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春季养生要常按摩四个穴位 > 导航 > 春季养生要常按摩四个穴位

按摩四个部位等于吃补药

春季养生要常按摩四个穴位。

“拿体力精力与黄金钻石比较,黄金和钻石是无用的废物。”生活中,不同年龄的人都开始关注如何养生,不注意养生,将为我们的生活埋下悲剧的种子。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实现中医养生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按摩四个部位等于吃补药”,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针灸、按摩无副作用,疗效显著,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种手段来治病。经常按摩以下5个常用的穴位,功效可媲美服用某些药物,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穴位按摩手法分补法、泻法等,补法是较柔和地按摩,泻法则是力道比较大的刺激,具体来说可以用屈曲的指关节顶穴位。

足三里

在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处,因能治疗腹部上中下三部诸证而得名,为回阳九针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

按摩足三里有补中气的作用,用补法,能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类似党参、白术、山药、红枣等药的功效;用泻法,有消食导滞、和胃通肠的作用,类似山楂、大黄等药的功效。

三阴交

在内踝向上量4指处,为足太阴脾经的腧穴,由于是肝、脾、肾三阴经交会处的穴而得名。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相生,因此是治疗与血有关病证的要穴。

用补法,有健脾、补血、摄血的作用,类似于当归、阿胶、紫河车、薏米等药物的功效;用泻法,有活血化淤的作用,类似于归尾、桃仁、红花等药的功效。

关元

位于脐下四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位于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又能大补元阳而得名。《类经图翼》说:“此穴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能治疗“诸虚百损”。用补法,有补肾阳的作用,类似于鹿茸、肉桂、巴戟天、仙茅、仙灵脾等药的功效。此穴多用来治疗虚损性质的疾病,泻法较少使用。

气海

位于脐下两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为诸气之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用补法,可大补元气,类似人参、黄芪等药的功效;用泻法则有行气、理气的作用,类似于香附、荔枝核、沉香、郁金等药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穴位在临床中很常用,人们在选择它们进行保健时,所用到的只是其众多作用中的一二,如果要用来治疗疾病,还需要去专科就诊。

Ys630.com相关知识

常按摩五个保健部位 效果胜过吃补药


现代上班族常常久坐办公室,表面看似轻松简单,背后却隐藏着很大的健康隐患,腰疼就是其中之一。你是不是也曾抱怨,做了一整天,感觉腰酸背痛、脖子酸痛呢?腰疼会影响白领的工作效率和正常生活,腰疼怎么办?下面教你5个按摩法,缓解腰疼。

中医理论中,人体有些部位是养生的重点,对这些部位常常按摩,加以养护,能起到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作用。以下的五个部位,就是养生保健的关键所在,它们分别是腋窝、腘(音guo,腿弯曲时后面形成的窝)窝、肘窝、腰眼、肚脐,被合称为保健金窝窝。

从中医来说,腋窝处的顶点上有个穴位叫极泉穴,经常按摩可以宽胸宁神、调和气血。从现代医学上讲,腋窝处的淋巴组织非常丰富,经常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按摩方法如下:双臂交叉于胸前,双手按对侧腋窝,用手指适度地按摩捏拿,每次按捏约3分钟;然后,左手上举,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举右手,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50次,反复操作5遍。

腘窝是膝后区的菱形凹槽,里面的血管和神经非常丰富,经常拍打有行气活血、缓解痉挛的功效。腘窝处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叫委中穴,经常按摩,对常见的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脖子酸痛、臀部疼痛等疼痛性疾病都有治疗作用。

按摩方法如下:取坐位或俯卧位,自己或请家人用两手虚掌着力,连续拍打两侧腘窝。

肚脐是人体中唯一可以用手触摸,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穴位,名为神阙。它内联十二经脉,因而历来被医家视为治病要穴。经常拍打肚脐可起到安神宁心、舒肝利胆、调和气血、通利三焦的作用。

方法为: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左右手虚掌着力,以前臂发力,连续不断地轻微拍打肚脐100次。或用热敷、按揉等方法刺激肚脐也可。

肘窝是肘关节前方的一个三角形的凹陷,它是经络非常密集的地方,经常按揉可起到行气活血、散淤祛毒的作用。

取坐位或仰卧位,一侧上肢伸直,肘窝向上,用另外一只手虚掌着力,两侧交替拍打各100次。如果是家人帮助拍打,可两侧同时进行。

腰骶窝,俗称腰眼,是人体腰骶部的一个凹陷。腰骶部承受着整个上身的重量,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容易会因腰骶部的劳损而出现腰疼等症状。常按摩腰骶窝有疏松筋骨、消除疲劳的效果。坐位上身略前俯,用左右手虚掌着力,连续拍打腰骶部510次。

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或骨质疏松的老人,不建议使用拍打法。

睡前揉揉身体四个部位


中医养生家指出:背、脊、腋、腹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特区。加强这些部位的保健,可以促进血脉流畅,调节气息,滋养全身器官,是强健体魄、祛病延年的有效保健手段。特别是夫妻间睡前保健,操作更简单,效果明显,轻轻松松达到健身的目的。 推背:一方俯卧于床上,不枕枕头,头侧向一方,上肢放松。另一方立于床边,面向俯者头部,双腿拉开小弓字步,双手五指展伸,并列平放于俯者背上部(注意手掌与背部贴紧),然后将腰腿部的力量作用于前臂和掌上,力量适中,向前推出,使背部皮肤肌肉在瞬间随手掌迅速推移,自上而下,推至腰部。推10次左右,再令俯者将头倒向另一方,仍按上法推10次左右。然后,操作方右手握拳,用腕力捶背,力量适中,自上而下捶打数遍,即可停止。现代医学证实,人的背部皮下蕴藏着大量“战斗力很强”的免疫细胞,通过推背,可以激活这些免疫细胞,达到疏通经络、流畅气血、调和脏腑、祛寒止痛之目的。 捏脊:一方俯于床上,暴露整个背部。另一方沿脊椎两旁二指处,用双手食指和拇指从尾骶骨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然后将皮肤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颈下最高的脊椎部位,算作1遍,由下而上连续捏拿4—6遍,算作1次。第2或第3遍时,每捏3下须将皮肤斜向上方提起,如提法得当,可在第二至五腰椎处听到轻微的响声。最后,再用双手拇指在腰部两侧的肾俞穴上(在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间旁开4.5厘米)揉按一会儿,每晚1次。长期坚持,可健脾养胃,使人胃口好转,面色红润,并可防治营养不良症的发生发展。 触腋:腋窝部蕴藏着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结,如他人用手触摸,被触者就会大笑,被专家称为“腋窝运动”,夫妻间行此运动,则更加简便可行。一方可趁另一方不注意时,轻触腋窝,使其发笑,或经常轻抚、轻挠腋窝部,保持笑口常开。其强身奥秘,至少有两点:一是刺激此处的神经、血管、淋巴结,可以加速神经体液循环,从而带动全身其他器官获得更多的氧气和养分。二是触腋致笑。笑能带动身体所有器官都得到运动,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的分泌,提高肌体的抵抗力,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尤对脑、心、肺最为有益。 摩腹:此方可两人操作,亦可自我保健。睡前平卧于床,搓热双手,手在脐腹周围,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摩腹数十圈,注意力量适中。尔后以肚脐为中心,再按逆时针方向摩腹数十圈即可。现代医学证实,坚持摩腹可以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改善胃肠功能,有利于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利于胃的纳谷和消化。而且,摩腹可以刺激末梢神经,促进肌体代谢,能够防止和减少腹部脂肪的形成、堆积,是减肥的一剂良方。

按摩四个穴位堪比补药 按摩足三里补中益气


七个月大男婴剖腹产女

七月大男婴剖腹产女惊骇双亲,胎儿骨骼内脏已成型。22日上午,一名刚刚“产下宝宝”的7月大男婴经过术后一段时间的恢复后,顺利出院。七月大男婴剖腹产女惊骇双亲,原来是寄生胎在作怪,男婴腹中胎儿骨骼内脏已成型,被取出时已无生命迹象。

3年多前,家住宿松农村的姑娘刘莉(化名)嫁给男友章力(化名),婚后双方父母一直催他们赶快生个孩子。2011年,刘莉怀孕了,并在去年夏天生下一个大胖小子,一家人乐坏了。但是很快,刘莉就发现儿子豆豆有些不对劲,肚子明显比其他孩子要大。

“食量不大,偶尔不愿进食、不爱睡觉,除了这些也没发现有别的毛病,所以我们也就没太在意。”据孩子父亲章力介绍,随着时间推移,家人发现豆豆肚子越来越大,变得越来越不愿意吃东西。无奈之下,他们带着豆豆到当地医院检查,不过医生最终没有明确诊断,只是告诉他们孩子的病“可能很麻烦”,建议他们赶快转到合肥大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在安徽省立儿童医院,医生为豆豆做了磁共振检查后才发现,藏在豆豆肚子里的竟是一个“寄生胎”。换句话说,豆豆从妈妈肚子里出来时,本身也已经“怀孕”了。骨骼内脏已成型,被取出时已无生命迹象。

剖腹产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不宜平卧:手术后麻醉药作用消失,产妇伤口感到疼痛,而平卧位对子宫收缩疼痛最敏感,故应采取侧卧位,使身体和床成20-30度角,将被子或毛毯垫在背后,以减轻身体移动时对切口的震动和牵拉痛。

不宜静卧:术后知觉恢复后,就应该进行肢体活动,24小时后应该练习翻身、坐起,并下床慢慢活动,这样能增强胃肠蠕动,尽早排气,还可预防肠粘连及血栓形成而引起其它部位的栓塞。

不宜过饱:剖腹手术后多食,会导致腹胀,腹压增高,不得于康复。所以,术后6小时内应禁食,以后逐步增加食量。

及时排便:剖腹产后,由于疼痛致使腹部不敢用力,大小便不能及时排泄,易造成尿潴留和大便秘结,故术后产妇应按平时习惯及时大小便。

严防感冒:感冒咳嗽可影响伤口愈合并,剧咳甚至可造成切口撕裂。已患感冒的产妇应及时服用药物治疗。

另外,要确保腹部切口及会阴部清洁,发痒时不要搔抓,更不要用不洁净的物品擦洗。

6一般于手术后第二天补液结束即可拔除留置导尿管,拔除后3~4小时应及时排尿。卧床解不 出,应起床去厕所,再不行,应告诉医生,直至能畅通排尿为止。

7体温如超过37.4℃,则不宜强行出院。回家一周内,最好每天下午测体温一次,以便及早发现低热,及时处理。

8当心晚期产后出血:回家后如恶露明显增多,如月经样,应及时就医,特别是家住农村交通不便者更宜早些。最好直接去原分娩医院诊治。

9及时采取避孕措施:房事一般于产后42天、恶露完全干净后开始。初期宜用避孕套,产后3个月应去原手术医院放环。因为如果一旦受孕做人工流产,会特别危险。

10注意经期伤口疼痛:伤口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时有所见,表现为经期伤口处持续胀痛,且一月比一月严重,后期可出现硬块。一旦出现此类症状,应及早去医院就诊。

剖腹产术后的自我护理

1手术后加强自我保健,对于顺利康复是很重要的。

2术后三天内配合输液,以补足水分,纠正脱水状态。术后六小时可进食些炖蛋、蛋花汤、藕粉等流质食物。术后第二天可吃粥、鲫鱼汤等半流质食物。

3及早活动,是防止肠粘连、血栓形成、猝死的重要措施。麻醉消失后,上下肢肌肉可做些收放动作,术后六小时就可起床活动。

4剖腹产时,子宫出血较多,应注意阴道出血量,如发现超过月经量,及时通知医生。

5咳嗽、恶心、呕吐时,应压住伤口两侧,防止缝线断裂。

四个穴位按摩提神方法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入伏以来,气温进一步升高,湿度进一步加大,整个人明显容易感到困倦疲乏。建议大家除了要注意清淡饮食、适当体育运动、保证睡眠以外,按摩特定穴位也是非常有用而且方便的提神方法。以下这四个穴位简单易找,您在困乏的时候立刻按摩就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1.百会穴

位于头顶正中的最高点,是手足三阳经及督脉阳气交会之处,按摩这里可以提神醒脑、升举阳气。

用双手拇指或食指叠按于穴位,缓缓用力,有酸胀感为宜,持续30秒;同时可做轻柔缓和的环形按揉,反复5次。

2.太阳穴

位于眉梢与眼外角连线中点,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按摩此处不仅提神还可缓解头痛。

用双手拇指或食指分别置于两侧太阳穴,轻柔缓和地环形转动,持续30秒。此法适用于各种人群,但不可用力过度,感觉酸胀即可。按摩次数可多可少,可视大脑疲劳的程度调整。

此养生穴位位于项部,枕骨之下,与风府穴(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相平。

3.足少阳胆经的穴位

按摩它除可提神外,还能缓解眼睛疲劳,特别对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或长时间伏案的人,效果更好。保持身体正直,两手拇指分别置于两侧风池穴,头后仰,拇指环形转动按揉穴位1分钟,可感到此处有明显的酸胀感,反复5次。

知道了按摩穴位轻松解决夏打盹,用双手拇指或食指叠按于穴位,缓缓用力,有酸胀感为宜,持续30秒;同时可做轻柔缓和的环形按揉,反复5次。

4.人双手中指的指尖是中医经络学上的中冲穴。

中医认为,此穴对疼痛较为敏感。人们若在困倦时揉捏此穴,能起到醒脑提神的功效。

方法:先用左手揉捏右手的中冲穴1分钟,再用右手揉捏左手的中冲穴1分钟,然后比较一下两只手的疼痛感。哪一只手的疼痛感较明显,就再揉捏那只手的中冲穴(哪只手中冲穴的疼痛感明显,说明这一侧的肢体较疲劳),直到双手的疼痛感相等时停止揉捏。

每天常按5个穴位 等于吃补药


足三里。

在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处,因能治疗腹部上中下三部诸证而得名,为回阳九针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按摩足三里有补中气的作用,用补法,能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类似党参、白术、山药、红枣等药的功效;用泻法,有消食导滞、和胃通肠的作用,类似山楂、大黄等药的功效。

三阴交

在内踝向上量4指处,为足太阴脾经的腧穴,由于是肝、脾、肾三阴经交会处的穴而得名。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相生,因此是治疗与血有关病证的要穴。用补法,有健脾、补血、摄血的作用,类似于当归、阿胶、紫河车、薏米等药物的功效;用泻法,有活血化淤的作用,类似于归尾、桃仁、红花等药的功效。

神门

在手腕的腕横纹尺侧端稍上方凹陷处,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被喻为神气游走出入的大门。用补法,有宁心安神、补心气的作用,类似于酸枣仁、柏子仁的功效;用泻法,可清心、开窍,类似于中药紫雪丹及石菖蒲、琥珀等药的功效。

关元

位于脐下四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位于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又能大补元阳而得名。《类经图翼》说:“此穴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能治疗“诸虚百损”。用补法,有补肾阳的作用,类似于鹿茸、肉桂、巴戟天、仙茅、仙灵脾等药的功效。此穴多用来治疗虚损性质的疾病,泻法较少使用。

气海

位于脐下两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为诸气之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用补法,可大补元气,类似人参、黄芪等药的功效;用泻法则有行气、理气的作用,类似于香附、荔枝核、沉香、郁金等药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穴位在临床中很常用,人们在选择它们进行保健时,所用到的只是其众多作用中的一二,如果要用来治疗疾病,还需要去专科就诊。

中医提醒 四个部位要春捂


虽然已过惊蛰节气,但是寒意仍然很浓,老话说春捂秋冻,在此时节有些部位最需要捂一捂。

手腕

手腕处有心经的原穴神门穴,而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能够强化脏腑的功能。大家都知道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所以春捂的第一个关键部位就是神门穴。

神门穴位置:在腕横纹上,手小指一侧腕下方肌腱的内侧。

小贴士

神门穴主治:胸痛、便秘、焦躁、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疾病。该穴为人体手少阴心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神门穴保健方法:用拇指指端反复点按神门穴30次,可以去除烦躁、安神定志。按揉此穴时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腰眼

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肾阳虚时常出现腰酸软、怕冷、尿频或容易困倦疲乏。用热水袋热敷或艾灸腰眼处的肾俞穴,可以起到温暖肾阳的作用。

肾俞穴位置:取穴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小贴士

肾俞穴主治: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肾俞穴保健方法:两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放在两侧肾俞穴上,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如此连做36次。每天按揉肾俞穴,具有滋阴壮阳、补肾健腰等作用。

小腿

有些人在天气寒冷时容易出现偏头痛或小腹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等,中医认为这种表现属于阳虚,这时要重点保护好小腿外侧,可以多热敷足临泣穴和阳辅穴。

足临泣穴位置:第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缝的终点,取穴方法是将手指从第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的缝向脚背方向推,推到有骨头的边缘时就是足临泣穴。

阳辅穴位置:在小腿的外侧,脚外踝关节上方四寸的位置。

小贴士

足临泣穴主治:头痛、眼痛、目眩、乳痈、瘰疬、胁肋痛、疟疾、中风偏瘫、痹痛不仁、足跗肿痛、头痛、腰痛、肌肉痉挛、胆囊炎、中风、神经官能症等。

阳辅穴主治:偏头痛、眼痛、腋下肿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脚气、瘰疬。

肚脐

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这个穴位可以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易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可以经常在肚脐热敷。另外,还可在中脘穴(位于脐上4寸)和胸骨下剑突连线的中点处热敷或艾灸,有助于胃肠保暖。

小贴士

神阙穴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大穴。经常对神阙穴进行保养,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腹胀、泻痢脱肛、中风脱证等有独特的疗效。

神阙穴的保健方法:

其一是揉中法: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顺时针揉转(女子相反),每次180下。

其二是聚气法:端坐,放松,微闭眼,用右手对着神阙穴转,意念将宇宙中的真气能量向脐中聚集,以感觉温热为度。

中医:按摩四个穴位可防感冒


按摩四个穴位防感冒,今天我们也跟着学学吧。

第一步:点揉风池穴

该穴位于颈后枕骨的下缘,距耳后约二指宽的凹陷处。用俩拇指点揉数十下,可起到清热、疏风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热感冒患者。

第二步:揉大椎穴

该穴位于颈后正中部位,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用食指、中指用力揉动一百至两百下,可起到强颈和治疗感冒的作用,特别适合治疗感冒后的高热不退症状。

第三步:拿肩井穴

该穴在颈部到肩端的中间部位,肌肉较丰富。两手拇指在前,食指和中指在后,提拿对侧该穴10次即可。

此法可起到疏风及散寒解表的作用,尤其适合风寒感冒患者。

第四步:揉足三里穴

该穴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三指宽处。可用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用力点住,而后慢慢揉动数十下。该穴被称为人体的强壮穴,揉动之下,有疏风散热、扶正祛邪的作用,可增强人体免疫力,达到预防感冒的目的。

按摩四个部位等于吃补药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