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小儿推拿夏季养生 > 导航 > 小儿清肺化痰的食物

小儿清肺化痰的食物

2019-10-15

小儿推拿清肺经,妈妈在也不用担心找不到穴位了

小儿推拿夏季养生。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人类的发展历史中,养生观念不断更新,要作生活的主人,我们必须注意养生。我们该怎么进行科学的中医养生呢?下面的内容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儿推拿清肺经,妈妈在也不用担心找不到穴位了,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补肺经/清肺经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下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天河水

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上图。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开天门

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

穴位:天门(攒竹)

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揉太阳

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相关阅读

小儿推拿补脾经


如果幼儿出现脾胃不良的情况,常常会导致消化不良,引起孩子出现面色苍白,食欲下降,或者出现大便溏腻等症状表现,这时候一定要促进孩子的饮食调养,也可以对小孩子进行推拿按摩来治疗,这样促进脾经的疏通有很好的作用。脾为后天之本,如果出现不良的情况,很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多种症状表现。

一、脾经(脾土)

位置: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②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面色等。

说明:经实验证明: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①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④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

小儿推拿的穴位大全


养生导读:小儿推拿是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常用推拿手法
由于小儿肌肤娇嫩、神气怯弱,因此在推拿治病时,特别要注意手法,强调轻柔、渗透,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操作的基本手法有:推法、揉法、按法、摩法、掐法、搓法、拿法、运法、捏法、擦法、捣法、捻法、刮法、摇法、拍法。除了基本手法外,在几百年的临床实践中,医家逐步总结出一些有固定程序且有特定名称的操作方法,这些操作方法往往是用一种手法在一个穴位或几个穴位上进行,故现称复式操作法,如黄蜂入洞、打马过天河、运水入土等。


推拿穴位

1、迎香

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功用:鼻塞不闻香臭时,按之可以通利鼻窍,使香臭得闻,所以命名为迎香。

主治:鼻塞流涕。



2、耳后高骨

位置: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陷中。

操作:两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耳后高骨。

功用:疏风解表。

主治: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3、天柱骨

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


功用: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主治: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4、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

操作:用拇指与示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井,称拿肩井,一般提拿5次;用指端按肩井,称按肩井,一般按两分钟。

功用:发汗解表,补益气血。

主治:感冒,昏厥,上肢活动不利等。



5、肾顶

位置:在小指顶端。

操作: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

功用:揉肾顶能收敛肾气,固表止汗。

主治:自汗或盗汗(白天或夜间汗多),解颅(指囟门应合不合)等。

6、掌小横纹

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操作: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掌小横纹。


次数:100~500次。

功用: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主治:常用于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对婴儿流涎剧烈者,亦有良效。

7、五指节

位置:在手背,五指第1指间关节处。

操作:用拇指指甲掐,称掐五指节,掐5~20次;用拇、食指揉搓称揉五指节,揉100~200次。

功用:掐或揉五指节能镇惊安神,祛风痰,通关窍,掐五指节主要用于烦躁不安。

主治:惊惕不安,惊风抽搐,咳嗽痰多,腹痛等。

小儿推拿治肺热咳嗽


小儿推拿治肺热咳嗽

1、推拿选穴,清肺经、清肝经、补脾经、逆运内八卦各3分钟左右、擦肩背部及胸部(重点肺俞和膻中部位)擦热、搓摩胁肋15-20次,按揉丰隆穴3分钟左右(痰多可加长时间)、捏脊6-8遍。

2、肺经位于无名指末节螺纹面,从指根向指尖的方向直推为清肺经。

3、肝经位于食指末节罗纹面,从指根向指尖的方向直推为清肝经。

4、脾经位于拇指桡侧指端到指根的位置。沿拇指桡侧缘从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

5、内八卦位置:手掌面以掌心内劳宫为圆心,内劳宫到中指根中外1/3交界处为半径所作圆周上的八个点。从小鱼际起按顺时针排列依次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用拇指端按兑、坤、离、巽……依次推运一周,称逆运内八卦。

6、擦肩背部及胸部,用全掌横擦肩背部及胸部,以透热为度。

7、搓摩胁肋,从两腋下快搓慢移至天枢穴下。

8、丰隆穴位于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胫腓骨之间。用拇指端按揉。

9、捏脊,两手拇指和食、中指相对沿脊柱两旁,由龟尾部向大椎方向捏起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

小儿肺热咳嗽的原因

小儿肺热咳嗽是有原因的,找准原因对症下药是关键。那么,小儿肺热咳嗽的原因有哪些?

1、肺热咳嗽痰多

肺热咳嗽痰多是由于风热邪毒犯肺,或风寒化热,肺受热毒所灼,失于宣降清肃,痰热内部导致肺内郁热,出现以咳嗽为主的一种症候,常在肺热感冒、无感冒症状后出现。肺热咳嗽常多见于免疫力低下的儿童,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临床主要使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等中成药治疗,能明显促进咽部和支气管纤毛的蠕动加强排痰作用,同时药液能覆盖在发炎的咽部粘膜上,缓解炎症刺激,镇咳作用显着而持久。

肺热咳嗽主要症状之一为反复咳嗽,常伴有恶寒发热,咳嗽胸痛,痰少而粘,呼吸不利、口干咽燥,舌苔薄黄。部分还伴有胸胁隐痛、气短乏力、自汗盗汗,低热或潮热,面色少华,形体消瘦等症状。

2、支气管炎、肺炎痰多

小儿支气管炎通常是由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并发症,也可能由细菌感染所致,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初期为干咳,痰量逐渐增多,渐成粘液脓性痰。治疗不彻底容易转为慢性支气管炎,以持续性咳嗽为主,多月不愈,早晚加重,尤以夜间为明显。痰量或多或少,以咳出为快。临床在缓解期可以用一些止咳平喘的中药制剂,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

3、肺燥咳嗽有痰

燥邪伤肺所致的咳嗽。其证咳嗽痰少,喉中声哑,烦渴引饮,大便秘涩,肌肤干燥。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黄痰,伴有口干、咽痛、便秘、身热或伴有喘息等症状,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少津。治宜清燥润肺,用清燥救肺汤等。

宝宝肺热咳嗽的食疗方法

1、生姜+红糖+大蒜

孩子患了风寒感冒,喝温热的生姜红糖水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如果孩子同时还伴有咳嗽,可在生姜红糖水里再加2—3瓣大蒜一起煮,要用小火煮10分钟,把蒜头的辣味煮掉,这样孩子才肯喝。

2、蒸大蒜水

取大蒜2—3瓣,拍碎,放入碗中,加入半碗水,放入一粒冰糖,把碗加盖放入锅中去蒸,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蒸15分钟即可。当碗里的蒜水温热时喂给孩子喝,大蒜可以不吃。一般一天2—3次,一次小半碗。大蒜性温,入脾胃、肺经,治疗寒性咳嗽、肾虚咳嗽效果非常好,而且方便简单,孩子也愿意喝。

3、烤橘子

将橘子直接放在小火上烤,并不断翻动,烤到橘皮发黑,并从橘子里冒出热气即可。待橘子稍凉一会,剥去橘皮,让孩子吃温热的橘瓣。如果是大橘子,孩子一次吃2—3瓣就可以了,如果是小贡桔,孩子一次可以吃一只。最好配合大蒜水一起吃,一天2~3次。橘子性温,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吃了烤橘子后痰液的量会明显减少,镇咳作用非常明显,而且孩子都愿意吃。

4、麻油姜末炒鸡蛋

将一小勺麻油放入炒锅内,油热后放入姜末,稍在油中过一下,随即打入1个鸡蛋炒匀。孩子咳嗽及体虚咳嗽时,每晚让孩子在临睡前趁热吃一次,坚持吃上几天,就能收到明显效果。

5、梨+花椒+冰糖

梨一个,洗净,横断切开挖去中间核后,放入20颗花椒,2粒冰糖,再把梨对拼好放入碗中,上锅蒸半小时左右即可,一只梨可分两次吃完。蒸花椒冰糖梨对治疗咳嗽效果非常明显,但有的孩子不喜欢花椒的味道,家长可自己选择。

小儿推拿清肝火的手法


二、小儿肝火旺的注意事项三、小儿肝火旺吃什么

小儿推拿清肝火的手法

1、小儿推拿清肝火的手法

脾土穴(又名脾经、脾穴) 部位:在拇指桡侧缘(赤白肉际处),从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或拇指螺纹面。 操作:补法将幼儿拇指屈曲,从指尖向指根方向推5分钟(施行补法时,幼儿拇指伸直向上推)。旋推幼儿拇指螺纹面5分钟。功用:可促使宝宝肝火外泄,内毒外发;同时可补虚扶弱,健脾进食。

心火穴(又名心经,心穴) 部位:中指掌面从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状,或中指螺纹面成点状,或中指末节横纹正中成点状。操作:泻法 从婴儿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5分钟。 功用:帮助宝宝清心肝之火,镇惊安神,清热凉血。三关穴(又名大三关,上三关) 部位:前臂桡侧缘,即以拇指根部,经列缺至曲池,成一直线。 操作:推法 从婴儿拇指根至曲池单方向直推5分钟。 功用:帮助宝宝引内热外发,熏蒸汗出。

2、小儿肝火旺的原因

吃过多加工食品。宝宝肝火旺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加工食品吃多了,因为现在的加工食品几乎都有防腐剂、添加剂等有毒物质,而肝恰恰是解毒的,当毒素超出了肝解毒的范围时,宝宝的肝肯定受不了导致肝火旺。宝宝睡眠不好也会导致肝火大。对于那些喜欢吃上火的食物的宝宝,如:辣椒等,肉类吃多,然而青菜却很少吃,这种宝宝就会有肝火旺的症状。宝宝肝火旺盛的内在原因可能是内脏气血调节失衡导致有内热症出现,进而让宝宝出现肝火旺盛的症状。如果宝宝们脾气比较暴躁,也容易肝火旺。如果宝宝的肾不好,那么肝就会不好,容易肝火旺。

3、小儿肝火旺的表现

宝宝睡不着或睡不踏实,从中医角度看,主要是肝火太盛。身体的内热容易引起肠道干涸、大便干结,小便因身体水分缺失而分量减少,从而颜色变黄。宝宝手心发热出汗,往往是由于体内温火过剩、内热上火。孩子的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加快。若宝宝出现眼内分泌物增多的现象,即有口臭和眼屎。宝宝爱哭,容易发脾气,倔强。

小儿肝火旺的注意事项

1、小孩的精力比较旺盛,食用一些辛辣食物时,容易引起上火,就可能导致肝火旺盛。平时注意给孩子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尽量多食用一些清淡的食物,儿童的饮食习惯都是儿时养成的,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会有益终身。

2、除特殊情况,儿童一般是不需要服用一些大补药物的。有些家长认为一些滋补品对孩子有益,家庭条件又比较富裕时,不适当的将补药给孩子服用,反而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

3、要注意孩子情绪的变化,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了解原因,并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生闷气。经常生气对孩子的肝脏发育不利。

小儿肝火旺吃什么

1、荸荠:又称为马蹄。马蹄的性质寒凉,果汁丰富,常常用于制作清热解毒的竹蔗茅根水。凡热病后余热未净的心烦口渴、口舌生疮、便干尿黄等有肝火者都非常适宜食用。

2、百合:百合性平,具有清热润肺滋肝功效,对热病后余热未清,咽喉肿痛,心烦口渴诸症均有疗效。

3、茭白:茭白适合心经有热、心烦口渴、便干尿黄症状者食用,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4、莴笋:莴笋质地脆嫩、水分多,功效特点为清热、顺气、化痰。适合肝肺有热者食用。

5、白菜:白菜有清热除烦,利二便的作用。

小儿穴位推拿终于出来了 妈妈们都忍不住收藏转发啦!


补肺经/清肺经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下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天河水

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上图。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开天门

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

穴位:天门(攒竹)

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揉太阳

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

另外小儿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以防感冒发烧。日温差也较大时,家长一定要适时给小儿加减衣服,预防感冒。注重合理喂养,不可过食肥腻食物,以免伤食积滞,从而引起发烧。发烧时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

一般来说急性发烧需要1至3天痊愈,长期低热而用药效果不佳的患儿相对治疗时间长些,因为长期低热患儿的治疗一般都需要从发病的本因入手。

发高烧: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额头滚烫、头晕目眩,严重时不仅浑身疼痛,甚至烧到意识模糊、发生抽搐。人的正常体温约37.2℃左右。除非体温超过38.5℃(成年人)或39℃(小孩),否则无需太过紧张。

其实,发高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提醒你的身体可能有疾病出现了。

事实上,散热对身体有好处,这个体内的防御措施有消灭外来病菌的功用。如果温度没有上升太高,不妨让它自然散热,如此有助于排除毒素。

小儿风寒感冒的穴位按摩

风寒感冒: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关节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质淡,苔薄、白。

常用手法:

① 推三关穴500次。

②揉外劳宫100次。

位:外劳宫(外劳)

位置: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揉50~100次。

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腹泻,肠鸣等。

③双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

穴位: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肩井,约捏拿5~10次。

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④用食、中指揉二扇门50次,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

穴位:二扇门

位置:在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中。

操作:用两拇指甲掐揉之,掐5~10次,揉100~300次。

主治:惊风,昏厥,身热无汗。

小儿风热感冒的穴位按摩

症见发热重,微恶风或恶寒,咽痛,口干,有汗,面赤,鼻塞,流黄涕,咳嗽痰黄,舌边尖红,苔薄黄。

1、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100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上图。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2、按揉大椎穴1~3分钟。

穴位:大椎

位置: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

操作:以中指端按揉,或用拇指与食、中、无名等指作对称用力,捏挤大椎。按揉约100~300次,捏挤10~15次。

3、以掌横擦骶尾部,以透热为度。

4、拿肩井3~5次。

穴位: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肩井,约捏拿5~10次。

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5、咳嗽痰多者,加按揉天突、丰隆穴各1分钟,推小横纹100次,推膻中100次。

穴位:天突

位置:胸骨上窝正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揉。约15~30次。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恶心,呕吐等。

穴位:丰隆

位置: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1~3分钟。

主治:痰多,气喘,胸闷等。

穴位:小横纹

位置:在掌面小指根下掌纹尺侧头。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见上图。约揉100~300次。

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炎等。

位:膻中

位置: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分推,约50~100次。

主治: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

6、高热惊厥者,加清肺经300次,清心经300次,推涌泉200次,清天河水500次。

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下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穴位:涌泉

位置: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

操作:用拇指腹自足跟推向足尖,称推涌泉。见右图,推100~500次。用拇指端在穴位上按揉,称揉涌泉,见左图。揉30~50次。

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

小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穴位按摩

1、食欲不振者,加揉板门100次,摩中脘3分钟,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穴位: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部。

操作:用拇指端在大鱼际中点按揉,约揉200~400次。

主治: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积滞,阻泻,腹胀等。

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

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穴位: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操作:用拇指端按揉。约1~3分钟。

主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泄泻,便秘,四肢无力等。

随证加减

2、如流鼻涕、咽痛等症状重者,常用手法加

①点揉风池穴1分钟。

②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

穴位:虎口(合谷)

位置:拇、食两指之间凹陷中,第2掌骨之中点边缘处。

操作:用拇指按揉或拇、食二指对称拿之。约拿3~5次,揉100~300次。

主治:风寒感冒,口眼歪斜,牙痛等。

③多揉太阳穴。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3、如高热者,常用手法加

①清天河水300次,清肺经300次。

②直推脊柱5~10次。

穴位:脊柱

位置: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直推,称推脊柱,约推100~300次。

主治:脱肛,便秘,泄泻等。

③搓擦涌泉300次。

4、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100次,推三关100次。

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下图。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穴位:三关

位置:在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100~300次。

按揉中脘、足三里穴各1分钟。

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

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小儿穴位推拿终于出来了 妈妈们都忍不住收藏转发啦!


补肺经/清肺经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下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天河水

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上图。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开天门

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

穴位:天门(攒竹)

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揉太阳

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按揉中脘、足三里穴各1分钟。

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

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

另外小儿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以防感冒发烧。日温差也较大时,家长一定要适时给小儿加减衣服,预防感冒。注重合理喂养,不可过食肥腻食物,以免伤食积滞,从而引起发烧。发烧时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

一般来说急性发烧需要1至3天痊愈,长期低热而用药效果不佳的患儿相对治疗时间长些,因为长期低热患儿的治疗一般都需要从发病的本因入手。

发高烧: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额头滚烫、头晕目眩,严重时不仅浑身疼痛,甚至烧到意识模糊、发生抽搐。人的正常体温约37.2℃左右。除非体温超过38.5℃(成年人)或39℃(小孩),否则无需太过紧张。

其实,发高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提醒你的身体可能有疾病出现了。

事实上,散热对身体有好处,这个体内的防御措施有消灭外来病菌的功用。如果温度没有上升太高,不妨让它自然散热,如此有助于排除毒素。

小儿风寒感冒的穴位按摩

风寒感冒: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关节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质淡,苔薄、白。

常用手法:

① 推三关穴500次。

②揉外劳宫100次。

位:外劳宫(外劳)

位置: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揉50~100次。

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腹泻,肠鸣等。

③双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

穴位: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肩井,约捏拿5~10次。

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④用食、中指揉二扇门50次,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

穴位:二扇门

位置:在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中。

操作:用两拇指甲掐揉之,掐5~10次,揉100~300次。

主治:惊风,昏厥,身热无汗。

小儿风热感冒的穴位按摩

症见发热重,微恶风或恶寒,咽痛,口干,有汗,面赤,鼻塞,流黄涕,咳嗽痰黄,舌边尖红,苔薄黄。

1、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100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上图。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2、按揉大椎穴1~3分钟。

穴位:大椎

位置: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

操作:以中指端按揉,或用拇指与食、中、无名等指作对称用力,捏挤大椎。按揉约100~300次,捏挤10~15次。

3、以掌横擦骶尾部,以透热为度。

4、拿肩井3~5次。

穴位: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肩井,约捏拿5~10次。

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5、咳嗽痰多者,加按揉天突、丰隆穴各1分钟,推小横纹100次,推膻中100次。

穴位:天突

位置:胸骨上窝正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揉。约15~30次。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恶心,呕吐等。

穴位:丰隆

位置: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1~3分钟。

主治:痰多,气喘,胸闷等。

穴位:小横纹

位置:在掌面小指根下掌纹尺侧头。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见上图。约揉100~300次。

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炎等。

位:膻中

位置: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分推,约50~100次。

主治: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

6、高热惊厥者,加清肺经300次,清心经300次,推涌泉200次,清天河水500次。

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下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穴位:涌泉

位置: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

操作:用拇指腹自足跟推向足尖,称推涌泉。见右图,推100~500次。用拇指端在穴位上按揉,称揉涌泉,见左图。揉30~50次。

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

小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穴位按摩

1、食欲不振者,加揉板门100次,摩中脘3分钟,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穴位: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部。

操作:用拇指端在大鱼际中点按揉,约揉200~400次。

主治: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积滞,阻泻,腹胀等。

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

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穴位: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操作:用拇指端按揉。约1~3分钟。

主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泄泻,便秘,四肢无力等。

随证加减

2、如流鼻涕、咽痛等症状重者,常用手法加

①点揉风池穴1分钟。

②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

穴位:虎口(合谷)

位置:拇、食两指之间凹陷中,第2掌骨之中点边缘处。

操作:用拇指按揉或拇、食二指对称拿之。约拿3~5次,揉100~300次。

主治:风寒感冒,口眼歪斜,牙痛等。

③多揉太阳穴。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3、如高热者,常用手法加

①清天河水300次,清肺经300次。

②直推脊柱5~10次。

穴位:脊柱

位置: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直推,称推脊柱,约推100~300次。

主治:脱肛,便秘,泄泻等。

③搓擦涌泉300次。

4、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100次,推三关100次。

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下图。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穴位:三关

位置:在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100~300次。

小儿推拿清肺经,妈妈在也不用担心找不到穴位了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