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重在养气 > 导航 > 养生重在养气

西医重在控制,中医重在调理,养生重在预防

养生重在养气。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开,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头,天天发愁,添病减寿。”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养生方面的话题,养生关系着每一个的生活质量。如何避免关于中医养生的误区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西医重在控制,中医重在调理,养生重在预防”,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西医重在控制,中医重在调理,养生重在预防,三个领域要有机结合,针对不同的状况区别对待哦!

养生和药物的区别

1

养生是治本的,药物是治标的;

2

养生用来修补身体受损的组织,药物用来暂时控制疾病的症状,可能造成身体更严重的损伤;

3

假设老鼠在墙上打了一个洞,药就是用来杀老鼠的,老鼠杀掉了,可洞还在,还会有新的老鼠来,那养生就是用来补洞的;

4

养生针对所有人,药物只针对病人;

5

养生谈不上副作用,药物有副作用,用枪打老鼠时又给墙添了一些洞;

6

养生缓解压力,大部分药物造成了压力;

7

养生提升免疫力,多数药物降低免疫力;

8

养生可以提升药物的疗效,药物却增加对养生的需求。

yS630.Com相关推荐

中医养生重在平衡


如果说中医养生重在平衡,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自己身体调理的趋于平衡。阴阳平衡、正邪平衡、精气神达到和谐的状态。机体内部如果平衡才能共同达到一个欣欣向荣的发展,对于各种生活中的食物身体才应付的来。当然你可以从各个方面去达到这个平衡。

一、阴平阳秘就是平衡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也充分彰显了这一理念。中医养生非常重视机体自身的平衡观。《素问至真要大论》强调:谨察其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这个平就是阴平阳秘,就是平衡,就是机体内部的平衡。机体出现病态就是人体内部不平衡造成的结果。

有些人平素在工作紧张、压力大、情绪不好、饮食不均衡、生活无规律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导致不良因子(中医所说的七情、内生五邪、饮食劳逸、痰湿瘀血等)在体内膨胀,致使脏腑功能失调。比如情绪不好,气郁化火;或恣食煎炸烧烤之垃圾食品,抑或是过食寒凉以及肥甘厚腻之品,碍脾生湿、湿蕴化火。火热内蒸如燎原之势,引发痤疮、高血压、糖尿病之类的病变。中医把这个病理过程称之为阴阳失调或脏腑功能失常,也就是机体出现了不平衡的状态。

二、祛邪扶正疏导减压

如何应对这个不平衡的状态呢?那就是调,把不平衡状态调整为平衡状态。如何调呢?不是将不良因子导致的病变脏器拿掉,而是疏导或减压。当然,这里的病变主要指的是功能性的,那么,怎么疏导减压呢?中医积累了几千年的临床实践技能和攻略,用天然药物组成的方剂,通过祛寒解表、渗湿泻热、活血化瘀、理气散结、化痰祛邪、益气养血、滋阴温阳、扶助正气等方法净化脏腑环境、协调脏腑关系。或通过针灸、推拿、气功、饮食、精神疗法,疏通经络,调节机体平衡,祛邪扶正,亦可充分发挥这一作用。这是从小处着眼解决现实存在的疾病状态,展现中医平衡观在治病过程中独特的优势和魅力。

总之,中医以其独特的平衡观在疾病治疗、卫生保健和疾病预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一些肿瘤疾病的防治中效果卓著,为大众健康做出了贡献。

中医养生重在养气


中医认为,“气”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人活一口气”、“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等,都是在强调“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气”的生成复杂,来源不一,分类多端。其功能有五:推动、温煦、固摄、防御和气化。“气”之为病有气虚、气郁、气滞、气阻等,心气虚、肺气虚,肝郁气滞、肺气阻塞等临床常见。《灵枢·口问》对气虚的症状进行过描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悗”。

鉴于“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中医养生保健总以养气为首务。清代医家黄凯钧在《友渔斋医话》中提出的“养气训”,对养气的方法进行了概括总结。


一、少思虑养心气

心气泛指心的功能活动,现代也可特指心脏推动血液循环的功能。心气不足,会导致一系列病症。《灵枢·天年》:“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人之思虑最易耗伤心气。《灵枢·本神》:“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灵枢·口问》:“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怵惕思虑、喜乐无极、悲哀忧愁、恐惧不解等情志因素首先影响心,而后引发相关脏腑的病变。


二、莫嗔怒养肝气


嗔怒是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通常在自尊或受到威胁或损害时出现。嗔怒易导致两肋胀痛、胸闷不舒,并常见消化机能紊乱或女性月经不调等症状,严重的还会使血压升高甚则猝死,此即《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所谓:“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可见,保持心态的宁静与平衡非常重要。


三、薄滋味养胃气


胃气泛指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胃气充足是机体健康的标志。中医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更明确提出“人以胃气为本”。不禁口腹之欲,恣食肥甘厚味最易损伤胃气,《素问·痹论》概括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四、少言语养肺气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气不足以咳嗽、乏力、畏风、自汗、易感等最为常见。除疾病因素外,话多语稠易耗损肺气。中医谓“多言耗气”。孙思邈也告诫“莫多言”、“多言则气乏”;宜“少语”,少语气得充养,不致无谓耗散。


五、节房室养肾气


肾气指肾的功能活动,主要表现在生殖、生长和发育等方面。中医认为“房劳伤肾”,主张节制性生活,寡欲葆精,精足、气充、血旺,人体自然健康。

“养气训”文字浅显,通俗易懂,读者倘能体会其中蕴含的微言大义,即可达到黄凯钧所说的“人能留心五养,长寿永年无难也”的境地。

腰痛重在预防


江苏省中医院采用推拿为主综合疗法治疗腰痛已经取得显著疗效,整体推拿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专家强调,对腰痛最重要的措施是预防。

据悉,各种各样原因引起的腰痛发病率很高,虽然治疗方法较多,但目前尚缺乏“灵丹妙药”。该院推拿科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在推拿治疗各科病症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对腰腿痛、颈椎病等患者采用推拿为主配合针灸、拔罐、牵引、微波治疗,半导体激光治疗以及中药汽疗等综合疗法,疗效显著。如采用推拿运动疗法,或芒针透刺加腰椎整复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采用手法、针刺、颈椎牵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颈椎病;采用常规推拿手法加腰椎后扳拔伸法,配合针刺、拔罐、腰椎牵引、中药药浴等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成为推拿科的治疗优势,并赢得了患者的信赖。

专家指出,中医学一直强调“未病先防,防重于治”,对腰痛也是同样。人体的腰部结构复杂,软组织较多,活动范围广,负荷相当大,容易导致腰部扭伤。如果我们根据个人的不同年龄、性别、体质及工作情况在多方面加以注意,很好地保护腰部,那么腰痛的发病率、病情严重程度及复发率将会明显降低。腰痛预防的措施不仅要放在劳动保护等方面,更重要的要放在站、坐、卧、行等日常的点滴活动中去。

专家提醒,患有腰痛的女性不宜穿高跟鞋行走,鞋跟高度3厘米左右较合适。因为鞋跟高度增加1厘米,腰椎的后伸及腰背肌的收缩就会成倍增加,这样腰痛的机会就大大增加。此外,上、下楼时如果行走姿势不当,会出现脚“踏空”而闪腰的情况。良好的行走姿势可以预防、治疗腰痛。同时,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如游泳、仰卧屈腿挺腹、倒走等,配合自我按摩腰部,增强腰部血液循环,加强腰背肌力量,可减少腰痛症状的复发。

中医提醒:冬季养生重在养肾


冬季这是养生的季节,这是千百年来在民众中流传出来的话语。冬季的时候,天气会变得非常的寒冷,特别是南方地区,天气是非常湿冷的,许多人都会因为气血不足出现手脚冰凉,甚至感染上关节炎症,因此许多人都喜欢温补,其实冬季的养生调理最为重要的是对肾的调理,肾好了,人们其他的毛病也就没有了,因此中医提醒:冬季养生重在养肾,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怎么样才能调理好肾呢?

中医认为,肾气强壮,是延年益寿的首要条件。人体衰老与寿命的长和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肾气的强弱。《黄帝内经》指出:“精者,生之本也”。《内经》“肾与冬气相应。”《寿世保元》云:“精乃肾之主,冬季养生,应适当节制性生活,不能姿其情欲,伤其肾精。”《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说:“肾主冬⋯⋯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意思是说肾旺于冬,肾为水脏,喜润而恶燥,故宜食辛味之物以润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亦说:“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有损于人也。”以上养生家提示我们,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精的充坚与否,亦是决定人们延年益寿的关键。精气流失过多,会有碍“天命”。冬属水,其气寒,主藏。肾的生理功能与自然界冬季的阴阳变化相通应,冬季天寒地冻,万物蛰伏,有利于肾的封藏,故冬天宜养精气为先,此时是保养肾气的最佳时节,对性生活有节制,以益长寿。

一、养精保肾

《黄帝内经》指出:“精者,生之本也。”《寿世保元》云:“精乃肾之主,冬季养生,应适当节制性生活,不能恣其情欲,伤其肾精。”意思是说,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精气的充实与否,也是决定人们能否延年益寿的关键。冬季宜养精气为先,应对性生活予以节制,以益长寿。

二、食补益肾

肾中精气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供养,才能不断充盈和成熟。冬天气温较低,肾又喜温,肾虚之人通过膳食调养,其效果较好。冬季气温较低,肾又喜温,肾虚之人通过膳食调养,其效果较好。补肾食品有多种,冬季一般可以选用核桃、狗肉、羊肉、黑芝麻、龙眼肉等温性食物。《千金方》亦云:“冬三月,宜服药酒一二杯,立春则止。终身常尔,百病不生。”肾虚有阴虚、阳虚之分,进补时对证用膳,方可见效。肾阴虚可以吃黑木耳、黑芝麻、雪蛤、核桃肉,宜选服海参粥、地黄粥、枸杞粥等滋补肾精之品。肾阳虚可吃狗肉、羊肉、韭菜、泥鳅,可选服羊肉粥、鹿肾粥、韭菜粥等温肾壮阳之物。此外,单吃羊肉即有一定的补肾效果,如果配合海参食用,则属于“强强联手”,不仅效果更佳,还不会上火。

羊肉海参补肾汤    材料:水发海参30克,羊肉100克,葱、姜、盐适量,水若干。做法:海参和羊肉切成薄片,锅内水烧开后加入葱、姜煮片刻,放入海参、羊肉,煮熟调味即可。

熟地、山萸肉、淮山、杞子、黄精、熟附片、肉桂等都有补肾功效,可根据医生建议按体质虚实确定药物及用量。

三、按摩护肾

自然站立或取坐位,两手相互摩擦至发热,然后分别把手紧贴两侧腰后部,自上而下,再由下而上缓缓推摩,手法应柔和适度,时间不限,以腰部发热为度。此为按命门法。另一方法是揉腹按丹田。两手搓热,在腹部丹田穴(脐下3横指)按摩30次,直至皮肤温热发红,此法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补肾之元气,提高抗病能力。

四、适当运动,强身健肾

肢体的功能活动主要由肝肾所支配, 因而有“肝肾同源”之说。善养生者,在冬季更重视锻炼身体,以取得养筋健骨、舒筋活络、畅通血脉,增强抵抗力之效。锻炼时运动量要适当,散步、慢跑、打太极拳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关键是持之以恒,方能达到强体健肾的目的。

吸提会阴穴以强肾     会阴穴在前、后阴之间,即外生殖器与肛门之间,是任督二脉阴阳交接之处。经常运动会阴穴,即吸气时使会阴穴收缩,呼气时放松会阴穴,可以疏通任督二脉,提升肾气,保持元气。

冬季养生重在养肾,这是说明了肾对于人们的作用非常的大,现在的生活中,因为人们的不加节制,许多人都出现了肾疾病,当人们出现肾疾病的时候,除了要及时的去医院就诊外,在日常的生活中也需要注意,特别是对于床笫之间,人们万万不可任性胡来哦。

秋季养生重在“六调”


中药调护

根据秋季的特点,可适当服用一些维生素类制剂。另外,还可服用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进行保健,如西洋参、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胖大海等。平素为阴虚体质的人,可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如果出现皮肤与口角干燥、口舌生疮、咳嗽、毛发脱落等,即秋燥现象,可适当选服些滋阴润肺的补品或药粥。如沙参、百合、银耳、芝麻加粳米、冰糖适量煮粥,早晚服食,能起到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作用。

调节情绪

一般而言,秋天人的情绪不太稳定,易于烦躁或悲愁伤感,特别是身临花木凋零,秋风萧瑟的深秋,常在一些人(特别是老年人)心中引起苦闷与垂暮之感。因此,秋季养生以调达情志、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为首要。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外出观赏风景,喜悦溢于言表,可使忧郁愁烦顿消,令人心旷神怡,给生活增添无穷乐趣。

调养起居

秋季昼热夜凉温差较大,应随时增减衣服,以防止秋凉感冒。为了提高人体在冬天的御寒能力,呼吸道抵抗力较弱而易患气管炎的人们,应特别进行秋季锻炼,保证机体顺利地从夏热与秋凉接轨,以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抗寒能力。另外,秋季早睡早起有利于收敛神气,使肺不受秋燥的损害,保持充沛的活力。

调节饮食

遵循季节变换的规律,科学进食,由内而外地调养,这就是食疗的功效。夏季过后,暑气消退,人们的食欲普遍增强,此时千万记得要管住自己的嘴,以免伤及肠胃。

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另外还应少辛增酸,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多吃广柑、山楂、新鲜蔬菜、酸味食品;多补充水分,多吃水果与绿叶蔬菜;年老胃弱的人可晨起喝粥以益胃生津。

调护运动

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干燥,故要多呼吸新鲜空气,在清凉的晨风中散步、跑步,这不但是在进行空气浴,还接受了耐寒训练,使身体能适应寒冷的刺激,为度过即将到来的寒冬作充分的准备。 此外,郊游登山是一项适宜秋季的锻炼项目,不仅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也使得人的肺活量及心脏的收缩力增大。

调节湿度

秋季空气中的湿度小,风力大,汗液蒸发得很快,易使人皮肤干裂,毛发也易脱落。故必须注意保持室内具备一定的湿度,并适当补充体内的水分。

中医养生重在养气 少思虑养心气


中医养生重在养气 少思虑养心气

中医认为,气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人活一口气、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等,都是在强调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下文做了具体介绍,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气的生成复杂,来源不一,分类多端。其功能有五:推动、温煦、固摄、防御和气化。气之为病有气虚、气郁、气滞、气阻等,心气虚、肺气虚,肝郁气滞、肺气阻塞等临床常见。《灵枢口问》对气虚的症状进行过描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悗.

鉴于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中医养生保健总以养气为首务。清代医家黄凯钧在《友渔斋医话》中提出的养气训,对养气的方法进行了概括总结。

一少思虑养心气

心气泛指心的功能活动,现代也可特指心脏推动血液循环的功能。心气不足,会导致一系列病症。《灵枢天年》: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人之思虑最易耗伤心气。《灵枢本神》: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灵枢口问》: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怵惕思虑、喜乐无极、悲哀忧愁、恐惧不解等情志因素首先影响心,而后引发相关脏腑的病变。

二莫嗔怒养肝气

嗔怒是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通常在自尊或受到威胁或损害时出现。嗔怒易导致两肋胀痛、胸闷不舒,并常见消化机能紊乱或女性月经不调等症状,严重的还会使血压升高甚则猝死,此即《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所谓: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可见,保持心态的宁静与平衡非常重要。

三薄滋味养胃气

胃气泛指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胃气充足是机体健康的标志。中医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更明确提出人以胃气为本.不禁口腹之欲,恣食肥甘厚味最易损伤胃气,《素问痹论》概括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四少言语养肺气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气不足以咳嗽、乏力、畏风、自汗、易感等最为常见。除疾病因素外,话多语稠易耗损肺气。中医谓多言耗气.孙思邈也告诫莫多言、多言则气乏;宜少语,少语气得充养,不致无谓耗散。

五节房室养肾气

肾气指肾的功能活动,主要表现在生殖、生长和发育等方面。中医认为房劳伤肾,主张节制性生活,寡欲葆精,精足、气充、血旺,人体自然健康。

养气训文字浅显,通俗易懂,读者倘能体会其中蕴含的微言大义,即可达到黄凯钧所说的人能留心五养,长寿永年无难也的境地。

阴虚如何养生 重在滋阴清润


导读:为什么有的人吃很多都不胖,而有的人不管吃多少都会一直的在长肉呢?这就是体制的区别所致的。阴虚体质的人有什么样的表现呢?阴虚体质的人该如何养生呢?

阴虚体质 滋阴清润

体质,是指人体受先天和后天多种因素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巾所形成的形态及心理、生理功能上相对稳定的同有特性。早在两千多年前巾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巾就有根据五行对体质分类的详细描述,历代的养生家也多有发挥和完善。目前较常见的有平和质、气虚质、血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痰湿质以及特禀质等十种体质。


阴虚体质养生

夏日炎炎,是阴虚体质的人群比较难过的时候,这种体质的人最容易上火,如果再吃点辛辣的东西,口干咽痛、大便}二结、扁桃体发炎等等毛病就都出来了。其实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注意一些生活细节,采用个体化的保健方法和措施,这种阴虚体质是可以得到改善的。

阴虚体质的人往往具有以下特点:形体消瘦,不耐春夏,多喜冷饮,常午后面色潮红,口咽少津,心中时烦,手足心热,少眠,便干,尿黄,脉细数,舌红少苔。这类人大多体形瘦长,性格外向、活泼,甚至有点急躁。他们常感到手脚心发热,脸上冒火,眼睛干涩,脸上总像涂了腮红。这些人特别不喜欢夏天的暑热,因为这会让他们觉得更加口干,皮肤干,大便也偏干燥,而且容易失眠。

阴虚体质的养生原则是滋阴清润,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和干燥的秋冬季节,要注意人体阴液的养护

在生活起居上,阴虚者常常是冬寒易过,夏热难受;.因此,每逢炎热的夏季,应注意避暑,有条件的话应到海边、高山之地旅游。居室的环境应安静舒适,适合坐北朝南的房子.平时应尽量避免熬夜,居烈运动和在高温酷暑下工作。这类人性格较急躁,因此,要注意加强日己的涵养,自觉养成沉着、冷静的习惯。阴虚体质的人适合做有氧运动,可选择太圾拳、太极剑等动静结合的传统健身项目。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值得一提的是,这类人不宜洗桑拿,以免消耗体内水分太多而加重阴虚的症状。

阴虚体质的人要多吃一些芝麻.糯米、蜂蜜、甘蔗、蔬菜、豆腐等含油脂,具有滋润作用和汁水丰富的食物。阴虚比较明显的话,也可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加用百合,沙参、麦冬等中药,自制养阴药膳来改善体质,缓解症状。

1.莲子百合煲瘦肉

用莲子.百合各20克,猪瘦肉100克,加水适量同堡,肉熟烂后用盐调味食用,每日1次。有清心润肺,益气安神的功效。适用于阴虚体质见咽痒干咳、失眠多梦、口干津少、心烦、心悸等症者食用。


阴虚体质养生法

2.蜂蜜蒸百合

将百合120克.蜂蜜30克,拌均匀,蒸至其熟软。时含数片,咽津,嚼食。此品能补肺、润燥、清热,适用于肺热烦闷或燥热咳嗽、咽喉干痛等症。

3.沙麦粥

沙参20克,麦冬15克,粳米100克,冰糖6克。将沙参、麦冬去净灰渣,用清水洗净,沙参切成片,将二药放入锅中煎取汁。粳米淘洗净,与药汁同煮成稀粥,如入冰糖,趁热食之。此粥具有润肺清胃、养阴生津的功效。适用于干咳少痰,或久咳无痰、咽干、口渴等症。

阴虚体质多瘦弱 饮食可调理

阴虚体质的人大多身体瘦弱,这类人最突出的症状就是口干舌燥、手心发热、出虚汗。这些人可以多吃藕片、阿胶枣、山药、梨、葡萄、木耳等

饮食举例:山药炖兔肉

原料:鲜山药150克,兔肉120克,葱、姜各10克,五香粉、味精、精盐各3克,料酒15克,花生油40克。

功效:养阴生津、润肠通便,适用于阴虚津液不足之大便秘结,消渴者食用。

做法:将鲜山药去皮、洗净、切小块,姜葱洗净,姜切片,葱切段,兔肉切小块。先把油在锅中烧成六成熟,放入兔肉块,用武火烧至兔肉变色;再入山药块、姜、葱同炒,加清汤、五香粉、料酒,以文火烧煮,肉熟山药变软后,加入精盐、味精调味即可。

解读中医阴虚阳虚症状区别和进补方法

一直以来,人们往往认为男性需要补阳、女性需要滋阴,似乎只有男性才阳虚,女性才阴虚。其实,这种观点有很大的偏颇之处。

一个人到底是需要滋阴还是补阳,需先辨认自己的体质究竟是阴虚还是阳虚,然后再遵循相应的方法进行科学调养。

阴虚体质:滋阴之道

阴虚是指精血或津液亏损的病理现象,多见于劳损久病或热病之后导致阴液内耗的患者。阴虚的典型症状有面色偏红、口干舌燥、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小便次多量少、夜间盗汗、手足心发热、双目干涩、耳鸣等。


中医阴虚体质养生

调理原则

中医认为,阴虚应补其不足,阴虚者倘若胡乱进食补阳的食物会令阳火过旺,使身体机能处于一种过度兴奋的状态,消耗体内津液,加重口干喉痛、手足心热及心烦失眠等症状。阴虚者平时宜吃具有甘凉滋润、生津养阴作用的食物,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煎、炸、炒、爆及性热上火的食物。

夏季重在养阳


夏季养生重在养阳 炎炎夏日,身体阳气活动更旺盛,阴津易随汗而外泄,炎热使机体腠理开泄,再加之乘凉冷饮,会损伤阳气。因此夏季重在养阳。

夏季重在养阳慎起居

夏季自然界正是万物生长旺盛之时,起居也应随之作出调整,如清晨早起,在洗漱后可在室外进行适当的运动,呼吸新鲜窟,来舒展身体阳气。

夏季重在养阳调精神

夏季养生重精神调摄,应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喜,以免以热生热,火上烧油。心静可达养阳的目的。

夏季重在养阳巧运动

通过适宜的文体活动来舒畅筋骨,畅气血,护阳气。运动应秩序渐进,控制运动量,不应过度运动。

夏季重在养阳节饮食

夏日炎热,应注饮食调节,不要过饿才进食,饮食不应过饱。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还要注意慎食瓜果冷饮,以免伤脾胃阳气。此外,饮食应要注意卫生。

夏季重在养阳要午睡

夏季午时身体散热量大,午饭后又容易犯困,可通过短暂的午睡,来达到调节阳气的作用。

夏季重在养阳勿贪凉

老年人往往阳气不足,如长时间吹风扇或空调,反让人感觉头昏脑胀,四肢无力,精神萎靡,易引起受凉感冒等症状。

黄斑变性重在预防 严重者影响视力


导读:黄斑是位于眼底的黄色斑块,每个正常人的眼底都有黄斑。黄斑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个很重要的结构。黄斑变性却会影响人们的视力。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黄斑变性到底对人的眼睛伤害有多大。

我有黄斑吗

大夫,您看我有黄斑吗?我眼睛有黄斑,这次是来复查一下。在眼科门诊,经常会有这样的对话。黄斑到底是什么?是位于眼底的黄色斑块吗?可能大多数患者都是这样理解的吧。让我们来认识黄斑,看看您眼中有没有黄斑吧。

每个正常人的眼底都有黄斑。黄斑位于视网膜之上,在视盘颞侧0.35厘米稍下方,富含叶黄素,呈黄色的小区,是视觉最敏锐的地方。黄斑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个很重要的结构。如果没有黄斑,我们就什么都看不清楚了。

目前已知的黄斑部疾病有十几种。其中老年性黄斑变性是老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为双眼先后发病。主要分为两种:萎缩性(又称为干性老年黄斑变性)和渗出性(又称为湿性老年黄斑变性)。后者对视力影响较大。由于年龄增长或其他因素,色素上皮下有沉淀物堆积,玻璃膜变性。

来自脉络膜的新生血管通过损害的玻璃膜进入色素上皮下,从而造成了色素上皮的渗出性脱离和出血性脱离。

最后需要提醒您的是,不是所有的黄斑变性都会严重影响视力,因此,即使您有黄斑变性也不需要特别紧张。但如果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前黑影遮挡等症状,您就要去医院就诊了。

老年性黄斑变性知多少

眼睛犹如一台小型相机,眼睛前部的角膜、晶状体等组织,就像照相机的镜头聚焦光线,而眼内富含黑色素的虹膜、脉络膜则相当于暗箱,至于视网膜就好比底片。空间的光线通过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这些透明屈光介质投射于视网膜上构成光刺激,再经一系列信号转换,经视神经传导至视觉中枢,这样我们就能够看见周围的物体。

由此可见,视网膜在视力的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视网膜中央,有一外观呈黄色、富含叶黄素的重要区域,被称为黄斑。在其中央有一凹陷黄斑中心凹,它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

何谓黄斑变性

从字面理解,黄斑变性即黄斑正常性状发生了改变。而老年性黄斑变性,则主要发生于年龄偏大(50岁以上)人群。随着年龄增大,除老年性黄斑变性外,其他很多疾病,如高度近视、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炎、血管条纹征等也可以引起黄斑性状的改变。

如何早期发现黄斑变性

由于黄斑区位于视网膜中央,因此黄斑变性主要导致中心视力的下降,常常引起视野中央的变形(黄斑水肿)或暗影(黄斑出血)。发生视物中心改变的老年朋友,无论是单侧还是双侧,都应尽快去医院进行眼底检查。

黄斑变性的危害

在我国,白内障和老年性黄斑变性都是老年致盲非常重要的原因。不同于白内障,老年性黄斑变性引发的视力损害多不可逆。黄斑变性一般不引起疼痛,却会剥夺患者识别眼前物品的能力,如上所述,它主要引起中心视力的急剧下降,而中心视力恰恰是日常活动所必需的,如阅读、驾驶、识别面部特征等都与其密不可分。老年性黄斑变性会使中心视力下降,甚至丧失,具有不可逆性且很难治愈,又因常为单眼起病,容易被忽视。

发病原因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病因尚有争议,目前认为,与年龄因素、遗传、黄斑长期慢性的光损伤、代谢、营养、吸烟、环境等因素有关。黄斑变性可以归为遗传性疾病,其直系亲属发病率明显增高。此外,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肥胖、吸烟、饮酒,以及浅色素虹膜、远视及白内障的患者更易患病。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分类

老年黄斑变性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其中,干性指的是非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其眼底可见玻璃膜疣,会逐渐引起黄斑区视网膜变薄,从而导致功能受损。医生检查眼底时可见视网膜色素上皮地图样萎缩。该类最常见的症状为轻度视力模糊,视物有时会出现扭曲。此种类型的老年性黄斑变性通常不会引起视力急剧下降,病程较为绥慢,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

湿性是指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常为单眼突发性视力障碍,另一只眼正常或处于病变早期,几年后发病。随着病程的进展,严重者可导致失明。其造成视力损害的原因主要是视网膜黄斑部异常新生血管的生长,称为脉络膜新生血管,引起视网膜出血、水肿及视网膜组织的破坏,最终导致瘢痕形成、视力丧失。对于活动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光动力学激光、抗新生血管生长因子药物眼内注射、经瞳孔温热疗法等都是不错的控制方法,眼科医生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选择。但是对于已经形成了大量瘢痕组织的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任何治疗都无明显意义。

老年性黄斑变性重在预防

大量研究表明,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如长期紫外线照射)、吸烟、血抗氧化水平下降等因素密切相关。

专家建议 如家族中已有人被确诊为老年性黄斑变性,那么该家族成员中50岁以上者应定期行眼底检查。

注意事项 阳光强烈时需配戴墨镜;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和鱼类:补充多种具有抗氧化功能的药品,尤其是富含叶黄素、玉米黄素的保健品。有研究表明,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发生与高血压、高血脂相关,因此要积极预防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加强锻炼,可有效预防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发生及发展。

对于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而言,不要盲目相信街头小广告上所写的能够彻底除根之类的说词,应到正规医院就诊,早发现、早治疗、阻止病变进展,最大程度保持现有视力是当前黄斑变性治疗的主要目标。

中医指出夏季消暑防病重在祛暑湿


这样酷热的天气让人有些无福消受:休息不好,头昏脑涨,精神倦怠,食纳不香,四肢乏力,动则汗流如雨,甚至还会让人患上感暑、中暑等暑热伤人的疾病。此时如何消暑防病再次成为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一道课题。中医专家指出,夏季消暑防病重在祛暑湿,做好防暑祛湿的工作,就是做了消暑防病。

热伤风别吃退烧药

与冬季常见的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不同,夏季感冒多为暑湿感冒。北京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传统医疗部主任李建指出,尽管夏季也有人会患上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但最常见的还是暑湿感冒,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热伤风,因为夏季闷热、湿度较大,人们容易贪凉(如吹空调),因此容易感受风寒之邪。

从症状上来说,虽然都有鼻塞、流涕、发烧的症状,但暑湿感冒一般发热重、恶寒轻,病人一般没有寒冷的感觉,只是发热,出汗多但是不解热。因此热伤风吃退烧药效果并不好,而且还有副作用。中医对暑湿感冒的治疗,主要是清暑祛湿,如祛暑丸,暑湿感冒冲剂、金衣祛暑丸、藿香正气等。此外,如果有嗓子疼、咽喉痛、舌头发红等症状,一般是风热感冒;如果没有嗓子疼等症状,一般为风寒感冒。而且风寒感冒怕冷的症状比较明显,而风热感冒发热的症状比较明显一些。

夏季预防感冒,李建提醒一定要注意休息、勿过分贪凉、适当补充水分,同时适量运动。

◎相关链接

暑湿感冒常用饮食疗法

(1)清暑祛湿茶 鲜扁豆花、鲜荷叶、鲜玫瑰花各20克。将荷叶切成细丝,与扁豆花、玫瑰花置入容器内,加水500毫升,煎成浓汁,加适量冰糖,代茶饮用。

(2)荷叶菊花苡米汤 鲜荷叶一张(或干荷叶12克),菊花12克,苡米30克,加水煮汤,去渣服食。此汤清暑利湿作用俱佳。

(3)藿香叶粥 鲜藿香叶20克,煎汤加白糖,每天服3~4次。或先用粳米100克煮粥,加藿香汁煮沸,即成藿香粥,适量服用。藿香能解表邪、化内湿;鲜品芳香化湿作用更强。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者适宜。

(4) 酿冬瓜 冬瓜一个约500克重,海米10克,猪肉末10克,香菇20克,麻油、味精、精盐、淀粉适量。先将海米用温开水发好,香菇切成细丁,与肉末等搅拌均匀备用。把冬瓜洗净,切顶取瓤,将海米、香菇等倒入瓜内,将瓜顶复盖,蒸15分钟,蒸熟后放冷即可食用。冬瓜有明显的利尿作用,是清暑除烦的良品;海米有补气作用,暑多伤气故用之;香菇、猪肉亦有补中益气的功效。本方适宜于气虚感受暑湿者。

养生重在健脾化湿

夏季高温与闷湿并存,湿度过大危害人体健康,中医称之为湿邪。当湿度上升时,身体会从肠道吸收水分,因而呈现浮肿,医疗上称为气象综合征。人体脾胃受湿邪的影响最大,会有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还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舌苔白腻或黄腻等,若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运动减少,加上心情不舒畅,还会导致脾胃功能欠佳。因此,专家指出,夏季养生重在谨防肠胃病,健脾化湿。

此外,李建强调,夏季调理脾胃饮食应清淡,少吃辛辣油腻食物(如辣椒、羊肉、牛肉、狗肉)。绿豆百合粥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消暑止渴、降胆固醇、清心安神和止咳的功效;南瓜绿豆汤有清暑解毒、生津益气功效。蔬菜应多吃绿叶菜及苦瓜、丝瓜、南瓜、黄瓜等,水果以西瓜为好。适宜的膳食有清拌茄子、炝拌什锦、绿豆南瓜汤、苦瓜菊花粥、绿豆汤等,有清热通窍、健脾和胃功效。

慢病患者备个氧气袋

随着气压降低,夏天出汗较多,人体的血压、血沉、尿量都会产生细微变化,容易诱发相应的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等。李建强调,有慢性病的人更应结合节气特点,防止旧病复发或加重,并防止夏季常见病的侵袭。

李建指出,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室内通风,闷热天气可以物理降温。有心脏病史的人要保持心情舒畅,贮备氧气袋,在自觉胸闷气短时使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患者,应注意室内温度、湿度、通风换气,必要时吸氧。

此外,夏季易患胃肠道疾病的人应禁食寒凉之品,患有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的人饮食要有规律,不要暴饮暴食,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多饮绿豆汤能防中暑

夏季天气炎热、阳光强烈、空气湿度大,人体汗液蒸发困难,体内热量积蓄过多;而出汗过多还会导致体内水和盐大量排出,都可能导致中暑。所以,体力劳动者、室外工作者应多饮水。此外,服少量仁丹,喝绿豆汤等都可预防中暑。

西医重在控制,中医重在调理,养生重在预防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