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苈大枣泻肺汤

适合夏天肺感染的老人养生汤。

“活动有方,五脏自和。”养生已经成为一个热度越来越高的话题,养生除带给我们好的身体,更有心灵的健康。您对中医养生是如何看待的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葶苈大枣泻肺汤”,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我们这里的人相对比西药来说,更倾向于中药,虽然中药比较苦但是良药苦口,而且重要相对比西药来说中药副作用小的多,虽然中药煎熬会比较于西药麻烦,而且比起西药来说见效慢,但是纯粹是副作用这一点就做够让人为之青睐了,不过小孩的话会觉得中药比较苦,不喜欢吃中药。

葶苈是可以当作中药的一种,它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我们在腹泻,胸闷气热等方面的作用还是蛮大的,同时它还可以治疗女性朋友的月经不调问题,同时在其他方面的作用也还是比较大的。

【药物组成】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大枣12枚。

【处方来源】《金匮》卷上。

【方剂主治】肺痈,喘不得卧;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支饮胸满者。

【各家论述】

1.《千金方衍义》:“肺痈已成,吐如米粥,浊垢壅遏清气之道,所以喘不得卧,鼻塞不闻香臭。故用葶苈破水泻肺,大枣护脾通津,乃泻肺而不伤脾之法,保全母气以为向后复长肺叶之根本。然肺胃素虚者,葶苈亦难轻试,不可不慎。

2.《删补名医方论》:肺痈喘不得卧及水饮攻肺喘急者,方中独用葶苈之苦,先泻肺中之水气,佐大枣恐苦甚伤胃也。

【用法用量】先以水3升,煮枣取2升,去枣,纳葶苈煮取1升,顿服。

【方歌】:喘而不卧肺成痈,口燥胸痛数实呈,

葶苈一丸十二枣,雄军直入夺初萌。

这样葶苈大枣泻肺汤就做好了,因为加入了大枣,所以汤的味道还是蛮好喝的,也不会特别苦涩,我相信小朋友们也会喜欢喝,而且这趟对于肺不好的人效果更佳噢,因此在肺或者胃部有问题的人应该经常食用,这样病情才会逐渐好转噢。

yS630.Com相关推荐

附桂葶苈汤


冠心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它的病因有很多种,但是多数的时候我们是搞不清楚的。一般这种症状我们都回采用西医的治疗方法,但是其实中医食疗方在治疗这类疾病方面很不错。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食疗治疗冠心病的方剂有哪些吧?

方名

附桂葶苈汤。

功能主治

功能温阳利水,活血祛痰。主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

处方组成

附片15克、干姜9克、桂枝9克、葶苈子15克、茯苓30克、防己30克、白芍15克、丹参30克、煅龙齿30克、黄芪15克、党参15克、瓜蒌15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如心力衰竭缓解属气阴不足者加麦冬、五味子;脉结代者加炙甘草、大枣、生姜、阿胶、生地、麻仁、麦冬、白酒;胸闷、憋气者加枳实、薤白、白酒;血瘀甚者重用丹参,加赤芍、鸡血藤。

临床疗效

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5例,一般3-5剂即可奏效,8-13剂可完全缓解。待基本缓解后,本方才能视病情略作增减。

处方来源

徐龙云。

方名

五泽强心汤。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活血,温阳利水。主治心力衰竭。

处方组成

黄芪lO-15克、党参10克、益母草10-12克、泽兰10克、炙附片6-10克、制半夏10克、北五加皮4-1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吐甚加竹茹、生姜;咳嗽喘息不得卧,加苏子、白果、炙麻黄等;水肿明显,伴咳吐稀白泡沫痰,加白术、茯苓、车前子、苏子、白芥子等;阳虚明显加菟丝子、补骨脂等;阴虚明显去附子,加麦冬、五味子。

临床疗效

临床应用多例,一般3-5剂后,心力衰竭诸症状基本缓解。

处方来源

北京中医学院赵绍琴等。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冠心病的药膳食疗方有了一定的了解,药补不如食补,药膳食疗虽然需要坚持才能见效,但是它对人体的伤害是非常的小的。以上介绍的药膳食疗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葶苈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葶苈汤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葶苈汤营养丰富,含有很多医药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葶苈子(隔纸炒)22克 槟榔(锉)15克 桑根白皮(炙,锉)22克 杏仁(汤浸,去尖、皮、双仁,炒)大黄(锉,醋炒)各15克 朴消22克

【制法】上六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伤寒结胸,心下痛,如石坚硬,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处方】葶苈(隔纸炒)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贝母(去心)百合 麦门冬(去心)生干地黄(焙)各等分

【制法】上六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虚劳咳嗽咯血,日渐瘦劣,声音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皂荚子14枚,同煎至75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

【处方】葶苈子(炒)1两,桑根白皮(炙,锉)1两,百合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十种水气。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送服防己槟榔丸,1日3次。以小便利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处方】葶苈(隔纸后炒紫色,别研如膏)1弹子大,桑根白皮(微火细锉)1两,大枣(拣洗,去核)12枚。

【功能主治】肺痈咳嗽,上喘气急,不得卧,涕唾稠粘,胸膈不利。

【用法用量】上用水3盏,先煎桑白皮、枣,取1盏半,去滓,入葶苈膏,搅化,煎取8分,温服。良久当吐恶物,或微利2-3行。其疾减后,宜服补肺药,7日外病未退,量人加减,更1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八六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知道葶苈汤有很多的作用与功效,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很好的,大家可以在平时多关注一下葶苈汤。

葶苈降血脂颗粒


葶苈降血脂颗粒主要是用各种各样的中成药提取,酿制出的成分,制成的胶囊,气味芳香,有点酸酸和微苦的现象,主要是可以调节现在很多人因为高血压,高血脂而出现的胸口发闷,痰湿体质,身体眩晕,四肢麻木,同时还能缓解很多体弱多病和身体乏力的现象,不过在服药期间不能给孕妇和儿童食用。

【主要成份】 葶苈子、山楂、茵陈、黄芩、泽泻、大黄、木香。

【性 状】 本品为胶囊制剂,内容物为棕褐色的粉末,气香,味酸,微苦。

【适应症/功能主治】 宣通导滞、通络散结、消痰渗湿。用于痰湿证引起的眩晕、四肢沉重、神疲少气、肢麻、胸闷、舌苔黄腻或白腻等症,临床见于高脂血症。

【规格型号】 0.3g*12s*3板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2-3粒,一日3次,三十日为一疗程。

【不良反应】 尚不明确。

【禁 忌】 体弱者及孕妇忌用。

【注意事项】 服药后如大便次数增加,可减量或停药,等症状缓解后继续用药。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遵医嘱使用。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 藏】 避光,置阴凉处。

【包 装】 0.3g*12s*3板/盒。

加强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体力活动不仅能增加热能的消耗,而且可以增强机体代谢,提高体内某些酶,尤其是脂蛋白酯酶的活性,有利于甘油三酯的运输和分解,从而降低血中的脂质。

戒烟,少饮酒:适量饮酒,可使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增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因此,适量饮酒可使冠心病的患病率下降。酗酒或长期饮酒,则可以刺激肝脏合成更多的内源性甘油三酯,使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增高引起高胆固醇血症。因此,中年人还是以不饮酒为好。嗜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不吸烟者的2~6倍,且与每日吸烟支数呈正比。

避免过度紧张:情绪紧张、过度兴奋,可以引起血中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增高。凡有这种情况,可以应用小剂量的镇静剂(遵医嘱)。

药物治疗:通过上述方法仍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患者应加用药物治疗。药物的选择请在咨询专业医生之后,由医生根据具体病因,病情做出选择。

葶苈五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随着现在人对于健康的关注,在平时的时候也非常注意补充营养和调理身体,在如今市场上,中西药各有各的优势和不足,而中药方剂由于天然无公害,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葶苈五子汤。

【处方】葶苈子3g,牛蒡子6g,炙苏子4.5g,炒杏仁6g,莱菔子6g,川贝母4.5g,炙橘红6g,大枣5枚(去核)。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化痰定喘,降气止咳。主小儿肺炎(病毒性肺炎),痰鸣,喘咳,腹胀。

【用法用量】水煎约60毫升,分3次温服。此为1岁小儿用量。

【各家论述】方中葶苈子降肺气,利肺水,化痰定喘;苏子、莱菔子、杏仁降气祛痰,止咳定喘;牛蒡子散风热,利咽喉,化痰止咳;川贝母、化橘红润肺止咳,理气化痰。共奏化痰、定喘、降气、止咳之功。

【摘录】《临证医案医方》

葶苈五子汤作为一种家喻户晓的中药方剂,却常常被人们所遗忘,其实他的功效和作用是出乎我们预料的,所以大家平时在生活中只要对葶苈五子汤多一些了解,一定对大家的身体有很大的帮助的。

葶苈膏的功效与作用


众所周知葶苈膏是一种中药方剂,可是大家对于葶苈膏的功效了解多少呢?葶苈膏到底应该怎么吃呢?想知道这些的话,一起来看一下这篇文章吧。

【处方】葶苈1两,蜣螂(干者)5枚,马衔虫(干者)5枚,蝉壳(炙)5枚,斑蝥(炒)5枚,麝香(细研)1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和为膏。

【功能主治】一切疮久冷。

【用法用量】以故帛上摊贴,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处方】牛黄1分,麝香1分,龙脑1分,昆布20分,海藻20分(洗),牵牛8分,桂心8分,椒目3分,葶苈6分(炒)。

【制法】上为末,别捣葶苈熬成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肿腹胀。

【用法用量】每服10丸,1日2次。稍利小便为度。

【摘录】《宣明论》卷八

以上介绍的葶苈膏这种中药方剂,已经经过临床研究使用,并得到了很高的有效率,有相关疾病的朋友不妨试一试。

大黄葶苈丸的功效与作用


大黄葶苈丸是一种对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疗效的中药方剂,大黄葶苈丸主要是由几种中药材按照一定比例制作而成的,可以说是不会对人体产生的任何伤害的,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处方】大黄5钱(炒),葶苈子(洗净,瓦上炒)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气喘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5-7丸,桑白皮汤送下。

【摘录】方出《续本事》卷五,名见《普济方》卷一六三

【处方】甘遂半两(煨令微黄),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甜葶苈半两(隔纸炒,令紫色),前胡2分(去芦头),巴豆1分(去心,研,纸裹压去油)。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肺气咳嗽,头面虚肿,小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3丸,空心粥饮送下。

【摘录】方出《圣惠》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二十八

大黄葶苈丸采用传统的几种纯天然中药材制成,对一些病症有着极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无丝毫的副作用,对一些患者来说,的确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

防己葶苈丸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防己葶苈丸,大家应该能猜到这是一种中药的方剂,但是这个方剂是用来治疗什么病症的,很多人却不是很清楚。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番。

【处方】葶苈半两,黑牵牛半两,白术半两,防己3分,郁李仁3分,桑白皮3分,茯苓3分,羌活3分,黄橘皮3分,泽泻3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腹中湿热,并手足微肿,胸满气急。

【用法用量】每次空腹服20丸,熟水送下。5日未效,加5丸,止于30丸。

【摘录】《鸡峰》卷二十

【处方】防己1两,葶苈(隔纸炒)3分,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如脂)1分。

【制法】上药先捣前2味为细末,与杏仁同研令匀,取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痈。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服20丸,空腹煎桑白皮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

【处方】汉防己1两,木通1两,贝母1两,苦葶苈(炒)、杏仁。

【制法】上为末,枣肉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气凌肺,喘嗽,面目浮肿,小便赤涩,喘促不得卧。

【用法用量】方中葶苈、杏仁用量原缺。

【摘录】《赤水玄珠》卷七

在了解了防己葶苈丸这味方剂之后,我们不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试一试。相信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葶苈降血脂的效果好吗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对老年生活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很多朋友都已经意识到了血脂过高所带来的危害性.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都会寻找各种各样的方法来降低血脂,同时在饮食生活中也会多加注意,远离那些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 那么葶苈降血脂的效果好吗?面对大家提出的这个问题,接下来的时间请朋友们和我一起去学习一下.

【性味与功效】

味辛,苦,性寒。功效:泻肺蠲饮,利水消肿。

【传统应用】

主治痰饮停积,胸满壅滞,咳嗽气喘;面目浮肿,胸腹积水,小便不利等病症。本药常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葶苈子、大枣,治疗肺痈喘不得卧;②葶苈大丸(《三因方》):甜葶苈、荠菜根,等分,蜜丸,陈皮汤嚼下,治疗肿满腹大,四肢枯瘦。

在治疗腹满有水的已椒苈黄丸中,葶苈子也是主要药物。

【主要成分】

主要含挥发油、强心苷和脂肪油等成分,还含谷甾醇等。 北葶苈子(独行菜种子)含脂肪油、芥子苷、蛋白质、糖类等。

【药理作用】

(一)抑制炎性渗出:与白芥子相似,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性渗出,使浆膜、滑膜、肺泡壁血管之炎性渗出减少并使渗出液重吸收。葶苈子尚有镇咳作用。

(二)强心

含强心苷成分。虽然含量很少,需大量使用才具有强心作用,能使猫心收缩加强,心率减慢,并能使衰竭之心脏增加输出量,降低静脉压。

(三)抗菌、抗癌

葶苈子苄基芥子油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

本品对宫颈癌细胞株和腹水癌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胸腔、腹腔、心包积液。

2.治疗肺部白沫痰和痰多。

3.治疗肺心病慢性心衰。也能治疗其他心脏病之慢性心衰。

4.治疗关节腔积液。

相信随着上述我们大家的学习,广大朋友们对于葶苈降血脂是否有更好效果的这个疑问,心中也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更标准的答案。当然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血脂过高就会引发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危机,因此这就需要广大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关注了。

葶苈散的功效与作用


葶苈散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已经被许多的人所接受,那么如何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服用葶苈散就成为了一门学问,今天就来教大家如何食用葶苈散。

【处方】甜葶苈30克(隔纸炒令紫色)枳壳15克(麸炒微黄,去瓤)桑根白皮45克(锉)当归22克(锉,微炒)大腹皮30克(锉)木香15克 紫苏茎30克 陈橘皮30克(汤浸,去白、瓤,焙)郁李仁30克(汤浸,去皮)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治产后遍身浮肿,腹胁妨闷,上气喘促,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5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

【处方】甜葶苈(炒)桔梗(去芦)瓜蒌仁 川升麻 薏苡仁 桑白皮(炙)葛根各3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过食煎博,或饮酒过度,致肺壅喘不得卧,及肺痈咽燥不渴,浊唾腥臭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桑根白皮1两半(锉),当归3分(锉,微炒),大腹皮1两(锉),木香半两,紫苏茎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风虚气壅,通身浮肿,腹胁妨闷,上气促,不欲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处方】苦葶苈3钱,蛤粉3钱,桑白皮半两,山栀子半两,人参半两,荆芥穗半两,薄荷叶半两,赤茯苓(去皮)半两,陈皮半两,桔梗半两,杏仁半两,甘草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肺气喘满,痰嗽,眠卧不安,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大盏,入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宣明论》卷九

【处方】茯苓、白术、甘草、木通、厚朴、葶苈、木香、官桂、猪苓、泽泻(一方去厚朴,加滑石)。

【功能主治】水肿。

【用法用量】上水2钟,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服。

【摘录】《女科万金方》

【处方】葶苈(炒)半两,青皮(去瓤,炒黄)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半分或1分,空心、乳食前用姜汤调下。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六

【处方】甜葶苈(隔纸炒)、黑牵牛、槟榔、大黄(煨)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水气肿满。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用姜汤入蜜少许调下。

【摘录】《袖珍小儿》卷七

【处方】葶苈半两,半夏(生姜汁浸软切作片子)半两,巴豆49粒(去皮,同上2味一处炒,候半夏黄为度)。

【制法】上件除去巴豆不用,只用上2味为细末。

【功能主治】咳嗽,痰涎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后以生姜汁入蜜少许同调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八

【别名】葶苈子散

【处方】葶苈子10分,白术20分,茯苓2两,桑白皮2两,郁李仁8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遍身洪肿。

【用法用量】葶苈子散(《准绳·女科》卷四)。

【摘录】方出《经效产宝》卷上,名见《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处方】黄葶苈(炒,捣细)1两,桑白皮1两,陈皮(去白)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气喘满急,腹胀不得卧。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大枣2枚,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二引《仁存方》

【处方】葶苈(隔纸炒)、牵牛(炒)、桑白皮(炒)、槟榔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水肿。

【用法用量】生姜蜜汤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六

【处方】甜葶苈(炒)1两,桔梗(去芦)1两,瓜蒌子1两,川升麻1两,薏苡仁1两,桑白皮1两,葛根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过食煎煿,或饮酒过度,致肺壅喘不得卧;及肺痈,咽燥不渴,浊唾腥臭。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济生》卷二

【处方】葶苈(炒)、防己、甘遂、大戟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水肿气粗。

【用法用量】3岁1钱,食前以桑白皮汤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六

【处方】葶苈子(隔纸炒)3分,大黄(锉,醋炒)半两,槟榔(锉)1分,桂(去粗皮)1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赤茯苓(去黑皮)1分,甘草(炙,锉)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结胸,心闷汗出。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时温熟水调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处方】葶苈3钱,白芥子3钱,甘遂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中风。痰涎胶塞,迷惑不清者。

【用法用量】每服5分。宿痰即从便下。

【摘录】《医学摘粹》卷一

【处方】甘葶苈(隔纸炒)、紫牵牛(略炒,取仁)、桑白皮(炒)、鸡心槟榔、川大黄(锉,焙)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水气肿满。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水半盏,加生姜2片,蜜半匙,煎汤调下。或煎大流气饮研青木香丸灌下。

【摘录】《直指小儿》卷四

【处方】葶苈1两,杏仁20枚(并熬黄色)。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卒大腹水病。

【用法用量】分10服。小便去立愈。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见《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处方】葶苈子、白术、茯苓、桑白皮、杏仁、泽泻。

【功能主治】补脾泻肺,利大肠。主妊娠遍身洪肿。

【摘录】《一见知医》卷一

【处方】甜葶苈3分(隔纸炒令紫色),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赤茯苓1两,桑根白皮1两(锉),汉防己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上气喘急,胸中满闷,身面浮肿。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大盏,入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甜葶苈1两,赤芍药3分,白芷1两,丁香3分,黄耆1两(锉),羊桃皮1两(锉),消石3分,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白蔹1两,莽草半两,木香1两,木鳖子1两(去壳)。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妇人乳痈疮肿,焮热疼痛。

【用法用量】用酸浆水调和令匀,摊于故帛上贴之。

【摘录】《圣惠》卷七十一

【处方】甜葶苈子2两半(隔纸炒赤色),百合(炒)1两,白附子1两,北五味子(炒)1两,甘草节1两,罗参1两,款冬花1两,百药煎1两,大朱砂5钱(另研),紫菀(去木)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肺痈。咳嗽气急,睡卧不安,心胸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2钱,灯芯汤调下。

【摘录】《得效》卷十九

【处方】甜葶苈半两(隔纸炒令紫色),麻黄1分(去根节),贝母1分(煨微黄),甘草1分(炙微赤,锉),杏仁1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咳嗽喘促,胸背满闷,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分4-5次温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处方】葶苈(纸上炒香)1分,漏芦(去芦头)1分,鹤虱1分,虾蟆(炙焦)1分,丹砂(研)1分,滑石1分,蟾酥(如柳叶)2片子。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脑疳。

【用法用量】每用1字匕,吹入鼻中,嚏即可治。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以上就是对葶苈散这种中药方剂的药用价值的详细介绍,在吃葶苈散的时候,也是有着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对调理人体各方面问题都是有着很好的帮助,因此可以放心进行。

葶苈丸的功效与作用


谈到养生,并不光是女性朋友感兴趣,很多男性朋友也是有兴趣的,尤其是现代人对食品的追求越来越高,不但要吃得健康,还要吃出功效,为此,很多专家不断的学习研究做一些新的方剂出来,其中,葶苈丸对一些疾病的效果就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的介绍。

【处方】葶苈子52.5克(生用)牵牛子 泽漆叶 海藻(洗去咸,炙)昆布(如前炙)桑根白皮(炙)甘遂(熬)椒目 郁李仁(去皮)各22克 桂心7.5克

【制法】上十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水肿。

【用法用量】每服15丸,一日二次,渐加至20丸,用桑白皮(切)30克,赤小豆10克,通草6克(切),水200毫升,煮取100毫升,煎汤送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生葱。

【摘录】《外台秘要》卷十九引唐侍中方

【别名】二利丸(《外台秘要》卷二十)。

【处方】葶苈270克(熬)吴茱萸270克

【制法】上药二味,各别捣筛,加蜜拌和,更捣二万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水肿。

【用法用量】每服2丸,一日三次,不知增之,当以小便利为候。

【摘录】《外台秘要》卷二十引《范汪方》

【处方】甜葶苈(炒)续随子(去皮,研)各15克 干笋3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熟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泻肺利水。治妇人小便不利,身面浮肿,水乘于血,致经水不行者。

【用法用量】每次7粒,煎扁竹汤送下。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四

【别名】坠涎葶苈子丸(《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处方】甜葶苈(隔纸炒)黑牵牛(炒)汉防己 杏仁(炒,去皮、尖)各3克

【制法】上药将前三味研末,入杏仁泥,取蒸陈枣肉和捣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宣肺平喘利水。治乳食冲肺,咳嗽痰喘,面赤。

【用法用量】每服5~7丸,用生姜汤送下。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处方】甜葶苈15克(炒令香)郁李仁(浸,去皮、尖,熬紫色,称)22克(与葶苈二味别研如膏,令极匀)白术15克 牵牛子15克(一半生用,一半熟用)赤茯苓(去皮)桑白皮(蜜炙,锉)羌活(洗去土)汉防己 陈橘皮(去白)泽泻各22克

【制法】上为细末,与前二味同研,炼蜜和入臼内杵之,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腹中湿热,目下作肿,如新卧起蚕之状,两足胫微肿;中满气急咳嗽,喘息有音,每就卧则右胁有气上冲,肩腋与缺盆牵引不快,少思饮食。

【用法用量】初服10丸,空腹时用生姜、橘皮汤送下,每日二次。不知,加至20~30丸,以知为度。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四

【处方】葶苈子(纸上微炒)半两,芸苔子(拣净)1两,马兜铃(锉)1两,紫菀(去苗土)1两,人参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20枚,皂荚(酥炙,去黑皮及子)半两,白前1两,甘草(炙,锉)1两,防己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乳石上气,呀嗽不得卧,卧即气绝。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处方】甜葶苈半两(隔纸炒令紫色,捣如膏),汉防己1两(末),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生捣如膏)。

【制法】上为末,以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卒身面四肢浮肿,喘息急。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煎橘皮汤送下,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五十四

【别名】葶苈牵牛丸

【处方】葶苈子7分(生用),牵牛子3分,泽漆叶3分,海藻(洗去咸,炙)3分,昆布(如上炙)3分,桑根白皮(炙)3分,甘遂(熬)3分,椒目3分,郁李仁3分(去皮),桂心1分。

【制法】上为末,拣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气及脚并虚肿。

【用法用量】每服15丸,加至20丸,用桑白皮(切)5合,赤小豆1合,通草1两(切),水2升,煮取1升送下,1日2次。

【注意】忌生葱。

【摘录】《外台》卷十九引唐临方

【处方】葶苈子5两(缓火熬令紫色),杏仁2两半(去皮尖,熬令紫色),大枣30枚(去皮,捣取肉)。

【制法】上捣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脚气。小便涩,少腹满,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平旦空腹服8-9丸,晚间服5丸,2日后小便当利,3-4日后平旦服5丸,晚间服5丸,以白饮送下。

【注意】忌食咸腻之物。

【摘录】《医心方》卷八引唐临方

【处方】甜葶苈1两半(隔纸炒令紫色,更别研如膏),甘遂1两(煨令微黄),牵牛子1两(微炒),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羌活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气水。肿满喘急,大小便难。

【用法用量】每服7丸,空心以温水送下。长取利2-3行,以愈为度。

【摘录】《圣惠》卷五十四

【处方】葶苈(隔纸炒)2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2两。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石水。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米饮送下,日3夜1。小便利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别名】葶苈膏

【处方】甜葶苈1两(长流水洗净,微火熬,捣为末),山杏仁半两(汤浸,去皮),盐花2钱。

【制法】上为末,更入腊月猪脂1钱,和研如泥,硬软得所,丸如枣核大。

【功能主治】耳聋,耳中常有声哄哄声者。

【用法用量】葶苈膏(《圣济总录》卷一一四)。《圣济总录》本方用法:上捣研极烂,入猪膏中,以银器盛,慢火煎成膏,倾入瓷盒中。以绵裹枣核大,塞耳中。

【注意】一百日内,慎一切毒、鱼、肉、生冷、滑腻等。

【摘录】《圣惠》卷三十六

【别名】甜葶苈丸

【处方】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别研如膏),贝母1两(煨令微黄,捣末),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如膏),皂荚2两(捶碎,以酒5合揉取汁,煎成膏)。

【制法】上为末,以皂荚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患肺气喘急,痰壅闷乱。肺痈。

【用法用量】甜葶苈丸(《圣济总录》卷五十)。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马兜铃1两,汉防己1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鸡子黄5枚(泻纸上焙干为末),皂荚(无蛀者,小便浸2宿后去黑皮,涂酥炙令焦黄,去子,捣末)1两。

【制法】上为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气喘促烦热,面目浮肿,大肠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甜葶苈3分(隔纸炒令紫色),杏仁3-7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牵牛子1两(微炒),汉防己1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脏气实,心胸壅闷,咳嗽喘促,大肠气滞。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桑根白皮煎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葶苈子4分(好者,熬令紫色),甘草4分(炙),杏仁4分,海蛤4分(别研如面),郁李仁4分,汉防己5分,吴茱萸2分,槟榔6分,大黄7分。

【制法】上为散,合研令调和,取蒸饼中枣膏2分,去皮搅和白蜜少许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脚气冲心,肺气喘急,及水气卧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腹服,渐渐加至下泄为度。服良久,待丸散后可食。

【注意】忌海藻、菘菜。

【摘录】方出《外台》卷十八引《近效方》,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四

【处方】炒葶苈子、杏仁、防己(酒洗)、茯苓、白牵牛、萝菔子。

【制法】上为细末,水泛为丸。

【功能主治】麻疹没后,水入肺,咳嗽喘急。

【用法用量】食后白水送服。

【摘录】《麻症集成》卷三

【处方】葶苈(微炒)半两,防己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郁李仁半两,紫苏子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气,通身黄肿。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麝香酒送下,1日3次。以小便利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

【处方】葶苈子(隔纸略炒)、汉防己、牵牛子(略炒)、杏仁(去皮尖油)、莱菔子。

【功能主治】麻出气喘,将成龟胸。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葶苈汤”。

【摘录】《麻科活人》卷五十

【处方】甜葶苈半两(炒令香),郁李仁(汤浸,去皮尖,熬紫色,秤3分,2味别研如膏,令极匀),白术半两,牵牛子半两(一半生,一半熟用),赤茯苓(去皮)3分,桑白皮(蜜炙,锉)3分,羌活(洗去土)3分,汉防己3分,陈橘皮(去白)3分,泽泻3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腹中有湿热气,目下作肿,如新卧起蚕之状,两足胫微肿。病在肾,肾者少阴也,标在肺,肺者太阴也。故中满气急咳嗽,喘息有音,每就卧则右胁有气上冲,肩腋与缺盆相牵引不快,少思饮食。

【用法用量】初服10丸,空心、晚食前以生姜、橘皮汤送下,1日2次。不知加至20-30丸,以知为度。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甜葶苈气味苦辛寒,入手太阴,性能行水下气;郁李仁气味辛平,入手足太阴、阳明;白术气味甘温,入足太阴;牵牛子气味苦寒,入手足阳明、足太阳,善能行水;桑白皮气味苦辛,入手太阴;赤茯苓气味甘平,淡渗,入足阳明、太阳;汉防己气味苦辛平,入足太阳,能行下焦,祛风利湿;羌活气味苦辛甘平,入足太阳,善能行水;陈橘皮气味辛温,入手足太阴;泽泻气味苦咸平,入足太阳。此药因湿热浮肿,本病在肾,标病在肺,致中满气急、咳喘不得卧者,非利湿行水,不能效也。送药以生姜、橘皮之辛通、则在上之邪从汗而去,在下之邪从溲而去也。

【摘录】《本事》卷四

【别名】人参顺气饮子

【处方】半夏(洗)5分,厚朴(炙)5分,石膏5分,青皮5分,当归身7分,白豆蔻仁1钱,缩砂1钱,茵陈(酒制)1钱,干葛1钱,炙甘草3钱,羌活3钱,黄芩(一半酒洗,一半炒)3钱,苦葶苈(酒洗,炒)3钱,人参3钱,柴胡3钱,独活3钱。

【制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米大。

【功能主治】心下痞,胸中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2钱,临卧用一口汤送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苦葶苈半两(微炒,研细),郁李仁(去皮,研)3分,赤茯苓(去皮心)3分,桑白皮(锉,炙)3分,黑牵牛(生,取头末)半两,汉防己2分,川羌活2分,陈橘皮(汤浸洗,去白,焙干)2分,泽泻2分,白术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受湿,流于四肢,足胫浮肿,小便涩少。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御药院方》卷八

【处方】苦葶苈(炒)半两,桑白皮(切,炒)半两,枳壳(麸炒),木通半两,槟榔3钱,木香3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诸疸黄肿,大小便涩。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食后以橘皮汤送下,1日3次。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三二引《施圆端效方》

【处方】葶苈子6两(熬紫色),干枣10枚。

【制法】上葶苈子捣如泥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上气。

【用法用量】每服10丸,将干枣劈碎,以水1升,煮取5合,去滓,食后送服,1日2次。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三

【处方】甜葶苈(炒)1两,黑豆(炒)1两,杏仁(去皮尖,炒,另研)1两,汉防己1两。

【制法】上为末,入杏膏蒸陈枣肉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乳食伤脾,伤风咳嗽,面赤身热,痰盛喘促。

【用法用量】每服5-7丸,乳食后或临卧以淡姜汤送下。

【摘录】《医统》卷八十九

【处方】葶苈子半两(微炒)。

【制法】上杵如泥,入枣肉再杵和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水气腹肿,小便涩滞。

【用法用量】每服5丸,空心、晚后枣汤送下。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四

【处方】甜葶苈(隔纸炒)1两,栝楼仁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黄)1两,汉防己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成水病浮肿。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茯苓煎汤送下,1日3-4次。

【摘录】《外台》卷十一引《近效方》

【处方】葶苈(隔纸炒)2两,木香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楮根白皮(炙,锉)3分,干姜(炮)3分,槟榔(煨,锉)3分,防己3分,马兜铃(去皮,微炒)3分,朴消(别研)3分,蓬莪术(煨,锉)3分,甘遂(微煨)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水分,浮肿不退,经脉不利。

【用法用量】方中楮根白皮,《普济方》作“桑根白皮”。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别名】二利丸

【处方】葶苈1升(熬),吴茱萸1升。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肿。

【用法用量】每服2丸。不知增之,当以小便利及下为度。若下者,但可清旦1服。若不下,但小便利者,日可再3服。常服肿消。

【摘录】《外台》卷二十引《范汪方》

【处方】葶苈子(净洗晒干,浆水浸半日,布内盛,蒸一炊久,取出晒干,捣末)、防己、郁李仁(汤浸,去皮,研)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煮枣肉为丸,如赤小豆大。

【功能主治】劳嗽,头面虚肿,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煎糯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处方】葶苈(炒令紫)半合,防己1两半,椒目1两半,大黄(锉碎,醋拌炒)1两半,蓖麻子(去皮)半两,郁李仁(汤浸,去皮,炒)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同枣肉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水肿。内虚外实,久有积聚,荣卫不通,甚者变为赤水。此为病从心起,入于皮肤,肿满皮厚,体重上气,卧烦而躁。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如不动加至15-2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

【处方】甜葶苈2两(隔纸炒),防己半两,麻黄(去根)1分,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半两,黑牵牛5两(内将2两生杵,取末半两,余3两于铫子内炒,候匀热便杵为末,秤3分)。

【制法】上为极细末,以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解肺热,利胸膈,化痰止嗽。主热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桑根白皮、生姜煎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处方】甜葶苈(炒)1两,木香1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焙)1两。

【制法】上为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支饮,气喘不得息。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处方】葶苈子(慢火炒,别捣为膏)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3分,桂(去粗皮)3分,羚羊角(镑)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柴胡(去苗)3分,鳖甲(去裙襕,醋浸炙)3分,防风(去叉)3分,菟丝子(酒浸两宿,焙干,炒,别捣)3分,牛膝(去苗)3分,安息香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下冷,小便浓白如泔,呕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处方】葶苈(隔纸炒)1两1分,大黄(锉,炒)1两半,芒消(研细)1两半,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1两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肠胃受热,瘕聚沉伏,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水1盏,煎取6分,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

【处方】葶苈子(隔纸炒)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柴胡(去苗)1两,枣肉(研)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与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气喘息,面目浮肿。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煎杏仁汤送下,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

【处方】甜葶苈2两(以水净过,日晒干,却用浆水浸1炊久,取出又晒干),汉防己半两,桑根白皮3分(锉),郁李仁2两(汤浸,去皮尖,微炒)。

【制法】上为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气咳嗽,头面虚肿,小便秘涩。

【用法用量】《普济方》本方用法:每服二十丸,不拘时候生姜汤送下。

【摘录】方出《圣惠》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二十八

【处方】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前胡1两(去芦头),诃黎勒皮1两,紫苏子半两,木香半两,桂心1两,槟榔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支饮,心膈痞急,咳逆短气,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葶苈(炒)1分,杏仁(不去皮)1分。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十种水气。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煎杏仁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处方】葶苈子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肿气满。

【用法用量】每服5丸,加至7丸。得利为佳。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三引《圣惠》

【处方】葶苈(纸上炒)2两,防己2两,甘草(炙)2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熬别研)2两半,贝母(去心)1两半。

【制法】上为末,以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脚气,兼上气喘急,咳嗽,小便涩,服利水药小便不利,大便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煎大枣、桑根白皮汤送下。未利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处方】葶苈子(炒)1两半,消石2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2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涌水。腹满,小便难。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前以木通汤送下,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处方】葶苈子(隔纸炒)半两,铅丹(细研)1两,砒霜(夜间露7夜,细研,日收)1两,半夏(汤浸,去滑,焙)1两,羌活(去苗头)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马兜铃1两。

【制法】上除砒霜、铅丹2味研如飞尘,余药为极细末,以枣肉为丸,如绿豆大,丹砂为衣。

【功能主治】久患肺气喘急,喉中作声,上焦壅热,不能起动。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以葱茶送下,气实者,加至5-7丸。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七引《护命方》

【处方】甜葶苈(隔纸炒)1分,大黄(锉,炒)半两,人参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时气发黄。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水送下。以利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处方】甜葶苈子(纸上炒)1分,大黄(蒸熟,锉)1分,杏仁2-7枚(去皮尖双仁,灯上燎熟)。

【制法】上为末,用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脏热实喘嗽。

【用法用量】每服5-7丸,食后、临卧以生姜、乌梅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处方】葶苈(炒)1两,泽泻1两,猪苓(去皮)1两,椒目1两,桑根白皮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1两,大戟(炒)1两,甘遂(炒)1两,大黄(炒)1两,黄芩1两(去黑心),芫花(炒焦,酒浸)1两,荛花半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涌水。腹满不坚,疾行则濯濯有声。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煎至7分,早、晚食前温服。以利为度。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一

【处方】苦葶苈1两1分(隔纸炒香),当归(洗去芦,薄切,焙干)半两,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半两,白蒺藜(去角,炒)半两,干姜(炮)半两,川乌头(炮,去皮尖)半两,吴茱萸(汤浸,焙7次)半两,大杏仁(去皮尖,微炒)半两,鳖甲(淡醋煮,去裙膜,净洗,酸醋炙黄)半两,茯苓(去皮)半两,人参(去芦)半两,槟榔1两。

【制法】上为细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定喘急。主肺积。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姜、枣汤送下,1日3-4次,不拘时候。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苦葶苈气味苦辛寒,入手太阴;当归气味辛温,入手少阴、足厥阴;肉桂气味甘辛大热,入足厥阴;白蒺藜气味甘辛温,入足厥阴,能明目;干姜气味辛热,入足太阴;川乌头气味辛热,入足太阳;吴茱萸气味辛热,入足厥阴;鳖甲气味咸平,入足厥阴;杏仁气味苦辛微温,入手太阴;茯苓气味甘平淡渗,入足阳明,能引诸药达于至阴之处;人参气味甘温,入脾胃;槟榔气味苦辛温,入足太阴、太阳,能消积下气。肺有积饮,咳逆欲喘,由乎中土气怯,不能养金制木,得土中有权,饮浊不致泛溢,肺金职司不废,乌有不安者乎!

【摘录】《本事》卷二

【处方】葶苈7两,椒目3两,茯苓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肿。腹苦满急,妨碍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0丸,1日3次。

【注意】忌酢物。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三引《圣惠》

【处方】葶苈子(纸上炒令紫色)3两,牵牛子(微炒)1两半,海藻(洗去咸,炒)1两,昆布(洗去咸,炒)1两,猪苓(去黑皮)1两,泽漆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水蛊。身体洪肿,喘满。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稍加至20丸,米饮送下,1日2次。以知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

【处方】葶苈(隔纸微炒)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别研)1两,防己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末,入杏仁同研匀,以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肺壅,上气多痰。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煎桑白皮汤送下,1日2次。微利即止。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处方】葶苈(隔纸炒)1两,泽泻1两,猪苓(去黑皮)半两,椒目半两,桑根白皮半两,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半两,牵牛子(炒)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涌水。腹满不坚,疾行则濯濯有声。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葱白汤送下,不知加至3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通过本篇文章,相信大家可以快速的了解葶苈丸的制作方法。其实,在生活中,通过方剂来养生要比吃西药强上百倍。

葶苈大枣泻肺汤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