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保健 > 老年人健康饮食养生误区 > 导航 > 科学养生走出保健误区

科学养生走出保健误区

2019-10-12

走出健康误区蔬菜这样吃才正确

老年人健康饮食养生误区。

“不怕工资低,就怕命归西。不怕挣钱少,就怕死得早。”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养生方面的话题,药物不能替代养生,只有观念和行动结合的养生才是有效的。如何进行养生保健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走出健康误区蔬菜这样吃才正确”,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许多人减肥的时候为了降低摄入的热量而选择吃烫青菜,但是无味的蔬菜真的让人的减肥计划很难坚持下去。其实减肥不一定要吃烫青菜,下面小编就来为你介绍几种蔬菜健康的吃法,既热量低又美味!

想吃低热量饮食,烫青菜一定是其中一个选项。但那些无味的蔬菜是否几度让你想放弃减肥?往往吃完不到几小时,肚子又饿了,又想找东西吃,而使得减肥破功?其实你不一定要吃烫青菜。有些料理蔬菜的小步骤你一定要知道。

油包菜

建议炒菜时,先将菜放入炒锅中干炒,以利脱水,将蔬菜体积缩小,待蔬菜炒熟后,先关火,才倒油拌匀。因为使用的油分量不大,而且只分布在蔬菜的表面,我们实际吃下肚的油并不多。而且因为是关火后才加油,不论使用什么油,饱和或不饱和都没有油烟的问题,也没油脂氧化或酸化的问题,保证油品的健康。

烫青菜水量要够

营养师及烹饪老师都说,烫青菜或水煮青菜,时间很重要,太久容易破坏其中的维生素。只要水量足够,营养素就不会破坏太多。怎样的水量才够?至少要汆烫份量的5倍。

汆烫后可将蔬菜丢入冰水,帮助去除蔬菜的辛辣与涩味。

水炒代替汆烫

蔬菜中的油溶性维生素,例如维生素A、D、E、K等,都需要油脂才能释放。烫青菜虽少了热量,却也漏接不少维生素及营养价值。

建议先用少量的油(约一茶匙)爆香,再加水将蔬菜炒熟,或闷熟。如果是易吸油的蔬菜如茄子、木耳,可以先烫熟后再拌油,就可大幅降低热量摄取。

如果怕油太快烧干,可以2~3汤匙的水与一小匙的油混合加热爆香,蔬菜香气可保留70~80%,但油量就少了三分之二。

蒸煮法

这是另一个小撇步,先滴一点油将菜梗拌炒出香气,再放入叶子部份,加水并盖上锅盖蒸煮;蒸煮同样清爽、不油腻,还比汆烫能保留较多营养素。这次食谱中,也加入了蒸煮及用微波炉煮蔬菜的方法,下次晚餐不妨换个方式,一样是热量低又好吃的蔬菜料理。

Ys630.com相关知识

健康吃早餐应该走出的五个误区


健康吃早餐应该走出的五个误区。不吃早餐有害健康,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对很多人来说,早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对早餐应该怎么吃,不该怎么吃,仍然知之甚少。以讹传讹的常识,习以为常的习惯,很容易让人在不知不觉间走入误区。赶紧来看看早餐的5大典型错误,你有没有犯。

一、清早起床就吃早餐

不少习惯早起的人,在清早五六点钟起床后马上就进食早餐,认为这样能及时补充身体所需,也利于身体吸收。但事实上,早餐吃得太早,不但对健康无益,还可能误伤肠胃。

专家指出,人在夜间的睡眠过程中,身体大部分器官都得到了休息,但消化器官因为需要消化吸收晚餐食物,通常到凌晨才真正进入休息状态,如果早餐吃得过早,就会影响胃肠道的休息,长此以往将有损胃肠功能。

提示:起床后宜先喝水,补充睡眠时消耗的水分,活动20至30分钟后,再吃早餐比较合适。

二、早餐吃得过于营养

很多人因为意识到早餐的重要性,因此在早餐食物的选择上,大量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比如奶酪、汉堡、油炸鸡翅、煎炸食品等。但过于营养的早餐只会加重肠胃负 担,对身体有害无益。 在清晨,人体的脾脏困顿呆滞,饮食营养过量会超过胃肠的消化能力,食物不宜被消化吸收,久而久之,会使消化功能下降,导致胃肠疾病,并引起肥胖。

提示:早餐应把握营养均衡的原则,选择易消化吸收、纤维质高、低脂低糖的食物为主,如粥、牛奶、豆浆、面条、馄饨等,不宜进食油腻、煎炸、干硬以及刺激性大的食物,也不宜吃得过饱。

三、纯牛奶混淆早餐奶

牛奶是很多人早餐的必备之选,不少人在选择时经常把纯牛奶和早餐奶混为一谈,但二者其实是有区别的。纯牛奶和早餐奶虽然都有牛奶成分,但配料和营养成分不同。纯牛奶就只是鲜牛奶,而早餐奶的配料包括牛奶、水、麦精、花生、蛋粉、燕麦、稳定剂、铁强化剂、锌强化剂等;早餐奶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为2.3%以上,而纯牛奶的蛋白质含量通常在2.9%-3.1%之间。个人在进食时应注意区别选择,并调整相应的食物搭配,才更有利健康。

提示:相比而言,早餐奶的营养均衡,更适于早餐饮用;纯牛奶的碳水化合物比例相对较低,进食时最好能搭配一些淀粉类食物、坚果类食品。

四、牛奶加鸡蛋代替主食

牛奶加鸡蛋是不少人早餐的主要内容,但这样的早餐搭配并不科学。早晨人体急需靠含有丰富碳水化合物的早餐来重新补充能量,而牛奶和鸡蛋本身虽然富含高蛋白,但它们提供的优质蛋白主要是供给身体结构的,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人在进食后很快会感到饥饿,对肠胃有一定的影响,并会间接影响人的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对儿童的影响尤其大。

提示:早餐时主食一定不能缺,在吃牛奶、鸡蛋的同时,应搭配主食。

五、油条加豆浆作为早餐

相比较为西化的牛奶加鸡蛋,中国传统的油条加豆浆受到更多人的喜爱,但油条加豆浆的吃法同样不利健康。油条在高温油炸过程中,营养素被破坏,并产生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不利,此外油条跟其他煎炸食品一样都存在油脂偏高、热量高的问题,早上进食不易消化,再加上豆浆也属于中脂性食品,这种早餐组合的油脂量明显超标,不宜长期食用。

提示:早餐最好少吃豆浆加油条,一星期不宜超过两次;进食当天的午、晚餐应该尽量清淡,不要再吃炸、煎、炒的食物,并注意多补充蔬菜。

走出补钙误区


很多家长都在给孩子补钙,却并不清楚到底该不该补,补得对不对。近日,某网针对2544个家庭调查发现,多数家庭存在着以下几个补钙误区。

误区一:觉得孩子都缺钙。调查发现,医生明确诊断缺钙的孩子占29%,然而91%的家长给孩子补过钙。很多家长仅仅因为“认为生长需要”或者觉得孩子生发迟、出牙迟、站立迟、走路迟或出现厌食、消瘦、多汗、夜啼、烦躁、精力不集中等症状,依此判断是否要补钙。其实孩子是否缺钙,关键要查体内钙的含量,正常人的血钙维持在9—11毫克/分升,如果低于这个范围,才能判定为缺钙。

误区二:补钙能让孩子长个子、少生病。有这两种想法的家庭在调查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3%和10%。其实,儿童是否能长高、是否能少生病,与补钙都没有直接的联系,这主要与遗传因素、整体营养平衡、机体抵抗力等有关。虽然严重缺钙确实会影响身高,但正常饮食达到严重缺钙的情况极少,为了这样的目的去补钙,显然是不理性的。儿童发育期如果身高增长比较明显,需要的钙会增多,这时适当补一些钙质有好处;但正常发育情况下,并不会因为补了钙,孩子就会长得快、长得高。同样的,预防疾病应用适当补充营养、加强锻炼等方法提高免疫力,不能只依靠补钙。

误区三:老人、孕妇都需要补钙。一般情况下,婴幼儿、青少年、孕妇、老年人和某些疾病导致低钙(如骨质疏松)的病人,应在医生指导下补钙;如果血钙正常,没必要跟风补钙。长期过量补钙可能出现身体浮肿、多汗、厌食、便秘、消化不良,严重的还容易引起高钙尿症及泌尿系统结石;儿童补钙过量会导致骨骺线提前封闭而长不高,甚至可能限制大脑发育。

误区四:补钙了都能吸收。只补钙,如果不补充维生素D,也不能达到提高血钙的预期效果。补充维生素D是预防和治疗儿童佝偻病的主要方法,它在体内的水平过低时,仅补钙并不能奏效。目前检测维生素D主要采用检测血清25羟D的水平,其正常值为30—76纳克/毫升。不同个体之间差异较大,即便摄取同样数量的钙,有的儿童仍可能出现缺钙症状。原因之一是个体对钙的需求量有差别;另外,个体的吸收情况也不同,摄取同样的钙,不一定吸收相同的量。

误区五:口服钙剂效果更好。补钙应以食补为主。豆制品、奶制品和海产品等食物,配合阳光、户外运动是最好补钙方式。如果服用药物补钙,要看钙的种类和含钙量的多少,通常碳酸钙在各种钙制剂中含钙量最高,吸收率也最高。其次是补钙产品的工艺,钙的溶解度、颗粒等直接影响钙在体内的吸收。对于儿童而言,补钙产品的口味也很重要。

广大市民 走出健康的误区


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征集“健康生活理念”“健康行为模式”“健康格言警句”活动。

这对正确引导广大市民树立和养成科学的健康理念和健康方式,推动“健康唐山、幸福人民”行动的深入开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笔者一位朋友工作中任劳任怨,经常加班加点,无私奉献,连续数年被企业评为先进模范。可是,近段时间他似乎变了一个人,每天到点就下班,而且经常光顾酒吧饭店。笔者问其为啥如此“潇洒”?朋友说,没看媒体上说过吗,一些名人的英年早逝,主要原因就是工作劳累过度。所以,还是想开点,该潇洒就潇洒吧。

笔者并非健康专家,对健康理念不敢妄谈大道理。但是,朋友所言我有些不赞同。随着一些名人突发疾病而英年早逝,确实给人们的健康问题敲响了警钟。不应否认,健康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健康是工作和生活的保证。没有健康的身体是人最痛苦的事情,更谈不上事业的成功。影响健康的第一“杀手”无疑是疾病,而导致疾病的原因不能归咎于工作的付出和劳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日理万机,每天都超负荷工作。还有“地球转一圈,我转一圈半”的老一辈劳动模范,他们的劳累程度远远比现在的人都大得多。可他们的寿命都很长。而一些事业无成整日无所事事的人,年纪轻轻就猝死在麻将、酒桌上的并不少见。

如此说来,我们要走出工作与健康的误区。不要以为休闲娱乐才拥有健康。要树立正确的健康生活理念,“顿顿吃香喝辣,身体不会健康;天天鸡鸭鱼肉,活得不会长寿。”名人也好,凡人也罢,都要劳逸结合。既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又要学会放松心情加强体育锻炼。“健康源于科学饮食,长寿来自合理运动。”不要像笔者朋友那样,走入健康的误区。

走出夏季保健误区


走出夏季保健误区

1、多喝啤酒能解暑

暑热天,喝啤酒的确有一种凉爽的感觉。

专家建议,多喝会使人感到口干咽燥、全身发热。因为啤酒含有酒精,如一次喝得过多,进入人体的酒精含量就会过高。如果不断地喝啤酒,由酒精造成的“热乎乎”的感觉就会持续不断,口渴、出汗症状会加重。

2、晨练越早越好

许多人都认为夏季晨练越早越好。专家表示,在天亮之前或天朦朦亮的时候,空气并不清新,不利于健身。

据研究,在夏季早晨6时前,空气中的污染物最不易扩散,是污染的高峰期。此外,日出前,由于没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周围并没有多少新鲜氧气。而且太早晨练易患感冒,引发关节疼痛、胃痛等病症。故夏季晨练的时间不宜早于6时。

3、空调应保持恒温状态

许多人在夏季使用空调时,习惯将温度定在某一个值上。

专家建议,不断调节居室温度,可以使人的生理体温调节机制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提高人的适应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致于经常患感冒或其他居室病症。

当然,刚开始利用空调进行调节时,温度变化幅度应控制在3摄氏度至5摄氏度之间;半个月后,幅度可逐渐提高到6摄氏度至10摄氏度。温度变化也不要太突然,每次调节以1摄氏度至2摄氏度为宜。

4、太阳镜颜色越深越能保护眼睛

许多人都认为太阳镜颜色越深越能保护眼睛,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如果镜片颜色过深,会严重影响能见度,造成眼睛损伤。

专家建议,最好选用能穿过15%至30%可见光线的太阳镜镜片,以浅灰色、茶色、绿色为佳。
.

走出误区:你擤鼻涕的方式正确吗?


日常生活中,擤鼻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真正能够正确擤鼻的人不多。我们抠鼻子、擤鼻涕等不经意的小动作如果处理不好,将可能带来大麻烦。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情况,以为鼻塞流涕就是感冒,止鼻血就塞纸巾,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

误区1 按压鼻子两侧擤鼻涕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人拿着卫生纸放在鼻孔周围,随后按压鼻子两侧,用力同时将两侧鼻腔内分泌物擤在卫生纸上。其实,可这却是不可取的。这样擤鼻可能会让鼻腔内带有细菌或者病毒的分泌物,逆向流入鼻腔后部的鼻咽部,如果带有细菌或者病毒的分泌物通过这里进入到中耳腔,可能导致中耳腔出现炎症,进而导致急性中耳炎或慢性中耳炎。

正确的擤鼻方法是:用力按着一侧鼻孔外侧的皮肤,稍微用力将对侧鼻腔内的分泌物擤出。

误区2 鼻塞流涕是感冒

一旦出现鼻塞、头痛、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时,人们自然地就想到是感冒,但吃了感冒药后,以上症状仍未消除,这时你会不会想到可能是鼻窦炎在作怪,因为它的症状与感冒很相似。

很多有鼻炎的患者一开始都会与感冒症状相混淆,其实比较好区分,一般感冒后经治疗7天可痊愈,如出现感冒症状不断发作,不能彻底痊愈的状况,有必要到耳鼻喉科进一步检查。特别是过敏性鼻炎,不少患者以为是感冒反复发作,原因就是过敏性鼻炎四大症状鼻痒、打喷嚏、流涕、鼻塞与感冒症状相似。

误区3 塞纸巾止鼻血

有些家长看见宝宝流鼻血,常会用卫生纸或棉花塞入宝宝鼻腔止血,但常因压力不够或部位不对,不能止血,血反而越流越多。宝宝流鼻血的位置通常较靠前,通过按压鼻翼根部的方法,往往10分钟内就能止血。血止住后会形成血块,不要立即把血块抠掉,以免再次流血。如果仍无法止血,再重复以上步骤一次。若出血一直持续,就要尽快就医。

误区4 鼻塞常用嘴呼吸

一些鼻塞患者会不由自主地改用口呼吸,以维持体内正常的气体交换。鼻孔入口内有硬而短的鼻毛,能挡住空气中的花粉、碎绒毛、粉尘等。长期用嘴代替鼻腔呼吸,会为病菌的长驱直入敞开大门,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几率。所以,鼻子一直不通气要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

误区5 打呼噜是睡得香

不少人总认为睡时打鼾是睡得好的表现。但是越来越多的打鼾人发现自己晚上噩梦不断,白天没精神,反应慢、记忆力开始下降。如果打鼾症状轻微,没太多不适。但是打鼾过程出现呼吸暂停现象,就可能患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了,患者睡后会出现上述情况。

误区6 头痛跟鼻子无关

不少头痛的患者到医院很多科室都检查不出毛病。到耳鼻喉科才发现这些症状与鼻子有关,这种现象称之为鼻源性头痛。鼻源性头痛最常见的原因是鼻窦炎,很多鼻窦炎患者首先表现为头痛或头晕,甚至始终只有头痛,而非典型的鼻塞、流涕、耳闷等症状。鼻源性头痛容易为人们所忽视,这种头痛的位置多在额部,有规律性,如上颌鼻炎引起的头痛,一般早晨、上午较轻,下午或夜晚明显加重。

误区7 慢性鼻窦炎没啥大不了

很多患者觉得慢性鼻窦炎没什么大不了,吃药维持就行了,反正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也很小,也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慢性鼻窦炎为鼻窦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慢性鼻窦炎患者严重者有引起颅眼肺并发症的可能。在药物、手术治疗后大多数慢性鼻窦炎患者可以治愈。

误区8 鼻子不通就用滴鼻液

很多鼻塞患者每天都使用滴鼻剂。严重感冒时如出现鼻腔充血、通气不好,可用一些滴鼻液迅速缓解鼻塞症状。但应注意只能短期使用,症状减轻就停用,最多不能超过一周。长期使用麻黄素类滴鼻液可致鼻腔粘膜血管一直处于收缩状态,诱发药物性鼻炎。

走出单纯补钙误区


补补钙就能治疗骨质疏松吗?目前一些补钙广告给人的感觉是:老年人只要补了钙就腰不疼了,腿有劲了,就能爬楼登山了。对此,专家提醒,这容易给人造成一种误区,以为防治骨质疏松光靠补充钙剂就能行了。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全球的健康问题,被国际医学界同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和肿瘤并列为当前的五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将有增无减。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病分会前主任委员孟迅吾教授介绍说,临床证明服用钙片能够有效提高人体骨密度,预防骨折,但不能据此就说“光靠补钙就能防治骨质疏松”。孟教授强调,钙只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素,不是治疗的药物;就像人体需要水也需要食物那样,防治骨质疏松既需要补钙,也需要其它药物的治疗。另外补钙还要看肠胃的吸收情况。孟教授说,一旦患上骨质疏松症,一定要将补钙和维生素D作为基础的辅助措施,同时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进行治疗。

那么,用哪些药物进行骨质疏松的防治效果好呢?孟迅吾教授介绍说,目前有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两类药物,前者在临床应用更多,有双膦酸盐、降钙素、雌激素、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和活性维生素D等。其中阿仑膦酸钠(福善美)不仅降低椎体骨折的发生,也能降低危害最严重的股骨上端骨折的发生。孟迅吾教授还建议,预防骨质疏松最主要的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饮食注意高钙低盐,适量摄入蛋白,戒烟酒和加强运动等。对于骨质疏松的防治更需要到医院,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水果和蔬菜怎样吃才健康


宜饭前1小时、饭后两小时吃水果

饭前1小时吃适量水果,对胃有好处。饭后不宜立即吃水果,因为这样会影响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的吸收。

另外,蔬菜中含硫氰酸盐,尤其是萝卜、卷心菜、菜花含量更高,硫氰酸盐在体内代谢可形成硫氰酸;而苹果、梨、葡萄等鲜艳的水果中,含有一定量的类黄酮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在肠道内经细菌分解,转化为三羟基苯甲酸。硫氰酸盐与三羟基苯甲酸共同作用,可干扰人的甲状腺功能,导致非缺碘性甲状腺肿,影响人的正常生理代谢。

所以,吃水果最佳时间应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为好。

水果需要散暑与消寒

夏天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水果,最好放半天,等暑气散去再吃。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水果,也应放一会儿再吃,立即吃会在感觉太凉,对肠胃不利,易引起腹胀或腹泻。

霉变水果不能吃

水果含水量高,适宜霉菌生长,容易霉变。近年来发现,霉变水果中含有一种毒素:青毒素,具有强烈毒性,对此不可掉以轻心。水果被霉菌侵袭处,果皮软化,形成病斑,下陷,果肉软腐,霉菌在果肉中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

据测定,在距离腐烂部分1厘米处的正常果肉中仍可检出毒素。因此,吃水果应选择表皮色泽光亮,肉质鲜嫩、清脆、有香味、水分饱满的。若略有小斑或少量虫蛀,应用刀挖去腐烂虫蛀处及其周围超过1厘米处的好果部分。腐烂或虫蛀超过1/3以上或有苦味的水果不宜食用。

不能用果汁代替水果

喝果汁不是多多益善。喝太多的果汁对身体健康有一些负面影响。果汁会冲淡胃酸,影响消化、吸收,长此下去,会导致营养不良。

另外,果汁在榨取的过程中损失了大部分纤维素,光喝果汁容易使人体内缺乏纤维素;而水果中富含的纤维素对于预防和减少多种疾病是很有好处的。还应该注意的是,果汁喝多了会没有食欲,影响正餐的食量。

食用蔬果宜适量

虽然蔬果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但某些蔬果吃多了也不好,如菠菜、青菜、芹菜、西红柿、草莓等含有较多的草酸,与其他食物中的钙结合,容易形成草酸钙结石,这就是很多喜欢吃素的人易患结石病的原因之一。

大部分蔬果是呈碱性的,对于已患有磷酸钙结石的病人,日常吃大量呈碱性的蔬果,会使结石增多,且不易排出体外。

多吃蔬果并非排斥肉类食物

吃蔬果时也要吃一些肉类食物,蔬果与肉的比例以6:1为好。蔬菜与肉的合理搭配有利于保持身体内的酸碱平衡,因为肉、蛋等食品均属于酸性食品,蔬菜、茶、水果多属碱性食品。过分排斥肉类食物,可能会造成年人体营养摄入不足,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引发其他疾病。

在蔬果中,除了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外,其他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而且不易被人体吸收。而诸如鸡、鸭、鱼之类的食物,却能够成为营养的重要来源,为人体提供足够的蛋白质与脂肪酸,以及人体容易缺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所以,荤素搭配能更好地保持健康。如:牛肉配土豆,牛肉营养价值高,能强健脾胃,冬天吃牛肉,还能暖胃,但牛肉纤维粗,会刺激胃黏膜,吃些土豆能保护胃,而且土豆的营养也很好;

另外,鱼肉配豆腐也是一道营养丰富的菜肴,鱼肉中蛋氨酸含量丰富,苯丙氨酸含量少,而豆腐却相反,两者一起吃,可取长补短,豆腐含钙较多,正好借助鱼体内的维生素提高人体对钙的吸收率。

先洗菜后切菜

有的人图省事,先切菜,再放在一起冲洗一下,这种做法会令大量的维生素白白流到了水中。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先洗菜后切菜。

尽量减少储存时间

有些人喜欢一周进行一次大采购,把采购回来的蔬菜存在家里慢慢吃,这样虽然节省时间、方便,但是要知道,蔬菜每多放置一天就会损失大量的营养素,例如菠菜,在通常状况下(20℃)每放置一天,维生素C损失高达84%。

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有人为了吃豆芽的芽而将豆瓣丢掉,实际上豆瓣的维生素C含量比豆芽多2〜3倍。

有人做饺子馅的时候把菜汁挤掉,维生素也会损失70%以上。正确的方法是,切好菜后用油拌好,再加盐和调料,这样饺子馅就没那么多汤了。

有人做好了菜不马上吃,等上一段时间再吃,这样也会损失大量的营养物质。

还有人吃菜不喝汤。其实,炒菜时,蔬菜中大量的营养物质都溶解在菜汤里了,不喝多可惜。


用大火炒菜

维生素C、维生素B1都不宜长时间加热,因此炒菜避免用小火焖,应该用旺火炒。在炒菜时加少许醋,也有利于维生素保存。还有些蔬菜更适于凉拌来吃,比如黄瓜、西红柿等。

炒菜或煮菜汤时不要加盖

残留在蔬菜中的农药在烹煮过程中会因受热而分解,还会随水蒸气蒸发而消失,因此,炒菜或煮菜汤时不要加盖。

炒菜不能加太多油

不管是动物油还是植物油,摄入太多都可引起肥胖,或因热量摄入过多而致高血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每人每天吃油量最好不超过30克。

瘦身:走出早餐误区越吃越瘦


NO.1:“油条加豆浆”作为早餐

相比较为西化的“牛奶加鸡蛋”,中国传统的“油条加豆浆”受到人的喜爱,但“油条加豆浆”的吃法同样不利健康。油条在高温油炸过程中,营养素被破坏,并产生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不利,此外油条跟其他煎炸食品一样都存在油脂偏高、热量高的问题,早上进食不易消化,再加上豆浆也属于中脂性食品,这种早餐组合的油脂量明显超标,不宜长期食用。

健康TIpS:早餐最好少吃豆浆加油条,一星期不宜超过2次;进食当天的午、晚餐应该尽量清淡,不要再吃炸、煎、炒的食物,并注意多补充蔬菜。

NO.2:早餐吃得过于营养

很多人因为意识到早餐的重要性,因此在早餐食物的选择上尽量丰富,大量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比如奶酪、汉堡、油炸鸡翅、煎炸食品等。但过于营养的早餐只会加重肠胃负担,对身体有害无益。在清晨,人体的脾脏困顿呆滞,饮食营养过量会超过胃肠的消化能力,食物不宜被消化吸收,久而久之,会使消化功能下降,导致胃肠疾病,并引起肥胖。

健康TIpS:早餐应把握营养均衡的原则,选择易消化吸收,纤维质高、低脂低糖的食物为主,如粥、牛奶、豆浆、面条、馄饨等,不宜进食油腻、煎炸、干硬以及刺激性大的食物,也不宜吃得过饱。

NO.3:“纯牛奶”混淆“早餐奶”

牛奶是很多人早餐的必备之选,不少人在选择时经常把“纯牛奶”和“早餐奶”混为一谈,但二者其实是有区别的。纯牛奶和早餐奶虽然都有牛奶成分,但配料和营养成分都不同。纯牛奶就只是鲜牛奶,而早餐奶的配料包括牛奶、水、麦精、花生、蛋粉、燕麦、稳定剂、铁强化剂、锌强化剂等;早餐奶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为2.3%以上,而纯牛奶的蛋白质含量通常在2.9%-3.1%之间。个人在进食时应注意区别选择,并调整相应的食物搭配,才更有利健康。

健康TIpS:相比而言,早餐奶的营养均衡,更适于早餐饮用;纯牛奶的碳水化合物比例相对较低,进食时最好能搭配一些淀粉类食物、坚果类食品。

NO.4:“牛奶加鸡蛋”代替主食

“牛奶加鸡蛋”是不少人早餐的主要内容,但这样的早餐搭配并不科学。早晨的人体急需靠含有丰富碳水化合物的早餐来重新补充能量,而牛奶和鸡蛋本身虽然富含高蛋白,但它们提供的优质蛋白主要是供给身体结构的,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人在进食后很快会感到饥饿,对肠胃有一定的影响,并会间接影响人的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对儿童的影响尤其大。

健康TIpS:早餐时主食一定不能缺,在吃牛奶、鸡蛋的同时,应搭配稀粥、面包、馒头等主食补充能量,这类谷类食物可以使人体得到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并有利于牛奶的吸收。

NO.5:清早起床就吃早餐

不少习惯早起的人,在清早五六点钟起床后就马上进食早餐,认为这样能及时补充身体所需,也利于身体吸收。但事实上,早餐吃得太早,不但对健康无益,还可能误伤肠胃。人在夜间的睡眠过程中,身体大部分器官都得到了休息,但消化器官因为需要消化吸收晚餐食物,通常到凌晨才真正进入休息状态,如果早餐吃得过早,就会影响胃肠道的休息,长此以往将有损胃肠功能。

吃皮吐籽 这样吃苹果才健康


苹果皮究竟是吃掉还是削掉?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应该选择连皮吃苹果,因为与果肉相比,苹果皮含有更多的抗氧化物质。其实,苹果皮上的蜡主要分成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苹果表面本身带有的天然果蜡,这是一种脂类成分,是在苹果表面生成的植物保护层,它可以有效地防止外界微生物、农药等入侵果肉,起到保护作用,这是无需去除的。

第二种是一些进口苹果,表皮上有人工加上去的食用蜡。这种人工果蜡其实是一种壳聚糖物质,多从螃蟹、贝壳等甲壳类动物中提取而来。这种物质本身对身体并无害处,其作用主要用来保鲜,防止苹果在长途运输、长时间储存中腐烂变质。要去除这层蜡也很简单,直接用热水冲洗即可去除,这样的苹果皮无需削掉,可以直接吃。

第三种则是有害工业蜡,工业蜡中所含的汞、铅可能通过果皮渗进果肉,给人体带来危害。辨别方法是:用手或餐巾纸擦拭果皮表面,如能擦下一层淡淡的红色物质,就可能是工业蜡了。遇到这样的苹果首先请不要购买,如果不小心买到了,请一定削皮吃。

走出健康误区蔬菜这样吃才正确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