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和保健区别 > 导航 > 养生和保健区别

白蒺藜和刺蒺藜区别

【www.ys630.com - 养生和保健区别】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些健康而长寿的人,他们在养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勿以善小而不为,养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积累。怎么才能作好中医养生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白蒺藜和刺蒺藜区别”,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白蒺藜和刺蒺藜其实是一种植物,它们只是一种植物的两种称呼而已,有很好的治疗功效,尤其具有平肝解郁和活血祛风的效果,在降低血压方面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另外,具有很好的利尿的作用,对于肝脏的保护能够发挥一定的效果,具有平肝潜阳的功效,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

白蒺藜和刺蒺藜的区别

蒺藜也称作“刺蒺藜”或白蒺藜,这两个是同一种中药的不同叫法。

蒺藜的作用

1、降低血压作用

刺蒺藜水浸液、乙醇-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对麻醉动物有降压作用。其生物碱部分对犬血压无影响,但可抑制蛙心,水溶性部分有中度降压作用。

2、利尿作用

本品在印度民间作为利尿剂用;在盐水负荷的大白鼠实验中,利尿作用并不理想,其灰分的水提取物及植物煎剂的利尿作用,主要是由于钾盐的存在。但有人认为除了钾盐外,生物碱部分有一定的利尿作用,临床上对腹水及水肿病人有效。

3、平肝潜阳

刺蒺藜味苦能降泄,入肝经,果实主降,故可平抑上逆之肝阳。用治头痛、眩晕、痉挛最效。

4、疏肝解郁

本品辛散通郁,横行排荡,非他药直达不留者可比。且入肝经,故可疏肝解郁。用治胸胁疼痛,不舒,太息,乳闭不通。

祛风明目

本品辛散祛风,苦能泻火,入肝经,肝开窍于目,故能宣散肝经风热,泻肝火,而祛风明目,甚有效力。本品入肝经,辛能散,寒能清,清泻肝热,凡目赤肿痈,羞明流泪,证属肝热上扰目窍者,甚有效力,故可用刺蒺藜。

5、祛风止痒

本品既辛且苦,能燥湿杀虫,祛风止痒。如《名医别录》曰:“即藜,主身体风痒,小儿头疮。”

6、散结祛瘀

本品辛温,可散结祛瘀。用治癥瘕积聚、痈疽、瘰疬、乳岩等。如《神农本草经》曰:“本品主恶血,破瘕结聚,喉痹,乳难。”《本草汇言》曰:“刺蒺藜去风下气,行水化瘕之药也。”

7、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本品苦降,入肝,有平抑肝阳的作用。常与钩藤、珍珠母、菊花等同用,以增强其平肝之功。

8、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及乳闭胀痛

本品辛散,入肝,又有疏肝解郁之效。可与柴胡、香附、青皮等疏理肝气药物配伍,用治胸胁胀痛,单用本品研末服或与穿山甲、王不留行等配伍,用治产后肝郁乳汁不通、乳房胀痛。

ys630.COm精选阅读

刺蒺藜壮阳有效吗


要说壮阳,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肯定要用到一些壮阳药物,但是我们都知道药物的使用其实很多时候也是会存在副作用的,而副作用的出现对人体健康就会造成危害,刺蒺藜壮阳是很多人认可的一种,方法那么它是否有这样的壮阳功效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认识一下。

1、蒺藜皂甙能自然提高 运动员的血 睾酮,其中又不含任何 兴奋剂成分。经研究证明,服用蒺藜皂甙一个星期,血睾酮水平可以提高40%或者更多。蒺藜皂甙是非 荷尔蒙营养补剂,因为这种草本植物中不含三种主要的荷尔蒙( 雌激素、孕酮和睾酮)中的任何一种。 另外还有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其中所含的过氧化物分解酶,具有明显的 抗衰老作用。还有美容功效,久服可祛脸上 瘢痕,并让肌肤柔嫩润滑。

2、蒺藜皂甙是一种睾酮刺激剂。研究表明和DHEA及雄烯二酮合用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然而,它却是通过不同于 DHEA及 雄烯二酮的另外途径来增加睾酮水平的,和睾酮前体物质不同,它促进黄体生成素(LH)的产生。当LH水平提高时,睾酮的自然产生能力也提高了。LH也是一个与性欲有关的激素,现在你该明白为什么有人用它来治疗不育症和改善性无能了。动物实验研究发现服用蒺藜皂甙30天后精子数量及活力均有提高。

3、蒺藜皂甙是一种原始的非激素的植物制剂,它的活性成分是来自于刺蒺藜的 非类固醇皂甙。给于性成熟大鼠口服该制剂发现有生精作用,其中 精原细胞、 精母细胞、 精子细胞和成熟精子的数量都有增加,而 输精管的直径并没有增大,同时大鼠 睾丸的 塞尔托利细胞数目也增多。口服该制剂能刺激性成熟大鼠的精原细胞的核分裂能力,促进生精作用和提高精子的质量,活动精子的百分比和活性增加,同时生存期也延长了。

刺蒺藜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一直是很多人治病时候最佳之选,中药对治疗疾病有着很好帮助,在选择的时候也可以放心,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种中药材刺蒺藜。

【别名】茨(《诗经》),蒺藜(《毛诗传》),蒺藜子、旁通、屉人、止行、豺羽、升推(《本经》),即藜(《别录》),白蒺藜(《药性论》),杜蒺藜(《圣惠方》),休羽(《纲目》),旱草(《本草经解》),三角蒺藜(《本草求真》),三角刺(《中国药植志》),八角刺(《青海药材》),蒺骨子、野菱角、地菱(《江苏植药志》),硬蒺藜、蒺藜蓇葖(《山东中药》)。

【来源】为蒺藜科植物 蒺藜 的 果实 。秋季果实成熟时,将全株割下,晒干,打下果实,碾去硬刺,簸净杂质。

【原形态】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灰白色柔毛。茎匍匐,由基部生出多数分枝,枝长30~60厘米,表面有纵纹。双数羽状复叶,对生,叶连柄长2.5~6厘米;托叶对生,形小,永存,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小叶5~7对,具短柄或几无柄,小叶片长椭圆形,长5~16毫米,宽2~6毫米,先端短尖或急尖,基部常偏斜,上面仅中脉及边缘疏生细柔毛,下面毛较密。花单生叶腋间,直径8~20毫米,花梗丝状;萼片5,卵状披针形,边缘膜质透明;花瓣5,黄色,倒广卵形;花盘环状;雄蕊10,生于花盘基部,其中5枚较长且与花瓣对生,在基部的外侧各有1小腺体,花药椭圆形,花丝丝状;子房上位,卵形,通常5室,花柱短,圆柱形,柱头5,线形。果五角形,直径约1厘米,由5个果瓣组成,成熟时分离,每果瓣呈斧形,两端有硬尖刺各-对,先端隆起,具细短刺。每分果有种子2~3枚。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于砂丘、路旁。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此外,四川、江苏,云南、陕西、新疆、青海、吉林、辽宁、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湖北、湖南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果实由5个小果聚合而成,呈放射状五棱形,直径6~10毫米,有的单独存在。小果表面绿白色或灰白色,背部隆起,有许多网纹及小刺,并有一对长刺和一对短刺,经碾除硬刺者,则可见有残存的断痕及表面的网纹。质坚硬,刺手,切断面可见白色或黄白色有油性的种仁。无臭,味苦辛。以颗粒均匀、饱满坚实,色灰白者为佳。

【化学成份】果实含山柰酚、山柰酚3-葡萄糖甙、山柰酚3-芸香糖甙、刺蒺藜甙、过氧化物酶。干果含脂肪油3.5%及少量挥发油、鞣质、树脂、甾醇、钾盐、微量生物碱等;又含皂甙1.47%。种子含生物碱哈尔满和哈尔明碱,不含皂甙。

【药理作用】①降低血压作用

【炮制】蒺藜:漂去泥沙,除净残留的硬刺。盐蒺藜:取去刺的蒺藜,用盐水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晒干。(每蒺藜100斤,用盐2斤8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

【性味】苦辛,温。

【归经】入肝、肺经。

【功能主治】散风,明目,下气,行血。治头痛,身痒,目赤肿翳,胸满,咳逆,症瘕,乳难,痈疽,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研末撤。

【注意】血虚气弱及孕妇慎服。

【附方】①治身体风痒,燥涩顽痹:刺蒺藜四两(带刺炒,磨为末),胡麻仁二两(泡汤去衣,捣如泥),葳蕤三两,金银花一两(炒磨为末)。四味炼蜜为丸。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方龙潭家秘》)

【各家论述】①《本草汇言》:"刺蒺藜,去风下气,行水化症之药也。其性宣通快便,能运能消,行肝脾滞气,多服久服,有去滞之功。《别录》主身体风痒,燥涩顽痹,一切眼目翳障等疾;甄氏方主筋结疬疡,肺痈肺痿,咳逆脓血等疾;苏氏方主水结浮肿,气臌喘满,疸黄脚气等疾;李氏方主血结成症,奔豚瘕疝,喉痹胸痹,乳难乳岩等疾。总而论之,《别录》所主者风,甄氏所主者气,苏氏所主者水,而李氏所主者,即取其化症之意也。然四家之说虽有不同,去滞生新,是其专成,故妇科方中以此催生堕胎,良有以焉。"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本草衍义》。

上文介绍了刺蒺藜的相关常识,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刺蒺藜,大家可以在平时多积累一些相关的东西,这会对我们保持身体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

刺蒺藜皂甙有什作用


刺蒺藜皂甙其实对睾酮刺激有很好的效果,所以对男性而言,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增强精子的数量和活力,对增强性欲以及性能力有一定的效果,还有对于改善和调节更年期综合症,稳定我们的情绪,改善免疫力都是比较有效的,通过这些作用我们知道,其实它的保健作用高。

1、蒺藜皂甙是一种睾酮刺激剂。研究表明和DHEA及雄烯二酮合用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然而,它却是通过不同于DHEA及雄烯二酮的另外途径来增加睾酮水平的,和睾酮前体物质不同,它促进黄体生成素(LH)的产生。

2、刺蒺藜的作用非常的广泛,蒺藜皂甙也同样具有这些作用,刺蒺藜可增加精子的数量和提高精子的活力,增强性欲和性能力,改善和调节更年期综合症,稳定情绪,降低高血脂和高血压,改善免疫功能,增加血红细胞和白细胞数,抗菌抗炎,缓解骨关节的疼痛,提高心肌收缩力,预防和治疗尿道结石,抗氧化及预防衰老等。

3、 建议每天试用剂量为750至1250毫克,餐间服用,同时每天服用100毫克DHEA和100毫克雄烯二酮或者一粒ZMA(锌30毫克,镁450毫克,B610.5毫克)可以获得最佳效果。至于副作用,大约十分之一的人服用后有轻微胃肠不适症状,和食物一同服用可以减轻这种反应。

4、蒺藜皂甙是当今自然健美运动员唯一可以使用的非运动禁药激素类的补剂,它是由自然的草本植物刺蒺藜提炼精制而成,蒺藜皂甙(Tribulus)含有皂角苷,甾醇类,类黄酮以及其他天然植物合成物,能够促进雄性激素分泌。

中药白蒺藜


可能很多朋友对于白蒺藜的认识是不多的,因为在生活中对其的接触也是比较少。白蒺藜的外形是为5个小果聚合而成的,在中药材里面还是比较容易辨识的。白蒺藜一般对人体的功效会有疏肝解郁、祛风明目等功效。

白蒺藜的功效作用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入肝、肺经。

【功效】疏肝解郁,祛风明目。

【功效作用】

1.祛风疏肝:①用于肝阳上亢,症见头痛而眩,心烦易怒者,夜寐不宁,与桑叶、菊花、蔓荆子、钩藤等药同用。②用于肝肾阴虚,症见眩晕耳鸣,头胀痛,烦恼易怒者,与菊花、决明子、夏枯草等同用。③用于肝热目疾,症见目赤多泪,白睛充血、涩痛怕光,可与桑叶、菊花、青葙子、连翘、甘草等同用。④用于胸胁不舒、乳汁不通,属肝气郁结者,可与青皮、橘叶、郁金同用。

2.行气活血 用于少腹胀痛,可与乌药、芍药、川楝子、香附等同用。

3.祛风止痒:用于风疹瘙痒。另治白癜风,可单用本品为末,每次6克冲服。

【鉴别应用】

1.刺蒺藜平肝散风,用于头痛眩晕等;炒蒺藜长于活血祛风、用于目赤肿痛等;盐蒺藜既可平肝解郁,又能补肾明目,用于高血压病头目眩晕。

2.刺蒺藜与沙苑蒺藜,沙苑蒺藜甘温,善于补肾滋阴以治下;剌蒺藜苦寒,长于清泻肝火以治上。

【配伍应用】

1.配沙苑蒺藜:沙苑蒺藜柔润而降,刺蒺藜性升而散;前者善补肾以治下,后者长于平肝以治上。二药合用,平肝补肾效果最好。

2.配制首乌:制首乌滋养肝肾,补益精血;刺蒺藜清肝平肝,怯风明目,并行血祛瘀。二药相伍,行补兼施,散风邪,滋肝肾,主治头痛头昏、须发早白。

3.配白僵蚕:刺蒺藜平肝疏肝,散肝风,以肝气郁结不舒或疼痛用之最宜;白僵蚕祛风解痉。二药合用,平肝祛风,镇惊止痛,可治肝风上扰所致的头痛、头晕诸证。

4.配菊花:两药均能平肝明目。刺蒺藜偏于疏散肝郁,滁菊花偏于清肝散热,两药合用,一刚一柔,一清一散,相须为用,平肝明目之功最宏,用治肝阳上扰,能止眩晕、散风热,对肝郁化热生风之头痛等有效。

5.配茯苓:茯苓利水渗湿,又健脾和中,对肝脾湿阻有标本兼顾之效,刺蒺藜能平肝疏肝,二药相伍,一渗一散,利湿平肝,使湿浊去、清阳升而头晕止,肝气平、不致犯胃则胃疼除。

6.配白薇:刺蒺藜平肝、疏肝,白薇清热、凉血,二药相伍,清肝凉血、止眩明目。

7.配川楝子:刺蒺藜能疏肝散郁,川楝子理气止痛,二药相伍,疏肝和胃,治肝气横逆犯胃之胁痛脘痛最宜。

8.配合欢皮:合欢皮宁心祛瘀,消肿止痛,刺蒺藜疏肝解郁,二药相伍,用治血虚肝郁,症见胸胁刺痛,肝脾肿大,周身刺痒者。

【应用注意事项】血虚气弱者及孕妇慎用。

【用法用量】内服:6~9克,入煎剂,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或水煎洗。

【功效特点】本品苦泄温通,辛散,轻扬疏达,善散肝经风热,又能疏肝解郁,行气活血,为疏散下气活血之品,常用于肝经风热之头痛眩晕、目赤多泪、风疹瘙痒,肝气郁结所致的乳汁不通,以及气滞血瘀而致的少腹痛等证。

刺蒺藜泡水怎么样呢?


刺蒺藜是山间特别常见的一种野生植物,由于其枝干上面布满了刺,因此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一种毫无用处的野灌木从,但是对于中医来做,刺蒺藜的养生保健作用不可忽视。这是一种具有强效的保健食材,可以用来制作各种保健茶饮,深受人们的喜爱,下面就来看看刺蒺藜泡水怎么样呢?

刺蒺藜可以煮成水喝,刺蒺藜煮成水可以治疗皮肤病,同时可以治疗牙龈出血、白癜风白斑、腰酸、牙疼、脂溢性皮炎、瘙痒、眼屎多、眼白中黄斑、达到明目、强身、壮阳的功效。蒺藜熬水当茶喝最好,经服用实验,效果明显,同时又强壮身体,增长肌肉,两年体检身体指标正常,无副作用。

刺蒺藜煮成水喝可以治疗咳嗽,时下感冒咳嗽的病人很多,往往是咳嗽缠绵难愈,其特点是一痒,则咳嗽。咽痒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在感冒前期或后期往往咽痛不明显,而咽痒明显,在中医看来这是风邪未除的表现。

中医所谓“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温邪,就是南方常说的风热感冒,但是南方之人体质多虚,往往热不明显(咽痛不太厉害)夹风寒的较多,就是感冒往往是受寒、吹风后所致,咽痛之时,多伴有咽痒的症候。刺蒺藜色白,入肺,性味辛温,最善除肺经之风邪。故治疗伴咽痒的咳嗽往往有奇效!其用法如下:取刺蒺藜加冰糖适量,用开水冲泡,温服当茶饮,每日1次,咳嗽严重者每日2次,此方具有快速止咳化痰的特效。

如果用新鲜的刺蒺藜煮水,可以直接饮用。饮用刺蒺藜水,可以起到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刺蒺藜煮出来的水还可以用来泡脚,泡脚可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还可以驱寒虚火,治疗由风寒引起的感冒。煮开的刺蒺藜水,可以用来洗一些厨具,或者用来擦拭一下,也可以洒在角落的地方,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起到祛除蚊虫的效果。

白蒺藜和刺蒺藜区别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