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中药养生 > 导航 > 养生煎鸡蛋

一剂中药煎几次

【www.ys630.com - 中药养生】

相信很多人自己在家里都见过中药吧,而在煎中药的时候会产生一股浓郁的药香。因此中药与西药不同的是,它需要病人拿回家之后通过自己煎出来喝药水的。但是很多中药都可以煎一次以上,因为中药的药性煎一次之后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可以煎多次。但是在煎中药的过程中,一剂中药大概可以煎几次呢?

一般认为以煎煮两次为宜。以多次煎比一次长时间煎熬为佳。

煎药是药物中成分溶出的过程,因为生药浸入水溶液后,药物本身吸收了一部分水,药物中所含的生物硷盐类、甙类、有机酸及有机酸盐类、糖类、鞣质、蛋白质、色素、酶类等多种成分几乎都溶于水中,树脂与脂肪油虽不溶于水,但与其它成分一起,亦能部分溶解,因此造成了药材内外浓度差,有效成分从组织内向外渗出,当药材内外浓度相等,即处于平衡状态时,溶出停止。因溶出是一个动态平衡,若生药内部有效成分与其中浸液的比值等于生药外部有效成分与外部浸液的比值,此时药物成分就不能全部溶出,必须滤去药液再加新的溶媒水,使其重新建立浓度差,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药材的成分继续溶出。

实验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煎出所含成分的80%~90%,故需煎煮两次或三次。

有人通过各类药材,几个品种不同规格以及复方的煎煮次数的煎出程度的比较观察,结果看出实验为例的单味药和复方的第一煎和第二煎占煎出率的70%~80%,而第三煎和第四煎占煎出率的20%~30%,说明中药汤剂一般煎煮二次是合理又是必要的。但煎煮次数过多并非是好事,因为有的药物有效成分经过长时间加热会使其分解、水解,在溶出的同时,也会破坏药效。

煎煮时间,应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有效成分溶出的难易和用药情况而定。一般来讲,头煎以沸腾开始计算时间需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解表药头煎煮10~15分钟,二煎煮10分钟。滋补头煎煮30~40分钟,二煎煮25~30分钟,有先煎药需先煎10~30分钟,后下药应在最后5~10分钟入锅。

ys630.coM延伸阅读

怎样服中药煎剂?


良药苦口,中药煎剂虽然是治疗疾病的良方,但中药煎剂那种令病人不堪回味的苦、涩、腥、辣、咸、麻等味道实再难以下咽。特别是一些长期服中药煎的慢性病人则更是苦难咽。因此服汤药时,有些病人会出现恶心、呕吐、不敢下咽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煎好中药后可停一会儿,先憋住一口气,试喝一口,不吐时再将药液全部喝下。或者先喝点生姜汁,然后再服汤药。喝药时除闭往呼吸外,还要做到鼻不闻药气,口不尝药味,一气喝完后再用开水或糖水漱口,也可及时嚼口香糖或山楂片。

中药煎剂是用水煎成的药汁,分头煎、二煎和三煎。为了使药物能在体内保持一定的时间浓度,可将三次煎出的药液混合均匀,分二次早晚喝下。以保证药物对疾病均衡的治疗效果。每次煎出的药量不宜过多或过少,以200毫升左右为宜,如果是发热病人服用清热药或生津止渴药,药汁可多煎一些。

一般服滋补或健胃的中药应在饭前服,对胃有刺激的中药或驱风、祛湿、止痛、消炎解毒等中药宜饭后服。镇静安眠药和药酒宜在睡前服。攻下、驱虫、散结药宜空腹服;急性病可不分时间及时服;某些特殊如鸡鸣散应在早晨3~4点钟服用。

中药一般都宜温服。如解表药温服可助其发汗解表。滋补药有助于温补。但也有些药宜凉服,如治疗热病及解暑的甘草滑石汤清暑益气汤等,以及止吐药都需凉服。中医认为治热以寒凉而行之,治热以寒凉而行之,治寒以热温而使之就是古人治病的法则。

中药煎几次的注意事项


中药是中国特有的理论,重要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完善,已经能够成为与西药并肩的一种伟大疗法,中药在我国广泛分布,材料比较容易获取,而且全是最天然的材料,不用化学提取或者添加一些化学物质。中药的治疗效果是缓慢性的,但正是这种特性能够保证身体不受药物的伤害。但是中药也有注意事项,下面看看中药煎几次的注意事项介绍吧。

煎药中注意的问题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2.煎煮次数: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

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

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5.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

中药的制作比较简单,几乎在我国的每一个家庭里面都有制作经验成熟的人,尤其是老一辈人对于中药的态度是百分之百相信的,因为他们是用中药来治疗疾病的,效果也是西药所不能比的,但是中药的注意事项较多,中药煎几次的注意事项就需要人们多加关注。

一副中药煎几次比较好


 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中医通常会开一些中药。来调节我们身体内部的一些器官功能。通常是用砂锅来熬制,古代的宫廷中治病的方式,都是中药制剂,那么你知道 一副中药煎几次比较好?

 是三次  在煎药前要浸泡1小时左右,把药材泡透。用水没有具体的量,第一次冷水即可,一般以刚末过药材为好。第一次煎药40分钟左右,倒出100毫升。第二次加入开水(有些中药含有鞣质,遇到冷水就会凝固,影响有效成分的析出)煎30分钟左右,倒出100毫升。第三次同第二次,同样倒出100毫升。  

  将三次的药物混合在一起——也就一小碗左右,多了就恶心了,分三次喝。一般补药饭前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饭后服用(如治疗风湿病的药物)。    如果您三次煎出了好多也没关系,可以把药物汤汁加热浓缩一下。    当然,对于一些要求后下的药物不要久煎,因为他们主要是取其挥发油成分,时间长了就失效了,所以后下。    对于有毒的药物,一定要遵医嘱,如附子 乌头等要先煎一个小时以去毒性,不可马虎。

 煎中药的次数必须适度,因为有的中药在煎过几次之后,就已经失去了它的药效,所以再继续煎,并没有很好的效果也不能够达到治病的目的。所以我们在煎熬中药的时候要控制他们煎熬的时间,你鸡叫的次数,这样才能够使药效发挥到最好的效果。

 

古代帝王治脱发的宫廷秘方,一剂见效!


魏文帝与慈禧太后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据记载,他们都曾为脱发所苦。

魏文帝脱发的严重程度因史料上没有详细记载,无从考证。慈禧脱发则较为严重。特别是到了晚年,她每次洗头都要掉下数十根。

魏文帝脱发方

配方:黄芪、当归、独活、川芎、干地黄、白芷、芍药、莽草、防风、辛荑、藁本、薤白、乌麻油

将上述药一一切碎,用微火煎汁。使用时先洗净头发,然后将药涂于发上,侯一、二个时辰再洗去。《外台秘要》称魏文帝此方洗头疗效卓著,很快在脱发处长出新发。

慈禧香发散

配方:零陵草、辛荑、山奈、白芷、玫瑰花、檩香、甘草、川锦纹、粉丹皮、公丁香、苏合香

将以上药共研为细末,用苏合油拌匀,晾干,再研细面,用时涂于发上,稍候一会篦去。具有去油腻、止搔痒的功效。据说慈禧用后,效果显著,青丝常驻。

唐代医家王焘编的《外台秘要》一书中提到的“近效生发膏”,对治疗脱发亦有奇效。

近效生发膏

配方:蔓荆子、青箱子、莲子草、附子、碎头发灰适量。

将以上药切碎研细,用酒浸渍,密封后装入瓷罐中,候半月余,将药取出,用乌鸡脂调和,使用时先洗头发,然后将药涂于头发中。

一剂良方给治愈艾滋病带来新希望


据有关部门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截至2003年6月30日,我国艾滋病的感染人数约为104万人,其中20—29岁的年轻人大约占感染总数的53.6%。我国艾滋病的感染人数居亚洲第二位,居世界第十四位。因此,在我国防治艾滋病的形势十分严峻。

人类发现艾滋病近20年以来,还没有研制出抗艾滋病的疫苗。国外有人用“鸡尾酒”疗法治疗艾滋病,但一个患者每年的医药费需要1万多美元,让人难以承受。值得庆幸的是我国中科院与泰国卫生部合作,经过15年的努力,已研制出一种抗艾滋病的纯天然中药制剂,其价格低廉,不久将投放市场。虽然,在中医古籍中无法找到对艾滋病的专题论述,但明代张景岳所著《景岳全书》中曾论及“好男风以致阳极,阳极则亢而亡阴”。这个论述为男性同性恋者好发艾滋病提供了罕见的古代医学病理解说。因此,现代中医将艾滋病视为瘟疫险症,并将其分为肺肾阴虚型、脾虚血亏型和热扰营血型等三种类型。现将各型艾滋病人的表现及其中医疗法介绍如下:

一、肺肾阴虚型:

此类艾滋病人多因肾精亏损、肾阴不足、虚火烦热、暗灼肺津而致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长期低热、困倦乏力、咽喉疼痛、口舌干燥、痰中带血、消瘦、自汗、脉象虚数等。

治疗此症应以滋肾养肺为主。可把知柏地黄汤与沙参麦冬汤合用,方药可随症加减。每日煎一剂,取汁,分两次口服。

知柏地黄汤的常用方药是:熟地20克,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黄柏各10克,知母15克。

沙参麦冬汤的常用方药是:玉竹、麦冬、扁豆、沙参各10克,桑叶6克,生甘草3克,天花粉15克。

二、脾虚血亏型:

此类艾滋病人多因肾精亏,精病累气,气病及血,进而导致脾虚所致。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气短乏力、恶心、纳差、腹泻、心悸、消瘦、头晕目眩、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等。

治疗此症应以补中养血为主,可把补中益气汤与归脾汤合用,方药可随症加减。每日煎一剂,取汁,分两次口服。

补中益气汤的常用方药是:黄芪15克,党参、白术、当归各10克,桂皮6克,炙甘草5克,柴胡、升麻各3克。

归脾汤的常用方药是:龙眼肉、酸枣仁、茯苓、当归、远志各10克,白术9克,炙甘草5克,黄芪、党参各12克,木香5克,生姜3片,大枣3枚。

三、热扰营血型:

此类艾滋病人多因肾阴不足、虚火燥热、热犯营血、迫血妄行而致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有高热、斑疹、吐血、咯血、出鼻血、尿血、便血,甚至有神昏谵语、抽搐、痴呆、癫痫或麻木不仁等症状。

治疗此症应以泄热解毒、清营凉血为主,并辅以息风开窍,可选用清营汤或羚角钩藤汤或服用中成药紫雪丹或至宝丹等。

清营汤的常用方药是:水牛角10克,黄连3克,玄参、生地、麦冬、丹参、银花、连翘各15克,竹叶5克。此药每日一剂,可分两次服用。

羚角钩藤汤的常用方药是:羚角2克(或山羊角10克),生地、白芍、茯神各15克,川贝母、桑叶、甘草各5克,竹茹、钩藤、菊花各10克。此药每日煎一剂,分两次服用。

针灸方法

对上述三种类型的艾滋病人在进行中药治疗的同时,还可以选用针灸疗法进行辅助治疗,以便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可轮流针灸以下穴位:足三里、三阴交、命门、气海、关元、肾俞、神阙、肺俞、膏肓等,驱邪解毒可针刺筑宾穴。但对于有出血或易感染的艾滋病患者,则应慎用或忌用针灸疗法。

从上述各点不难看出,中医治疗艾滋病将独树一帜,具有相当大的发展前景及潜力。

一副中药可以熬几次


中药在熬煮的时候可以将中药材中的药用成分有效分析出来,所以中药一般都需要熬制两次才能够有效发挥药效。在熬中药的时候一定要先将中药浸泡一下,这样才容易让中药的药效更好的挥发。但是同一副中药也是不适宜多次熬煮的,因为这样会流失掉中药材原有的药效,所以一副中药大概可以熬几次?

1、中药熬几遍好

在煎药前要浸泡1小时左右,把药材泡透。用水没有具体的量,第一次冷水即可,一般以刚末过药材为好。第一次煎药40分钟左右,倒出100毫升。第二次加入开水(有些中药含有鞣质,遇到冷水就会凝固,影响有效成分的析出)煎30分钟左右,倒出100毫升。第三次同第二次,同样倒出100毫升。

将三次的药物混合在一起,也就一小碗左右,多了就恶心了,分三次喝。一般补药饭前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饭后服用(如治疗风湿病的药物)。如果您三次煎出了好多也没关系,可以把药物汤汁加热浓缩一下。当然,对于一些要求后下的药物不要久煎,因为他们主要是取其挥发油成分,时间长了就失效了,所以后下。对于有毒的药物,一定要遵医嘱,如附子 乌头等要先煎一个小时以去毒性,不可马虎。煎中药的次数必须适度,因为有的中药在煎过几次之后,就已经失去了它的药效。

2、熬中药用什么锅

熬中药最好的是陶瓷器皿中的砂锅、砂罐,因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反应,并且导热均匀,保暖性好。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煎药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因为金属元素容易与药液中的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可能是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3、熬中药有泡多久

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使有效成分易于浸出。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15分钟。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半小时。

熬中正确药的方法

1、通常刚开始煎药时须盖紧锅盖,待水沸时可用两根筷子撑起锅盖,留些缝隙让蒸气排出。有些中药含有挥发成分,如薄荷、藿香等解表类药物以及西洋参等贵重药材,煎煮过程中其有效成分易发散到空气中,则须盖着盖子熬。

2、浸泡,煎煮中药前,应先用冷水将中药浸泡。

3、煎药用自来水即可,水量要浸过药材表面1—3厘米。药材过多或易吸水的可适当增加。

4、煎煮时先用武火(即大火)煮沸药液后,改用文火(即小火)慢煎。

5、煎药时要注意搅拌药料,让药液充分煎透。每剂中药一般煎两次,第二次时间可略短。有些药物需要区别对待,如先煎、后下、冲服等,中药师都会在抓药时讲明。

熬中药的注意事项

1、中药的副作用很多是因为没有对疾病辨证用药,或错误的辨证。比如对高血压,有些不辨证而使用具有降压作用的中药,殊不知这完全违背中医辨证论治原则。

2、无论中药、西药,其安全性在于用量。大量或巨大量就会出现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等。

3、中医师在处方时讲究君、臣、佐、使配伍,还考虑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如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等。

4、有些中药短期服用未发现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但是长期服用则容易出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

5、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禀赋不同,体质强弱差异,脏腑功能的差异,其对药物的耐受能力也不同。

6、要了解西药和中药的主要成分,有些药是不能一起混用的。如山楂、五味子、乌梅等与磺胺药同时服用会引起血尿。

7、煎煮不当包括使用的煎药器具以及煎煮时间,是否包煎、另煎、先煎、后下等。

调经中药一天喝几次


调经中药一天喝几次

调经中药一天喝几次

1、一般中药早中晚各服用一次,但一天两次也可,两次服药时间多间隔6小时。妇女月经周期延后七天以上,甚至四五十日一行,称为月经后期,但初潮后一两年或更年期,经期时有延缓,而又无其他症候者,不属本病。本病又称经迟或经行后期。

2、调经中药有哪种类型

月经后期病因可分虚实两型,虚者营血亏损,或阳虚生化失调,以致经血来源不足,血海不能按时由满而溢;实者气滞血滞,或寒凝而血瘀,以致冲任阻滞,血海不能如期满溢,而致延后。

2.1、虚寒型 若为虚寒型,调经药多趁热喝;若为实热型,调经药多冷后喝;若胃不好,多饭后服。一般中药早中晚各服用一次,但一天两次也可,两次服药时间多间隔6小时。

2.2、血虚型 经期延后,经量少,经色淡红,无血块,或小腹隐隐作痛,脸色苍白、心悸失眠,周身疲乏,头晕、耳鸣,舌淡红、脉细弱、治宜补血调经。药用:当归头、淮山、熟地、党参、山萸肉、川断、云苓、白、益母草、丹参、艾叶、鸡血藤。

2.3、血寒型 月经延后,量少,经色淡,小腹冷痛,肢冷、舌淡苔白、脉弱无力,治宜温肾扶阳,祛寒调经,药用:当归、川断、益母、艾叶、熟地、鸡血藤、白芍、北芪。

2.4、气滞型 经期延长,经量少,色黯红,有血块,小腹胀痛,苔薄白、脉弦细,治宜理气活血调经。药用:木香、郁金、益母、艾叶、当归、熟地、柴胡。

3、调经中药方子有哪些

3.1、牛膝 属多年生草本,根入药,生用,活血通经;治产后腹痛,月经不调,闭经,鼻衄,虚火牙痛,脚气水肿;熟用,补肝肾,强腰膝;治腰膝酸痛,肝肾亏虚,跌打瘀痛。兽医用作治牛软脚症,跌伤断骨等。

3.2、丹参 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

3.3、桃仁 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干燥成熟种子。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肉和核壳,取出种子,晒干。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的功效。

3.4、鸡血藤 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秋、冬二季采收,除去枝叶,切片,晒干。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之功效。

3.5、红花 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夏季花由黄变红时采摘,阴干或晒干。全国各地广有栽培。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之功效。

调经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

1、月经经期先后不定、月经延期、经量少或多,或经前乳房胀,头痛失眠、发热、腹痛等,应在月经来潮前5--7天服药。

2、月经来潮后,经量少、全身酸痛、头晕目眩等,应该在月经来潮第一天开始服药治疗。

3、经期提前、经量多、天数不定的应在行经28天后开始服调经药。

4、无排卵的单相基础体温曲线者,应当在整个月经周期服药;基础体温曲线提高、排卵前期延长的,在月经干净后服药,量宜大一些;基础体温曲线提高、黄体萎缩不全的,在排卵后和月经来潮前1周开始治疗。

调经的药物是要连续吃上几个月的,因为中药重在调理,具体的实施治疗应当听从妇产科的医生指导。

吃调经中药有何禁忌

1、血热经期提前的,忌吃辛辣,葱,蒜,姜等刺激性动火食物。

2、虚寒面白的,忌吃生冷瓜果,酸涩、油腻的食物;治疗因气滞而引起的胸闷、腹胀时,不宜食用豆类和白薯,因为这些食物容易引起胀气。

3、海鲜,对于任何中药来说,都是一种禁忌,所以调经中药也是不能食用海鲜的,大家要学着自控,学着忌口哦。

在家煎药的病人,每天尽量喝到三次,在每次喝药的前后二十分钟内不要喝水和水果,喝药的时候要在两顿饭的中间,不宜空腹喝药或者饭后马上服药。

被胃炎反复折磨?中医“一剂方”救你出苦海


曾接诊过这样一位患者,赵先生,51岁,是一位工程师,他患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和将近18年多,以前曾吃过用胶体果胶铋、雷贝拉唑、甲硝唑等药剂,吃过后,胃痛、反酸的等情况都有一定的改善,但只要这些药物一停,昨天的症状就会一一出现,令他倍受折磨。

赵先生家人说,只要一到冬天,赵先生的胃就会更加难受,一些生冷、油腻的食物都不敢碰,只要一生气,胃就会痛,因此家人都顺着他说话、做事,近几年来病情非常不乐观,胃经常胀痛、偶尔还会出现反酸,早晨起来经常口苦,惧怕寒冷,还会有便秘的情况出现,到国家正规医院去做胃镜检查,胃镜报告单结果是:胃黏膜多处充血,水肿,现在的病症比以前更加严重了,吃药也不如以前好使了。

过了些日子,由于赵先生知道自己胃不好,所以一些生冷、辛辣的食物,有时虽然也馋,但都在不断的克制,就怕这胃病再犯,遭罪!

在我掌握了赵先生的病情之后,对他病情进行反复研究之后,我给他开了这样的一个中药方,他用了三个月后,胃痛症状基本消失了,也不反酸了,一些以前不敢吃的食物也敢吃了,病情有了显著改善。一直到至今,赵先生,已经服用快3年了,已经基本上和常人无异了,我真替他感到高兴。

其实,赵先生,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种种病症,都是由于胃黏膜变薄,抵御能力减弱了,胃黏膜没有及时得到修复才导致的。将医学归于大众,一直是我作为一个医者,所信奉的条款,下面我就把给赵先生开的药方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助一些患者,免受病痛的折磨。

具体药方很如下:

药方:竹茹12克,芦根30克,蒲公英15克,枳壳10克,儿茶10克,瓦楞子粉15克,麦冬15克,薄荷6克,白芍12克,甘草6克。

加减:胃脘痛甚者,重用芍药50克,甘草15克,加元胡15克;口渴者,加生石膏15克,渴止即去之:便干者,加全瓜蒌25克;呕吐者加生姜10克。

胃炎的诱发因素

一.急性胃炎病因

可由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微生物感染或细菌毒素等引起。此外,精神神经功能障碍,应激状态或各种因素所致的机体变态反应均可作为内源性刺激因子,引起胃粘膜的急性炎症损害。

二.慢性胃炎病因

现已明确hp感染为慢性胃炎的最主要的病因,有人将其称为hp相关性胃炎。但其他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有害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易感人体也可引起本病。病因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即可形成慢性病变。在芬兰农村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作胃黏膜检查,证实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病变先有浅表性炎症最后变为不可逆的萎缩性炎症。从临床观察也有证据说明这一问题。青年人多为浅表性胃炎,老年人多为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又常同时存在于同一个病人;另外回顾性胃黏膜活组织检查也发现一部分浅表性胃炎数年之后可变为萎缩性胃炎目前认为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因素作用造成。

1.长期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食物及进食粗糙食物或吸烟等。这些因素反复作用于胃粘膜,使其充血水肿。

2.胃粘膜长期淤血缺氧。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门脉高压症的病人,胃粘膜长期处于淤血、缺氧,引起营养障碍导致胃炎。

3.急性胃炎如治疗不当,迁延不愈可转变为慢性胃炎。

4.胃酸缺乏,细菌容易在胃内繁殖,也可造成慢性胃炎。

5.营养缺乏,内分泌功能障碍、免疫功能异常,可引起慢性胃炎。

6.消化道弯曲杆菌感染等都可能是慢性胃炎的发病因素。

7.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由于鼻、口腔、咽喉等部位感染病灶的细菌或毒素不断地被吞入胃内;或胃内缺乏胃酸,细菌易在胃内繁殖,长期作用而引起慢性胃炎。

8.精神因素。过度的精神刺激、忧郁以及其它精神因素反复作用于大脑皮质,造成大脑皮质功能失调,导致胃壁血管的痉挛性收缩,胃粘膜发生炎症或溃疡。

一剂中药煎几次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