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夏季养生小妙招 > 导航 > 让你养生是为什么

让你养生是为什么

2019-11-06

夏季让你不中暑的妙招

夏季养生小妙招。

运动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药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运动。养生也日渐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要作生活的主人,我们必须注意养生。中医养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夏季让你不中暑的妙招”,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本文导读:中暑是夏季常见的一个症状,那么中暑的症状有哪些呢?夏季要如何预防中暑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


中暑常见的症状:

在高温环境下中,中暑者出现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心悸、无力、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此时体温正常或稍高,一般不超过37.5。C。

中暑的原因:

在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35℃)环境中或炎夏烈日曝晒下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且无足够的防暑降温的措施,常易发生中暑。有时气温虽未达到高温,但由于湿度较高和通风不良,亦可发生中暑。老年、体弱、疲劳、肥胖、饮酒、饥饿、失水、失盐、穿着紧身、不透风的衣裤以及发热、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心血管病、广泛皮肤损害、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和应用阿托品或其他抗胆碱能神经药物而影响汗腺分泌等常为中暑的发病因素。

那么夏季要如何预防中暑呢?预防中暑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预防中暑的妙招。

预防中暑的方法:

夏天的食的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另外,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其次,不能避免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应适当补充含有钾、镁等元素的饮料。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龙虎人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最后小编提醒:夏日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所以大家外出的时间尽量避开这个时间段,实在是要出门的,在出门前也要做好防晒,防中暑的工作。防晒霜是必不可少的。

扩展阅读

让你牙齿变白的小妙招


中医秘方一:每天早晚刷牙2次

每天早晚刷牙2次已经很足够了。刷牙的次数多,并不一定能把牙刷干净,最重要的是用对正确的刷牙方式。什么是正确的刷牙方式呢?

每2颗牙齿一起刷。刷牙齿咬合面时,握柄要保持水平,刷牙齿内外侧时,刷毛要和牙齿成45-60度,轻压牙齿,并稍微涵盖牙龈。千万不要太过用力,同时要有固定次序,以免有所遗漏。牙刷最少每两个月要更换一次,一旦开叉的牙刷就不要再使用了。

中医秘方二:吃东西后,用清水或漱口水漱口!

吃东西后要马上刷牙,常常因为时间或空间的限制,很多时候都不太容易做到,因此漱口绝对不能少。因为透过漱口的步骤,可以将残留在口腔中的残渣清除干净,而漱口水也拥有这样的作用,以减少残余食物在口腔中起化学变化,对牙齿造成伤害。

中医秘方三:适量摄取或使用氟化物

儿童可以从2-3岁开始,每半年就请牙医师在牙齿涂上一层氟化物,绝对有巩固牙齿,减少蛀牙的效果。选用含氟或氟化物的牙膏,可加强牙齿抗酸的能力,同时还能防蛀及保护珐琅质。

含氟度在250 - 800ppm,属低氟牙膏;800 - 1000ppm的,属氟化牙膏;含氟度在800ppm以上才有防蛀效果。另外,喝含有氟的水也是强化牙齿和使牙齿变白的方法之一。

中医秘方四:注意日常的饮食习惯

牙齿就像是一种耗材,每天使用会慢慢的磨损,所以尽量不要吃太硬的食物,否则会减短牙齿的寿命。另外就是要少吃含有色素的食物,以免色素会渗入牙齿中,污染了洁白贝齿,使牙齿不再洁白。

中医秘方五:半年定期做牙周检查,并清除牙结石1次

牙齿也和身体一样,需要做定期的检查。因此,记得每半年要做一次牙齿与牙周的检查,并请牙医为你的口腔照张X光,看看自己的牙髓,牙床是否健康。另外,就是要洗牙,因为单靠平日的刷牙,有时很难清除牙结石,因此,洗牙就绝对不能少。

突然中暑怎么办 轻度中暑有妙招


突然中暑怎么办 轻度中暑有妙招

夏季暑气当令,气候炎热,人若长时间在烈日下或高温中居处劳作,暑邪便会乘机侵入而发病。病人通常会出现高热、口渴、大汗或无汗、面色红赤等症状,中医认为暑为阳热之邪,容易耗伤人体气阴。一旦中暑,应当立即采取急救降温措施,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中暑降温方法。

1、擦药疗法

用风油精把手涂湿或取食盐一把,揉擦两手腕、双足心、两胁、前后心等八处,擦出许多红点,患者即觉轻松而愈,适用于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

2、物理降温

一般只要脑门、胸口、手臂内侧、腿脚内侧用井水浸过毛巾冷敷即可,若要使患者高温迅速降低可将患者浸浴在4℃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和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在物理降温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和记录肛温,待肛温降至38.5℃时,应即停止降温,将患者转移到室温在25℃以下的环境中继续密切观察。如体温有回升,可再浸入4℃水中或用凉水擦,或淋浴或在头部、腋窝、腹股沟处放置冰袋,并用电扇吹风加速散热,防止体温回升。老年体弱和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不能耐受4℃浸浴,有些患者昏迷不深,浸入4℃水中可能发生肌肉抖动反而增加产热和加重心脏负担。可应用其他物理降温方法,多准备井水浸冷毛巾,亦可用酒精擦拭体表,促进散热。

3、刮痧疗法

侧过身子,用犀牛角或水晶、翡翠多次刮背部。或针刺大椎、耳根后、舌尖、舌下出血以泄热。还有一点必须要申明,夏天热感冒,不可用辛温药过于发汗,一旦过汗伤阴,容易转成热射病,内脏随之受损。当然每天早餐时吃几片姜,或者早餐约一小时后喝一杯姜茶,也有一定的通气生津防中暑的作用。若已中暑,已伤阴,则不适合用喝姜茶来治疗,因为姜属于辛温发散之物。

4、刺血疗法

取穴部位:大椎、曲池、十宣、曲泽、委中、金津、玉液。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点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对轻症中暑,刺血后挤出数滴血,片刻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挤出紫黑血液0.5--1毫升,并给予清凉饮料,针后约10分钟患者神志即可转清,继而热 退汗出,诸症消失。

对于轻度中暑患者,一定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否则发展成重度中暑,患者就会出现抽搐、痉挛等症状,容易威胁生命安全。

突然中暑怎么办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的症状比较轻,通常会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症状,而重度中暑就比较严重了,患者通常会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肌肉痉挛,冷汗淋漓,脉搏细弱,甚至出现晕厥、手足抽搐等现象。而对于先兆中暑或者轻度中暑的患者,我们可以施以按摩手法作为一种应急措施进行急救,但是对于重度中暑患者,则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以免危及生命。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有效的按摩急救手法。

首先,患者取坐位,腰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左手掌心与右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分钟。

1、按揉劳宫穴

劳宫穴:位于掌心横纹中,当第三掌骨的桡侧,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将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对侧劳宫穴上,其余四指紧附手背,适当用力揉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镇静安神,疏通心络。

2、掐人中穴

人中穴:位于鼻下沟的上中1/3交界处。将一手半握拳,拇指伸直,指尖放在人中穴上,适当用力掐压0.5~1分钟。

功效:开窍醒神,疏风清热。

中暑的病人通常伴有高热、口渴、大汗或无汗、面色红赤等症状,属于暑入阳明证。暑入阳明,暑病证型之一。《伤寒指掌》卷四,吴坤安谓:“凡大热大渴,干呕唇燥,舌苔黄厚,六脉洪数,此暑邪入于阳明也。黄连香薷饮及益元散;大热、大渴、大汗者,白虎汤。”

白虎汤

组成:石膏一斤,碎(50g) ,知母六两(18g) 炙甘草二两(6g), 粳米六合(9g)

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壮热面赤,烦渴引饮,口舌干燥,大汗出,脉洪大有力,夏季热等属于热在气分者。

另外,可以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加减配伍。如果出现中暑,身热,汗出,足冷,脉微而渴。患者可以白虎汤配伍人参进行治疗。

白虎汤配伍人参方药组成

知母(六两),石膏(碎,绵裹,一斤),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效:清热、益气、生津。

主治:热病津气两伤证,症见高热烦渴、气短肢软、脉大无力、汗出、背微恶寒。

患者根据病情还可酌情加入银花、连翘、石斛、西瓜翠衣、六一散等。中暑并不可怕,只要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恢复是很快的。

3、揉掐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颈项后枕骨下,大筋外侧凹陷处。

将双手拇指指尖放在同侧风池穴上,其余四指附在头部两侧,适当用力揉掐0.5~1分钟。

功效:疏风清热,开窍镇痛。

4、掐十宣穴

十宣穴:位于双手十指尖端正中,距指甲约0.1寸处。

用一手的拇指指甲和食指指甲,分别掐另一手的五个指头的指尖,每个指尖10~20秒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开窍醒脑,清心泄热。

5、合按内、外关穴

内关穴:位于手掌侧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两筋之间。

6、外关穴

位于手背侧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尺桡两骨之间。与内关穴相对。将一手中指和拇指指尖放在对侧的外关穴和内关穴上,两指对合用力按压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安神镇静,和胃理气。

7、按揉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将右手中指指腹放于大椎穴上,食指、无名指、小指附于穴位旁,中指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清泄暑热,通络镇痛。

以上是为大家介绍几个有效缓解中暑症状的穴位,建议各位朋友牢记,如果身边有人突发中暑,也可以派上用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突然中暑怎么办 轻度中暑有妙招


突然中暑怎么办 轻度中暑有妙招

夏季暑气当令,气候炎热,人若长时间在烈日下或高温中居处劳作,暑邪便会乘机侵入而发病。病人通常会出现高热、口渴、大汗或无汗、面色红赤等症状,中医认为暑为阳热之邪,容易耗伤人体气阴。一旦中暑,应当立即采取急救降温措施,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中暑降温方法。

1、擦药疗法

用风油精把手涂湿或取食盐一把,揉擦两手腕、双足心、两胁、前后心等八处,擦出许多红点,患者即觉轻松而愈,适用于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

2、物理降温

一般只要脑门、胸口、手臂内侧、腿脚内侧用井水浸过毛巾冷敷即可,若要使患者高温迅速降低可将患者浸浴在4℃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和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在物理降温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和记录肛温,待肛温降至38.5℃时,应即停止降温,将患者转移到室温在25℃以下的环境中继续密切观察。如体温有回升,可再浸入4℃水中或用凉水擦,或淋浴或在头部、腋窝、腹股沟处放置冰袋,并用电扇吹风加速散热,防止体温回升。老年体弱和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不能耐受4℃浸浴,有些患者昏迷不深,浸入4℃水中可能发生肌肉抖动反而增加产热和加重心脏负担。可应用其他物理降温方法,多准备井水浸冷毛巾,亦可用酒精擦拭体表,促进散热。

3、刮痧疗法

侧过身子,用犀牛角或水晶、翡翠多次刮背部。或针刺大椎、耳根后、舌尖、舌下出血以泄热。还有一点必须要申明,夏天热感冒,不可用辛温药过于发汗,一旦过汗伤阴,容易转成热射病,内脏随之受损。当然每天早餐时吃几片姜,或者早餐约一小时后喝一杯姜茶,也有一定的通气生津防中暑的作用。若已中暑,已伤阴,则不适合用喝姜茶来治疗,因为姜属于辛温发散之物。

4、刺血疗法

取穴部位:大椎、曲池、十宣、曲泽、委中、金津、玉液。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点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对轻症中暑,刺血后挤出数滴血,片刻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挤出紫黑血液0.5--1毫升,并给予清凉饮料,针后约10分钟患者神志即可转清,继而热 退汗出,诸症消失。

对于轻度中暑患者,一定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否则发展成重度中暑,患者就会出现抽搐、痉挛等症状,容易威胁生命安全。

突然中暑怎么办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的症状比较轻,通常会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症状,而重度中暑就比较严重了,患者通常会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肌肉痉挛,冷汗淋漓,脉搏细弱,甚至出现晕厥、手足抽搐等现象。而对于先兆中暑或者轻度中暑的患者,我们可以施以按摩手法作为一种应急措施进行急救,但是对于重度中暑患者,则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以免危及生命。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有效的按摩急救手法。

首先,患者取坐位,腰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左手掌心与右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分钟。

1、按揉劳宫穴

劳宫穴:位于掌心横纹中,当第三掌骨的桡侧,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将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对侧劳宫穴上,其余四指紧附手背,适当用力揉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镇静安神,疏通心络。

2、掐人中穴

人中穴:位于鼻下沟的上中1/3交界处。将一手半握拳,拇指伸直,指尖放在人中穴上,适当用力掐压0.5~1分钟。

功效:开窍醒神,疏风清热。

3、揉掐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颈项后枕骨下,大筋外侧凹陷处。

将双手拇指指尖放在同侧风池穴上,其余四指附在头部两侧,适当用力揉掐0.5~1分钟。

功效:疏风清热,开窍镇痛。

4、掐十宣穴

十宣穴:位于双手十指尖端正中,距指甲约0.1寸处。

用一手的拇指指甲和食指指甲,分别掐另一手的五个指头的指尖,每个指尖10~20秒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开窍醒脑,清心泄热。

5、合按内、外关穴

内关穴:位于手掌侧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两筋之间。

6、外关穴

位于手背侧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尺桡两骨之间。与内关穴相对。将一手中指和拇指指尖放在对侧的外关穴和内关穴上,两指对合用力按压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安神镇静,和胃理气。

7、按揉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将右手中指指腹放于大椎穴上,食指、无名指、小指附于穴位旁,中指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清泄暑热,通络镇痛。

以上是为大家介绍几个有效缓解中暑症状的穴位,建议各位朋友牢记,如果身边有人突发中暑,也可以派上用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暑的病人通常伴有高热、口渴、大汗或无汗、面色红赤等症状,属于暑入阳明证。暑入阳明,暑病证型之一。《伤寒指掌》卷四,吴坤安谓:“凡大热大渴,干呕唇燥,舌苔黄厚,六脉洪数,此暑邪入于阳明也。黄连香薷饮及益元散;大热、大渴、大汗者,白虎汤。”

白虎汤

组成:石膏一斤,碎(50g) ,知母六两(18g) 炙甘草二两(6g), 粳米六合(9g)

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壮热面赤,烦渴引饮,口舌干燥,大汗出,脉洪大有力,夏季热等属于热在气分者。

另外,可以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加减配伍。如果出现中暑,身热,汗出,足冷,脉微而渴。患者可以白虎汤配伍人参进行治疗。

白虎汤配伍人参方药组成

知母(六两),石膏(碎,绵裹,一斤),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效:清热、益气、生津。

主治:热病津气两伤证,症见高热烦渴、气短肢软、脉大无力、汗出、背微恶寒。

患者根据病情还可酌情加入银花、连翘、石斛、西瓜翠衣、六一散等。中暑并不可怕,只要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恢复是很快的。

让你健康长寿的7个妙招


本文导读:健康和长寿是一体的,那么要如何才能健康长寿呢?健康长寿有什么秘诀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健康长寿的7个妙招。


1. 刷牙时在牙膏上撒上几颗食盐,能有效保护我们的牙齿;(泡沫就相应减少,这是正常现象)

2. 早上起床先不急着立马坐起来,可以做几个仰卧起坐,伸几个懒腰在慢慢起来,这样不会觉得头昏没睡醒。(确实有效)

3. 起床之后喝一杯温热水,清清嗓子,润润肠胃,可起到清除体内毒素的作用。

4. 时间允许,尽可能地多走路,目的是加强血液的流动,既可以在冷天取暖,又可以保持体形。


5. 早饭一定要吃好,不可忽略。(想减减体重的朋友,可一定要早饭多摄入各方面营养:面包,蔬菜,水果,米饭,鸡蛋,牛奶 虽然不太现实但要尽可能多摄入,中午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就可,晚餐就吃七八分饱就行了。关键在坚持,试试吧!)

6. 在电脑面前的时间尽量缩短,最起码也要在一小时后起身休息一下,不可长坐不动,为了自己的健康,动起来!

7. 伏案工作太久,颈椎会变得脆弱不堪一击,救救颈椎! 洗个热水澡,在劳损部位用热水冲洗,促进血液循环,可以减轻疼痛。关键还是平时要注意。

中医妙招让你告别冰山美人


前面我们曾经说过,三焦是人体健康的总指挥,是统管和协调五脏六腑的大总管,人体气血热量的生产和加工都在三焦这个车间里面进行。我们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体会,当进行一番身体活动或吃饭喝热水后体温会升高,这其实就是因为上焦的心肺和中焦的脾胃发挥了作用,加快了气血循环,生产出了新的热量;相反,排尿后,我们有时候会轻微地打个哆嗦,特别是男士,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下焦的肾脏和膀胱是主管排泄的,排尿的过程放出了热量,所以身体会有发冷打哆嗦的反应。而我们刺激阳池穴,是为了加快气血的生产和活动,这样就可以为身体增加热量,缓解四肢发凉的燃眉之急。

而且,三焦主气,它是我们人体元气运行的主要通道。中医讲,气属阳,血属阴,元阳之气是人体的根本。我们通过艾灸三焦经之原穴阳池,增强了身体的元气,使元气的运行更加顺畅,输布更为有力,可以有效到达四肢末端,从而对手脚起到很好的温煦作用。这样,冰冷的手脚就像在寒冬之后接受到明媚的春光,自然会温暖起来了!

其实,顾名思义,仅从阳池穴这个名字上我们也能得知它的主要功能。阳池,阳就是太阳,就是阳气、热量;而池,就是水池、池塘,就是储存水的地方,合起来理解,阳池就是储存阳气的池塘,就是阳气的源泉。而它又是三焦经的原穴,三焦经主元气,它是原穴,亦为主中之主,就是最直接的调理元气的阀门。这样,当我们身体阳气虚弱不足的时候,调一调它这个阀门,把火开大点儿就好了。

通过阳池穴调阳气的方法很多,针灸、按摩、艾灸都可以,但补益阳气效果最好而又最适合我们一般人操作的那就要数艾灸了。什么是艾灸呢?有的朋友可能还不太熟悉,我这里就再给大家啰嗦两句。所谓艾灸就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柱点燃之后来炙烤,给穴位以热刺激,同时又取艾叶之特殊药性,实现药穴联合!了解一些中医知识的朋友知道,艾叶本身就是一味很好的辛温性质的中药,它一般采摘于北半球天地阳气最旺的端午节前后,入肝、脾、肾经。要知道,这三脏可都是人体气血生化的根本所在,效果自然非同一般。再加上你是用火把艾柱点着之后来烤,火是热性的,这样温阳的作用就更胜一筹。所以艾灸阳池,乃是最能提升阳气之策。尤其是对于手脚发凉这种情况,那更是无出其二。因为阳池穴本身就在手上,距离最近,传导最快,你这里一灸,阳气一起来,就会往手指上跑,效果又快又明显。而中医上讲,四肢是两两对应的,也就是说手与脚是对应的,你手上气血顺畅,暖和起来了,脚上的气血也就到位了。

艾灸是一种非常好的治病疗疾和养生保健的方法,我们平时所说的针灸,针就是指针刺,灸就是指艾灸。《庄子》中记载圣人孔子所言无病而自灸也;《孟子离娄上》也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述。并且我们用这个方法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它提升阳气而不会造成阳亢、上火,因为它是从体表,从四肢的末端,阳气最弱的地方入手,补的是真正虚弱的地方,是你最需要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更不会是火上浇油。而且你灸完就睡觉,而睡觉是最好的养阴之法,这样就能做到阴阳的协调平衡,手热心暖,青春常在。

不过,会用艾灸阳池穴的办法来调阳气,只能算是知其一,要想获得最佳的调养效果,还有一个要领你必须掌握,那就是治疗时机的把握。艾灸阳池穴的最佳时间是在晚上临睡前,也就是亥时(晚上21点到23点之间)。这时候人体气血之洪流正好流注三焦经,此时三焦经的气血最旺,功能最强,调理它所产生的效果自然也最好。因为当气血流注一条经络的时候,经络本身就在努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增强自身的能量,冲撞瘀滞不畅的地方,你再在后面推它一把,助它一臂之力,效果当然会比平时好得多。这就好比是我们帮助一个人,如果他自己不主动、不努力,你费半天劲也是白搭;相反,如果他自己本身就非常积极主动,你再给他一点鼓励和支持,他必然会突飞猛进。有句俗话叫来得好不如来得巧,做事情也是一样,做得好不如做得巧,你瞅准了时机,就能事半功倍。三焦经上的穴位,你在亥时刺激它,效果就是最好的。

这里再送给大家一个更简单的防治手脚发凉的好方法,就是睡前(亥时)用热水泡脚。有朋友可能要说了,不就泡脚嘛,谁不会?你可别说,我说的泡脚方法与一般的泡脚还真不一样,其中有很多的窍门需要你掌握。首先,泡脚的水要用姜水(每次往水中加入四五片干姜烧开)或艾水(往水中加入10克左右艾叶烧开);第二,泡脚不要用一般的盆,而要用至少1尺高的桶,并且在泡的过程中身边要准备一壶开水,不断往桶里加,使水温始终保持在有点烫脚的感觉;第三,每次至少要泡15分钟以上,至头上微微出汗效果最好;第四,每次泡完脚之后最好在10分钟内上床睡觉,并且要注意脚部的保暖;还有一个就是必须要每天坚持,至少连续1个月以上,不可浅尝辄止,也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果你把这五个要领都做到了,那你的泡脚效果必然比一般的泡法要好得多!

夏季小心“心理中暑”来袭


炎热的夏天到来,持续的高温天气不仅会让身体中暑,而且容易使人产生烦躁心理,导致情绪中暑。因此,大家要多吃清淡食物,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质量;参加一些感兴趣的活动;遇事要心平气和,尽量保持平静、乐观的心态;平时要多与朋友沟通交流,从而缓解心理压力。

名词解释:心理中暑

心理中暑,指的是在夏季莫名其妙地出现情绪和行为异常,如情绪烦躁、爱发脾气、心情低落,容易骂人等。这种情况通常在清晨会好一些,但下午和晚上却变得比较糟。心理学家和医学家认为,人的情绪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气候变化对人的情绪明显会造成影响,导致情绪和认知行为的紊乱。

除了气温变化以外,心理中暑还与人的睡眠时间和饮食不足有关。高温天气,人食欲普遍下降,加上睡眠质量差和出汗,会影响体内电解质代谢,从而影响大脑神经活动,让人情绪和行为出现异常。

心理中暑易催化自杀心理

心理专家认为,自杀者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但持续的高温天气所起的催化作用不可忽视。气温上升幅度较大时,气候对人体大脑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明显增强,容易导致人的情绪和认知行为紊乱。与此同时,高温天气下,人体难以得到正常充足的休息,再加上食欲低下,容易导致人体内分泌紊乱,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人体的激动、烦躁和焦虑情绪,使精神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心理中暑容易导致心梗

夏季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峰期,而心理感冒是造成夏季心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天气炎热,人的心情容易烦躁、紧张,加上夏夜天气炽热,睡眠质量下降,容易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脏的耗氧量增加,如果再加上过度神经劳累等因素,发病危险就更大了。另外,高温环境下,心脏等器官的供血相对减少;心脏的负担增加也是主要原因。重视定期的体格检查,按照医嘱服药治疗是预防心绞痛、心梗的首要措施。

如何预防心理中暑?

1、打造一个心理空调机,为心灵吹风纳凉。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经常听听舒缓的轻音乐,或是静坐沉思,闭上眼睛想像森林、蓝天、大海、冰雪等令人感到凉爽的情境,打造一个心理空调机,为自己的心灵吹风纳凉。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切忌暴跳如雷,最好是冷静下来,暂时回避,正如俗话讲的退一步海阔天空。

2、要有意识地保持乐观、宽容的心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力斯曾提出合理情绪疗法,并用ABC来表示:A代表诱发事件;B指个体对这一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包括理性和非理性的信念;C则代表个体情绪和行为的结果,理性信念往往导致乐观快乐的情绪,而非理性信念则容易导致悲观烦恼的情绪。因此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要尽可能以积极的、乐观的态度去理解,与他人相处尽可能以善良、宽容服人。

夏季中暑后有哪些禁忌


中暑后除及时采取治疗外,在饮食上也有四忌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1、忌大量饮水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2、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3、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4、忌单纯进补

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夏季中暑怎么办?中医刮痧谨防中暑


中医秘方谨防夏季中暑

什么是中暑,其实中暑就是人在高温或者烈日暴晒过久的情况下,因为身体中枢性体温调节功能出现障碍从而发生的急性热病。

中医认为夏季暑气当令,气候炎热,人若长时间在烈日下或高温中劳作,伤及气阴,暑热之邪乘机侵入而发病。

发生中暑时,应尽速急救,以免引起休克及肾脏衰竭等并发症,中医常采用以下辨证论治,往往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刮痧治中暑

刮痧疗法虽是流传已久的民间方法,但实际上它却蕴含着中医经络理论。

刮痧讲究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刮拭经络穴位,通过良性刺激,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疏通经络,舒筋理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淤,消肿止痛。

祛除邪气气,以增强肌体目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为目的。

中医认为五脏之系皆附于背(即后背正中线及中线两侧),邪气上行则逆,下则通。通过向下刮痧,使邪气下降,经络中的气机得到通畅而正常运行,所以痧症得以痊愈。

中医刮痧是能治疗中暑的,而且运用的非常多,有这立竿见影的效果。

方法:刮拭颈项胸背前后,前后,施力由轻到重,从头顶侧向足跟方向刮拭。如无专用工具,可用硬币涂抹万金油或清凉油,刮拭面尽可能拉长,待皮表出现斑点(痧),色鲜红或著红,有明显疼痛时,再寻痛点短刮加强至皮色变得更深暗为止。

夏季怎么刮痧防中暑? 刮痧治中暑感冒……


中暑可用刮痧疗法

中暑在中医上又被称为“发痧”,中医认为中暑主要是因为高温天气,加上劳累过度,从而导致我们元气亏虚,暑热之邪乘虚而入所致。

通常中医会采用“刮痧”的手段来治疗预防中暑,其原理是刮痧能将暑湿之邪及时“刮”除,从而起到解表清暑、宁心开窍之功效。

所谓“痧”是指多发于夏秋两季的中暑、外感等急性病症,现在扩展到呼吸、消化等系统病症,比如感冒、发烧、咳嗽、咽痛、恶心、呕吐、厌食、风湿痹症等。

这些刮痧手法 有助预防中暑

病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并用温水洗净局部。

用边缘光滑的汤匙(或调羹、铜币等)蘸上麻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或清水均可),在需要刮痧的部位单向重复地刮。

刮痧顺序一般是由上而下,或由身体中间刮向两侧,或每次都由内向外,不得来回刮动。每次每处大约需刮20下左右,皮肤出现深红色斑条即止。

刮痧部位通常只在病人背部或颈部两侧。根据病情需要,有时也可在颈前喉头两侧,胸部、脊柱两侧、臂弯两侧或膝弯内侧等处刮痧。也可按照病情需要选择适合的部位刮痧。

每一部位可刮2~4条或4~8条“血痕”。按部位不同,“血痕”可刮成直条或弧形。

应用较小的刮匙,可在穴位处刮痧。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天突、曲池及背部的一些腧穴。在穴位处刮痧,除了具有刮痧本身的治疗效果外,还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夏季让你不中暑的妙招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