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有哪些中医养生知识 > 导航 > 中医养生七原则

中医有七养

【www.ys630.com - 有哪些中医养生知识】

“拿体力精力与黄金钻石比较,黄金和钻石是无用的废物。”古往今来,人们都普通注意养生!养生关系着每一个的生活质量。进行中医养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中医有七养”,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人们常将养生保健活动称为或养生之术。其特点是蕴育在日常诸多行为之中。 所谓养生,就是根据生命规律,采用养护身心,保持或增进健康,减少疾病,以延年益寿的一种措施,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保健活动。养生是一种文化现象。 历代养生家由于各自的实践和体验的角度不同,他们的养生活动在调节饮食起居、服用药物、采用医术(针灸、按摩、推拿等)、练习武术气功、修养精神、节制欲望、修养品德等方面各有侧重,也各有所长,各有所用。

中医养生的特色

顺其自然:顺其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强调在养生过程中要符合自然规律,不可违背自然规律。

形神兼养: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调摄,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保形全神等。

动静结合: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主张运动健身,但中医养生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

综合和审因施养: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等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

养生内容

养生内容是在养生理论指导下,历代逐渐建立起来的,并不断发展与完善。包括以下七方面:

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融合了传统医药、宗教和民俗文化内容。

行为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等行为调养。融合了传统医药、宗教、民俗、艺术文化等内容。

气养: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融合了传统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体育健身活动。内容融合了中医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ys630.coM延伸阅读

中医如何养肾 中医养肾8大秘方


本文导读:中医如何养肾?养肾这个话题一直很受人们关注,养肾并不是非得花钱,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不花钱养肾的8大秘方。


肾健康对人体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养好肾对身体保健有很大的意义,中医养肾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如何养肾。

中医如何养肾

1、有尿不要忍

膀胱中贮存的尿液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刺激神经,产生排尿反射,这时一定要及时如厕,将小便排干净。否则,积存的小便会成为水浊之气,侵害肾脏。因此,有尿时及时排出,也是养肾的方法之一。

2、大便要通畅

大便不畅,宿便停积,浊气上攻,不仅使人心烦气躁、胸闷气促,还会伤及肾脏,导致腰酸疲惫、恶心呕吐等。因此,保持大便通畅,也是养肾的一种方法。大便难解时,可用双手手背贴住双肾区,用力按揉,可激发肾气、加速排便;行走时,用双手手背按揉肾区,可缓解腰酸症状。

3、吞唾液养肾

口腔中的唾液分为两部分:清稀的为涎,由脾所主;稠厚的为唾,由肾所主。您可以做一个实验,口里一有唾液就把它吐出来,不到一天时间,您就会感到腰部酸软、身体疲劳。这反过来证明,吞咽口水可以滋养肾精,起到保肾的作用。

4、浴足

一个人有没有活力、耐力都有赖于肾精的充足。每晚临睡前用40摄氏度的温水泡脚,能引血下行、温肾助阳,改善腰膝酸软、浑身乏力等症状。另外,浴足之后做做足底按摩,效果更佳。

5、睡眠养肾

充足的睡眠对于气血的生化、肾精的保养起着重要作用。临床发现,许多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都有过分熬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的经历。因此,不过度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有利于肾精的养护。

6、运动养肾

生命在于运动。通过运动养肾纠虚,是值得提倡的积极措施。这里向您介绍有助于养肾纠虚又简单易学的运动方法:两手掌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至腰部,手掌向皮肤,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约200次。此运动可补肾纳气。

7、深呼吸

肺主气,肾为气之根。深呼吸可通过肺肾的相互作用,对肾起到温煦的效果。

8、饮食保肾

能够补肾的食物有很多。除了黑色的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豆等黑色食物可养肾外,核桃、韭菜、虾、羊腰等也可以起到补肾养肾的作用。

养肾食疗方

1、羊肉汤

羊肉、枸杞、胡椒粉。调理方式:将羊肉洗净后切碎,放进锅内加入适量的水熬煮,等肉煮熟时,加入枸杞继续将羊肉煮至烂熟,接着放入葱、姜、盐、胡椒粉调味即可。

保健功效:补肾壮阳、养血益精。适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形体消瘦、肾虚阳痿、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老年体虚等病症患者。

2、双耳汤


材料:黑木耳、银耳、冰糖调理方式:先将木耳和银耳以温水泡发,清洗干净后一起放到蒸碗里,加入适量的水和冰糖,放到蒸笼中蒸熟即可保健功效:补肾、滋阴润肺。

适用于肺肾阴虚引起的口干舌燥、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气喘及高血压、血管硬化、眼底出血等病症患者。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中医如何养肾的相关知识,养肾并不是非要吃名贵滋补品,上面的这些养肾方法不花钱、养肾效果好,何乐不为呢。

中医说胃病 三分治七分养


李佃贵,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现任河北省中医院院长,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在治疗脾胃病、肝胆病方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独特疗法。

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要想治好困扰我们的老胃病,就要在养生上多下工夫。一提起养生之道,年过六旬、身体强健的李佃贵教授就讲到了自己的专长上。

在他看来,很多人的胃病都是自己的不以为然造成的。比如,有人经常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的情况,却总以为就是没吃好,胃有点不舒服,自己吃点药或是忍忍就过去了。实际上,正是这些忽视,导致了疾病的不断发展,严重了,甚至有癌变的可能。

健脾胃。中医认为,初春饮食应以辛温、清淡为主,因为辛温能够祛寒,清淡能够利湿,这样可使人体抗拒风寒、风湿之邪的侵袭。例如可经常用薏苡仁、山药、大枣、茯苓、芡实等煮粥,以起到健脾补气的作用。而油腻、生冷、酸涩、黏硬和大辛大热的食物,会助热生火,伤害脾胃,要忌食;蔬菜、水果可避免上火,要多吃。

养脾肝。春天肝旺,容易克伐脾土而引起脾胃病,而酸味是肝之本味,故此时应减酸味,增甘味。唐代名医孙思邈就曾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建议可在春季多食用大枣、山药等。此外,春天肝气升发过度,会引起脾胃病旧病复发。而肝的功能又与人的精神情志关系密切,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自我调控情绪,遇到不快及时宣泄,以免伤及肝脏。

中医冬季养肾的方法有哪些


肾脏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天气,越来越冷,这个时候我们要保护好肾脏,避免寒气的侵入,冬季正是养生的好季节,我们不光是要喝一些滋补的汤羹来调养肾脏,还要注意好如何在这个冬季养好我们的肾脏才是王道,那么中医冬季养生的方法有哪些呢?

肾脏对于人体来说是很重要的。在冬季,应该重点养肾护肾,中医认为,冬季是“冬藏”时节,只有养好肾脏了,才能更好的“养藏”,呵护肾脏才能减少人体冬季疾病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才能细致的呵护肾脏。呵护生命之本。

冬季养肾正当时

中医认为,人体五脏腑肝、心、脾、肺、肾分别与自然季节相对应——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季则应当以保养肾脏为主。

冬季是人体阳气潜藏的时候,而肾脏的主要功能就是“养藏”。此时,身体要顺应“冬藏”的季节特性而改变,肾脏要为了维持冬季热能支出而准备足够的能量,为来年“春生”积蓄力量,以提高肌体的防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如果肾被冬天的寒气所伤,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咽干口燥、头晕耳鸣、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怕冷等症状,还可以影响其他肝脏器官的生理机能。

寒冷的冬季肾脏最关键的,还是要取决于我们如何去养生,比如生活中应该注意冬季不要熬夜,不要在寒冷的晚上出门,出门前要穿多好衣服带好口罩,避免从口腔中吸入寒气,传播到肾脏引起肾虚的问题。

道家七大养肾法有哪些


养肾已经成为了许多人都会进行的事情,这是通过养肾,人们的肾功能好了,也会提高人们的性能力,这样就能促进家庭生活的和谐,还有肾能帮助人们他排出身体内的毒素,肾好,就能更好的排除毒素,这样不仅提高了人们身体的素质,而且还能促进人们皮肤的健康。道家在医学上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对于养肾有着很好的方法,那么你知道道家七大养肾法有哪些吗?

功法一:呼吸心法

功法动作: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宽,双臂上举伸直,在脑后交叉,此时小腹略向前倾,双手尽量向上伸直后压,所有力量、意念集中在腰椎。然后力量从腰椎发出,令两臂以最大弧度从脑后向身体两侧压下来,同时下蹲,两手最后在两膝间交叉,结束时意念集中在前脚掌5秒钟。脚后跟不可离地。再站起时,前脚掌先用力,做为起动能量,紧接着将所有力量、意念,再次集中在腰椎,两腿不要用一点力量,向起站立。两手一直交叉,从胸前-直上头顶-到脑后。

功法二:吃芝麻

“世上只有芝麻好,可惜凡人生吃了。”这是一位“老神仙”亲口传的。老神仙其实是一位道士,年逾六旬,须发乌黑,精神抖擞,仙风道骨。他在深山里修行了40多年,淡泊名利,每日粗茶淡饭,自得其乐。道家养生是从养肾开始的。肾主水,其色黑,黑芝麻是黑色的,养肾的佳品莫过于黑芝麻。因为它是用来补虚羸,填脑髓的,所以,一定要用籽粒饱满的芝麻,如果它本身都不饱满,哪能指望它有填补之功呢?要把不饱满的芝麻去掉,可用淘洗法:在用水淘洗的时候,不能浮起来的芝麻,都是饱满的,浮起来的芝麻都是变质、生虫或籽粒不饱满的,都不能要。选出了籽粒饱满的纯黑芝麻后,还要对它进行特制,服用也很讲究。芝麻的制法和服法有两种。

功法三:引火归源法

点按涌泉即点按足心。每晚临睡前,用温水将脚洗净,盘膝坐于床上,一手握住脚趾,另一手点足心,每次点下去的时候要隐隐的疼。涌泉是足少阴肾经穴位,摩擦此穴,可以补肾益精,通调气血,肾气充足,则体健寿延。最重要的能把平时节省下来的“钱”肾精存到银行里。换句话说就是固肾。

功法四:心肾相交法

此法不仅强补肾精,通治一切耳病

心肾相交法一:鸣天鼓

心肾相交法的第一种叫做鸣天鼓。我们的后脑勺就叫做天鼓。鸣天鼓要用到我们的听闻穴和劳宫穴。

先用我们的手掌心,即用劳宫穴贴住耳孔,把整个手搭在后脑勺上,将食指放在中指上,然后往下一弹,产生一个弹击的力量。就这样使劲压住听闻穴,然后弹拨后脑壳,弹几次再压紧,然后突然放松,耳朵就会有一种特别清爽的感觉。经常这样做对耳朵的保健作用很大。

心肾相交法二:按摩听闻穴

第二种叫做按摩听闻穴。耳朵里的听闻穴要怎么做才能按摩到呢?其实还是采取的心肾相交法。中指的指尖是心包经的井穴,属于心,耳朵、眼属于肾。

首先,掌心向后,然后用中指插进耳朵孔里去,塞进去以后,手指在里面转180度,让掌心向前,然后让手指轻轻地在里边蠕动。要注意,不要使劲地杵,而是轻轻地蠕动,就像小虫子一样在里面轻轻的动,按摩上二三十秒后,突然将手指向前外方猛的拔出来,最好能听见响。这就是完整的按摩听闻穴的一个方法。如果你的手指插进耳朵里去以后,觉得指尖有一种黏着感,有吸力的话,这就是湿气太盛的一种感觉,那在按摩完了以后,猛的将手指拔出来就可以了。

道家七大养肾法有哪些,看着上面的介绍我们相信大家对于怎么样养肾已经有了认识,想要自己的肾变得好,不仅需要从饮食、运动。起居方面多方面的进行,还需要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这样就能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加的健康了。

春季养肝 中医养肝护肝小妙招有哪些


我们都知道的肝脏主精血,如果我们的肝脏出现问题那么健康也就离我们很远了,春季是养肝护肝的好时节,对于春季养肝我们应该怎么做才好呢?中医是如何养肝护肝的?其实是有很多方法的,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上面养肝护肝的方法有很多,而且并不拘泥于常规,对于想要养肝护肝的朋友我们可以试试的以下介绍的方法的。中医的方法一般是没有副作用的,而且效果也是很不错的,值得我们学习的。

中医养肝护肝小妙招

春游小睡 “找乐”也能养神

“春天养肝重要的是‘养神’。”中医专家指出,精神的安定充实,可以提高人体抗病延年的正气,能够大限度地调动人体自我调节与抗病防病的能力。

春天养神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踏春赏花、游山玩水、郊游散步等,既可以使全身的关节和肌肉得到适度运动,促进气血畅通,也可以使得精神通达,情绪稳定,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

春天日光渐盛,对于特别爱犯困的“特困一族”来说,“春困”是老大难问题,此时不妨午后小睡,既解乏也养神,但睡觉时要注意保暖,以免因天气乍暖还寒,起床后着凉生病。

此外,慢性乙肝病人在春季要加强定期监测。“回南天”出现时,要注意防湿气,可适当减少户外运动。在生活上还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心态。

增甜减酸 别忘补养脾胃

中医专家指出,“春天食补尤要重健脾。这是因为春天肝气旺,容易克制脾脏,所以需要补养脾胃以防肝本过旺。”他说,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传统中医也多持此观点,甜品爱好者此时不妨大快朵颐,多吃些甜食,少吃酸性食物,忌油腻生冷和大辛大热之品。

饮食不妨多吃一些具有升发和梳理肝气的食物和药物,比如春笋、香椿、韭菜、香葱、香菜、豆芽、豆豉、豆腐、大麦、小麦、大枣、胡萝卜、菠菜、荠菜、芹菜、枸杞、马蹄菊花、太子参、黄芪等。

中成药可以选择香砂六君子丸或补中益气丸。食物和药物都适宜选择甘平或甘温的,以健脾和胃、补益阳气,保证机体对营养的吸收。

中医专家建议,乙肝病人春季饮食不妨适当增加祛湿的食物,如淮山、土茯苓、木棉花等。

春意勃发 房事不可放纵

春天到来后,大地生机盎然,人们普遍感觉心情愉快,夫妻生活也开始活跃、增多,这也是适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节气特点。

调整睡姿

侧身睡是很多人通常采取的睡姿,在仰卧时很容易转为侧卧。肝经在人体两侧,侧卧的时候,不管是左侧卧还是右侧卧,都能养肝气。人在侧卧的时候,血自然就归到肝经里去了,“肝主藏血”,血一归到肝经,人体就能安静入睡并且开始一天的造血功能了。

不仅仅是睡姿,睡眠的质量我们也要保证好了,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养精血,如果我们不能拥有很好的睡眠,就会让我们出现疲乏、气色差的情况,所以我们要学会利用好睡眠养生的。

均衡营养

春季养肝,营养师的饮食第一建议就是“均衡”,每天各类食物都要摄取,且量不宜大。各种颜色的蔬果各有优点,比如绿色、红色、黄色蔬果,含有叶黄素;花椰菜、白花菜等十字花科,是抗癌尖兵,用餐时可多选择、多替换。老人要平时多吃点疏肝养肝的食物,比如韭菜、佛手、木瓜、贝类、木耳等。

中医七式气血通畅


按摩是中医养生方法中常用的一种,通过对经脉的刺激,可以促进身体气血的运行,对于缓解上班族们由于每日久坐而造成的气血不畅从而引发的各种疾病很有好处。

按摩头部经脉可让气血畅通

人体头面颈项处穴位最多,共有76穴,占全身361穴的21%。头藏脑髓,髓为肾精所化,为肾所主。脑是神经中枢,是管理全身运动、感觉、语言和内脏活动的最高司令部。面部内应脏腑,为经脉之所会,气化之所通。

人体十四正经,有手三阳经、足三阳经和任督二脉8条经脉循行起或止于头面,故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脑为精明之府,又为髓海之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诸阳之气,皆上注于头。耳有全身反应区,耳为肾之窍,为十二经脉所灌注,内通于脑。目为肝之窍,心之使。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为之精。鼻为肺之外窍,是肺气出入之门户,司呼吸,主嗅觉。口为脾之窍。延髓是人的生命中枢,位于颈椎管内,支配全身,大部分神经均通过颈部的延髓。

颈椎是头颅的支柱,颈动脉是供应脑部血流的主要通道。刺激头部能扩张脑血管,促进脑部血液循环,保证头部供血供氧,提高血流量,改善脑细胞的营养状况,防治脑动脉硬化。所以按摩头面颈项部可促进五官气血通畅。

按摩方法解读

十指梳头,掌心摩耳颈

十指环屈成耙状,从前额发际往后梳神庭(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约0.5寸处)、百会(位于头顶部正中线距前发际5寸处)等穴,经枕骨向下,十指并拢按至颈椎,分手绕颈项两侧到喉结处廉泉(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及人迎穴(位于喉结两侧旁开1.5寸,颈动脉搏动处)收,掌心顺摩耳颈共50下。

双掌横摩脑

掌心顺摩耳、颈,双手竖捂面,十指并拢着力前额,掌根着力眼眶,两手从两眉中间(印堂穴处)分手横摩前脑,再往头两侧经后脑向下至颈椎,分手绕颈项两侧到喉结处收,掌心顺摩耳颈共50下。

双掌竖摩面

双掌竖捂面,闭上眼睛,两无名指沿鼻梁两侧泪腺沟,两掌心着力面两旁,两拇指沿两耳腮,从前额发际往下拉摩至下巴,手不离面返回上推(印堂)至发际,来回摩擦为一下,共50下。

养藏补气 冬季丰胸中医有绝招


秋冬季是人体脂肪养藏的时间,也是丰胸的最佳时刻。可是许多平胸MM用过很多方法却毫无收获,揪根溯源原来是你的气血不足影响了胸部的发育。补气其实就是从中医理论出发的一种由内而外的丰胸方法,在这个养藏季节的效果尤为明显,大家不妨试一试。

1. 常吃百合,清肺补气

肺主全身之气,百合被中医专家称为最好的清肺补气食物。

据说在法国影星苏菲玛索的厨房里,总摆着一小袋百合,一旦她需要上演床上戏,就要提前几天服用百合汤。

因为百合不光能提高真皮细胞的携氧能力,让她皮肤光滑、富有弹性,还可帮身体补气,让她呼吸有力、胸部高耸,而且还有个秘密作用,听说可以对于乳晕漂红也有效果!

2. 吃川贝冰糖炖梨,清洁呼吸道

萧蔷在她的《萧蔷的爱美主义》中公开了她的养生料理,其中包括以川贝冰糖炖梨来润喉养肺、丰胸养颜的养生方法。

冰糖与梨共同作用时,可有效清洁呼吸通道,让你的呼吸更加坚实、有力!

川贝冰糖炖梨制作方法:

1)。梨洗净,从顶部切下梨盖,再用勺子把梨心挖掉,中间加入川贝和几粒冰糖。

2)。用刚切好的梨盖,将梨盖好,拿来几根牙签从上往下固定住。

3)。将梨放在杯子里或大碗里,加水,放入锅中炖35分钟左右,直至整个梨成透明色即可

3. 多喝豆浆

鲜豆浆含有植物雌激素黄豆苷原、大豆蛋白、异黄酮、卵磷脂等物质,不仅对乳腺癌、子宫癌等有一定的预防保健作用,还是一种天然的雌激素补充剂。

冬天喝豆浆,祛寒暖胃,滋养进补。其实,除了传统的黄豆浆外,豆浆还有很多花样,红枣、枸杞、绿豆、百合等都可以成为豆浆的配料。

用豆浆200克,粳米59克;白糖适量。豆浆加水与米同煮为粥,或粳米如常法煮粥,临熟时加入豆浆,继续煮至粥成,以白糖调味,每日2次。本方补虚羸,肥健人,适合于体弱多病,形体消瘦者食用。

4. 多吃山药

山药是为补气食品,凡气虚体质或久病气虚者,宜常食之,最为有益。同时,山药也有很好的丰胸效果呢。

川贝冰糖炖梨制作方法:

1)。梨洗净,从顶部切下梨盖,再用勺子把梨心挖掉,中间加入川贝和几粒冰糖。

2)。用刚切好的梨盖,将梨盖好,拿来几根牙签从上往下固定住。

3)。将梨放在杯子里或大碗里,加水,放入锅中炖35分钟左右,直至整个梨成透明色即可

3. 多喝豆浆

鲜豆浆含有植物雌激素黄豆苷原、大豆蛋白、异黄酮、卵磷脂等物质,不仅对乳腺癌、子宫癌等有一定的预防保健作用,还是一种天然的雌激素补充剂。

冬天喝豆浆,祛寒暖胃,滋养进补。其实,除了传统的黄豆浆外,豆浆还有很多花样,红枣、枸杞、绿豆、百合等都可以成为豆浆的配料。

用豆浆200克,粳米59克;白糖适量。豆浆加水与米同煮为粥,或粳米如常法煮粥,临熟时加入豆浆,继续煮至粥成,以白糖调味,每日2次。本方补虚羸,肥健人,适合于体弱多病,形体消瘦者食用。

4. 多吃山药

山药是为补气食品,凡气虚体质或久病气虚者,宜常食之,最为有益。同时,山药也有很好的丰胸效果呢。

中医教你疏肝养脾


因为一点小事就心烦意乱、暴跳如雷,明知不该和人吵架却怎么也控制不住如今正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在烈日的炙烤下,一些人的身体里也仿佛出现了一把无名之火,一不小心就被点着了。

专家提醒说,一些特殊人群在夏季肝火确实会比较旺盛,而肝火过旺往往容易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对于夏季爱发脾气的人而言,在降肝火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忘了健脾。此外,由于肝气郁结可化火,脾气不好的人应特别重视心理因素对身体的影响,在健脾的同时也要注意疏肝理气,也就是调整好心理状态。

肝火旺:动不动就发脾气

一些人在夏季肝火确实会比较旺一些,除了容易感觉口干、口苦之外,这类人群最大的特点就是烦躁、易怒,动不动就发脾气。专家表示,平时阳气比较旺盛的人,比如血气方刚的年轻小伙子,或是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癌等肝病患者,都容易表现出肝火旺的特点。

此外,处在更年期的女性和男性也属于容易发脾气的人群,尤其是有动脉硬化或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老人,以及长期受肿瘤等慢性疾病折磨的病人,更容易对生活失去信心,忍耐能力也会差一些。

对策:健脾、疏肝、祛湿

健脾:肝火旺者常脾虚

正常人舌淡红,苔薄白。而肝火旺的人往往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此外,还容易有小便黄、口气重等表现。在临床上经常发现不少肝火旺的病人易出现一些脾虚症状,如口淡、不想吃饭等,即中医所说的纳呆,舌质淡或边有齿印,舌苔白或白腻。

专家解释说,肝与脾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肝病往往会引起脾的功能不好,所以在治疗肝病的过程中,健脾是非常重要的。中医有一句话叫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也是中医治未病的经典理论之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疏肝:肝气郁结可化火

除了健脾之外,在降肝火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疏肝理气。杨思华分析说,中医认为,气有余,便是火,肝火便是肝气郁结化火而成的。发怒、苦闷、抑郁、伤心等情绪都会伤肝,很多人一生完气就不想吃饭,常说气都气饱了,其实就是肝火影响到脾胃的表现。

中医冬季怎么养肾


肾是人们身体中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于人们的健康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但是随着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加大,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容易出现肾虚等情况,中医认为冬季这是一个非常适合调理的季节,因此许多人都喜欢在冬季的时候对自己的身体进行食补。肾中医研究了上千年,怎么样才能让肾变得更健康,中医有着非常好的认识,那么冬季到了,怎么样养肾呢?中医冬季怎么养肾比较好呢?

中医认为,肾含真阴和真阳,五脏之阴非肾阴不能滋,五脏之阳非肾阳不能养。肾阴为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肾阳则是活动的基本动力;肾阴是肾阳的物质基础,肾阳是肾阴的功能表现。人生于天地之间,禀受阴阳之气,体内阴阳变化与自然界阴阳变化紧密相随。冬在五脏应肾,而体之阴阳根之于肾,因此冬季摄生重点是调摄肾之阴阳。“肾者主蛰,封藏之本”,因而冬季养肾须慎房事,保精血。

冬天天气寒冷,寒与肾相应,最易伤害肾的阳气。这对身体造成两个伤害,一是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疾病;另外,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疾病也随之而生。所以说冬天补肾壮阳十分重要,下面有国药准字号补肾壮阳药给大家支两招。

泡脚活络

从中医观点来看,人体五脏六腑功能在脚上都有相应穴位。脚不仅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还是足三阳经的终止处,这条经脉之根分别在脚上的6个穴位中,仅脚踝以下就有33个穴位,双脚穴位达66个,它们分别对应人体五脏六腑,占全身穴位的10%。

经常泡脚就可刺激脚部太冲、隐白、太溪、涌泉及踝关节以下各穴位,从而滋补元气、壮腰强筋、调理脏腑、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以及延缓衰老,可防治各脏腑功能紊乱、消化不良、便秘、脱发落发、耳鸣耳聋、头昏眼花、牙齿松动、失眠、关节麻木等症。因此民间有“睡前一盆汤,赛过人参汤”的说法。

揉耳增肾阳

长期诊断观察表明,当人体有病时会在耳廓上出现反应点。因为耳朵上穴位密布,且通四肢百骸,因此中医耳针疗法就是在耳廓的一定部位,特别是反应区针刺或理针,以达到治病目的。如在外耳的对耳轮上脚和下脚之间有一个三角形凹窝,俗称“三角窝”,这一区域对应人体生殖功能,用针灸刺激三角窝耳轮内侧缘的中点,可以治疗女性月经不调,以及男性遗精、阳痿等。

同理,针刺耳穴图上相应的“肾”的部位,也可以起到强肾健身的作用。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不同,除了针刺还有灸法、埋豆、放血、按摩等多种刺激治疗形式,特别是对于因肾气不足所引起的失眠、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搓揉按摩耳廓的疗效相当良好。

中医冬季怎么养肾比较好呢,看着上面中医提出的养肾方式都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我们经常说脚底对于人体有着非常大的联系,因此冬季的时候多跑跑脚,不仅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加的舒服,而且还能帮助人们驱散身体中的郁气,这样身体好了,肾也更好了。

中医养脑培神法


中医认为,脑为神之本,神强必多寿,对如何健脑、养脑、培神,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法:

1、养神健脑: 古代养生家认为,“神安则寿延,神去则形散,故不可不谨养也,”如何养神?首先是“以不伤为本”。要避免对精神的各种伤害,即七清(喜、怒、优、思、悲、恐、惊)的过渡刺激。第二是“心欲常静”。这里所说的静不是绝对的,“静者,静动也,非不动也。”。司马迁说:“精神不用则废,多用则疲,疲则不足,用之则振,振则生,神则足。”又说“大用则竭。”合理用脑有助于健脑全神,提高智能。第三是避免精神郁闷不舒。古人云:“神者,伸也。人神好伸而恶郁,郁则伤神,为害不浅。”我们在精神上不要郁闷紧张,也不要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而要胸怀开阔,心平气和,乐观从容。

2、起居有常: 名医张隐庵指出:“起居有偿,养起神也。”意思是说,起居作息有一定规律,可以健脑。要做到劳逸适度,按时休息。睡眠不足肯定影响脑神,但睡眠时间过长也不对。养生家认为:“凡睡至适可而止,则神宁气足,大为有益”,若“多睡则身体软弱,志气昏坠”,不利于健脑,有损于健康。

3、节育固精: 肾与脑密切相关。脑的活动,依赖于肾精的充养。明代医家张景岳说:“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这说明能节欲,才能固精,能固精才能健脑全神,推迟大脑的衰老。反之,“多欲则志昏”,从而导致早衰体赢,百病丛生。适当控制性生活对养脑健身也很重要。

4、吐纳养生: 所谓“吐纳养生”,即是指呼吸精气。“吐"是用口吐出浊气(二氧化碳),“纳”是用鼻吸入清气(氧气)。《内经》指出:”服天气而通神明,”意思是说,脑与呼吸有密切的关系,吸收清静新鲜的空气,使大脑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能使人意志舒畅,思维清晰,增长才智,从而达到健脑全身的效果。操作时注意呼吸时逐渐稍稍用力,呼吸就会自然得到调整。

5、运动促神: 《养生延命录》指出:“静以养神”,动以炼形,能动能静,可以长生。”说明要动静结合。事实上,人们早就习惯于在思考为题时,踱来踱去地自由散步,籍以促进血脉流通,加强脑的机能,提高思索能力。有的老者,手托两个核桃或铁球运转,是通过手心的劳宫穴与“心主神明”相关联,从而起到健脑全神的作用。除此之外,打打太极拳,练练武禽戏、八段锦......均可以锻炼深信,增长智力。

6、食补益脑: “饮食者,养其形”,饮食营养对于提高脑力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从唐代孙思邈大力提倡食补食疗之后, 历代医家在这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老老恒言》主张将健脑与米相配合,做粥以食用。如龙眼粥、大枣洲、莲子粥等。

中医有七养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