暖脾胃,人气息就会变得相当顺畅,以致周身发热,起到御寒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寒者。此外,糯米还含有蛋白质、钙、磷、铁、烟酸等丰富营养,可以说糯米汤圆正是温补强壮的食品。

剪窗花的制作过程


剪窗花的制作过程

1、剪窗花如何制作

1.1、准备一张红色的纸,最好是双面红色的(为了演示折叠的效果,小编故意找了一张单面红色的纸,大约20厘米见方即可。将红色纸沿着对角线对折一次,注意一定要压扁压平。因为这个剪纸要折好多层,所以,每一层尽量压得实一些。

1.2、将对折的纸沿着中线对折,使两个45度角重叠在一起。将两次对折的纸在沿着中线对折,继续使两个45度角重叠在一起。

1.3、再次对折与上两次不同,这次是将其中一个45度的角(注意是连成一起的那边,而不是散开好几页那边)对折成两半,这次,另一条边是不对齐的。在稍短的那面画上图案,如图所示。这里小编是为了让大家看清楚,画上了阴影部分,实际操作中只要自己能看出效果即可,不必非要画上重重的阴影。

1.4、沿着画线部分,用剪刀将阴影部分全部剪掉。注意剪的时候要慢一点,稍微不小心将容易剪坏。还要注意使用锋利一点的剪刀,因为纸折了16层,比较厚。

1.5、剪好以后,将红纸全部展开。这样,一副漂亮的剪纸作品——窗花将剪制成功了。可以多剪几幅,过年时,将这些窗花贴在窗户上,看上去是不是又实用又喜庆呢!

2、剪刀法制作蝴蝶窗花剪窗花

2.1、将提供的图纸打印出来。

2.2、根据图纸在另一张纸(作品)勾勒出线稿。

2.3、用剪刀剪除勾勒线稿中的空隙。

3、打印图纸法制作剪窗花

折叠纸张,将打印图纸纹样勾勒到纸张上,或者将打印图纸覆盖在折叠纸张上。窗花的剪法就是这么简单,也给自己家做一些漂亮的窗花吧!

剪窗花的寓意

窗花,是有各种颜色、各种图案的民间剪纸艺术品。这种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风俗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山西民间的剪纸,尤其是窗花剪纸,充满山西民间的乡土气 息,浓郁的乡土风味。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在各种民俗活动中,她无时不在、无处不有,附丽于生活,充实了生活,以她特有的方式默默地唤起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对国富民康的企盼;她将人们平凡的生活点缀得如此瑰丽多姿,充分寄托和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她为满足人们更高的社会性的精神需要而茁壮成长。

如今,剪纸的天地更为广阔了,她也走向世界,名扬四海,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与艺术瑰宝。随着历史的进程,然而,真正文明的标志应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并存,共同发展。愿这棵古老的艺术之树常绿常新。

剪窗花的历史来源

唐宋时期,流行“镂金作胜”的风俗。“胜”,就是用纸或金银箔、丝帛剪刻而成的花样,剪成套方几何形者,称为“方胜”;剪成花草形者,称为“华胜”,剪成人形者,就称之为“人胜”。南朝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东方朔传·岁时节》:天地初开,一日鸡,二日狗,三日猪, 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晴所主之物盛,阴则灾。八日之中,尤以人日为重,又称“人胜节”)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于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

李商隐在《骄儿诗》中写:“请爷书春胜,春胜宜春日。”意为骄儿衮师请父亲在剪彩制成的春幡上写“宜春”二字。因为立春之日为春天的首日,象征万物复苏欣欣向荣,所以唐宋时期,人日剪彩这一民俗活动渐渐集中到立春这天,人们剪制各种幡胜、春幡、春燕、春蝶等等,作为节日礼物。皇帝在这一天也接见群臣,并分别赐以金银幡胜或者罗幡胜。

舞龙舞狮制作过程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