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风的艾灸疗法

【www.ys630.com - 肩周炎的运动养生疗法】

身体疾病有很多,治疗疾病的方法也不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惊风的。惊风的症状,许多家长都比较清楚,因为常发生在孩子身上。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中医疗法,就是艾灸疗法。治疗惊风的效果很不错的哟,一起来看看!

技术一

艾灸穴位

水沟、十宣、百会、合谷、太冲(双)、大椎、中脘、丰隆。

操作规程

1、艾炷灸

选用1~2穴,取麦粒大艾炷灸之,温热红润而痉止,即可取下,每穴3~5壮。一般每日治疗一次,必要时,当日可再施用。取穴中着选穴位是水沟,其次是百会,此两穴临床亦可以前顶、印堂代替,作用类似。

2、温针灸

每次选用2~3个穴位,以毫针刺法治疗后,再于针柄上加艾炷施灸,每穴灸3~5分钟,每日1次。本法适用于急惊风缓解期和慢惊风患儿且可以与医生合作者。

3、艾条灼灸

每次选2~3个穴位,以细枝艾条直接点灸穴上,以背部及四肢穴位为主,点艾灸后穴位可敷治疗烫疮的油膏,如京万红膏即可,润泽皮肤防治发热。④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3~5分钟,每日2次,本法适宜慢惊风患儿。

主治突然发病,伴有髙热,烦躁不安,神志昏迷,四肢抽搐,喉间痰鸣,两目上视,舌淡红,笞薄黄,脉弦滑。

技市二

艾灸穴位

水沟、十宣、百会、合科、太冲、脾俞、胄俞、肾俞、肝俞、关元、神闲。

操作规程

1、温针灸

每次选用2~3个穴位,以毫针刺法治;fT后,再于针柄上加艾性施灸,每穴灸3~5分钟,每日1次。

2、艾条灼灸

每次选2个穴位,以细枝艾条直接点灸穴上,以背部及四肢穴位为主,点艾灸后穴位可敷治疗资疫的油宵,如京万红育即可,润译皮肤防治发热。

3、温和灸

每次选用3~1气个穴位,每穴灸3~5分钟.每H2次,本法适宜慢惊风患儿。

主治起病缓慢,精神委弱,面色苍白,嗜睡无神,抽搐无力,时作时止,或两手动,筋惕肉瞒,大便稀塘,小便请长,舌淡,咨白,脉细无力。

惊风的临床诊断

一、急惊风

1.突然发病,出现高热、神昏、惊厥、喉间痰鸣、两眼上翻、凝视,或斜视,可持续几秒至数分钟。严重者可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而危及生命。

2.可有接触传染病人或饮食不洁的病史。

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检查有异常改变,神经系统检查出现病理性反射。

4.细菌感染性疾病,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常增高。

5.必要时可作大便常规及大便细菌培养、血培养、摄胸片、脑脊液等有关检查。

二、慢惊风

1.具有呕吐、腹泻、脑积水、佝偻病等病史。

2.起病缓慢,病程较长。面色苍白,嗜睡无神,抽搐无力,时作时止,或两于颤动,筋惕肉瞬,脉细无力。

3.根据患儿临床表现,结合血液生化、脑电图、脑脊液、头颅CT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原发疾病。

结语:能治疗惊风的艾灸疗法,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这种疗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艾灸是一种非常著名的中医疗法,也属于针灸的一种。希望大家平时多多研究,没事的时候,还可以运用艾灸强身健体呢!

扩展阅读

遗尿的艾灸疗法


对于遗尿症的症状,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就是我们俗称的夜里睡觉时会尿床。通常是孩子过了尿床的年纪但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下面小编介绍艾灸疗法来治疗这种病症,中医艾灸的作用大家都是了解的。相信会有好效果!

技术一

艾灸穴位

关元、中极、气海、足三里(双)、肾俞(双)、命门、腰阳关、百会。

操作规程

①艾炷灸:每次选3~5个穴,取麦粒大艾炷灸,每穴灸5壮,每曰1次,1周为一个疗程。

②艾炷隔物灸:取鲜姜或生蒜,切薄片,每穴可灸2~4壮。

③温灸器灸:将燃烧艾条放在温灸器内,取腹部和背部穴位热熨之,每曰施术1次,每次15~20分钟。小儿皮肤娇嫩,切勿烫伤,尤其是腹部和臀部附近的穴,更要小心使用。

④温针灸:先取俯卧位,毫针刺命门、肾俞、腰阳关,行呼吸补法,再切半寸艾条置针柄上慢慢烧灼。术毕再令患儿更换仰卧位,关元、中极、气海以2寸毫针行呼吸补法,也用半寸艾条放在针柄慢慢烧灼,此穴可多加灸2~4次。足三里以2寸毫针行迎随补法。百会可用艾条悬灸。

⑤艾条悬灸:每次选5~7个穴位,艾条悬灸。每日可灸2次,1周为一个疔程。

主治:睡中经常遗尿,甚者一夜数次,尿清而长,醒后方觉,神疲乏力,面白肢冷,腰腿酸软,智力较差,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技术二

艾灸穴位

关元、中极、气海、足三里(双)、肺俞(双)、脾俞(双)、膀胱俞(双)、百会。

操作规程

①艾炷灸:每次选3~5个穴,取麦粒大艾炷灸,每穴炎5壮,每日1次,1周为一个疗程。

②艾炷隔物灸:取鲜姜或生蒜,切薄片,每穴可灸2~4壮。

③温灸器灸:将燃烧艾条放在温灸器内,取腹部和背部穴位热熨之,每曰施灸1次,每次15~20分钟。小儿皮肤娇嫩,切勿烫伤,尤其是腹部和符部附近的穴,更要小心使用。

④温针灸:先取俯卧位,毫针刺肺俞、脾俞、膀胱俞,行呼吸补法,再切半寸艾条置针柄上慢慢烧灼。术毕再令患儿更换仰卧位,关元、中极、气海以2寸毫针行呼吸补法,也用半寸艾条放在针柄慢慢烧灼,此穴可多加灸2~4次。足三里以2寸毫针行迎随补法。百会可用艾条悬灸。

⑤艾条悬灸:每次选5~7个穴位,艾条悬灸。每日可灸2次,1周为一个疗程。

主治:睡中遗尿,少气懒言,神倦乏力,面色少华,常自汗出,食欲不报,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细少力。

遗尿症

遗尿症俗称尿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一般至4岁时仅20%有遗尿,10岁时5%有遗尿,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遗尿,约占70%~80%。继发于下尿路梗阻、膀胱炎、神经原性膀胱(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等疾患者称为继发性遗尿。患儿除夜间尿床外,日间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症状。

病因

原发性遗尿的主要病因可有下列几种:

①大脑皮层发育延迟:不能抑制脊髓排尿中枢,在睡眠后逼尿肌出现无抑制性收缩,将尿液排出。

②睡眠过深:未能在入睡后膀胱膨胀时立即醒来。

③心理因素:如患儿心理上认为得不到父母的喜爱,失去照顾,患儿脾气常较古怪、怕羞、孤独、胆小、不合群。

④遗传因素:患儿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较高的遗尿症发病率。

结语:如果是小孩子,会尿床那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孩子长大了,或者是成年人,再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小心对待了。很可能是遗尿症,要及时就医治疗才行。希望大家多多注意,上述小编介绍的艾灸疗法还是不错的,大家可以尝试下!

痛经的艾灸疗法


痛经的艾灸疗法

痛经,想来恐怕连“屌丝男”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对于很多女生来说,每个月“大姨妈”大驾光临前后总会出现小腹或者腰部疼痛,更甚者痛至腰骶;再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受此折磨的女同胞们,有没有过狠狠心断了“大姨妈”生路的想法呢?其实,止住“大姨妈”之痛并不困难。

女性经期时常会出现疼痛现象,这时用热毛巾敷肚子是解决疼痛的不错的方法。然而经期不注意还有可能引起更严重的疼痛。中医认为以下九种行为会导致女性痛经的发生:

经期应与平时一样保持心情愉快,防止情绪波动,遇事不要激动,保持稳定的情绪极为重要。如情绪激动,抑郁愤怒常使气滞进而导致月经后期、痛经、闭经等。

育龄女性在月经前,处在排卵阶段,此时作x线检查,可使卵细胞或受精卵受到损伤,引起胚胎发育不良,造成胎儿出生后先天异常、畸形、智力低下、肢体缺损等。

受寒凉经期注意保暖,避免着凉,不要淋雨、涉水或游泳,不要坐在潮湿、阴凉之处以及空调、电扇的风道口。也不要用凉水洗澡、洗脚,以免引起月经失调。

有些人平时喜欢坐浴,但在月经期,因为子宫颈口微开,坐浴或盆浴很容易使污染的水进入子宫腔内,从而导致生殖器官发炎。

对痛经的辨证主要要分清寒热虚实,并考虑从月经的周期、经量、颜色、性质,以及伴随的症状出现的时间、部位、性质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如果痛经性质属寒,可见到月经期延期,经量不多,经色黯淡,质稀或有块,面色苍白,四肢服冷,下腹冷痛,热敷后疼痛可缓解,遇冷则疼痛加重,舌苔白润,脉弦紧;如痛经性质属热,可见月经先期,经量较多,经色鲜红或有紫红或有血块而质稠,面红,口渴,便秘,舌红,苔薄白微黄,脉滑或数。如痛经发生在行经,或值月经来潮的时候,下腹按之不舒服,或按之反而疼痛加重,这种属于实症痛经,如痛经发生在经净之后,下腹喜按,按压时疼痛减轻,并可见到少气懒言,倦怠无力,心跳,气短,面色无华,腰酸头晕,脉弱无力,这种痛经属于虚证痛经。

另外,还要根据痛经发生的时间、部位、痛的性质,以区别是以气滞为主,还是以血瘀为主。

1、时间:经前、经期痛者,多为实证。经期痛或虚或实。经前痛为气滞,经期痛气滞瘀血为多,经后痛为血虚。

2、痛的部位:腹正中痛为寒湿凝滞,气滞血瘀,湿热阻滞;腹两侧或一侧痛,有时牵连胸胁。多为肝郁气滞和气滞血瘀。

3、痛的性质:闷痛、钝痛、刺痛为血瘀;绞痛为血寒;灼痛为热;持续作痛为血滞;隐隐作痛为血虚;时痛时止为气滞;胀甚于痛为气滞;痛时拒按为实,喜按为虚;得热痛减为寒,得热痛甚为热,灼痛为热;痛甚于胀为血瘀。

妇女每逢经期或行经前,少腹部疼痛,甚至剧烈难忍者,称为痛经。痛经是由于子宫平滑肌剧烈收缩痉挛所致。初起有下腹部胀气、紧束、怕冷、下坠、隐痛等症状,随后有阵发性的剧烈少腹痛,甚者伴有恶心呕吐、寒战表现。

治痛经,主要针对女子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痛经。治疗前,首先要诊断明确,然后对症治疗。按经络循行线路准确取其主穴和配穴,再进行施灸。

主穴:关元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气海在下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处。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

配穴:次髎、中髎、天枢、归来、曲骨。

治疗时,病人首先选取仰卧位,点燃艾条,在距离穴位约2公分的空中熏烤以局部皮肤有灼热感为度。然后改俯卧位,同法灸治背面的次髎或中髎穴。每天进行一次。

穴位的选取,一般主穴每天使用。但配穴可每天轮换选取2~3个。

选择治疗时间一般在月经来潮前数日开始,到月经干净后数日。

艾灸治痛经是通过艾叶的特有气味与温热的刺激,来调整体内机能,达到缓解子宫肌肉反射性痉挛、解痉活血通络止痛的目的。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痛经的特点

原发性痛经最常见于20-30多岁女性,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率逐渐下降,而继发性痛经逐渐增多。最近的世界性的总数报导痛经的发生率约为17-80%。由于定义的不同和调查方法的不同,使我们很难得出痛经真正的发生率。除非痛经的症状影响到生活质量,否则女性不会去看医生。

艾灸用量

至于灸的程度,前人有成熟的经验。如《医宗金鉴》上说:“皮不痛者毒浅,灸至知痛为止;皮痛者毒深,灸至不知痛为度。”这是指外科灸疗痈疮毒而言。更具体地说:“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然头与四肢皮肉浅薄,若并灸之,恐肌骨气血难堪,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其艾炷宜小,壮数宜少。有病必当灸巨阙、鸠尾二穴者,必不可过三五壮。背腰下皮肉深厚,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使火气到,始能去痼冷之疾也。”

以上说法,使我们领会到,灸法既是一种温热刺激,就必须达到一定的温热程度,决不能浮皮潦草,用艾烟薰烤,表热里不热,就算是灸法,结果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还误以为灸法无效,这才真正是“灸不三分,是谓徒冤”(白吃苦头)。古人多主张用直接灸,如《针灸资生经》上说:“下经云:凡着艾得灸疮发,所患即差,不得疮发,其病不愈。”这是说每灸必须化脓,病才能痊愈。现在我们除有意识地使用化脓灸法以外,一般灸法不要烧伤太重,成为灸疮,只要长期施灸,也同样有效。

总之,一般说直接灸之艾炷,以麦粒大小为适宜,一般成年人,每穴五、七、九壮,小儿灸三、五壮,每次取三、五、七穴为标准。临床上可适当伸缩艾炷之大小穴位及壮数。如用于外科,灸阑尾炎或疔痈初发时,可在合谷、手三里、阑尾等穴,每次灸百壮左右,一日灸二、三次,会使炎症消散,促使其化脓,收到意外的效果。

痔疮艾灸疗法


痔疮艾灸疗法

1、艾灸治疗痔疮取穴

痔点和长强穴。

2、方法

可以用艾条直接熏烤,也可以用隔姜灸或隔蒜灸。

具体操作:选择中间有眼的小凳子,在艾灸之前,洗净肛门,肛门对准瞪眼,把小凳子下面放好高矮适度的艾条,自己体会有熏灼感。点火的艾条朝上。

施行艾灸疗法以晚间睡前为宜,每次,每穴艾治20分钟,以穴位局部皮肤泛红为度,艾灸疗法操作简便且易掌握,如能坚持一段时间,即会免除痔疮烦忧之苦了。

痔疮会自己好吗

痔疮不治疗,是不会自己痊愈的。什么是痔疮?具体的概念是痔疮是肛门直肠底部、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初期痔疮对患者影响不大,多见的就是便血,很多人认为便血过后就会自愈,可是痔疮也和其他疾病一样,有一个由小变大,由轻变重的过程,若不及时治疗,痔疮也会越来越严重。

痔疮的治疗原则:一般情况对于没有症状的痔疮,这是不用治疗的,如果出现相关的症状,那就得要及时的治疗了,有症状的痔疮,重在减轻或消除症状,而非根治,以保守治疗为主。自己可以增加纤维性食物,改变不良的大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和腹泻。需要的话可以温水坐浴和肛管内注入油剂,或栓剂自己治疗。

日常如何预防痔疮

1、加强锻炼:经常参加多种体育活动如广播体操、太极拳、气功、踢毽子等,能够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对于痔疮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这是因为体育锻炼有益于血液循环,可以调和人体气血,促进胃肠蠕动,改善盆腔充血,防止大便秘结,预防痔疮。

2、预防便秘:正常人每日大便1次,大便时间有早、中、晚饭后的不同习惯。正常排出的大便是成形软便,不干不稀,排便时不感到排便困难,便后有轻松舒适的感觉,这表明胃肠功能良好。如果大便秘结坚硬,不仅排便困难,而且由于粪便堆积肠腔,肛门直肠血管内压力增高,血液回流障碍而使痔静脉丛曲张形成痔疮。为防止大便秘结,应注意以下几点:

2.1、合理调配饮食。既可以增加食欲,纠正便秘改善胃肠功能,也可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日常饮食中可多选用蔬菜、水果、豆类等含维生素和纤维素较多的饮食,少含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姜及酒等。

2.2、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健康人直肠内通常没有粪便,随晨起起床引起的直立反射,早餐引起的胃、结肠反射,结肠可产生强烈的“集团蠕动”,将粪便推入直肠,直肠内粪便蓄积到一定量,便产生便意。所以最好能养成每天早晨定时排便的习惯,这对于预防痔疮的发生,有着极重要的作用。

2.3、选择正确治疗便秘的方法。对于一般的便秘病人,可以采用合理调配饮食,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加以纠正。对于顽固性便秘或由于某种疾病引起的便秘,应尽早到医院诊治,切不可长期服用泻药或长期灌肠。因长期服用泻药不仅可以使直肠血管充血扩张,还可以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3、注意孕期保健:妇女妊娠后可致腹压增高,特别是妊娠后期,下腔静脉受日益膨大的子宫压迫,直接影响痔静脉的回流,容易诱发痔疮,此种情况在胎位不正时尤为明显。因此怀孕期间应定时去医院复查,遇到胎位不正时,应及时纠正,不仅有益于孕期保健,对于预防痔疮及其他肛门疾病,也有一定的益处。

4、保持肛门周围清洁:肛门、直肠、乙状结肠是贮存和排泄粪便的地方,粪便中含有许多细菌,肛门周围很容易受到这些细菌的污染,诱发肛门周围汗腺、皮脂腺感染,而生疮疖、脓肿。女性阴道与肛门相邻,阴道分泌物较多,可刺激肛门皮肤,诱发痔疮。因此,应经常保持肛门周围的清洁,每日温水熏洗,勤换内裤,可起到预防痔疮的作用。

5、其它:腹压增高,可以使痔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痔疮。临床上引起腹压增高的疾病很多,如腹腔肿瘤压迫腹腔内血管,可以使痔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痔疮。肝硬变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可致肛门直肠血管扩张,而引起痔疮,此时应首先治疗肝硬变。不应急于治疗痔疮,因为肝硬变缓解后痔疮症状是可以改善的。

艾灸疗法大全


随着医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别,一是西医另外一个就是中医了,中医这是有着非常悠久历史的一种医学传承,对于身体的调理和疾病的治疗有着非常有效而丰富的手段,艾灸相信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甚至在自己的家里就看见大人长辈们使用过,艾灸就是中医常见的一种保健手段,艾灸疗法有许多,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艾灸疗法大全具体是怎么样的。

1、肠胃不太好:艾炙足三里、神阙、关元。

2、大便不爽:艾炙(悬空炙)近10天肚脐和脐周足三里,按摩百会穴,感觉大肠蠕动增强,每天都有排气,也没有胃肠胀气现象了,便后清爽了,再巩固治疗,每周2-3次。

3、治疗咽炎:方法是在大椎穴点刺放血后,拔罐,然后再艾炙大椎和天突。(有慢性咽炎的,会导致晚上睡觉打呼。用艾灸盒绑在大椎穴或颈夹脊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4、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可以艾炙治疗,用四眼艾炙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炙,还有用单眼炙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炙。

5、高血压:艾炙大椎和百会。

6、治疗便秘:炙神阙、关元、足三里。

7、早泄:可以艾炙关元、中级、八髎穴。

8、霉菌性阴道炎:艾炙关元、中极、子宫、归来、还有三阴交,如效果很好,就可以隔天一次了。

9、宫颈糜烂:艾炙治疗此病有很好的疗效,艾炙治疗取穴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

10、子宫肌瘤:可以艾炙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可以艾炙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

11、肾虚:应该艾炙中脘、关元、足三里、八髎穴。

12、肩周炎:可以艾炙或直接炙更好,还可以炙后按摩。可以在天柱、肩井、肩髎、中府、曲池、外关和局部压痛点。

13、腰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艾炙和通窜部位艾炙。

14、功能性子宫出血:可以艾炙关元、子宫、三阴交和隐白。

15、宫颈炎:可以用艾炙关元、带脉,加上五味消毒饮“蒲公英15g,金银花10g,野菊花10g,紫花地丁10g,天奎子10g”,不久即可全愈。

16、预防经常感冒,艾炙最有效果,艾炙中脘、关元、足三里即可,用温和炙的方式或隔姜炙的方法。

艾灸疗法大全具体是怎么样的,看着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这些都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认识。艾灸这是非常好的中医保健手段,看着上面的治疗结果,你是不是觉得很神奇啊,如果身体有这样的毛病的话,可以试一试这样的保健方法啊,对于身体是非常的棒的。

惊风


小孩体弱,惊风是儿童中发病率很高的病症,一般情况很多原因都会导致小孩惊风。因为大人照料的时候不太注意,在这类病症高发季节,很多孩子都会发病,下面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惊风的危害,及早的做好预防放置工作。

惊风以急性发作性频繁的四肢抽搐、眼球上翻、斜视、牙关紧闭、痰壅气促,伴有暂时意识不清为临床特征的儿科急证。多由高热或惊吓所引起。又称急惊风。相当于西医的惊厥。可见于任何季节,多见1~5岁的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常有阳性家族史。中医文献中,以惊风为儿科四大证(麻疹、天花、惊风、疳积)之一,如《幼科释迷》说:小儿之病,最重惟惊。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说:小儿急惊者,本因热生于心,身热面赤引饮,口中气热,大小便黄赤,剧则发搐也。《医学正传》也说:盖热盛则生痰,痰盛则生风,偶因惊而发也。皆明确指出惊风主要是高热所致。高热解除,惊厥即可停止,神志亦即恢复正常。

在败血症、疫毒痢(中毒性痢疾)、暑湿(乙型肝炎)、中毒性肺炎、破伤风等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高热惊厥,不得视作惊风。如《幼幼集成》说:凡疫疠流行之时,小儿作热,即是时疫(具有流行性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乍有眼目上窜,角弓反张,手足搐掣,不可误认惊风,但以时疫治之自愈。

另有一种慢惊风,见于吐泻或大病久病之后,多为禀赋不足、体质孱弱的小儿。以精神萎靡、睡中露睛、手足搐搦、震颤、缓慢无力为特征,与急惊风相比,有虚实寒热的不同,宜注意鉴别。

病因病机

小儿为稚阳之体,脾常不足,肝常有余,外感风寒、风热诸邪,热变最速,化火生风,炼液成痰,闭塞清窍,而神昏抽搐之证遂作。亦有因积滞在里,生热生痰,复感外邪而致病者。因暴受惊恐而抽搐者,多不发热,唯惊惕不安,肢端发凉,睡中惊啼而已。慢惊风则多由脾胃虚寒,土败木贼,或津血亏损,筋脉失养而致。

辨治

急惊风古有热、痰、风、惊四证及反、引、窜、视、搦、搐、掣、颤八候之说。实则发病的关键在热,热退则痰定、风熄、惊止,八候则指惊风的不同症状表现而已。总之,表闭宜祛邪开闭,里热当清热泻火,而化痰、熄风、止痉治法随证而施。临床常见以下证型:①风热。证见惊惕抽搐,发热,身有微汗,口渴,咽红咽痛,烦躁不安,舌质红、苔薄白微黄而干,指纹紫红色。宜清热熄风止痉,常用羚羊钩藤汤加减,初起表闭无汗者,合葱豉汤。此型临床最为多见。②暑风。夏季吸受暑热之气,证见抽搐,壮热,汗出,嗜睡,渴喜冷饮,舌红而干,脉洪大。治宜清热泻火,常用白虎汤加味。初起表闭无汗者,可用新加香薷饮合六一散。若见舌绛,昏迷,抽搐,是暑热入营,治宜清营泻热,常用清营汤合安宫牛黄丸。③积滞。饮食不节,或进食不洁之物,证见恶心呕吐,纳呆,腹胀,大便干结,烦躁不安,身热,惊厥,痰多,舌苔黄腻,指纹紫滞。治宜清热导滞,常用枳实导滞丸加减。呕吐不止者先予玉枢丹。④惊恐。猝受惊恐,心神不安,引动肝风,证见惊啼不已,震颤,抽搐,不能安睡,可以无发热,面唇发青,指凉,指纹黯滞。治宜安神定惊,常用琥珀抱龙丸。

急惊风高热昏迷抽搐,有条件者可使用醒脑静或清开灵等注射液。针灸以清热熄风止痉为原则,常用穴位有人中、中冲、涌泉、合谷、太冲、曲池等,取效较捷。

慢惊风的治疗,以扶正为主。常见以下证型:①吐泻亡阳。大吐大泻之后,或苦寒攻下过剂,而致脾阳衰败,土虚木贼,证见手足掣颤,昏睡露睛,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甚则口鼻气冷,痰声漉漉,出冷汗,大便排出清冷稀水,舌质淡,指纹色淡,亟宜冲开寒痰,破阴返阳,常先用逐寒荡惊汤,继进理中地黄汤。可配合艾灸关元、气海、命门、足三里、脾俞等穴位。②气阴两亏。大病久病之后,气阴亏虚,气失温煦,筋脉失养,而见手足蠕动,或抽搐,兼见神情呆钝,疲困嗜睡,面色不华,身热消瘦,大便干结,舌干红无苔,指纹淡红,脉细数,治宜育阴熄风,用大定风珠加减。

结语:惊风一般来势突然,病情急重,但如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见效亦快,预后情况一般良好。慢惊风有关于儿童的禀赋与体质,长期高热或大吐大下后,精气虚损,脾阳衰败,如果不坚持较长时间的调补,那么预后情况会非常的差。

惊风的艾灸疗法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