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异常

2019-10-12

指标异常当心胃癌作祟

【www.ys630.com - 有关60岁老人养生指标】

导读: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患有胃病,很容易恶化最终导致胃癌,当你体检的时候可要当心了,如果指标出现了异常可要提高警惕了!

指标异常当心胃癌作祟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胃癌的发病率已经居于我国各类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仅次于肺癌)。由于胃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因此生化检查及胃镜检查已经成为早期发现和诊断胃癌的重要方法。

涉及胃癌的生化检查主要有:

1、粪便潜血试验:

粪便潜血试验可检测到消化道的少量出血,粪便潜血试验阳性可见于:胃炎出血、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肠道寄生虫感染等。患胃癌时,往往粪使潜血试验呈持续阳性。一般要求40岁以上的人每年做一次潜血试验,作为肿瘤检查。若阳性,则需要进一步检查找出原因。

2.血清肿瘤标志物

胃癌常用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有:(1)癌胚抗原(CEA):CEA的升高常见于消化道肿瘤,但不是胃癌特异性的肿瘤指标,CEA升高也可见于其他系统的非肿瘤病变。单独检测CEA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不高,常与CA19-9等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CEA可用于病情随诊,一般手术切除肿瘤和化疗后CEA会下降,肿瘤复发时会上升。(2)糖类抗原19-9 (CA19-9):CA19-9是一种与胰腺癌、胆囊癌、结肠癌和胃癌等相关的肿瘤标志物,又称胃肠道相关癌抗原。常与CEA一起用于鉴别胃部的良恶性疾病。部分胃癌患者血清CA19-9会升高,其阳性率约为55%。CA19-9和CEA一样,可以用来随诊观察胃癌病情,可作为判断胃癌疗效和复发的参考指标。

对于胃癌的检查和诊断,试验室的化验仅仅是一种辅助的检查手段,虽然各种生化指标有着各自的临床意义,但是必须结合胃癌的其他一些特殊检查,如X线钡餐榆查、内镜检查、组织活检以及病史、体征等,细胞学或病理检查是确诊胃癌的最直接的证据。

三级措施预防胃癌

七成首诊病人属晚期

注意顺应四时气候变化,生活起居有节,生活环境良好,劳逸结合,保持身体内环境的平衡,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避免其他疾病的发生。这是哈医大二院胃肠乳腺外科主任邹小明教授给予人们预防胃癌的忠告。

邹小明说,胃癌是一个多发病、常见病,又是一个相当复杂难治的疾病。虽然随着早期胃癌的诊断与治疗,能达到根治的目的,但是70%%以上首诊的胃癌病人已属中晚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严重危及病人的生命。所以,有关预防,提高疗效,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和如何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治疗上的难点,而最难的是如何预防胃癌的发生

邹小明认为,由于胃癌的病因复杂,患者的体质因素不同,故在胃癌发生的预防和干扰上,要提倡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要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尤其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应避免进食粗糙食物,不吃烫食,不过快进食,不吃过咸食物,避免对上消化粘膜的机械损伤;少吃或不吃盐腌食物,不吃霉变食物,少吃烟熏、油炸和烘烤食物,减少致癌物的摄人;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不生气进食,不抽烟,使机体免疫及神经系统保持良好的状态。提倡多吃新鲜蔬菜(包括大蒜,洋葱、香菇、肉类)、水果,多饮牛奶,经常饮茶特别是绿茶(不要太浓),有助于预防胃癌的发生。一级预防的内容是易看易懂,而不易真正做到,但这些内容对胃癌的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二级预防:即提倡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胃癌高危人群的监控,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术后残胃、恶性贫血,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40岁以上胃病久冶不愈患者,应定期复查,对这些癌前病变者应通过X线、纤维胃镜粘膜活检进行监测,一经确诊,尽早争取综合治疗。

三级预防:即要对中、胃癌晚期患者加强综合治疗,提高生存率,对晚期病例要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手术治疗目前仍是治愈胃癌最重要的第一步,即使中晚期病人实施非根治性手术,对消灭瘤灶的主力部队,为以后的治疗创造条件也是非常必要的。

胃癌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胃癌有家庭性聚集的倾向。以往研究提示,环境因素可能是胃癌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原因,但遗传和免疫在胃癌形成中起着一定作用。我国北京、上海、西安、福州等九城市752例胃癌病倒对照研究的结果表明,有家族肿瘤史者患胃癌的发病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而弥漫型胃癌与家族的关系密切。目前许多国家胃癌呈下降趋势,调查分析结果肠型胃癌随时间的推移而迅速下降,而弥漫型则下降缓慢。

胃癌遗传由染色体畸变引起

癌症的家族遗传现象,目前认为可能由染色体畸变引起,这种染色体畸变有时会遗传给后代,但这种遗传并不是直接的癌症遗传,而是个体易发生癌症的倾向。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有缺陷时,可增加对胃癌的易感性,不能及时把突变细胞消灭在萌芽阶段,导致胃癌发生。

A型血的人更容易患胃癌

ABO血型的研究表明,胃癌与A型血有联系,但仅与弥漫型胃癌有关。Correa报道,164例弥漫型胃癌的49%为A型血占38.3%。弥漫型胃癌与A型血有联系是一个遗传的倾向。近来随着分子遗传学在人类癌症研究中的应用,人们逐渐认识到癌症是激活的细胞基因的显性作用。这实质上是由于一些基因突变引起的,这些突变破坏了控制和调节正常细胞生长和发育的协调性,从而导致细胞的异常繁殖。但研究遗传因素在人类胃癌病因中的作用较为困难,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ys630.COm精选阅读

尿常规指标


相信很多去过医院的患者都知道,当医生询问完你的症状以后,一般都会建议我们去做相应的检验,这样的检验有助于所患疾病的诊断。而在众多的临床医学检验项目之中,最常见的项目要数血常规、尿常规,当然还有很多检验项目,如肝功能检验,生化八项,凝血功能的检验等等。

一般的临床检验项目是用血液进行检验的,但是也有一些是例外的,如尿常规。其实尿常规,我们听其名字就可以知道其实它的检验尿液的。其实在人体患有某种疾病的时候,除了血液的成分会有变化,尿液也是会有的,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尿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

1、尿白细胞(LEU)→标准值或现象:-(此项目无病变的情况下一般不予筛查)

2、亚硝酸盐(NIT)→标准值或现象:-(此项目普通情况下一般不予筛查)

3、尿蛋白(pRO)→标准值或现象:+-(+表示轻度白色混浊,-表示清淡无混浊,两者或介于两者之间为正常)

4、葡萄糖(GLU-U)→标准值或现象:-(蓝色溶液)

5、酮体(KET)→标准值或现象:-(此项目一般不予筛查或者筛查时呈紫红色为正常)

6、尿胆原(URO)→标准值或现象:-(此项目普通情况下一般不予筛查)

7、胆红素(BIL)→标准值或现象:-(此项目无病变的情况下一般不予筛查)

8、pH值(pH-U)[尿液酸碱度]→标准值或现象:5.5~7.5

9、比重(SG)→标准值或现象:1.010~1.030

10、隐血(BLU)→标准值或现象:-(无隐血)

11、抗坏血酸(VC)→标准值或现象:-(此项目普通情况下一般不予筛查)

12、颜色(COL)→标准值或现象:淡黄色

13、透明度(TMD)→标准值或现象:透明

14、吞噬细胞(TSXB)→标准值或现象:阴性

15、白细胞管型(U_WBC-C)→标准值或现象:阴性

16、颗粒管型(KLGX-F)→标准值或现象:阴性

17、透明管型(U_TM-CA)→标准值或现象:阴性

18、红细胞管型(U_RBC-)→标准值或现象:阴性

19、蜡样管型(LYGX)→标准值或现象:阴性

20、①、白细胞镜检(WBC-J1)→标准值或现象:2~5/Hp

②、红细胞镜检→标准值或现象:0/Hp

上就是尿常规的检查结果,我们从上面的可以看到,其实尿液的有常规检验项目很多,不同的疾病,尿液的检验结果也不一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根据常规检验项目中的异常结果再做相应的查验,这有利于疾病的准确诊断。

孕期甲状腺指标


怀孕的女性身体上出现的问题是有很多的,所以她们是应该定期做体检的,他们体检出来的数据跟正常人其实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在这个时候,它们的身体比较虚弱,指标出现变化是一种正常情况,监测的指标有很多,其中就包括了甲状腺的这种指标,那么孕期甲状腺指标是多少?

怀孕期间甲状腺正常范围值是多少,TSH孕早期控制在0.1-2.5mIU/L,孕中期控制在0.2-3.0mIU/L,孕晚期控制在0.3-3.0mIU/L

怀孕期间甲状腺激素的正常值与非孕期参考值不同,一般孕早期建档时会查甲功5项,异常者建议在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用药,甲状腺指标筛查最好孕前做。

《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2012)》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和妇幼保健部门对妊娠早期妇女开展甲状腺疾病筛查,筛查指标为血清TSH、FT4和TpOAb,筛查时机应选择在妊娠8周以前。最好是在怀孕前就进行甲状腺指标筛查,一旦确诊患病,可在怀孕前经有效治疗后再择机怀孕。

专家介绍,妊娠期间,“准妈妈”因体内雌激素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升高,使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增多,从而抑制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使血清TSH水平降低20%~30%。TSH水平降低通常发生在妊娠8~14周,妊娠10~12周是下降的最低点。同时,妊娠早期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较非妊娠时升高10%~15%。因为母体对胎儿的免疫妥协作用,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在妊娠后滴度逐渐下降,妊娠20~30周下降至最低滴度。

“因此临床医生可以根据TSH、FT4、TpOAb这三大指数的变化对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紊乱以及是否需要进行治疗进行判断。这三项指数的变化对妊娠期甲状腺疾病有很好的预示作用。”专家说。

胃癌


胃癌是原发于胃部的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好发于中年以上男性,40~60岁高发,男女之比为3~4:1。其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在拉丁美洲、亚洲和中欧如日本、智利、冰岛等地区的发病率较高,美国、英国等国象发病率则较低。中国的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

传统医学对胃癌的认识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四时气篇》说到: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公元2世纪汉代医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呕吐哕不利》讲到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当时认为此病很难治。随着认识与实践的深化,对治疗亦有进一步提高。16世纪明代《景岳全书》说:治反胃之法必宜以扶助正气,健脾养胃为主。传统医学对胃癌的治疗积有丰富经验,除了药物之外,还有针灸、推拿、气功、药膳等疗法,且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少,在改善症状和防止复发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胃癌在传统医学中,由于各国多民族的治疗实践不同,称谓不一。中医根据胃癌的临床表现,属噎膈反胃症瘕积聚、胃脘痛等范畴。中国蒙医称之为胃纳里病,朝医学称之为威阿木。

中国传统医学

l.中国中医学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忧思恼怒,情志不遂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导致肝胃不和;或者正气不足,尤其是脾胃虚衰,加之情志、饮食失调,痰凝气滞,热毒血瘀交阻于胃,积聚成块而发病。

胃为水谷之海,胃癌发病与饮食关系尤为密切。饮食失节,或食用亚硝胺及多环芳羟化合物等致癌物质的食品和水,食用发霉的酸菜、干咸鱼、鱼肉的熏制品,食用多次煎用的食油煎制品,食用多农药污染的食品,饮服色素含量过高的食品,或食物中缺少蔬菜和维生素,居住环境水土缺少某些微量元素等,均易诱发胃癌。

2.中国蒙医学

蒙医学认为是恶血与黄水增液于胃,由巴达干(巴达干属阴性,五元中之土、水有滋生和调节体液,使身体、舌、思维活动稳定,辅助消化,滋养心精,增强意志等功能。并以希拉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与其保持相对平衡状态。如本身失去平衡状态,就导致病变)赫依之作用(赫依有两面性,从五元学说角度属于气,在正常生理活动中有维持生命活动,推进血液运行,司理呼吸,分解食物,输送精华与糟粕,增强体力,使五官功能正常,及意识清楚,接种传代,支配肢体活动功能反射等作用。若失去平衡状态,就导致病变。)而凝结,导致胃功能紊乱所致。

蒙医把胃癌按病变部位分为贲门纳里病、幽门纳里病、胃体纳里病。按合并物质分为:合并赫依、热邪、寒凉三种。

贲门纳里病则出现吞咽之食物,阻滞在心窝部位而不下。幽门纳里则出现胃部痞满并有下堕感,暧腐吞酸,恶心,时而胃胀呕吐食物之残渣或血。胃体纳里病则因症状不明显而往往延误就医时间。此病的肿块大多可以从腹壁触摸而得,多位于腹部,可摸到凹凸不平较硬之物,初则伴随呼吸和体位之变化而移动或推之亦动。久后因与其他器官粘连而固定不动。上述这几种其脉象,舌苔,尿象等基本上与食道纳里病相同。

本病迄至晚期,患者之营养陷于极度不良,显著贫血,皮肉枯萎苍白,元气极度虚弱。若合并热邪则伴有头痛,胃部烧热感,口干等症状。合并寒凉则饮食起居皆不耐寒,病热愈益加重,鼻涕、口涎及吐物均呈胶粘而多。

3.中国朝医孛

胃癌(威阿木)病人,在癌形成之前已患胃肠病。这时手阳明经和足阳明经二经引起气乱;手太阴经和足太阴经不和,四经的热气云集于肺,其毒气进入胃经内,胃肠患部受火气热毒凝结肿大,形成非化脓性疾愚,这就是胃癌。

临床表现

胃癌部位以幽门部为最多,其次为贲门部,胃体较少,胃癌再现的症状与癌症部位、病期、性质以及胃癌患者的体质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

1)畏食:饭后饱胀、暧气,并逐渐加重,大多畏食肉类及油腻。

2)上腹部不适、疼痛:原有的溃疡病疼痛加剧,节律性疼痛转为无规律或持续性,按溃疡病治疗疼痛不缓解。胃窦部肿瘤,由于十二指肠功能影响,可出现类似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性疼痛。

3)恶心呕吐:早期偶有恶心。肿瘤梗阻幽门时,常嗳臭气或呕吐酸食物,晚期吐出咖啡色胃内容物;肿瘤位于胃底或赍门部,引起贲门狭窄,可出现吞咽困难,噎膈。

4)呕血便血:中晚期胃癌,出现大便隐血,或柏油样黑便,或呕血。

5)腹泻、便秘:幽门部癌易致梗阻而出现便秘。

6)贫血:恶病质、进行性消瘦,腹水。

7)上腹部包块:大小不等,质地较硬,有压痛,活动差的肿块。

8)转移:左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最多。也可转移至盆腔,肝腹膜,甚则全身远处转移

(二)实验室检查

凡40岁以上患者,尤其男性,有腹上区不适、疼痛、食欲减退、进行性消瘦、贫血等,均应作认真的检查以确诊。

(1)生化检查:90%的患者有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血中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降低;胃液分析缺酸或低酸,并混有血液。

(2)胃肠X线钡餐检查:气钡双重对比造影,能较好地观察胃粘膜襞间的细微病变。

(3)光导纡维胃镜检查:胃镜可直接观察胃内细微形态和病变,并可摄影,取活组织检查,活检早期诊断阳性率达80%~90%。

(4)胃脱落细胞捡查:抽取胃液行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75%~85%。

(5)其他:如胃单克隆抗体、癌胚抗原等均可作参考。

中国传统医学

1.中国中医治疗

中医对胃癌的治疗早在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已有论述,认为其病难治。后世《景岳全书》中曰:治反胃之法必宜以扶助正气,健脾养胃为主。现代多以辨讧施治结合某些抗癌中药常能收到较好疗效。其目的在于改善全身症状,以利于手术进行和术后恢复,或配合放疗、化疗,以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并增效作用;提高近期和远期疗效;失去西医根治机会者,可减少痛苦,提高生命质量,提高远期生存率。

(1)药物治疗

1)肝胃不和证。

主证:胃脘胀痛,两胁窜痛,呃逆呕吐,脉沉而弦细,舌质淡,苔黄。

治法:舒肝和胃,降逆止痛。

方药:加味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柴胡、香附、白芍、广木香、枳壳、厚朴、青陈皮、川楝子、降香、旋复花、代赭石、半夏、黄连、木瓜、沉香。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分析:本方以柴胡、白芍、川楝子、广木香、香附、青陈皮舒肝理气解郁;旋复花、代赭石、半夏、黄连、降香、沉香降逆止痛;厚朴、枳壳、木瓜和中去湿。肝胃一和,即痛减呃止。

2)气滞血瘀证。

主证:胃脘灼热刺痛,痛有定处,心下痞块拒按,口渴,发热,心烦,便干色黑,舌质紫喑或有瘀斑、瘀点,苔少或黄,脉细涩或弦。

治法:理气活血,抗癌解毒。

方药:加味通幽汤(《脾胃论》),桃仁15g,红花10g、生地30g,熟地30g,当归30g,大黄10g,枳实15g,厚朴15g,制半夏15g,白花蛇舌草30g,七叶一枝花30g,升麻10g,炙甘草10g,生姜汁6g,韭菜汁6g。

分析:通幽汤治疗因胃中有热,浊气不降的幽门不通。用生地黄、熟地黄、当归养血润燥;桃仁、红花活血润燥;大黄、枳实、厚朴通腑泄热;升麻、炙甘草升清降浊;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抗癌解毒,生姜汁、韭菜汁辛温散瘀。本方每日1剂,水煎取汁并浓缩至300ml,冲入妻汁、韭汁,分6~8次频服。宜少量呷饮,用于胃癌气滞血瘀者。

3)痰气凝滞证。

主证:胸脘胀闷或有隐痛,进食不畅,甚至反胃,口淡无味,食欲不振,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理气,软坚散结。

方药:旋复代赭汤(《伤寒论》)加减,旋复花、代赭石、生牡蛎、昆布、海藻、番木鳖、僵蚕、炮甲片、山慈姑、半枝莲、煅瓦楞、生半夏、石见穿、守官、白花蛇舌草。

分析:本方旋复花、代赭石、生半夏,降气化痰,生牡蛎、昆布、海藻、山慈姑、炮甲片软坚散结,半枝莲、守官、白花蛇舌草、扰癌解毒,番木鳖、僵蚕、祛风解痉,化痰散结。全方既降胃中呃逆又有抗癌,消肿之功。

4)胃热伤阴证。

主证:胃脘灼痛,胃脘嘈杂,纳差喜冷,口干多饮,呕吐鲜血,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心烦不寐,尿少色黄,大便干结,舌质红绛或少苔,无苔或灰黑干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养胃润燥。

方药:益胃汤(《温病条辨》)加减,西洋参10g(或太子参30g),麦冬15g,白扁豆15g,生地15g,玉竹15g 藤梨根15g,姜半夏5g,麦芽12g,炙甘草10g,竹茹10g。

分析:西洋参、生地、玉竹、麦冬养胃滋阴;姜半夏、麦芽、炙甘草、竹茹和中降逆。藤梨根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使用于胃阴受损患者较为适宜。

5)脾胃虚寒证。

主证:胃脘隐痛,喜按喜温,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呕吐清水,面色恍白无华,或四肢发凉,神倦无力,浮肿便溏,舌质淡而胖,有齿痕,苔白滑润,脉沉缓或弦细而弱。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和胃。

方药:理中汤(《伤寒论》、合六君子汤《校注妇人良方》)加减,党参15g,白术10g,干姜3g,红蔻仁10g,吴茱萸6g,丁香6g,柿蒂12g,檀香6g,肉桂5g,制附片6g,法夏9g,诃子6g,石见穿30g,自英15g,半枝莲15g。

加减:痛甚者加五灵脂10g,高良姜10g,三棱10g。

分析:党参、白术、干姜、红蔻仁、吴茱萸、丁香、檀香、肉桂、制附片温中健脾,法夏、诃子化湿涩肠和石见穿、白英、半枝莲解毒以抗癌。

6)气血双亏证。

主证:全身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黄无华,虚烦不寐,自汗盗汗,甚则四肢浮肿,舌淡少苔,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气养血。

方药:八珍汤(《丹溪心法》)加减,黄芪30g,党参30g,白术10g,茯苓10g,当归15g,熟地12g,白芍15g,紫河车10g,黄精15g,阿胶(烊化)10g,白花舌蛇草30g。

加减:兼黑便者加白芨12g,灶心土(布包)15g。

分析: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当归、熟地、白芍、紫河车、黄精、阿胶等滋阴养血、白花蛇舌草解毒抗癌。

(2)针灸治疗

1)体针。

主穴:中脘RN12、章门LR13及其相应的背俞。

配穴:足三里ST36、三阴交Sp6、膈俞BLL?、脾俞BL20、行间LR2、丰隆ST40、公孙Sp4。

作用原理:扶正祛邪,调理脏腑功能。取胃募中脘RN12、脾募章门LR13补其元气;胃经合穴足三里ST36培土御木,配肝经荥穴行间泄木安土治肝胃不和;足三里ST36、三阴交SD6、隔俞BL17、脾俞和胃健脾,滋阴补血,升清降浊,扶正抗癌,故可用于气血双亏;丰隆ST40、公孙Sp4化痰散结,健脾运湿,可用于湿积聚;脾肾阳虚怕冷者,灸背部俞穴;耳针镇痛安神,增强免疫力和调节躯体内脏功能。

操作:体针得气后进行提插捻转补泻,令针感传向病所或沿经络上下传导,留针20分钟。中间行针2次,或用6805治疗仪通电20分钟。耳针进针后略加捻转3分钟,留针4~8小时。隔日治疗1次,20次为1疗程。

[按]对于胃癌晚期,不能手术或不能耐受化疗者,采用针灸治疗可以改善症状,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具有治疗和延长生命的作用。

2)针灸。

主穴:第一阶段分6组:①大椎DU14、身柱DU12;②神道DUll、灵台DU10;⑥八椎旁夹脊;④脾俞BL20;⑤胃俞BL21;⑥足三里ST36。第二阶段分2组:①公孙Sp4、丰隆ST40、照海KI6、手三里LI10、足三里ST36、内关、列缺;②上脘RN13、中脘RN12、下脘RN10。第三阶段;胸11~12。

配穴:滴水不入,加金津Ex-HN12、玉液Ex-HN13、天突RN22;发高热,加曲池LIll、外关SJ5;吐血,加血海Sp10、膈俞BL17、尺泽LU5。

作用原理:挟正,温阳,散结,活血化瘀。

操作:第1阶段为麦粒灸(化脓灸),每次1组,每穴7~9壮,隔日灸1次,每次灸毕,用灸疮膏贴在灸穴上,使之化脓,在化脓期进入第2阶段。第2阶段针、灸并用,第1组针刺用提插捻转手法,以得气为度,每周针3次,15次为1疗程;第2组隔饼灸,药饼下垫丁桂散少许,每次灸3~5壮,直到背部灸穴化脓净,结痂脱落。药饼制法:白附子、乳香、没药、丁香、细辛、小茴香、苍术、川乌、草乌各等份,共研细粉加蜂蜜、葱水调制,捏成药饼,如五分硬币大,约7mm厚,上穿数小孔。第3阶段为华佗夹脊刺。配穴用于第3阶段,据症选用。

(3)气功疗法

功法:站桩功、太极气功十八式、松静功、气功自控疗法、郭林气功等。

适应证:能增强机体抗癌能力,改善症状。适用于胃癌术后化疗者。

练功要求:①原定治疗方案继续;②每日练功2次,每次30~40分钟③注意饮食。

按:气功锻炼通过四肢运动配合呼吸,大量吸入新鲜空气,促进周身气血流通。有研究报道,人脑波优势在入静时从枕区转向额区,使额区脑功能产生某种质变,重新恢复脑功能与内部脏腑功能,气功入静时肾上腺皮质醇含量明显下降,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

(4)药膳疗法

1)花豆粉方:花生饼2000g,大麦1000g,黄豆1000g,麸皮1000g。功能健脾益胃,补中充饥,增加营养,可用于胃癌,食管癌等吞咽困难者。以上四味各炒熟,磨成细粉合均,以酌量开水冲服或酌加糖、盐服。

按:本方含水溶性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花生粉的蛋白质含量亦很高,故能代替蔬菜,果肉、粮食等膳食。

2)香酥鱼鳔:石首鱼、鲟鱼、鳇鱼的鱼鳔。功能补肾益精,滋阴养血。适用于食管癌、胃癌。用香油炸鳔,压烊,每次服5g,每日3次。

3)蒜韭肉:韭菜30g,大蒜15g,猪肉(瘦)45g,适用胃癌。上三味共煮熟,适量常服。

按:方中韭菜辛温,历代医家就用于噎膈,反胃;大蒜经现代药理证明具有抗肿瘤作用。

4)刺五加:现代药理证明,其提取物和总甙对动物实验性移植性肿瘤有一定抑制作用,有防治及治疗小鼠艾氏腹水癌实体型及肉瘤作用,并能显著地促进肿瘤患者因化学药物、放射治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的恢复,对多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多有促进恢复的作用,对单核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有显著促进作用,故可用于肿瘤化疗后。

①刺五加酒:刺五加1000g,切碎后盛入绢袋,泡酒1000g,2个月后即可饮用。不会饮酒者,可以5ml左右,加白糖水10倍,制成甜酒。每日晚餐饮10~15ml,徐徐饮入。

②五耳粥:刺五加根30~40g,大米30g,白木耳10g。取刺五加30~40g,剁成小片,冷水浸泡15~30分钟,再加水适量煮30分钟,水不够时,可酌加凉开水煮至米熟,适量服食。

5)花椒橘皮肉:鲜花椒30g,橘皮10g,生姜6g,瘦猪肉40g,同煮熟,适量常服。

按:方中花椒有温中止痛作用,橘皮、生姜能温中和胃降逆,故本方适用于胃窦疼痛,呃逆反胃之胃癌患者。

6)猴蕈肉:猴覃20g,猪肉30g,同煮熟,适量常服,适用于食道癌、胃癌、肠癌和消化道肿瘤。

按:猴头菇性味甘平,具有健脾养胃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品对小鼠肉癌S180有抑制作用,体外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有抑制作用,故用于消化道肿瘤。

7)薏米粥:生薏米30g,冰糖30g,适用胃癌脾虚挟湿或痰湿证候者。以上二味,煮粥,每晨起服食,可适量常服。

按:薏米健脾利湿,现代药理报告薏苡仁对癌细胞有阻止成长及伤害作用。

8)茶花肉:山茶花30g,猪肉30g,适用于胃癌吐血。上二味,共炖熟,每日1剂,一次或分次服完。

按:山荼花具有活血止血作用,适用于有吐血之胃癌病人的辅助疗法。

2.中国蒙医学治疗

(1)胃肿瘤(胃血痞)是由于血与黄水增盛,瘀积凝结于胃而致形成胃血痞。患病部位瘀积坚实,痛时按之有滚动感以外有发热,刺痛,体力衰弱,食欲不振等症状。尿呈红色,脉细速,如痞块形成迅速,发展快属凶险难治者(即与恶性肿瘤相似)发展缓慢而日久溃破者较为易治(即与良性肿瘤相似)。一般伴随症状有:消化不良,虚逆嗳气,吐酸水,吐少量苦水及食物,胃胀肠鸣,腹上区胀闷作痛等

治疗原则:先医渗漏出血,以调理二根,清热邪为主,并结合具体病情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寒水石六味散[寒水石(寒法或营养法炮制)50g,川木香、土木香各25g,红花40g,豆蔻、荜菝各15g配合组成],加止血红花八味散(红花、熊胆各50g,豌豆花40g,紫檀香、地锦草、射干各35g,木鳖子、银朱各25g配合组成)或芫荽五味散(芫荽、青木香、酸李干、沙棘、石榴各1.5g配合组成)。还可投寒水石二十厂味散(寒水石(制)、石榴、沙棘、五灵脂各50g,柿子或酸梨干、紫檀香、木香各40g,查干榜嘎、栀子、诃子各35g,豆蔻、荜菝、木鳖子(制)、牛黄、当药或或萹蓄各25g,芫荽子、绿绒蒿、瞿麦各20g,止泻子或连翘、香青兰、土木香各15g配合组成)等。

(2)胃癌(胃纳里病):初期因无明显症状。又因本病发病徐缓,一般不易发觉肿瘤究系何时开始生长。体重减轻,面色苍白,身体困乏,食欲不振,厌油腻及肉食等现象,系该病早期出现之症状。伴随肿瘤生长,生长之部位不同,其临床症状亦有不同。

治疗原则:调补胃火,祛除巴达干病的前提下根据病情对症下药。

药物治疗:诃子、硼砂、荜菝、查干榜嘎、光明盐各50g,寒水石500g,硫黄5g,配合组成的散剂为主,以光明盐25g,蛇床子50g,荜菝100g,干姜125g,诃子灰375g,芹叶铁线连制成的引子送服。用寒水石烧灰,石灰等不同灰剂开水调和内服。均能引吐,若合并赫依则投沉香、肉豆蔻、广枣、木香、旋复花、檀香等分研制成汤煎服。

辅助治疗:采用火炙,炙其巴达干总穴,胃前丸穴脊椎第十二节等穴位。饮食宜温水忌寒,禁用重腻、锐性及陈腐变味之食物。

1)方药:斑蝥(米炒)25g,麝香2.5g,三七50g,儿茶(火煅)25g,硇砂25g,薏苡仁50g,血竭25g。

用法:研细末,日3次,每次0.5~lg,用蜂蜜送服。

主证:本方对胃癌、食管癌有一定的疗效,更适用于早中期胃癌。本方有毒,斟酌使用。

2)方药:水红子全草120g,大黄5g。

主证:本方治疗早、中期胃癌有减轻症状,改善食欲的明显疗效。长期使用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3.中国朝医治疗

朝医认为胃癌病人,在癌形成之前已患胃肠病。这时手阳明经和足阳明经二阳经引起气乱,手太阴经和足太阴经二阴经不和,四经的热气云集于肺,其毒气进入胃经内,胃肠患部受火气热毒凝结肿大,形成非化脓性疾患,这就是胃癌。

早期胃癌患者,根据病情,有胃热,血压上升时内服解毒汤;痰盛眩晕时内服治热导痰汤,也可以内服发汗汤。可以缓解症状。

1)解毒汤:黄连、天花粉、葛根、熟地各8g,人参、五味子、桔梗、枳壳、川芎、白术、白芍、石膏、知母、贝母、甘草、泽泻各4g,生姜3片。

2)治热导痰汤:知母4g,半夏铯,南星、橘皮、枳壳、赤茯苓、甘草、羌活、白术、远志、石菖蒲、黄连、黄芩、干姜、肉桂、双花、竹茹各4g,生姜3片。

发汗汤:麻黄16g,桔皮12g,石膏16g,杏仁6g,甘草4g,生姜5片,葱白1个。

3)方药:莼菜叶500g

主证:本方治胃癌、食道癌、肠胃道癌等根据民间经验,连服无任何毒性反应及不良反应。本方对早期、晚期癌均有效。

用法:洗净切片,水煎内服,隔2小时服1次,每次服50ml。

4)方药:黑狗血200ml。

主证:本法适用于幽门、十二指肠癌肿,狗血喝后肿物溃破,梗塞顿开,过1日可进食,能延长患者生命。

4.中国回医治疗

1)方药:金果榄20g,松橄榄20g,马蹄香30g,鸡矢藤40g,化血丹40g。

用法:以上4味药,研为细末,每日4次,每次服10g,用鸡蛋清兑温开水调服。

说明:本方具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消痞散结之功。对于胃癌引起的胃前腹胀有明显的行气止痛作用,方中主药金果榄、松橄榄、化血丹有明显的抗癌消肿作用,一般服用15天就可见到明显疗效。例如刘,年65岁,患胃癌,因年龄已高,不能手术,服本方15天后,疼痛消除,饮食增加,继续服用本方1年半,胃癌未见发展,胃痛消除,饮食增加,体重恢复。

来源:昆明中药厂王汝俊、昆明市药材公司王汝生献方。

2)方药:岩七15g,大红袍20g,小南木香15g,马蹄香20g,鸡矢藤20g,香樟木15g,金花果10g,莪术20g。

用法:水煎4次,每次煎20分钟,日服4次,每次服1茶杯,1日1剂。15天1个疗程。

说明:本方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消痞除满,攻坚破积之功。对于胃癌日趋发展,疼痛剧烈,胸满腹胀,不能饮食,食之则疼痛呕吐,甚则吐血或大便潜血者有显著疗效。早期患者效果尤好;晚期患者本药亦可缓解疼痛,延长生命。服药期间忌酸冷食物。

来源:昆明中药厂王妆俊、昆明市药材公司王汝生献方。

3)方药:锅锣阍(雪胆)20g,管南香10g,马蹄香15g,降真香15g,九香虫12g,香橼10g,香樟木15g。

用法:以上7味药,研为细末,每天服3次,疼痛剧烈时可加服1次,每次10g,开水送服。

说明:本方有行气止痛,舒肝解郁,活血化瘀之功。对于胃癌患者来说,由于失治误治,病情日趋发展,气机阻滞,瘀血内停,胃痛剧烈,饮食难进,进则呕吐,焦虑忧郁,情绪低落,这是造成胃癌过早死亡的一些因素。本方既可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抑制癌症的发展;同时又可增进饮食,解除焦虑,能起到缓解病情和延长生命的作用。

4)方药:阿魏30g,羊膻臭40g,羊草结30g。

用法:以上3味药,研为细末,装于0.5g的胶囊中。每天4次,每次6粒,开水送服。

说明:本方具有行气和胃、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对于胃癌引起的胸脘痞塞,胀满疼痛,恶心呕吐,不思饮食有较好的疗效。服药期间忌酸冷饮食。

来源:昆明中药厂王汝俊、昆明市药材公司王汝生献方。

5)方药:紫珠叶50g,金花果20g,金荞麦20g,化血丹20g,鸡血藤20g。

用法:以上五味药,研为细末,每天服4次,每次10g。鸡蛋清兑温开水调服。

说明:胃癌患者,胃痛饮食难进和胃出血是最常见的症状,由于上述原因使肌体消耗过大,加速了胃癌的发展,有的患者胃癌还未发展到晚期,由于大量出血,或抢救不及,会发生死亡。本方既能活血化瘀,消痞散结,又能行气止痛,止血祛瘀,服药期间,忌辛辣香燥及酸冷饮食。

来源:昆明中药厂王汝俊、昆明市药材公司王汝生献方。

5.中国藏医治疗

方药:色珠(石榴)25g,豆蔻15g,泡哇热(胡椒)、香察(桂皮)10g。

主证:本方治疗胃肿瘤、腹胀、肠鸣、呕吐。

用法:以上四药共研细末,混匀备用,每日2~3次,每次3g,温开水送服。亦可用红糖水送服。

6.中国维医治疗

方药:克拉木齐(黑胡椒)8g,阿克木齐(白胡椒)8g,自孜如斑吉(莨菪子)8g,艾皮尤尼(阿片)4g,在派(西红花)2g,松布勒(甘松)0.4g,阿克尔克阿(欧除虫菊根)0.4g,派热皮尤尼(大戟脂)O.4g,黑沙尼阿沙皮尔(白蜡树子)0.4g,艾塞勒(蜂蜜)100g,克齐克阿克依拉尼(小白芨蛇)4条。

主证:本方治疗胃癌,肠癌、食道癌可缓解症状,改善食欲,增强身体抗病能力。

用法:取鲜品研细与蜂蜜混合成膏,口服,每日2次,每次1g。

(二)日本对传统医学治疗胃癌方剂的研究

(1)十全大补汤:对26例胃癌切除术后1个月内行化疗的病例,并用十全大补汤。对这些病例在术前、给药前及术后1~6个月采血测定血红蛋白、白细胞、白蛋白、细胞性免疫(单克隆抗体,pHA幼稚化反应、NK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血红蛋白、白细胞都是在术后给予抗癌药的第2个月表现出十全大补汤给药组比对照组有明显防止血红蛋白、白细胞减少的作用,提示十全大补汤对伴有抗癌药不良反应的骨髓抑制而产生的白细胞减少症和贫血有较好的效果。在细胞性免疫功能方面,术后2个月对照组的OKT8增加,术后2个月以后OKT4/T8值有降低倾向。而且给药组在术后第2个月以后NK细胞活性较给药前明显增加,认为十全大补汤对术后细胞性免疫功能的改善有效。[日山田辉司,和汉医药学会志,1990;7(3):474]。

(2)大建中汤:将胃癌根治术后31例患者分为两组。 I组:术后立即口服大建中汤(7.5g/d)者7例。Ⅱ组:症状出现后给药者16例,未给药者8例,共计24例。比较两组腹胀、腹痛肠鸣、腹泻、便秘等腹部症状。结果:①I组,无症状者4例,有症状者3例。Ⅱ组,无症状3例,有症状者21例。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②将I组有症状的剂量增至15g/d,则全部患者的症状消失。即I组,无症状者7例,Ⅱ组,无症状者3例,有症状者21例,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由此认为,胃癌根治术后立即服用大建中汤可抑制腹部症状出现,如果服用大建中汤(7.5g/d)后出现腹部症状时,增加药量(15g/d)可明显减少有腹部症状的症例[日植田俊夫,田本东洋医学杂志,1993;43(5):18]。

甲状腺血液检查指标


很多人在平时都有做过甲状腺血液检查,这一项检查指标需要根据检查的结果判断,没有办法进行合理的总结,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甲状腺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检查阶段,首先是进行触摸诊断,精准检测,再加上根据病情来分析目前的情况,进行对应的血液化验是防止病情加重。

检查方法

(一)视诊 观察甲状腺的大小和对称性,正常人甲状腺外观不突出,女性在青春发育期可略增大。检查时嘱咐被检查者做吞咽动作,可见甲状腺随吞咽动作而向上移动,如不易辨认时,再嘱咐被检查者两手放于枕后,头向后仰,再进行观察即较明显。

(二)触诊(1)甲状腺峡部:甲状腺峡部位于环状软骨下方第二至第四气管环前面。站于受检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受检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感到气管前软组织,判断有无增厚,请受检者吞咽,可感到此软组织在手指下滑动,判断有无长大和肿块。(2)甲状腺侧叶:前面触诊:一手拇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指、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被推挤的甲状腺。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后面触诊:类似前面触诊。一手示指、中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示、中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三)听诊 当触到甲状腺肿大时,用钟型听诊器直接放在肿大的甲状腺上,如听到低调的连续性静脉“嗡鸣”音,对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很有帮助。另外,在弥漫性甲状腺肿伴功能亢进者还可听到收缩期动脉杂音。

(四)甲状腺肿大可分三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为Ⅰ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为Ⅱ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为Ⅲ度。

甲状腺实验

甲状腺:55号切片,猪或猫甲状腺和甲状旁腺,H.E染色。

被膜:由结缔组织构成,伸入实质内,将实质分成许多小叶。

腺泡:圆形或卵圆形,腺泡腔内含有粉红色胶状物质。腺泡上皮为单层立方上皮。有胞质清亮的细胞,夹在腺泡上皮和基膜之间,有一种体积较大的细胞称为腺泡旁细胞。

胃癌偏方


这个胃癌是一种常见的癌症。治愈的难度有点大。但是通过一定的治疗,还是能够有效地缓解病症的。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治疗胃癌的几种偏方,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的常见症状为上腹部不适或上腹部疼痛,进食后症状往往加剧,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加剧,发作频繁,并向腰背部放射,同时常伴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嗳气泛酸,胃部灼热,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等症状。

晚期可见恶病质,低热,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上腹部扪到肿块,出现腹水。症状和体征出现的迟早与癌肿的部位和性质很有关系。

位于贲门或幽门部的胃癌可较早地引起梗阻症状,息肉型胃癌易有出血,溃疡型胃病多有溃疡痛。

位于胃底部成性质为浸润型的胃癌症状较不明显。且出现较晚,甚至延至出现恶病质时才确诊。

健脾补肾汤

【功能主治】

功能健脾补肾。主治胃癌。

【处方组成】

党参15克、枸杞子15克、女贞子15克、白术9 克、菟丝子9克、补骨脂9克,水煎服。

【临床疗效】

本方结合化疗治疗72例双期胃癌患者,其中大部切除44例,次全切除18例,姑息切除5例,根除3例,切端阳性2例,所有病例全部经病理证实。生存1~3年72例,3~5年36例,占70%;5年以上16例,占48.5%。

【按语】

胃癌患者化疗后均有不同程度影响消化吸收和骨髓造血功能。中医有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的理论,方用党参、白术健脾胃;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补骨脂补养肝肾。故本方具有健脾补肾之功效,增强消化吸收和骨髓造血的功能。提高抗病的能力。根据临床和实验室研究,本方有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和提升白血球的作用,故本方治疗化疗后的胃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和胃化结汤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和胃,养血消肿。主治胃癌。

【处方组成】

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甘草3克、黄芪15克、熟地12克、黄精12克、大枣6枚、沙参10克、羊肚枣10克、杞子9克、芡实15克、建莲肉15克、田三七1.5克(研冲)、白毛藤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脾胃虚寒加砂仁、寇仁、附子,重用三七,酌减白毛藤、沙参、白花蛇舌草;气血两虚、白细胞下降加鸡血藤、女贞子、当归,重用生黄茂。

【临床疗效】

本方结合手术与化疗治疗320例胃癌,其中根除术76例,占23.5%;姑息切除177例,占55.3%;临床分期Ⅲ、Ⅳ期259例,占81%。根除术3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60.5%、47.4%、18.4%;姑息性手术3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44.1%、23.2%、5%。

【按语】

方中党参、白术、茯苓、大枣、建莲肉等调和脾胃;黄芪、黄精、杞子等补气养血,填精补肾;田三七活血化瘀,消症化结;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本方重在扶正但不忘祛邪,扶正旨在祛邪,祛邪助于扶正,相得益彰,结合手术、化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结语:看完了这么多能够有效治疗胃癌的偏方,相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对胃癌的治疗偏方一定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以及相关的认识。所以,想要用这些偏方来进行治疗胃癌的话!还是请在询问医师的情况之下进行治疗和服用,效果会更好哦!

口腔异常当心10种病 持续口腔异味或是糖尿病


口腔是全身健康的一面镜子。2月20日美国网络村生活网载文指出,10种口腔异常变化可能是全身疾病的信号,应引起高度警惕。

1.半透明牙齿:胃酸反流。

美国克里夫兰诊所牙科专家马修梅思娜表示,胃酸反流(胃食管反流病)会导致烧心。胃酸反流至口腔会导致牙齿珐琅质遭到腐蚀。专家建议:减少柑橘类水果和苏打水等酸性食物摄入量,睡前两小时不要吃东西。及时看牙医,做适当治疗。

2.牙齿磨损:夜间磨牙症。

梅思娜博士表示,压力过大会导致夜间磨牙。专家建议:做瑜伽和打坐冥想等活动都有助于缓解压力。另外,牙医会选择合适的牙套帮你保护牙齿。

3.口干:腮腺舍格伦综合征。

华盛顿家庭医生卢梭梅耶表示,该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泪腺、唾液腺等遭到自体免疫系统攻击,使身体无法产生足够的唾液和泪液等体液,导致慢性眼干口干。专家表示,虽然体征主要为口干,但是该病大多由眼科治疗。该病难以治愈,但有多种药物可以缓解症状。

4.持续性口腔异味:糖尿病。

梅耶博士表示,口臭(顽固性口腔恶臭,甚至刷牙后也无改善)可能存在多种诱因,糖尿病是常见原因。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缺乏,无法将葡萄糖完全转换为能量。一旦葡萄糖缺乏,身体就会将脂肪分解为酮类酸性物质,该物质聚集于唾液(血液和尿液中也含有),就会导致口腔恶臭。专家建议,去医院做全面体检。

5.牙龈苍白:贫血。

梅耶博士表示,身体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不足,负责携带氧气至肺部的红细胞减少。牙龈血管密集,如果红细胞不足,牙龈就会发白。专家建议,多吃富含铁的食物有助于改善贫血。如果没有缓解应看医生,牙龈发白也可能是其他疾病所致。

6.口腔金属味:味觉障碍。

梅思娜博士表示,口腔金属味道出现一两天,可能是味觉障碍所致。缺锌可能是一个主要原因,锌对味蕾细胞的正常工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专家建议:及时看医生,查血测锌。多吃牡蛎、红肉和禽类等富含锌的食物。

7.牙龈萎缩:牙龈炎。

梅思娜博士表示,不良口腔卫生习惯会导致牙垢及牙结石,进而诱发慢性牙龈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则会导致牙周炎及牙龈萎缩。牙病久拖不治还会增加心脏病和脑卒中危险。专家建议,坚持每天早晚刷牙,用牙线清洁牙缝。每半年看一次牙医。

8.舌苔颜色异常:细菌或真菌感染。

梅耶博士表示,暂时性褐色或黑色舌苔可能是咖啡或烟草所致。然而,白色或黄色舌苔(并伴有发痒或敏感)则可能是细菌或真菌感染。专家建议,看医生,药物很容易治疗。

9.舌面崎岖不平:游走性舌炎。

游走性舌炎(也称地图舌)的症状为舌头表面出现地图样红色斑点。梅思娜博士表示,该病通常原因不明,有医生认为是辛辣食物所为,通常一周会自愈。专家建议,如果舌头红色斑点持续时间长,斑点变大,则应该看医生以排除口腔癌的可能。

10.口疮:口腔溃疡。

梅耶博士表示,口疮是一块小且疼痛的溃疡或伤痛,通常见于口腔。此病多因为压力所致或酸性食物进食过多。口腔溃疡通常1014天会自愈。专家表示,如果口腔溃疡处出现灼痛刺痛应看医生,抗菌漱口液、糖皮质激素软膏或局部类固醇药物都有助于缓解疼痛和刺激。

胎位异常


【概述】

胎位异常一般指妊振30周后,胎儿在子宫体内的位置不正,较长见于腹壁松驰的孕妇和经产妇。胎位异常包括臀位、横位、枕后位、颜面位等。以臀位多见,而横位危害母婴最剧。由于胎位异常将给分娩带来程度不同的困难和危险,故早期纠正胎位,对难产的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

应用针灸纠正胎位预防难产在我国古籍早就有记载。如《类经图翼十一卷》指出:至阴,三棱针出血,横者即转直。尤其是灸法更用于分娩过程中的转胎:一治横逆难产,危在顷刻急于本妇右脚小指尖灸三壮,炷如小麦,下火立产如神(《类经图翼》)。现代用针灸转胎始于50年代,自1960年起,即有大量关于艾灸至阴穴纠正胎位的临床报道[1]。80年代以来又增加体针、耳针及激光穴位照射,电针等法,效果亦佳。但就总的情况而言,以艾灸法用得最多,穴位则以至阴最理想。针灸一般用于怀孕29~40周的各类胎位异常的孕妇,有效率在85~95%左右,矫正后的复变率约10%。但再次治疗后仍能转为头位。国外报道异常胎位自然转正率为60%。表明针灸疗效确切,且无任何不良副作用。

【治疗】

艾灸(之一)

(一)取穴

主穴:至阴。

配穴:隐白、三阴交、京门。

(二)治法

一般仅取双侧至阴穴,如效不显酌加或改用1~2个配穴。用艾卷两支(长30厘米),直径1.2厘米,点燃后,术者双手执住分别在两侧穴位行温和灸,艾火距离穴位约为2~3厘米,以不产生灼痛而有明显的温热感为度。每次施灸10~15分钟,每日灸治1次,连续4次一疗程。

施灸时,孕妇可取坐位,脚踏凳上,并解开裤带,亦可取仰卧位,两腿伸直。嘱孕妇灸治的当天晚上睡眠时解开腰带,并卧向儿背之对侧。接受灸治之后,每日复诊,胎位转正后即停灸,但仍须继续复查。

(三)疗效评价

共以上法治疗2313例,结果成功率为77.05~90.3%。多在一个疗程内成功,并以横位转胎成功率最高,臀位次之、足位最差。另外尚有一定复变率。但对复变者继续施灸,多数患者胎位仍可纠正[1,2]。

艾灸(之二)

(一)取穴

主穴:至阴。

(二)治法

双侧穴位均取。将纯艾绒制成麦粒大之圆锥形艾炷,直接置于至阴穴上点燃,至局部灼热难忍,即另换1炷,每穴每次灸4~5壮。如局部起小水泡,可涂以龙胆紫药水并用消毒敷料包札,以防感染。每日1次(如有水泡,可避开该点),3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402例,结果转胎成功341例,无效61例,总有效率为84.8%。且发现横位妊娠的疗效明显高于左骶前、右骶前位妊娠者,妊娠周次,32~35周的疗效高于40周以上者[3]。

电针

(一)取穴

主穴:至阴。

(二)治法

患者取仰卧屈膝体位,松开腰带,用1寸毫针刺入穴位2~3分,接通电针仪,连续波,密波,通电30分钟,电流强度以患者可忍受为度。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161例,结果有效15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5.4%[4,5]。

针灸

(一)取穴

主穴:至阴。

(二)治法

双侧至阴均取,以5分毫针斜刺向上,进针1~2分,平补平泻,留针30~60分钟。可用艾条灸针柄亦可取针后于睡前灸,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1次3~7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290例,结果有效255例,无效35例,其总有效率为87.9%[6,7] 。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内生殖器、转胎穴、交感、皮质下。

配穴:腹、肝、脾、肾。

转胎穴位置:在内生殖器穴下方。

(二)治法

主穴可仅取前二穴,亦可均取,效不显时,酌选配穴。如仅取内生殖器及转胎穴,内生殖器双侧均用,转胎穴独取右侧;如全部取用,则每次选一侧,两耳交替轮用。以王不留行子贴压,贴压前必须用探棒或耳穴探测仪仔细找到所选穴区中的敏感点。并嘱咐孕妇每日早、中、晚自行按压穴丸各100次,按压时要注意姿势:如为横位,可取坐位;如为臀位,则取臀高头低仰卧位,下肢屈曲,臀部抬高20~30厘米,或平卧。注意转胎应在空腹时进行。贴压4天为一疗程,如异常胎位仍未矫正者,可继续换贴耳穴。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矫正胎位异常孕妇493例,多在3日内转胎成功,其中413例,转位成功率为83.3%。且通过对照证实,耳穴压丸法的转胎效果明显优于膝胸卧位转位法[8,9]。

穴位敷贴

(一)取穴

主穴:至阴。

指标异常当心胃癌作祟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