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老人洗血养生 > 导航 > 风热咳嗽食疗

血风疮

【www.ys630.com - 老人洗血养生】

“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耳。”相信关于养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没有注意平日的养生。中医养生这方面的知识您掌握多少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血风疮”,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病名。瘙痒性皮肤病之一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六。该病多因肝经血热,脾经湿热,肺经风热交感而发者。证见:初起者形若粟米,搔痒无度,日轻夜重,其发多无定处或竞布遍全身。若抓破则流黄汁,浸淫成片。久则风毒郁结肌肤,耗血而火生,瘙痒更加剧烈,溃破则流血水。常伴有心烦不寐,咽干口渴,大便燥结,小便赤涩。治疗:宜祛风凉血解毒之剂,初期可内服消风散;若出现血虚风燥之证,则可选服地黄饮子。外用可选雄黄解毒散煎水熏洗,疮面涂搽黄连膏,或用润肌膏。相当于丘疹性湿疹,或皮肤瘙痒症,或即紫癜性色素性皮炎等病。

血风疮又名血疮。《诸病源候论疮病诸候血疮候》曰: 诸患风湿搏于血气而生疮。其热气发逸,疮但出血者,名为血疮也。《外科真诠》曰:血风疮生于两胫内外臁,上至膝,下至踝骨。

血风疮是因血虚受风,蕴热化燥,瘀阻经络所致。以下肢及躯干下部出现紫色斑疹,或融合成片,皮厚如苔藓,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

病因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自觉瘙痒而临床上无原发损害的皮肤病。皮肤瘙痒症的病因尚不明了,多认为与某些疾病有关,如糖尿病、肝病、肾病等;同时还与一些外界因素刺激有、关,如寒冷、温热、化纤织物等。皮肤瘙痒症有泛发性和局限性之分,泛发性皮肤瘙痒症患者最初皮肤瘙痒仅限局限于一处,进而逐渐扩展至身体大部或全身,皮肤瘙痒常为阵发性尤以夜间为重,由于不断搔抓,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及苔藓样变化等继发损害。局限性皮肤痞痒症发生于身体的某一部位,常见的有肛门痞痒症、阴囊瘙痒症、女阴瘙痒症、头部瘙痒症等。皮肤瘙痒症患者忌过多食用辛辣鱼腥酒类等,以免皮肤瘙痒加剧。不断搔抓不仅可使皮肤增厚,而且皮质变厚后反过来又加重了皮肤瘙痒,因此会形成愈抓愈痒、愈痒愈抓的恶性循环。此外,患者不宜烫洗患处,因为烫洗的方法只能起到暂时的作用,不仅没有治疗效果,而且会使病情加重。

症状

1.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的特征性即可诊断。

2.中医病机和辨证 中医认为本病系因内有蕴热外受风邪,风热闭塞腠理,发于肌肤;或因血不循经,溢于脉外日久耗阴伤血,肌肤失养所致。主证:皮疹发于下肢为小的铁锈色苔藓样丘疹间有紫癜性损害,有的融合成片健康搜索,口干舌质红,脉弦数。辨证:热伤血络,溢于脉外。

诊断依据

1.常见于成年人和老年。男性多于女性。

2.常对称分布于下肢,尤以小腿多见,上肢和躯干亦可累及。

3.损害初起为针尖至粟粒大丘疹,呈圆形或多角形,紫红至棕褐色,后可融合成片,可见瘀点,边界不十分清楚,皮厚如苔藓,其上覆有少量鳞屑。

4.局部瘙痒剧烈。

5.病程慢性。

6.组织病理显示真皮乳头层内毛细血管周围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周围常有较多的含铁血黄素沉着,有时可见毛细血管轻度扩张,表皮棘层肥厚,细胞间水肿,并有炎性细胞渗入,有时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治疗

1.同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局部可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2.中医疗法

(1)治法:凉血清热活血消斑。方选:干生地15g、紫草根15g、茜草根15g、板蓝根15g丹皮10g、赤白芍10g、鸡血藤30g川芎10g、当归10g、丝瓜络10g、木瓜10g、牛膝10g。下肢肿胀者加黄柏、泽泻。

(2)单方成药也可选服大黄、蜇虫丸、除湿丸活血消炎丸、丹参片等。

(3)局部治疗:①云苓粉60g、寒水石粉10g、冰片粉3g混匀,用去皮鲜芦荟蘸药外擦每天1~2次。②苍耳秧、楮桃叶各150g煎水洗浴。 预后: 病程慢性,少数可自愈鶒。

辨证论治

1.风寒外袭证:瘙痒多发于暴露部位,天气寒冷或气温急骤变化时可诱发或加重,或夜间解衣卧床时亦甚,皮肤干燥,恶寒、微发热,舌质淡白,苔薄白,脉浮紧。疏风散 寒、调和营卫。

2.风热郁滞肌肤证:瘙痒好发于夏秋季节,气温干燥时可诱发或加重,或夜间卧床 时加重,身热,微恶风寒,口渴,出汗,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舌质红,苔薄黄或干,脉浮数。疏风清热、调和营卫。

3.湿毒蕴结肌肤证:瘙痒好发于肛门周围、阴囊及女阴部位,痒时难以控制,引起过度搔抓,抓后局部可有抓痕、红肿,日久则肥厚、苔藓化,汗出,摩擦及食物刺激等可诱发或加重,妇人可伴有带下腥臭,口苦口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清热除湿止痒。

4.血热风盛证:周身瘙痒剧烈,肌肤灼热,抓破出血,遇热痒剧,得凉则安,身热心烦,口燥咽干,多见于青壮年,春夏好发,舌质红苔黄干,脉数。清热凉血、消风止痒。

5.血虚风燥证:多见于年老羸弱者,皮肤瘙痒,发无定处,夜间尤甚,难以入眠,周身皮肤干燥脱屑,抓痕累累,经久不愈,冬重夏轻,伴倦怠无力,大便艰涩,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脉细无力。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6.肝郁血虚证:皮肤瘙痒多因情绪激动时产生,精神抑郁,面容憔悴,叹息,心烦,口苦,妇女月经失调或闭经,唇甲色淡,舌质淡或暗,苔薄,脉细涩。疏肝解郁、养血祛风。

预防注意Ys630.Com

1. 生活规律,早睡早起,适当锻炼。及时增减衣服,避免冷热刺激。

2. 全身性瘙痒患者应注意减少洗澡次数,洗澡时不要过度搓洗皮肤,不用碱性肥皂。

3. 内衣以棉织品为宜,应宽松舒适,避免摩擦。

4. 精神放松,避免恼怒忧虑,树立信心。积极寻找病因,去除诱发因素。

5. 戒烟酒、浓茶、咖啡及一切辛辣刺激食物,饮食中适度补充脂肪。

ys630.coM延伸阅读

风热疮偏方


风热疮对于我们来说,它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但很多人都对风热疮不太了解。那么风热疮的症状是什么呢?风热疮治疗有什么好方法呢?有没有风热疮偏方呢?带着这些疑问,跟着小编一起去下面的文章中看看吧!

药方1

[药物] 苦参片30克,蛇床子30克,川椒目12克,明矾12克。

[制法] 上药煎汤。

[用法] 外洗患处,每日两次,用于治疗风热疮。

[出处] 《中医外科学》。

药方2

[药物] 大黄、黄柏、黄芩、苦参各等份。

[制法] 将上药煎汤。

[用法] 熏洗患处,每次20分钟,每日2次。用于治风热疮,效果显著。

[出处] 选自于《药浴治百病》。

风热疮的症状

开始常于躯干或上臂或股部发生一个指甲或稍大的椭圆形或圆形淡红色或黄红色鳞屑斑,边缘微高起,上被糠秕样鳞屑,称母斑、先驱斑、原发斑,往往被患者忽视。

母斑出现后约1~2周,躯干及四肢近端相继成批出现形态与母斑相同而形状较小的红斑,此称子斑、继发斑,皮损横列椭圆,其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中心略有细微皱纹,境界清楚,边缘不整,略似锯齿状,多数孤立而互不融合。

子斑出现后,母斑转为暗淡,经过中性质干燥,无湿润倾向。消退时先自中央开始,由黄红色转为黄褐色、淡褐色而消失。边缘炎症消退后,围绕中心部鳞屑形成环状而甚似体癣。

不典型皮损可为丘疹、风团、水疱及紫癜,但罕见。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的介绍,大家应该对风热疮有所了解了吧。其实有了风热疮的情况,我们并不用慌张,也不要为它而苦恼,按照文章的办法来做,应该可以对风热疮的症状有所缓解。希望小编的文章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风热疮的偏方


风热疮在我们的生活里面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皮肤疾病,这个疾病对于人们的生活中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一定要引起大家的重视。一般来说,这个疾病会有比较明显的症状,就是皮肤会出现一些斑疹和脱屑的情况,所以是比较容易发现这个疾病的。对于治疗这个疾病的方法,一些民间的偏方还是挺有效的。

【鱼腥豆带汤】

配方: 绿豆30克,海带20克,鱼腥草15克。

制法: 以上三味加水煎汤,去鱼腥草,加白糖适量调味。

功效: 清热解毒。

用法: 饮汤食豆和海带。每日1次,连服7日。

【绿豆百合薏米粥】

配方: 薏米50克,绿豆25克,鲜百合100克。

制法: 将百合掰成瓣,去内膜,绿豆、薏米加水煮至五成熟后加入百合,用文火熬粥,加白糖调味。

功效: 养阴清热,除湿解毒。

用法: 每日1~2次。

【苋菜蕹菜汤】

配方: 马齿苋、生蕹菜各30克。

制法: 上二味加水煎煮,取汁。

功效: 清热除湿,凉血解毒。

用法: 饮服,每日1次。

【土茯苓大枣煎】

配方: 大枣、土茯苓各30克。

制法: 以上二味加水煎汤。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

用法: 饮汤,每日2次。

通过本篇文章和大家介绍了关于风热疮的偏方的知识,相信大家对于这个疾病的偏方是比较了解的。对于偏方的选择大家一定要有比较理性的态度,因为偏方需要对症下药和需要身体体质的适合才能使用的。最好就是先咨询正规医生的意见。

治疗疮肿的何风茶


身体疮肿痒痛是很多人都会出现的情况,而导致这种病症的原因往往是因为体内毒素太多所引起的,因此我们想要避免这种情况,解毒排毒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而小编今天带来的便是一款能够帮助我们治疗这种症状的茶饮,以及在生活中解毒排毒的方法。

何风茶

原料

何首乌5g、防风3g、薄荷3g、绿茶3g。

用法

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薄荷、绿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

补血,祛风,除湿,解毒。

用途

遍身疮肿痒痛。

解毒排毒的方法

1、中医排毒八法

排毒一直被认为是养颜美容、健体强身的有效方法。洗肠、断食作为排毒形式都曾经风行一时。但是,洗肠的方法偶尔为之尚可。长时间反复刺激则会使肠管麻痹,最终导致一些人为因素疾病。断食排毒法也要因人因时而异。超负荷工作时或者身体虚弱者,到该吃饭的时候不吃,身体会出现乏力、眩晕、低血糖症状,对健康也不益。

中医排毒有八种自然的方法,它排除的不光是毒素,也可以理解为是化解疾病。具体方法是:

(1)汗法:用出汗的方式排除毒素。通过运动、或者服用排解寒邪的药汤通过发汗排毒。

(2)吐法:就是呕吐。如果误食了药物或者霉变、有毒食品,可以把食盐放入温开水中饮用帮助呕吐。

(3)下法:胃肠道里有一些食物或毒素可用下法,包括急性肠炎,都可以用下法以泄制泄。

(4)和法:感冒的时候,疾病在半表半里,出现口苦、咽干、目眩等寒热症状。用的就是和法,代表方子是小柴胡汤。

(5)温法:主要用于脾胃、胃肠虚寒。用暖水袋或者饮用热水等物理方法,或者服一些可以暖胃的药物来进行治疗的方法。

(6)清法:就是清热解毒,病人出现发热高烧、口干舌燥、咽喉肿痛,身体疼痛时,用清法。代表方子是黄连解毒汤。

(7)消法:人吃东西多了,胃里消化不了或者身体出现浮肿,就得用消导制剂,比如山楂丸,帮助消除食物。

(8)补法:病人气血虚弱,出现手脚麻木或者身体本身虚弱、消瘦、乏力,就得用补法。但是很多补法不能乱用,

要看身体的虚实。凡是补药大都是温热的,乱服补药的结果是失去阴阳平衡、导致新的疾病。现代人喜欢吃复合维生素丸,吃之前一定要先确定自己缺什么,无论中西医,对症下药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2、食物排毒法

在5-7天内给你的身体来个大扫除,自我清理毒素。

(1)起床后不要立刻进食或忙着洗脸刷牙,此时你最需要的是加了一片新鲜柠檬片(如果没有新鲜的,干柠檬片也可以)的温开水,它可以促进肾脏的循环,激发一天的新陈代谢的开始。如果你有每天服用维他命或鱼油丸的习惯,此时也可以一并服下,帮助在接下来的早餐中吸收最多的营养元素,保证一天的营养和机体正常运作。

(2)肝脏是解毒的重要器官,所以必须减缓肝脏的超负荷运动。需要控制小麦、肉类、乳制品,盐和糖,食物添加剂、防腐剂、饱和脂肪、酒和油炸食品的摄入量。以米饭为主食,能净化肠胃且不会加重消化负担,它所含的淀粉质对清肝脏来说也是灵丹妙药。

(3)尽情享受蔬菜和水果,高解毒的食品有:猕猴桃、柑橘、葡萄、菠萝、黄瓜、菠菜、卷心菜、水田芹。不要担心所有的蔬菜都有一点微苦,是由于它们含有净化物质。

TIpS:使用食物排毒的人在刚开始的两天可能感觉不太好,不过不必紧张,人体此时正在进入一种康复危机,此时肝脏正在努力去除毒素,会导致头痛、疲乏。

3、运动排毒法

对于喜欢运动却懒得动手做菜或没有条件禁食的人来说,这是最合适的方法。

(1)每日至少散步30分钟,做些轻柔舒缓的运动,如慢跑、打太极拳。

(2)练习腹式呼吸:平躺下来,用鼻孔吸气,然后屏气,气流经过腹腔,再慢慢从鼻孔呼气。

(3)洗桑拿来帮助出汗,10到15分钟后冲一下凉水澡,刺激血液循环。

(4)运动的同时,要时刻补充水分,也可以喝绿茶,但绝不能喝碳酸饮料。市场上的运动型饮料,在排毒的几天里最好不要饮用。

4、美容排毒法

皮肤是身体排毒的重要途径,而当体内毒素累积过多时,皮肤也会首先报警。肤色黯淡、干涩无光、痘痘频频、油腻严重这些都是身体中毒的迹象。

(1)每天洗澡时用丝瓜筋手套对肌肤进行干按摩,被誉为促进身体排毒的真正妙方。按摩加速血液循环和淋巴液畅通,从而使体内有毒废物易于冲洗出去。通常可采用圈状按摩手法,自下而上地对全身施加按摩力,注意按摩方向为肢体末端向心脏方向。

(2)每星期缚1-2次具有排毒功能的面膜,通过肌肤排汗的过程,促进淋巴及血液循环,从而将毒素排出。

结语:排毒解毒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只有这样才可以保护好身体的健康,避免疾病出现危害身体,而通过上述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保护身体,避免疾病,因此朋友们在生活中不妨试一试这些方法哦。

治疗风热疮的中药治疗方剂


风热疮是一种全身感染的疾病,风热疮的病因也有很多种,它的症状表现很是明显,但是有的时候不及时的治疗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治疗风热疮的中药方剂有哪些?又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风热疮病因

病机过食辛辣炙博,或情志抑郁化火,导致血分蕴热,热伤阴液而化燥生风,复感风热外邪,内外合邪,风热凝滞,郁闭肌肤,闭塞腠理而发病。

临床表现

开始常于躯干或上臂或股部发生一个指甲或稍大的椭圆形或圆形淡红色或黄红色鳞屑斑,边缘微高起,上被糠秕样鳞屑,称母斑、先驱斑、原发斑,往往被患者忽视。母斑出现后约1~2周,躯干及四肢近端相继成批出现形态与母斑相同而形状较小的红斑,此称子斑、继发斑,皮损横列椭圆,其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中心略有细微皱纹,境界清楚,边缘不整,略似锯齿状,多数孤立而互不融合。子斑出现后,母斑转为暗淡,经过中性质干燥,无湿润倾向。消退时先自中央开始,由黄红色转为黄褐色、淡褐色而消失。边缘炎症消退后,围绕中心部鳞屑形成环状而甚似体癣。

不典型皮损可为丘疹、风团、水疱及紫癜,但罕见。

治疗风热疮的中药方剂

药方1

[药物] 苦参片30克,蛇床子30克,川椒目12克,明矾12克。

[制法] 上药煎汤。

[用法] 外洗患处,每日两次,用于治疗风热疮。

[出处] 《中医外科学》。

药方2

[药物] 大黄、黄柏、黄芩、苦参各等份。

[制法] 将上药煎汤。

[用法] 熏洗患处,每次20分钟,每日2次。用于治风热疮,效果显著。

[出处] 选自于《药浴治百病》。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中药方剂治疗风热疮的相关知识介绍有了一定的了解,风热疮的病因有很多种,以上介绍的方剂还希望这类患者能够合理的使用,最好是能够对症下药。希望能帮助到以上的这类患者。

血风根的功效与作用


血风根也就是血风藤,是一种有着一定的药用价值的药材,可以达到多种功效和作用,改善人体健康,或者是辅助治疗多种疾病。一般情况下,血风根具有补血功效、舒经活络的功效、调理月经的功效以及祛风除湿的功效。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血风根的功效以及作用!

一、血风藤的补血功效作用

血风藤颜色赤红,有极好的补血活血功能。血风藤能够调理人体经络,促进四肢的活动能力,改变手足麻木的问题。血风藤还能补血行气,改善血行不调,痛经这样的问题。血风藤可以红花桃仁来煮粥吃,作为日常补血的食材。对于需要补血的女性,推荐给大家一道美味甜汤,血风藤鸡蛋红糖汤,每天吃一碗,让你散瘀通血。

二、血风藤的舒筋活络功效作用

血风藤可以缓解风湿类骨骼问题,强健四肢,帮助四肢的气血更加活络。经脉不畅通的时候,四肢会出现麻木等问题,而这个时候就会用到血风藤了。血风藤对风湿的效果好,搭配其他一些活血养气的药材,血风藤可以让你摆脱四肢乏力,免收风湿症状的痛苦折磨。

三、血风藤能调理月经

血风藤还是妇科常用药,它的主要功效就是治疗女性的月经不调,也能缓解女性经期血亏,对女性经期腹痛与面色暗黄也一定的治疗作用,治疗时可以把血风藤加清水煎制,也可以加入一些其他补血食材一起搭配使用,会让它活血调经的功效更加出色。

四、血风藤能祛风除湿

血风藤能祛风除湿也能活血化瘀,它对人类的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关节肿痛也有很不错的治疗作用,治疗时可以把适量的血风藤泡制在白酒中,得到药酒以后每天服用二十克,同时可以用药酒涂抹痛处,涂抹以后可以用力揉搓,让身体尽快吸收,能疼痛的症状很快减轻。

肠风下血是什么病?


我们现在治疗疾病首先想到就是去看西医,因为这么多年以来,西医一直都是以见效快著称。但是古人留下的中药材,同样也可以帮助人们治疗很多疾病,而且副作用很低,只不过见效相对来说是比较缓慢的。那么问题来了,在中医当中,所谓的肠风下血到底是指什么样的疾病呢?

肠风下血:中医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肠风为便血的一种,指外风从肠胃经络而入害,或内风因肝木过旺而下乘,故曰肠风。其证便前出血如注,颜色鲜红,肛门不肿痛,或见腹痛、肠鸣。临床所见多为实证,常用凉血泻热,息风宁血法治疗。方如槐花散、阿胶丸方、玉壶丸方、玉屑丸方、木香丸方、加减四物汤等。

肠风下血丸

处方来源 《医学正传》卷五。

药物组成

干柿饼(烧存性)2两,乌梅(烧存性)2两,油瓶箬(已酒过1年者,或2-3年者尤良,烧存性)2两,槐花5钱(炒焦黑),百药煎1两(如无,以五倍子炙焦黄代之),枳壳5钱(麸炒黄色)(或加槟榔5钱)。

主治 肠风下血。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70-80丸,以醋汤送下。

疾病诊断

(1)指大肠久积风冷所致的便血。《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大肠中久积风冷,中焦有虚热,……风冷热毒,搏于大肠,大肠既虚,时时下血,故名肠风也。

(2)指因风邪而便纯血鲜红的病症。《证治汇补》:“或外风从肠胃经络而入害,或内风因肝木过旺而下乘,故曰肠风。”其证便前出血如注,颜色鲜红,肛门不肿痛,或见腹痛、肠鸣。

(3)指以湿热为主因的下血。《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肠风者,肠胃间湿热郁积,甚至胀满而下血也。

治疗肠风下血的偏方


这肠风下血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病症,这种病症一定要及时的有效地进行治疗。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肠风下血的治疗偏方以及肠风下血的治疗方法,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肠风下血

用木香、黄连,等分为末。放入猪大肠中,两头扎定,煮到极烂,然后去药食肠,或连药捣为丸子吞服。

2、治肠风下血

用马蔺子(研破,酒浸数日,晒干)一斤,何首乌半斤,雄黄、雌黄各四两,共研为末,以原业浸泡马蔺子的酒调末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3、肠风下血的治疗偏方

用莨菪子一升,晒干、捣烂、筛细;生姜半斤,取汁;同入银锅中加二升。一起煎成浓糖稀状,再倒入酒五升,慢火上进一步煎浓,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天早晨用酒送服三丸,视病情可增至五、七丸。安服有微热。勿惊异,病重的人服过三日,当有下泻病愈后,泻亦止。

4、再方

用盍藤子两个、完好的皂荚子四十九个,共烧存性,研为末。每服二钱,温酒送下。又方,用盍藤子三枚(选厚重者),湿纸七层包好煨熟、去壳,取肉,研为末。每服一钱,饭前服,黄芪汤送下。一天服一次。

5、再方

用何道乌二两,研为末。每服二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治疗肠风下血的方法

1、用橄榄核灯上烧存性,研为末,每二钱,陈米汤调下。

2、用活鲫鱼一大尾,去肠留鳞,以五倍子末填满,包泥中,烧存性,研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或加饭做成丸子,一天服三次。

3、用猬皮一块,锅内烤焦,去皮留刺,加木贼半两(炒黑),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4、用干蝎(炒)、白矾(烧)各二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米汤送下。

5、用芸薹叶捣汁二合,加蜜一合,温服。另方,用芸薹子(生)、甘草(炙)菜研为末。每服二钱,水煎服。

6、有百合子,酒炒微赤,研为末,开水冲服。

结语:通过这篇文章的仔细阅读,相信绝大多数的读者朋友们对这个肠风下血的治疗偏方都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这里推荐的几种偏方的效果都是比较不错的,但需要提醒的是,使用前请在医师的建议下进行治疗服用!

血风藤的功效与作用


现在虽然西医和西药比较普遍,但是很多时候人们还是认为要吃中药病才能好,这是因为中药能够治本。血风藤就是中药的一种,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关于血风藤的小常识吧。

【别名】青藤、铁牛入石、青筋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 翼核果 的 根、茎 。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木质藤本,高2~3米。根粗壮,外皮暗紫红色。茎多分枝,有细纵纹,幼枝绿色。单叶互生;革质;具柄;卵形或矩圆形,长4~8厘米,宽2~3.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全缘或稍作波浪形,两面绿色无毛,下面侧脉极明显。腋生聚伞花序或有时成顶生圆锥花序;花小,绿白色;花萼5裂,裂片三角形;花瓣5,匙形;雄蕊5;子房2室,藏于5角形的花盘内。坚果球形,熟时红褐色,顶部有一鸭舌形膜质的薄翅,翅长3~5厘米。花期夏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沟边的疏林下或灌木丛中。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份】根含生物碱,黄酮甙、酚类、氨基酸、蒽醌。

【性味】甘,温。

【功能主治】补益气血,祛风活络。治气血亏损,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广西中草药》

以上介绍的关于血风藤的知识,相信大家对于血风藤的认识又会多一点了。我们在生活中可以食用血风藤对身体进行调理和改善。

疣疮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七。即千日疮

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所引起,以往认为这些疾病是慢性良性疾病,但发现HpV感染后有一部分会导致恶性肿瘤,如皮肤癌、舌癌和宫颈癌等,因而引起人们的重视。疣是病毒引起的以细胞增生反应为主的一类皮肤浅表性良性赘生物。受到感染后,约潜伏四个月左右发病。多见于青少年。

今学曾未如肬赘。《荀子宥坐》。注:结肉。

病原体是一种病毒,症状是皮肤上出现跟正常的皮肤颜色相同的或黄褐色的突起,表面干燥而粗糙,不疼不痒,多长在面部、头部或手背等处。如:疣子(疣。皮肤上长的肉瘤);疣疮(疣子)

用同尤。怨恨,归咎;过失 [hate;fault]

三皇之时,食肉衣皮,巢居穴处,以崇质朴,岂复须章黼之冠,曲裘之饰哉。然其人称有德,而孰疣之。汉 牟融《理惑论》

康熙字典

《午集中》《疒字部》 疣 康熙笔画:9 部外笔画:4《广韵》羽求切《集韵》《正韵》于求切,音由。《玉篇》结病也。今疣赘之肿也。《释名》丘也,出皮上,聚高如地之有丘也。《庄子大宗师》附赘县疣。《山海经》求如之山,滑水出焉,其中多滑鱼,食之已疣。《注》疣,赘也。音由,结肉也。又《集韵》尤救切,音宥。颤也。

病因病机

多由风热毒邪搏于肌肤而生:或怒动肝火,肝旺血燥,筋气不荣,肌肤不润所致。跖疣;多由局部气血凝滞而成,外伤、摩擦常为其诱因。

预防

1.千日疮应避免摩擦和撞击,以防止出血。

2.跖疣应避免挤压。

3.扁瘊应避免搔抓,以防出现新的皮损。

4.鼠乳应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继发感染。

诊断

一、疣目相当于西医的寻常疣,多发于儿童及青年。

初起为一个针尖至绿豆大的疣状赘生物,呈半球形或多角形,突出表面,色呈灰白或污黄,表面蓬松枯稿,状如花蕊,粗糙而坚硬。以后体积渐次增大,发展成乳头状赘生物,此为原发性损害,称母疣。此后由于自身接种,数目增多。一般为二三个,多则十余个至数十个不等,有时可呈群集状。好发于手指、手背,也可见于头面部。生于指甲边缘者,可向甲下蔓延,增本时可将指甲顶起,引起疼痛或染毒成沿爪疔;生于头皮,手指或足趾间的疣如指状突起,称指状疣。病程慢性,可自然消退,一般无自觉症状,常因搔抓、碰撞、摩擦破伤而易出血。

二、扁瘊相当于西医的扁平疣。多发于青年妇女,故又称青年扁平疣。

皮损为表面光滑的扁平丘疹,芝麻至黄豆大小,淡红色、褐色或正常皮肤颜色,数目较多,散在分布,或簇集成群,亦可互相融合,可因搔抓使皮损呈线状排列。好发于颜面、手背、前臂及肩胛等部,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瘙痒感,病程慢性,可持续数年,有时可自行消退,愈后仍可复发。

三、鼠乳相当于西医的传染性软疣。多见于儿童和青年。

皮损初起为米粒大的半球状丘疹,呈半透明状,渐增至绿豆大,中央呈脐窝状凹陷,表面有蜡样光泽。早期质地坚韧,后渐变软。呈灰色或珍珠色。顶端挑破后,可挤出白色乳酪样物质。数目不定,数个至数十个不等.常呈散在分布,也可簇集成群,但不融合。好发于颜面、躯干、四肢、阴囊、肩胛及眼睑等处。自觉微痒,经过徐缓,可自行消失。

四、跖疣皮损初起为小的发亮丘疹,渐增大,表面粗糙角化,灰黄或污灰色,圆形,中央稍凹,周围绕以增厚的角质环。因足底受压,皮损常不高出皮面,除去角质层后可见疏松的白色乳状角质物,边缘可见散在小的、紫黑色出血点,数目从几个至几十个不等。有明显的压痛,用手挤压则疼痛加剧。好发于足跖前后受压处及趾部,足部多汗者易患本病。

五、丝状疣中年妇女较多见。

皮损为单个细软的丝状突起,呈褐色或淡红色,可自行脱落,不久又可长出新的皮损。

一般无自觉症状。好发于颈项、眼睑等处。

月蚀疮


月蚀疮又名旋耳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决》曰:旋耳疮生于耳后缝间,延及耳折,上下如刀裂之状,色红,时津黄水,由胆脾湿热所致,又名月蚀疮。

旋耳疮是指发生于耳根部的湿疮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耳后间擦性湿疹。

[诊断依据]

1.好发于耳后皱襞。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皮损为红斑、糜烂、流滋、皲裂、结痂,有时带脂溢性,两侧对称。

3.痒痛兼作。

[鉴别诊断]

1.白屑风:头部、颜面等处皮肤出现糠状白屑,一般无流滋或皲裂等皮损。

2.摄领疮:好发于颈部、四肢、腰骶,以对称性皮肤粗糙肥厚为主要皮损。

[辨证论治]

1.肌肤湿热证:耳后皱襞部红斑、丘疹,瘙痒明显,伴面赤,口干,溺黄,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滑。清热祛湿。

2.胆经郁热证:皮损多形性,反复发作,伴口苦咽干,舌红少苔,脉弦。清宣郁热。

凉血消风散的功效与作用


疾病发生的时候真的是很可怕的,人们总是为自身的健康状况担忧,所以很有必要在平时积累一些医药知识以备不时之需,中药方剂由于对人体的副作用极小,成为了首选。凉血消风散就是这样的一种,你对它了解吗?

【处方】生地30克 当归9克 荆芥9克 蝉衣6克 苦参9克 白蒺藜9克 知母9克 生石膏30克 生甘草6克

【功能主治】消风清热。治脂溢性皮炎,人工荨麻疹,玫瑰糠疹。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本方从《外科正宗》消风散增减而成。生地,当归、甘草凉血润爆;知母、石膏清肌热;荆芥、蝉衣消风,苦参、白蒺藜祛风止痒。适用于血热生风、风燥诸证,舌质红,脉弦滑数。治玫瑰糠疹可加紫草凉血清热;人工荨麻疹加紫草、桃仁。

【摘录】《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以上就是本文对凉血消风散的简单介绍,大家平时也可以多了解下。凉血消风散和其他方剂有些相同的功效,但也有其特殊之处,在食用时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所需达到的效果来选择。

凉血省风药酒的功效与作用


疾病发生的时候真的是很可怕的,人们总是为自身的健康状况担忧,所以很有必要在平时积累一些医药知识以备不时之需,中药方剂由于对人体的副作用极小,成为了首选。凉血省风药酒就是这样的一种,你对它了解吗?

【处方】生地2两,熟地2两,归身2两,川芎1两5钱,杜仲1两5钱,白蒺藜1两5钱,羌活1两,金银花1两5钱,苏叶5钱,荆芥5钱,防风5钱,白芷5钱,蝉壳5钱,陈皮5钱,枳壳5钱,蛇壳5钱,连翘5钱,川连5钱,黄芩5钱,黄柏5钱,粉甘草5钱,白菊花1两,白鲜皮5钱,制首乌1两。

【制法】上锉,袋贮,滚酒冲入大坛,封固密窨泥地过,霉用。

【功能主治】血虚内热,热极生风,或外感厉气,稽留经络,气实火旺,内则疼痛,外生疮癣,饮食如常,二便闭结。

【用法用量】空心随量温服。

【摘录】《活人方》卷六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知道凉血省风药酒有很多的作用与功效,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很好的,大家可以在平时多关注一下凉血省风药酒。

血风疮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