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顽固的老人谈养生 > 导航 > 道家回春养生

道家回春养生

2019-10-12

顽固腹泻难治,灸法妙招回春

顽固的老人谈养生。

“养生乃长寿之伴侣,健康是长寿的朋友。”古今的人们对养生有很多相关的劝谕和诗句,要作生活的主人,我们必须注意养生。关于中医养生有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顽固腹泻难治,灸法妙招回春》,希望对您的养生有所帮助。

自我初判:是不是得了克恩病

症状:慢性起病、反复发作的右下腹或脐周腹痛、腹泻,可伴腹部肿块、肠梗阻,肠瘘、肛门病变和反复口腔溃疡,以及发热、贫血、体重下降等。

建议做的检查:结肠镜检查、钡剂灌肠检查。

治疗一波三折

在医生建议下,张先生开始服用5-氨基水杨酸类,激素等西药,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腹痛,腹泻等症状减轻了,大便也成形了。

随着疗程的增加,张先生发现下肢有些浮肿,人也经常感觉到疲惫,总觉得提不起精神。医生说,这些都是激素引起的,于是开始慢慢减少激素的用量。一开始,张先生感觉还行,但不久之后腹痛又出现了,腹泻也严重起来,每天5~6次。

原来,克罗恩病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对症治疗的西药起初会有一定的疗效,但随着用药时间延长,疗效不稳定,副作用明显且易反复发作。果然,张先生在医生的指导下再次加服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西药后,却收效甚微。

听说这病反复发作有可能诱发结肠癌,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张先生天天愁眉不展,情绪低落。

中医优势独特

3个月前,张先生从一个病友那里得知针灸能治疗该病,于是满怀希望地来到我们这里求治。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感受外邪,饮食情志或先天不足等所致;病机总体表现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阳虚以及脾胃虚弱为主,标实以湿热内盛和肝气乘脾为主。临床治疗针对患者体质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真正从根本上调理患者体质,平和阴阳。

中医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有从根本上调理好虚实夹杂的证候,再配合日常饮食,起居、情志等调护,才能真正摆脱病痛的折磨。

根据张先生的病情,我们辨其为脾肾阳虚型克罗恩病,选取附子、肉桂、木香等中药研末制饼,在水分、气海、天枢穴上施以隔药饼灸,每日灸治1次,12次一疗程。

灸治峰回路转

隔药饼灸对于以脾胃虚弱或脾肾阳虚为主证的轻、中度克罗恩病疗效显著,不仅能控制腹痛,腹泻等主症,而且对神疲乏力、贫血,厌食,体重减轻等全身性表现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以往大量临床实践证实:隔药饼灸治疗该病不仅可以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控制并发症,延长缓解期,减少复发,而且还能减轻激素的不良反应,减少激素用量或替代激素,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张先生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张先生不再有腹痛、腹泻,排便次数由就诊时的每天7~8次减少到1~2次,且大便也成形了。如今的他又恢复了往日的自信,久违的笑容又重现在他的脸上。ys630.com

相关阅读

灸法保健


-常用灸法

-选用方法与施灸禁忌

-灸法保健的机理

1.常用灸法

(1)艾炷灸。是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手搓捏成圆锥形的艾炷。常用的艾炷或如麦粒,或如苍耳子。或如莲子。灸时每燃完一个艾炷,叫做一壮。艾炷灸又分直接灸与间接灸两类。

所谓直接灸,即是将艾炷放在腧穴上施灸。根据灸时有无烧伤化脓,又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

①无瘢痕灸:先在施术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或温水以增加粘附作用,再放上艾炷点燃,当病人感到的痛时,即更换艾炷再灸。一般灸3~5次,以局部皮肤充血红晕为度。本法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病人易于接受,应用广泛。

②瘢痕灸:先在施术部位涂敷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放置艾炷施灸。每个艾炷需燃尽自熄后除去灰烬,方可另换艾炷施灸,一般灸5~10次。在灸治过程中,为了减轻疼痛,可用手在施灸部位的周围轻轻拍打以缓解的痛。灸后一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痴脱落,留下瘢痕。《针灸问对》中说:“若要安,膏盲、三里不要干”,即指这种疤痕灸。

所谓间接灸是艾炷不直接放在皮肤上,而用不同的药物隔开,由于所用药物不同,名称也不相同,如以生姜片间隔者称隔姜灸,以食盐间隔者称隔盐灸。常用的间接灸又有以下几种;

③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次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④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次数。

⑤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

⑥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未,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次数为止。

(2)艾卷灸。又称艾条灸或悬灸,此指将艾绒卷成条状施灸。艾条是用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桑皮纸上,将其卷成圆柱形,越紧越好,封口而成。如在艾绒中掺入其它药物则成为药条。使用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置于离皮肤1~2寸之上而灸之。由于艾条悬于穴位之上,并不接触皮肤,故称悬灸。此种方法操作简便,不易烧的皮肤,可以自己施灸,故被广泛使用。

(3)温针灸。此是针刺与艾灸结合使用的一种方法,使热力通过针身传人体内。适用于既需要留针又须施灸的疾病。操作方法是针刺得气后,将毫针固定在适当的深度,用艾绒捏在针柄上点燃,直到燃完为止。也可在针柄上穿置一段艾条(长约1~2厘米)施灸。

2.选用方法与施灸禁忌

首先要根据体质情况及所需的养生要求选好穴位,将点燃的艾条或艾炷对准穴位,使局部感至有温和的热力,以感觉温热舒适,并能耐受为度。

施灸时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如不讲灸法次序,先灸下部、后灸头部,患者常出现面热、咽于、燥等症。施灸时要注意安全,防止燃烧的艾绒燃火或脱落,烧损皮肤或衣物。

艾灸时间,可在3~5分钟,最长到10~15分钟为宜。通常,健身灸时间可略短,病后康复施灸的时间可略长;春、夏二季,施灸时间宜短,秋冬宜长;四肢、胸部施灸时间宜短,腹、背部位宜长,老人、妇女、儿童施灸时间宜短,青壮年则时间可略长。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的属正常现象,无需处理,很快即可自行消失。若出现水泡,小者可自行吸收,大者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放出水液,再涂以獾油或龙胆紫,并以消毒纱布包敷。瘢痕灸后,可在局部盖以消毒敷料,以防止摩擦,预防感染,保护痂皮。若并发感染,灸疮有黄绿色脓、液或有渗血现象,可用消炎药膏或玉红膏涂敷。

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对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

3.灸法保健的机理

(1)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施灸材料主要是艾叶制成的艾绒,《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曰:“艾叶苦辛,性温,属纯阳之性,能回垂危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病而除百病。”这就说明灸法以艾火的温通经络作用,可使气血得以正常运行。

(2)培补元气,预防疾病。《扁鹊心书》指出:“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艾灸第一。”这说明艾灸有培补元气之作用,而元气充盛则邪不可干;故疾病可防。

(3)对脾胃有明显的强壮作用。《针灸资生经》里说:“凡饮食不思、心腹膨胀、面色萎黄,世谓之脾胃病者,宜灸中脘”,在中脘施灸,可以温运脾阳,补中益气。常灸足三里,不但能使人体消化功能旺盛,而且可增加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收到防病治病、抗衰防老的效果。

早泄难治吗


早泄难治吗

1、早泄治疗方法三:口服西药

目前药物治疗主要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国内已上市的是盐酸达帕西叮,即商品名为必利劲。30毫克,性生活前3小时口服,它主要是延长射精潜伏期,它有一定的副作用,和适应证,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2、早泄治疗方法四:按摩疗法

临睡前按摩,每晚睡觉前用手按压关元,气海,中极等穴位。点按会阴法,牵拉法等都有一定疗效,需要在女方的配合下治疗疗效更佳。

3、早泄治疗方法五:外敷治疗法

运用龟头涂药法,中药熏洗法可以降低龟头的敏感性,以达到治疗目的。另外还有灌肠法,敷脐法,外洗法都可配合使用以提高疗效。

4、早泄治疗方法六:口服中药方

金樱子酊:金樱子100克,党参、续断、淫羊藿、蛇床子各50克,白酒2500毫升,将药物放如酒中密封半个月后服用,每日两次,每次饮用20毫升,10天为一个疗程。适用于肾气亏虚型早泄。

5、早泄治疗方法一:心理治疗

应告知夫妻双方早泄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夫妻双方需懂得重建射精条件反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消除患者的焦虑、不安、自罪感等异常心理,建立治愈疾病的信心,只要双方配合治疗,还是可以治愈的。

6、早泄治疗方法二:行为方法指导

性感集中训练的基本治疗法,其目的就是通过拥抱、抚摸、按摩等触觉刺激手段来教导患者体验和享受性的快感,克服心理障碍。还可在达到高潮前向下牵拉阴囊和睾丸,或用拇指和示指压挤龟头使性兴奋降低,勃起硬度也能减少10%~25%。长久训练后再以女上位方式进行性交,仍采用抽动-停止-再抽动形式反复训练,逐渐提高射精刺激阈,从而达到较满意的人为控制后才射精。

早泄的原因

1、心理性因素引起早泄

心理因素对于性生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性生活是否能正常的进行下去,实际上,早泄大多数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而且多半是一种暂时性现象,过后心理调节好了以后早泄就可能不会再出现。

2、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早泄

由于社会因素的导致,很多男性朋友不得不应酬等,慢慢的便会养成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其中常见的也是大家爱说的就是烟酒,长期大量的抽烟喝酒会影响阴茎的血液循环,对性是非常不利的。酒还是一种性腺毒素,长期嗜酒可使性腺中毒,男子表现为血中辜丸酮降低,70一80%的人会出现阳痿或不育。

3、器质性病变引起早泄

这是一个主要的因素,也是一个严重的因素,包皮过长、身体素质低下、患有某种慢性病这些生理原因都会是早泄的直接杀手。有许多男性朋友明知道自己的状况,而障于面子不去治疗,这样会使早泄症状更严重,还会引发更多的并发症,然患者的身体受到更大的痛苦。

早泄的危害

1、早泄会导致精神不振、影响工作

早泄的危害表现为口苦咽干、小般黄赤、淋浊、阴痒,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并长期伴有精神不振,神疲倦怠,夜寐不安,精薄清冷,心悸不宁等,影响工作和生活。

2、早泄会导致身体素质的差异

早泄者的阴茎海绵体肌的反射比非早泄者快。可能由于血中睾酮含量高,使射精中枢兴奋性增高,阈值下降,射精中枢容易兴奋而过早射精。

3、早泄会导致家庭破裂的隐患

在性生活中,妻子往往感受不到性快感,长期不能得到性满足,将对性生活失去兴趣,最后导致对性生活的淡漠,长此以往必将成为家庭破裂的隐患。

4、早泄会导致丧失自信、加重病情

早泄会让男人觉得自己不“行”,从而产生心理障碍,自信心下降,也更加重了病情,形成恶性循环。一些早泄患者由于不能及时治疗,或由于一两次的过早射精,而造成精神上的恐惧、焦虑,甚至认为是性机能出现衰竭,会进一步加重病情,以致于出现阳痿等勃起功能障碍就得不偿失了。

艾灸灸法大全


中华艾灸历史渊源,艾灸灸法也层出不穷。下面,我们罗列了最常用的艾灸灸法,供参考。

著肤灸灸法:压灸、无瘢痕灸、瘢痕灸法。

隔物灸灸法:隔姜灸、隔碗灸、隔纸灸、隔矾灸、隔醋灸、隔粉灸、隔蒜灸、隔葱灸、隔盐灸、隔树皮灸、隔韭菜灸、隔川椒灸、隔豉饼灸、隔巴豆灸、隔附子灸、隔药饼灸、隔面饼灸、隔药末灸、隔泥饼灸、隔蟾蜍皮灸、隔甘遂饼灸、隔鸡蛋壳灸、隔竹圈盐灸、隔商陆饼灸、隔蓖麻仁灸、隔香附饼灸、隔木香饼灸。

悬灸灸法:齐灸、排灸、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

隔物悬灸灸法:隔布灸、隔药纱灸、隔膏药灸、隔药液灸、隔药糊灸。

压灸灸法:指灸、衬垫灸、灸笔灸、雷火针灸、太乙针灸、运动按灸。

铺灸灸法:大灸、敷灸、长蛇灸、艾熨灸、日光灸。

艾灸器灸法:温盒灸、温筒灸、温管灸、温架灸、温罐灸、熏器灸、温篮灸、核桃壳灸、多功能艾灸器灸。

其他灸法:温针灸、骑竹马灸、隔姜温针灸、麝艾温针灸、电热艾针灸、隔橘皮温针灸。

艾灸有几种灸法


艾灸这种做法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有做过,主要是因为艾灸对于缓解精神疲劳以及祛湿等是很好的,主要对于艾灸的方法,最好在生活中多了解一下。在生活中,妈妈们给宝宝进行艾灸可以提高宝宝的身体抵抗力,但是妈妈们要选择好正确穴位,这样才能够起到艾灸的效果。

其实艾灸的方法主要分五种,直接灸,悬灸,艾灸器温和灸,隔物灸,艾灸贴等,可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穴位:

1、直接灸:

直接灸的方法是用艾绒捏成的圆锥体,也叫艾炷,直接放于身体穴位和痛处点燃施灸的方法。这种方法由于现代人很难接受,所以应用的不多了,大多用温和灸代替了。

2、悬灸:

悬灸使用的工具是艾条,由艾绒卷材的棒状灸具;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种灸法。一般艾火距皮肤约3厘米,灸5—10分钟,可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烧伤皮肤,以红晕为度。操作方法,分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种方法。

3、艾灸器灸:

艾灸器又叫温灸器,现在市场多见的有铜制艾灸罐,也是一种温灸疗法。它的优点是可以固定在身上更方便,不用刮灰更节省耗材,更加温和刺激性小,艾烟更少。

4、隔物灸:

隔物灸是在皮肤和艾炷之间隔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又称 “间隔灸”。作为间隔的物品通常有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药灸等。

5、艾灸贴:

随着技术的革新,还有一种艾灸贴,是艾灸的一种全新的使用灸法;相对比较传统的灸法,艾灸贴更加便捷舒适,放在任何穴位上灸都不用担心动一下就掉落。而且艾灸贴小巧、便于携带,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受要经常出行的人们了。在疲劳不舒服的时候,拿出来就可以进行艾灸,方便又轻松。

现代急症刺灸法


一、毫针刺法

毫针几乎适宜于各种急症的救治。据本人临床体会及参阅有关现代文献,认为毫针应用于急症,宜由下列一套完整手法组成:

1.进针法

针前须有一安静的诊疗环境,病人采取尽量舒适的体位(多取卧位),医者应全力以赴。取穴时,急症病人特别是内科急症病人,应该在所选穴位的穴区范围内均匀地按压,有目的的选择压病最明显处进针。进针时,为使刺入部位准确及尽可能消除进针疼痛,先以指甲按压进针点,右手持针,左手拇食指挟住针尖,双手同时用力,毫针即可迅速刺入。

2.气至法

进针后,将针尖指向病所,缓缓送至一定深度,向四方探寻提插,幅度稍大,频率宜快,多可得气。再以小幅度捻转提插(朝病所方向捻转角度应大)、震颤抖动之法,促使针感向病所放射。与此同时,关闭与病所相反端经线,即以拇指压迫该经所循之肌肤,使针感不往反方向传导。须注意针感不能过强或过弱,以中等强度并出现酸、麻或困的得气感最易引发气至病所。如上法不理想,可参照试用前所述之气至病所手法。

3.补泻法

待针感传导(循经或不循经)或到达病所之后,就应结合病情,继续施行补泻手法。基本手法是:左手作押手,起固定针体使在一定范围内行动;以右拇指指腹把针柄压于右食、中指指腹上,食、中指相并而尽量保持不动,拇指指腹将针柄来回进退搓动。进退,实际上是提插过程;搓动,亦即捻转过程。从而形成一种提插与捻转结合的运动。施行此手法时,以腕部带动为主,肘部尽量不动。捻转频率宜快,约每分针100次~120次,提插幅度宜小,保持在1mm~3mm左右。只要针尖始终指向病所,以此法一般可保持循行针感。上面介绍的是基本手法,如施泻法,采取慢按紧提法,即插针时,慢捻缓插,提针时,紧捻重提,反复施行,幅度宜大,强度宜强;施补法,则用紧按慢提法,插针时,紧捻重插,提针时,轻捻缓提,幅度宜小,强度中等。均反复施行。

热补凉泻,则再在补泻法基础上演化。热补法:插针时,分数个层次紧捻重插;提针时,轻捻缓提,一次提至皮下;凉泻法:与之相反,插针时,慢捻缓插,一次插至适宜深度,提针时,分数个层次紧捻重提,反复施行至热感或凉感出现。行热补凉泻,特别强调控制针感性质。一般说,押手重,提插捻转幅度略小(相对而言),速度略快,针尖位置基本不变,多先产生胀,进而出现酸困;押手轻或不用,提插捻转幅度略大,速度略慢,针尖位置在小范围内不断变动(其方向仍指往病所),多现麻感。酸困感是热感的基础针感,麻感是凉感的基础针感。所以,激发酸困或麻的针感,对提高凉热感出现率有一定意义。

另有补中寓泻、泻中寓补法,实际上是补法和泻法的复合。适用于虚实夹杂、寒热并存而症情较复杂的急症。具体施行,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于同一穴位上进行,先行补法后行泻法,补多于泻者(补法重复次数多于泻法次数),称补中有泻;反之,则称泻中有补。另一种是在不同穴位上操作,主穴或多数穴位上行补法,配穴或少数穴位上行泻法,亦可称补中有泻;反之,则为泻中有补。在临证时,可根据需要选择运用。古人尚有阳小隐阴,阴中隐阳之法,亦属本法,操作较为繁复,可参阅《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1974年版)。

4.留针法

急症邪重势急,要求持续运针,延长留针时间。一般每次须持续运针2分钟~3分钟。急性病症,还可稍长。休克、昏厥等病人,更须持续至脉回神清。留针20分钟至1小时不等,甚至可更长。留针期间须间隔运针。运针的操作同补泻法。

附:火针法和刺血法

现代使用的火针针具分为二类,一类为单针深刺的火针具,长约9cm~12cm,直径为0.5mm~1.5mm;一类为用于浅刺散刺的火针具,形同皮肤针。操作上大致同古代相似,且在现代急症救治上尚未广泛应用,故从略。

刺血法,现代用以应急的针具主要有三棱针和皮肤针(梅花针或七星针)。其中皮肤针在刺法上有所发展,我们将在具体病症中予以介绍,这里从略。

二、电针法

电针法是指在毫针剌法的基础上再结合通以脉冲电剌激的一种针法。目前临床上应用之广仅次于毫针。大量临床实践表明,电针不仅有良好的镇痛效应,也有显著的抗炎和抗休克作用,是急症针灸的主要针法之一。

适应病症

据不完全统计,电针的适应症达200余种,其中急性病症占一半左右,特别对休克、急性疼痛、急腹症、急性瘫痪、精神病、急性黄症型肝炎及部份妇产科、五官科急症有效。

三、穴位注射法

穴位注射法是在针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西医结合产物。在部份急症中,其疗效较单纯针刺或单纯药物注射为高。近30年来,在用于急症的注射药物及适应症方面,都有较大发展。

适应病症

主要用于抗菌消炎及急腹症的治疗。如: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急性阑尾炎、胆道蛔虫、肠梗阻、急性扁桃体炎等。

四、穴位激光照射

穴位激光照射亦称激光针灸、光针法。是利用激光器所发出的受激幅射光照射穴位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自1973年应用于临床之后,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最近数年,在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穴位激光照射仪主要为氦氖激光仪和二氧化碳激光仪,急症治疗多用前者。穴位激光照射具有无痛、无损伤、无菌等特点,易为病人所接受。

适应病症

已经证实,光针对急性黄疽型肝炎、哮喘、三叉神经痛、胆石病、急性阑尾炎、急性乳腺炎、甲沟炎、带状疱疹、小儿支气管炎、婴幼儿腹泻等急症均有肯定疗效。

五、耳针法

祖国医学中早有应用耳穴治疗急症的记载,如《备急千金要方》提到针灸耳中穴治疗马黄黄疸及寒暑疫毒等。现代耳针疗法有极大发展。。在具体方法上,除了毫针刺外,还有埋针、压丸、温针、电针、穴注、艾灸、割冶、放血、穴位激光照射、穴位离子透入等,其中不少对于急症治疗有较好的作用。这里仅介绍最常用的毫针法。

适应病症

就不完全统计,耳针可治急性病症达五十余种。主要用于各种急性痛症、急性支气管炎、哮喘、疟疾、急性扭挫伤及多种五官科炎症等。

六、巨针法

巨针法,又称粗针法或赤医针法。原指用特制的粗针具进行穴位刺激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本法是古代大针和长针两种刺激法结合发展的结果。现代巨针针具多由不锈钢制成,但亦有用含银70%、含铜30%制成的合金针,被称为粗银针。巨针针具,直径自0.3mm~2mm,针长自1寸~2.5尺不等。不同型号的巨针其具体操作法及适应证往往有一定差别,因此临床上多须据病人的症情、体质及具体施治部位,灵活选用。总体上说,巨针法具有取穴少、透穴多、刺激强、感应大的特点,对不少病症常能产生独特的效果。

适应病症

用巨针法疗效较好的有以下急性病症:痈疽、多发性神经根炎、坐骨神经痛、肌肉劳损、痛经等。

七、皮内针法

皮内针法是以特制的小型针具或普通毫针固定于腧穴或特定部位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针法。皮内针法实际上是留针法的发展,约于本世纪60年代应用于临床并获得推广。

皮内针法的一个最重要特点是将针具固定于穴区,使之产生持续长时间的刺激,以发挥较好的治疗作用。同时,又不妨碍病人的各种活动,因此,临床上用得最多的是耳穴。耳廓易于固定,面积小,解剖标志分明,穴位定位也较容易。近年,还常用于某些体穴。还有医者在头皮针穴区进行埋针,也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

适应病症

皮内针法可用于多种急性病症。包括多种疼痛性疾病(如神经性头痛、偏头痛、胃痛、胆绞痛、三叉神经痛等)、软组织损伤、麦粒肿、急性结膜炎、痛经等。

八、指针法

指针法又称点穴法,系以手指代替针具对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进行刺激而产生防治疾病作用的一种方法,指针法在我国古代医学文献多有载述。最早明确提到本法的是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救卒中恶死,令爪其病人人中,取醒。明代著名针灸学家杨继洲,在其所撰《针灸大成》一书中,还选载了指针疗腰痛的医案一则。至清代,指针一法更被广泛应用。现代,则无论在操作方法及应用范围等方面,均较古代有进一步发展。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指针综合了针刺和推拿的特点,具有疏经通络、醒脑止痛、调整脏腑功能等多方面作用,且较之其他穴位刺激法更为经济、简便、安全,特别适宜于老人和儿童。所以是一种颇值得推广的方法。当然,指针也有其局限性,一般多作为临时急救用.

适应病症

指针治疗病症颇广,多用于各类疼痛性和功能性急症,诸如:晕厥、胃痉挛、胆囊炎胆石病急性发作、落枕、急性腰扭伤、癔性失语、妊娠呕吐、呃逆、产后尿潴留、流行性腮腺炎等。

九、围刺法

围刺法,又称围剿刺法、围针法,是一种在病变部位周围进行包围式针刺以达到提高疗效目的的刺法。本法也是古代扬刺法的发展。围刺法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多针,每一穴区或部位的针刺数,均超过4根,多则数十根,意在增强刺激量;二是围刺,即以病变部位(或穴区)为中心,进行一层或多层包围性针刺。所以,它既和周围仅刺4针的扬刺法不同,又和在一个点或面上集中或分散刺的丛刺法也不一样。

适应病症

可用于偏头痛、急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带状疱疹、疖肿、腮腺炎等急性病症。

十、热针法

热针法是指应用特制的热针仪,使刺入人体的针具发热而发挥更显著治疗作用的一种针法。本法是在传统针灸医学中的焠刺和温针法启示下,由云南省的针灸学者研制成功。约于80年代初期应用于临床。

热针法和前述的电热针法,在原理上虽有相类之处,但在仪器、操作及适应证诸方面,均有较显著差别。目前,临床用得较多的是GZH型热针仪。其主要特点是,使刺入人体的针具发热,并可控制调节针体的温度,保持治疗所需要的恒温。

应该指出的是,热针法虽然至今一直有临床文章出现,但应用的单位却颇为局限,尚须推广验证。其所总结的九宫穴,取穴定位亦较繁琐。因此本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另外,80年代中期曾出现过一种电热银针,对颈肩腰有一定效果,原理亦和热针法相似,但报道较少,故从略。

适应病症

主要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胃脘痛、痛经、哮喘等病症。

十一、阻力刺法

阻力刺法,又称动刺法,是在相对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对阻力痛点(即动痛点)的针刺来治疗病症的一种刺法。本法源于《内经》治疗经筋病的以痛为俞之说,但有较大的革新。本法的主要特点是突出三个动字,即取穴时选用动痛点,针刺手法强调动刺法,针刺体位要求选择动体位。阻力刺法为近年在临床上逐步推广的一种刺法,它一反传统的以静为主的针刺法(如静留针、静体位等),强调医患配合,以动为主,以痛制痛,对某些病症,确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加之本法用针少,操作较为简便,可以在任何场合治疗,不受设备条件的影响,故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适应病症

本法主要适用于颈、肩、腕、腰、膝、踝等部位的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尤以急性扭挫伤为佳。一般来说,病程愈短,疗效愈好。

十二、腕踝针刺法

腕踝针刺法是在腕部和踝部特定部位针刺的一种特殊针刺方法。它是在《内经》有关皮部理论的启发和指导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腕踝针刺法的探索虽早在本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而正式作为一种刺法由上海市针灸工作者提出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则是在70年代初期。

腕踝针刺法的最鲜明的特点,它和传统的针刺法强调气至而有效的基本观点相反,要求在针刺过程中不出现任何得气感应,包括患者的主观得气感(诸如酸、胀、重、麻)和术者的客观得气感(诸如感觉针具沉、紧、涩、重等)。而腕踝针刺法的治疗效应,正是依靠这种无针感来获得的。为何针刺无针感而照样能治病,有人推测可能与隐性得气有关,但尚缺乏证据。但是20余年来各地针灸工作者所共同积累的经验表明,腕踝针刺法在不少病症中的效果是肯定的,特别是它操作简便、对机体损伤微小、安全、无针感,颇受医家和病者欢迎,是一种有推广价值的刺法。

适应病症

腕踝针刺法的适应病症相当广泛,迄今已应用于多种急性病症。它对疼痛性疾病,诸如血管性头痛、腰扭伤、牙痛、关节痛、痛经等止痛作用明显,起效迅速;对心律失常、急性乳腺炎、哮喘、癔病、急性结膜炎等也有较好的效果。

十三、现代急症灸法

目前,我国针灸界在临床与研究上偏重于针刺,对灸法注意不够。急症灸法亦如此,因此有必要大力发掘、提高和创新。

艾卷薰灸因其种种优点已经成为现代灸治急症的主要方法。近年来,着肤灸也重新得到重视,在急症防治上证明有较好的效果。下面将各种灸法的具体操作及其适应症作一简略介绍。

1.艾卷灸

(1)回旋灸:将艾条一端燃着,与施灸处皮肤距2cm~4cm(依症情定),来回旋转移动。此法适于位在浅表、病灶面积较大之急症,如痈疽肿毒之类。宜由痛灸至不痛或不痛灸至痛。

(2)雀啄灸:燃着的艾条与所灸经穴无一定距离,一高一低如雀啄食似的上下移动。此法温热感较强而灸灼面积较小,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脏腑病变所致的急症。

2.隔物灸

(1)隔姜灸:以鲜姜切成3mm厚薄片,中间用针刺数孔,平贴于穴位上,然后置艾炷于其上燃着,感到灼痛时更换艾炷。直至灸处皮肤潮红、按之灼热止灸。因生姜性温,适用于骤感寒邪所致的呕吐、腹泻等急症。

(2)隔蒜灸:以新鲜蒜片(独蒜片更佳)代替姜片,操作与上法同。具有消肿、拔毒、止痛之功效,适用痈肿、毒伤之类的急症。

(3)隔盐灸:取洁净细匀的食盐,填满肚脐,上置艾炷灸之,待灸处感到热痛另易艾炷。此法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功,多用于中风、昏迷、厥脱之证,因此灸治时,艾炷宜大,连续施灸不计壮数,直至脉起阳回,证候改善为止。

近年来,有将一些中草药研末和面制成药饼。进行隔药饼间接灸,在急症报道中虽还不多,但值得进一步研究。

3.着肤灸

操作较古人有所改进,介绍如下:

施灸前以大蒜捣汁涂敷施灸部位,增加粘附力和刺激作用,然后放置艾炷(大小随病情而定)。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再加艾炷施灸,一般灸5~10壮。因施灸引起疼痛,可用手在施灸处周围较轻拍打(亦有主张灸前作局部浸润麻醉的),以缓解灼痛。灸毕贴淡膏药,灸后一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约五周~六周结痂脱落。本法现代多用于防治哮喘、癫痫等,亦有用此救治银环蛇、眼镜蛇咬伤后二小时内的病人,由痛灸至不痛,继续灸至灼痛,结果多获痊愈。

除了上述温灸法外,最近还有单位研制出一种电子冷冻增热针灸仪,可进行冷冻灸治。灸柄温度为-10℃~-20℃之间,利用冷的因子作用于穴位,通过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达到治疗目的。经过5年及20余个单位使用证实,它对某些急症如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炎等有较好的疗效。

顽固腹泻难治,灸法妙招回春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