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保健 > 导航 > 中医养生项目简介

中医养生保健简介

中医养生保健。

“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养生方面的话题,只有作好了平日的养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如何避开有关中医养生的认识误区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中医养生保健简介》,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文明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们以他们的智慧和实践创造了优秀的文化,中国传统养生学说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健康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它与其它文化源流之间既有其同的渊源,又有密切的联系,都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武术等丰富的养生。

而在众多的养生之中,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

下面就养精之法加以介绍:

精是构体器官的核心物质,也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精,一方面来源于先天,禀受于父母,另一方面在后天不断得到充养。精藏于肾,既可以化生血和气,成为构体器官的原始物质和促进器官功能活动的源动力,又不断得到后天的充养,也就是人体自具有从外界摄取食物的能力之后,通过从自然界获得营养,并在体内化生气血,进而营养脏腑、筋骨等器官,还可转化为精,贮之于肾。所以,保养精之先首要积精、惜精和固精。

积精:

积,就是积累;积精就是运用各种养生方法,使肾精不断得到充养,保持肾精的充盛。人体先天禀受父母之精是有限的和既定的,不同的人还有禀受厚薄这差别,在生长发育和日常活动中还要不断消耗,所以后天的补充极为重要。

自然界提供的各种动、植物食物是后天获得营养的最广泛、最基本的物质。各物的果实、花叶、根茎,动物的肌肉、骨骼和内脏等等,都是各物种利用自然条件化生的,都是天地阴阳之气的产物,其中所包含的营养物质可以为人所用,成为化生自身气血的物质原料。但就积精而言,古人说了一句养生名言:“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的说法,确切的说当病入膏肓时(形容疾病的严重成度)药食所不及时,只有在积精精足的情况下运(气化)化周身、开关展窍方能祛病邪于体外,还我健康。

养生是我国人民发明的独特的延年益寿的方法,它采用某种姿式,在意念的导引下,按一定的方法,通过调整呼吸和吸纳天地阴阳之气,也可达到补益肾精等目的,如《中医绿色疗法》静态调整法等即具有培育元气、补益肾精、强体抗衰的作用。

惜精:

惜,就是珍惜。惜精就是珍惜肾精,不过分消耗,以保持肾精的充盛。惜精最主要的就是要节制性生活,不早婚,不早育。

性生活是交媾,阴阳合和的行为,乃人伦之常,又具有调和阴阳、协调脏腑气血的作用,因此适当的性生活不仅无损于身体,而且有益身心健康。但由于性生活是之精血的交融,是要消耗精血的,过于频繁的性生活会导致精血亏虚,因而应适当加以节制。恣情纵欲,贪图一时之欢而耗竭肾精,可导致阴阳亏耗,气血衰弱。

未成年精血未充,气血未定这时,尤应注意惜精不用,积精保精,以保障正长生的生长发育和保持身心健康。过早地发生性行为和过早生育,都会消耗尚未充盛的肾精(肝血),有损于脏腑气血和身体健康,因而应当避免。

青少年时期,生殖较快发育,肾精肝血不断成长,发生遗精和来潮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同时这一时期青少年性心理也开始活动,对异性产生兴趣和好奇,甚至出现性幻想,发生的现象是较为普遍的,偶然发生的并无大害,但过于频繁的就会损耗肾精,影响健康;各种不良出版物、影视录像,对不具有鉴别能力的青少年影响极大,会扰动心神,使心火亢盛,下扰精室,引起频繁遗精,甚至滑精,同样有损肾精。所以这些也都应加以避免。

固精:

固、就是巩固、固涩、固守,防止流失的意思。肾主藏精,固精就是运用各种养生方法加强肾的封藏能力,防止肾精的流失。

肾精的流失可表现为男子的遗精、滑精,女子的白带过多、量多或淋沥不止、乳汁自溢,以及尿血、尿蛋白等等超出生理范围的现象,这些都可视为由于种种原因引起肾的封藏能力下降,造成肾精流失,最终导致身体的衰弱和寿命的缩短。生理范围内的男子遗精、射精,女子的、白带和分泌乳汁都是人体器官的正常施汇功能,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相反在正常生理期内没有上述施泄现象则常常是疾病表现。

肾精流失的原因通常有两种:一是体质虚弱,肾不藏精;二是阴阳失调,神气不宁,扰动阴精而使之流失。所以固精就要通过各方面的调养增强体质、调和阴阳、安定神气。如适当的运动和劳动(练习绿色疗法中的动态调正法),防止思虚过多,情志过极,饮食注意营养丰富,又避免辛辣刺激及肥甘厚味等等。

适当的运动和劳动可促进气血流通,调和脏腑,平衡阴阳,增强肾的封藏能力;思虑过度、情志过极,可损耗气血,影响气血运行,导致心火旺盛,心神不宁,从而影响肾的封藏功能;饮食富有营养而不滋腻可补益五脏,补养气血,从而增强肾脏的封藏功能,而肥甘滋腻的食物则易生湿蕴热,扰动精室,阻滞气机,清阳不升,使精微下注而流失,或进食辛辣刺激仪器也会生热化火,使心神不宁,精关不固。过于频繁的性生活或等,会伤及肾气,使其封藏功能下降,也应加以避免。

相关阅读

中医养生 刮痧保健


中医养生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中医养生不仅可预防疾病,还可辅助治疗疾病。小编今天教大家一些中医养生的保健方法,做自己的养生医生。

①刮痧在家就可以做

不少人都耳听过刮痧,但没几个人知道如何刮痧,刮痧有哪些功效。其实刮痧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神秘,只要到药店买一个刮痧板,涂上刮痧油,在家让家人帮你弄就可以了。刮痧时特别讲究环境温度,一般温度低于25摄氏度才可进行刮痧,对皮肤有破损、疤痕的地方也不宜刮痧,血友病患者也要慎用。

刮痧的部位一般选择肌肉丰厚的地方,常用的是肩、背、腰等部位,脊椎地方一定要小心,特别是身型瘦弱的人。刮痧时,需先用温水清洗局部,病人平躺,先在患痛处涂抹刮痧油,刮痧板取45度角,平面朝下刮拭,由上而下,由内而外,大约刮20下左右,用力适中、均匀。

刮痧可疏经通络、消除疲劳,刮痧通过对皮肤的摩擦和对体表软组织的挤压,使血液循环活跃,血液量增加,促进新陈代谢,从而改善局部的功能状态,特别对于伏案工作造成的肩颈疼痛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刮痧仅仅是一种预防和保健的手段,经常刮痧可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但是得病并不是只要刮痧就可以治根治本了,毕竟刮痧是一个辅助治疗过程,还是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②按大杼穴,防颈椎病

对于久坐办公室工作或长期使用电脑的人,颈肩部很容易疼痛、僵硬,因为不当的姿势、过的的紧张使颈肩部的经脉气受阻,大杼穴气血不通,进而引发颈椎病。因此,保持大杼穴气血畅通,颈肩部经脉气血一旦流通,颈椎病的症状会得到良好改善。

颈椎病初期,按摩大杼穴会觉得更酸痛,但按摩之后会觉得舒服。每天用梅花针敲打大杼穴周围3~5次,每次5分钟,效果会很明显。如果疼痛感严重,可延长时间,敲打10分钟,促进气血的畅通。

如果已经出现明显的颈肩部疼痛时,仅依靠按摩和梅花针是远远不够的,要注重平时的休息、睡眠,避免长期疲劳,保证生活质量,按摩风池、肩井等穴位,做好自我保健工作。

最后,小编特别提醒,要注意急性的颈肩疼痛,常会伴有颈肩肌肉的肿胀,因此不能大力刺激大杼穴,以免加重肌肉的肿胀,使疼痛加重,只需用梅花针轻轻敲打即可。

中医把脉的原理简介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的祖祖辈辈凭借自己的努力,发明了一整套的看病方法。中医看病讲究的是“望、闻、问、切”,把脉的文化更是十分的伟大,接下来我就为大家说一说这把脉的原理。

脉的简介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脉的学问

1.中医学名词。手指感到的脉动征象。有浮、沉、迟、数(shuò)等二十多种。人有疾病,脉象常发生相应的变化和反映,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依据之一。

2. 脉动应指 (指头)的形象,包括频率、节律、形态、充盈度、显现部位、通畅的情况、动势的和缓、波动的幅度等方面。

3.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心主血脉,心脏搏动把血液排入血管而形成脉搏。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在血管中的运行均由宗气所推动。血液循行于脉管之中,除了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

4.肺朝百脉,即是循行于全身的血脉均汇于肺 ,且肺主气 ,通过肺气的敷布,血液才能布散全身。

5.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血液的循行有赖于脾气的统摄。

6.肝藏血,肝主疏泄,有调节血量的作用;肾藏精,精化气,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而且精可化生血,是生成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

7.故脉象的形成与五脏功能活动有关,而且五脏与六腑相表里,脉象的变化也可反映六腑的变化。

中医学文化的精髓只用这几句话是不能够说明的。在这呢,我只是讲了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其它的还需要大家去钻研琢磨。我们的祖先费尽心血为我们留下了这么宝贵的财富,我们一定要将他们发扬光大,世世流传。

中医脾胃养生保健


中医脾胃养生保健

1、中医脾胃养生保健之重要性

中医里,脾胃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脾胃在五行中属土,位于中焦,共同承担着将食物运化并生成气血的重任,周身的精、气、血、津液都必须依靠脾胃来供给。所以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滋养元气之源”,并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四时以胃气为木”“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等说法,足见脾胃的关键作用。

脾胃是健康的“根”,若脾胃功能不强、脾气虚弱或出了问题,很可能会随之影响到心、肝、肺、肾等其他脏器的功能,五脏不调或虚衰,继而引发很多疾病。

“养脾冒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W此,脾胃健康也是决定人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所以中医脾胃养生保健很重要。

2、中医脾胃养生保健之养心情

脾胃是有“感情”的,“情志养生”也是养脾胃。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心情抑郁、情绪低落时,会茶饭不思,而放松的环境和愉快的心情则会使你胃口大开。

研究发现,在胃病患者中约七成跟情绪有关,而胃功能失调者,患抑郁症等各类情绪病的机会比一般人高3.1倍至4.4倍。由于“情绪”变化常可引发胃肠功能的改变,所以胃被称为人体情绪变化的“晴雨表”。

中医学很早就意识到“情志伤胃”,所以古代先贤对于胃病的治疗多是强调“调节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说明了情绪对脾胃具有重要影响,所以我们要养脾胃,首先先要调理好我们的心情。

3、中医脾胃养生保健之五谷饮食

脾胃者,仓廪之官也,饮食养生从养脾胃开始。

人以水谷为本,胃主受纳水谷,所以养脾胃最好的莫过于五谷。《黄帝内经》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意思就是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都是作为辅助,发挥补益作用。

养脾胃不仅要多吃五谷糙米,还要注意饮食有节和多样化,顺应四时,各种美味食物:如粳米、糯米、锅巴、番薯、薏苡仁、饭豇豆、白扁豆、牛肉、牛肚、鲫鱼、鲈鱼、大枣、莲子肉、花生、栗子、藕、香菇、高粱、玉米、豇豆、马铃薯、芋头、面筋、花菜、大白菜、胡萝卜、荠莱等。

脾胃怎么艾灸保健

其一、道家的炙脐秘方:用桂圆肉一颗、花椒六、七颗,加上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的时候挑一点点,小指甲面那么大,放在肚脐里就行了,之后再用医用胶布固定即可。不过也可用吴茱萸、藿香、佩兰之类的芳香之物来替代(最好是打成粉)。脾胃虚弱者一般来说其化湿的功能都会受损,如果脾胃只是一般意义的虚弱,则可采用冬瓜、薏米等利水除湿之物来去湿,而对于那些脾胃严重虚寒者而言,最好的办法不是利水除湿而是用芳香之物如藿香等来燥湿。

其二、直接艾炙肚脐(神阙穴)。也就是直接用三年或五年陈艾在肚脐之上悬炙,它的好处是热力十足,可充分发挥艾条的功效。其不足之处则是容易在肚脐周围弄出许多疤痕,这是让美女们难以接受的。

其三、退而求其次,可采用隔姜炙或隔盐炙的方法。即放一小把粗盐在肚脐里,肚脐上再放一块薄姜,然后再用艾条炙。也可以就用一块薄姜,上面用牙签扎一二个小孔,放在肚脐上,然后再用艾条来炙。

脾胃保健食疗方

1、莲子芡实粥

莲子15克,芡实15克,粳米100克,补骨脂5克,煮粥食用。能健脾益气养胃,补肾固精,适用于脾肾两虚所致的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形寒肢冷、腰膝酸软。

2、山药薏苡仁粥

山药50克,薏苡仁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补气健脾胃,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3、山楂麦芽粥

山楂15克,麦芽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健脾开胃,消食化积,适用于饮食不消化所致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中医养生耳朵养生保健方法


耳朵为听觉器官,能够分辨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并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中医理论认为肾开窍于耳,故耳的听觉功能与肾的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肾精充足,髓海得养,则耳的听觉功能正常。如果人的肾中精气虚衰,髓海空虚,则听力减退,或有耳鸣、耳聋等,故中医用补肾法以治耳功能减退。

日常生活的耳养生保健方法:平时要注意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饮食要以清淡为主,保护耳的功能。在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噪声对耳的损伤,周围环境的噪声不要超过65分贝。如果在噪声超过65分贝的环境下工作,要适当采取措施(如戴耳塞或耳罩)以保护听力,否则将会引起永久性的听力减退。洗澡或游泳时,要注意防止污水进入耳道,避免诱发耳道感染。如果有污水进入耳道,要用消毒棉签将水吸干,必要时可用少许酒精消毒。尽量不要挖耳屎,因为耳屎对耳道有保护作用,并可以自行排出,如耳屎过多堵塞耳道时,要请耳科医生检查处理。

耳朵养生派

预防感冒:用拇指、食指相对压迫耳廓上的耳屏,重点按压外鼻、内鼻、咽喉等对应穴位,要求一压一松,用力适中均匀,有一定痛感,每部位做10~30次,双耳交替进行,4~7天为一疗程。或借助钝头的小木棒或火柴棒,面对镜子,按照耳穴图触压耳廓上的外鼻、耳尖、感冒、枕穴等,以能耐受为度,其它同拇指按摩法。具有很好的预防感冒的作用,特别对于那些体弱多病的朋友。

失眠:用拇指、食指相对,对压耳廓上的三脚窝、对耳屏、对耳屏后沟等处,重点按压神门、晕点、脑点、失眠等穴位,每部位揉按10~30次,每日2~4次,尤以入睡前最为重要,双耳交替进行,4~7天为一疗程。或用火柴棒代替手法按摩。此法对于改善睡眠有显著效果,在睡前按压效果尤其显著,往往在揉按中就进入梦乡了。

肥胖症:用拇指、食指相交,对压在耳廓上的三脚窝、耳甲艇、屏间切迹、耳屏等处,重点按压便秘点、大肠、内分泌、饥点、肾上腺等穴位。要求一压一松,用力适中,均匀。每部位揉按10~35次,每日3~5次,尤以饭前、饭后为主。双耳交替,4~7天为一疗程。也可对着镜子用火柴棒按压,按压强度以能忍受为度。

痛经:用拇、食指相交,对压耳廓上的三脚窝、对耳屏、耳垂背面外侧部等处,重点按压子宫、卵巢、会阴等对应穴位。要求用力适中均匀,每部位揉按20~40次,每日进行3~5次,尤在痛时为最好,双耳交替进行。

护耳保健操:

(1)首先取端坐位,将两手搓热,做好准备工作。

(2)用双手捏住双耳上部耳轮,拇指位耳轮内侧,其余四指位于耳轮外侧,揉搓36次。

(3)用双手捏住双耳的下部,大拇指位于耳轮外侧,食指弯曲,位于内侧,揉搓36次。

(4)将双手掌心紧贴两耳,其余四指向后至枕部,两手中指相互对接。再将双手食指放于中指上,从中指用力滑下,叩击脑后枕部,叩36次。

(5)双手四指按住后枕部不动,将掌心轻轻按住耳道,再快速抬起,连续进行36次。

(6)用双手食指尖按住耳道口,旋转按摩6次后快速抬起,再按摩再抬起,连续6次。耳部保健操做完后,两手向上按压双耳,上下搓动20次左右,以耳热为度。

3.饮食调养:

耳的饮食养生保健基本原则是:清淡为主,多食米、面、豆类、蔬菜水果;适量食用瘦肉、鸡蛋及动物肾脏等,避免肥肉辛辣之品,戒烟酒。

耳的饮食补法,适用于中老年人肾虚所致的耳鸣耳聋:

(1)枸杞子粥:枸杞子10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补益肝肾、聪耳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亏虚所致的耳鸣耳聋。

(2)山药粥:山药20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健脾补肾的作用,适用于脾肾不足所致的耳鸣耳聋、神疲乏力、大便溏泄等。

(3)猪肾粥:猪肾1个,去其内部白膜(即肾盂、肾盏部分),洗净切碎,大米100克,同煮成粥。有以肾补肾、防治听力减退的作用,适用于肾虚所致的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等。

(4)核桃仁:每日嚼食10~20克,有补肾益肺的作用,适用于肺肾虚损所致的咳嗽气喘、耳鸣耳聋等。

耳的饮食清法,适用于风热或肝火所致的耳鸣耳聋:

(1)荷叶粥:荷叶10克(鲜品加倍,效果更佳),大米100克。将大米煮成粥后,再放入荷叶,略煮即可。有清热泻火的作用,适用于风热上扰清窍所致的头晕耳鸣。

(2)荸荠:洗净去皮,生食能清热生津,能防治风热所致的耳鸣耳聋。

(3)海蜇:洗净切丝,加黄瓜丝油盐,做菜食用,清泻肝火的作用,适用于肝火型耳鸣。

4.药物调治:

药物调治耳的保养方法也分为补法与清法,肝肾虚损引起的耳鸣耳聋用补法,风热肝火等引起的用清法。

(1)单味药及验方的补法:

①枸杞子:枸杞子10克,洗净嚼服(亦可浸酒服)。有滋补肝肾、聪耳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耳鸣耳聋、目暗不明等。

如何巧用药膳保健简介


中医治疗有不少优点,也有不少独到之处,其中一个独到的地方 ,就是巧用药膳来减轻病情。

多数国人懂得在家烹煮药膳保健

马光医药集团的张冀秋医师说:“华人大都讲究美食,而在中华饮食文化里,食品也常被巧妙的被用作药膳。各种疾病都可以用药膳,我有一个病人,年逾古稀,咳嗽年余未得治,口干口渴兼带热,痰多却咳不出。

“起初,我是以治疗热咳的方法来治疗,服药后有好转的情形,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却未痊愈,后来我就建议使用药膳:白梨去皮去核,加贝母粉和一点冰糖蒸来吃,吃了两三个月,他感觉到好多了,后来没有继续服药,咳嗽痰多的情况也没有复发。”

张医师毕业于中国长春中医学院,行医超过10年,她说,她发觉新加坡人很讲求药膳,来看病者半数以上晓得自己在家里烹调和准备药膳。有一点应注意的是,药物都有寒热等药性,不宜过温过热或过寒,药膳也应注意这方面的问题,新加坡终年是夏,不适合太热,应选择适合炎夏的食品,如鸭肉、瘦肉、西洋芹,一些生津的果子如西瓜、酸梅、苦瓜、绿豆、海带,都是比较适合的。

同病异治

张医师说,就以感冒来说,感冒也有不同类,有风寒和风热之分,症状不一,需按情况用药。若是口淡畏寒怕冷,那是风寒性的感冒,可用温热药。有些鼻涕呈黄,喉咙肿痛,则属于风热感冒,同样是感冒,药方却完全不一样,这叫做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

另一种情况洽好相反,是异病同治。

中医药是把人体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六腑相互关连,用一种方剂,可以治疗多种疾病,这叫做异病同治,是中医治疗的其中一个优点。

例如子宫下垂,和一些人久病后胃下垂,是两种不同的病,但对中医来说都同属于中气下陷,可同用补中气 的药物来治疗,这叫做异病同治。

张医师说,中医在治疗慢性疾病和奇难杂症方面也比较适合,调养调补,是中医治疗的强处,这是大家所知道的。例如癌症病人在接受电治化疗之后,妇女产后的调理,中医都有独到的地方,效果都相当显著。

中医采辨证法用药有其优势

张冀秋医师说,西医着重于诊断,中医是以辨证法来辨别,是偏寒就是偏寒,偏热就是偏热,不可能偏寒又偏热,用药就有其优势。

但中医师在辨证方面要准确,治病效果分好坏成败,都在辨证功夫,症型辨得对,寒热虚实看得好,用药就可以恰当,疗效自然较好。

如虚症就有几种不同的虚症,辨证必须辨得对,例如病人是属于气虚或血虚,阴虚或阳虚,不同的虚症,可用不同的药膳。

气虚的一般症状是气短、失眠,有的是心慌,四肢无力,子宫脱垂,药物方面的选择是人参、黄芪,膳药可用荔枝、莲子、黑木耳、海参、鱼肚、太子参、茯苓等,都是补气 的药。

各种原因造成的血虚,症状是脸色萎黄、心悸、例如妇女月经后期,有来量较少、闭经或贫血的病人,都可用补血的药品,包括当归、熟地、何首乌、龙眼肉等。

阴虚一般上见于慢性疾病,老年人较常见,症状包括口干渴、没有痰,或夜里出汗、潮热倒汗、男子遗精、眼睛干涩等,补阴药品有玉竹、百合、女贞子、黄精等,也可用西洋参,它也兼有补气之功。

阳虚则是功能性衰竭,如怕冷、手足很凉,男性则阳痿、早泄、腰酸,女性白带稀薄,药物可用鹿茸、杜仲、冬虫草、海马、海龙。

中医常识 中医火法与水法简介


本文导读:中医治病讲究对症治疗,水法与火法都是治疗疾病的方法,那么,什么是水法?什么是火法呢?看看下面文章的介绍。


《伤寒论》中凡是治疗失误而使疾病性质或程度发生变化,统称为 逆 ,所以变证的治疗原则是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误用汗、吐、下法产生的变证有很多,而只有误用水法和火法误治的变证,称为水逆或者火逆。

所谓水法,就是以冷水或者热水,采用灌、潠、洗等方法治疗伤寒发热,如《伤寒论》中第75条 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第141条: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 及白散方后注: 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若以水潠之、洗之,益令热劫不得出,当汗而不汗则烦 等原文,记载了用灌、潠、洗等方法退热,造成的各种变证。灌,有强行使喝下的意思,如《韩非子 说疑》中有: 不能饮者以筒灌其中 句子,即强令大量饮入热水,藉以强迫出汗退热。潠,即冷水淋浴,以冷水淋浴,对于高热病人,一则意欲物理退烧,一则意欲激发人体能量,达到出汗退热的目的;洗,即泡热水澡,以泡热水澡的方式强迫出汗退热。利用这些水法,偶尔也有能够出汗退热,治愈发热性疾病的,但其出汗的程度难以控制,非太过即不及,很多容易产生一种叫作 水逆 的变证。水逆,其表现多为 喘 、 烦 、 意欲饮水,反不渴 、 渴欲饮水,水入则吐 、 肉上粟起 等,可以相兼出现,也可单独出现。

所谓火法,是指当时人们以火热强迫取汗以达到治疗伤寒的一种方法。根据文献记载,火法包括了捂法、熏法、熨法、灸法、烧针、温针等等。

捂法,就是利用辅助物品,捂紧病人,使其热量不能发散而强迫出汗,类似于现代用被子捂汗。最典型的捂汗是一种热蒸捂汗,其方法大略是:将湿地掘出长、宽、深的尺度略大于病人的长坑,然后以木柴置坑中点燃,将坑底及周围泥土烧热,立即除去灰烬,以鲜桃树叶子铺垫,置病人于坑中,周身盖满桃叶压实,待病人大汗出后,除去桃叶,将息护理。以此法治疗伤寒头痛、发热、恶寒的表证。《汉书 苏武传》有 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 的记载,即是此类火法迫汗的例子。

熏法是利用点燃柴草烟熏的方法,促使病人出汗。该法现代还有医疗条件较差的偏远地区的人们,经过改良加入硫黄用来治疗疥疮。其方法是掘地并垒砌如地锅灶形状,上立芦席成圆筒状,病人站立芦席筒中,从脖子处以下封严实,点燃灶中柴草,用烟熏病人的周身,以耐受并汗出为度。用该方法治疗疥疮时,将柴草上撒适量的硫黄,然后烟熏疥疮病人,然后将其所接触之衣被、用品皆用此法烟熏,达到不再重复感染复发的目的。

熨法是将陶砖或陶瓦置火中烧热,取出后快速在水中沾一下拿出,以布帛包裹,取其热度熨烫病人的背部或其他相关部位,类似于现代的物理疗法的各种理疗,以此来迫使病人出汗。

烧针就是将针灸针置火上烧红,立即刺入相关穴位或者部位,达到迫使病人出汗的目的。

温针即将针灸针刺入相关部位或部位,然后加热针柄,使热气传递到体内,借以发汗。

捂、熨、熏等方法现在已经基本无人使用,而烧针、温针还有人偶尔用用,灸法目前则是一种常用的治病方法,但大多不用灸法治疗外感了。

《伤寒论》中记载了上述多种不同的火法发汗,同时在第111条: 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 、第112条: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 、第113条: 被火者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笼统地提出 火迫 、 火劫 、 被火 等误治方法,其实际都是使用了上述的火法,只是不知道是其中的哪一种。火法迫汗退热,由于其度更难把握,所以比起水法来,引起的变证更多。火逆的表现尤为复杂,以神、色异常表现为主,比如发黄、烦躁、惊狂、谵语等,且极易波及血分。


不管是任何一种火法,在当时医疗条件简陋的背景下,都起到了治疗伤寒病的作用,但因其汗出程度难以控制,所以往往因为迫汗而造成诸多变证,使用火法而造成的变证,在原文中称之为 火逆 。由于病人的性别、年龄、体质、病情等等都各不相同,所以火法造成的火逆证也就有千变万化,其治疗和预后也千差万别。

火法是为迫汗而设,汗为心之液,生于阴而出于阳,阳加于阴而谓之汗,所以火逆证多为心阳损伤,但也有损伤津液和营血的。

火逆证作为一类证候在《伤寒论》第110条至第119条中提出,可见当时火法应用非常普遍。在这10条原文中,①介绍了火法的种类,分别有熨法、熏法、灸法、烧针、温针,同时也提到了火劫、火迫,此二者是对火法的笼统说法,大致是说用火法劫汗、迫汗,而不一定局限于火法中的某一种。②提出了火逆证的病机,均为伤及阴津或者阳气,犹以损伤心阳之气最为常见,所以其症状表现多在阴津不足或心神失常方面。③治疗方面仅就心阳受伤提出了补益心阳、重镇安神或者平冲降逆的治疗大法,而对阴津损伤者除了期待机体自行恢复外,没有给出方药,后世多以养阴生津清热为法。

中医养生保健之道方法


中医养生方法多种多样,在中医上养生也是需要注意合理分配的,中医上一些看似药物,但是却可以用来保健身体,让身体更加的滋补,这样的药物比如说枸杞,红枣,还有党参,也有黄芪等这些药材平时没病的时候都是可以吃的,吃这些药材还有提高身体素质,提高身体体质的好处,那么中医养生保健之道方法有哪些?

1.生姜蜂蜜茶

蜂蜜中的营养成分很厚实,长期吃蜂蜜的人体内抗氧化物的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可以使皮肤白嫩光滑,面容红润,不仅去斑还能补血。

生姜蜂蜜茶制作:买来生姜,对于去斑的方法。切成小块,别切得太碎。放清水到茶壶里煮。煮开之后放入红茶,比如祁门红茶,用200—300毫升开水浸泡5—10分钟后(最好温度在45℃左右,这样不会破坏蜂蜜中的活性酶),大概比较温热能入口的时候把它倒出来加入一些蜂蜜。

2、吃陈醋泡黄豆+核桃仁

中医养生 内调外用让你肤如凝脂

材料:陈醋500g,黄豆150g,核桃仁100g

做法:核桃捣碎,与黄豆混合浸泡在食醋当中,在服用黑木耳红枣汤的同时,再取出适量浸泡过的黄豆与核桃仁食用。

祛斑美容机理:被陈醋泡过的黄豆和核桃仁具有很强的益气补血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肝脏功能。中医强调肝主疏泄条达(注:舒畅的意思),如果肝气不舒就会情绪抑郁,或急躁善怒,并伴有消化吸收不良,容易导致面色枯黄,色斑频生。

在选择中医保健养生的时候就可以选择这些方法来给自己保健,保健期间最好是营养均衡,这样才可以提高身体的营养,这些方法在中医上还可以有美容和美白的效果,我们一定要多做一些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而远离一些对身体有害处的事情,中医方面养生保健的时候一定要多做一些运动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中医养生保健简介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