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饮食养生 > 春季吃鱼养生 > 导航 > 小心肝养生

吃鱼生小心染肝吸虫

春季吃鱼养生。

天下只有养生之道,没有长生之药。古往今来,人们都普通注意养生!养生和养性必不可分,它带给我们的是健康。进行饮食养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吃鱼生小心染肝吸虫”,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肝吸虫是寄生于人体肝胆管内的一种寄生虫,肝吸虫的危害极大,可引起肝脏的严重受损,导致各种感染症状的发生。广东肝吸虫发生率最高,究其原因,广东人爱吃鱼生,而鱼生成为肝吸虫最强的的传播媒介。

据各种不同来源的官方的非官方的调查数据显示,经常爱吃鱼生的老广州人,肝吸虫病感染率高达20%,而新来的外地居民,感染比率则直线下降。肝吸虫病的全国高发区示意图上,广东赫然在列。肝吸虫对于人体危害巨大,甚至危及人类生命。

肝吸虫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呢?研究表明:肝吸虫在人体内存活时间很长。轻度感染者,可无明显症状。感染虫数较多者,可出现乏力、食欲不佳、腹痛、腹胀、消瘦、肝脏肿大等;重度感染者,肝胆管内可寄生上千条虫子,充满或阻塞肝胆管及其分支,发生严重的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等。肝吸虫危害如此大,它是如何传播的?

鱼肉未被煮熟,囊蚴没有被杀死,进入人体后人就会被感染。囊蚴主要寄生在肝胆管内,可随着胆汁流入肠道,形成带有虫卵的粪便,如进入水体,即开始新一轮传播。

患者或者患病动物体内的虫卵随胆汁进入肠道内,混于粪便中排出,进入水体,然后,虫卵被淡水螺吞入消化道,孵出毛蚴,在淡水螺体内经过发育和繁殖,形成尾蚴。

成熟的尾蚴从淡水螺的螺尾逃出,在水体中自由游动,遇到鱼类或虾类,则钻入其中,此后在适合的部位如鳞、皮、肉、腮等处形成囊蚴,逐渐扩散到血液和肌肉组织。

预防肝吸虫三管齐下

目前淡水养殖鱼类生长的环境越来越差,大量不规范、不卫生的养殖习惯屡见不鲜,“水厕”+鱼塘的养殖模式仍未被彻底消灭。

在不少淡水鱼养殖场,为节省养殖费用,厕所直接建在水塘边,俗称“水厕”。发酵后的粪便直接入塘,滋生浮游生物,作为鱼类的肥料。乡人的观念是塘越肥鱼越肥,人畜的粪便喂鱼,鱼养大再供人吃,谁知这一多年来的习俗,却成了一大卫生安全隐患。在肝吸虫病高发区,肝吸虫虫卵经人类粪便排出,经水乡人在传统的鱼塘水厕直排,肝吸虫卵由此寄生于塘虾、螺体,塘鱼吃虾螺后转寄生于鱼肉体内,人吃鱼后又感染肝吸虫。

1、制传染源。目前,广东省的肝吸虫主要依靠饮食传播。在当前的养殖环境下,淡水鱼类的养殖条件很差,不少地区“水厕”仍然处处可见。因此,控制公共卫生、科学养殖还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2、断传播途径。专家建议:尽量改吃熟食,鱼生中含有大量的寄生虫和未知风险。加热不仅能杀死肝吸虫,同样能杀灭病菌,去除其他种类的寄生虫,最大限度保护市民的饮食安全。

3、易感群体。爱吃鱼生的市民是肝吸虫病的高发人群。高志良主任建议:爱吃鱼生的市民,最好都能到医院接受相关检查。目前,肝吸虫的检测手段已经非常成熟,一旦发现阳性,有吡喹酮等特效药物,且没有抗药性,疗效显著。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专家建议,预防肝吸虫一定要避免进食生肉,尤其对于爱吃鱼生的人群,一定要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才能从根本上控制肝吸虫。

扩展阅读

​吃鱼生的危害有哪些


潮州有句俗语:“鱼生狗肉,天下无敌”。随着北风冷空气的来临,潮州市面上的“鱼生”又开始火爆起来了。这令我十分担忧,由于人们对卫生预防知识的缺乏,对于“鱼生”引起的肝胆疾患了解不深,故很多人喜欢在冬天吃“鱼生”送酒,也有很多人跟风,以吃“鱼生”为荣,却不知却从此留下了很多隐患!

吃“鱼生”为什么能导致疾病呢?原来,“鱼生”主要是取自鱼塘养殖的草鱼等,将鱼去掉头和鱼皮、鱼刺后,将鱼风干,并没有将鱼煮熟。吃“鱼生”时将生鱼切成片,再加一些姜、蒜头等辛味配料。但这种吃法由于没有将鱼煮熟,鱼类中的寄生虫---华枝睾肝吸虫囊蚴没有被杀死;当人们吃了带有华枝睾肝吸虫囊蚴的“鱼生”后,华枝睾肝吸虫囊蚴可以在十二指肠受消化液作用破囊而出成为童虫,童虫沿胆总管、肝胆管至肝内小胆管分支寄生,童虫约经一个月后发育为成虫,并开始排卵,可存在约20~30年,最终在肝胆管引起阻塞,出现疾病。

人吃了“鱼生”后,如果患了肝吸虫病会有什么症状呢?病人会出现乏力、消化不良、黄疸;重度感染病人常有营养不良,如全身浮肿与腹水,小孩子肝脏可显著肿大,质坚硬,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可引起侏儒症。成人感染者可导致门脉高压症,病人可并发但结石、急性胆囊炎或胰腺炎等。

如何确定吃“鱼生”后是否有肝吸虫病呢?病人如果有吃“鱼生”史,且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尽快到医院检查,了解是否患了肝吸虫病,及时治疗,以免到最后病情加重。最简单的办法是检查大便是否有肝吸虫卵,如果查出虫卵,说明已经感染了肝吸虫病,但这种检查方法虫卵的检出率较低,如果通过十二指肠引流术取出十二指肠液或胆汁,虫卵的检出率可大提高,对确诊肝吸虫病有很大意义。另外,肝脏B超、CT或核磁共振对诊断也有帮助。

如果患了肝吸虫病,应及时治疗。目前治疗肝吸虫病较好的药物有吡喹酮和阿苯达唑。对于一些合并有胆囊炎、胆总管炎或胆石症者,还必须及时手术治疗,以免病情加重。可见,吃“鱼生”其实是有害而无一利的,故在这里奉劝那些喜欢吃“鱼生”的人,应及时改掉这不良的饮食习惯,要吃煮熟的鱼类,不要为了贪一时的口福,而导致疾病对身体的危害。

吃鱼生后怎么杀寄生虫


很多人喜欢吃海鲜,吃鱼,很多鱼体内都有大量的寄生虫,如果吃鱼的时候,鱼体内的寄生虫没有杀干净,而吃进胃中,这就很危险了,这个时候就要在吃鱼后生杀寄生虫,生啥寄生虫的方法也有很多,可以吃打虫药,把虫子打死后排便排出去就好了。吃生鱼片和吃半熟鱼片是最容易体内吃进寄生虫的,重点是吃进寄生虫后怎么把它杀死。

鱼体带有寄生虫是很正常的事,所以只要把虫杀干净了,鱼就可以正常食用。

一般鱼的寄生虫都不耐高温,所以只要不是吃生鱼片或者半熟鱼类食品,就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建议先用醋杀一下,或者吃的时候喝些白酒 注意一定是白酒。

生鱼片味道鲜美,但防疫专家提醒,生鱼片寄生有华支睾吸虫等多种鱼源性寄生虫,感染华支睾吸虫会导致肝细胞坏死,诱发肝硬化和肝癌。

据卫生部寄生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林金祥介绍,食用生鱼片、涮鱼片等很容易感染华支睾吸虫寄生虫病,华支睾吸虫进入人体后就寄生在胆囊内,会引起胆囊发炎和

胆道堵塞,从而使肝细胞坏死,诱发肝硬化和肝癌。食用生鱼片还会感染异形科吸虫、棘口科吸虫、东方次睾吸虫等寄生虫病。食用生鱼片主要在广东沿海一带,现在因食用生鱼片感染华支睾吸虫的病例已大幅上升。

据介绍,食用生鱼片和未煮熟的鱼还会感染颚口线虫病。颚口线虫进入人体后会在皮肤、内脏到处移行,引起发烧、局部肿块,钻进脏器则会引起严重病变。近10年来,全国感染颚口线虫病例已经增加3倍多。

错误吃鱼小心惹上致命疾病


本文导读: 话说“畜肉不如禽肉,禽肉不如鱼肉”。鱼因其美味和营养,历来是广受大众喜爱的食物。吃鱼的好处显而易见,但食不得法,也会给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惹上致命重疾。


吃鱼也要健康的吃,否则会出现问题的。

1.生吃鱼片得 肝吸虫病

很多人都喜欢生鱼片的鲜嫩美味,殊不知生吃鱼片对肝脏很不利,极易感染肝吸虫病,甚至诱发肝癌。

据营养、健康方面的专家介绍,肝吸虫病是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寄生虫病,人通过吃生的或半熟的含肝吸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和淡水螺类被感染的几率极高,目前我国仅在广东省就有数以百万计的肝吸虫患者,其中不少人正是因为生吃鱼虾而染病。

其临床症状以疲乏、上腹不适、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肝区隐痛、肝肿大、头晕等较为常见,严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变腹水,甚至死亡。

2.擅吃鱼胆解毒不成反中毒


鱼胆是一味中药,中医常用它来治疗目赤胆痛、喉痹、恶疮等症。

民间也因此流传吃鱼胆可以清热解毒、明目止咳的说法,所以尽管鱼胆味苦,总有人跃跃欲试。擅吃鱼胆极其危险,极易引发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专家指出,鱼的胆汁中含有水溶性 鲤醇硫酸酯钠 等具有极强毒性的毒素,这些毒素既耐热,又不会被酒精所破坏,因而无论将鱼胆烹熟、生吞,或是用酒送服,均可发生中毒。 鱼胆中毒发病快,病情险恶,病死率高。中毒较轻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肝大、黄疸、肝区压痛、少尿或无尿、肾区叩痛等症状,如果抢救不及时,可造成肝肾功能衰竭直至死亡。

而患者中毒程度一般与鱼胆的胆汁多少有关,因此吞食较大鱼的胆更易发生中毒。

错误吃鱼小心惹上致命疾病!


话说“畜肉不如禽肉,禽肉不如鱼肉”。鱼因其美味和营养,历来是广受大众喜爱的食物。吃鱼的好处显而易见,但食不得法,也会给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惹上致命重疾。

吃鱼也要健康的吃,否则会出现问题的。

1.生吃鱼片得“肝吸虫病”

很多人都喜欢生鱼片的鲜嫩美味,殊不知生吃鱼片对肝脏很不利,极易感染肝吸虫病,甚至诱发肝癌。

据营养、健康方面的专家介绍,肝吸虫病是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寄生虫病,人通过吃生的或半熟的含肝吸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和淡水螺类被感染的几率极高,目前我国仅在广东省就有数以百万计的肝吸虫患者,其中不少人正是因为生吃鱼虾而染病。

其临床症状以疲乏、上腹不适、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肝区隐痛、肝肿大、头晕等较为常见,严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变腹水,甚至死亡。

2.擅吃鱼胆解毒不成反中毒

鱼胆是一味中药,中医常用它来治疗目赤胆痛、喉痹、恶疮等症。

民间也因此流传吃鱼胆可以清热解毒、明目止咳的说法,所以尽管鱼胆味苦,总有人跃跃欲试。擅吃鱼胆极其危险,极易引发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专家指出,鱼的胆汁中含有水溶性“鲤醇硫酸酯钠”等具有极强毒性的毒素,这些毒素既耐热,又不会被酒精所破坏,因而无论将鱼胆烹熟、生吞,或是用酒送服,均可发生中毒。 鱼胆中毒发病快,病情险恶,病死率高。中毒较轻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肝大、黄疸、肝区压痛、少尿或无尿、肾区叩痛等症状,如果抢救不及时,可造成肝肾功能衰竭直至死亡。

而患者中毒程度一般与鱼胆的胆汁多少有关,因此吞食较大鱼的胆更易发生中毒。

3.空腹吃鱼可能导致“痛风”

在减肥(减肥食品)风潮日盛的今天,不少人喜欢只吃菜不吃饭,空腹吃鱼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这却很可能导致痛风发作。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组织损伤的疾病。

而绝大多数鱼本身富含嘌呤,如果空腹大量摄入含嘌呤的鱼肉,却没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来分解,人体酸碱平衡就会失调,容易诱发痛风或加重痛风病患者的病情。

4.活杀现吃残留毒素危害身体

一般人都认为吃鱼越新鲜越好,因此喜欢活杀现吃,认为这样才能保证鱼的鲜美和营养。但这实际上是一个认识误区。无论是人工饲养的鱼类或野生的鱼类,体内都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质。

活杀现吃,鱼体内的有毒物质往往来不及完全排除,鱼身上的寄生虫和细菌也没有完全死亡,这些残留毒素很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

此外,活杀现吃的鱼蛋白没有完全分解,营养成分不充分,口感也并非最好。

不可否认,鱼的确是很好的健康食品,但食鱼有道,才能对你的健康真正有益。

小心吃鱼胆不降火反中毒


鱼胆中毒严重者要血透

不少人认为鱼胆可以清热解毒、清肝明目,吃鱼胆可以降火,但实际上鱼胆有毒。

据了解,鱼胆中含有胆盐、氰化物、组织胺等有毒物质,胆盐可以破坏细胞膜,使人体细胞受损;氰化物可以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功能,使组织缺氧;而组织胺则可以引起变态反应。吃4个约500克大的鱼的鱼胆就可以引起中毒,如果吃10个左右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鱼胆吃得少可能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吃得稍多一点,就可表现为腹痛、腹泻或呕吐,症状类似普通的急性胃肠炎,往往在食用鱼胆后的三小时内出现,不能引起患者的重视,患者会吃一些治腹泻的药,延误治疗后,在接下来的12~24小时内,患者会出现肝区疼痛、肝肿大、黄疸、腰痛、少尿或无尿等表现,这标志着肝肾等重要脏器受到了损害,如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则需血液透析治疗。如果食用的鱼胆更多,一般在半小时或一小时内会出现特别明显的腹痛、头晕、呕吐甚至抽搐昏迷。

误食鱼胆催吐急救

鱼胆中毒没有特效的解毒药,中毒6小时以内可以催吐、洗胃,同时给予补液、保护肝肾功能等综合治疗,超过6小时就诊,治疗的效果会差一些。鱼胆中毒的症状虽然类似普通急性胃肠炎,但与之相比,其腹痛更为明显,病情比普通急性胃肠炎严重,这一点对于食用鱼胆的患者要特别注意。

所有鱼胆都不能吃,尹主任称。最常见的是食用青鱼、草鱼、白鲢、鲈鱼、鲤鱼等鱼胆引致的中毒。

鱼胆急性中毒如何救治?应当尽早给予催吐,先喝下300~500ml的清水,然后用筷子等硬物顶住咽后壁,诱发呕吐反射,催吐结束后要立即就医。

小知识

鱼胆究竟能不能治病?鱼胆是一味中药,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止痛的功效,可治目赤肿痛。但关键是它的治疗量和中毒量很接近,用药稍有不当就会中毒。另外,药用的鱼胆、蛇胆等都经过精心焙制,不是直接入药。

个案介绍

34岁刘小姐最近感觉咽喉疼痛、口舌生疮,听老人说吃鱼胆可以泻火,她去市场买了5个鱼胆回家吃,三小时后肚子疼痛难忍并呕吐,还拉黄色的水样大便,体温也升高,才到医院急诊。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饮食养生频道的《吃鱼生小心染肝吸虫》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春季吃鱼养生”专题。

吃鱼生小心染肝吸虫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