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耳穴压豆养生知识 > 导航 > 治体寒的养生方法

治体寒的养生方法

2019-10-12

体针耳穴双管齐下治惊厥

耳穴压豆养生知识。

“人逢古稀喜相聚,满座白发尽笑语。身处盛世盼岁长,往事茫茫如烟雨。勤于纸上寻欢乐,珍惜今天保身体。多在人间看春光,又是桃红满地绿。”社会的发展让更多人注意到了养生这个话题,不注意平日的养生,好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关于中医养生有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呢?下面的内容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针耳穴双管齐下治惊厥,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惊厥系小儿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的紧急状态。临床表现为意识突然丧失,两眼凝视、上翻或斜视,头多后仰,面肌及四肢呈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一般经数秒至数分钟而自行缓解,亦有反复发作或持续不止的。按病因可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针灸主要用于前者。

针灸救治惊厥,现代报道首见于二十年代中期。自建国后至今,一直有这方面的文章刊载。治疗上,也是以体针为主,高热惊厥配合刺血法,更能提高疗效;有用针刺配合按摩,也获得较好的效果。近年来,更深入对疗效的客观化进行研究,通过与药物对照,止痉时间明显以针剌为佳。目前针灸控制惊厥的有效率在95%以上。

【治疗】

体针(之一)

(一)取穴

主穴:水沟、印堂、后溪透劳宫、涌泉、合谷。

配穴:曲池、少商、四缝、大椎、足三里。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每次取2、3穴,据症情变化加配穴。均以速刺法进针。水沟,针尖呈30度角向上剌入深 05~1厘米,用高频率、大幅度捻转泻法。如效不显加其它穴。其中,后溪穴透刺,可斜向劳宫,捻转加小提插,强刺激后出针。余穴亦采用同样手法,均不留针。另外,印堂、少商、四缝等可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出血量一般如绿豆至黄豆大。如惊厥持续不止,可留针。每日1~2次。

体针加按摩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针刺穴:曲池、合谷、十宣、大椎、太冲、迎香;2、按摩穴:膻中、身柱、筋缩穴旁开2寸范围内。

配穴:痰浊神昏加劳宫、丰隆,口噤项强加风府、廉泉。

(二)治法

主穴为主,体针与按摩并用。针刺操作:曲池、合谷及配穴,速刺进针,泻法不留针,余穴均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按摩操作:医者以左手握住患儿的肢体,使掌心或大、小鱼际为着力点,在上述诸穴的位置,上下作轻微的运摩(用蛋清作润滑剂),待局部出现密集的、含于皮肤内的毛细刺状物为止。每日1~2次。

体针(之二)

(一)取穴

主穴:百会。

配穴:十宣、曲池、大椎、水沟、太冲、行间、四缝。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据症加配穴。百会,用28号1.5寸不锈钢毫针,沿头皮刺入针体2/3,留针6小时。配穴,除四缝穴及十宣穴点刺挤出血外.余穴均强刺激不留针。每日1次。

耳针

(一)取穴

主穴:轮6。

配穴:屏尖、缘中。

(二)治法

穴区先以2%碘酊消毒,再用75%酒精脱碘,以28号0.5 寸毫针轮6穴,左手捏住耳和针尖,右手强捻转针柄数次后出针,挤出血2~3滴。症情重者加配穴,方法同上。每次一侧耳,重者双侧,每日1~2次。

Ys630.com相关知识

防癌长寿双管齐下


导读:随着社会的发展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被人重视的就是健康,癌症也是人类的一大杀手,哪些健康领域的新研究对人类起到的作用最大呢,这些预防癌症健康新知让我们了解一下。

防癌长寿双管齐下有新招

一、绿茶或可预防皮肤癌。

研究表明,外出前喝杯绿茶可以降低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而绿茶所含的抗氧化剂也有防癌效果。

二、上下班空气污染老化皮肤。

国际知名刊物《皮肤病学研究杂志》的最新研究发现,交通尾气中所包含的碳粒子等有害颗粒,可使女性的皮肤斑点增加20%。

三、幸福感是长寿的基础。

《美国国家科学研究院学报》一项对3853名志愿者(52岁79岁)的调查发现,生活幸福感强烈的人在未来5年死亡的几率会下降35%。


幸福

四、无脂食品并不那么健康。

即便是减肥的人也需要在饮食中添加脂肪,不过脂肪摄入的种类很关键,要做到限制饱和脂肪、不吃反式脂肪。《英国营养杂志》的研究发现,富含单不饱和脂肪的食物可以助人减肥,减少脂肪。

五、多走路对抗记忆力下降。

每周3天,每天走路40分钟可以预防记忆力下降。此外,运动还可以增加脑容量,而21%的老年痴呆症都和缺乏运动有关。

六、每天举重减肥效果好。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医学院的研究表明,在不改变饮食的情况下,每天练习举重就可减轻体重。研究表明,每天做36次举重即能改善新陈代谢,使人体夜间消耗的热量增加8%。

七、社交广泛延长寿命。

美国杨百翰大学研究发现,与生活习惯健康的人交朋友,寿命延长的几率增加50%。研究人员称,社交氛围广泛、朋友生活习惯好的人,癌症幸存率以及抵抗感冒的能力都会加倍。


社交

八、7月份不要做手术。

《普通内科医学期刊》杂志最新研究发现,7月份病人的手术死亡率增加10%。这个月一般是新医生实习的月份,他们经常给病人开错药或者不能正确指导病人服药。

九、新疫苗消灭漏网乳腺癌细胞。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医学院正研制新的乳腺癌疫苗,它的目的不是预防乳腺癌,而是通过追杀逃过化疗的癌细胞,达到防止癌症复发的目的。

十、他汀类药物不是心脏健康的必需品。

他汀类药物可减少肝脏的胆固醇分泌量。正常血脂水平的人服用他汀类药物根本不会对心脏起到保护作用。

每天必吃的几种长寿食品

吃肉类原则:腿越少越好

吃四条腿的不如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没有腿的。吃四条腿的牛、羊、猪的肉不如吃鸡、鸭等禽类的肉,吃禽类的肉不如吃鱼肉。

专家指出,食用过多的肉类会造成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超标,从营养角度来说,天上飞的和水里游的属于白肉,自然比在地上跑的红肉营养均衡。

不过,饮食讲究的是少食多餐的原则,只有当食物种类够杂,才能使营养均衡。而不是因为某一种食物营养好而盲目摄入很多。

脾虚气虚怎么调理,饮食、按摩双管齐下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虚气虚往往会导致人们的消化系统出现问题,影响人们的消化吸收。脾虚气虚往往是由人们饮食不注意节制、日常生活不规律引起的,在中医领域,调理脾虚气虚可以通过饮食、按摩的方法来进行。

一: 脾虚气虚

1: 脾气虚多因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久病耗伤脾气所致,历代医家对脾气虚证进行深入研究及发挥,指出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

2: 若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脾胃虚弱;或后天失于调养,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或劳倦过度,忧思日久,损伤脾胃;或年老体衰,或大病,久病之后,元气未复,失于调养,均可使脾气亏虚,运化功能失常,导致气血生化乏源,形成脾气虚证。

二: 调理脾气虚弱的注意事项

1: 1、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避免熬夜。2、少吃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3、积极参加户外运动,放松心情。4、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学会合理减压。

三: 按摩调理

1: 按摩腹部有助调理脾胃,加强运化。如有大便干燥的人,可以顺时针方向揉肚子,如果是大便溏稀,可以逆时针方向按揉肚子。平时也要注意情绪的调整,按时作息,养成睡午觉的习惯,可以补气养血。

四: 饮食调理

1: 饮食对脾胃的影响是最重要的,一日三餐要规律饮食,尤其注意早饭一定要吃。粥是最好的养脾早餐,可以以小米为主,加入大枣、山药等健脾食物。如果气血亏虚再加入黑芝麻、花生;如果湿气重,可加入薏米;如果睡眠不好,可以加入高粱米。

2: 平时吃饭忌“肥甘味厚”,太甜的、油腻的、咸的无利于脾的运化。最好多吃清淡的、好消化的、多样化的食物。每餐七分饱,不要暴饮暴食。冰凉的食物要少吃,寒性食物也尽量少吃,如苦瓜。

五: 脾气虚的朋友切记不要

一些会损耗脾气的食物,比如香菜、萝卜等,日常生活上也应该多加锻炼,增强体质,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改善脾气虚的症状。

中西医双管齐下治疗倒经


所谓代偿性月经,是指与月经周期相似的周期性非子宫出血。其原因可能与激素水平的变化,使黏膜血管扩张、脆性增加,易破裂出血而造成,最多见为鼻衄,俗称倒经,其次可见胃、肠、膀胱、肺、乳腺、皮肤、外耳道、眼等部位。

有些女孩每当月经来潮或在月经期间,鼻子往往也会有规律的流血。人们通常把这种与月经周期有密切联系的周期性鼻腔出血,叫做倒经,医学上称为代偿性月经。

出现周期性鼻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有些人的鼻黏膜容易受到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周期性变化的影响,每逢月经来潮时,这些部位的血管也增长、肿胀、充血、最后导致破裂出血。于是出现鼻出血。

这种倒经现象的女子常伴有月经量少或停经,时间长了,会引起月经周期紊乱,或贫血。所以要积极治疗。平日还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忌食辛辣生冷食物,也可有效地防治月经倒流之症。

西医治疗

(1)局部止血表浅出血如鼻、眼睑、外耳道以及皮肤等处可用压迫、激光、电灼等止血;鼻出血时也可用麻黄碱、萘甲唑啉(鼻眼净)之类能使血管收缩的药水棉球塞入鼻腔以止血。局部处理很重要。一旦出现鼻出血,可用干净的棉花或软纸填塞鼻腔,用手轻轻向内、向上压迫鼻翼,鼻或头部用冷毛巾冷敷。家中常备些麻黄素、鼻眼净之类能使血管收缩的药水,将之滴在棉花上,再塞入鼻腔,则效果更好。如果出血量多,自己止血有困难,应及时到医院请医生处理。

(2)激素治疗可用孕激素。

中医药治疗

中药

根据倒经的临床所见,一般分为肝经郁火、肺肾阴虚、胃火炽盛等三种证型辨证施治。

一、肝经郁火型:患者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口鼻出血,量较多,色红,有块,伴有心烦易怒,头昏耳鸣,目赤口渴,或乳胁胀痛,经期常提前,月经量少,舌红苔黄,脉弦数等。

慢性胃炎怎么冶疗,食疗医疗双管齐下


慢性胃炎患者主要是因肠胃中的菌类引起的,因为体内的肠道细菌没有办法达到平衡而导致消化系统出现问题,胃部胀气之后不断打嗝、胃酸、呕吐等症状。一般来说慢性胃炎的治疗主要以养为主,药是要吃的但是饮食同样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1、促进肠胃动力

肠道都是存在正常的运动的,这些运动决定了消化系统的功能。而胃动力是觉得肠胃运动的核心,提高患者的胃动力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就不能摄入热量太高的食物,并且一定要吃早饭。空腹分泌胃酸是对胃动力非常大的损害。

2、消灭幽门螺杆菌

引起肠胃炎的细菌是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会引起各种不同的胃部疾病,比如说胃溃疡以及十二指肠炎都是由此引起的。现在一般的药物对于该细菌的治疗效果并不是很好,因此要采用较好的治疗手段消灭胃部的细菌才能够将肠胃炎完全治疗好。

3、饮食调节胃部酸碱度

有很多胃炎患者经常喝酸奶,其实这是不恰当的,因为胃炎患者的肠胃本身的菌群是不平衡的,再大量喝酸奶只会使胃炎越来越严重。在医生的嘱咐下吃一些中和胃酸的食物是很有必要的。

4、修复胃黏膜

一般胃炎患者的胃黏膜都会受损,经常冷热交替的吃东西或者是喝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会直接导致粘膜受损,继而引发一系列的胃部毛病。在治疗的时候需要服用一些修复粘膜的药物。

5、饮食

胃炎患者不能够摄入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山药、豆类、葡萄、马铃薯等等。以好消化为基础,多吃一些瓜果蔬菜和水果。平时要多吃一些五谷杂粮提高肠胃的稳定性,比如说豆类粥、青菜粥等等,对胃部形成保护。胃炎患者饮食一定要清淡并且多喝汤,汤以少油为主。

根治冻疮穴位疗法 按摩加艾灸双管齐下效果佳


冻疮是冬季最常见的疾病,很多人都难逃冻疮的魔掌,一不小心就会被冻疮缠上,所以在冬季要非常注意做好防寒准备,特别是手、脚、耳等肢端部位。对付冻疮关键在于预防,而且越早越好。如果不小心长冻疮了,那么该如何治疗呢?如何根治冻疮呢?中医推荐,局部按摩和艾灸法是预防冻疮最好的方法,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看看具体疗法。

一、按摩防治冻疮

①手按摩:两手合掌,反复搓摩,使其发热,这样反复相互共摩擦15~20次。

②脚心按摩:坐床上,屈膝,脚心相对,左手按右脚心,右手按左脚心,两手同时用力,反复按摩15~20次。

③腿按摩:坐床上,腿伸直,两手紧抱左大腿根,用力向下擦到足踝,然后擦右大腿根,共擦15~20次。

④臂按摩:右手掌紧按左手臂里边,然后用力沿内侧向上。更方便的预防冻疮的方法:擦到肩膀,再翻过肩膀,由臂外侧向下擦至左手手背,这样为1次,共做15~20次。

二、艾灸防治冻疮

通过在局部的艾灸,可达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局部炎症的渗出,具有较好的消肿止痛效果。也是治疗冻疮简便实用、疗效肯定的方法之一o

【药物组成】艾灸条。

【使用方法】艾条点燃后,在患处熏灸10-15分钟。注意:熏灸时温度要适中,以不灼伤皮肤为度。①耳轮与鼻尖部的冻疮,持艾条再熏灸合谷穴10分钟(合谷穴位于虎口处)。②下肢冻伤,除在患处熏灸外,另熏灸涌泉穴10分钟(涌泉穴位于脚底部八字纹处)。每日1次,每1015次为1疗程;②亦可用鲜生姜切成厚度2mm的大片,敷于患处再行艾灸。

针灸不仅能治疗冻疮,而且可预防冻疮。针灸治疗冻疮的临床报道,始于1958年,并有多篇文章,其中有百例以上的治疗观察。用针灸预防冻疮,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曾有报导,以艾灸为主。总体说,60、70年代资料不少,并强调针灸防治结合。近20多年以来,穴位刺激方法虽仍以针刺、艾灸为主,但具体操作又作了较大的改进,使疗效有所提高。同时,报道数和样本量亦大为增加。

治疗方法:将点燃的艾条,直接接触患处,每秒钟快速点灸2~3次为宜。治疗时患处有灼热或轻度灼痛感,但不会留瘢痕。有的患者如对艾火直接点灸皮肤恐惧,加垫一层卫生纸等也可。每日或隔日灸治1次,7次为一疗程。通过此法用艾火快速灸治,可有温阳散寒,活血化瘀之功,故能促使冻疮早日痊愈。

灸治冻疮

穴位: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足三里穴。

方法:在冻疮局部先揉按5分钟。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对准已发或将发冻疮处,各悬灸3~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色为度。若冻疮在上肢或耳朵,必须加灸合谷穴3~5分钟;若冻疮在下肢,必须加灸足三里穴3~5分钟。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用本法连续艾灸3天,冻疮不再复发。

秋燥吃什么 4食疗方防燥进补双管齐下


秋季气候的多变会给人们带来很多的不便,尤其是深秋时节,气温的下降,白夜温度差别大,会让人有点适应不了,体质差的朋友可能易患病。秋燥是季节的代表气候之一,那么秋季如何防秋燥呢?秋燥吃什么好?现在小编一起来看看秋节进补的饮食注意事项。

秋燥吃什么

秋季的干燥给人带来众多不适,饮食要要以进补防燥为主要,还要多饮水,减少节气造成的干燥之气。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必须保养体内阴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山药百合大枣粥

配方: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适量。

做法:将山药、百合、大枣、薏仁、大米洗净煮粥。每日2次服用。

功效:山药具备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有滋阴养胃的作用。

生地粥

配方:生地黄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许。

做法:生地黄(鲜品洗净细切后,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约30分钟后,滗出药汁,再复箭煮一次,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100毫升,备用。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食用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益胃,凉血生津。本方还可做肺结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银百秋梨羹

配方:银耳、百合各10克,秋梨1个,冰糖适量。

做法:将秋梨洗净去核切小块,加入水发银耳及百合、冰糖,放入碗中在火上蒸1小时后,食梨喝汤。

功效:此方有滋阴润燥、止咳化痰的功效,适用于秋燥咳嗽、干咳少痰者。

黑白双耳汤

配方:银耳、黑木耳各10克,

做法:用冷水泡发后洗净,放沙锅内加清水适量及冰糖20克,炖至木耳酥烂,吃木耳喝汤。

功效:银耳、黑木耳滋阴润肺,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对防治虚劳咳嗽、肺结核、血管硬化、高血压、大便燥结等有较好功效。

如何防秋燥

一提起“燥”,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多喝水。其实,对于预防秋燥来说,“吃”和“喝”都很重要,而且“喝”也不单单指的是喝水。

在吃方面,可适当地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百合、杏仁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在坚持平衡膳食的前提下,应适当向能养阴、生津、性味甘润的食品倾斜。具体说来,一是清热祛燥的粗粮杂豆类,如麦片、黄小米、玉米、绿豆、白芸豆等;二是应季的蔬果类,如萝卜、绿叶蔬菜、芋头、南瓜、黄瓜、梨、柿子、葡萄、柑橘、大枣、荸荠等;三是滋阴润燥的荤食类,如鸭肉、河鱼、河虾等。

秋季要多喝水,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我们只喝白开水,有时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带给我们的负面效应,因为水分进入人体后,很快就会被蒸发或排泄出体外。这时,可以用“朝盐水,晚蜂蜜”的方法“喝走”秋燥。方法很简单,就是每天早上空腹喝一杯凉的盐水,晚上睡前喝一杯温的蜂蜜水。这样既能补充人体水分,还能防止因秋燥所引起的便秘,是秋季养生防燥的好方法。

另外,秋季饮食要注意防燥。可以根据以下原则进行调理,保你吃吃健康,安全度过多事之秋!

1 、少吃肉给肠胃一个调整期

夏日酷热,人们普遍胃口欠佳,不少人体重减轻,到了秋天,胃口恢复,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营养物质的摄入,如富含优质蛋白的鸡、牛、羊肉等,以补偿夏季体内能量过度消耗造成的营养匮乏。

但是由于夏季人们常进冷食,脾胃功能下降,如果一入秋就大量进补肉食,会加重肠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厌食、腹泻等症状。因此,不妨先补充一些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蛋等,给肠胃一个调整适应期。

2 、营养长期缺失忌快速补回

“苦夏”一过,不少人除了食补,还买来人参、鹿茸等名贵药材做药膳,难道多吃肉,多吃人参和鹿茸,就是“贴秋膘”?

在当今社会,“贴秋膘”应该提高到新的层次,那就是讲究营养均衡,合理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素,控制脂肪、盐、糖的摄入量,以此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所以“秋补”时,除了适当补充一些鸡、牛、羊肉类食物,奶制品、豆类及新鲜蔬菜、水果也要多吃,更全面地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体内酸碱平衡。

另外,有些人认为,某段时间少吃了哪样食物,过后多吃一些,就能把缺失的营养补回来,这其实是种认识上的误区。保持营养均衡虽不要求每天必须摄取均衡全面的营养,却要求两三天内保持一个相对的营养均衡,否则会导致人体某种营养元素缺乏,损害健康。

3 、多吃“甘酸”少食“辛辣”

除了保持均衡营养外,由于秋天天气干燥,人们的口、鼻、皮肤等部位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燥感,所以要在食物选择上多加注意,预防秋燥。

秋天适合吃一些多汁、甘味、酸味以及寒凉的食物,寒凉能够清热,甘味食物性质滋润,具有缓急、和中、补益的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敛、生津、止渴等作用。例如,生藕能够清热生津止渴,熟藕则能健脾、开胃、益血;莲子既能祛余暑,又能滋补强身。此外,百合、山药、蜂蜜、银耳、苹果、香蕉、葡萄、菠菜等都是不错的秋补佳品。既然要防燥,自然就要少吃一些辛辣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辣椒等;另外,油炸食品也是秋日一大禁忌。

4 、秋补别忘了控制体重

虽然适当“贴秋膘”有益于体力的恢复,但如果补得太多,易导致肥胖。 秋补时为了避免肥胖,除了要注意调节饮食,还可趁着秋高气爽,多进行运动锻炼,不妨去户外跑步、打球、登山等。

下面就来看看秋季进补的几个禁忌!

1 、忌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2 、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起码应将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数。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油”。

3 、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4 、忌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饮食清淡也不是不补,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结语:对于秋燥小编给大家推荐了四款缓解秋燥的食疗方,如感身体不适的朋友可以挑选着食用,秋季气候干燥,缺水,所以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适当的给身体补充水份,最好从食物里吸取。在秋季进补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锻炼身体,可以跳广场舞荷塘月色来达到保健强身。

女性尿道症 电针手针双管下


尿道综合征是指有下尿路刺激症状(尿频、尿急、排尿不畅和少腹坠胀等),而无膀胱、尿道器质性病变及明显菌尿的一组证候群。因多发于中青年妇女(40岁~49岁),所以常称为女性尿道综合征。

尿道综合征病因病理尚未完全清楚,学说很多,但均无有说服力的证据,因此存在许多争论。目前认为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感染和炎症、精神因素和生活行为、排尿控制功能发育不全或退化、雌激素水平低下、尿道口和处女膜解剖异常、免疫机能缺陷、神经功能异常、盆底肌功能失调、下尿路血流状态、物化刺激或过敏。

尿道综合征中医临床辨证为淋证、癃证。其病机关键在肾与膀胱经气运行失常,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水液排泄障碍,表现为淋证、癃闭、遗尿及尿失禁等症状。因而,尿道综合征的辨证论治,最终要从肾与膀胱气化功能调理。自古就有针灸方法治疗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资料记载,如《灵枢》曰:内闭不得溲,刺足少阴、太阳于骶上以长针。临床中,选用关元、大赫、水道、三阴交,肾俞、会阳、中膂俞、委中等穴,具有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疗效。针刺治女性尿道综合征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简便、易行、经济、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此方法的有效性可能是通过神经反射实现的,通过神经反射调整交感或(和)副交感神经对膀胱逼尿肌和内括约肌的影响,从而调整膀胱的贮、排尿功能。

诊断标准

主症:具有典型的尿频、尿急、排尿不畅。

次症:小腹坠胀或疼痛、尿痛、尿失禁。

全身症状:神经衰弱、精神不振、疲乏无力、腰背酸痛、失眠等。

中医属于淋证肾虚型:尿频,尿急,余沥不尽,小腹坠胀,神疲乏力,头晕,耳鸣,腰酸膝软,或四肢欠温,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脉细弱或沉细。

适应证

一、女性,年龄18岁~70岁。

二、主症至少具备尿频、尿急以及排尿困难等,并具备中医淋证或癃证诊断标准。

三、尿常规检查正常。

禁忌证

一、排除的病症

(1)存在严重心、脑、肝、肾疾病的患者;

(2)对针灸疗法过敏的患者;

(3)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4)子宫大出血患者;

(5)针刺局部皮肤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患者;

(6)急性尿潴留患者。

二、禁忌的情况

(1)经期妇女;

(2)孕期妇女;

(3)膀胱未排空;

(4)过度饥饿;

(5)过度劳累;

(6)过饱;

(7)大汗;

(8)大怒。

操作方法

一、器械准备

毫针、电针仪、尿动力学检测仪、B超仪。

二、操作步骤

(1)穴位选择 第一组为关元、大赫、水道、三阴交;第二组为肾俞、会阳、中膂俞、委中。两组交替使用。

穴位加减:伴有肝气郁结表现者如胁肋胀满、口苦、烦躁等症状者,加阳陵泉。

(2)穴位定位 ①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②大赫: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⑧水道:在下腹部,脐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④三阴交: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⑤肾俞: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⑥会阳: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⑦中膂俞:在骶部,骶正中脊旁开1.5寸,平第三骶后孔。⑧委中;在?N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⑨阳陵泉: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3)针刺深度 ①腹部、骶部穴位在膀胱排空后进针,肾俞直刺25毫米以局部产生针感为度,中膂俞直刺40毫米~50毫米,使针感持续传至膀胱及会阴、尿道部位,会阳向外上 45斜刺进针40毫米~50毫米,并使针感持续传至会阴及尿道部位;腹部穴位采用向下45斜刺25毫米~40毫米,并使针感持续传至膀胱、会阴及尿道部位。②下肢穴位进针25毫米~40毫米,以局部酸胀为度。

(4)针刺技术 ①电针方法:在按相应深度进针后,腹部或骶部穴位针感传导至膀胱、会阴及尿道部,以上穴位在针刺得气后,顺时针方向捻转45,频率10次/分,捻针1分钟,然后分别接通电针疏密波治疗,频率恒定为疏波4Hz、密波20Hz,电针强度以患者舒适为度,下肢穴位进针后以局部酸胀为度,留针20分钟。②手法操作:在针刺相应深度后并有针感产生,腹部及骶部穴位针感传导至膀胱、会阴及尿道部,下肢穴位进针后以局部酸胀为度,以上穴位在针刺得气后,顺时针方向捻转45,频率10次/分,捻针1分钟后留针20分钟。

便秘 贴个耳穴就能治


习惯性便秘,虽然服用中药和针灸的效果都不错,但是十分麻烦。试试耳穴治疗!

我患有习惯性便秘,虽然服用中药和针灸的效果都不错,但是十分麻烦。听说中医的耳穴压豆法十分简便有效,请问自己在家如何操作?

中国老年学学会中医研究委员会罗社文博士:耳穴法治疗习惯性便秘具有显著效果,并且远期疗效好。在耳部找准相应的反射区:如大肠、肺、三焦、内分泌。气虚者加脾,消化不良者加胃,年高体虚者加肾。

治疗时,将王不留行籽用纸胶准确贴在各反射区的最敏感点。您可以每天自己按压15-20分钟,以痛为度。每次贴一耳,1周后换贴另一耳,两耳轮流。10周为1疗程,治疗期间禁止服用任何泻药。

另外,在便秘突发时,以指甲尖端用力按压大肠,以刺痛为度,效果也不错。

按摩齐治秋冬流感


时值秋冬更替之际,感冒患者又多了起来。而目前市面上医治感冒的药物纷繁杂芜,使患者在选购时无所适从。其实,像普通感冒这种常见疾病,运用中医推拿按摩也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普通感冒临床上主要有以下症状:鼻塞、流涕、喷嚏、头痛、发热等。一般来说,普通感冒主要因风邪侵袭人体所致,病程较短且容易痊愈。在冬春之际,主要兼夹寒邪,而出现无汗、头痛、流清鼻涕、 喉痒、咳嗽、痰稀色白、穿衣烤火亦有冷感等风寒感冒的症状,也有的是因风寒失治、病邪从寒化热,出现如发热重、出汗、头涨痛、咽喉肿痛、流浊涕、咳嗽、咳稠黄痰等症状。此为化热型普通感冒。

选穴

风寒型应祛风散寒、解表宣肺。选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督脉、任脉之腧穴,配以相关腧穴。取穴有中府、风门、风池、风府、肺俞、合谷、太阳、迎香、肩井、印堂。

化热型应疏风散热、解表清肺。外加大椎、曲池、天突、膻中等穴。

基本操作方法

风寒型按揉印堂、太阳、迎香,分抹前额,拿按合谷、外关,以 人体出汗为度,然后用力拿捏风池、肩井,依次按揉中府、风门、风 池、肺俞(每穴操作时间为1~2分钟),接着再按揉上背部1~2分钟, 最后拿捏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1~2遍。

化热型按揉印堂、太阳、迎香,分抹前额,然后从肩部沿手阳明 大肠经和手太阴肺经向手指末端拿揉1~2遍,重点按揉曲池、尺泽、 外关、合谷、鱼际,拿揉风池,再着力按揉中府、天突、膻中,拿捏 肩井,按摩上背部1~2分钟,并点按大椎、肺俞(每穴操作时间为1 ~2分钟),拍打上背至两肩5遍,并沿督脉和膀胱经从上背部向腰部拍打5遍。

治疗原理

风寒型按摩印堂、迎香,分推前额,能止头痛、通鼻窍;按肺俞 与中府(肺募穴、手、足太阴经交会穴),乃俞募相配,能宣肺解表, 止咳嗽,除鼻塞;按风门(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可散风止咳, 除热,止头痛、项强;按揉拿捏风门、风池(足少阳、阳维之会)、 肩井(足少阳、阳维之会),可解表散寒止头项疼痛;按揉合谷(手 阳明经之原穴)、外关(八脉交会穴),可疏风清热、舒筋活络,能加强解表之力。

化热型点按大椎(诸阳之会)能宣通三阳经气,具有良好的解热作用;按风池可疏风散热解表;按曲池(手阳明经之合穴)、合谷能 泻肺热,除咳嗽并消除咽喉肿痛;按膻中(手、足阳明经交会穴)、天突(阴维、任脉之会)可止咳,消除咽喉肿痛。

中医推拿按摩治疗上述普通感冒,轻证3~4次即可痊愈。在操作时当避风寒。同时,患者也要在饮食起居上注意防寒保暖,多饮开水,避免过度劳累。由于按摩治疗一般无不良反应,所以这种方法尤其适合小孩、老人和准备孕育者。对于孕妇,在医生的指导下可减除合谷等穴。

上与钩齐 下与底平


指以往采收钩藤时的茎枝留取部分上方与向下弯曲的变态枝剪齐,下方与变态枝底部平截。

钩藤(gou teng)别名又叫大钩丁、双钩藤。为茜草科植物钩藤或华钩藤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带钩枝条,攀援状灌木,高可达10m。茎枝呈圆柱形或类方柱形,有细纵纹。节上生有向下弯曲的双钩或单钩,钩下有托叶痕。质硬,茎断面有黄白色髓部。以带钩的茎枝入药。春,秋季采收,除去叶片,切断,晒干。

《唐本草》:钩藤,出梁州。叶细长,茎间有刺,形若钓钩者。《本草图经》:钩藤,《神农本草经》不载所出州土。

苏恭云出梁州,今兴元府亦有之。叶细茎长,节间有刺若钓钩。三月采。葛洪治小儿方多用之。又《广济》及《崔氏方》疗小儿惊癎诸汤钦,皆用吊藤皮。《纲目》:钩藤,状如葡萄藤而有钩,紫色。古方多用皮,后世多用钩,取其力锐尔。

1.钩藤:茎枝圆柱形或类方柱形,直径2-6mm。表面红棕色至紫棕色或棕褐色,上有细纵纹,无毛。茎上具略突起的环节,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钩或仅一侧有钩,钩长1-2cm,形如船铺,先端渐尖,基部稍圆。钩基部的枝上可见叶柄脱落后凹点及环状的托叶痕。体轻,质硬。横舅面外层棕红色,髓部淡棕色或淡黄色。气微,味淡。

2.华钩藤:茎枝方柱形,四角有棱,直径2-5mm。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钩长1.3-2.8cm,弯曲成长钩状。钩基部枝上常留有半圆形反转或不反转的托叶,基部扁阔。体轻,质松。断面髓部白色。

3.大叶钩藤 茎枝方柱形,两侧有较深的纵沟,直径2-5mm。表面灰棕色至浅棕色,被褐色毛,尤以节部及钩端明显。钩长1.7-3.5cm,向内深弯几成半圆形,末端膨大成小球。断面髓部通常中空,偶有髓。均以质坚、色红褐或棕褐、有钩者为佳。

小儿惊厥


龙胆草、柴胡、栀子、钩藤、茯神各5克,麦冬6克,木通、生甘草各1.5克,薄荷3克,黄连2克。清水浸泡30分钟,煎2次,药液混合,分4次温服。每日1剂。此方为4岁以上儿童剂量。

鲜地龙(色黑肥大者为佳)50条,郁金30克,半夏12克,生大黄10克。将地龙洗净,用纱布包裹,放锅内煮1小时,然后加入郁金、半夏煎煮20分钟,最后放入大黄煮5分钟。滤渣取液,每早空腹1次服完。连用10-20天。幼儿用量酌减。

白附子3克,半夏20克,胆南星10克。共研细末,用糯米粉煮粥调和为丸,每丸如绿豆大。每次服3丸,每天2次。

胆南星15克,川贝母、海浮石各3克,木通、竹茹、陈皮、石菖蒲、白芥子、沙参、甘草各2克。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2次药液对匀,每日1剂,3次分服。

郁金、黄芩、栀子、黄连、寒水石、玳瑁各30克,琥珀、朱砂各1.5克,冰片9克。共研细末,过筛为散。1-5岁每次服0.6-1克,每日2次。开水送服。

桑叶、菊花、银花、连翘、钩藤、玄参、淡竹叶、石斛、竹茹、莲子心各10克,龙胆草1.5克,生石膏粉15克,鲜苇根30克。用水浸泡30分钟,煎煮2次,2次药液混匀,代茶频饮。

中医教你贴耳穴巧治便秘


导读: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艰涩难下,排便次数减少,虽有便意,但排出困难的病证,其病因大多是由于肠胃积热、气机郁滞、阴亏血少、阴寒凝滞所致。耳为宗脉之都,人体十二经脉均汇聚于耳,采用耳穴贴压配合按摩治疗,常会取得不错效果。

主穴:大肠、便秘点、脾、直肠下段。

配穴:热秘加耳尖、肾上腺;气秘加肝、交感;冷秘加肾、肾上腺;虚秘加肾、脾、小肠。主穴每次取3个,配穴每次取两个。

方法:耳廓常规消毒后,用0.5厘米0.5厘米的小块胶布,中间粘1粒光滑饱满的王不留行或莱菔子,对准耳部一侧穴位贴压,每天每穴早中晚各按压两次,每次按压3分钟,以耳部有酸沉麻木或轻微疼痛为度。可留置两日后换另一侧耳部再行更换按压。

除了耳穴贴压以外,患者平时也可辅助按摩水分穴、天枢穴、支沟穴、足三里等。用手指指面向下按压,力度以微有酸胀感为宜。平时需注意应多吃水果、粗纤维蔬菜,并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晨起可空腹喝一杯淡盐开水,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每天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

体针耳穴双管齐下治惊厥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