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处暑养生口诀 > 导航 > 养生可有用

养生可有用

2019-10-13

脉象口诀,这样看可有效区分

处暑养生口诀。

“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养生方面的话题,勿以恶小而为之,不注意养生,这种“恶”会报复我们的身体。关于中医养生有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脉象口诀,这样看可有效区分,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在中医学中,摸脉诊病的方法是十分常见的,而通过对人体脉象的判断,就可以诊断出其身上所具有的疾病类型,那么,脉象口诀是什么呢?

浮脉

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

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www.yS630.CoM

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Ys630.com相关知识

脾胃虚热,这样调养可有效缓解


莲子粥"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脾胃虚弱是不少人身上都存在的一种情况,目前,人们在对其进行改善的时候,多会通过调养的方法进行,下面本文就为大家做具体介绍。

常用食疗方法:

(1)益脾饼白术、干姜、鸡内金、熟枣肉。将前三味轧细焙熟,共合枣肉,同捣为泥,作成小饼,炭火上炙干,晨起空腹,细嚼咽之。

(2)蜂蜜蜂蜜隔水蒸熟后,于食前空腹一次服下,每日2~3次,坚持每日服用。

(3)薏米莲子粥薏苡仁、莲子肉(去皮心)、冰糖适量。先煎苡仁,继入莲子肉,待粥成后加入冰糖,作早点食用。

(4)山药扁豆糕鲜山药、扁豆、陈皮、红枣肉。将山药去皮切成薄片,再将枣肉切碎,共合均匀后蒸糕,做早餐食之,每次50~100克。

(5)大麦汤羊肉、草果、大麦仁。羊肉切片后,与草果熬汤,过滤后用汤煮大麦仁,熬熟,加盐少许即成,亦可在滤汁后与肉同煮食之。

生活调养:

(1)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过度疲劳、忧愁、悲伤、恐怖、紧张情绪和其他因素引起的精神上的创伤。

(2)饭前少用脑,吃饭要专心,饭后稍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的保暖,必要时经常在腹部戴一块棉肚兜。夏季亦不可贪凉露宿。

(4)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适当地作内养气功,保健操和太极拳。

中医看病之“切” 从脉象看健康


导读:中医看病,首先是望闻问切。大家都知道我们人体都是有脉搏的,可是大家对脉象又有多少的了解呢?那么,下面就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去看看中医是如何解说的吧!

切脉可诊查身体各个脏腑

切脉是中医师用手按病人的动脉,根据脉象,以了解疾病内在变化的诊断方法。

切脉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反映了中医学诊断疾病的特点和经验。

脉象,可以理解为脉搏的形象。是由动脉搏动的显现部位(深、浅)、速率(快、慢)、强度(有力、无力)、节律(整齐与否、有无歇止)和形态等方面组成的。

脉象是中医辨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对分辨疾病的原因,推断疾病的变化,识别病情的真假,判断疾病的预后等,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由于脉为血之府,贯通全身,所以身体脏腑发生病变,往往反映于脉,有时在症状还未充分显露之前,脉象已经发生了改变。

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波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相关。

所以,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同时,血液循行脉道之中,流布全身,运行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

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肺气散布,血液方能布散;

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气的充养和统摄得以运行;

肝藏血,主疏泄以调节血量;肾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气,肾气为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

故脉象能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当脏腑、气血发生病变后,必然从脉搏上表现出来,呈现病理脉象,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所以说,切脉是对健康的预测。

寸口脉是切的主要部位

临床主要运用寸口诊法,即切病人桡动脉的腕后部分。

《内经》中曾有遍诊法和三部诊法的记载,近代临床很少运用,所以在这里我们就不作介绍。

脉诊独取寸口的理论根据有二:

一是肺朝百脉,脉会太渊。即人体各经脉均会集于肺,而寸口为手太阴肺经的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渊穴,是脉会之处,所以有脉会太渊之说。

二是脾胃为各脏腑气血之源,各脏腑气血之盛衰,与脾胃功能之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寸口可观察胃气强弱。

因此,全身脏腑经络气血之盛衰,都可以从寸口脉上反映出来。

常见病脉有哪些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息4~5次,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1、浮脉

轻按可得,重按则减。它的特点是脉搏部位表浅。浮脉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症。

2、沉脉

轻按不得,要重按才能获得。它的特点是脉搏部位较深。主病:里证。脉搏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3、迟脉

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证。脉搏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症。

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症。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着,脉象常迟,属生理状态。

4、数脉

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它的特点是较正常脉搏数快。主病:热症。脉搏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数有力为实热。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数而无力为虚热。

5、虚脉

轻按重按都觉空虚,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导致这种病的原因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6、实脉

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

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中医养生 带你了解看脉象的要点


脉象的六大要点

脉体

脉体,有长短、阔窄之分。

脉长而阔者,健壮之人,气血旺盛,或因夏季阳气隆盛,脉可阔长。病脉之阔而长,可因邪气鼓荡气血,使气血激扬,搏击于脉乃阔而长。正虚者,气血浮动,脉亦可阔长。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别之。

脉体短而窄者,一因邪遏,气血不能畅达鼓击于脉,致脉体短窄。或因正气虚衰,无力鼓搏,亦可脉体短窄。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别之。

脉力

脉力分有力无力,当以沉候为准。无论浮取脉力如何,只要沉取无力即为虚,沉取有力即为实。

沉而无力者,阳气、阴血虚衰也,无力鼓击于脉,致脉按之无力。沉而有力者,因邪扰气血不宁,搏击血脉而脉力强。若亢极不柔者,乃胃气败也。

脉率

脉率有徐疾之别。

疾者,儿童为吉。病脉之疾,可因邪迫,气血奔涌而脉疾;亦可因正气虚衰,气血惶张,奋力鼓搏以自救,致脉亦疾。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分之。

脉徐者,可因气血为邪气所缚,不得畅达而行徐;亦可因气血虚衰,无力畅达而行徐。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分之。

脉律

脉律有整齐与歇止之分。气血循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脉律当整。若有歇止,则或为邪阻,气血不畅而止;或为气血虚,无力相继乃见止。二者—虚—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分之。

脉幅

脉来去(即脉之起落)之振幅有大小之别。常脉振幅大者,气血盛。病脉之振幅大,或因邪迫,气血激扬而大;或因里虚不固,气血浮越而脉幅大。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别之。

脉幅小者,可因邪遏或正虚,致脉来去之幅度小。二者—虚一实,当以沉以有力无力分之。

脉形

气血调匀,脉当和缓。因时令之异,阴阳升降敛藏不同。脉有弦钩毛石之别,此皆常也。若因邪扰或正虚,气血循行失常,脉形可有弦、紧、滑、代之殊。弦紧皆血脉拘急之象,或因邪阻,或因正虚,经脉温煦濡养不及而拘急。滑乃气血动之盛也。或因气血旺,脉动盛而滑,如胎孕之脉;或邪扰,激荡气血,涌起波澜而脉滑;或正气虚衰,气血张惶而脉滑。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分之。

脉代者,因寒暑更迭而脉代者,此为常。若脏气衰,他脏之气代之,脉亦更代,动而中止不能还,因而复动。

脉之变化多端。无非是构成脉象的七要素之变动。七要素的变动,无非是气血的变动。气血之所以变动,无非邪扰和正虚两类。故气血为脉理之源,虚实为诊脉之大纲。倘能知此,则诸脉了然胸臆,不为变幻莫测之表象所惑。

中医养生 带你了解看脉象的要点


脉象的六大要点

脉体

脉体,有长短、阔窄之分。

脉长而阔者,健壮之人,气血旺盛,或因夏季阳气隆盛,脉可阔长。病脉之阔而长,可因邪气鼓荡气血,使气血激扬,搏击于脉乃阔而长。正虚者,气血浮动,脉亦可阔长。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别之。

脉体短而窄者,一因邪遏,气血不能畅达鼓击于脉,致脉体短窄。或因正气虚衰,无力鼓搏,亦可脉体短窄。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别之。

脉力

脉力分有力无力,当以沉候为准。无论浮取脉力如何,只要沉取无力即为虚,沉取有力即为实。

沉而无力者,阳气、阴血虚衰也,无力鼓击于脉,致脉按之无力。沉而有力者,因邪扰气血不宁,搏击血脉而脉力强。若亢极不柔者,乃胃气败也。

脉率

脉率有徐疾之别。

疾者,儿童为吉。病脉之疾,可因邪迫,气血奔涌而脉疾;亦可因正气虚衰,气血惶张,奋力鼓搏以自救,致脉亦疾。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分之。

脉徐者,可因气血为邪气所缚,不得畅达而行徐;亦可因气血虚衰,无力畅达而行徐。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分之。

脉形

气血调匀,脉当和缓。因时令之异,阴阳升降敛藏不同。脉有弦钩毛石之别,此皆常也。若因邪扰或正虚,气血循行失常,脉形可有弦、紧、滑、代之殊。弦紧皆血脉拘急之象,或因邪阻,或因正虚,经脉温煦濡养不及而拘急。滑乃气血动之盛也。或因气血旺,脉动盛而滑,如胎孕之脉;或邪扰,激荡气血,涌起波澜而脉滑;或正气虚衰,气血张惶而脉滑。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分之。

脉代者,因寒暑更迭而脉代者,此为常。若脏气衰,他脏之气代之,脉亦更代,动而中止不能还,因而复动。

脉之变化多端。无非是构成脉象的七要素之变动。七要素的变动,无非是气血的变动。气血之所以变动,无非邪扰和正虚两类。故气血为脉理之源,虚实为诊脉之大纲。倘能知此,则诸脉了然胸臆,不为变幻莫测之表象所惑。

脉律

脉律有整齐与歇止之分。气血循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脉律当整。若有歇止,则或为邪阻,气血不畅而止;或为气血虚,无力相继乃见止。二者—虚—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分之。

脉幅

脉来去(即脉之起落)之振幅有大小之别。常脉振幅大者,气血盛。病脉之振幅大,或因邪迫,气血激扬而大;或因里虚不固,气血浮越而脉幅大。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别之。

脉幅小者,可因邪遏或正虚,致脉来去之幅度小。二者—虚一实,当以沉以有力无力分之。

怀孕看脉象能分辨出男女吗?为什么?


我们都知道,把脉是中医的一种诊断方法,很多中医都会通过把脉来了解病人的整体状况。那么可以通过把脉分辨出怀的是男还是女吗?

把脉能看出男孩女孩吗

这个方法靠不靠谱,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第一种说法:

我国古典艺术有记载,“胎息之脉……左疾为男,右疾为女。如是以脉辩人则,男女脉同,唯尺各异,阳弱阴盛,左主司官,右主司府,左大顺男,右大顺女。”其中“左疾为男,右疾为女”大概意思就是左边的脉象跳动得比较明显的,是男孩,右边脉象跳动比较明显的是女孩。

第二种说法:

也有说法是“寸”的脉象跳动比其它的更明显的话呢,那怀的就是儿子,不然怀女儿的机率就大一些。

辨别胎儿性别的方法

DNA验血

在孕妇怀孕经过B超确认已满8周,在胎儿正常的情况下就能够测出胎儿性别,准确率可达到98%,更重要的是这个方法并不会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任何的影响。

绒毛活检

孕妇可以在怀孕10-12周的时候做绒毛活检,但是通常是在宝宝可能出现与性别相关的严重问题的时候,才会用这个绒毛活检辨别胎儿的性别。

羊水穿刺

羊水穿刺是从羊水中取样本,一般在怀孕18-20周左右进行,然后分析其中的宝宝细胞。一般来说这个方法在宝宝出现畸形的可能性增大的时候才做的,而且一般只有在宝宝出现严重基因问题风险的时候,才会用来判断胎儿的性别。

超声波扫描

超声波是一种声波,对胎儿没有不良影响,但是这个方法必须在婴儿在3-4月内准确度才比较高。但是利用超声波诊断胎儿性别的时候,男婴的准确度可达95%以上,女婴的可靠度只有85%左右。

几个月能看出男孩女孩

在4个月左右可以通过B超明确胎儿的性别的。

可以在妊娠三个半月或者三个月以上做B超检查,但准确率不能达到100%。还是有看错的可能的。如果不是医学需要,建议最好不要进行胎儿性别鉴定。

胃胀呕吐,饮食上这样做可有效缓解


胃胀是目前在许多人身上都存在的一种状况,很多人在出现胃胀后,也会有呕吐的症状发生。那么,胃胀呕吐该怎么办才好呢?

1、嚼米汤

米汤及大麦粥对胀气、排气及胃灼热等毛病有效。用5份的水加一份的米(谷子或大麦),煮沸10分钟。盖上锅盖再慢炖50分钟。过滤,冷却后,一天喝数次。

2、喝醋

用一汤匙纯的苹果醋加一杯水,在正餐时啜饮,有助消化。也可以早晨起床时先喝一杯柠檬水,它也有治疗及清血的作用。

3、远离错误搭配食物

食物搭配不良会带来消化问题,例如蛋白质与淀粉就不是好搭档,蔬菜与水果也是不佳的组合,牛奶不宜与三餐同时用,糖不要与蛋白质或淀粉合用。

4、少吃乳品

如果你有乳糖不耐症,则当你吃乳品时,可能产生胀气问题。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其肠内的乳糖酶不足,无法充分消化乳品中的乳糖。有些人只能接受限量及某类乳制品。如果你的医师怀疑你最爱的乳品是问题的来源,应减少用量,看看胀气的情形如何。

月经出不来怎么办?这样做可有效解决


在女性身上常见的月经异常状况中,月经迟迟不来的情况就属于其中的一种。那么,月经出不来该怎么办好呢?下面本文就将解决的方法分享给大家。

常规治疗

因卵巢发育或功能不良引起的不来月经,月经不来的治疗方法如下:

一是,人为地采用激素药物进行人工周期治疗,第一步每晚口服乙底酚0.5-1毫克,共20天,第二步在服乙底酚的最后6天,天天肌肉注射黄酮10毫克,完成上述治疗后3-5天内,月经便会来潮,接着在月经来潮后第6天开始再服乙底酚,进行下一个人工周期治疗。一般连续3个周期,也可更多些周期,在人工月经周期带动下,可能月经会逐渐正常。

二是,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国际单位,于月经第10天开始,隔日肌肉注射1次,共5次,也可促发卵巢功能而来月经。

中医对催经很有研究、根据脉象和临诊表现,少女节食减肥导致停经闭经,也许有些人感到奇怪,但这却是一种严峻的客观现实。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节食减肥女性中闭经发病率高达20%以上。我国目前虽未进行过这方面的统计,但妇科临床上时有报道,应当引起女性足够的重视。其可以用中药育宫培麟丸调理。

饮食调养

女子曾行经而又中断达6个月以上者,称为继发性月经不来或继发性闭经。因后天器质性损伤而闭经者,最宜采用药膳,通过食物的长期调理.有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预防和调理继发性月经不来,要做好如下几点:

1、注意摄生、经期产后,血室正开,邪气易侵,应注意保暖,避免淋雨、涉水、感受寒邪等。过冷易引起卵巢功能紊乱而导致闭经。

2、保持心情愉快舒畅、减少精神刺激与不良刺激,以免气血逆乱,影响月经的正常来潮。解除病后的恐惧心情和思想顾虑,促使疾病早日痊愈。

3、注意饮食营养,调整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多吃一些高蛋白食物,如蛋类、牛奶、瘦肉、鱼类、甲鱼、牡蛎、虾等以及蔬菜、水果,以保证足够的营养物质的摄入。增强体质。要多食营养丰富,具有益肾补脾、补气养血、易于消化之类食品,如鸽子、鳖、羊肉、鸡肉、猪肝、菠菜、银耳、红枣等。勿过食生冷、油腻食物。以免损伤脾胃。肥胖者还应控制饮食,少吃甜食及含脂肪类丰富的食物,同时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达到科学减肥的目的。

脉象图形的发展


在中医学术的领域里,对于人体脉象的研究是很深入的。可谓中医发展多少年,脉象学术就研究了差不多这么多年。直到现在,每次向中医问诊时,都会被把脉。脉象即,脉搏的形象,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脉象图形的发展吧!

脉象,实际是脉搏形象,亦即脉形。脉象的命名从文献上看,古代医家都是根据脉搏的形象描述来下定义的,而这种对脉搏形象的比喻描述既是脉名又是脉象。《内经》中脉象的描述方式如此,此种方式一直沿袭到后世,其方式原则上仍然是如此。

这种以形象的比喻描述方式给传统脉学所做的定性标准形成了中医脉象,这种以文字描述的脉象是抽象的,在检测上凭个人经验体会亦会产生见仁见智之别,初学掌握亦非易事,尽管传统脉学在形象的比喻描述中历代医家做了大量的工作,对于中医脉学的发展普及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限于历史条件,缺乏客观他的定量定形指标和规范是不足为奇的,但对于这方面所做的工作和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从中医脉学文献上可以看出,历代医家中的有识之士曾做了大胆的尝试,运用示意图的方式对脉象进行定形研究就是很有意义的例证。

宋代施发所著的《察病指南》是最早运用脉象示意图的,载图33幅,其后效法者很多,如明张世贤《图注脉诀》;明沈际飞《人元脉影归指图说》等,虽然这些示意性质的图形还不能算作客观化指标,但对脉学研究方法的启迪作用和贡献是应当肯定的。

现代的脉搏实测图形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完成的,在当时没有仪器可以借助的情况下,采用示意图的方法对脉象的客观标准进行定形研究是相当可贵的,尽管示意图与实测图不能等量齐观,但古人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则弥足珍贵。

现代的脉象图形的描记和研究,是利用了现代科技手段,用仪器代替人手对脉搏形态进行检测和描记。所得图形是实测图形,能客观地反映出脉搏部位的浅深,脉动的频率,脉搏节律、强弱以及形态,以便对脉象进行分析整理研究。

这种用传感器代替手指以描记出的图形,尽管它还不能完全模拟替代人手,但在它所能做的工作范围内,有较人手客观,准确,恒定等优点。对实测脉图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得出若干有规律的内容,有利于脉学现代化的发展。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对中医学发展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医家和医著,应有所了解。

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与疾病进行斗争,逐渐积累丰富的医疗知识,总结诊察疾病的方法,掌握疾病变化的规律。中医诊断学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一门学科。

中医诊断学发展史简表

商代甲骨文记载疾病的卜辞,可看作我国现存最原始的病历。周朝《周礼》,公元前5世纪扁鹊,公元前3世纪《黄帝内经》,公元前2世纪西汉淳于意"诊籍"。

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中关于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华佗《中藏经》,三国时代《难经》。

自两晋南北朝至唐宋金元,中医诊断有着很大发展。

明清时代(包括建国以前)在诊断方面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问诊、舌诊、切诊(脉诊、按诊)与辨证四个方面,此外,在四诊及望诊的综合研究方面,亦有不少专著。

近百年来,中医诊断学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结语:每次去看中医,都会被把脉,把脉看诊已经是中医学里非常常规的检查像了。的确,中医看诊有很多种方法,而且每一种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多多研究脉象学,没事自己也可以给自己把脉,关键时刻也能帮助到自己。

脉象口诀,这样看可有效区分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