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简单易操作的养生运动 > 导航 > 养生煲的操作方法

蒜泥敷脚心的操作方法

简单易操作的养生运动。

“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养生孰为先,养心须乐观。”自有人类文明以来,长生不老是很多人的目标,药物不能替代养生,只有观念和行动结合的养生才是有效的。如何分辩关于中医养生话题的对错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蒜泥敷脚心的操作方法,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蒜这种食物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把它当做调味品,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佐料。但是,你知道吗?大蒜也是一种药材,蒜泥敷脚心可以帮助我们祛虚火,也可以治疗咳嗽,效果还是挺好的。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不知道怎么做,小编就教给大家蒜泥敷脚心的具体操作。

蒜泥敷脚心是泄气的方法,只能用1-2次,不能多用,用它来祛虚火的最快捷。比如:经常口腔溃疡,口干口渴,喝多少水都觉得渴。或失眠烦躁,难以入睡。还有脸上起痘痘,起的是那种挤不出米的痘痘。嘴唇干燥甚至起皮。脖子甩一甩就嘎嘎响,膝关节也经常嘎嘎响。眼睛干涩,或看东西模糊。则可用大蒜敷脚心,轻者一次就好,重者3天后再敷一次即可。

具体方法如下:WWW.yS630.CoM

洗净脚后把大蒜一个独头蒜搅碎后用小勺放在先撕好的一条保鲜膜上,然后将放有大蒜的位置敷在脚心涌泉穴上(位置在1/3脚处);将保鲜膜缠在脚上固定好。

秋冬季的咳嗽多以外寒内热型居多,并且多夹杂着秋燥,也就是说,多是上火在前、受凉在后所引起的。而且秋天特别干燥,这种干燥还表现在喝水后,小便比较多,但是口渴的感觉并不消失。对于这种寒热错杂加带有干燥的咳嗽,中医认为,引火下行是一种顺势驱邪的好方法。

具体方法很简单,将大蒜捣成蒜泥,放在纱布上,用胶布将纱布贴在脚心即可,帖敷2~3天即可起到保健的作用,如果已经咳嗽,帖敷5天即可。

看到上文的描述,大家就不会怀疑小编的说法是错误的了吧,如果还是不相信蒜泥敷脚心有这两个功效,大家可以亲自试一下,,观察最终效果。而且,蒜泥敷脚心的操作方法很简单,小编在上文中特地给大家指出在哪个位置,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扩展阅读

拔罐的操作方法简介


(1)准备材料:玻璃火罐二个(备用一个),根据部位,选择号型,镊子一把,95%酒精一小瓶(大口的),棉花球一瓶,火柴一合,新毛巾一条,香皂一块,脸盆一个。

(2)术前检查:检查病情,明确诊断,是否合乎适应症。检查拔罐的部位和患者体位,是否合适。检查罐口是否光滑和有无残角破口。

(3)操作方法:先用干净毛巾,蘸热水将拔罐部位擦洗干净,然后用镊子镊紧棉球稍蘸酒精,火柴燃着,用门火法,往玻璃火罐里一闪,迅速将罐子扣住在皮肤上。

(4)留罐时间:过去留罐时间较长,有从10分钟留到30分钟以上的,这种长时间留罐,容易使局部黑紫一片,郁血严重,增加吸收困难,因此,现在留罐时间一般较前缩短了,根据身体强弱的浅层毛细血管渗出血液情况,可以考虑改从3分钟到6分钟比较合适。

实践证明,短时间留罐比长时间留罐好处多。严重郁血减为轻微渗出血或充血,便于吸收,增强抗病能力;不留斑痕;防止吸过度,造成水泡伤引起感染;时间虽短,疗效较高。

(5)起罐:左手轻按罐子,向左倾斜,右手食、中二指按准倾斜对方罐口的肌肉处,轻轻下按,使罐口漏出空隙,透入空气,吸力消失,罐子自然脱落。

(6)火力大小:火力大小,也要掌握好。酒精多,火力大则吸拔力大;酒精少,火力小则吸拔力小。还有罐子叩得快则吸力大;叩得慢则吸力小。这些都可临时掌握。

(7)间隔时间;可根据病情来决定。一般讲来,慢性病或病情缓和的,可隔日一次。病情急的可每日一次,例如发高烧,急性类风湿,或急性胃肠炎等病,每卧一次、二次,甚至三次,皆不为过,但留罐时间却不可过长。

(8)疗程。一般以12次为一疗程,如病情需要,可再继续几个疗程。

(9)部位:肩端、胸、背、腰、臀、肋窝以及颈椎、足踝、腓肠肌等肌肉丰厚、血管较少的部位,皆可拨罐。另外还可根据病情,疼痛范围,可拔l~2个火罐,或4~6个甚至10个玻璃火罐。

人工呼吸的操作方法


导读:人工呼吸的操作方法,大家都知道人工呼吸是什么,但是你知道人工呼吸的操作方法吗?下面教几种人工呼吸的操作方法,一起来增长知识吧。

人工呼吸的操作方法有很多,口对口吹气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但以口对口吹气式人工呼吸最为方便和有效。人工呼吸适用于窒息、煤气中毒、药物中毒、呼吸肌麻痹、溺水及触电等患者的急救。

人工呼吸的操作方法

1、口对口吹气法

此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而且气体的交换量大,接近或等于正常人呼吸的气体量。对大人、小孩效果都很好。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首先清理患者呼吸道,保持呼吸道清洁。使患者头部尽量后仰,以保持呼吸道畅通。

(2)救护人站在其头部的一侧,自己深吸一口气,对着伤病人的口(两嘴要对紧不要漏气)将气吹入,造成吸气。为使空气不从鼻孔漏出,此时可用一手将其鼻孔捏住,然后救护人嘴离开,将捏住的鼻孔放开,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4--16次。

(3)如果病人口腔有严重外伤或牙关紧闭时,可对其鼻孔吹气(必须堵住口)即为口对鼻吹气。救护人吹气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吹进气后,病人的胸廓稍微隆起为最合适。口对口之间,如果有纱布。则放一块叠二层厚的纱布,或一块一层的薄手帕,但注意,不要因此影响空气出入。

2、俯卧压背法

此法应用较普遍,但在人工呼吸中是一种较古老的方法。由于病人取俯卧位,舌头能略向外坠出,不会堵塞呼吸道,救护人不必专门来处理舌头,节省了时间,能及早进行人工呼吸。但对于孕妇、胸背部有骨折者不宜采用此法。操作方法:

(1)伤病人取俯卧、位,即胸腹贴地,腹部可微微垫高,头偏向一侧,两臂伸过头,一臂枕于头下,另一臂向外伸开,以使胸廓扩张。

(2)救护人面向其头,两腿屈膝跪地于伤病人大腿两旁,把两手平放在其背部肩胛骨下角(大约相当于第七对肋骨处)、脊柱骨左右,大拇指靠近脊柱骨,其余四指稍开微弯。

(3)救护人俯身向前,慢慢用力向下压缩,用力的方向是向下、稍向前推压。当救护人的肩膀与病人肩膀将成一直线时,不再用力。在这个向下、向前推压的过程中,即将肺内的空气压出,形成呼气。然后慢慢放松回身,使外界空气进入肺内,形成吸气。

(4)按上述动作,反复有节律地进行,每分钟14--16次。

3、仰卧压胸法

此法便于观察病人的表情,而且气体交换量也接近于正常的呼吸量。但最大的缺点是,伤员的舌头由于仰卧而后坠,阻碍空气的出入。所以作本法时要将舌头按出。这种姿势,对于淹溺及胸部创伤、肋骨骨折伤员不宜使用。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背部可稍加垫,使胸部凸起。

(2)救护人屈膝跪地于病人大腿两旁,把双手分别放于乳房下面(相当于第六七对肋骨处),大拇指向内,靠近胸骨下端,其余四指向外。放于胸廓肋骨之上。

(3)向下稍向前压,其方向、力量、操作要领与俯卧压背法相同。

在常温下,人缺氧46分钟就会引起死亡。所以,进行人工呼吸时,速度要快。一旦病人呼吸顺畅时,也应尽快送到医院详细检查治疗。

真空拔火罐的操作方法


一、真空拔火罐的操作方法

真空拔罐是利用机械抽气原理,使罐体内形成负压,使罐体吸附在选定的部位(穴位或病灶点),使皮下及浅层肌肉充血,刺激人体皮部、经筋、经络穴位以起到排除毒素、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固本、调节脏腑功能等作用的一种非药物疗法。

那么真空拔火罐的操作方法是什么呢?有什么要注意的?下面小编为您介绍真空拔火罐的操作方法。

选取适当大小的罐具及舒适的体位,将选好的罐具顶部活塞上提一下,以保证通气,将真空枪口轻轻套住罐具顶部活塞后,垂直快速提拉杆数次,至拔罐部位皮肤隆起,病人可耐受为度,罐具吸附于体表之后,将负压枪口左右轻轻旋动向后退下,轻按一下罐具活塞以防漏气;治疗结束时提一下罐顶活塞即可,每次治疗时间10分钟。在单人不能直接拔罐的部位(如脊椎、腰部)可使用连接器。

1、根据病情选好穴位,在治疗中均应取双侧穴位。

2、选取适当罐具及舒适的体位(可分为坐位、仰卧、侧卧及俯卧位)。

3、将选好的罐具顶部活塞上提一下,以保证通气。

4、将负压枪口轻轻套住罐具顶部活塞后,垂直快速提拉杆数次,至拔罐内皮肤隆起,病人可耐受为度。

5、在不能直接拔罐的部位(如脊椎、腰部)可使用连接器。连接器安装方法:先将连接器一端的连接杆大头连接备用前嘴的大孔,再将另一端连接杆小头连接负压枪口,使之成为一体,然后前嘴与拔罐有活塞的一头套在一起,再将拔罐放在需要治疗的部位。

6、罐具吸附于体表之后,将负压枪口左右轻轻旋动向后退下,轻按一下罐具活塞一防漏气。

7、治疗结束时提一下活塞即可。

8、拔罐具使用后常规用消毒液,酒精棉擦拭。不可浸泡,水煮或高温处理等。

9、罐疗时拔不上,请检查拔罐内胶塞是否严封,负压枪和拔罐连接是否过紧,负压枪和拔罐是否垂直,负压枪和拔罐提拉时对皮肤压力是否过大。

虽然拔罐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自然疗法,但还是有禁忌,如心脏病患者、血友病、全身高度浮肿、患有皮肤病或伤口者等禁用拔罐;体质消瘦弱小、6岁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使用拔罐时吸附力量宜轻;孕妇使用拔罐须谨慎。

那么真空拔罐的注意事项,你了解吗?下面小编为您介绍真空拔罐的注意事项,真空拔罐可不是随便就可以操作的。

二、真空拔罐的注意事项

1、选择好拔罐部位或穴位,一般以肌肉丰满、皮下组织充实及毛发较少的部位进行拔罐为佳。

2、拔罐时室内须保持温暖,尤其对须宽衣暴露皮肤的患者应避开风口以免受凉感冒。

3、拔罐时嘱咐患者不要移动体位,以免罐体脱落。拔罐使用罐体吸附数目多时,罐体间的距离不宜太近,以免罐体互相牵拉皮肤产生疼痛或拉伤,或因罐体间互相挤压而致罐体脱落。

4、前一次拔罐部位斑块未消失之前,不宜再在原处拔罐。

5、病情重、病灶深及疼痛性疾患,拔罐时间宜长;病情轻、病灶浅及麻痹性疾患,拔罐时间宜短;拔罐部位肌肉丰厚,如背部、臀部、大腿部,拔罐时间宜长;拔罐部位肌肉薄,如头部、胸部、上肢部,拔罐时间宜短。气候寒冷时拔罐时间可适当延长;天热时则可相应缩短。

6、起罐后皮肤局部潮红、瘙痒,不要乱抓,可涂抹刮痧拔罐润肤增效乳或油,经几个小时或数日即可消除。

7、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区分正常反应和异常反应,如遇异常紧拉、疼痛或严重不适,应立即调整负压(拉动罐体底部排气阀门杆稍放一点气减压即可)或起罐重新吸附;如出现晕罐现象参照本书异常反应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8、过度疲劳、饥饿、大渴、醉酒、对疼痛过度敏感者应让患者休息,饮食、饮水后、酒醒后再行拔罐;对疼痛过度敏感者应用轻手法。

拔罐不易过于频繁,对于起保健效果的拔罐一周可以选择1至2次,对于起治疗效果的拔罐则一周最多1次。同时,拔罐时的留罐时间不易过长,夏季留罐时间在10分钟左右,冬季在20分钟左右。家庭用的真空气罐吸附力不易过大,以免造成皮肤损伤。

三、拔火罐出现水泡是为什么

拔罐后有时局部皮肤除了出现出血点、瘀血等现象之外,有些患者会出现水泡,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患者体内风寒湿湿毒较盛,以湿气最为突出。起泡也是一种邪气外出的表现,有时会在罐壁上出现小水滴,也是湿邪的表现。

2、留罐时间长。这一点因人而异,也是和体质有关系的。有人留罐20-30分钟也不会有起泡的现象,也有人5-10分钟就会起泡,所以一般第一次拔罐时间需要短一些,等对患者情况了解了,就可以适当放宽时间。

3、罐子温度较高。这一点只有很小的可能性。有时做闪罐,如果造成罐体温度过高,这时留罐的话,会增加起泡的可能。

4、部位的差异。同一个人拔罐,有的部位没问题,有的部位起泡。一般来说,拔罐出现水泡比较多的地方是背部、两胁、臀部容易起泡。

5、拔罐过重。超出了承受能力。

直肠给药的操作方法


直肠给药这种治疗方法一般都是用在儿童身上的。因为这种治疗办法不会让儿童感觉到疼痛,孩子就不会哭闹,还会能最快的发挥药物的药效,减轻儿童因为疾病给身体带来的痛苦,直肠给药是在儿童排便后治疗将药物送入孩子的直肠内,下面给大家介绍直肠给药的操作方法。

儿童直肠给药是一种安全、无痛、方便、有效的绿色医疗技术,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各级儿科临床治疗工作中。现将儿童直肠给药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做一总结,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同是也诚请经验丰富的老师对本文的不足之处给予更正指导。

一、儿童直肠给药的正确体位

临床上多采用以下三种体位给药:(1)侧卧位;(2)截石位;(3)俯卧位。临床多以此卧位给药。

二、直肠给药的方法

首先在给药前20--30分钟让患儿排便,这样既可以增加药物注入后的保留时间,也可以增加药物与直肠粘膜的接触面,有利于药物吸收。然后逗哄患儿,以争取最大限度的主动配合治疗,切记强行给药。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取合适的药物(用量见下表),吸入注射器内,安装好小儿直肠给药导管,将注射器内剩余空气排尽,然后对装有药液的注射器进行预热加温。加温大多采用热水浸泡法,其热水的温度应控制在37℃--40℃之间,浸泡约5---10分钟即可。去除加温好的注射器,将患儿调整至理想体位,用医用石蜡油涂在直肠给药导管的远端,约2--5cm,再将患儿的肛门周围涂少许石蜡油。然后将给药导管缓缓插入肛门至合适位置(插入深度见下表),将药液缓缓注入直肠内,注射完毕后,轻轻拍打患儿臀部2--3下,同是将给药导管轻轻拔出,叮嘱患儿或家长,让患儿取左侧位静卧5--10分钟,方可自由活动。

针灸小针刀的操作方法


能有健康的身体就需要我们对身体进行保养,并且在身体出现疾病的时候能掌握好治疗方法,其中中医针灸就能对我们的身体进行很好的改善,能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加的健康,但是我们必须要掌握好穴位和针灸器材的使用方法才能把效果展现好,下面一起了解下针灸小针刀的操作方法。

针灸小针刀的操作方法

小针刀是由金属材料做成的,在形状上似针又似刀的一种针灸用具。应用前必须高压灭菌、或经酒精浸泡消毒。

操作方法

(1)、体位的选择以医生操作时方便、患者被治疗时自我感觉体位舒适为原则。如在颈部治疗,多采用坐位;头部可根据病位选择仰头位或低头位;

(2)、在选好体位及选好治疗点后,作局部无菌消毒,即先用酒精消毒,再用碘酒消毒,酒精脱碘。

医生戴无菌手套,最后确认进针部位,并做以标记。对于身体大关节部位或操作较复杂的部位可敷无菌洞巾,以防止操作过程中的污染。

为减轻局部操作时引起的疼痛,可作局部麻醉,阻断神经痛觉传导。常用的注射药物有:

a、1%普鲁卡因2-5毫升/每个进针点。

b、2%利多卡因5毫升左右/每个进针点。

c、2%利多卡因5毫升,确炎松A1毫升,混匀后分别注入2-3个治疗点。

(3)、常用的剥离方式有:

a、顺肌纤维、或肌腱分布方向做铲剥--即针刀尖端紧贴着欲剥的组织做进退推进动作(不是上下提插),使横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b、做横向或扇形的针刀尖端的摆动动作,使纵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c、做斜向或不定向的针刀尖端划摆动作,使无一定规律的粘连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剥离动作视病情有无粘连而采纳,注意各种剥离动作,切不可幅度过大,以免划伤重要组织如血管、神经等。

(4)、每次每穴切割剥离2-5次即可出针,一般治疗1-5次即可治愈,两次相隔时间可视情况5-7天不等。

(5)、小针刀的应用指征:

a、病人自觉某处有疼痛症状。

b、医生在病变部位可触到敏感性压痛。

c、触诊可摸到皮下有条索状或片状或球状硬物,结节。

d、用指弹拨病变处有响声。

上面就是对针灸小针刀的操作方法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在进行针灸的时候就能更好的处理针灸的器材了,另外我们在平时生活中不是身体出现的任何症状都能通过针灸进行缓解的,有些疾病还是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的。

子宫脱垂艾灸操作方法


子宫脱垂艾灸操作方法

1、子宫脱垂艾灸操作方法

艾灸归来穴,有助于轻度子宫脱垂归位。

艾灸归来穴既能温经散寒、行气活血、祛淤止痛,又能益气升提、固摄胞宫,还可以治疗痛经、闭经、不孕、白带过多、子宫虚寒、子宫脱垂等生殖器问题。现代女性劳动减少且缺乏运动,长期处于空调环境,加上爱吃生冷之品,所以临床上月经失调患者以虚寒证居多,症状为畏寒肢冷、少腹隐痛、喜温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要改善这些症状,均可艾灸归来穴。

归来穴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操作方法如下:

患者取舒适仰卧位,操作者将点燃的艾条放置于归来穴上方,距离皮肤约3cm,使局部产生温热感但又不灼伤局部皮肤为度,左右交替,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2、子宫脱垂是怎么回事

所谓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至子宫颈外口,甚至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分娩造成宫颈、宫颈主韧带与子宫骶韧带的损伤,以及分娩后支持组织未能恢复正常,是子宫脱垂的主要原因;产后习惯蹲式劳动,使腹压增加,也容易促使子宫脱垂;未产妇发生子宫脱垂,则多因生殖器官支持组织发育不良所致。中医认为,分娩产伤是子宫脱垂的主因,其次是子宫虚寒、劳力过度、年老体虚而引致的。

3、子宫脱垂的症状

子宫脱垂的患者通常都会有骶部酸痛的症状,尤其是在劳累过后尤为明显,在充分的休息之后便可以缓解。还有不少的患者感到下腹、阴道以及会阴部有下坠的感觉,而且也会在劳累过后加剧。

有些患者的阴道内会有球形的脱出物,会在走路、劳动的时候比较严重,在卧床休息后便会自行回缩。很多严重的患者会整天都露在外面,不能回缩。这会因摩擦而出现溃疡、感染等,有的患者还会有出血现象。

子宫脱垂的患者,在腹部用力的时候都会有尿液外溢的情况,比如:大笑、咳嗽等。

很多子宫脱垂的患者都有月经改变、白带多的现象,这是因为脱垂而影响了血循环,使得局部出现了淤血,从而影响了月经。

治疗子宫脱垂的偏方

处方1、升提汤

方药与用法:枳壳15g;茺蔚子15g;将上药浓煎成100ml,加入食糖适量,每瓶500ml,约含升提汤5剂;治疗时,每次50ml,每日2次口服,每1个疗程服用6瓶。

功能与主治:升阳举陷;主治子宫脱垂。

疗效评估:现已报道,用此方治疗924例患者,显效602例、有效173例、无效149例,临床总效率约为84%。

简释:方内枳壳能行气宽中,对轻度子宫脱垂和直肠脱垂均有升提固脱作用。在用药治疗时,要避免过度劳累及忌用生冷。

处方2、升麻鸡蛋方

方药与用法:升麻4g(研末),鸡蛋1个;先把鸡蛋顶钻一黄豆大小圆孔,将药末放入蛋内搅匀,取纸盖封孔,放蒸笼内蒸熟;每天服食1个药蛋,连用10天1个疗程,间隔2天后,再进行下一个疗程。服药期间,须忌房事或重体力劳动。

功能与主治:益气、升阳举陷;主治轻度子宫脱垂。

疗效评估:有人报道,用此方治疗120例患者,用药1个疗程,痊愈者62例;经治2个疗程,痊愈者36例;经治3个疗程,痊愈者8例。

子宫脱垂日常护理措施

1、减少咖啡因和酒精:含咖啡因、酒精的饮料将刺激某些荷尔蒙分泌,而诱发皮肤发热。

2、保持规律的性生活:规律的性生活不易使皮肤发热,而且能间接刺激退化的卵巢,以缓和荷尔蒙系统,且防止雌激素锐减。

3、多喝水:多喝水或果汁,也可以有效地控制体温。

4、应少食多餐:少食多餐有利于身体调节体温。

5、饮食中应避免乳制品:酸奶、乳制品、糖、肉类易造成皮肤发热,所以饮食中应尽量避免乳制品。可以多吃生菜、海带、鲑鱼(含骨)、沙丁鱼等。

子宫脱垂患者应该减少站立时间,避免久蹲。重症患者外出检查应用轮椅推送。卧床休息者落实生活护理,减少病人下床活动。保持大便通畅,每天进食蔬菜应保持500g。如有便秘,应遵医嘱大便软化剂。指导病锻炼盆底肌肉,如做提肛运动。指导病人避免增加腹压的因素,如咳嗽、久站、久蹲等。

中药艾灸操作方法有哪些


 

中药治病方法中有一种方法叫做艾灸方式,艾灸在很多时候都是可以做的,在我们感冒,或是腰酸背痛的时候就可以选择艾灸的方式来治疗,在中医上的艾灸在大家身体没有疾病的时候多可以做,艾灸的方式可以提高身体的质量,通过艾灸还有改善血液循环的好处,在中医上艾灸的操作很简单,那么中医艾灸操作方式有哪些?

艾炷直接灸

将灸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称为直接灸。根据灸后有无烧伤化脓,又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

化脓灸(瘢痕灸)用黄豆大或枣核大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局部组织经烫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能改善体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起到治疗和保健作用。目前临床上,常用此法对哮喘、慢性胃肠炎、发育障碍等疾病和体质虚弱者进行施治。

操作方法:

①体位的选择和点穴:因灸治要将艾炷安放在穴位表面,并且施治时间较长,故要特别注意体位的选取,要求体位平正、舒适。待体位摆妥后,再在上面正确点穴。

②艾炷的安放和点火:首先按要求制作好所需的艾炷,除单纯采用细艾绒外,也可在艾绒中加入一些芳香性经末,如丁香、肉桂(丁桂散)等,有利于热力的渗透。然后,在施灸的穴位处涂以少量的葱、蒜汁或凡士林,以增强粘附和刺激作用。艾炷放好后,用线香将之点燃。每灸完一壮,以纱布蘸冷开水抹净所灸穴位,复按前法再灸,一般可灸7~9壮。

③敷贴药膏:灸治完毕后,应将局部擦拭干净,然后在施灸穴位上敷贴玉红膏,可1~2日换贴一次。数天后,灸穴逐渐出现无菌性化脓反应,如脓液多,膏药亦应勤换,约经30~40天,灸疮结痂脱落,局部留有疤痕。在灸疮化脓时,局部应注意清洁,避免污染,以免并发其他炎症。同时,可多食一些营养较丰富的食物,促使灸疮的正常透发,有利于提高疗效。如偶尔发现有灸疮久不愈合者,可采用外科方法予以处理。

非化脓灸(无瘢痕灸)近代对灸法的应用,有以达到温烫为主,不致透发成灸疮,称为非化脓灸。其方法是,先将施灸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然后将小艾炷放在穴位上,并将之点燃,不等艾火烧到皮肤,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即用镊子将艾炷夹去或压灭,更换艾炷再灸,连续灸3~7壮,以局部皮肤出现轻度红晕为度。因其不留瘢痕,易为患者接受。本法适用于虚寒轻证。

在中医上,如果想要用艾灸的方式来治疗疾病的时候大家都可以试试这样的方式来给自己治疗各种疾病,艾灸治疗其实跟针灸治疗是差不多的,不过艾灸治病是用艾来做的针灸,这样的治病效果更好一些,选择艾灸来治病是需要注意很多事项的,在艾灸前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准备。

中医支招 经络减肥的操作方法


我们的经络四通八达,连接着整个身体,对维持身体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肥胖问题也与经络系统密不可分。那么,我们该如何通过经络有效减肥呢?下面中医专家来支招,一起来看看经络减肥方法。

一、什么是经络?

所谓经络,乃行血气、营阴阳、调虚 实、应天道、决死生、处百病不可不通者也。这就是说,我国 古人发现和概括的经络学说,指的是人体的调节、控制、传输 等系统,是经脉与络脉、经筋与皮部的总称。

二、经络与身体各部位肥胖的关系

中医的说法,经络就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负责运送全身的给养与代谢的废物。当经络不通或者流速缓慢的时候,就好比公路上堵车,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挤在一起,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脂肪,形成局部肥胖,脂肪过多影响人体健康。传统五行经络学说认为,人小腿粗是由于下焦经不通和膀胱经不通。 手臂粗是因为上焦不通、心包经不通。腰腹部粗是因为肺经不通、大肠经不通。因此减肥就要对应打通相关经络。

三、如何打通经络,这个减肥方法让产后减肥不难?

如何打通经络呢?最简单,最安全,最绿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精油按摩来解决,西安可丽可心采用独到特效的精油改善动脉、静脉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效果显著。而动脉能吸进氧气养份,静脉可以排除二氧化碳及水份,而淋巴系统则能排除废弃物。动脉及静脉靠心脏这个机器运转,而淋巴必需靠呼吸及运动方可流动,所以循环代谢不良时,很容易造成肥胖。为了避免身体变肥胖,精油减肥时,建议大家可以使用一个淋巴引流精油。

经络减肥操作方法

1、取穴:

上肢:取外关、合谷、曲池、阿是穴。

腹部:取天枢、盲俞、中枢、水分、气海、下脘减肥穴及阿是穴。

下肢:取三阴交、足三里及阿是穴。

2、针刺方法:

可采用0.5~2.5寸针,经高血消毒后进行针刺,留针30~50分钟,中途可采用泻法行针一次。

3、耳穴:

用白芥籽或王不留行籽,埋压耳神门穴、胃、小肠、脾、肺、内分泌、皮脂腺穴,交替应用。药物贴耳,必须叮嘱顾客每天按压5~6次,饭前10分钟必按。

4、中药贴脐:

将中药粉用蜂蜜调成膏状,每天适量贴敷肚脐,5天更换一次。

5、具体操作过程:

前3至5天连续就诊,以后每隔2天做一次,再隔5天至一周,直至体重降至正常为止。

咽部涂布疗法的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咽部涂布疗法,是指将药粉或药水涂抹或吹布于咽喉部,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

可分为涂抹法和吹布法两种

一、涂抹法

1.患者取正坐位,头向后仰。

2.医者站于患者右侧,取1长棉签(或用筷子,一端卷紧消毒棉花),蘸药液或药未。

3.令患者张嘴,发啊音时,医者用左手持压舌板,按压舌根,随即将长棉签迅速插入口中,把药液或药末涂抹于咽喉壁的粘膜上。

二、吹布法

1.患者取正坐位,头向后仰。

2.医者取喷粉器(见耳内吹药疗法)l个,在喷粉器的长嘴端放上少许药末,站在患者的右前方,令患者张嘴,发啊音时,左手持压舌板,按压舌板,右手持喷粉器,迅速将长嘴端伸入口腔内,对着患处,用手指捏压鼓状端,形成一股气流,将药粉喷布于患处,迅速地将喷粉器退出。 若用细竹管、芦管、麦秆或用纸卷成细管代替喷粉器时,一端放上少许药末,从另一端用口轻轻吹出。

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一、禁忌证

揪痧是什么 揪痧的操作方法


养生导读:揪痧,是将中指和食指弯曲如钩状,蘸水夹揪皮肤,造成局部瘀血。施行本法时不需要任何器具,只需用手指即可。

揪痧在民间称之为"揪疙瘩"。施行本法时不需要任何器具,只需用手指即可。揪痧疗法灵活,可根据病情选择施治部位,头痛、发热、身体乏力,自己可以给自己揪,故揪痧也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自我疗法。

中医里,揪扯皮肤的方法被称为揪痧或扭痧,可以看作是刮痧的一种简单变形,揪痧是指在身体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用手指揪扯皮肤,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按中医理论,刮痧可以起到活血化淤、疏通经络、理筋整复等作用。从西医的角度看,体表细小血管中存在较长时间没有代谢循环的血液,受到外力挤压后,血管破裂后血液渗入周围细胞组织,产生轻微的创伤反应,既能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又能调动人体产生应激反应,使神经、循环、激素、免疫、排泄等系统活跃起来,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揪痧的操作方法

1、患者伏案而坐或取俯卧位,充分暴露施治皮肤。

2、操作者将中指和食指弯曲成钩状,蘸水后去夹扯起一部分皮肤向前揪,然后急速放开还原,依上述手法连续向一定方向拧扯,重复往返数次,以所扯皮肤处发红或发紫发黑(发痧的严重程度表现)但没有皮肤破损为止,此时常发出叭叭的清脆响声,由于外力的夹、挤作用,可将皮下毛细血管夹破,使血液渗出组织间,造成局部瘀血。

3、一般在局部夹揪20次左右,以皮肤出现瘀痕为度。揪痧时,由于夹痧的作用,对皮肤有较强的牵拉力,故常可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使施治处皮肤潮红,且稍有痛感,但痧被揪出局部出现瘀血后,则患者周身舒展。本法适用于皮肤张力不大的头面部及腹、颈、肩、背部等处。

揪脖子

揪脖子简单易行,对着镜子就可以对自己进行揪痧操作。揪痧时,将中指和食指弯曲如钩状,蘸水或蘸唾液后,夹起脖子侧皮肤向前拧扯,然后急速放开还原,依上述手法连续重复往返数次,以所扯皮肤发红或者发紫发黑(发痧的严重程度表现)但没有皮肤破损为止,蘸唾液相比蘸水揪则更容易出痧并可以减少揪痧时的疼痛感。

另外要注意痧条要揪的美观整齐,粗细相同,长短适中,距离均匀,痧条与痧条之间要清晰并且空隙无痧点,给人以美的印象。同时,揪过痧后要放下思想包袱,不必含羞,敞开衣领大大方方的走到人群中和大街上,这样心情反而更舒服,还能带给别人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揪痧注意事项

1、痧痕一般5~7天自动消退,在前一次揪痧所留下的痧痕没完全消退前则不要急于再揪,这样容易使痧痕长时间不消退,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烦恼。

2、揪痧时和刚揪完痧后揪处皮肤会出现火辣辣的疼痛感,并且痧条摸上去会有鼓鼓的感觉,这些反应属正常现象。

3、一般发痧严重者痧条会出现紫黑色的泡。

揪痧时,由于夹痧的作用,对皮肤有较强的牵拉力,故常可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使施治处皮肤潮红,且稍有痛感,但痧被揪出局部出现瘀血后,则患者周身舒展。本法适用于皮肤张力不大的头面部及腹、颈、肩、背部等处。

吴茱萸敷脚心治失眠


失眠成为很多人挥之不去的阴影。晚上睡不着,白天嗜睡,没有精神,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对人类的生活、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与此同时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方法都可以用于治疗失眠,比如吴茱萸就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治疗失眠的药物,其治疗原理也非常简单,即将吴茱萸敷于患者的脚心即可,那么具体如何操作呢?

吴茱萸也是一种中药材,失眠是现在很多人面临的问题,而治疗失眠的方法有很多。吴茱萸脚能治失眠吗也是很多人关心的。一般情况下用吴茱萸泡脚是可以缓解失眠的状况的,也可以用药敷。

一、药粉贴脚心治失眠

买吴茱萸适量,每次取9克研成细末,米醋调成糊,敷于两足涌泉穴,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次敷贴1次,治失眠很有效。

吴茱萸取3克(用吃酸奶的小勺,尖尖一勺),用好醋和成膏状。分成两份贴到脚心(涌泉穴),用胶布粘上。三天换药一次。脚丫冷是因为气血不下行造成的,在陪补脾胃增强气血的同时还应该打通经络让气血下行。中里在书中有“引气血下行”三步法,就是推腹、跪膝、金鸡独立。

二、吴茱萸煮水泡脚治失眠

吴茱萸40g,米醋(白醋)适量。用吴茱萸煎汁,加入温水,再加入米醋,用足浴盆浸泡双足30分钟,每晚睡前一次。

三、吴茱萸药枕治失眠

把吴茱萸用布包起来,放在枕头边或枕着睡(薄薄的一层放到枕头上)。闻着味道就睡着了,治失眠效果特好。用药碾子加工吴茱萸(碾碎)时,发现加工者闻到吴茱萸的味道时极易打瞌睡,方知吴茱萸有催眠的作用。

四、吴茱萸辛散苦泄,性热祛寒,主入肝经,既散肝经之寒邪,又疏肝气之郁滞,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主药。每与生姜、人参等同用,治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苔白脉迟等,如吴茱萸汤(《伤寒论》);常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治寒疝腹痛,如导气汤(《医方简义》);与桂枝、当归、川芎等同用,可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如温经汤(《金匮要略》);与木瓜、苏叶、槟榔等配伍,治寒湿脚气肿痛,或上冲入腹,如鸡鸣散。

宝宝姜片敷脚心可退烧


孩子平时感冒发烧是难免的,发烧时如果不是高烧可选择物理降温的方式,尤其是比较小的宝宝,吃退烧药对身体会有较大的副作用,而宝宝姜片敷脚心可退烧的情况家长们应多了解一下。在脚心处放置姜片是一种物理疗法,但一定要找准穴位,这在中医上来说是涌泉穴的部位,对退烧有一定效果。

宝宝姜片敷脚心可退烧吗

可以给一岁以上孩子退烧的食疗方:姜丝热敷脚底大概位置在脚中心凹陷处位置,中医称涌泉穴的位置。首先准备姜一块切丝,然后锅加热放入少许油,放入切好的姜丝,开始翻炒直至发黄!炒好后准备纱布两块、炒好的姜丝放到纱布上,包好,趁热敷在宝宝脚底,穿上袜子固定就不会掉了。一般半个小时,就会有效果了。

宝宝发烧怎么办

近期气温忽高忽低,宝宝很容易感冒发烧。儿科医生建议不必过于紧张,应先在家做好患儿的观察护理,而对于到医生输液打针要十分谨慎,如果是1岁以下的婴儿感冒就要尽快送去医院就诊因为他们的病情很容易发生变化,而对于1岁以上大一些的孩子,则不需要急着去医院,家长可以先在家给孩子做好护理、观察,尽量饮食清淡,多喝热水,配合适当的食疗方,多让孩子休息。

如出现发烧症状,当低于38.5℃时,不需要急着用药,可以选择物理降温,如用冰袋敷额头,用温水或酒精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如果父母给孩子退烧用的是家中的白酒,最好稍微稀释一下,尤其是月龄小的宝宝,以免伤到宝宝的皮肤。而当宝宝体温超过38.5℃时,则应选用退烧药加物理降温的方法。

以后在孩子生病的时候,刚开始最好还是去医院看看,如果不是特别严重的话,再想通过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也是可以的。关于宝宝生病的问题,这是大事,很多时候并不能讨巧,如果不是很严重,还能这么一试,但是一旦不对,必须马上送去医院。

蒜泥敷脚心的操作方法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