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招缓解盛夏心理中暑

盛夏养生运动方法。

“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生活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养生在于平日一点一滴的积累,而非一蹴而就!养生达人是如何进行四季养生的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5招缓解盛夏心理中暑”,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苦夏难熬”,窗外知了不停叫、身上热汗不停流,人的情绪也不知不觉中变得烦躁起来。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许就会火冒三丈。怎么办才好?美国“心理中心网”教你几招。

第一,根据情绪调整工作计划。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抑郁研究中心主任伊恩·库克表示,夏天很多人一天中情绪波动很大,比如上午昏昏欲睡,傍晚脑子清醒等。可以根据此适当调整工作安排,比如白天见客户、整理材料,把写方案、做报表等需要精确思考的工作留到傍晚。

第二,多锻炼,避免觉得自己太胖。库克等人发现,很多人到了夏天会特别在意自己的形象、身材等,一旦发现自己长胖了、穿不上漂亮的衣服,就很恼火。对此,加强锻炼也许是最好的办法,可以多跑步、游泳、打球等,给自己“我正在控制体重”的暗示;即使没有真的减肥,运动也会让你快乐。

第三,按时睡觉,防止失眠影响情绪。夏天很容易睡不着,或者醒太早,打扰好心情。最好坚持每天按时上床睡觉,保证7—9小时的睡眠,让自己的生物钟尽早调整到“夏时制”。

第四,做些有意思的事情,应对生活变化。对很多人来说,夏天孩子放暑假,会增加很多琐事,让人头痛。不妨“给生活加点料”,用幽默化解生活的烦恼,比如,讲个笑话、听段相声、抽时间陪孩子露营等。

第五,和朋友一起战胜酷暑。天气热了,谁都不好过,可往往越想天越热、越想越难受。不如约上朋友,找个地方一起乘凉,聊聊天、说说新鲜事,帮你分散注意力,忘记天热的烦恼。

相关推荐

盛夏要小心中暑 预防中暑有妙招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夏季,而且是属于夏季中最炎热的三伏天了,在这时候的天气不仅非常的炎热,同时也是很潮湿的,也就是非常的闷热了,中暑的情况很容易出现,因此在这时候学会预防中暑很有必要,一起看看我们应该怎么做吧。

及时补充水分但应少喝饮料。果汁、可乐、雪碧、汽水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因此,夏季应多喝白开水或淡盐(糖)开水,虽然饮料喝起来是比较爽口的,但是实际上并不能帮助我们来解渴了,反而会导致我们胃口不佳,所以大家要尽量避免,还是应该多喝白开水。

口渴后不宜狂饮。劳动和运动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饮用白水,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约占汗液的0.5%左右,不及时补充盐分,则使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

太阳短波辐射最强烈的时间是10时-15时左右,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外出,非出去不可,应在皮肤上涂些防晒护肤品,夏季衣着以浅色为好,而且还要注意的就是,夏季的穿衣选择应该以宽松舒适以及吸汗为主,这样的衣服是比较好的选择,在夏季这样穿,可以很好的保护我们皮肤健康,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

不宜过量饮酒。男性朋友们在生活中是少不了应酬和聚会的,在这时候喝酒无疑是大家不会少的了,但是在夏季喝酒是要小心的了,这是因为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所以一定要尽量的控制,如果必须要喝酒,也要注意控制好量才行。

经过了我们的介绍之后,大家对于夏季如何去预防中暑就能够有所了解了,夏季的时候不仅天气炎热,而且还是非常潮湿的,这无疑加重了我们中暑的可能性,所以学会在夏季预防中暑的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一定要注意才行。


今日小暑:盛夏来临谨防“情绪中暑”


7日,小暑,盛夏伊始。保健专家提醒说,此时节,气温升高,天气炎热,人们在注意防止身体中暑的同时,更要提防夏季情感障碍症的发生,即情绪中暑。

养生保健专家张东生说,夏季情感障碍症的发生与气温、出汗、饮食情况和睡眠时间有密切关系。当环境气温超过35℃,日照时间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情感障碍发生率明显上升,加上出汗增多,人体内的钙、镁、钾、钠等电解质代谢出现障碍,影响大脑神经活动,从而产生情绪、心境和行为方面的异常。

有研究数据表明,16%的正常人会因高温而乱发脾气。大约有10%的人会出现情绪、心境和行为异常。天气太热,导致大量出汗,加上睡眠和食欲不好以及工作压力大,很容易令人发生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异常,造成情绪中暑。

张东生表示,情绪中暑的主要症状是心情烦躁,易动肝火,好发脾气,思维紊乱,行为异常,对事物缺少兴趣,不少人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肝火,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健忘。如果觉得自己有以上症状,就要考虑是否是患上夏季情感障碍症了。

为了预防情绪中暑,养生专家建议,天热时,要保证充足睡眠。当温度超过33℃时,要减少工作量或暂停工作,不要做剧烈运动,以免造成体能消耗过多、有损身体新陈代谢。

情感障碍患者要时刻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好,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多吃祛火的食物,少饮烈酒,少抽烟。

另外,一定要做好心理调节。在盛夏时节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越是天热,遇事越要心平气和。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进行冷处理。

小暑养生:盛夏来临谨防“情绪中暑” 夏日中暑分三型


中暑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相信大家都有童年时在外面大太阳下疯玩,回家后感觉十分难受的经历吧。但这个疾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可能就不是每个人都明了的。

中暑在医学上可分三种类型。第一种,也就是我们都曾经历过的热射病,这个名字很形象,可以解作:火“热”的太阳照“射”所引起的疾“病”。当然,这样解释只是为了好理解,照射的也可以不是太阳,而是火炉、火堆等,只要能发出足够热量的都算。第二、第三种类型分别是热痉挛及热衰竭。本文主要谈谈热射病和热痉挛。

先说热射病。我们知道,人的体温是很稳定的,基本就在37摄氏度上下浮动。这个结果是由我们脑袋里面一群叫做“体温调节中枢”的神经细胞造成的,这群细胞通过控制热量的产生、散发之间的平衡,使我们的体温维持在既不太高又不太低的水平。

人体内部像个大火炉,每天的营养物质代谢过程、肌肉的收缩都要产生大量的热,这些热是如何散发掉的呢?

我们可以想像一下汽车发动机是如何散热的:发动机旁边有许多水管,冷水流过后变热,然后流走,就这样把发动机冷却下来。而在人体,这些水管就变成了血管,管里流的是血液而不是水。人体内部的血液是热乎乎的,到达皮肤下的血管时,就开始把热量排出体外。这其中又依靠着三件法宝:一是辐射,也是最主要的途径,差不多2/3的热量是这样散走的;二是蒸发,也就是靠出汗来完成的,大概会散发掉1/4的热量;第三是对流,大概散发掉1/10的热量,吹风扇可以使人凉快,主要就是加大了对流作用。

人体内部的热量越高,体温调节中枢就会越忙——忙着发号施令,让心脏跳得更快些,血液流得更快些,皮肤下的血管多开几条备用通道以加大血液流量。一般来说,它们都干得很出色,但是当产热太多,或者散热出了故障,产热大于散热时,就发生了热射病。

上面已谈到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是辐射,而辐射要求外界温度低于人体,这样才会像水往低处流那样,热量也往低处散发出去。如果外界温度比人体还高,这条路就算完全堵死了。前段时间,印度某些地区的气温高达50摄氏度,这时人体的散热途径就不能依靠辐射了。如果人体不能大量出汗或局部环境没有空气对流时,人体无法把积聚的热量散发出去,这时人就会患上热射病。

人体出现热射病时,体温调节中枢还会继续努力工作,加快心跳速度,让更多的血液流到皮肤下,让更多的汗腺活动起来以排汗。但这样的努力是徒劳的,热量还是越积越多。而人体的细胞很娇气,不适应在高温下吃苦,过不了多久细胞就会受不了而“鞠躬尽瘁”,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失控,心功能减退,心输出量减少,汗腺衰竭。这样的后果就是体温越来越高,当体温比正常温度升高5摄氏度,也就是42摄氏度时,细胞的重要成分(蛋白质)就开始变性,当超过50摄氏度,只需几分钟细胞就会死亡。

除热射病外,还有热痉挛。热痉挛是因为汗里含有氯化钠,当大量出汗时,体内的盐也丢失,此时肌肉就会痉挛。肌肉痉挛是很难受的,大家如果有游泳时抽筋的体会就容易理解了。

千万不要小看热射病,它的死亡率可达5%~30%。对热射病的治疗当然首先是降温。降温有物理方法,比如浸在冰水里、吹风扇、放冰袋,如果这种办法不行,就须要在医生的帮助下使用氯丙嗪等药物来降温。

热痉挛的病人除了降温外,最主要是补充从汗里丢失的盐和水分,只要治疗及时,病人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恢复常态。

随着夏季的来临,天气也越来越炎热,虽然空调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但我们不是蜗牛,不能把空调背在身上到处走。所以,直接暴露在大太阳底下的时候还是很多的。要减少中暑,就要知道如何预防。预防其实很简单,不要在太热的环境下工作太久,保证足够的通风等散热措施,及时补充含盐分的清凉饮料等就可以了。

7日,小暑,盛夏伊始。保健专家提醒说,此时节,气温升高,天气炎热,人们在注意防止身体中暑的同时,更要提防夏季情感障碍症的发生,即“情绪中暑”。

专家张东生说,夏季情感障碍症的发生与气温、出汗、饮食情况和睡眠时间有密切关系。当环境气温超过35℃,日照时间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情感障碍发生率明显上升,加上出汗增多,人体内的钙、镁、钾、钠等电解质代谢出现障碍,影响大脑神经活动,从而产生情绪、心境和行为方面的异常。

有研究数据表明,16%的正常人会因高温而乱发脾气。大约有10%的人会出现情绪、心境和行为异常。天气太热,导致大量出汗,加上睡眠和食欲不好以及工作压力大,很容易令人发生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异常,造成“情绪中暑”。

张东生表示,“情绪中暑”的主要症状是心情烦躁,易动肝火,好发脾气,思维紊乱,行为异常,对事物缺少兴趣,不少人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肝火,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健忘。如果觉得自己有以上症状,就要考虑是否是患上夏季情感障碍症了。

为了预防“情绪中暑”,养生专家建议,天热时,要保证充足睡眠。当温度超过33℃时,要减少工作量或暂停工作,不要做剧烈运动,以免造成体能消耗过多、有损身体新陈代谢。

情感障碍患者要时刻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好,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多吃祛火的食物,少饮烈酒,少抽烟。

另外,一定要做好心理调节。在盛夏时节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越是天热,遇事越要心平气和。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进行“冷处理”。

中暑急救5措施 中暑急救很重要


中暑,也是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遇到高温天气,一旦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时,要注意降温。如高温下发生出现昏迷的现象,应立即将昏迷人员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冷水反复擦拭皮肤,随后要持续监测体温变化,若高温持续应马上送至医院进行治疗,千万不可以为是普通中暑而小视,耽误治疗时间。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以高温和意识障碍为特征。起病前往往有头痛、眩晕和乏力。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或典型性)热射病。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

中暑的症状有哪些?

1、劳力性热射病

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患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数小时后发病,约50%患者大量出汗,心率可达160~180次/分钟,脉压增大。此种患者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2、非劳力性热射病

在高温环境下,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其他高危人群包括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及偏瘫或截瘫患者。表现皮肤干热和发红,84%~100%病例无汗,直肠温度常在41℃以上,最高可达46.5℃。病初表现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和瞳孔对称缩小,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约5%病例发生急性肾衰竭,可有轻、中度DIC,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中暑的急救措施是什么?

患者应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饮用凉盐水等饮料以补充盐和水分的丧失。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静脉补给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和氯化钾。热射病患者预后严重,死亡率高,幸存者可能留下永久性脑损伤,故需积极抢救。

1、体外降温

旨在迅速降低深部体温。脱去患者衣服,吹送凉风并喷以凉水或以凉湿床单包裹全身。以冰水浸泡治疗已不再推荐,因发生低血压和寒战的并发症较多。但如其他方法无法降温时,亦可考虑此方法,但此时需要监测深部体温,一旦低于38.5℃时需停止冰水降温,以防体温过低。

2、体内降温

体外降温无效者,用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腹膜腔灌洗或血液透析,或将自体血液体外冷却后回输体内降温。

3、药物降温

氯丙嗪有调节体温中枢的功能,扩张血管、松弛肌肉和降低氧耗的作用。患者出现寒战时可应用氯丙嗪静脉输注,并同时监测血压。

4、对症治疗

昏迷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和褥疮,须加强护理;提供必需的热量和营养物质以促使患者恢复,保持呼吸道畅通,给予吸氧;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以免促发心力衰竭,发生心力衰竭予以快速效应的洋地黄制剂;应用升压药纠正休克;甘露醇脱水防治脑水肿。激素对治疗肺水肿、脑水肿等有一定疗效,但计量过大易并发感染,并针对各种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中暑是指由于高温或引起高热的疾病使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发生的综合症。

中暑的原因有很多

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在公共场所、家族中,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再加上人呼吸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至0.7%~1%时,使人的嗅觉神经麻痹、呼吸急促、身体抵抗力低下,导致中暑发生。

根据中暑症状的轻重,又可以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指在高温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轻微的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口渴、浑身无力及行走不稳。轻症中暑指除以上症状外,还发生体温升高、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或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血压下降、脉细等症状。重症中暑指除以上症状外,常突然昏倒或大汗后抽风、烦躁不安、口渴、尿水、肌肉疼痛及四肢无力。

发觉有人有中暑症状怎么办

一、移。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二、敷。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

三、促。将病人置于4℃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待肛门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

四、浸。将患者躯体呈45度浸在18℃左右井水中,以浸没乳头为度。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水温过低不能耐受。

五、擦。四个人同时用毛巾擦浸在水中的患者身体四周,把皮肤擦红,一般擦15—30分钟左右,即可把体温降至37—38℃,大脑未受严重损害者多能迅速清醒。

中成药外治中暑

紫雪散:紫雪散1支,加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敷肚脐孔处,用伤湿止痛膏固定,24小时换药1次,一般用药1天体温即可下降至正常范围。适用于中暑发热。

柴胡注射液:将纱布1块用本品浸透,而后取出覆盖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1换。或将本品置于滴鼻瓶中滴鼻,每次1-2滴,二侧交替进行,每小时1次,直至体温恢复正常。适用于中暑发热。

玉枢丹:取本品适量研为细末,米醋调匀,外敷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中暑腹痛。

盛夏易中暑 家中不妨常备6种防暑药


导语: 进入盛夏时节,高温天气对体质较弱的人是个不小的考验,稍有不注意就很容易中暑。应对中暑,最好的办法就是防范于未然。小编推荐6种药物,能有效防治中暑,缓解不适,建议大家不妨家中常备。

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了,有些人体质娇弱,在夏季容易中暑,此时就得做好防范了。家中常备以下几种防治中暑的药物,以便不时之需。

清凉油

头痛头晕时,取少量涂于印堂穴和太阳穴,能提神醒脑,给人以凉爽、舒适之感。蚊虫叮咬、皮肤瘙痒或有轻微的烧伤、烫伤时,取少量涂于患处,能活血消肿、镇痛止痒。注意外擦时要远离眼睛,一旦进入眼睛速用清水冲洗。

藿香正气

能散热解暑、解毒辟秽。主治中暑、腹痛泄泻、痢疾等症。分为胶囊和口服剂两种,一天服用两次,儿童减半。

人丹

含有薄荷脑、桂皮、冰片、砂仁、泡姜、人造麝香等,具有开窍安神、清热祛暑、解毒辟秽之功效。

主治中暑受热引起的头昏脑胀、恶心呕吐、腹痛泄泻等症。成人每次口含5-10粒,儿童适当减少。因感冒引起恶心等症时,不要服用人丹。

六一散

主治夏日中暑、身热心烦、口渴、小便黄少或灼热。每次6-9克,泡水当茶饮。购买时要注意,此药为粉末状,不是胶囊。

十滴水

适用于夏时中暑、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患者,成人每次取十滴水10-20滴滴入一杯白开水中,搅匀服下。烈日下劳作、旅行时,凡有烦热之感,均可口服十滴水,能消暑解热。儿童用1-2瓶倒入洗澡水中,可防治小儿生痱子。

风油精

能清暑解毒,利湿除烦,镇痛驱风。可治疗中暑引起的头昏头痛,夏天夜晚因贪凉引起的腹痛等。对头昏头痛可外涂少许于前额及两侧太阳穴。

5招缓解盛夏心理中暑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