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五豆都是指哪五豆 > 导航 > 养生五豆都是指哪五豆

养生五豆都是指哪五豆

2019-10-20

骨豆

养生五豆都是指哪五豆。

身体是智能的载体,是事业的本钱。对自己晚年负责,就不应该对晚年的健康透支。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养生越来越看重,养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践行的并不多。就中医养生话题,您是如何看待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骨豆”,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骨豆指鹿茸茸体基部突出的形同豆粒大小的突起,习称骨豆。

药理作用

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鹿茸能增强副交感神经末梢的紧张性,促进恢复神经系统和改善神经、肌肉系统之功能,同时对交感神经亦有兴奋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大剂量的鹿茸可降低血压,使心脏收缩振幅变小,心率减慢,外周血管扩张。中等剂量能引起心脏收缩显著增强,收缩幅度变大,心率加快,从而使心输出量增加;鹿茸特别对已疲劳的心脏作用尤为显著。

3、对性功能的影响:鹿茸提取物既能增加血浆睾酮浓度,又能使促黄体生成素(LH)浓度增加。因此,鹿茸对青春期的性功能障碍,壮老年期的前列腺萎缩症的治疗均有效;对治疗女性更年期障碍效果良好。

4、鹿茸的强壮作用:鹿茸精具有较强的抗疲劳作用,能增强耐寒能力,加速创伤愈合和刺激肾上腺皮质功能。故鹿茸是传统的补益药,用于强壮、补肾、益阳。

5、对血液成分的影响:鹿茸可使血液中血红蛋白增加,因此对于大量出血者和感染症末期的患者,特别是对于老龄患者的治疗极为有效。

6、有性激素样作用:动物试验证实,用鹿茸酊作皮下注射,几天后即见前列腺、精囊重量增加。鹿茸是滋补极品,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受补,对于健康人尤其是小孩子来说,鹿茸是不能随便吃的。健康小孩吃了容易出现内热,流鼻血,机体异常亢奋,甚至出现躁狂症。

扩展阅读

柱骨


柱骨(styloideum)

人体骨骼名。指锁骨。

古时亦名锁子骨、缺盆骨和巨骨。

《医宗金鉴》:柱骨者,膺上缺盆之外,俗名锁子骨也。内接横骨,外接肩解也。或指颈椎。

《释骨》:骨三节,植颈项者,通曰柱骨。

锁骨

锁骨(英文:Clavicle;拉丁文:Clavicula)是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类动物肩胛带三骨之一。硬骨鱼身上已经有其痕迹,有尾两栖动物仍没有锁骨,无尾两栖动物有锁骨。除了锁骨,还有喙状骨和肩胛骨,共同组成肩胛带。

人的锁骨长度与从手腕到中指尖距离相近,但一些哺乳类动物的锁骨却显得不完整。人类,灵长类动物,攀缘动物,啮齿类动物和兔形目的锁骨都属于发育完整一类,在它们身体,锁骨以关节的形式连接胸骨和肩胛骨,成为躯干和上肢的连接。

猫的锁骨退化为一块陷于锁头肌(Musculus cleidocephalicus)之中,没有与肩胛骨形成关节连接。而其他的一些哺乳类动物(如马,偶蹄目动物,狗)则退化为一块陷于此肌肉的一块肌腱。

大部分的鸟的两块锁骨融合为v形的叉骨(Furcula),飞行的时候,叉骨将会如弹簧一样将肩关节分开。

人类锁骨

在人体,锁骨为S状弯曲的细长骨,位于皮下,为颈与胸两部的分界,是上肢与躯干间唯一的骨性联系,维持肩关节在正常位置,增加上肢的活动范围和提高劳动效能。分布至上肢的大血管和神经均在锁骨中段后方通过。

架于胸廓前上方,横于颈部和胸部交界处,全长于皮下均可摸到,是重要的骨性标志。锁骨上面光滑,下面粗糙,形似长骨,但无骨髓腔,可区分为一体两端。中间部分是锁骨体,内侧2/3凸向前,外侧1/3凸向后。呈~形的骨头,左右各一块。内侧端粗大,与胸骨柄相关节,称为胸骨端;外侧端扁平,与肩胛骨的肩峰相关节,称肩峰端。锁骨支持肩胛骨,使上肢骨与胸廓保持一定距离,利于上肢的灵活运动。由于位置表浅,锁骨易骨折,并多见于锁骨中外、1/3交界处。

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有个形状好的锁骨都会让身材备加感觉。

锁骨由来

古代奴隶社会奴隶主为了防止奴隶逃跑,用绳子或锁链穿越锁骨下端以栓起,后演变为锁骨,所以锁骨是个会意词。

疾病

锁骨容易发生骨折,儿童多见,骨折时肩关节失去支持,呈下垂、内移和向前移位的畸形。

当人的肩膀受到撞击,上肢过渡被拉伸都会可能引起锁骨骨折。大约15 %的病例锁骨会完全折断。肉眼或触摸均可感受到裂口,上肢明显的被拉长还有头部的位置会有所改变。

骨囊肿


【概述】

骨囊肿为良性病变,亦称单纯性骨囊肿或孤立性骨囊肿。病因尚未明了。有学者认为骨囊肿是由于骨内血管末梢阻塞,血液瘀滞所致;也有认为本病系某种肿瘤、炎症组织的退行性变,其生长、代谢阻碍的结果或与骨发育异常有关;也有认为可能系外伤出血形成局限性包囊,进而局部吸收骨化而成。骨囊肿较小者可因骨折后骨痂而消失;囊肿较大者也可因之缩小;偶尔可因血肿骨化而消失。一般来讲,骨囊肿均需手术治疗,手术最好在骨骺愈合施行,目的为减少复发的机会。骨囊肿偶有恶变为肉瘤的可能。骨囊肿极少发生于颈椎。本病多发于长管骨骨端,好发于20岁的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

【诊断】

青少年外伤后出现颈椎不适,应予以重视,行X线片检查,发现颈椎骨透亮度较强、膨胀程度较轻、无骨膜反应的囊肿,应考虑本病的可能。但是,在诊断本病之前,需同骨巨细胞瘤、纤维异常增殖症、嗜酸性肉芽肿及动脉瘤样骨囊肿等相鉴别。

【治疗措施】

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囊肿位于椎弓附件者,手术切除即可;若位于椎体者,除切除病灶外,应予以植骨融合。

【病理改变】

术中可见囊内充满透明的黄色液体,有时因出血而呈红棕色或血色。囊壁为灰白色或黄色的薄层的纤维组织,且有许多骨嵴伸入囊腔。镜下所见:较多纤维组织中有骨样组织或骨组织,有少数散在的多核巨细胞。

【临床表现】

患者一般临床症状比较轻微,局部仅有不适和隐痛,多数患者常因外伤摄片方才发现。颈椎骨囊肿者,可出现神经脊髓刺激症状而就诊。

X线片表现:本病特点是病变部位透亮度较强、膨胀程度较轻,囊壁光滑,边界清楚,无骨膜反应。若发生骨折,典型改变将消失,椎体可呈压缩骨折。

棒骨


棒骨指虎的后肢髋骨两侧连有的脱骨,俗称棒骨。

髋骨为人体腰部的骨骼,共左右两块。幼年时,髋骨分为髂骨, 坐骨和耻骨以及软骨连接。成年后,它们之间的软骨会骨化,成为一个整体,即髋骨。

左髋骨、右髋骨、骶骨、尾骨以及它们之间的骨连接一起构成骨盆。髋骨与股骨构成髋关节。

髂骨在三骨中最大,位于髋骨的后上部,分为髂骨体和髂骨翼两部。髂骨体位于髂骨的下部,参与构成髋臼后上部。

由体向上方伸出的扇形骨板叫髂骨翼,翼的内面凹陷名髂窝iliac fossa,为大骨盆的侧壁,窝的下方以弓状线与髂骨体分界。弓状线前端有一隆起名髂耻隆起,髂窝的后分粗糙,有一近横位的耳状面,与骶骨的耳状面相关节。

髂骨翼的上缘肥厚且呈弓形向上凸弯,叫髂嵴。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约平齐第4腰椎棘突,是计数椎骨的标志。

翼的前缘弯曲向下,达于髋臼,生有上、下两个骨突,分别叫做髂前上棘和髂前下棘。翼的后缘也生有上、下两骨突,分别命名为髂后上棘和髂后下棘。

髂后下棘下方有深陷的坐骨大切迹greater sciatic notch,两侧髂后上棘的连线约平第2骶椎。从髂前上棘向后约5-7厘米处,髂嵴较厚且向外突出,叫做髂(嵴)结节tubercle iliac,是骨髓穿刺常用的部位。

骨钉


骨钉指三伏季节采的一种鹿茸上中段部位生出的骨质突起,因呈钉状而称骨钉。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称鹿茸善于补肾壮阳、生精益血、补髓健骨。全世界的鹿约有40多种,分布在我国的有19种。

梅花鹿、马鹿是我国主要的茸用鹿。梅花鹿主产于吉林、辽宁;马鹿主产于黑龙江、吉林、青海、新疆、四川等省区。东北梅花鹿采收的叫花鹿茸,质量最优;东北马鹿采收的叫东马茸,品质较优;西北所产的叫西马茸,品质较次。

鹿茸 是指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梅花鹿、马鹿在生下后8-10月龄的雄性小鹿,额部开始突起,形成长茸基础,2足岁以后,鹿茸分岔,鹿茸以3-6年所生的为佳。

鹿茸是名贵药材。鹿茸中合有磷脂、糖脂、胶脂、激素、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质及钙、磷、镁、钠等成分,其中氨基酸成分占总成分的一半以上。鹿茸性温而不燥,具有振奋和提高机体功能,对全身虚弱、久病之后患者,有较好的强身作用。

月状骨骨软骨病


【概述】

月骨骨软骨病,又称月骨无菌性坏死。好发于20~30岁之间,很少有15岁以下发病者。男性多于女性,右腕较左腕多见。

【治疗措施】

过去采用长期石膏固定的方法,现已少用,因这样并不能阻止月骨的继续坏死。但在急性期,以及症状较轻的病人,可暂用外固定使腕关节休息一段时间。如症状严重,可考虑手术治疗。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月骨切除加用硅胶假体充填,这样可维持腕关节结构,疗效较单纯月骨切除为佳。亦有人采用植骨术或血管种植等方法,指望恢复月骨的血供,但效果不明显。近来还有人报告采用尺骨延长术者。对有严重骨关节炎者,可作近排腕骨切除,桡腕关节融合或全腕关节成形术等。

【病因学】

由于本病的发病年龄晚,腕骨的发育已完全,不少学者认为与一般的骨软骨病不同。但从病理表现来看,确是一种无菌性坏死,但病因尚不能肯定。本病好发于体力劳动者,尤其在使用有振动的工具如风镐等,有的病人有腕部或手背受伤史,因而急、慢性损伤因素常被考虑为主要的发病原因。但不少病人并无损伤史。Gelberman发现,有7%的月骨,仅有掌侧1~2条较细的血管供给营养,他认为这种月骨容易发生无菌坏死。还有人注意到尺骨短的人易患此病,可能是因月骨只能与桡骨发生接触,面积相对减少,所受到的应力相对较大,容易受损伤。

【临床表现】

有三个阶段:①急性期。腕部疼痛,轻肿、无力,可有、亦可无外伤史。②静止期。此期无症状,可达数月。③发作期。腕部症状又起,持续不减,在月骨上有压痛。握拳时正常人第三掌骨头最为突起,但在病人常变低甚至凹陷,这称为Fislever征。桡骨远端下方正常的凹陷消失。这是因为月骨的纵轴变小,前后径增大之故。叩击第三掌骨头时月骨处有疼痛。后期出现骨关节炎的症状。

【辅助检查】

X线表现:在初期无阳性发现。数周至数月后,月骨密度增加,在其中央逐渐出现圆形或卵圆形的透光区。随后发生不规则碎裂状。月骨的纵径缩短,前后径增大。在后期可见月骨近侧端边缘不规则,断裂甚至消失。关节间隙增大,邻近诸骨骨质稀疏。晚期可见骨关节炎的变化。

【鉴别诊断】

诊断不难,应与月骨骨折、腕关节结核及腕类风湿关节炎相区别。

足舟状骨骨软骨病


【概述】

足舟骨骨软骨病,又称足舟骨无菌性坏死。是指生长发育中的足舟骨硬化、扁平和碎裂。常累及4~8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治疗措施】

急性期可用短腿石膏固定6周左右,然后用鞋垫。偶有因舟骨变形而致骨关节炎者,可作融合术。

【病因学】

舟骨是足纵弓上的拱心石,受到的应力很大,易发生缺血坏死。但Caffey发现30%的男孩、20%的女孩的舟骨骨化中心是不规则的。有人无选择的拍摄了100张足部X线片,有37%的舟骨由多个骨化中心发育而来。确实,有些儿童由于其他原因拍片时亦可见舟骨有不规则的碎裂;还有,患儿对侧无症状的足的X线片上,亦可以有与有症状侧相似的表现。从临床上来看,本病症状起始急骤,病史常只有1~2天,但其X线的表现非短期内可形成,不能想象骨坏死后可长期存在而无症状。故目前不少学者认为本病是一种正常的生长变异。

【临床表现】

患儿诉足背疼痛、负重后加重,晚上亦痛。逐渐出现跛行。在舟骨上方有轻度肿胀及压痛。压迫足纵弓时亦痛。患儿常用足外侧缘走路。

【辅助检查】

X线表现:舟骨密度增深变扁,可仅有正常舟骨的1/2~1/4厚。以后可呈碎裂状,邻近诸关节间隙增宽。病变愈合后大多数患者的舟骨恢复正常。

【预后】

本病预后良好。曾有人对20例患者作长期随访,发现均无症状,舟骨外形亦恢复正常。

跟骨消痛贴


药物的种类比较多,在对药物选择上,都是要根据自身疾病进行,这样对疾病稳定,才会有很好的效果,那跟骨消痛贴是一种什么样的药物呢,在对这样药物选择的时候,对它的各方面都是可以进行很好认识,使得在对它们选择的时候,也可以知道,它对我们有着怎么样的帮助。

很多人对跟骨消痛贴并不是很了解,在对它们选择的时候,也不知道它的使用方法是什么,所以在选择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样问题,在使用的时候,都是能够顺利进行。

跟骨消痛贴使用方法:

1.加温软化

方法如下几种:

(1)倒杯热水,把袋放在杯口上用热气熏2-3分钟;

(2)把袋放在暖气上或热宝上1-2分钟,微热,切记不可放置时间过长;

(3)电暖风或电吹风吹1分半,切记不可放置时间过长;

(4)撕开袋用手捂2-3分钟微软化。

注:夏季气温较高时,若膏药本身即已软化,可省略此步骤。夏季使用时,若见膏药过软,可先放冰箱里降温后,再使用。

2.贴敷部位及方法

加温软化后,先用酒精或生姜擦下贴敷部位然后取出膏药,快速揭去膏药表面的膜,将其直接贴于足跟痛患处。用药时膏药边缘最好以医用胶布固定以免由于贴药部位活动频繁,沾染衣物。每付可贴三天,十付为一疗程。

通过以上介绍,对跟骨消痛贴也是有着很好的了解,因此在对它选择的时候,都是可以放心进行,不过要注意的是,对这样药物使用的时候,在饮食上,都是要注意要适量进行,对一些辛辣的食物都是要减少选择。

跟骨骨折


【概述】

成年人较多,常由高处坠下或挤压致伤。经常伴有脊椎骨折,骨盆骨折,头、胸、腹伤,初诊时切勿遗误。跟骨为松质骨,血循供应比较丰富,骨不连者甚少见。但如骨折线进入关节面或复位不良,后遗创伤性关节炎及跟骨负重时疼痛者很常见。

【诊断】

足跟可极度肿胀,踝后沟变浅,整个后足部肿胀压痛,易被误诊为扭伤。 X 线检查,除摄侧位片外,应拍跟骨轴位像,以确定骨折类型及严重程度。此外,跟骨属海绵质骨,压缩后常无清晰的骨折线,有时不易分辨,常须依据骨的外形改变,结节 - 关节角的测量,来分析骨折的严重程度。

【治疗措施】

上述骨折可在腰麻下整复,用双手掌鱼际部扣挤跟骨两侧,纠正跟骨体向两侧的增宽,同时在跖屈位,用力向下牵拉跟骨结节,以恢复结节关节角。复位后可用小腿石膏固定 4~6 周。

对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压缩粉碎性骨折,治疗意见分歧,归纳可有四种方法。

(1)保守疗法 又称不作整复的运动治疗。用弹力绷带包扎伤足,抬高患肢。鼓励早期开始患肢功能运动及架拐负重。不少人认为这种方法较固定疗法功能恢复快,效果好。一般病人在半年内可恢复正常活动,约有 3/4 的病人可恢复正常工作,不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压缩骨折,尤为适用。

(2)骨牵引治疗 跟骨结节持续牵引下,按早期活动原则进行治疗,可减少病废。

(3)开放复位 适用于青年人,距骨下面外侧塌陷骨折。可先矫正距骨结节角,及跟骨体的宽度,再手术矫正关节面。做跟骨外侧切口,将塌陷的关节面撬起,至正常位置后,用骨松质充填空腔保持复位。术后用管型石膏固定 8 周。有人认为术时行内固定,不做石膏外固定,疗效更满意。

(4)早期关节固定术 累及关节的粉碎性骨折,必将引起不可恢复的损害,如于伤后 2~3 周内手术,行三关节或跟距关节固定术,疗效较晚期手术好。

上述方法为一般原则,但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极不规则,无法进行正确分类。治疗方法不易统一,康复期长,对晚期效果难以做出正确评价,而且无法对每种类型骨折确定一种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

【病因学】

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常见者,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 60% 。多由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

(1)跟骨结节纵行骨折 多为高处跌下时,足跟外翻位结节底部着地,结节的内侧隆起部受剪切外力所致。很少移位,一般不需处理。

(2)跟骨结节水平(鸟嘴形)骨折 为跟腱撕脱骨折的一种。如撕脱骨块小,不致影响跟腱功能。如骨折片超过结节的 1/3 ,且有旋转及严重倾斜,或向上牵拉严重者,可手术复位,螺丝钉固定。

(3)跟骨载距突骨折 为足内翻位时,载距突受到距骨内下方冲击而引起,极少见。一般移位不多,如有移位可用拇指将其推归原位,用短腿石膏固定 4~6 周。

(4)跟骨前端骨折 较少见。损伤机制为前足强烈内收加上跖屈。应拍 X 线斜位片,以排除跟骨前上突撕裂骨折,短腿石膏固定 4~6 周即可。

(5)接近跟距关节的骨折 为跟骨体的骨折,损伤机制亦为高处跌下跟骨着地,或足跟受到从下面向上的反冲击力量而引起。骨折线为斜行。 X 线片正面看,骨折线由内后斜向前外,但不通过跟距关节面。因跟骨为骨松质,因此轴线位观,跟骨体两侧增宽;侧位像,跟骨体后一半连同跟骨结节向后上移位,使跟骨腹部向足心凸出成摇椅状。

【并发症】

创伤性关节炎

【鉴别诊断】

足跟扭伤

距骨骨折


【概述】

距骨骨折与脱位是足部常见的损伤。起预后并不十分理想。必须了解其损伤机理及其解剖,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治疗措施】

无移位骨折,石膏固定至骨愈合即可。对有移位骨折,常需开放复位,用螺丝钉做牢固的内固定。一般认为,即使骨折得到整复,亦不易得到良好的无痛运动范围,因此对粉碎性骨折,或有进行性缺血性坏死征象时,可行胫距和距下关节固定术。

【病因学】

距骨体骨折 多为高处跌下,暴力直接冲击所致。距骨体可在横的平面发生骨折,也可形成纵的劈裂骨折。骨折可呈线状,星状或粉碎性。距骨体骨折往往波及踝关节及距下关节,虽然移位很轻,但可导致上述关节的阶梯状畸形,最终产生创伤性关节炎,因此距骨体骨折预后比距骨颈骨折更差。

【并发症】

创伤性关节炎

白马骨根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拼音名】Bi Mǎ Gǔ Gēn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白马骨或六月雪的根。夏、秋采收根部,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马骨条。

【性味】《草木便方》:凉。

【功能主治】

祛风,清热,利湿。治偏正头痛。牙痛,喉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白带,白蚀。

①《宁乡县志》:根:煮鸡子,可治齿痛。

②《草木便方》:祛风毒,除风热,清利头目。治偏、正头痛,牙、喉痛,胸膈虚热。

③《江西民间草药》:治湿热黄疸,小儿疳积,肚大青筋,目中起翳,咳嗽痰中带血,妇人产后寒热,尿血,湿热脚气。

④《泉州本草》:治眉棱骨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1~2两。

【附方】

①治齿痛:路边荆根一至二两。水煎去渣,打鸭蛋二枚,同煎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②治湿热黄疸:白马骨根一两,小金钱草(天胡荽)一两。水煎,二次分服。(《江西民间草药》)

③治肠风,脏毒便血:路边荆根一至二两。以猪大肠半斤炖汤,以汤煎药服。

④治妇人白带:路边荆根一至二两。以猪精肉二、三两煎汤,以汤煎药服。

⑤治白浊:路边荆根一至二两。米泔水煎服。(③方以下出《中医药实验研究》)

⑥治小儿疳积、肚大青筋、目中起翳:白马骨根五至七钱,猪肝二两。蒸汤,食肝及汤。

⑦治咳嗽痰中带血:白马骨根-至二两,用瘦猪肉二两炖汤,以汤煎药服。

⑧治历节风:白马骨根二至三两。用猪蹄-只煎汤,以汤煎药服。(⑥方以下出《江西民间草药》)

⑨治瘰疬:路边荆根一至二两。水煎服,每日一剂,久服有效。(《中医药实验研究》)

【摘录】《*辞典》

骨豆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