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中医体质养生 > 导航 > 中医体质养生方法有哪些

中医体质测试方法有哪些 ?如何自测?

中医体质养生。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心静才是养生之本。随着生活的提升,养生已经成为社会性的关注焦点,养生除带给我们好的身体,更有心灵的健康。我们该怎么进行科学的中医养生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医体质测试方法有哪些 ?如何自测?”,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注重健康养生的人越来越多了,中医认为,养生也要根据个人体质合理进行,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养生方法才更有效。体质判断错误还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那么中医体质测试方法有哪些呢 ?

快速判断体质的11种方法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情况虽然差不多,但是总体上我们还是能够进行一些区分的。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种简单而且还非常全面的中医分体质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哦。

1 正常体质:肤色润泽,唇红润,精力充沛,饮食睡眠良好,二便正常,舌淡红,脉和缓。患病较少,抵抗力较强,耐寒热,不需进补,食疗或进缓和的平补之品

2阴寒体质:属寒(实)体质,平素肢冷无汗,喜暖怕凉,常腹痛腹泻,关节酸痛,口淡不渴,溲清长,舌淡苔白,脉紧或沉迟。宜患风湿关节痛,宜感寒邪,怕阴冷潮湿气候,宜温阳散寒。应食温热食物,如羊肉、生姜、桂皮等。

阴寒体质:属寒(实)体质,平素肢冷无汗,喜暖怕凉

3阳虚体质:属虚寒体质。四肢多不温,怕凉喜暖,神疲,喜吃热食,睡眠偏多,便溏,尿清长,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苔润,脉沉迟而弱。得病多从寒化,宜患痰饮、肿胀、泄泻,阳痿等证,易感寒邪,易被湿困。耐夏不耐冬,宜用温阳补虚之品。

4阴虚体质:属虚热体质,形体多消瘦,心烦颧红,手足心热,午后尤甚,口燥咽干,目干涩,眩晕耳鸣,睡眠差,便干燥,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宜患阴亏燥热的病变,怕燥热之邪,耐冬不耐夏。宜养阴补虚,甘寒退热。如百合、枸杞、麦冬、海参、西洋参等。WWw.Ys630.CoM

5阳热体质:属实热类型。面色多红赤,怕热喜冷,烦渴多汗,喜冷食,得病易发高热,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有力。得病多从热化,易患疮疡,怕热,耐冬不耐夏,宜食苦味清热的食物或饮料,如苦瓜、苦丁茶、莲子心等。

6气虚体质:属虚的体质,面白少华,气短懒言,易出汗,食少,易疲乏,舌淡红,舌体胖大,脉虚缓。易感冒,病后迁延不愈,内脏易下垂,不耐受风邪、寒邪、暑邪。宜食山药、莲子或太子参、黄芪、黄精等。

7 血虚体质:面色萎黄或淡白,唇甲无华,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或肢体麻木,舌淡脉弱。宜补气生血。用当归、熟地、龙眼肉。

8瘀血体质:面色多晦暗,口唇暗淡或紫,眼眶黯黑,肌肤甲错,或生症瘕,刺痛,痛处固定不移,舌体黯紫有瘀点,脉细涩或脉率不齐。易患出血,症瘕,中风,胸痹(冠心病)等病。宜活血化瘀,用山查、桃仁等。

9痰湿体质:体胖腹大,面部皮肤油脂较多,汗多且粘,眼胞微浮,胸闷脘痞,身重发沉,困倦,喜食肥甘粘腻之物,便溏,舌胖大多齿痕,苔白腻,脉濡滑。易患消渴(糖尿病),中风(脑血管意外),胸痹等病。对湿环境及梅雨季节的适应能力差。宜祛湿化痰。宜服薏苡仁、茯苓、赤小豆、冬瓜皮、荷叶、荷梗等。

10湿热体质: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身重困倦懈怠,大便粘滞不爽,男阴囊潮湿,女黄带臭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易患痤疮,黄疸,淋症,火热等病。对气温偏高,湿热交蒸气候难适应。食疗同痰湿体质,忌辛辣刺激食品。

湿热体质: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身重困倦懈怠,大便粘滞不爽

11气郁质:神情郁闷,胸胁胀满,走窜疼痛,善太息、嗳气呃逆,咽有异物感,或乳房胀痛,痛经。易患郁症,脏躁,不寐,梅核气,惊恐等病症。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差,应调节心态,宜服行气之品,如玫瑰花,佛手,萝卜等顺气之品。不宜进补。

ys630.coM延伸阅读

中医体质测试方法是什么?


在当下的生活中,中医受到了好多人的青睐,其实中医体质也是有很多种的,根据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和生活方式不同,体质自然表现的也会不同,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中医体质测试。

中医体质分以下九种:血淤体质、特禀体质、气郁体质、平和体质、湿热体质、痰湿体质、气虚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日常生活不同,体质也不同,认清自己的体质,才能对症下药。

体质判定

平和质 (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 (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阴虚质(D型)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中医体质测试表的内容有哪些?


做测试题对于大家来说都是经历过的事情,用问答的形式,根据自己的答案判断自己的身体状况这就是中医体质测试表的功能,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下,不必到医院就医,就可以自己测试自己的体质如何,虽然精确度不算高,但也可以预测一下。

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中医体质分类及判定》标准制订工作2006年6月正式启动,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编制完成。标准共分为范围、术语和定义、中医体质9种基本分类和特征、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附录(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表)5个部分。中医体质学者根据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特点及反应状态,对人体体质进行了分类,制订出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该标准应用了中医体质学、遗传学、流行病学、心理测量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体质专家、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多次讨论论证而建立,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出良好的适应性、可行性。

判定方法

1 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2 原始分=各个条目的分会相加。

3 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 ×100

中医分类

中医体质分以下九种:血淤体质、特禀体质、气郁体质、平和体质、湿热体质、痰湿体质、气虚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日常生活不同,体质也不同,认清自己的体质,才能对症下药。

体质判定

平和质 (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中医体质测试表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健康测试表,大家可以自己查查来座椅下判断自己的体质如何,在根据这个结果对症下药,平时多锻炼身体,注意饮食的清淡,按时吃饭,肝火旺的朋友们尤其要注意,不可总是处于易怒阶段。

中医体质养生方法有哪些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爱做养生保健,这样能够预防身体出现各种的疾病,同时用中医养生是目前来说还是很普遍的方法,那么中医体质养生有哪些好的方法呢,有的人最近听说中医体质养生确实是很麻烦的,其实用中医来养生的话,方法还是很简单的,下面就给大家好好的介绍一下中医体质养生的几种有效方法。

中医体质养生之按摩小腹部

每晚临睡前,将手放在丹田部位,先顺时针按揉36次,再逆时针按揉36次。有理气、助消化、健胃之功效。

中医体质养生之捶背

捶背时,双手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轻拍轻叩,捶击力度以能使身体震动而不感到疼痛为宜。可自己捶打,也可由他人捶打,被捶者可坐可卧。一般捶背频率以每分钟60至100下为宜,每日可捶背1至2次,每次捶背时间以20分钟为限。

中医体质养生之勤于梳头法

头为精明之府,人体之重要12经脉和40多处大小穴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会聚于头部。用木梳或骨梳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所谓针灸性按摩或刺激,可去病健身。勤梳头的确是一项积极保养人体精、气、神的简便易行的长寿保健对策。

中医体质养生之按压劳宫穴

经常按压手心的劳宫穴,有强壮心脏的作用。可用两手拇指互相按压,也可将两手顶在桌脚上按劳宫穴,时间自由掌握。

中医体质养生之日咽唾液三百口

中医认为,唾液是人体精华,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所以常咽唾液是有一定道理的。

中医体质养生之按压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全身强壮要穴之一,用手指甲按压足三里穴,以感到麻胀为度,经常按压有益健康。

通过上面的几种中医体质养生保健方法呢,确实是能够让自己的身体更加的强壮起来,特别是对于一些年龄稍微大的人来说,养生保健是很重要的事情,现在开始尝试用中医方法养生,效果是非常的显著的,可以按照上面的中医调理方法进行养生,做好身体的保健工作。

体质测试 中医教你判断你是哪种体质


每个人都有一种体质,大多数情况这个体质是不同的,那么怎么样才能判断出自己的体质呢?其实这个就需要做体质测试。判断出自己的体质才能更好的调理体质状况。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体质虚弱怎么调理吧!

如果是非正常的体质都会有一些表现的,身体的很多症状都会给我们提示,那么不同体质具体都会有哪些体现呢?应该怎么样来调理呢?

体质测试

正常体质

肤色润泽,唇红润,精力充沛,饮食睡眠良好,二便正常,舌淡红,脉和缓。患病较少,抵抗力较强,耐寒热,不需进补,食疗或进缓和的平补之品。

阴寒体质

属寒(实)体质,平素肢冷无汗,喜暖怕凉,常腹痛腹泻,关节酸痛,口淡不渴,溲清长,舌淡苔白,脉紧或沉迟。

宜患风湿关节痛,宜感寒邪,怕阴冷潮湿气候,宜温阳散寒。应食温热食物,如羊肉、生姜、桂皮等。

阳虚体质

属虚寒体质。四肢多不温,怕凉喜暖,神疲,喜吃热食,睡眠偏多,便溏,尿清长,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苔润,脉沉迟而弱。得病多从寒化,宜患痰饮、肿胀、泄泻,阳痿等证,易感寒邪,易被湿困。耐夏不耐冬,宜用温阳补虚之品。

阴虚体质

属虚热体质,形体多消瘦,心烦颧红,手足心热,午后尤甚,口燥咽干,目干涩,眩晕耳鸣,睡眠差,便干燥,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宜患阴亏燥热的病变,怕燥热之邪,耐冬不耐夏。宜养阴补虚,甘寒退热。如百合、枸杞、麦冬、海参、西洋参等。

阳热体质

属实热类型。面色多红赤,怕热喜冷,烦渴多汗,喜冷食,得病易发高热,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有力。得病多从热化,易患疮疡,怕热,耐冬不耐夏,宜食苦味清热的食物或饮料,如苦瓜、苦丁茶、莲子心等。

气虚体质

属虚的体质,面白少华,气短懒言,易出汗,食少,易疲乏,舌淡红,舌体胖大,脉虚缓。易感冒,病后迁延不愈,内脏易下垂,不耐受风邪、寒邪、暑邪。宜食山药、莲子或太子参、黄芪、黄精等。

气虚体质的人很常见的,这类体质的人群都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就是常常感觉到疲惫,很容易受风寒。如果我们有这类症状一定要注意调理。改变自身的气虚体质才能防病。

血虚体质

面色萎黄或淡白,唇甲无华,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或肢体麻木,舌淡脉弱。宜补气生血。用当归、熟地、龙眼肉。

中医人体体质养生方法有哪些


   养生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备受关注的话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养生的行列,通过养生来保证身体的健康,延长自己的寿命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通过日常的运动和饮食的调理,就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那么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医人体体质养生方法有哪些呢!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体虚

分娩时失血过多、用力、疼痛、创伤,都会导致气、血、津液的耗损,就是体质再好也会感到从未有过的虚弱。虚弱会带来一系列的不适症状,如眩晕、出汗、便秘、小便不利等等。

调理法:

中药膳食可以帮助新妈咪的身体尽快恢复,可以在中医的指导下,选用党参、黄芪、当归、麦冬、枸杞、山药、桂圆、核桃仁、黑芝麻、莲子等煮粥或煲汤喝。

2

血淤

分娩时胞宫的脉络被损伤,导致脉络淤阻不通,旧血停留,经气郁滞。从而出现腹痛、小腹硬满、恶露不尽等淤血停滞的症状。

调理法:

经常对腹部施以自我按摩,可以促进血脉流通;也可以采用桃仁、黄酒、玫瑰花、三七、鸡冠花等进行食疗。

3

体虚而易感

由于气虚血弱而致身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产后经常怕冷怕风,容易患感冒,关节冷痛。

调理法:

以往民间的很多产后禁忌就是针对这一点而形成的,所以新妈咪还是应该科学地看待这些禁忌。不是不能洗澡和洗头,而是要水温适度。要避免身体被冷风吹,避免盆浴。月子里也可以外出,条件是在气温适宜的时候,但不能身体带汗,尽可能地多穿一件外套。也可以刷牙,但要用温水,做家务用水时要尽量使用温水。

   中医的调理方法,不会给人们的身体带来负担,尤其是很多的妇科疾病,采用中医的调理方式不会产生刺激,养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实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吃一些有助于自己身体健康的食物,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养生目的,还可以起到治疗疾病的功效。

中医养生体质调养方法有哪些


   俗话说得好,中国的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中医的养生之道也渐渐的,被大家接受,一些食疗方法和按摩方法,对我们的人体不会造成副作用,反而会起到调理的功效,很多人也不知道调养的方法有哪些?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中医养生体质调养方法有哪些呢!

疲劳乏力――气虚体质的保健法

气虚体质是指人的气力不足,体力和精力都感到缺乏,稍微劳作便有疲劳之感。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都比较低下。常表现为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疲倦乏力,常自汗出,动则尤甚,舌淡苔白,脉虚弱等。常用养生保健方法如下:

1.饮食保健

常用的补气的食物可选用小米、粳米、糯米、莜麦、扁豆、菜花、胡萝卜、香茹、豆腐、马铃薯、红薯、牛肉、兔肉、猪肚、鸡肉、鸡蛋、鲢鱼、鲨鱼、黄鱼、比目鱼等。这些食物都有很好的健脾益气作用。亦可选用补气药膳调养身体。

例如人参大枣粥:

配方:人参3克,大枣5枚,大米60克

制作:大枣去核,与人参、大米同煮为粥,佐餐用,可经常食之。

功效:补中益气,适用于脾胃虚弱诸证。

2.药物保健

常用的补气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西洋参、太子参、党参、茯苓、白术、山药、炙甘草、灵芝、五味子、大枣等。平时也可适当服用一些有补气功效的中成药。高血压者忌服人参、西洋参、五味子。

3.运动、导引保健

根据自己的体能,可选用一些传统的健身功法,如太极拳、太极剑、保健功等,气功可练“六这诀”中的“吹”字功,常练可以固肾气,壮筋骨。

面苍色白――血虚体质的保健法

血虚是指血液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出现一些变化。若血虚不能充养机体,则出现面色无华,视物不明,四肢麻木,皮肤干燥等病理变化。血虚不能完全等同于现代医学所讲的贫血。血虚体质之人,临床常易表现为面色苍白无华、口唇淡白、头晕眼花、舌质淡白、脉细无力、妇女月经量少、延期,甚至闭经等症状。

1.饮食保健

常用于补血的食物有黑米、芝麻、莲子、龙眼肉、荔枝、桑椹、蜂蜜、菠菜、金针菜、黑木耳、芦笋、番茄、牛奶、乌骨鸡、羊肉、猪蹄、猪血、驴肉、鹌鹑蛋、甲鱼、海参等。也可以选用适合自己的药膳调养。

例如当归生姜羊肉汤:

配方:当归20克,生姜20克,羊肉500克,植物油、精盐、黄酒、柑橘皮适量。

制作:羊肉切成块,洗净,滤干。再用食油、黄酒、生姜加工,焖烧5分钟后,盛入砂锅内,加水,再加入当归和其它作料,煮开,慢炖,直至羊肉酥烂。食时弃当归,吃肉喝汤。

功效:温中补血,调经止痛。对于血虚身寒,腹痛连胁,月经后期,食之甚效。火盛者不宜。

2.药物保健

有补血作用的中药很多,常用的补血中药可选用当归、阿胶、何首乌、枸杞子、白芍、熟地黄、紫河车等。

3.起居调摄

平常生活要规律,适当参加运动锻炼。中医认为“久视伤血”。养成良好的看书学习和工作的习惯,不可劳心过度。血虚之人,常有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因此,要做到劳逸结合,怡养情志,振奋精神。

   对于不同的体质的人需要有不同的调养方法,那么以上已经介绍了中医养生体质的调养方式,主要是通过日常当中的一些食材来调养。所以大家完全不必担心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副作用,所以小编也建议大家多吃一些健康的食物,尤其是年轻人不要总是吃一些快餐。

中医如何测试儿童的智力


中医具有一套司外揣内的诊断方法,就是从外表来观察内脏的情况。这种方法对智力发育情况的观察也同样适用。该方法虽然不像现代心理学那样精确,但却简便易行,十分适用。对于家庭来说,也可以随时运用。

中医擅长望诊,所谓望而知之谓之神。其理论根据是脏腑藏之内,必象形于外,有内在实质必然有相应的表象。对儿童来说,首先望其形体,看看发育情况。大多数情况下,体质发育与智力发育在儿童来说,是大致平衡的,因为体力,智力都要依赖精的滋养,智力不良多属先天之精不足。因此,凡是患有五软(即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口软指唇色淡白,咀嚼无力,口流清涎),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的孩子,其智力大多有缺陷。

望诊注重望神。神又主要表现在眼睛上,智力正常的孩子,目光清澈灵动,眼珠转动灵敏,眉间似有灵气,呈现出稚秀之色;考虑问题时一本正经,虽然憨态可掬,但却目光闪动。而智力低下或痴呆儿则正好相反,看上去目光呆滞,面部表情僵死,眼珠转动缓慢。

再就要望脑部。中医认为脑为元神之府,头颅为大脑所居之处,大脑发育可观察头颅。尤其是囟门所在的地方,更是小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部位。一般来说,智力较高,大脑发育良好的孩子,头部饱满圆润,无畸形,囟门愈合较好。而痴呆或智力障碍的孩子,往往头颅发育不良,头型短小,或头颅畸形,囟门闭合不全。痴呆儿则多为两眼外高内低,两眼离鼻梁较远,鼻梁根部又低又平,成天半张着嘴,伸舌,口水不断。

除了望诊之外,我国古代还常常利用一些游戏来判断儿童智力水平的高低。如大家所熟悉的七巧板,不仅是训练,开发智力的玩具,也是检测智力的工具。可将孩子们集中起来,同时拼组,分别记下老师布置的图形需要多少时间来完成;或在规定时间内自己能创造几个图形。

中医体质测试方法有哪些 ?如何自测?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