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春季慢性胃炎养生 > 导航 > 什么是硬的食物

什么是硬的食物

2019-10-20

慢性硬脑膜外血肿

春季慢性胃炎养生。

朱德说“锻炼身体要经常,要坚持,人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不能生锈。”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围绕养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传,作好了养生我们的生活质量才更好。中医养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慢性硬脑膜外血肿”,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概述】

慢性硬膜外血肿较少见,系指伤后2~3周以上者,占硬膜外血肿的3.5%~3.9%。自从CT应用以来发生率有所上升,有人发现竟占1/3以上(Burres 1979),其实这中间可能有部分属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甚至是迟发性血肿,况且诊断慢性硬膜外血肿的时间标准,也不象慢性硬膜下血肿那样明确。一般认为伤后13天以上,血肿即开始有钙化现象可作为慢性血肿的诊断依据。

【诊断】

慢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断有赖影像学检查。绝大多数病人均有颅骨骨折,而且骨折往往穿越硬膜血管压迹或静脉窦。CT扫描的典型表现,是位于脑表面的梭形高密度影,周界光滑,边缘可被增强,偶见钙化。MRI于T1和T2加权图像上均呈边界锐利的梭形高信号区。

迟发性硬膜外血肿:迟发性血肿的意义是影像学检查的概念,即首次CT扫描时没有明显影像异常而是在相隔几小时甚至十多天之后再次复查时,才发现的血肿,故谓之迟发,并不是指血肿的期龄或病程的急缓。迟发性硬膜外血肿占整个硬膜外血肿的5%~22%,男性青年较多。其发病机理,可能是由于病人头部外伤时存在硬脑膜的出血源,便因伤后脑组织水肿、其他先此形成的血肿及某些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形成了填塞效应而对出血源有压迫作用。但继后若采用过度换气、强力脱水、脑脊液漏、清除颅内血肿及手术减压等措施,或因全身性低血压的影响使颅内高压迅速降低,突然失去了堵塞效应,故而造成硬脑膜自颅骨剥离,遂引起迟发性硬膜外血肿。临床上,这类病人常有病情突然恶化或首次CT为阴性而病情却无好转时应立即复查CT,明确诊断。一旦诊断确立,应尽早手术清除。迟发性硬膜外血肿与慢性硬膜外血肿相比,预后明显较差。

【治疗措施】

对已有明显病情恶化的病人,应及时施行手术治疗。除少数血肿发生液化,而包膜尚未钙化者,可行钻孔冲洗引流之外,其余大多数病人都须行骨瓣开颅清除血肿。一则暴露充分,二则不残留颅骨缺损。同时对术中查寻出血点和施行止血操作均较方便。此类病人如果处理得当,不伴发严重并发症,预后均较好。对个别神志清楚、症状轻微、没有明显脑功能损害的病人,亦有人采用非手术治疗,在CT监护下任其自行吸收或机化。

【病因学】

慢性硬膜外血肿的致伤因素与急性者并无特殊之处,其不同者乃是病人伤后能较长时间地耐受血肿,且临床症状表现十分迟缓。这可能与血肿的大小、形成速度、所在部位和病人颅腔容积的代偿能力有关。故有出血源于静脉的说法,虽然静脉压力较低不易剥离硬脑膜,但若受伤的瞬间硬膜与颅骨已被分离;或因伴发脑脊液漏致使 颅压偏低时,均有造成慢性血肿的机理。此外,亦有人认为是因外伤后引起的脑膜中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所致(Mercado 1978)。慢性硬膜外血肿的转归与硬膜下血肿不同,早期呈血凝块状,后期在局部硬膜上形成一层肉芽组织并能由CT所显示。仅有少数慢性血肿形成包膜及中心液化,但为时较久,约需5周左右。

【临床表现】

本病以青年男性为多,可能是因为硬脑膜在颅骨上的附着没有妇女、儿童及老人紧密,而易于剥离之故。好发部位与急性硬膜外血肿正好相悖,即位于额、顶、枕等处为多,而颞部较少,究其原因,多系颞部血肿易致脑疝,故而病程发展较速。临床特点主要是头疼、呕吐及视乳头水肿。病人可以较长时间处于慢性颅内高压状态,如果不认真检查,往往误诊为脑外伤后综合征,直到因颅内高压引起神经系统性体征,如意识障碍、偏瘫、瞳孔异常或眼部体征时,始引起重视。

yS630.Com相关推荐

硬膜下血肿保守治疗方法有哪些


硬膜下血肿除了手术治疗之外,也可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采取非手术治疗的方法,但是非手术保守治疗,主要适应于神志清楚、病情稳定、生命征基本正常的患者。

1、非手术治疗:急性、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无论手术无否,均须进行及时、合理的非手术治疗,特别是急性血肿术后,尤为重要。虽有个别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可以自动消散,但为数甚少,不可存侥幸心理,事实上仅有少数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病人,如果原发脑损伤较轻,病情发展迟缓,始可采用非手术治疗。适应证为:神志清楚、病情稳定、生命征基本正常,症状逐渐减轻;我局限性脑压迫致神经机能受损表现;CT扫描脑室、脑池无显著受压,血肿在40ml以下,中线移位不超过10mm;颅内压监护压力在3.33~4.0kpa(25~30mmHg)以下。

2、钻孔冲洗引流术:根据CT显示血肿所在部位,行钻孔引流,若属术前来不及定位的紧急钻孔探查,则应按致伤机理及着力点,结合病人临床表现作出定位,然后按序钻孔。若属对冲性损伤应首先在颞前部钻孔,其次额部,然后顶部;若系直接冲击伤,则先在着力部,继而于对冲部位钻孔探查。发现血肿后,应将钻孔稍加扩大,以方便冲洗和清除血肿。如为液状血肿,又无活跃性出血时,可于血肿较厚的部位再多作1~2个钻孔,然后经各孔间插管冲洗常可将血肿大部排出。此时,若颅内高压得以缓解,脑搏动良好,即可终止手术。于低位留置引流管一根,持续引流24~48小时,分层缝合头皮。小儿急性硬膜下血肿囱门未闭者可经前囱侧角穿刺反复抽吸逐渐排出,若属固态血肿则需钻孔引流或开颅清除血肿。

3、术后血肿复发的处理:无论是钻孔冲洗引流还是开颅手术切除,都有血肿复发的问题。常见的复发原因有:老年病人脑萎缩,术后脑膨起困难;血肿包膜坚厚,硬膜下腔不能闭合;血肿腔内有血凝块未能彻底清除;新鲜出血而致血肿复发。因此,须注意防范,术后宜采用头低位、卧向患侧,多饮水,不用强力脱水剂,必要时适当补充低渗液体;对包膜坚厚或有钙化者应施行开颅术予以切除;血肿腔内有固态凝血块时,或有新鲜出血时,应采用骨瓣或窗开颅,彻底清除。术后引流管高位排气,低位排液,均外接封闭式引流瓶(袋),同时经腰穿或脑室注入生理盐水;术后残腔积液、积气的吸收和脑组织膨起需时10~20天,故应作动态的CT观察,如果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即使硬膜下仍有积液,亦不必急于再次手术。

血肿的症状


血肿的症状

1、血肿的症状

血肿,是由于种种外力作用,导致血管破裂、溢出的血液分离周围组织,形成充满血液的腔洞。病症因血瘀所致水肿有书记载“其皮间有红缕赤痕者,此血肿也。”多因瘀血留滞,血化为水所致。证见四肢浮肿,皮肉间有红丝血痕,或妇女经水先断,后见水肿,少腹胀痛拒按,小便清长等。治宜活血祛瘀,用续断饮、桃红四物汤、代抵当汤、小调经散等方。四肢肿甚,则兼治水,用五皮饮加当归、白芍、蒲黄、丹皮、桃仁,或用干漆、雄黄、醋丸,麦芽汤下。

2、腹膜血肿的表现

腹膜后血肿由于原发损伤器官不同,损伤的严重程度不同,临床表现各异,缺乏固定的典型症状。少量出血形成较小的血肿,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而自行吸收,而临床较大血肿的主要表现有,血肿压迫症状 血肿压迫神经和内脏可以引起神经性疼痛和胃肠道或泌尿系统功能紊乱。约60%的患者有腹痛,40%的患者有休克症状和体征,25%的患者有背痛。

腹膜后血肿未渗入腹腔者,可仅有腹部压痛而无明显肌紧张及反跳痛,若血液渗入腹腔后可出现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加重肠麻痹。侧腹部肿块和瘀斑 较大血肿时,侧腹部可表现饱满、肿胀,有时出现皮下瘀斑,偶可触及压痛性包块。直肠刺激症 盆腔腹膜后较大血肿时,患者可有直肠刺激症状。

3、消除淤青血肿的方法

常见的急性运动伤害以扭伤、挫伤占多数,占八成以上,常见的共同症状为「淤青、血肿」。民众应积极处理淤青、血肿,许多人因为延误处理、患部恶化,。医师表示,面对淤青、血肿可以冰、药、热、医四步骤处理;除了冰敷与热敷,可辅助使用含MpS成份抗淤青血肿药,帮助消炎、减少疼痛、肿胀,并加速溶解血块,代谢,加快复原。在受伤后的24小时内,在淤青形成前,可以采用冰袋冷敷(没有冰袋用毛巾包住冰块也可以,或者直接用冰块敷),减轻微血管破裂后的出血,减轻淤青的程度,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了,不多赘述。

消肿散结的食物

芋头,补中益气、益胃宽肠、解毒通便、消肿止痛,土豆和胃、活血、消肿等功效,可辅助治疗消化不良、习惯性便秘、神经乏力等症。马齿觅利水、消肿、降血压、消毒、杀菌消炎、治溃疡、治心脏病,海带利尿消肿、防治富贵病、御寒、抗癌防癌、治疗甲状腺低下、减少放射性疾病。丝瓜润肤美白、健脑、活血通络、解毒消肿。

无花果干润肠通便、降血压、润肺、泄泻痢疾、健脾开胃、解毒消肿,李子清热生津、活血解毒、泻肝涤热、利水消肿,油菜降低血脂、肝脏排毒、防癌抗癌、润肠通便、强骨抗压、散血消肿。

颅内血肿的原因

颅内慢性血肿,由于出血缓慢,当时可以不出现任何症状,也可能自行停止出血。大约两星期后,颅内血肿周围形成了完整的包膜,血肿内凝血块开始液化吸收,但也可能由于血肿体积慢慢增大,或血肿腔内再次出血,刺激大脑而出现一系列脑部症状,如头涨、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病人可出现烦躁不安,不认识人,不能计算等症状,严重者可有精神异常或昏迷。

约70%的“颅内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在发病前一个月左右有轻微的头部外伤史,其中60岁左右的病人居多。这是因为,老年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出现脑萎缩,颅内留下较大的空隙,这就为血肿的形成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加之老年人脑血管趋向硬化,血管弹性较差,凝血功能差,轻微的损伤便可能引起脑血管破裂出血,形成颅内血肿。

腹膜后血肿


【概述】

腹膜后血肿为腹腰部损伤的常见并发症,约占10~40%,可因直接或间接暴力造成。最常见原因是骨盆及脊柱骨折,约占2/3;其次是腹膜后脏器(肾、膀胱、十二指肠和胰腺等)破裂和大血管及软组织损伤。因其常合并严重复合伤、出血性休克等,死亡率可达35~42%。

【诊断】

凡有腹痛、腹胀和腰背痛、出血性休克、腹肌紧张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的腹部、脊柱和骨盆创伤,均应考虑腹膜后血肿的可能。X线检查,可从脊柱或骨盆骨折、腰大肌阴影消失和肾影异常等征象,提示腹膜后血肿的可能。B型超声和CT检查常能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腹膜后血肿也常伴有腹膜刺激征(肠麻痹、压痛和反跳痛、肌紧张等),这给确定有无腹内脏器伤带来困难。不伴大血管或重要脏器伤的单纯腹膜后血肿,腹膜刺激征出现较晚且轻微,抗休克治疗后多能奏效。诊断性腹腔穿刺常可与腹腔内出血鉴别,但穿刺不宜过深,以免刺入腹膜后血肿内,以致误认为腹腔内出血而行剖腹探查。若诊断不能肯定,严密观察是绝对必要的。

【治疗措施】

腹膜后血肿的治疗应遵循腹部损伤的总原则,但对各种类型和部位血肿的处理,应有所不同。

穿透性腹部损伤并发腹膜后血肿,在处理腹腔脏器伤后,应进一步探查血肿,因该类损伤常累及腹膜后脏器和大血管。上腹部腹膜后血肿常是腹膜后十二指肠或胰腺损伤的特征,应作Kocher切口,向左翻起十二指肠及胰头,探查十二指肠第1、2段,切断Treitz韧带,进一步探查十二指肠第3、4段及全胰腺。对稳定型肾周围血肿不伴休克及大量血尿者,可予非手术治疗。必要时静脉肾盂造影明确诊断,仍不能确诊或出血不止,肾动脉造影不失为诊断肾动脉及肾损伤的精确方法,且可兼行栓塞治疗,控制出血。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应手术探查。首先控制肾带再切开筋膜,仔细探明肾损伤程度后酌情处理。腰椎骨折所致的腹膜后血肿,宜以非手术治疗,有时因血肿巨大破入腹腔,腹部有移动性浊音,腹腔穿刺阳性,而难与腹内脏器伤区别时,可按腹内脏器伤处理。单纯骨盆骨折所致的腹膜后血肿,出血一般可自行停止,手术探查多无必要。若经积极抗休克治疗,循环仍不稳定,血肿继续增大,可考虑结紥一侧或双侧髂内动脉。若手术发现血肿局限于盆腔而又不再扩大,毋需切开,以免引起严重而难以控制的出血。

大血管损伤性腹膜后血肿,在探查血肿前应作好充分准备,包括输血、血管阻断和修复吻合等。为了良好的显露,可沿左侧结肠旁沟无血管区切开侧腹膜,将降结肠、脾、胃、胰体尾部及左肾一并向右侧翻起。采用胸腹联合切口,可良好显露降主动脉下端和肾以上的主动脉。迅速探明血管损伤情况后,阻断裂口近远端的血流,进行修补。穿透伤常贯穿血管的前后壁,如无法将血管翻转,可先通过前壁裂口修补后壁,然后修补前壁裂口。如主动脉壁缺损无法修补,宜行血管移植。下腔静脉单纯裂伤可予缝合修补。若缺损较大,尤其是肾静脉水平以上的损伤,宜用血管补片修复。如下腔静脉损伤广泛,上述方法不适用,可行血管移植或下腔静脉结紥。位于肾静脉水平以下的严重损伤或伴有复合伤者,多主张下腔静脉结紥,既能达到止血,又可预防肺梗塞。而位于肾静脉水平以上的则不宜采用结紥的方法,因结紥这一部位的下腔静脉,常可引起致命的后果。

【临床表现】

腹膜后血肿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且随出血程度、血肿范围有较大差异。腹痛为最常见症状,部分病人有腹胀和腰背痛、合并出血性休克者占1/3。血肿巨大或伴有渗入腹膜腔者可有腹肌紧张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腹部大血管(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损伤引起的腹膜后血肿,90%以上由穿透伤所致。由于迅速大量出血,多数病人死于现场,送抵医院经抢救后死亡率亦达70%。进行性腹胀和休克提示本诊断,应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立即剖腹控制出血。

脑膜炎


【概述】

由颅脑损伤所引起的脑膜炎多见于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的病人,或因颅脑穿透性开放伤而引起,不过后者如果早期处理得当,伴发脑膜炎的机会比想象的要少得多。化脓细菌进入蛛网膜下腔的途径除经由开放的创口之外,亦可从血液、呼吸道、鼻副窦、中耳及乳突区甚至蝶鞍进入。病原菌一般常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等,但经额窦、筛窦导入颅内的化脓性脑膜炎则以肺炎双球菌为多。

【诊断】

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混浊,甚至是脓性细胞及蛋白质明显增高,糖含量降低,细菌培养有时为阳性。周围血象亦有白血球总数及中性细胞增多表现。一般CT扫描多无异常发现,严重时可见脑基底部脑池、大脑纵裂池有高密度影及脉络丛密度增高。并发脑炎时,脑实质内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低密度区,脑室呈对称性缩小。增强扫描时,软脑膜和脑皮质呈细带化或有脑回状强化表现。当脑膜炎伴发脑脓肿、脑积水、硬脑膜下积脓、脑室炎时,则CT更有助于诊断。故对疑有脑膜炎的病人,早期宜先行腰穿作脑脊液检查,及时明确诊断,以便及早用药,而对后期的并发症则应行CT扫描,根据发现再作进一步治疗,在腰穿之前常规先行CT扫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治疗措施】

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应在及时查明病原菌的基础上尽早投给能透过血脑屏障的强效抗生素,剂量必须够大,疗程必须够长。一般常用青霉素400104u静脉滴注,每天2次;红霉素、氯霉素各1~1.5g静滴,每天1次;磺胺嘧啶钠3g静滴,每日2次,现时按3~5ml/kg给予5%碳酸氢钠以碱化尿碱;此外,根据不同菌种选用强效药物的原则和方法均已如前述。

在全身用药的同时,尚需行腰椎穿刺,每日或隔日1次,既可引流炎性脑脊液,又便于经鞘内给药,一般常用庆大霉素2万~4万u加生理盐水10~15ml稀释后,鞘内缓注,每日或隔日1次,但应注意浓度不可过高,以免引起刺激和粘连。另外,去除病因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如有脑脊液漏、颅内异物或感染、硬脑膜外或硬脑膜下积脓及/或脑脓肿等情况存在时,应有计划地进行相应的手术处理。

【临床表现】

病人患病之后,急性期常有头痛、恶心、呕吐、全身畏寒、脉速、体温升高、脑膜刺激征阳性及颈项强直。但也有少数脑膜炎病人发病隐袭,如脑脊液漏所致复发性颅内感染,可在罹病之后1~2日尚无明显不适。颅脑穿透伤晚期的脑膜炎,常为脑深部感染侵入脑室系统或因脓肿破裂而致,感染一旦发生,由于细菌的毒素的蛛网膜下腔的炎性反应,将导致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及脑血流的障碍。若无及时合理的治疗则往往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如脑脓肿、脑积水、脑肿胀、硬膜下积脓及脑血管性损害等,死亡率高达18.6%。

如何避免针灸血肿


二、针灸治疗头痛的方法三、针灸治疗失眠的方法

如何避免针灸血肿

1、如何避免针灸血肿

针灸引起血肿要注意针灸的穴位是否正确,注意操作和针感情况,选用毫针,毫针是用金属制作而成的,以不锈钢为制针材料者最常用)或注射针头要细,毫针以28号以上为宜;注射针头,浅表用4号,深部用5号齿科针头。病人如出现穴区疼痛、发热及上通下达之触电感时,切忌乱捣乱插,而应将针上提,待此类现象消失后,再行手法或注入药物。

值得指出的是,必须分清刺中神经干或分支与激发出循经感传现象之间的区别;循经感传是一种特殊的酸、胀、麻、热的感觉,按一定路线(多循古典经线),缓慢地行进(速度在20cm/min左右),和沿神经线路迅速传导的、以刺痛麻热为特征的神经传导有着明显的不同,不可混淆。

2、针灸出瑞血肿怎么办

应在损伤后24h内即采取措施。穴位注射引起者,可采用湿热敷或直流电离子透入法,以促进药物吸收。目的在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药物吸收。但在局部热疗时须注意注射邻近部位有无感觉障碍以防止烫伤。针刺损伤者,可选用局部温热治疗及直流电碘离子导入治疗,根据症状,可采取按摩、理疗、中草药治疗。同时,应配合维生素类药物,辅酶A及三磷酸腺苷等。此时不应在已受强刺激的肢体上再用强刺激(如穴位注射,强电刺激等)以免加深神经组织“休克”状态。在神经损害的后期主要是促进神经的再生及生理功能的恢复,可用直流电碘离子导入、电体操、医疗体操等治疗。

3、针灸能减肥吗

针灸减肥是通过传统的中医针灸方法,针灸身体相关穴位,达到调整机体内分泌的作用,而终实现减肥。针灸减肥被认为是相对安全可靠,通过人体相关的穴位,达到调整机体内分泌的作用,从而实现减肥的目的。针灸减肥被认为是利用传统的中医针灸方法进行减肥,对比其他的减肥方式优势是无痛,没有副作用,治疗方式简单等。针灸减肥的机理主要是调整人体的代谢功能和内分泌功能。 针灸减肥对20~50岁的中青年肥胖者效果较好。针灸减肥的机理主要是调整人体的代谢功能和内分泌功能。 针灸减肥对20~50岁的中青年肥胖者效果较好。

针灸治疗头痛的方法

1、治法:疏通经络,清利头目。主穴:百会、头维、风池。配穴:按头痛部位配穴。肝阳上亢者,加太冲、太溪、侠溪。痰浊头痛者,太阳、阴陵泉、丰隆。瘀血头痛者,加阿是穴、血海、膈腧、内关。操作:毫针泻法。方义:百会、头维疏通头部经络气血。风池活血通经,清利头目,调和气血。

2、治法:疏通经络,滋养脑髓。以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主穴:百会、足三里、风池。配穴:按头痛部位配穴。血虚头痛者,加三阴交、肝俞、脾俞。肾虚头痛者,加肾俞、太溪、悬钟。操作:风池用平补平泻。余穴均用补法。

3、治法:祛风通络、止痛。主穴:百会、风池、太阳、列缺。风寒头痛者,加风门。风热头痛者,配大椎、曲池。操作:毫针泻法。风门拔罐或艾灸,大椎点刺出血。

针灸治疗失眠的方法

1、取穴,常用穴:颈椎1~7两侧、胸椎5~12两侧。备用穴:额部、头部、眉弓、神门、足三里、三阴交。重点用皮肤针叩刺常用穴之两侧,手法轻度或中度。先从颈椎开始,自上而下叩刺两遍。然后在胸椎5~12作横行刺,每横行部位三针。在穴位表面0.5~1.5厘米范围内按常规叩刺20~50下。额部横叩打三行,头部呈网状叩打。手法同前。以局部皮肤潮红或微出血为宜。每日或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一周。

2、取穴,常用穴:心、缘中、神门。备用穴:肾、皮质下、肝、内分泌、脾。一般仅取常用穴,效不显时加选备用穴1-2穴。贴压物可用王不留行子,绿豆或冰片(预先制备成米粒大之颗粒),贴压于一侧穴上。然后每穴按压1分钟,使耳廓充血发热。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压耳穴3~5次,睡前必须按压1次,时间为每穴约1~2分钟。隔日换贴1次,二侧穴位交替应用。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4天。

慢性荨麻疹--舒肤止痒外熏方


药物组成 苦参 白鲜皮 当归 丹皮 地肤子 蝉衣 防风 蛇床子 乌梢蛇 土茯苓 紫草 丹参 红花 各30g

制剂用法 将上药人中草药熏洗治疗机的煮药锅内,加适量冷水,接通电源煮沸。将汽箱内温度调至41℃左右时,让病人脱光衣服,坐于汽箱内,头伸于汽箱外熏蒸。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汽箱内温度控制在38—41C之间。熏蒸后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寒。8天为1疗程。 适应病证 慢性荨麻疹,湿热内蕴之证。 病案举隅 蒋某,女,26岁。全身皮肤反复起风团,瘙痒8年余。时发时止,发作时瘙痒剧烈。舌质淡、苔白润,脉沉细。予以舒肤止痒外熏方,按上法治疗。1疗程后,风团消失痒止。治疗3个疗程痊愈。随访2年无复发。 资料来源 余俊卿.湖北中医杂志,1996,18(6):25 评按 本方为自拟方。针对荨麻疹湿热内蕴、风热外感、内外相搏于肌腠的病机,采用清热祛湿解毒,疏风透疹止痒之法。方中苦参、白鲜皮、土茯苓清热祛湿解毒;当归、丹皮、紫草、丹参、红花人血分、凉血活血养血消疹;地肤子、蝉衣、防风祛风透邪;乌梢蛇性善走窜,经络内脏无处不到而能搜风逐邪;蛇床子祛风燥湿止痒。诸药合用具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功。

头皮下血肿的偏方


头皮下血肿一般都是因为受到钝器伤害,或者头皮扯伤造成的,如果不是非常严重的话,是可以自己愈合的,但是要是血肿的区域非常大,比较严重的话,那么我们就要引起重视,有的还可能会伴随着颅内血肿或者脑震荡等严重问题。所以这个时候要积极的去接受检查和治疗,下面我们要介绍的是缓解和治疗头皮下血肿的偏方。


1.发生头皮血肿的当时,切忌用跌打药酒涂搽血肿局部或按揉推拿,这样会使出血更厉害。可在局部用纱布绷带加压包扎或用冰块、冰水、热水袋装上冷水外敷,以促使血管收缩,阻止继续出血。

2.24 小时后可涂跌打药酒、红花油,以及用热敷促进血肿吸收。较小的血肿几天后多能吸收而愈。

3.大血肿不易吸收,可剃去头发,局部消毒后用注射针反复穿刺抽出积血,但禁止自行用针随便穿刺放血,应由医生进行处理。

一般的头皮下血肿其实不会让人感觉到疼痛,也会自己愈合,也正是因为这样让很多人忽略了它的一个治疗,但是这毕竟是因为受到一些外在因素伤害产生的积血,所以说为了身体健康,这些小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同时也可以尝试上面的偏方治疗。

腹膜后血肿的偏方


腹膜后血肿为腹腰部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可因直接或间接暴力造成。最常见原因是骨盆及脊柱骨折;其次是腹膜后脏器(肾、膀胱、十二指肠和胰腺等)破裂和大血管及软组织损伤。因其常合并严重复合伤、出血性休克等,死亡率可达35%~42%。长久以来我们积累了很多改善或者治疗的偏方,有这种病情的患者不妨试一下。

偏方1

独参汤(《景岳全书》)人参9g。或参附汤(《世医得效方》)加味。人参6g,炮附子3g。若自汗肤冷,呼吸微弱者,可加肉桂、干姜、黄芪等温阳益气;若出血不止者,可加仙鹤草、侧柏叶、藕节以止血;若心悸失眠者,可加远志、玉竹、北沙参养胃生津。

偏方2

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当归9g,川芎9g,赤芍9g,桃仁6g,红花6g,枳壳9g,丹皮9g,香附9g,延胡索9g,乌药9g,五灵脂9g,甘草6g,损伤后腹痛较剧者,可加落得打、王不留行以行血破瘀;腹胀明显者,可加大腹皮、槟榔以理气导滞;术后痛甚者可加泽兰、苏木以散瘀破血;若有呕血者,是败血流入胃脘,用加味芎劳汤(《医宗金鉴》)加减。川芎、当归、白术、百合、荆芥。

偏方3

六君子汤(《医学正传》)加减。人参6g,白术9g,茯苓9g,炙甘草6g,半夏6g,陈皮9g,生姜3g,大枣6g。方中可加柴胡、香附、枳壳疏肝解郁以止痛;也可加当归、川芎行气活血止痛;胸胁胀满腹胀可加枳壳、郁金以疏肝理气;纳差可加鸡内金、神曲以健脾消食。

二、外敷法热毒腹痛,仙人掌去皮刺1 块,大蒜1 瓣,共捣烂,敷局部。每日1 次。

除骨盆或椎体骨折时能预见到血肿的存在以外,腹膜后血肿一般难以诊断,多是探查术中发现。骨盆骨折引起的腹膜后血肿,出血多能自行停止,极少需要开腹探查。术中如发现血肿不再扩大,不必切开,否则应切开探查止血。如无法查清出血点或出血无法控制,宜结扎双侧髂内动脉。术中发现的上腹部或升、降结肠旁的腹膜后血肿,必须切开探查以排除相应部位的脏器损伤。

脑膜瘤的偏方


脑膜瘤是我们人体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而且这种脑膜瘤的发病率也是很高的,在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生。脑膜瘤的发病主要是受到外伤或者细菌以及病毒的感染引起的,当然有些患者也是因为辐射所造成的。现在这种脑膜瘤的存在已经完全影响到患者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所以患者们一般都会在最快的时间内去医院治疗的,但是很多人又不满意医院的医治效果,所以很多时候会自己追寻一些治疗脑膜瘤的偏方。


偏方一

红粉、郁金各240克,血竭、蛤粉、雄黄各120克,硇砂、芥穗、急性子、川芎、乳香、没药各30克,朱砂320克,杜仲、山甲、蜗牛、槐米各30克,巴豆仁150克,苍术、银朱各60克,全蝎、黑芝麻、丁香各30克,天麻、白及、煅金礞石各15克,琥珀60克,白芷、川军各90克,蝉蜕、麝香各9克,蜈蚣10条,斑蝥30个。将药共研细末,枣肉为丸,每丸重约3克,口服,每日2m4丸,每日1次。 本方功能活血解毒,通络散结。 注:本方有毒,只为中医师提供参考。患者不可自行用药。

偏方二

威灵仙、七叶一枝花各30克,木瓜9克,三七粉3克。 前三味药水煎,冲服三七粉,每日1剂。 本方功能清热解毒活血,适用于脑膜瘤。

偏方三

生石决明、生鳖甲、丝瓜络各15克,僵蚕、蝉衣、钩藤、蜂房、全蝎、晚蚕砂各9克,木贼、牡蛎各15克,甘菊花30克,地龙12克。水煎服,水煎2遍混匀,分2次服。

上文讲述的三种偏方,就是用来治疗脑膜瘤的偏方,而且这三种不同的偏方对于脑膜瘤的医治却也有着很好的效果,但是众所周知,这些偏方是没有经过权威认证的,所以广大患者朋友最好在使用这些偏方医治自己的脑膜瘤的时候,最好还是保守一点,如果发现意外,就要立即停止脑膜瘤的偏方的使用,去寻求医生的帮助。

脑膜瘤偏方


脑膜瘤分为颅内脑膜瘤和异位脑膜瘤,前者由颅内蛛网膜细胞形成,后者指无脑膜覆盖的组织器官发生的脑膜瘤,主要由胚胎期残留的蛛网膜组织演变而成。

偏方一

方药:涤痰汤加味。胆南星10g,清半夏10g,枳实10g,竹茹10g,陈皮10g,白术10g,云苓30g,石菖蒲15g,,全蝎5g,蜈蚣2条,山慈菇15g,徐长卿20g。

偏方三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味。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0g,地龙10g,白芷30g,婵蜕5g,白蒺藜10g,全蝎10g,王不留行15g,麝香0.2g。

脑膜瘤有良性、恶性之别,良性脑膜瘤生长慢,病程长,其出现早期症状平均约为2.5年,长者可达6年之久。一般来讲,肿瘤平均年增长体积为3.6%,因肿瘤的膨胀性生长,患者往往以头痛和癫痫为首发症状,依肿瘤部位不同,可以出现突眼、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

多发性颅内血肿


【概述】

颅脑损伤后颅内同时形成两个以上不同部位或类型的血肿时,谓之多发性血肿。此类血肿常伴发于严重脑挫裂伤病人,发生率约占颅内血肿的14.4%~21.4%。其中,居不同部位者占60%左右;位于同一部位但不是同一类型的血肿,约占40%。

【诊断】

当疑有多发性血肿可能时,应及早施行辅助检查如CT、MRI或脑血管造影均能于早期明确诊断。颅骨X线平片可以提示有无跨越静脉窦或血管压迹的骨折线。脑超声波探测若发现中线波无移位或稍有偏移而与临床体征不符时,即应考虑存在多发血肿。若脑血管造影示有无血管区,而大脑前动脉并未向对侧相应的移位,或移位程度不足血肿原度的1/2时,或血肿甚小而中线移位过大时,均应想到多发发血肿的可能。在紧急抢救时,术前未明确多发血肿的手术病人,应注意清除血肿后的颅内压改变。若颅内压无明显缓解,或一度好转随即又复升高,或血压正常而脑组织搏动欠佳,甚至仍有脑膨出时,均需对可能发生多发血肿的部位,进行认真的探查,以免遗漏。

【治疗措施】

对术前已通过影像学检查,定位诊断明确的多发血肿,可以合理设计手术入路、方法和次序;但对术中始疑有多发血肿的病例,应根据致伤机理、着力点和颅骨骨折等情况慎加分析,进行探查,或采用B型超声波术中适时探测。

同一部位不同类型血肿的清除:最常见的是额颞前份对冲性脑挫裂伤,急性硬脑膜下伴脑内血肿,属混合性同一部位的血肿,往往彼此相连,故可在同一手术野内一并清除,偶而需行脑穿刺始能发现;其次是硬脑膜外血肿伴发硬膜下或局部脑内血肿,可疑时必须切开硬脑膜探查硬膜下或行脑穿刺,证实后予以清除。

不同部位同一类型血肿的清除:较多见的是双侧硬脑膜下血肿,好发于额、颞前份或额、顶凸面。其次是双侧颞部硬膜外血肿,较少见。手术探查及清除这类双侧的血肿时,病人头宜仰卧垫高,消毒铺巾须兼顾两侧施术的要求。一般急性双侧血肿应先于有脑疝的一侧,或血肿较大的一侧行骨窗开颅清除血肿,另一侧行钻孔引流或扩大钻孔至适当的骨窗清除血肿。对亚急性双侧血肿,可以一次手术双侧骨瓣开颅,亦可按血肿之大小分次剖开清除。对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大多采用双侧钻孔引流术。

【临床表现】

多发性血肿没有独特的临床征象,虽然可以根据致伤机理和神经功能受损表现,作出初步估计,但因各种多发性血肿之间,症状和体征往往混淆,难以确诊,常须依靠影像学的检查,或经手术探查证实。一般分为三种情况:

同一部位不同类型的多发血肿,多为对冲性脑挫裂伤伴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及脑内血肿;或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伴局部硬脑膜下及/或脑内血肿。

不同部位同一类型的多发血肿,常为双侧硬脑膜下血肿,尤其是小儿及老年病人,因额部或枕部减速性损伤所致。当致伤暴力大、脑挫裂伤严重时,常为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往往位于双侧额颞前份。若脑原发性损伤轻微,系脑表面的桥静脉撕裂出血时,则多为慢性或亚急性双侧半球凸面硬膜下血肿。偶而可因挤压伤致双侧颞骨骨折,亦有引起双侧硬脑膜外血肿的可能,但较少见。

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多发血肿,见于着力部位硬脑膜外血肿及/或脑内血肿伴对冲部位硬脑膜下及脑内血肿。有时枕部减速性损伤,引起枕骨骨折,可致颅后窝硬脑膜外血肿,伴对冲部位硬膜下及/或脑内血肿。

此类血肿临床表现常较严重,病人伤后多持续昏迷或意识障碍变化急促,容易早期出现天幕切迹疝及双侧锥体束受损征。

右顶叶脑膜瘤


我们每天吃五谷杂粮,还要面对各种外来的刺激,往往就会容易患上一些疾病,对于一些疾病我们会感觉到比较陌生,比如右顶叶脑膜瘤对于很多来说都没有听过这个名词,在一般情况下右顶叶脑膜瘤属于是一种良性的肿瘤,当患上该病的时候患者会出现一些不舒服的现象,要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治疗。

1.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分一般感觉障碍和皮层感觉障碍,顶叶肿瘤所致的一般痛,温觉障碍多不明显,即使出现,也都发生在肢体远端,呈非常轻微的手套或袜子型的感觉障碍,这是由于丘脑也接受部分痛,温觉的冲动所造成的,皮层感觉障碍主要表现为病变对侧肢体位置觉,两点分辨觉,触觉定位及图型觉的障碍,如患者在闭眼情况下,对手里所握持的物体,虽然能感觉到,但不能判断该物体的重量,大小,形状,质地等,甚至在皮肤上写简单的数字也不能认知,因此,不能完成对物体的综合分析,称为实体觉丧失,这是中央后回顶上小叶广泛破坏而引起的结果,皮质感觉障碍还可表现为感觉忽略症,当刺激患侧肢体时,感觉可完全正常或稍减退,如同时刺激两侧肢体,则只引起健侧肢体的感受,而患侧肢体全然被忽略,当触觉刺激患侧肢体的因素已经除去之后,患者在一段时间内仍感到有受该刺激的感觉继续存在,称为触觉滞留现象。

2.体象障碍

患者对自体结构的认识发生困难,这种现象尤其右侧顶叶病变多见,产生的机制,目前尚未得到充分的了解,临床表现甚多,如患者对自己的偏瘫漠不关心,不注意,好像与已无关,毫无焦虑之意,称为偏瘫失注症,患者对自己的偏瘫全然否认,甚至当将瘫痪的肢体提示给患者时,坚决否认是自己的肢体,有时认为是别人的手或脚,或以无关的理由来解释肢体不能活动的原因,此种现象称偏瘫不识症,有的患者出现失去肢体的感觉,认为自己的肢体已不复存在,瘫痪的肢体并非是自己的,自己的肢体已丢失,另一种表现是感觉到肢体多出了一个或数个,这种表现称为幻多肢症,另外还有患者出现手指失认症,身体左右定向障碍,自体遗忘症等。

3.失结构症

失结构症也叫作结构失用症,系指对空间物体结构排列,建筑,绘画,图案等涉及空间的关系,不能进行正确的认识和辨别,不能组合,不能理解彼此之间的关系,不能正确地使用工具进行工作,致使生活感到困难,临床可用绘画,搭积木等方法进行检查,患者虽然可模仿,且各个构成部分似尚在,但缺乏布局能力及比例关系,或上下左右倒置,排列过于拥挤或分散,失去原物的形状,没有空间的概念,缺乏立体的关系,失结构症产生的机制,目前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

4.Gerstmann综合征

见于顶叶后下部的角回,缘上回以及顶叶移行于枕叶部位的病变时,其临床表现主要以手指失认症,左右失定向症,失写,失算为主,手指失认症最多见,常为两侧性,嘱患者出示指定的手指,则手指辨认不能,对手指使用混乱,尤其以拇指,小指,中指最为严重。

慢性硬脑膜外血肿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