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和运动哪个重要 > 导航 > 养生心态和方法哪个更重要

养生:阴和阳哪个更重要

【www.ys630.com - 养生和运动哪个重要】

一位83岁的日本老者,总结他的健身之道说:人的生命就像火炉。把火炉放在风口上吹,当然灭得快。可是,你把它搬到屋里来,护着,让火燃得小一点、慢一点,生命当然就能延长。

这种说法乍一听是有道理的。但是怎么才能把自己身体火炉里的火燃得慢一点?不运动?少吃饭?少代谢?都不对劲。理论上好讲,实践上难行。

既然火炉理论易懂不易行,还有没有别的理论让老年人易懂易行呢?

让我们试试中医的阴、阳理论吧!

著名中医专家朱丹溪有句名言: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对阴、阳理论,老年朋友觉得费解,其实不难,一般思路是:阴与水在、与静在;阳与火在,与动在。人体表面上能看到的生命活力、动态,属阳。但是真正支撑生命活力的内在因素,离不开阴。具体到五脏,每个脏器都有阴、阳属性。人们都听说过:阴虚才阳亢,水衰才火炽,讲的就是阴和阳的关系。

中医所说的阳,大都是眼睛看得到的。它当然与养生长寿关系密切。看得见的固然重要,但看得见的是由看不见的支撑着。看不见的比看得见的更重要。

长寿老人里很多都是心怡气静,而有病老人则气躁神疲。你只看到情绪的表面,但究竟什么在支配他(她)们的情绪?你却看不到。中医讲:五脏要和,神怡!五脏是看不到的。如果五脏中阳亢,这个老人肯定火大;如果阴阳平,这个老人体格就健康。

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阴的部分比阳的部分要走得快。因此,护阴是老人养生延寿的关键!

ys630.COm精选阅读

老中医养生:养生比治病更重要


导语:道:养生比治病更重要;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养生比治病更重要,了解中医养生当从顺四时起,即按照四季气候的变化春温、夏热、秋凉、冬寒顺势而为。

顺时其实不深奥

一说起中医养生理论,人们往往觉得深奥难懂,中医养生其实很亲民,对于家中、办公室的温度,就应该按照顺四时理论而为之。

民间有句谷话: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坐病。这本来是指某些气候异常的年份患病的人会增多,但这句话中所说的情况现在已成为常态。夏天的时候将空调开足马力,室内寒气彻骨,穿套装还略感寒凉,这种情况是很容易患感冒、关节痛的。那么冬天将暖气烧得热火朝天,室内温度高得穿短裤背心,这样温暖的环境总不会生病了吧?也不然。这不但浪费能源,而且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其危害并不比冷气小。道认为,《黄帝内经》中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一说,严寒的冬季,人体精气本应处于闭藏状态,如果外部温度太高,人体腠理反常张开,气血自然随之耗散。虽然此时看起来仍是健康的,但人体早已形成表虚之态,若是遇到稍低的温度环境,焉有不感冒之理?

道建议冬天的室温不要过热,最高控制在20℃左右即可。同理,夏天最好备把扇子,自己动手享受自然风。人的生命不能违背天地自然运行的基本规律。冬天当冷,夏天当热,这就是最基本的顺时养生之理。依此规律养生,可减少疾病的发生。

饮食起居无不顺

人可比喻成一棵落叶树。冬天树叶落光,原来分散于枝叶上的营养开始收向根部,枝叶营养相对不足;春天营养又从要问走向树叶;到了夏天,枝繁叶茂,而根部的营养相对冬季有所不足。人也是一样,春天气血由内向外走;夏天气血充盈,表面相对空虚。这就很好地解释了夏天为何多患胃肠道疾病而秋冬易感冒的原因,除了细菌滋生以外,夏天人体内部气血相对空虚,故易扰内,而秋冬体表之气不足固卫,所以容易感冒。

由于人体具有这种顺时的特性,我们的生活起居都应顺应这种特性,有针对性的调养进补。春季以养肝为主,无论男女均可吃点乌鸡白凤丸,可有效避免春困;夏天宜补心,中老年人可适当服用生脉饮,其中的麦冬、五味子等药既可补气,又可清肺热,有助于滋养心气,防止胸闷、气短、汗多等夏天的应季病;大自然在秋天赐予我们丰富的水果,梨即是其中一宝,秋梨膏是秋季进补佳品,有润肺止咳、收敛气血的作用;数九是补养的最佳时节,女性重在补阴血,更年期前女性在数九时宜吃阿胶膏,已过更年期的女性可吃六味地黄丸,男性则可以金匮肾气丸补肾阳,以六味地黄丸补肾阴,但发热感冒时应暂停滋补。

食养顺四而变,作息亦是如此。道认为,起居应根据四季的特性随时调整,简单地说就是跟着太阳走。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但也容易春困,此时不宜长睡不起,而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以舒肝气。夏天昼长夜短,主张晚卧早起,无厌于日,但也不宜太晚,以24点前睡觉为宜。需要注意的是,炎夏人的情绪容易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上火,怒则加剧耗散充盈于表面的气血,故控制情绪为重要的养生环节。秋天的起居原则是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此时气血由外而内逐渐收敛,为顺应气血收藏,睡眠时间也应逐步延长,情绪方面应注意勿悲秋伤肺。到了冬天,我们就应该懒一些,遵循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之原则,有些老人早起惯了,大冬天五六点钟天还没亮,就早早起来顶着北风出门锻炼,这简直是折腾自己。因为冬季外界寒冷,过早起床锻炼使得毛孔过度开放,反而不利于精气的储藏。

呵护阳气冬至始

冬至是一年之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日子,按照中医阴阳五行理论,这也是一年之中阴气最盛的日子,起居自有特别的讲究,。冬至阴气鼎盛,阴气开始缓慢回升;而夏至是阴气开始生发的日子。此时,初生之气就像婴儿一样弱小,需要我们细心呵护。在这两个时段,大家不要远行和剧烈运动,在家好好休息,对身体的补养是珍贵药物也无法比的。而春分、秋分之时,人体气血内外各半,运化正盛,外界气候冷暖适宜,故应该加强室外运动,以助气血运行。

一天如同浓缩的四季,子时与五时正对应一年的冬至、夏至,因而中医提倡睡子午觉,以保持体内阴阳平衡。上午7-9点是一天之中胃气的顶点,9-11点脾运化强健,而15点左右是小肠的工作高峰,因而9点和15点最宜进食的时间,如工作繁忙不能按时吃饭者,可将进餐时间调整至此。夜班者不必勉强自己夜间禁食,但应选择清淡饮食,避免过高的油水对肝脏的损害。

养生“敛阴护阳”是关键


冬季的自然界阴盛阳衰,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故养生专家建议,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的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入冬后,天气转寒,因此敛阴护阳的主要内容就是祛寒就温,而许多人把进补作为冬季养阳的关键,殊不知这个季节的休闲和精神调养同样不可忽视。

养生专家介绍,夜晚睡觉时阳气处于闭藏状态,因此冬天的睡眠时间应相对比其他三个季节时间长。人们外出时要加强保暖,锻炼应选择在向阳的地方,以静态运动为主,避免剧烈运动,不宜大量出汗。因为出汗容易造成体内阳气外泄,从而耗损五脏之精气,容易给春季留下病根。而且,在户外运动时即使发汗,也不应将身体外露,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寒气一旦通过皮毛进入身体,极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另外,精满气足则神旺,精亏气虚则神衰,冬季的寒冷气候会使人的新陈代谢等生理机能处于抑制状态,精神感冒症状也由此增多。专家提出,冬季藏精更宜养神,神志内敛才可精满气足,在精神调养上要力求其境,保持情绪安宁,避免烦躁,白天可多晒太阳,多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活动,并适当增加屋内照明亮度。

顺应体内阳气潜藏敛阴护阳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自然界万物闭藏。冬季养生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原则。

一要少出大汗

冬季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也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二要健脚板

健脚即健身。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时,还应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促进血液循环。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三要防犯病

冬季气候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寒冷还刺激心肌梗死、中风的发生,使血压升高和溃疡病、风湿病、青光眼等病症状加剧。因此,冬季应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四要水量足

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一般每日补水仍不应少于2000~3000毫升。

五要调精神

冬天确实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冬天改变情绪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动,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良药。

六要空气好

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或在室内放一台负离子发生器,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

七要粥调养

冬季饮食忌黏硬生冷。营养专家提倡晨起食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

八要入睡早

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古人主张早卧迟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中医健康提醒:冬季饮食增苦少咸

冬天肾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肾气会更旺,从而极大地伤害心脏,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常用食物如:槟榔、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醋、茶等。

中医 男人滋阴比壮阳更重要


本文导读:在男人看来,滋阴那是女人的事,如何壮阳才是他们的事,但是,在中医看来,男人滋阴比壮阳更重要。


在很多人看来,滋阴是女人的事,男人养生需要的肯定是壮阳,但是,中医认为,男人壮阳的东西吃多了脾胃就会虚弱,这个时候就需要滋阴来调理,男人滋阴比壮阳更加重要。

阴和阳是从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范畴来说的,世间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之分,《黄帝内经》里就说天为阳,大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白天为阳,夜晚为阴,《素问 宝命全形论》里也曾说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那具体到人体身上,什么是阴阳呢?

维持人体生命正常运转的三要素为气、血、津,气为阳,血津为阴。气是生命的动力,血津是人体储备的能量,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气血津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平衡,若气血冲和,阴阳协调,则百病不生;若偏盛偏衰,失去平衡,则百病丛生。对人来说,最好的身体状况就是阴阳平衡的状态。

现在都市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气虚、阳虚的人少了,但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工作、家庭等精神压力增大,夜生活日益丰富,体力、精力透支明显,阴虚的人多了。主要表现在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头晕眼花、腰膝酸软、烦渴多饮、小便次多量少、心跳偏快、脉搏偏细或夜间盗汗、手足心发热、双目干涩、耳鸣等。

以上这些表征,在西医学里就是亚健康,而在中医的理论中,就是阴虚,阴虚说到底,就是人体缺少津血的濡养,例如过分追求性生活的红尘男女,过量服用壮阳药引起机体不适的人,常有五心烦热、口干舌燥、睡眠不好,性功能减退,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等症状。这也是阴虚所以,对于男人来说,只补阳补气,显然是不行的,也是不科学的,更不符合大多数人的体制特征。

男人滋阴比壮阳更重要 好的吃多代谢不掉

打个比喻,如果有一个容器,把它视作人体代谢系统的话,不停地往里塞好食物,越塞越多,结果怎么样?人体代谢不掉,因为它远远超过了人体的需要,这时,它就会在体内沉积,产生浊气,演变成内热,内热化为邪火,邪火往上走,人就会感到头晕脑涨,不舒服,邪火往下走,就会影响到男人的前列腺。此时,如果男人还不停地往这个容器塞好东西的话,只能是火上浇油。

男人这样来滋阴 调理脾胃就是滋阴

有这样一个病例。一位45岁的中年男人,成年累月吃补品,越补越没精神,脸色铁青,身体虚弱。最后,他很生气,感觉这些花高价钱买的好东西都白吃了,一气之下,他把所有的补品都扔了,每天吃粗茶淡饭。结果,一年之后,他身体出奇地好,浑身也有劲了。一位中医化解了他的疑惑,补品不是一点也不能吃,而是你脾胃运化不好,吃了补品也不能吸收,在体内产生郁火,郁火灼伤了你的津液,让你整个身体像烧焦了一样。当然就没精神。粗菜淡饭养脾胃,脾胃调理好了,身体自然强壮了。专家说,阴是阳的物质基础,阳是阴的功能表现。可想而知,如果没有了物质,哪谈上功能?

男人这样来滋阴


滋阴其实很简单,这一点男人要向女人学习。每天和老婆婆学学,早晨喝点蜂蜜水,晚上喝点红枣粥。天天坚持喝薏米水,去除脾胃的湿气。经常吃山药,健脾。脾的功能好了,男人自然就强健了。

试试这个方:茯苓、白术、党参、山药各10克,大枣5枚,一块都煮水,开锅20分钟后就可以。一天早晚喝两次。

从上面的文章我们知道,男人也需要滋阴,甚至滋阴比壮阳更重要,一味只吃壮阳食物身体反而会变差。

揭秘 男人滋阴比壮阳更重要


好的吃多代谢不掉

打个比喻,如果有一个容器,把它视作人体代谢系统的话,不停地往里塞好食物,越塞越多,结果怎么样?人体代谢不掉,因为它远远超过了人体的需要,这时,它就会在体内沉积,产生浊气,演变成内热,内热化为邪火,邪火往上走,人就会感到头晕脑涨,不舒服,邪火往下走,就会影响到男人的前列腺。此时,如果男人还不停地往这个容器塞好东西的话,只能是火上浇油。

调理脾胃就是滋阴

有这样一个病例。一位45岁的中年男人,成年累月吃补品,越补越没精神,脸色铁青,身体虚弱。最后,他很生气,感觉这些花高价钱买的好东西都白吃了,一气之下,他把所有的补品都扔了,每天吃粗茶淡饭。结果,一年之后,他身体出奇地好,浑身也有劲了。

一位中医化解了他的疑惑,补品不是一点也不能吃,而是你脾胃运化不好,吃了补品也不能吸收,在体内产生郁火,郁火灼伤了你的津液,让你整个身体像烧焦了一样。当然就没精神。粗菜淡饭养脾胃,脾胃调理好了,身体自然强壮了。王彩丽说,阴是阳的物质基础,阳是阴的功能表现。可想而知,如果没有了物质,哪谈上功能?

男人这样来滋阴

滋阴其实很简单,这一点男人要向女人学习。每天和老婆婆学学,早晨喝点蜂蜜水,晚上喝点红枣粥。天天坚持喝薏米水,去除脾胃的湿气。经常吃山药,健脾。脾的功能好了,男人自然就强健了。

试试这个方 茯苓、白术、党参、山药各10克,大枣5枚,一块都煮水,开锅20分钟后就可以。一天早晚喝两次。

“阳转阴”莫轻信


眼下在全国各地,到处都有说得神乎其神的治乙肝广告,很多专科、中心公然宣称阳转阴,一年包愈等,这种大话引得很多患者趋之若鹜。

真的有如此神奇的阳转阴效果吗?

记者为此走访了医疗专家,请听专家的特别提醒。

乙肝包治是骗人的

乙肝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疑难病症,按照目前世界肝病学界对慢性乙肝的认识,该病治愈率平均不会超过5%。医学界曾有人这样说过,谁能找到根治乙肝的办法,那么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肯定非他莫属。

那些宣称包治乙肝的人,说其奥妙在于所谓的基因疗法和特有的特效药。对此,有关专家明确指出,病毒性肝炎的基因治疗目前仍在试验室研究阶段,并没有应用于临床。而对于所谓的特效药,专家指出,目前世界上治疗乙肝药物的功能只是抑制病毒再生、保护肝脏。乙肝包治根本无从谈起,那是欺骗患者的不实之词。

专家认为,识别乙肝病毒阳性转为阴性的指标,目前主要根据通用的检测血清中的病毒指标,包括表面抗原及其抗体等指标。根据医学界的跟踪观察,每年的自然转阴率仅为3%7%。阳转阴不仅缓慢,而且目前也并不存在肯定能使阳转阴的药物。

转阴,也不是乙肝治愈的标准。乙肝小三阳是人体感染乙肝病毒以后的一种免疫状态,是一种标记物,一般不会转为阴性,也不一定要转为阴性。

虽然至今还没有能杀灭乙肝病毒的特效药物,但通过抗hbv、免疫调节、护肝等中西医结合的多种措施治疗,可以抑制及遏止乙肝病毒的复制,使其减少甚至消失,e抗体转为阳性,即所谓的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对小三阳患者继续治疗,可能会提示乙肝临床治愈,但小三阳不会再转阴。而对于病毒曾经感染人体的血清标记物,转阴或不转阴都没有任何意义。



由此可见,在一些广告中,那些所谓采用特效药物、高精尖手段、创新基因疗法等,保证使乙肝大小三阳全部转阴的说法,是多么的站不住脚。

转阴具有两重性

过去认为乙肝病毒多项指标检查(如乙肝病毒两对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等)转阴了,病情自然也就好转了。其实,乙肝转阴具有双重性。

有的患者通过药物治疗或其他方式等,出现乙肝病毒指标的转阴。最常见的是大三阳转为小三阳或是小二阳(即表面抗原和核心抗体阳性),有时甚至转为e抗体和核心抗体阳性,这种情况多见于急性乙肝恢复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自愈和自限,一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发生的积极反应。

但有的患者反复用药治疗,或者未经特殊治疗,也出现了乙肝病毒指标的转阴,而他们的症状、体征却不断加重,出现疲乏劳累,腹胀纳差,面色萎黄、肝功能损害加剧,凝血机制恶化等。这种情况说明,这些转阴可能是病毒变异造成的。乙肝病毒变化形式是极其复杂的,决不能用一元化解释。病毒变异后,使乙肝病毒e抗原不能产生,以致检查e抗原为阴性,但它并不代表病毒复制的减轻或消失,病毒复制依然在暗中进行,使病情迁延不愈。

病毒变异导致转阴,不仅导致医生的误判,还会导致乙肝疫苗接种失败。因此,乙肝治疗过程中不必一味要求病毒指标转阴,而应首先强调肝功能的长期正常及稳定。

不要过分焦急担心

乙肝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不要过分焦急担心。临床证实,焦虑、挫折感等不良精神因素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免疫力,并将活化一些遗传上存在的不良基因而并发其他疾病。治疗过程中,要放下包袱,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注意劳逸结合,忌酒。



此外,患者要注意定期检查,自备一份档案。每半年做一次肝功能及b超检查,以及时发现是否已发生隐匿型肝炎(转氨酶正常但b超光点粗糙不匀或球蛋白升高),及时治疗就可能防止发展成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及其他合并症等。若出现明显的或难以恢复的疲劳感或腹胀、腿软、右上腹隐痛、食欲下降等,就应及时就医,延误治疗易导致慢性重型肝炎,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采阴补阳


如何采阴补阳

1、如何采阴补阳

依据“采阴补阳”的古代观点其具体方法为:

1.1、选择体态娇小、丰满,性情温和,年轻但不一定十分漂亮的女性为采阴对象,因为这样的女性被认为最具滋补作用。

1.2、房事中务必使女性达到性高潮,因为在高潮中女性分泌的阴精最多。

1.3、尽量延长交合时间,以便采集更多的阴精。

1.4、应与多个女性交合,甚至多多益善,因为重复与同一女性交合,其阴精的滋补作用将会转弱。

1.5、男性在房率中应忍精不射,并兼行导引服气之术,以便做到“还精补脑”。

2、阴盛阳衰的表现

手足不温,面色淡白无光泽,或面色黧黑,明显怕冷,对气候转凉特别敏感,或腰背部发凉,喜喝热茶、热汤,疲乏无力,易出现慢性腹泻、消化不良、营养不良、贫血或水肿等,稍微运动则心慌、气短、容易出汗,或大便稀薄、不成形、粘马桶,受寒后易腹泻,劳累后浮肿,或夜间多尿等等。

3、阳虚的起居原则

3.1、注意保暖

要注意关节、腰膝、颈背部、腹部、脚部保暖。少用空调,季节转换时注意调整衣服,多晒太阳,少伤阳气。

3.2、多运动

多运动,因为“动能生阳”,多见阳光,阳气就被调动,可以增加抗寒能力,可以预防骨质疏松。运动要力所能及,要持之以恒,再好的运动,不坚持就毫无意义。

3.3、少熬夜

熬夜很伤阳气,容易面容憔悴、精神疲惫,建议睡觉不要超过晚上12点(冬天强调阳气的潜藏,睡觉更应该不超过晚上11点)。

采阴补阳的历史

采阴补阳或采阳补阴,其实是一种道教修炼方法,指男女通过房事达到体内的“阴阳平衡”,属于古代道家房中术”的概念,有练太极之人也曾尝试过。道家的采阴补阳,本义是指男性 “数易女而莫数泻之”。由于女性有潮可以加强男性的生命力,因此男性的配合以达到采阴补阳之目的。

史上采阴补阳之术主要在道教的某些流派中盛行,宋代以后更发展为“炼内丹”之术,它很早就受到佛教的抨击,也受到很多医家的批评,这也被认为是古代房中术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操此术者不可能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但却易流于纵欲,而与房中术“乐而有节”的基本原则相悖。当然,“采阴补阳”在现代人的性生活中是不适用的。

《医心方》卷二十八亦云:“御女当如朽索御奔马,如临深坑,下有刃,恐堕其中。”在这类故事中,男子都成为交合中的奉献者,女子则获得“补益”而年华永驻。

中医补阳的方法

1、方一:

羊肾1对,肉苁蓉30克,黄酒、葱白、生姜、食盐各适量。羊肾去外膜,冲洗干净,切碎备用。肉苁蓉用黄酒浸泡一宿,去皱皮,细切备用。羊肾、肉苁蓉放人锅中,加清水、黄酒、葱白、生姜、食盐,煮至熟烂即成,空腹进食。

本方有补肾阳,益精髓功效。适用于肾虚劳损,阳痿,腰膝冷痛,下肢无力。

2、方二:

麻雀5只,粟米100克,葱白、生姜、素油、食盐、黄酒各适量。麻雀去毛及内脏,冲洗干净,切块备用。素油倒入炒锅,烧热,放入雀肉、黄酒、食盐、葱白、生姜,炒熟,加入清水和淘洗干净粟米,煮至粥成。

本方有壮阳益精功效。适用于阳虚羸弱。

3、方三:

新鲜精羊肉3—5两,粳米适量。将羊肉洗净,切成肉块,同粳米煮粥。

本方益气血、补虚损、暖脾胃,适用于阳气不足、气血亏损、体弱羸瘦、中虚反胃、恶寒怕冷,腰膝酸软等。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养生导读:中医养生讲究顺应季节的变化,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说。养生要遵循这个方法,才能适应气候的变化。那么时值秋季,秋冬季节如何养阴呢?下面教你7妙招!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高世栻注解:圣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是谓春夏养阳,以养阳之生长;秋冬养阴,以养阴之收藏。这种理论,在保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阴阳之气随着四时季节的变化而消长,这也是万物生、长、化、收、藏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圣人是春夏养护阳气,以适应生长的需要,秋冬养护阴气,以适应收藏功能的需要,用这样的养生方法来顺从自然变化的规律,就能和万物一样自然而然地随着生、长、收、藏的生命运动节律来生活。

违背了这个规律,就会戕伐生命的根本,损害人体真元之气。所以说阴阳四时,是万物始发与终结的规律,是生存与死亡的本源。违背了四时阴阳规律,就会产生灾害,顺从这个规律,就不会罹患严重的疾病,也就是有得于了,有智慧的人能够按规律去做,愚昧的人则常常背道而驰。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意义在于利用自然界四时阴阳来调整、充实人体之阴阳,使之恢复阴阳的动态平衡。一般来说,人体的阳气不足,可借助春夏的阳热之气来温养;阴精不足,可利用秋冬收藏之气以涵养。阳虚者,可于春夏季节,借助自然界阳气生发之势,再给予适当的养阳之品,从而起到更强的补阳作用,春夏养阳即所谓冬病夏治。同理,秋冬养阴,亦是此理,即所谓夏病冬治。这也正好合冬吃萝卜,夏吃姜的农谚。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按照季节变换进行养生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春天的郊游、踏青,既可愉悦身心,又可使人们摆脱寒冷季节畏缩、慵懒的状态,焕发人们积极向上的热情,从事同样的体育运动也变得更加灵活;秋冬是收获、收藏的季节,我国各地都有贴秋膘的说法,其实就是一种保养脏腑,充盛形体的很好的保健方法,既可补充一下在繁忙的春夏因剧烈活动而消耗的营养物质,又可帮助抵御秋冬的寒冷,为来年储备体力、精力。

秋冬季节如何养阴?

秋时阴收,冬时阴藏。秋冬之时燥邪为患,易伤阴,故秋冬之时宜服用滋阴之品或搽用滋润护肤之品以防燥邪,保持居室空气之湿润亦有助于避免燥邪。秋时渐寒,冬时寒盛,人们喜食辛辣好饮酒以御寒。辛辣之品易生内热,酒易生湿热,饮食太过则伤阴。因此,秋冬既要避免燥邪,又要避免过食辛辣和过量饮酒,以防伤阴。

1、谨慎起居

古人云: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可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可舒达阳气。但起床时不宜过猛过急,可适当再赖床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筋骨,对预防血栓形成有重要意义。脑血管疾病在秋末冬初发病率较高,发病多在长时间睡眠之后。这是因为在睡眠时血液流速变慢,血栓容易形成之故。

2、睡卧头向西

关于睡眠时卧的方向,古人提出秋冬向西的观点,如《千金要方道林养性》里说: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老老恒言》引《记玉藻》:凡卧,春夏首向东,秋冬首宜向西。原因是春夏属阳,头宜朝东卧;秋冬属阴,头宜朝西卧,以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3、勤喝水

水是生命之源,也最能养阴。秋冬季节天气干燥,更要随身带着水杯,及时补充水分,而不要等到口干舌燥时再猛喝一通。想要赶走秋燥,除了喝白开水外,还要利用好一个宝贝蜂蜜。早晚将蜂蜜直接调入温水中饮用,更能起到润肠通便、养阴润燥的效果。

4、滋阴润肺

秋燥易伤津液,秋季以肺脏当令,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原则。《素问》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气味合而已之,以补益精气。秋季气候干燥,而多数蔬菜、水果等有滋阴润燥、清热通便之效。另外也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莲子、芝麻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脏清肃之功。少食辛辣煎炸食品,以免助燥伤阴。室内要保持一定湿度,适当补充体内水分,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以养阴润燥。饮用时要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原则。为防皮肤干燥,可涂擦各种护肤霜;口唇干裂者可涂润唇膏。

5、调精神

心藏神,神安则寿。倘若不知调摄精神,则精血渐耗,形体衰败,老衰立至。应做到安然恬静,虚怀若谷,无过多奢望,无过度思虑,尤其不宜动怒。因怒则气机上逆,每易耗伤肝血,损及阴精,甚则阳亢化风,而可诱发眩晕、中风等病。

6、节房事

人体的精气宜藏不宜浮,宜秘不宜泄,精气秘藏则气足神旺,健康无病。秋冬之令,应注意顺应自然界主收主藏的规律,节制房事,蓄养阴精。

7、吞咽津液

以养阴具体做法是:每日闲目息心而坐,心注肺中,咽津送下丹田者十二口,以双手攀足心者三次,候气定,再如前咽津,送下丹田者七口而后止,永无燥热之病。常常多咽唾液,有益于健康长寿。

天麻补阴还是补阳


天麻补阴还是补阳

1、天麻补阴还是补阳

天麻的功效与作用:《日华子本草》:“助阳气,补五劳七伤,通血脉,开窍。” 所以天麻是补阳的。

2、天麻能治什么病

2.1、天麻常用于治病高热或脑血管疾患引起的小儿惊风、抽搐、头痛、眩晕、眼黑、肢体痉挛、麻木、语言不畅、半身不遂等症。如治疗头晕、头痛时常与藁木、川芎、蔓荆子、白芷、芥穗等配伍;治疗中风、肢体拘挛、麻木、言语不畅时,常与钩藤、僵蚕、 白芍、牛膝等药物配伍;治疗肝火上炎、头晕、眼花时,又常与草决明、生石决、龙草、菊花、地龙等配伍;治疗小儿急惊风引起的神昏、惊厥、抽搐、谵语等病症时,又常与全蝎、姜蚕、天竺黄、朱砂、人参、白术、青黛等配伍。

2.2、天麻是肝经定风的要药,凡属肝风内动所至的眩晕、惊厥、抽搐、惊风等症。皆可用天麻治疗。

2.3、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天麻含天麻甙、对羟基苯甲醛、天麻醚甙等。实验证明,对冠状动脉 、脑血管等动脉都有一定的扩张作用。可以增强这些血管的血流量,从而减少冠心病及脑卒中的发生。

3、天麻的吃法有哪些

3.1、天麻煮鸡蛋

原料:天麻片30克,鸡蛋3个,水1000克。

加工方法:先将天麻片放锅内加水煮30分钟后,打入鸡蛋煮熟后即可食用。

特点:清汤爽口,食用方便。具有治疗头痛、目眩的功效。

3.2、天麻蒸鸡蛋

原料:天麻粉6克,鸡蛋1个。

加工及食用方法:将鸡蛋一头开一小孔,灌入天麻粉,用浸湿的白纸沾贴住鸡蛋上的小孔,孔向上放入蒸笼内蒸熟,去壳食用鸡蛋和天麻粉,早晚各食服1次,10天为1疗程。停服2天再服,连服3个疗程。

功效:对子宫脱垂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3.3、天麻炖鸡

原料:天麻片100克,人参20克,枸杞子30克,香菇50克,老母鸡1只(重2000克)。

加工方法:天麻、人参、枸杞子、香菇洗净水发,老母鸡宰杀去毛、内脏、嘴尖、爪尖,洗净;将天麻、人参、枸杞子、香菇一同发好后,一起装入鸡腹内,置入高压锅,炖熟后,食鸡肉、天麻、人参、枸杞子,喝汤。

功效:具有平肝熄风、祛风止痛、大补元气、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强身健体、抗严寒等功效。

天麻的副作用大不大

1、首先要给您说明的并不是天麻的副作用,而是那些人根本就不适合食用天麻,比如说本身体质比较虚弱的朋友就并不适合食用,尤其是孕妇或者是哺乳期产妇一定要切记误用才是!

2、曾经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道,“久服天麻,遍身发出红丹。”,并且现代医学也已证明,长期服用天麻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通常潜伏期实在1到6个小时左右。有些人会产生天麻过敏的症状,而有些是产生轻微的不适症状,因此需要随时观察自身的状况,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天麻的副作用症状表现:在服用天麻的过程中,一般常见的副作用会出现头晕、胸闷、紫癜以及皮肤瘙痒等现象就需要及时停止,有些人群还会发生全身肿胀以及脱发的症状。如碰到昏迷以及更严重的情况,就要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治疗,以免对生命造成危害。不少人在出现头晕、头痛的时候,会用天麻来当补品食用,却忽略了天麻的副作用,这种观念是极为不正确的。

使用天麻时应注意事项

1、凡病人见津液衰少,血虚、阴虚等,均慎用天麻。

2、重视配伍应用。《本草衍义》有“天麻须别药相佐使,然后见其功”的记述。古今医家很少单味使用天麻,而多根据不同病证组方用药。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钩藤饮、天麻丸等。临床证明,单独使用天麻的效果不佳或者效果不确定。

3、即使针对肝阳上亢、痰阻经络等实证时,使用天麻也要详审病情,把握病机,随证加减,方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4、天麻不宜合久煎。天麻的主要成分为天麻甙,遇热极易挥发。天麻与他药共煎会因热而失去镇静镇痛的有效成分。所以,天麻最好先用少量清水润透,待软化后切成薄片,晾干或晒干研末,用煎好的汤药冲服,或研末入丸、散服用。

补阴补阳的食物


补阴补阳的食物

1、补阴补阳的食物

1.1、枸杞

吃什么滋阴补阳,枸杞可以说是很常见的滋阴补阳的中药食物之一了。枸杞是一种富含各种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和性平味甘中药食材,中医学家认为枸杞是有益精明目、强筋壮骨、除腰痛、补肾养肝功效的食材,坚持长时间的食用枸杞是可以起到延缓衰老和延年益寿功效的。其中中年女性就是特别适合食用枸杞的,用枸杞泡水或者煮粥都是很好的中年女性的食谱。

1.2、山药

吃什么滋阴补阳,山药可以说是滋阴补阳食物中典范。山药可以说是历代中医学家和营养学家都推崇的食材,因为山药是一种有着滋阴补肾、壮阳益气、益精生髓功效的滋补食材。山药用来煲汤和煲粥都是很好的滋阴补阳的方式,特别是山药排骨汤可以说是滋阴补阳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1.3、黑芝麻

吃什么滋阴补阳,黑芝麻是有着很好的补肝肾和润五脏功效的。黑芝麻是我们常见的性平味甘的食物,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元素的黑芝麻对于肝肾精血不足引起的头晕、白发、脱发、腰酸背痛、肠燥便秘等症状是有很好的治疗和缓解作用的。

2、肾阴虚的症状

肾阴虚、肾阳虚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术语,肾阴虚和肾阳虚也是中医的症,平常讲的肾虚,包括肾阴虚和肾阳虚,也包括了肾脏的阴阳两虚。肾阴虚、肾阳虚涉及到中医基础理论,内容很多。肾阴是物质的,肾阳和肾气是功能的。如果消耗的物质比较多,如肾精,或性生活过于频繁,或劳力(包括脑力、体力)过渡,或生下来身体弱,物质基础比较低,出现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头晕耳鸣,脱发,牙齿松动,记忆力减退,性欲减退,遗精、早泄等等,为肾阴虚的症状。

3、补阴和补阳的区别

中医上的阴指的是物质基础。也就是说 , 指身体体身脏器的发育程度和健康程度是否良好。阳虚是指 , 脏器在器质上良好 , 没有病变。但是其功能的表达不畅。 好比阴虚是一台发动机本身的好坏 , 阳虚是好动机是发孤 , 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率这么说吧 , 人的身体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 一是身体本身 , 而是身体所拥有的功能。身体本身是由物质构成 , 所以属阴 , 功能是属阳 , 补阴就是补充身体所需的物质 , 比如补血、补肾精、滋阴生津等。阳虚就是身体的功能降低 , 就会出现畏冷四肢不温、神疲乏力等各种功能降低的表现 , 补阳就是提升人体的功能。

补阴的穴位有哪些

1、内关穴--打开心结,养颜养心的美丽穴。内关穴也很好找,在手臂内侧,腕横纹上两寸,取穴时手握虚拳向上平放,另一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以腕横纹为准并齐,食指点按的地方就是内关穴。这个穴位在养生上的好处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点揉,以略感酸胀为宜。长寿第一穴。预防打嗝,是治打嗝灵验的奥秘。青春不老的秘方,滋补大药。

2、后溪穴--统治一切颈肩腰椎病的奇效大穴,可预防驼背、颈椎、腰部、腿部疼痛,也有保护视力、缓解疲劳、补精益气的功效,道家医学里是非常注重后溪穴的。它可以直接通到督脉上去,属于八脉交汇穴里面很重要的一个穴位。督脉主一身阳气,阳气旺,则全身旺,一般按揉几分钟后就可振奋全身的阳气,身体就会像熊熊燃烧的火炉一样,暖彻心扉。

补阴的中医疗法

1、四君子汤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各9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加减:若呕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呕;胸膈痞满者,加枳壳、陈皮以行气宽胸: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以宁心安神;兼畏寒肢冷、脘腹疼痛者,加干姜、附子以温中祛寒。

功效:益气健脾。适用于牌胃气虚证,症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2、沙参山药粥

原料:沙参、山药、莲子、葡萄干各20克,粳米50克,糖适量。

做法:先将山药切成小片,与莲子、沙参一起泡透后,再加入所有材料,放入砂锅内加水用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熬成粥。

功效:益气养阴,健脾养冒,清心安神。

3、养阴祛湿消暑汤

原料:白扁豆、赤小豆、生熟薏苡仁、沙参、生白术、莲子各30克,盐适量。

做法:将上述材料加入沙锅内,加开水10碗慢火煲约2小时,加瘦肉类赁亦宜,用盐调味食用。

功效:养阴清热,祛暑利湿。

养生:阴和阳哪个更重要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