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人群 > 老人对养生的需求 > 导航 > 老人对养生的需求

老人的10大心理需求

老人对养生的需求。

“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养生孰为先,养心须乐观。”对于养生,不乏很多流传很广的诗句与名言,养生关系着每一个的生活质量。关于不同人群的养生,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呢?养路上网站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老人的10大心理需求,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重视和理解老年人的心理智特点,解决老年人的正常心理需求,对稳定老年人的情绪变化、健康长寿有很重要的意义。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需求有:

健康需求

这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惧死的心理。

工作需求

退休的老年人大多尚有工作能力,骤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希望再次从事工作,体现自身价值。

依存需求

人到老年,精力、体力、脑力都有所下降,有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希望得到关心照顾。子女的孝顺,将会使他们感到老有所依。

和睦需求

老年人都希望自己有个和睦的家庭环境,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全家和睦,邻居关系融洽,互敬互爱,互相帮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安静需求

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安静,怕吵怕乱。有些老年人就怕过星期天,这一天子女、儿孙都来了,乱哄哄地度过一天,对老年人来说,这样的星期天是“苦恼的星期天”。

支配需求

老年人原来多为一家之主,掌握家中的支配权。但由于年老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支配权都可能受到影响。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恼。

尊敬需求

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可能会情绪绪低落,如果得不到尊重,就会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不愿出门,长期下去,则会引起抑郁和低沉,为疾病埋下祸根。

求偶需求

老年人丧偶后生活寂寞,子女照顾也非长久之计,所以子女应该支持老年人的求偶需求。

ys630.COm精选阅读

老人有哪些心理需求呢


在年轻人看来,人到老年,在家抱抱孙子、看看电视、享享清福,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然而,老年人并不这样认为,他们不愿呆在家里,在家里,反而爱烦躁、发脾气、易生病,渴望理解和交流。那么,老人们都有哪些心理需要呢?

一是自主的心理需要。老年人大都沉着稳重,老练大方,阅历丰富,处世有方,因此干什么事都希望有自己的主张,这种心理上的自信和自主,是老年人的自主需要。

二是交往的心理需要。多层次的交往是老年人正常的心理需要。老年人为排除生活中的寂寞感,喜欢在一起聊天;为了切磋某方面的技艺,也爱找有共同爱好的人交流;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老人们也需要广交朋友。

三是恭敬的心理需要。老年人在从事养花、练书法、打门球、钓鱼等一切活动并取得进步后,特别希望得到晚辈的肯定、鼓励和恭敬,这样就会增添老人对生活的情趣。

四是求助的心理需求。老年人由于身体衰老和健康状况等原因,生活自理能力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产生求助的愿望。如果老年人在有病的时候,晚辈若能自觉帮助他们完成日常生活无法独立完成的活动,则会使老年人感到心情舒畅。另外,老年人对社会、对群体的依赖也是一种求助心理。

五是依存的心理需要。老年人对家庭有一种较强烈的依存心理。他们虽然物质生活比较丰富,但仍期望得到家庭成员越来越多的关心、爱护、尊敬和信任。家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关心、体贴老人,家政事务主动征询并尊重老人的意见,这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益的。老年人丧偶或离婚后,为了避免孤独,很希望找个能互相照顾的老伴,这需要社会和家庭成员的充分理解和积极支持。

老年人需要沟通,他只希望自己孤独的心有个归属,所以希望各位家庭能够多多理解老人,满足他的心理需求。

老人八大心理需求 子女能满足多少?


现代老人最渴望的是儿女的精神赡养,下面是老人常见的十大心理需求,作为子女,你能帮助老人满足那些需求呢?

健康需求

这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惧死的心理。

工作需求

退休的老年人大多尚有工作能力,骤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希望再次从事工作,体现自身价值。

依存需求

人到老年,精力、体力、脑力都有所下降,有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希望得到关心照顾。子女的孝顺,将会使他们感到老有所依。

和睦需求

老年人都希望自己有个和睦的家庭环境,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全家和睦,邻居关系融洽,互敬互爱,互相帮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安静需求

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安静,怕吵怕乱。有些老年人就怕过星期天,这一天子女、儿孙都来了,乱哄哄地度过一天,对老年人来说,这样的星期天是“苦恼的星期天”。

支配需求

老年人原来多为一家之主,掌握家中的支配权。但由于年老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支配权都可能受到影响。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恼。

尊敬需求

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可能会情绪绪低落,如果得不到尊重,就会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不愿出门,长期下去,则会引起抑郁和低沉,为疾病埋下祸根。

求偶需求

老年人丧偶后生活寂寞,子女照顾也非长久之计,所以子女应该支持老年人的求偶需求。

老人心理需求不容忽视!


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前提,重视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理解和满足老年人的正常心理需求,对稳定老年人的情绪变化,促进健康长寿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年轻人,千万别忽视老人心理需求:

健康需求 这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惧死的心理,家人应多与老人交心、谈心,开阔心胸。

和睦需求 老年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环境,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全家和睦,邻里关系融洽,互敬互爱,互相帮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尊敬需求 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可能会情绪低落,如果再得不到家人的尊重,就会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不愿出门,长期下去,则会引起抑郁和情绪低沉,为各类疾病埋下祸根。

依存需求 人到老年,精力、体力、脑力都有所下降,有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希望得到关心照顾。作为子女,唯有孝顺,才会使老人感到老有所依。

安静需求 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安静,怕吵怕乱。有些老年人就怕过星期天,因为子女、儿孙相聚,总是乱哄哄地度过一天,对老年人来说,这样的星期天是“苦恼的星期天”。但适度的团聚与热闹有益老的人身心健康。

工作需求 退休的老年人大多尚有工作能力,骤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希望再从事工作,体现自身价值。因此,应让老人发挥余热。

求偶需求 老年人丧偶后生活十分寂寞,子女照顾也非长久之计,所以,如果老年人有此意,子女应该支技老年人的求偶需求,让其欢度晚年。

支配需求 老年人原来多为一家之主,掌握家中的支配权。但由于年老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老年人家庭地位、支配权都可能受到影响。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恼。因此,晚辈们应适当满足老的人一些支配权。

女性心理 不同女性的心理及需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的改善,人们对于心理方面也是越来越关注了,特别是心理的需求以及健康问题都是人们的关注重点。而女性心理的需求以及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不同女性的心理需求及健康。

目录

1、女性心理健康是什么 2、不同时期的女性心理健康

3、不同阶段的女性心理需求 4、典型女性心理需求有哪些

5、大龄未婚女性的心理分析 6、离婚女性心理分析

7、解读职业女性的心理 8、女孩和女人的10大心理区别

女性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据世界卫生组织推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与艾滋病、癌症并列为21世纪三大杀手。

抑郁症像感冒一样常见,严重的可危及生命,女性患抑郁症比男性多一倍。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其标志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的三个标志

1、心理健康的第一个重要标志,是对生活充满热爱,充满向往,觉得生活充满乐趣。

2、心理健康的第二个标志是情绪的稳定,即不管面对怎样的逆境,遭受怎样的打击都能保持愉快的心境,充沛的精力和奋发向上的朝气。

3、心理健康的第三个标志是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女性心理健康现状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表明,女性异常心理发生率高于男性。根据抽样调查,女性90%以上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心理问题,女性心理特征最突出的表现是比男性富于感情,以致情绪变化大。

三、心理健康的女性一般有下列特征

自知自爱

有正确的自我观,自我意识明确,能正确的评价自己。对自身的优点、缺点有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体态、相貌、情绪状态、气质、性格、智力和能力等方面均有较全面的了解。不仅有勇气承认自己某一方面的不足,而且愿意努力自我完善。

情绪稳定

心理健康、情绪稳定的女性总是积极的、乐观的情绪占主导地位。能够在焦虑、紧张及恐惧等消极情绪状态中自我调节,不为一时冲动而恶语伤人,也不会因困难和挫折而忧心忡忡。

意志健全

人的意志品质是衡量意志健全的主要依据。意志品质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与自制力。意志健全的女性,能够主动的支配自己的行动,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善于明辨是非,当机立断,并在执行决断时,坚持不懈,不达目的不罢休。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有效控制自己的语言与行为。

热爱生活

心理健康的女性,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常常是满怀着希望起床,含着微笑入睡,经常感受到自己对社会、对家庭都是有价值。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能够把劳动的成果和事业的成功视为最高价值。在现实生活中的,不管环境优劣,条件好坏,都能从实际出发,应付自如。在困难面前不畏惧,不逃避。正视现实,改造现实,具有协调多重角色的能力。

悦纳他人

心理健康的女性,善与人友好相处,喜欢他人,容纳他人,既有知己朋友,又能与周围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待人宽厚慈善、诚实尊重信任谦虚,不仇恨、不嫉妒、不苛刻、不卑不亢,富有同情心,能客观的理解他人的需要和感情。

健康的心理是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保障,只有心理健康,我们才懂得更好的去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四、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1、女性自身的生理特点

如月经周期、妊娠和产后的特殊生理时期、更年期等变化,加之社会压力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出现较男性多。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围产期抑郁症、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已经成为影响女性心理健康的三大疾病。

2、女性心理特征

最突出的表现是比男性富于感情,以致情绪变化大。

3、女性肩负事业和家庭两副重担,生活、工作的压力大

五、怎样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一)情绪是如何产生的

情绪是源于个体对事物的想法。

(二)做情绪的主人学会控制、调节情绪,保持好心情不良情绪的调适合理宣泄

1、喊叫法。

2、文字法。

3、倾诉法。

4、自我激励法。

5、找心理医生帮助。

不同时期的女性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是个常见问题。对女性来说更是如此。据统计,很多心理疾病的患病率女性比男性高一倍以上。心理疾病如此眷顾女性,与女性承载了社会更多的压力有关,也和女性自身的身体条件有关。我们从这两个角度,看看不同年龄段的女性都要注意哪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1.育龄期女性(25岁~35岁)

对大多数女性来说,这是一个从恋爱、结婚到生育的年龄。这期间有几件主要的事情:选择一个决定自己后半生的幸福的伴侣;脱离原来的家庭,组建一个新的家庭;自己从妈妈的孩子变成了孩子的妈妈。在这个年龄段,主要面临的问题:一是独立;二是融合;三是责任。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时期,就是改变。所有的东西都在改变。

独立问题跨越整个成长过程。虽然这个年龄段的独立是有质的变化。但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没有问题。小部分女性依赖性非常强。她们还没有做好离开父母的准备。即便是结婚了,仍然是父母在处理家庭的问题。这会给新建的家庭带来很多的麻烦。融合是在建立新的家庭后如何和另一半形成新的家庭关系。如渡过这个阶段回头看,就会发现家庭中的两个人都为对方改变了很多。如果没有其他破坏性因素,婚姻相对会变得稳定。

这个年龄段,容易出现的心理疾病是癔病,强迫症,还有产后抑郁。产后抑郁是整个时期最常见的问题。产后的女性都会身体虚弱,体型改变,加上身份的变化,责任的增加;如果这个时候丈夫关心不够,公公婆婆态度不友好,家族重男轻女,未婚生育等就会雪上加霜。众多的原因造成了产后抑郁。产后女性既需要身体上的照顾,又需要心理上的关爱。做好这些,才能减少抑郁的发生。

2.过渡期女性(35岁~45岁)

这个年龄,是人精力最旺盛的时期。男性的注意力转向工作,女性更关注孩子。孩子的成长会带给女性很大的快乐,当然也有忧愁。总的来看,这个时期的女性情感是有着落的。

从育龄期到过渡期。男女在这期间很容易受到外来的诱惑而感情出轨。如果双方融合本就不够好,很容易让以前的矛盾在这个时候释放。并且孩子也大了,少了对孩子伤害的顾忌。所以,这个阶段的离婚率是最高的。但这个时期的女性在工作生活中,具备了很强的能力,并且有很多的社会资源可以利用。是女性最具有魅力的一个年龄段。即便有一些压力,大部分都能得到很好的处理。

3.更年期女性(45岁~55岁)

在这个年龄段的家庭里,男主人大都事业有成。孩子也大了,需要操心的事情也少了。女人到了这个年龄段,是个非常危险的时期。一是停经会给女性带来衰老的信号。二是容颜的变化让女人觉得青春不再,越来越不自信,和老公这时候的春风得意形成很大的反差。这时候的女人就变得敏感多疑,无端的会发脾气,不断的制造一些事端。老公往往不能理解,只是觉得这个年龄的女人难缠,或吵架,或冷战。

男人最后的选择是更多地呆在外面。对老公失去了控制,这时候的女性很容易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不断地叮嘱孩子,要求孩子,对孩子进行管教。孩子就要面临选择的焦虑:一是要独立,摆脱妈妈的控制。这个选择会把妈妈推向痛苦。二是放弃自己的主张,凸显妈妈的作用,取悦妈妈。但是这种依赖过后也会让妈妈痛苦。

更年期的女性主要表现的是一种混合的情绪障碍。焦虑,烦躁,猜疑,多虑,易怒,情绪不稳定,反复无常,反复出现失眠。处理好更年期的问题,不是简单的服用延更丹就可以的。解决心理问题才是关键。首先,女性要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更年期就会过得比较顺利。另外,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会让女性在家庭以外获得价值感,焦虑感就会减轻。

处理好更年期的问题,老公和孩子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老公在工作之余常常给老婆打个电话,写个短信,或定期重温一下过去的时光。让老婆觉得自己是被关注的。这个年龄的女性是很容易满足的。老公处理好了,孩子受到的压力就小了。整个家庭的张力就会下降。

4.中老年期女性(55岁以上)

这个年龄面临的生活事件主要是:身体每况愈下,各种疾病缠身,孩子成家立业,老公退休回家。如果在更年期家庭关系没有处理好。到了老年,常常遇到两种情况:一是把注意力转向孙子辈,这时候老年人容易过分满足孙子的需求,以获得孙子对自己的依恋,就会和年轻的爸爸妈妈产生冲突;二是把注意力转向自身。因为对自身健康的过分关注,很多心理疾病找上门来,抑郁症就是常见的一种。女性更为常见。

要解决好第一种情况,主要是做儿女的要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让老人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是有用的,是被关注的,问题反倒很容易解决。第二种情况老年抑郁症,因为是个非常普遍,且容易造成误诊的问题。老年抑郁症除了情绪低落等一系列表现外,还表现为一些身体不舒服的症状,如身上发热,体内有气窜动,感觉有虫子爬,身上疼痛等。

这种身体的不舒服让人很痛苦,但是四处检查就是找不到原因。这在很多的医院都当做疑难杂症,做了不少检查,吃了不少药,甚至有些人实在不能忍受痛苦要求做手术治疗,但这显然不会有什么效果。老年抑郁症药物治疗效果非常好的。心理治疗对老年抑郁症也有很好的疗效。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经验:我们有很多老年人去一些推销保健器、治疗仪的地方体验疗效,效果都非常好,但是买回家就变得毫无用处了,最后还招来子女的埋怨,感觉被骗了。但老人总是愿意到那些地方去被骗,在推销处,老年人得到了推销人员的体贴,照顾,关心。老年人的唠叨有人愿意倾听。这些已经足够让老人的病好起来。

上面只是归纳了女性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的一部分。女性在不同的年龄段,会有不同的心理问题,也会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但是,只有不到10%的问题得到了正确的治疗和处理,大部分的女性心理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解决女性心理健康问题,要找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多一分理解,多一分爱,我们的生活就会多一些健康多一些快乐。

女性心理需求

女性生理需求是基于女性心理特征而特有的心理满足情绪,因为女性的心理活动相对于男性更感性,所表现的情感更丰富,所以女性生理需求更明显,主要表现在爱情、事业和自己的外表赞誉上。女性心理特征最突出的表现是比男性富于感情。这是因为女性的神经系统具有较大的兴奋性,对任何刺激反应都比较敏感,无论是愉快的,或是厌烦的,都会通过表情和姿态表达出来,如脸红、哭、笑、发怒、喊叫等等。女性比男性忠实、谨慎,学习成绩也比较好。女性精神成熟较早,但以后发展较慢。

女性心理需求特征

恩格斯曾把人的心理活动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而女性的心理活动则是花中之冠。

女性最容易按受暗示,各种形式的催眠术对非常她们容易成功,因此女性常被迷信活动所迷惑。女性因其母性本能,多心地善良,富于同情心、怜悯心和爱心。她们往往在慈善事业的和人道主义活动中做出卓越的贡献。

女性的弱点是脆弱、胆小、藏不住话、做事不敢冒险、好背后议论人。由于女性生理和心理特点,犯罪明显少于男性,一般估计为1:6。但有时妇女一旦成为罪犯,其情节往往极为凶恶、残忍。

爱美是妇女的天性。她们举止文雅、娇柔,在社交活动中最受人爱慕。她们的形象思维强于男性,适于从事音乐、戏剧、美术、舞蹈,唱歌等艺术工作。

女性的虚荣心和自尊心较强,不愿意别人说她的短处,对伤害过自已的人往往耿耿于怀。一旦做了伤害别人的事,往往心生后悔,但不愿意公开道歉。现代化的家庭,女性由从属地位变为主权者,丈夫对她言听计从,往往使一些女性产生自我优越感。如果她们自不量力,对丈夫示全责备,势必影响夫妻感情。因此,现代女性更就注意提高自已的心理素质,在现代生活中一定要处理好夫妻之间的关系。

女性的心理活动有许多地方不同于男性。在知觉方面,女性高于男性,她们阅读、领会快,但对细节的知觉不如男性准确;在记忆方面,女性胜过男性,但在缓慢逻辑性理解上,如推论或归纳。女性不如男性。女性具有较大的耐性和良好的直觉与记忆,她们的教学成就优于男性。 女性机智、灵敏,能较快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女孩学话比男孩早,多数女性健谈,常常向伙伴倾述内心烦恼,借以消除压力。

不同阶段的女性心理需求

不同年龄的女性在心理上的需求是不同的,而女性大致可以分为青春期、妊娠产褥、更年期、老年期这四个时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她们心理需求吧!

青春期

随着女性第二性征的发育,有的女孩对乳房增大感到害羞,对月经来潮感到害怕,对经前、经期的乳胀、下腹不适、痛经等不理解,以为重病而焦虑。随性功能的发育,出现对异性的好感,吸 引对方注意,甚至发生不良性行为。这一时期独立意识增强,一方面有儿童的幼稚,另一方面有成人的心理特征。但又比较容易走向极端,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对社会潮流很敏感,渴望认识与实现自我,与社会与家庭容易冲突,甚至离家出走。

同时,升入高中后,面对新环境、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同学之间的激烈竞争,有可能感到学习压力太重,需要找人倾诉。青春期保健包括与父母平等对话,可以询问性方面的问题,了解女性,并学会与人交往,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避免早恋。

妊娠产褥

妊娠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大多数人高兴、愉快。孕妇情绪比较脆弱,易激惹、焦虑不安,对异性兴趣明显下降,对自己及胎儿关注特多,担心胎儿发育不正常,生育后对家庭及工作的影响,生女孩遭到冷遇等。分娩期孕妇出现紧张、恐惧和焦虑等不安心理,害怕胎儿异常、生女孩、难产时又改剖宫产等;有人到预产期无产兆,容易失去信心与耐心。

因为产后生理变化,人体的激素发生很大变化,产后两周内特别敏感,易受暗示及依赖性较强,故要保持产后心情愉快,避免发生产后抑郁等心理障碍。

更年期

因为内分泌的变化,女性会出现一些潮热、出汗、心悸等变化,这些影响女性的心理,易造成恶性循环。表现焦虑、多疑、恐惧某些事情的发生、悲观情绪、担心变老、缺乏信心等,此期要保持乐观与积极态度,应得到家人及社会的关心,并防治更年期疾病。

老年期

老年期有两种不同心理,一种是不服老,不注意保养;另一种过分担心自己的健康,总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

老年期可能经历退休、家庭矛盾、丧偶等一系列问题,要正确对待这些问题。老年期也有性冲动及性要求,和谐的性生活不仅彼此生理需要,也可加深双方感情,促进健康与延缓衰老。老年期要利用自己的长处,活到老,学到老,老有所为,使自己更加充实。

典型女性心理需求

礼尚往来

女性愿意平等地礼尚往来真正珍惜爱情的男性,真正珍惜爱情的女性,一般对贵重的礼物持审慎态度,因为一件贵重的礼物会让她想到,这个男人是在试图收买她的感情,将她看成是奇货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恰当的、量力的、显示关注和体贴的礼物,使女性只感到温馨,没有沉重感。总之,保持与人平等的交流是显示她们自身尊贵的所在。

需要恭维

这对已婚有子女的妇女尤为重要。无论到何时,年轻美貌都使她们占尽便宜,于是要年轻要有魅力的渴望变成巨大的压力,使她们感到只要体重多了几公斤,脸上出现几许皱纹,便觉得自己已被时代驱赶出来,精神随之颓废。她们往往需要男人用一句特别赞美的语言去鼓励她们说:我喜欢你这种发型。或说你穿这身衣服真美等等。

在乎事业的成功

当今女性很清楚,没有事业的成就和职业的收入就谈不上男女平等。因此她们希望自己的丈夫或男友认真重视她们的工作,哪怕是稍微一点点的成就。

寻求同情

一次简短的交谈对于男性和女性可能有迥然不同的意义。在男性,交谈是提出问题,辩论是非以及找出解决的办法,为此他们可能老是打断谈话的女伴,直到她明白为止。而女性更多地将交谈看作是与听者分享其感情的一条渠道,她们往往说个不停,直到觉得好受为止。男性不愿涉及个人隐私和感情,而女性恰恰津津乐道这类话题。男女在共同游戏时,女性对双方都感兴趣,而男性只注意游戏本身。

比男性更实际

女性更多地着眼于择偶的实际考虑,比如,女性着重伴侣身上的长期品质,诚实、有才干、富于同情心等等。她们远比男子更善于把握自己的激情,即使她渴望被爱。她们也会在采取行动前反复考虑:我可以依靠这个男人吗?因此想追求这样女性的男性,最好延长其求爱的时间表。

需要独处

她们最容易生气、烦躁,因而在丈夫、男友面前常提出让她们自己呆一会儿的要求。在工休假期,女性特殊的心理需要是采购、阅读、恢复精力及进行其它的自我调节。通过独处,她们会完成心理上的调节,使自己更适于她们的角色。

老人的10条心理健康标准


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益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老年人怎样的心理状态才算是健康呢?有关学者制定了10条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需要多层次的环境条件,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等,其中家庭环境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重要。家是躲避风浪的港湾,有了家才会有安全感。

二、充分地了解自己。就是指能够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能否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会得不到想象中的预期结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败的打击;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心,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

三、生活目标切合实际。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定生活目标。生活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实际,还要留有余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经济能力的范围。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

四、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包括三个方面,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老年人退休在家,有着过多的空闲时间,常常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如今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站以及老年大学为老年人与外界环境接触提供了条件。

五、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个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生活中才能体验出幸福感和满足感。例如一个人的能力很强,但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无兴趣,也不适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够体验成功感和满足感。相反,如果他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但能力很差,力不从心,也会感到很烦恼。

六、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在现代社会中,为了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须不断学习。比如:不学习电脑就体会不到上网的乐趣;不学健康新观念就会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水平上。学习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对于预防脑功能减退和老年痴呆有益。

七、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形成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联系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在人际关系中,有正性积极的关系,也有负性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八、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不愉快的情绪必须给予释放或称为宣泄,但不能发泄过分,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另外,客观事物不是决定情绪的主要因素,情绪是通过人们对事物的评价而产生的,不同的评价结果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有一位老太太,大儿子是晒盐的,小儿子是卖伞的。老太太总是发愁,阴天她为大儿子担心,晴天为小儿子担心。一位心理医生对老太太说:“您真有福气,晴天您的大儿子赚钱,雨天您的小儿子赚钱。”老太太一想很有道理,便高兴起来。

九、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一个人的才能与兴趣爱好应该对自己有利,对家庭有利,对社会有利。否则只顾得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兴趣,而损害了他人或团体的利益,就会引起人际纠纷,而增添不必要的烦恼。

十、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当个人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愉快感和幸福感。但人的需求往往是无止境的,在法律与道德的规范下,满足个人适当的需求为最佳的选择。

惧老心理对老人心理危害大


人到晚年,受临终生命的促动,往往怀有强烈的惧老心理。人类本来就具有趋向“不衰”和盼望长寿的冲动,这种冲动愈大惧老心理就愈加强烈。因此,对衰老极度敏感,全神贯注的结果是自我暗示,自我加压,形成了种种惧老表现。老人们要走出晚年的惧老心理必须从两方面着手。

首先,作为老人要树立积极的生存意识。即正确对待人生,科学看待生命。通过对人生和自我价值的合理认定提高对生命意义的领悟。由此,结合自身条件继续服务社会以激发生活热情、体验生活情趣,消除身心衰老对自我的不良暗示。正确对待疾病,有病求医,相信科学,不过分关注生理上的细微变化和片面强调他人对自己的态度。通过情绪转移加强人际交往,以消除与社会的疏远,避免自我孤立。辩证地看待衰老,变衰老为紧迫感,促进对生命的珍惜和人生意义的追求。

其次,社会、家庭要重视老人的生活,关心老人的健康,不仅让他们老有所养,更要老有所乐。孔子日:“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别乎?”因此,关心老人的心理健康,及时帮助他们走出惧老心理则是精神赡养不可忽视的问题。所谓老有所乐,就是在制造、提供良好的物质生存条件的同时向他们提供、创造积极的精神生存环境。

老年人如果发现自己有前面提到的类似症状就应及时调整心态,做到正确地对待人生,科学地看待生命,树立积极的生存意识。如果想继续服务于社会,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存在的价值。如果觉得自己的身体不舒服,可让亲属或朋友陪同你去医院就诊,或找专业人士咨询,不要过分地关注自己生理上的细微变化,更不能片面地强调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要相信科学。独乐不如与众同乐,如能加入到多数人的活动中去,加强人际交往,缩短与他人的距离,避免自我孤立,就可以克服或远离这些不健康的心理。否则,这些不良的情绪会使你的身体每况愈下,后患无穷。

6大长寿老人的心理特征


古人认为:凡欲身无病,必先正其心。《内经》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所以说想要长寿心理健康是不容忽视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长寿老人的心理特征。

1、宽以待人

长寿老人大多能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凡事不斤斤计较,不患得患失。当自己吃亏时,能为国家、集体和他人着想,做出一些让步和牺牲,平时能多看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取长补短。具有这种良好心理和精神境界,心理上自然容易保持平衡,有益于延年益寿。

2、乐观豁达

长寿老人大都胸襟开阔,心态平和,为人处事热情,乐于工作,善于助人,遇事不怒。他们生活得自由自在,轻松大方,没有压力。事实证明“心胸窄,忧患多;心胸宽,人快活:人快活,疾病躲”。

3、兴趣广泛

大多数长寿老人,都有业余爱好,兴趣比较广泛。如种花养鱼、吹拉弹唱、书法绘画、集邮写作、河边垂钓等。生活充实,才能“乐以忘忧”,并且使大脑和全身各器官得到锻炼,延缓衰老。

4、热爱生活

长寿老人多数有“老骤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显得精力充沛,生气勃勃。这主要是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家庭。他们每天读书看报,能与时代共前进,每天有事干,精神有寄托。而且他们具有比较科学的生活方式,起居有规律,睡眠有保证,能顺应自然。基本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平衡。这些自然有益于健康长寿。

5、节哀制怒

在人生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坎坷、挫折,甚至灾难等,这些自然会让人气愤。而长寿老人遇到这种情形,都能尽量做到制怒,顺其自然,想得通、看得远,在逆境中自强自立,努力走出困境。

6、知足常乐

研究表明,一个人有过多的奢求,必然会经常失望,心理出现不平衡,影响健康长寿。而长寿老人则多具备知足而乐的心态。因为他们知道,高兴是一天。不高兴也是一天,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快乐地度过每一天呢?

所以,他们能够从实际出发,对自己和他人从不苛求。这种和善、平静、知足的心理,使他们的身心与环境长期处于平衡而有规律的状态,为健康长寿铺平道路。

情感仍是老人的第一需求!


老年人度过幸福的晚年,不仅要让他们吃好穿好,还应该让他们愉快起来,其中老人的情感世界不可忽视。

由于种种原因,老年人的情感生活不尽人意,一些老年人为避免家庭冲突,隐忍自己的感情,一个人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虽子孙满堂,但晚景凄凉。

老年人的感情应该尊重

家住北京海淀区的许老先生中年丧偶,自己一个人含辛茹苦将三个子女抚养成人,并将他们都送到了国外生活。当最后一个孙女也离开他到国外去以后,许老面对空荡荡的房子,觉得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十分寂寞。后来,他通过婚姻介绍所,结识了一位离异的女干部。

通过接触,两人很谈得来,许老决定再婚。本以为子女都在国外,思想必定开放,没承想,三位子女得信后,全部急飞回京,要求许老立下遗嘱,身后的财产以及老人的房子要全部留给他们,那位女干部不得染指。许老听后伤心欲绝。

本报曾报道过一位再婚的老人登报要和自己的女儿断绝母女关系。

母亲一个人把她拉扯大,并想法设法把她的户口从外地调到北京。母亲再婚后,女儿不但多年不去看望母亲,还想着法利用各种手段抢夺母亲的财产,甚至还指着老人出言不逊,令老人伤透了心。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年轻人追求爱情,老年人也一样。

老人有权追求幸福生活

王女士是一位医学博士。她的性格争强好胜,从来没有什么事能让她为难。近来,家里发生的一件事却让她一愁莫展:她60岁的父亲要与她的母亲离婚。她说:父母亲的性格不太和,俩人磕磕绊绊了一辈子,没想到老了老了闹起了离婚。

王女士说,起初我是不同意他们分手的,虽然他们不是相濡以沫,但毕竟凑和着过了几十年。可是不久前的一个下午,我有事回家,发现父亲一个人蜷缩在沙发里闭着眼睛,脸上两条不易觉察的泪痕若隐若现,我突然发现父亲很孤独很可怜。打从记事起,父母就分床而居,婚姻形同虚设。现在,他老了,没了工作,儿女又都远走高飞,老伴形同陌路。凄凉的晚景,凄惶的心境,令人心酸。父亲理应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父亲应该重新找一个老伴开始新生活。可我心里又很矛盾,离开我的母亲,他会真的找到幸福吗?没有我的母亲,他有今天的地位和成就吗?我的母亲怎么办?父母如果再婚,我要面对两个新组成的家庭,将来这关系怎么处?我很痛苦。

和王女士有同样痛苦的并不止她一个人。专家认为,近年来老年人离婚有上升的趋势。以前忙于工作和事业,无暇顾及感情生活,淡化和掩盖了生活中的矛盾。退休以后,面对的是整个家庭、老伴和子女,生活中的不和谐音暴露出来,和老伴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就变得无法原谅甚至不可忍受,最后不得不分手。所以,老人离婚现象值得关注和重视。

爱情让老年人焕发了青春

已退休的王老先生和马女士二人再婚后,生活和谐,精神愉悦,熟悉他俩的人都说他们比再婚时仿佛年轻了10岁。马女士说,她再婚后非常快乐,感觉天天都像度蜜月。人家讲“老无所伴难处大,老有所伴好处多”,我深切感到了这一点。一是减轻了双方子女的负担,俩人互相扶持,互相照顾,双方子女不用分心惦记了。再一个呢,老年人再婚,老有依靠,社会稳定了,国家也稳定了。我们俩在经济上互相扶持,生活上互相照料,精神上互相慰藉,生理上互相满足,尝到了几十年没有感受到的幸福。

王老先生非常赞同老伴的一席话。他说,确实是这样的,两个人一块生活确实很有乐趣。无论是去买东西,还是早晨锻炼身体,跳跳舞什么的,我们都是一块去一块回,形影相随,感到生活非常充实。

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愿天下的老年人都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幸福。珍惜自己不老的爱情,就是珍惜生命与健康。

情感仍老人的第一需求


老年人度过幸福的晚年,不仅要让他们吃好穿好,还应该让他们愉快起来,其中老人的情感世界不可忽视。

由于种种原因,老年人的情感生活不尽人意,一些老年人为避免家庭冲突,隐忍自己的感情,一个人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虽子孙满堂,但晚景凄凉。

老年人的感情应该尊重

家住北京海淀区的许老先生中年丧偶,自己一个人含辛茹苦将三个子女抚养成人,并将他们都送到了国外生活。当最后一个孙女也离开他到国外去以后,许老面对空荡荡的房子,觉得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十分寂寞。后来,他通过婚姻介绍所,结识了一位离异的女干部。

通过接触,两人很谈得来,许老决定再婚。本以为子女都在国外,思想必定开放,没承想,三位子女得信后,全部急飞回京,要求许老立下遗嘱,身后的财产以及老人的房子要全部留给他们,那位女干部不得染指。许老听后伤心欲绝。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年轻人追求爱情,老年人也一样。

王女士是一位医学博士。她的性格争强好胜,从来没有什么事能让她为难。近来,家里发生的一件事却让她一愁莫展:她60岁的父亲要与她的母亲离婚。她说:父母亲的性格不太和,俩人磕磕绊绊了一辈子,没想到老了老了闹起了离婚。

王女士说,起初我是不同意他们分手的,虽然他们不是相濡以沫,但毕竟凑和着过了几十年。可是不久前的一个下午,我有事回家,发现父亲一个人蜷缩在沙发里闭着眼睛,脸上两条不易觉察的泪痕若隐若现,我突然发现父亲很孤独很可怜。打从记事起,父母就分床而居,婚姻形同虚设。

现在,他老了,没了工作,儿女又都远走高飞,老伴形同陌路。凄凉的晚景,凄惶的心境,令人心酸。父亲理应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父亲应该重新找一个老伴开始新生活。可我心里又很矛盾,离开我的母亲,他会真的找到幸福吗?没有我的母亲,他有今天的地位和成就吗?我的母亲怎么办?父母如果再婚,我要面对两个新组成的家庭,将来这关系怎么处?我很痛苦。

和王女士有同样痛苦的并不止她一个人。专家认为,近年来老年人离婚有上升的趋势。以前忙于工作和事业,无暇顾及感情生活,淡化和掩盖了生活中的矛盾。退休以后,面对的是整个家庭、老伴和子女,生活中的不和谐音暴露出来,和老伴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就变得无法原谅甚至不可忍受,最后不得不分手。所以,老人离婚现象值得关注和重视。

爱情让老年人焕发了青春

已退休的王老先生和马女士二人再婚后,生活和谐,精神愉悦,熟悉他俩的人都说他们比再婚时仿佛年轻了10岁。马女士说,她再婚后非常快乐,感觉天天都像度蜜月。人家讲“老无所伴难处大,老有所伴好处多”,我深切感到了这一点。一是减轻了双方子女的负担,俩人互相扶持,互相照顾,双方子女不用分心惦记了。再一个呢,老年人再婚,老有依靠,社会稳定了,国家也稳定了。我们俩在经济上互相扶持,生活上互相照料,精神上互相慰藉,生理上互相满足,尝到了几十年没有感受到的幸福。

王老先生非常赞同老伴的一席话。他说,确实是这样的,两个人一块生活确实很有乐趣。无论是去买东西,还是早晨锻炼身体,跳跳舞什么的,我们都是一块去一块回,形影相随,感到生活非常充实。

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愿天下的老年人都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幸福。珍惜自己不老的爱情,就是珍惜生命与健康。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老人的10大心理需求》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老人对养生的需求”专题。

老人的10大心理需求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