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针灸养生 > 导航 > 针灸养生

针灸养生

2019-10-12

世界最早的针灸专书《针灸甲乙经》

针灸养生。

“养生乃长寿之伴侣,健康是长寿的朋友。”随着生活的提升,养生已经成为社会性的关注焦点,不注意养生,将为我们的生活埋下悲剧的种子。关于中医养生,我们要掌握哪些知识呢?下面的内容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最早的针灸专书《针灸甲乙经》,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世界最早的针灸专书《针灸甲乙经》

公元256年,晋代医学家皇甫谧,克服疾病缠身的重重困难,系统地总结了晋以前历代针灸学的经验,写出了我国第一部针灸专著--《针灸甲乙经》。

皇甫谧出身在富裕家庭,到他这一代已破落,家贫如洗。从小父母早亡,寄养在婶婶家中,但他仍没有改变富贵家庭出身的破落子弟样子。一向好吃懒做,不耐艰苦,成天游手好闲,直到20岁还是目不识丁,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后来经过婶婶的开导和老师的教育后,才发奋读书。

正当他战胜了安闲逸乐的诱惑,感到生活有意义的时候,突然患了风痹病:半边身子象针刺似地难受,有时痛得起不了身,请了几个医生都认为难治此病。他读了《内经》、《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医书后,就在自己身上扎针,有些穴位刺不到就叫儿子进针。就这样,靠针刺、拔火罐、按摩,治好了自己的风痹病。从此,他更努力钻研,决心效法古人整理针灸典籍,要把有用的医术继承下来。他叫儿子、学生一起工作。东汉以后,由于战争频繁,许多竹简都已散失,抄本也残缺不全,皇甫谧把各书中点滴的针灸资料都集中起来,逐条加以核对分折,并结合自己经验决定舍取。

当时,晋武帝闻其名而诏他当皇太子的老师。他为了完成大业,辞掉了高官厚禄,并在婉言辞呈上向皇帝提出借书的要求。皇上为了表示自己是"礼贤下士",居然送给他一批书。皇甫谧十分高兴,抓紧时间攻读,又补充了不少针灸资料。

有时天气不好,风痹病复发,不能执笔,他就躺在床上口述,让学生和儿子记录。经过几年辛劳,终于在他42岁时,写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部针灸专著《针灸甲乙经》。

这本书共12卷,128篇,书中对人体穴位进行了科学分类,并补充了许多古书中没有记载或没有名称的穴位,确定了349个针灸穴位。对每个穴位的治疗作用、禁忌证、操作方法,书中都作了详细介绍,还保存了大量过去散失掉的资料。这本书对我国针灸学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促进了针灸学的发展,成为后世针灸学著作的典范。

公元5世纪,《针灸甲乙经》流传到日本、朝鲜。公元7世纪,日本也设立针灸科,用《针灸甲乙经》做教材。所以这本书不只是我国最早最系统的针灸专著,而且在国际医学交流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Ys630.com相关知识

针灸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是我过中医疗法中特有的一种最普遍的治疗方法。针灸的历史很是久远,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依然在中医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的形成发展。

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从外治内的治疗方法。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手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千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直到现在,仍然担当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赖。

针灸的历史

针灸学起源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说针灸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相传伏羲发明了针灸,他尝百药而制九针(东汉医学家皇甫谧记载于《帝王世纪》)。而据古代文献《山海经》和《内经》,有用石篯刺破痈肿的记载,以及《盂子》:七年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再根据近年在我国各地所挖出的历史文物来考证,针灸疗法的起源就在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的时候,不自觉地用手按摩、捶拍,以至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而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砭石也之而生,随着古人智慧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针具逐渐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到现在用的不锈钢针。相传,华夏文明的始祖伏羲是[中医针灸的发明人。伏羲氏不仅画八卦,结绳为网,教民田猎,而且尝百药而制九针(东汉皇甫谧记载于《帝王世纪》)、尝草制砭(南宋罗泌记载于《路史》)。砭就是砭石,即华夏民族最早的针灸。灸法的起源与为的发现和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当身体有某种不适时,用以去烘烤得以减轻,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逐渐发展到艾灸。

针灸治疗方法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其学术思想也随着临床医学经验的积累渐渐完善。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十一条脉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现和灸法治疗等,已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黄帝内经》是现存的中医文献中最早而且完整的中医经典著作,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即有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以及与经脉系统相关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等,并对腧穴、针灸方法、针刺适应症和禁忌症等也做了详细的论述,尤其是《灵枢经》所记载的针灸理论更为丰富而系统,所以《灵枢》是针灸学术的第一次总结,其主要内容至今仍是针灸滨核心内容,故《灵枢》称为《针经》。继《内经》之后,战国时代的神医扁鹊所著《难经》对针灸学说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晋代医学家皇甫谧潜心钻研《内经》等著作,撰写成《针灸甲乙经》,书中全面论述了脏腑经络学说,发展并确定了349个穴位,并对其位置、主治、操作进行了论述,同时介绍了针灸方法及常见病的治疗,是针灸学术的第二次总结。

唐宋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针灸学术也有很大的发展,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绘制了彩色的"明堂三人图",并提出阿是穴的取法及应用。到了宋代,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编撰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考证了354个腧穴,并将全书刻于石碑上供学习者参抄拓印,他还铸造了2具铜人模型,外刻经络腧穴,内置脏腑,作为针灸教学的直观教具和考核针灸医生之用,促进了针灸学术的发展。

元代滑伯仁所者的《十四经发挥》,首次将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合称为十四经脉,对后人研究经脉很有裨益。

明代是针灸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名医辈出,针灸理论研究逐渐深化,也出现了大量的针灸专著,如《针灸大全》、《针灸聚英》、《针灸四书》,特别是杨继洲所著的《针灸大成》,汇集了明以前的针灸著作,总结了临床经验,内容丰富,是后世学习针灸的重要参考书,是针灸学术的第三次总结。

清初至民国时期,针灸医学由兴盛逐渐走向衷退。公元1742年吴谦等撰《医宗金鉴》,其《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不仅继承了历代前贤针灸要旨,并且加以发扬光大,通篇歌图并茂,自乾隆14年以后(公元1749年)定为清太医院医学生必修内容。清代后期,道光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以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的荒谬理由,悍然下令禁止太医院用针灸治病。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入浸中国,加之当时的统治者极力歧视和消灭中医,针灸更加受到了摧残。尽管如此,由于针灸治病深得人心,故在民间仍广为流传。针灸名医李学川公元1822年撰《针灸逢源》,强调辨证取穴、针药并重,并完整地列出了361个经穴,其仍为今之针灸学教材所取用。民国时期政府曾下令废止中医,许多针灸医生为保存和发展针灸学术这一祖国医学文化的瑰宝,成立了针灸学社,编印针灸书刊,开展针灸函授教育等,近代著名针灸学家承淡安先生为振兴针灸学术作出了毕生贡献。在此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明确提倡西医学习和应用针灸治病,在延安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开设针灸门诊,开创了针灸正式进入综合性医院的先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十分重视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制定了中医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中医事业,使针灸医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提高。50年代初期,率先成立了卫生部垆的针灸疗法实验所,即当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的前身。随之,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针灸的研究、医疗、教学机构,从此以后《针灸学》列入了中医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绝大多数中医院校开设了针灸专业,针灸人才辈出。40多年来在继承的基础上翻印、点校、注释了一大批古代针灸书籍,结合现代医家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成就,出版了大量的针灸学术专著和论文,还成立了中国针灸学会,学术交流十分活跃,并在针刺镇痛的基础上创立了针刺麻醉。针灸的研究工作也不单纯仪在文献的整理,还对其治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系统观察,并对经络理论、针刺镇痛的机制、穴位特异性、刺法灸法的高速功能等,结合现代生理学、解剖学、组织学、生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声、光、电、磁等边缘学科中的新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临床实践证实了针灸对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等科多种病证的治疗均有较好的效果。

针灸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早在公元6世纪,中国的针灸学术便开始传播到国外。目前,在亚洲、西欧、东欧、拉美等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应用针灸术为本国人民治病,不少国家还先后成立了针灸学术团体、针灸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著名的巴黎大学医学院就开设有针灸课。据报道,针灸治疗有效的病种达307种,其中效果显著的就有100 多种。1980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43种推荐针灸治疗的适应病症。

结语:针灸的应用很是广泛,讲究的就是要对人体穴位的了解,治疗的病种很多。1987年,世界针灸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针灸作为世界通行医学的地位在世界医林中得以确立。针灸为世界医学的进步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

中医针灸经穴、奇穴位置歌诀


一、手太阴肺经(五穴)

中府乳上三肋缝,尺泽曲肘纹外呈,

列缺交叉食指尽 ,太渊掌后挠头空,

少商穴在大指内,爪甲角处一分明。

二、手阳明大肠经(六穴)

商阳食指甲角内,合谷虎口歧骨中,

曲池屈肘纹头是,三里池下二寸逢,

肩禺肩峰举臂取,迎香鼻旁五分应。

三、足阳明胃经(十四穴)

四白目下一寸处,地仓口角旁四分,

颊车耳下临曲颊,下关耳前颧后扪,

头维头角入发际,梁门中脘二寸匀,

天枢脐旁平二寸,梁丘膝上二寸屯,

犊鼻髌骨外陷取,膝下三寸三里村,

上廉膝下六寸是,丰隆膝眼踝间寻,

内庭次指外侧在,历兑次指甲角根。

四、足太阴脾经(六穴)

隐白大指内甲角,太白核后赤白间,

踝上三寸三阴交,膝内辅陷阴陵泉,

血海膑边上二寸,大包腋下六寸悬。

五、手少阴心经(四穴)

少海肘内纹髁间,通里脘后一寸穿,

神门锐骨端内是,少冲小指内甲边。

六、手太阳小肠经(四穴)

少泽小指外甲角,后溪握拳节后方,

养老转手髁空取,后宫耳屏之前藏。

七、足太阳膀胱经(二十五穴)

晴明穴在内眦角,攒竹眉尖凹陷前,

通天顶骨结节内, 天柱哑旁一寸三,

风门二椎寸半外,肺俞三椎五心田,

七膈九肝十是胆,十一十二脾胃连,

肾俞十四椎旁在,大肠十六椎旁偏,

小肠十八膀十九,次蓼骶骨次孔填,

膏盲四椎旁三寸,骶骨四孔旁秩边,

承扶臀下纹中取,委中馘窝纹中安,

承山踹下分肉尖,昆仑外踝骨后陷,

申脉踝下五分寻,至阴小指爪甲观。

八、足少阴肾经(五穴)

涌泉足心前凹陷,太溪穴在踝跟间,

复溜内踝上二寸,横骨平取曲骨沿,

肾经终穴名俞府,任旁二寸一肋前。

九、手厥阴心包经(四穴)

曲泽肘窠横纹中,中关掌后二寸通,

掌后横纹大陵在,中指末端是中冲。

十、手少阳三焦经(八穴)

关冲无名指甲外,中渚四五掌骨间,

阳池腕上横纹内,外关纹上二寸看,

天井肘后一寸见,肩蓼肩后一寸攀,

翳风就在耳垂后,丝竹空在眉梢弯。

十一、足少阳胆经(十四穴)

外眦五分童子蓼,听会耳屏前下凹,

率谷耳上寸半是,风池耳后发际标,

肩井缺盆上寸半,带脉平脐正当腰,

环跳髀枢内陷取,风市垂手中指稍,

阳陵泉在腓头下,光明踝上五寸翘,

悬钟踝上三寸找,蚯墟外踝前部绕,

侠溪四五指缝后,窍阴四趾甲外牢。

十二、足厥阴肝经(五穴)

大敦拇指爪甲根,行间大、次趾缝扪。

太冲本节后寸半,章门十一肋端存,

乳下二肋有一穴,任旁四寸号期门。

十三、督脉(九穴)

腰俞二十一椎下,命门十四椎下藏,

太阳七椎之下盛,大椎一椎之上量,

哑门后发五分入,风府一寸宛中当,

百会耳尖头顶上,上星前发一寸光,

鼻下水沟上端找,人中就在陷中央。

十四、任脉(九穴)

任脉直上走腹胸,曲骨一寸中极停,

再上一寸关元穴,脐下寸半气海充,

神厥就在脐中央,脐上四寸中脘容,

巨厥肚脐上六寸,两乳之间膻中平,

胸骨上窝天突穴,承浆下唇凹中明。

奇穴(十六穴)

两眉中间是印堂,金津、玉液舌下方,

鱼腰眉毛正中取,目外一寸见太阳,

喘息七椎寸旁找,四缝指节横纹藏,

十宣十指尖端取,鹤顶髌骨上中央,

维胞骼前上棘下,阑尾膝下五寸量。

从针灸歌诀中学针灸


中医的博大精深更来源于古籍的记载,而针灸就是中医的伟大发明之一,历史中对于针灸歌诀的记载也不少,从针灸歌诀中学针灸也是不错的方法,下面就一起来赏析下针灸歌诀。

【五输原穴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联;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连;隐白大都足太阴,太白商丘并阴陵;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焉;涌泉然骨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传;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连;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言;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十二原穴歌】

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小肠之原腕骨穴,

足之三阴三原太,胃原冲阳胆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取。

【十二背俞穴歌】

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

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肺三、心五、肝九、胆十、脾十一、胃十二胸椎脊突下平,三焦、肾、气海、大肠、关元俞腰椎脊突下平,小肠、膀胱俞平第一、二骶后孔。

【十二募穴歌】

天枢大肠中府肺,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日月胆肝期门寻,

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胸前膻中觅浅深。

【八脉交会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后溪督脉锐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列缺任脉连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十二经气血多少歌】

多气多血经须记,大肠手经足经胃。少血多气有六经, 三焦胆肾心脾肺。多血少气心包络,膀胱小肠肝所异。

【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心属肺, 壬属膀胱癸肾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

【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八要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收内关,小腹三阴谋,坐骨刺环跳,腿痛阳陵透。

【针灸大全】(节选)

三里内庭穴,肚腹中妙诀。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腰背痛相连,委中昆仑穴。胸项如有痛,后溪并列缺。 环跳与阳陵,膝前兼腋胁。可补即留久,当泻即疏泄。 三百六十名,十一千金穴。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节选)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并阳陵, 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以上是有关针灸歌诀的总结,虽然有点混乱,但是每一首歌诀都有其中深刻的道理,如果需要了解更加深入的针灸方面的手法,请关注针灸推拿频道。

针灸的原理 针灸减肥要小心


针灸是一项中医的治疗手法,通过将针具插入人体内,对人体的指定部位进行刺激,达到治疗的效果,针灸对我们有很多的好处,而且现在可以通过针灸来减肥,已经有很多人试过,针灸减肥真的好吗,针灸减肥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副作用呢。

针灸的原理

随着针灸理论的日益完善,针灸现在越来越被广泛的运用到临床上了,针灸是通过针,进行针刺人体的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综合起来主要包括镇痛,增加免疫功能和调整的作用,使机体机能状态得到改善或恢复。

针灸的好处

1、针灸有疏通经络的作用

针灸是将针刺入穴位,经络,是经络保持通畅,针灸过后人体的筋络会出现一些淤阻的现象,但是可以帮助我们通气血,有浮肿,肿胀的人,情况会得到缓解,所以针灸具有疏通经络的作用。

2、针灸有调和阴阳的作用

针灸可以调节体内阴阳,阴阳失衡值得就是我们体内的各种平衡被打破,通俗异化讲就是我们圣体出现毛病了,可以通过针灸来治疗疾病,针灸可以帮助身体组件趋于平衡,所以针灸有调节阴阳的作用。

3、针灸有扶正祛邪的作用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针灸减肥的副作用

在针灸减肥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厌食、口渴、大小便次数增多、这些均属于正常现象 。因为通过针灸治疗,机体的内在功能不断调整,促使新陈代谢加快,能量不断消耗,而出现一些临床症状。等到机体重新建立平衡,这些症状就会消失。

针灸好吗 针灸都有什么作用


养生导读:针灸好吗?针灸都有什么作用?针灸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针灸好吗?针灸都有什么作用?下面一起来了解下针灸吧。

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千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直到现在,仍然担当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仰。

早在公元6世纪,针灸学术便开始传播到国外。目前,在亚洲、西欧、东欧、拉美等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应用针灸术为本国人民治病,不少国家还先后成立了针灸学术团体、针灸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

据报道,针灸治疗有效的病种达307种,其中效果显着的就有100 多种。1980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43种推荐针灸治疗的适应病症。1987年,世界针灸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针灸作为世界通行医学的地位在世界医林中得以确立。

针灸的作用

1、疏通经络

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2、调和阴阳

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3、扶正祛邪

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针灸的优点

针灸疗法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第一、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第二、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

第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第四、医疗费用经济。

第五、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这些也都是它始终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原因。

针灸注意事项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到如今为止,针灸已经传播到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保障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世界最早的针灸专书《针灸甲乙经》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