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春季慢性胃炎养生 > 导航 > 春季养生要常按摩四个穴位

春季养生要常按摩四个穴位

2019-10-20

四个穴位温脾补肾 中脘穴治慢性胃炎

春季慢性胃炎养生。

“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养生孰为先,养心须乐观。”自有人类文明以来,长生不老是很多人的目标,只有进行科学的养生,我们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如何避开有关中医养生的认识误区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四个穴位温脾补肾 中脘穴治慢性胃炎”,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脾肾虚、正气不足是机体功能失调、产生疾病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温脾补肾扶正气。如何温脾补肾扶正气呢?中医认为,身体有四大穴位可谓温脾补肾的灵丹妙药,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看看。

人为什么会生病呢?生病的原因在哪儿呢?中医认为,疾病的过程就是人体正气和邪气相互斗争的结果。正气是什么呢?从中医角度看,正气是表明元气抵御邪气的功能,它是与病邪相对来说的。换句话讲,正气包括了自我调节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抗病能力和康复自愈能力等。《素问遗篇刺法论》中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中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一个正气旺盛的人,邪气就不会侵犯身体,进而不易生病。当正气不足,邪气入侵身体,就会生病。可见,正气是生命之根,生命力的旺盛、寿命的长短,全在于机体正气的虚衰盈亏。当身体受诸多因素(如饮食不节、缺乏运动、情志不调等)的影响,导致正气不足,才会让邪气有了可乘之机,进而生病。

肾为先天之本,温补莫过于艾灸

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肾一虚,正气则虚,邪气则盛。因此扶养正气贵在温脾补肾。

《景岳全书》中说: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王,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通过调理脾胃,能够提高人的抗病能力,对整体状态进行调整,可以防止衰老。

古人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这说明灸法在某些方面是优于针法的。

中医认为,温补者,莫过于灸法,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在这里,灸就是平时我们说的艾灸。艾灸有6大功效: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温脾补肾,四穴是灵丹妙药

温脾补肾补正气,灸哪里才能温脾补肾呢?宋代医家窦材在《扁鹊心书》中告诉我们: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穴、命门穴、气海穴、中脘穴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命矣。

可见,这四穴位,是温脾补肾、扶养正气、延长寿命的要穴。我们每天对这4个穴位灸1-20 分钟,以皮肤发红为宜,可强壮元阳、理脾和胃,有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这几个穴位先灸哪个,后灸哪个呢?答案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部,后灸四肢;先灸阳经穴位,后灸阴经穴位。也就是说,先灸背部的命门穴,然后再分别灸腹部的中脘穴、气海穴、关元穴。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个顺序以及方法,艾灸所带来的一切恩惠,我们都能得到充分的享受!

小贴士:除了灸这四穴位,还可按摩这几个穴位,具有同样的功效。下面我们具体看看这四个穴位的具体位置及各自功儿吧!

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效,是元气出入的关卡。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取法: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气海穴是阴中之阳、元气之海。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取法:气海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命门穴

命门,顾名思义,它是人体的生命之门,具有温煦、推动五脏六腑之阳气的作用。尤其是脾胃,更需要有命门之火的温煦,才能发挥正常的运化功能。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取穴:取穴时采用俯卧的姿势,命门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中脘穴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可治恶心、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胃痛等疾病。

位置: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取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Ys630.com相关知识

美容养颜的四个穴位


足三里

足三里可谓是女人养颜的第1大保镖了,为什么这么说?足三里属于胃经,是治疗脾胃疾病的常用穴位。脾胃是后天之本,吃到肚子里的食物和水,都要经过脾胃运化出营养,然后供应全身。脾胃在身体里的作用,就好像是食品加工厂,食品加工厂工作不正常,食物供应不足,身体就会忍饥挨饿,进而容颜憔悴、面色无华。人的呼吸、心血管、泌尿系统的疾病、妇科疾病、虚劳羸瘦、诸虚不足等,都有可能因为脾胃功能不好而引发,所以,但凡由于脾胃功能不足引起的健康问题,都可以用足三里保健、治疗。人体好比一个摩天大厦,脾胃就是大厦的根基,脾胃好,人的健康才能根基永固。足三里就是脾胃的贴身保镖,所以,爱美的女士们要用好足三里。足三里在哪里呢?你可以坐着找它。先正坐,膝部成直角,用自己的手掌按在与手掌同侧的膝盖上,虎口围住膝盖上缘,除大拇指外的其余四指朝下,食指按住膝盖下的胫骨,中指尖处就是足三里。这个穴位很好用,没事了按揉按揉就行,不用在意按摩的手法和次数。也可用艾灸。买根艾条,然后将艾条点燃,点燃的一端对着足三里,离皮肤3厘米左右远,以该处皮肤感到温热为度,每次灸15分钟左右,可以经常灸。

血海穴

女子以血为本,若要面若桃花,不可不养血补血。怎么养血呢?除了日常注重饮食营养,保证生产血液的物质供应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穴位,血海就是个养血补血的明星.血海属于脾经,中医认为脾统血,该穴位是血所汇集之处,统治各种与血相关的病症,没病的时候养血补血效果自不待言。血海怎么找呢?它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取穴时可仰卧床上,用力伸直腿大腿和小腿,髌骨内上缘往上2寸处有一块鼓起的肌肉,该肌肉的中点处就是血海。怎么使用血海呢?最简单的就是自我按摩,没事的时候经常揉按就可以了。

太溪穴

我们先来看看太溪这个名字。太,是大、多的意思;溪,是溪水。合起来的意思大致就是溪水很多。这对女人养颜有什么好处呢?不是有那句话吗?女人是水做的,肌肤要水嫩,自然离不开水的滋养。太溪就是身体里提供水源的重要穴位。在人的五脏六腑中,肾属水,藏精,如果肾虚,身体里的水不足以控制住火,心火旺盛,人就会出现诸如失眠、上火、口渴、便秘、皮肤干燥、面色晦暗等一系列问题,养颜便无从谈起。太溪是肾经的原穴,就好像是储藏肾气的仓库,人体肾气不足,从仓库里调拨就可以了。所以,美女养颜,不可不用太溪。另外,太溪也是补元气的大穴,常用太溪,人体元气充足,整个身体状态都会好。太溪的位置很好找。它在足内侧,足内踝的后方。跟腱与内踝尖之间的凹陷处就是太溪。太溪的使用方法也很简单,按摩和艾条灸都可以。没事的时候就多按摩按摩,或者用艾条灸15分钟,经常艾灸它,自然肾气充足,面色红润水嫩。

神门穴

神门,听名字就知道,它是养心安神的重要穴位。神门属于心经,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藏神,凡是与神志有关的各种健康问题都可以用神门治疗。神门是心经的原穴,其作用大约相当于储藏心经之气的仓库。现代女士,工作压力大,常常会有一些神志方面的问题,如失眠、健忘、烦躁等,时间一久,人便会神疲乏力、容颜憔悴。怎么办呢?养心安神啊,神门这个穴位保镖就可以随时派上用场。神门在哪里?它在手腕上,手掌小鱼际上角有一个突起的圆骨,其后缘向上能够摸到一条大筋,其外侧缘与手腕上靠近手掌的那条横纹的尺侧端(小拇指那侧)的交点处就是。经常按揉神门,既安心神,又养容颜,一举多得。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女士用上面的几个穴位保健养颜,不必每次把所有穴位都按摩完,可以随机抽一两个按摩,经常按摩就好。

夏季养生关注四个穴位


穴位疗法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它之所以得到中国乃至世界的普遍认可,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临床有效性。今天,我们就跟随平安健康网中医编辑一起,来了解一下神奇的穴位治病和夏季养生要关注的4个穴位。

穴位疗法为什么能够治病

穴位治病,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刺激穴位,调整人体脏腑、气血、经络。通俗一点来讲,通过刺激激发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网络,让人体产生自我修复,自我防御。穴位养生为什么好?好就好在不需要花很多钱,又非常安全可靠,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穴位疗法多久才能看到疗效

穴位疗法既可以急救,也可以治疗很多慢性病。急救方面最常见的,例如夏天中暑,用手指头掐人中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说胃痛,按合谷穴(手的虎口处,靠近食指侧)就可以了,这个穴位可以起到急救的效果。穴位疗法并不是使用很长时间后才有效果,只有一些慢性疾病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治疗才能起效。比如瘫痪的人,通过治疗几个疗程之后会有很大程度的恢复。当然穴位养生需要持之以恒,才能受益。

夏季养生穴位疗法来帮忙

夏季是人体阳气最强的时候,很容易心浮气躁。所以夏季养生,一定要养神,要做到心平气和,但是有的人容易急躁,做不到心平气和,穴位可以帮助你。

内关穴 我们把手心向上,用力握拳的时候,手腕上能看到两根筋,两条筋之间,距离腕横纹两个拇指宽度处就是内关,内关穴是心包的络穴,一穴通两经,具有调节情绪、调节睡眠和调节心脏的作用,夏天心情不太好的时候,脾气大的时候,睡不好觉的时候,都可以按这个穴位。内关穴对一些胃肠问题也有调节作用,比如消化不好、恶心呕吐。

涌泉穴 涌泉在脚底,去掉脚趾头,把剩下的脚掌三等分,在上三分之一的凹陷处,这就是涌泉穴。按摩涌泉穴可以起到安神、促进睡眠的作用。按摩时间以5分钟左右为宜,如果效果不好可以按10分钟。按摩时可以稍稍用力些,以自己能承受、并感到舒服为宜。

四个穴位按摩提神方法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入伏以来,气温进一步升高,湿度进一步加大,整个人明显容易感到困倦疲乏。建议大家除了要注意清淡饮食、适当体育运动、保证睡眠以外,按摩特定穴位也是非常有用而且方便的提神方法。以下这四个穴位简单易找,您在困乏的时候立刻按摩就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1.百会穴

位于头顶正中的最高点,是手足三阳经及督脉阳气交会之处,按摩这里可以提神醒脑、升举阳气。

用双手拇指或食指叠按于穴位,缓缓用力,有酸胀感为宜,持续30秒;同时可做轻柔缓和的环形按揉,反复5次。

2.太阳穴

位于眉梢与眼外角连线中点,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按摩此处不仅提神还可缓解头痛。

用双手拇指或食指分别置于两侧太阳穴,轻柔缓和地环形转动,持续30秒。此法适用于各种人群,但不可用力过度,感觉酸胀即可。按摩次数可多可少,可视大脑疲劳的程度调整。

此养生穴位位于项部,枕骨之下,与风府穴(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相平。

3.足少阳胆经的穴位

按摩它除可提神外,还能缓解眼睛疲劳,特别对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或长时间伏案的人,效果更好。保持身体正直,两手拇指分别置于两侧风池穴,头后仰,拇指环形转动按揉穴位1分钟,可感到此处有明显的酸胀感,反复5次。

知道了按摩穴位轻松解决夏打盹,用双手拇指或食指叠按于穴位,缓缓用力,有酸胀感为宜,持续30秒;同时可做轻柔缓和的环形按揉,反复5次。

4.人双手中指的指尖是中医经络学上的中冲穴。

中医认为,此穴对疼痛较为敏感。人们若在困倦时揉捏此穴,能起到醒脑提神的功效。

方法:先用左手揉捏右手的中冲穴1分钟,再用右手揉捏左手的中冲穴1分钟,然后比较一下两只手的疼痛感。哪一只手的疼痛感较明显,就再揉捏那只手的中冲穴(哪只手中冲穴的疼痛感明显,说明这一侧的肢体较疲劳),直到双手的疼痛感相等时停止揉捏。

慢性胃炎炙什么穴位


慢性胃炎灸什么穴位

艾灸治疗慢性胃炎以疏肝理气,活血暖胃,养阴止痛为主。

1、慢性胃炎灸中脘穴

标准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主治疾病: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2、慢性胃炎灸足三里

标准定位: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主治疾病:足三里穴能治疗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如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对于呕吐、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3、慢性胃炎灸胃俞穴

标准定位: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溃疡,胃扩张,胃下垂,胃痉挛,肝炎,腮腺炎,肠炎,痢疾;

4、慢性胃炎灸脾俞穴

标准定位: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胃炎,胃下垂,胃痉挛,胃扩张,胃出血,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肠炎,痢疾,肝炎;

5、慢性胃炎灸膈腧穴

标准定位: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病症:1.消化系统疾病:神经性呕吐,胃炎,胃溃疡,肝炎,肠炎,肠出血;

灸法:用艾条或配合单孔、双孔灸盒灸,每穴每次15-20分钟,7日一个疗程,中间间隔2-3天。一个月之后就会觉得胃痛胃胀远离你,效果真的出乎你意料。

6、慢性胃炎灸内关穴

内关穴位置: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处,掌长肌腱与桡侧腕肌腱之间。

功效:艾灸该穴位可健胃止痛,主治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或慢性胃黏膜变化,上腹不适,胀痛或烧灼感,以及食欲缺乏,恶心,呕吐,泛酸等症。

7、慢性胃炎灸神厥穴

神厥穴位置:位于肚脐中央,为任脉之要穴。

功效:艾灸该穴位有温阳益气,健运脾胃之功效。煮至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等症。

慢性胃炎发作的症状

1、胃痛

有时饭前痛,有时饭后痛,有的人在半夜三更痛。胃痛的感觉可能不剧烈,而是钝痛、压痛或闷痛,胃痛的部位在心脏部位以下至肚之间。

2、胃胀

感到胃部发胀,食物不消化,或者胀气,胃口堵,食物下不去。

3、反酸

胃酸过多,经常反酸,有胃酸从胃里泛起或满上来的感觉。

4、恶心呕吐

慢性胃炎患者往往有恶心等症状,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恶心呕吐表现更为突出。

5、烧心

胃黏膜充血、胃酸过多,均会造成烧心的感觉,主要是胃部灼热、发烧的感觉。

6、胃寒

许多胃病患者不敢吃冷、凉的食物,或天气一变冷、气温下降,胃就疼痛、拉肚子。

慢性胃炎保健方法

晚饭后半小时,可到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地方,自由自在地散步;散步时,整个内脏器官都处于微微地颤动状态,再配合有节奏的呼吸,可使腹部肌肉有规律地前后收缩,横膈肌上下运动,可以对胃肠起到按摩作用。

站位、坐位、仰卧位均可;用右手手掌在腹部上下左右按摩,由轻到重,由慢到快;每日按摩2~3分钟,以空腹时按摩效果最好。在按摩过程中,应有揉的动作,酸痛感强,止痛效果好,不可因为害怕有酸痛感而不用力。此法对急性发作的胃痛效果较好。慢性胃病发作时,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坐位,五指并拢,用右手手掌从右胸直搓至左大腿沟,后用左手手掌从左上胸直搓至右大腿沟;按摩100次左右为宜。

坐位;右手握拳(拇指在外);用拇指的指关节敲击同侧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在胫骨和腓骨之间),叩击一百次,再换另一只手操作;或者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待有酸麻胀感后持续3~5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甚至消失。

什么穴位治疗慢性胃炎


什么穴位治疗慢性胃炎

1、中脘穴治疗慢性胃炎

位置: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中央,脐上4寸处。

按压方法:将身体仰卧,放松肌肉,缓缓吐气,吐气的同时用大拇指使劲按压穴位,每六秒钟松开一次,如此反复进行10次。

功效:慢性胃炎的患者这样按压能让胃部立马感到舒适,尤其正在胃痛难忍时进行按摩,效果更不错。

2、阳陵泉治疗慢性胃炎

位置:膝盖呈直角时外侧腓骨小头下方。

按压方法:用指压法按摩刺激穴位,按压时一边吐气,按压六秒钟即可松开一下,如此反复按压10次。

功效:过酸性慢性胃炎可以使用此方法,会使制酸作用变活泼,不会打酸嗝。

3、天枢穴治疗慢性胃炎

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天枢穴的主治病症包括消化不良、恶心想吐、胃胀、腹泻、腹痛等。

4、足三里治疗慢性胃炎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在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连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就可促进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而且还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慢性胃炎的症状

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或隐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并呈持续或反复发作。胃体胃炎和胃窦胃炎可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前者的上述消化道症状较少,而易发生明显或隐性恶性贫血,较多发生缺铁性贫血。后者则较多出现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的症状可酷似消化性溃疡,呈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并可反复表现为黑粪或呕吐咖啡样液,但多可自动止血。目前认为,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发展为胃癌,而胃窦胃炎发生胃癌者远较胃体胃炎多见,故这些病人应作定期随访观察。

胃镜检查结合直视下活组织清理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

慢性胃炎的饮食调理

1、多吃些高蛋白食物及高维生素食物,保证机体内各种营养素的充足,防止贫血和营养不良,如瘦肉、鸡、鱼、肝肾等内脏以及绿叶蔬菜、番茄、茄子、红枣等。每餐最好吃2~3个新鲜山楂,以刺激胃液的分泌。

2、注意食物酸碱平衡。当胃酸分泌过多时,可喝牛奶、豆浆,吃馒头或面包以中和胃酸;当胃酸分泌减少时,可用浓缩的肉汤、鸡汤、带酸味的水果或果汁,以刺激胃液的分泌,帮助消化。要避免食用引起腹胀气和含纤维较多的食物,如豆类和豆制品、蔗糖、芹菜、韭菜等。当患有萎缩性胃炎时,宜饮酸奶,因为酸奶中的磷脂类物质能对胃黏膜起到保护作用,增加胃内的酸度,抑制有害菌分解蛋白质产生毒素,同时使胃免遭毒素的侵蚀,有利于胃炎的治疗和恢复。

3、当口服抗菌素治疗某些炎症性疾病时,也应同时饮用酸奶,这样可以补充营养,避免抗菌素对慢性胃炎者产生的副作用,保护了胃黏膜。

4、以少吃多餐、增加营养、减轻胃部负担为原则,同时要忌烟酒。慢性胃炎者一定要忌食花生,特别是新花生,否则会引起严重的消化不良,使症状加重。

5、慢性胃炎者不宜大量喝啤酒。饮用一定量的啤酒,病人会比较普遍地感到上腹胀满,烧灼感加重,嗳气频繁,食欲减退;萎缩性胃炎患者饮后症状尤为明显。

中脘穴在哪里?按摩中脘穴有什么作用?


人体的穴位功能主要分表现在3个方面,把经络气息运输到身体表面,是疾病在体表的表现,而且是中医大多疗法施与的部位。今天教大家如何辨识中脘穴,看看按摩中脘穴有哪些好处。

按摩中脘穴位的作用

别名:上纪穴,胃脘穴,大仓穴,太仓穴,胃管穴,三管穴,中管穴,中碗穴。

穴义:任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

名解:(1)中脘。中,指本穴相对于上脘穴、下脘穴二穴而为中也。脘,空腔也。该穴名意指任有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继续向下而行,如流入任脉下部的巨大空腔,故名。中管、中碗名意与中脘同,碗通脘。

(2)上纪。上,上部也。纪,纲纪之意。上纪名意指本穴对胸腹体表的气血有抓总提纲的作用。本穴物质为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在本穴为先聚集后下行,本穴如有对胸腹体表气血抓总提纲的作用,故名上纪。

(3)胃脘。胃,胃腑也。脘,空腔也。胃脘名意指本穴气血直接作用于胃腑。本穴气血为地部经水,性温,与胃经气血同性,可直接调控胃腑气血的阴阳虚实,故名胃脘。胃管名意与胃脘同,管通脘。

(4)大仓。大,与小相对,大也。仓,仓库也。大仓名意指本穴为地部经水汇聚的大仓库。理同中脘名解。太仓名意与大仓同。

(5)三管。三,指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三经也。管,孔也。三管名意指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三经的冷降之水皆由本穴聚集下流。

(6)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它不光来自于任脉上部经脉的冷降之水,还有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三经的冷降水液,故为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取穴方法: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胃幽门部;有腹壁上动、静脉;布有第七、八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疾病: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任脉下行。

功能作用: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

治法:寒则补之留针或多灸,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配伍:配百会穴、足三里穴、神门穴治失眠、脏躁;配膻中穴、天突穴、丰隆穴治哮喘;配梁丘穴、下巨虚穴治急性胃肠炎;配肝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穴、公孙穴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配上脘穴、梁门穴(电针20分钟)治胆道蛔虫症;配阳池穴、胞门、子宫穴(针灸并用),治腰痛、痛经、月经不调(子宫不正);配气海穴、足三里穴、内关穴、百会穴治胃下垂。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胃经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中脘穴 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99健康网推荐阅读:

按摩天枢穴的作用

按摩气海穴位的作用

很多疾病其实是重在预防,所以平时不妨多多对中脘穴等穴位进行按摩,这样可以有效的远离某些疾病。保证身体的健康。

四个动作有助于养脾


【导读】初秋天气由热渐凉,但夏季余热未消,加之时有阴雨绵绵,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容易让脾受累,这里老中医推荐四个动作有助于养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四个动作有助于养脾吧。

四个动作有助于养脾

1.叩齿咽津

晨起先叩臼(后)齿36下,次叩门(前)齿36下,再错牙叩犬齿各36下,最后用舌舔齿周3-5圈。

结束时,再用舌头搅动口腔,激发口腔津液后吞下,早、中、晚各叩齿一次,多做更佳。此动作有滋补脾胃、固护肾气之功效。

2.擦胸腹

双掌五指分开,相对放在前胸乳下方,然后稍用力沿胁肋分向两边推擦,上下往返从胸到脐及至小腹,以发热为宜。此法可疏通肝经、脾经,能健脾养肝。

3.摩脘腹

四个动作有助于养脾

以脐为中心,用右手掌向左绕按摩21圈,再以左手掌向右绕摩21圈;双手叠掌,以脐为圆心,先从小到大做圆形摩腹动作72次后,再从大到小摩动72圈返回。

摩腹能促进脾胃运化功能,有调理脾胃、通和气血、培补神元之功效。

4.擦丹田

将两手掌分别放在脐下小腹中央处,同时做上下摩擦30次,以渐感发热为度; 先将左手掌按阴囊(女按会阴),再将右手旋转摩擦丹田30-100次,左右手转换。

此法除有健脾壮肾之功效外,还能增强胃肠功能、治疗肠道疾病。

四个穴位温脾补肾 中脘穴治慢性胃炎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