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人群 > 老人养生应讲科学 > 导航 > 打胎后应注意什么

打胎后应注意什么

2019-10-06

老人服长效药应注意观察用药后症状

老人养生应讲科学。

“养生乃长寿之伴侣,健康是长寿的朋友。”养生,很多人只是听说但并未真正力行,要作生活的主人,我们必须注意养生。如何避免关于不同人群的养生的误区呢?以下是养路上网站小编收集整理的“老人服长效药应注意观察用药后症状”,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每天一片,服用方便,不宜忘记,长效药因此受不少人的青睐。但最近有媒体报道“老人不宜用长效降糖药”,让大家心存疑惑。究竟哪些老人适合用长效药呢?

用药种类较多者可选择。一些老人有不止一种慢性病,需要同时用多种药。长效药在体内持续作用的时间较长,或采用特殊剂型使药物缓慢释放,能够相对稳定、持久地发挥药效,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少。同时,长效药每天只需要用药一次,对用药品种多和记忆力差,易漏服、错服药物的老人具有一定的优势,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

注意观察用药后症状。以口服降糖药为例,目前常用的长效药有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控释片等。其中,格列吡嗪控释片能够相对稳定、持久释放药物,作用持续时间长。格列美脲起效快,每天只需要服药1次。虽然效果强而持久,但由于血糖本身随着时间也在波动,长效降糖药可能引起低血糖。已经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低血糖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易被忽略。建议对低血糖耐受度低的老年患者用长效药前先咨询医生。其他老人并非完全不能用长效降糖药,但用药期间要注意观察症状变化。

从小剂量用起。除了长效降糖药外,还有长效降压药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控释片等;长效抗哮喘药如沙美特罗、福莫特罗等;长效抗凝药如华法林等。这些药物都可能遇到类似的问题:作用时间长,可能无法完全应对随时发生的病情变化。因此老人在首次应用长效药时,应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选择,原则是由小剂量开始,逐步调节剂量,不可突然停药,以减少由长效药带来的不良反应。

此外,老人最好遵医嘱将合用的药物控制在3~4种,以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必要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ys630.COm精选阅读

老人用药宜口服应避免注射


不少老年人去医院看病都希望医生能多给自己开点药,有的老人一次就医要看好几个科室,中药、西药开了一大堆。殊不知老年人很容易发生药源性疾病。北京友谊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沈素提醒广大老年患者,应注意用药安全,谨防药源性疾病的发生。该院药剂科还在取药处开设了用药咨询窗口,为广大患者解答用药相关问题。

不少老年人常常集数病于一身,长期同时服用几种甚至十几种药物。专家提醒,这样不但药物不良反应增多,而且还容易导致各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沈素介绍说,药物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因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使用会引起机体组织或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从而出现各种临床异常症状。老年人则更容易发生药源性疾病,这与老年人的药物吸收、代谢及分布特点有关。

老年人胃肠粘膜细胞数量减少,消化道蠕动功能降低,胃酸分泌减少,加之肠道动脉硬化,使血运减少,这些生理特点都影响老人对所服药物的吸收,从而降低其疗效。此外,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药物在肝脏氧化、还原和水解、代谢的过程比较缓慢,同时由于肝肾功能减弱,免疫功能也逐渐降低,容易发生变态反应,引起药物过敏和中毒。再有,老年人体内的水分和肌肉组织逐渐减少,而脂肪所占比例相对增加,使一些亲脂性药物容易在脂肪内蓄积,因此,老年人的用药数量、剂量和次数均应减少。

专家建议,老年人避免药源性疾病应积极采取以下措施:

1.严格掌握用药原则,能少用或不用的药尽量少用或不用;

2.老年人虽然常表现为一身数病,但有些“病”其实是随机体老化而产生的“自然现象”。如骨质疏松、腰腿痛、食欲减退、失眠等。若能注意自我保健调节,通过饮食调理、合理参加体育运动、控制生活节奏、理疗和心理治疗等,是可以不用药而改善症状的。

3.老年人常出现的肥胖、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彼此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治疗时应抓住主要矛盾积极治疗,不可多种药物一齐上。只要抓住主要矛盾,并辅以积极的非药物疗法,这些病是可以只用少数药物就能控制的。

4.注射用药对老年人产生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较其他方式严重。所以,应尽量多采用口服药物治疗,只有在危、重、急和无法选择口服药等情况下,才宜选择注射用药。

用药:老人排药慢半拍


“药物进入人体后,需要在肝脏和肾脏内经历合成、分解、代谢、排泄等过程。”北京军区总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姚鹏教授说,对于肝脏和肾脏而言,绝大多数药物都是“负担”。解决药物毒性时,肝脏首当其冲。

药物伤肝有“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两种。第一类药物经胃肠道吸收或经输液直接进入血液等到达肝脏,会直接“击中”肝细胞,产生毒性;而间接损伤则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服药后引起机体过敏反应,从而造成肝损伤,另外一些药物则是在肝脏代谢以后,产生一些中间产物,如干扰蛋白质合成,或改变细胞内环境等。“临床上,直接损伤的发生率更高。我遇到过不少药物伤肝的病例,现在科里就有两名药物性肝病患者。”姚鹏说。

“药物在肝脏代谢后要经过肾脏排泄到体外,它们对肾脏的损伤方式与肝脏不尽相同,主要分三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徐燕侠介绍,有些药物具有毒性,会直接影响肾小球滤过能力、危害肾功能;有些药物虽然没有毒性,但长期服用增加了肾脏的负担,也可能导致不良反应;而第三类药物伤肾主要是因为它们容易在肾脏里形成结晶,例如钙补充剂,如果吃得多又喝水太少,就可能形成结石而刺激肾脏。”

哪些人更容易发生药物损伤呢?徐燕侠说,“儿童、老年人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都是高发人群,尤其是老人,其肾功能明显下降,同样的服药量,青年人只要12个小时就能排泄干净,而老人则要“慢半拍”,药物会在老人年体内停留18个小时以上,所以,老年人用药,要注意减量的问题。”

老人用药讲究5先5后


一、先取食疗,而后用药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所以,能用食疗的先用食疗,此乃一举双得。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食疗后仍不见效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选择用药物治疗。

二、先用中药,后用西药 

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老年人多患慢性病或有老病根,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进行调理。

三、先以外用,后用内服 

为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等可先用外敷药解毒、消肿,最好不用内服消炎药。

四、 先用内服,后用注射 

有些中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为用注射剂病好得快,其实不然。药剂通过血流向全身,最后进入心脏,直接危及血管壁和心脏。因此,能用内服药使疾病缓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剂。

五、先用成药,后用新药 

近年来,新药、特药不断涌现,一般地说它们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疗效,但由于应用时间较短,其缺点和毒副作用尤其是远期副作用还没被人们认识,经不起时间考验而最终被淘汰的新药屡见不鲜。因此,中老年人患病时最好先用中西成药,确实需要使用新、特药时,也要慎重,特别是对进口药物尤其要慎重。

咽喉痛,老人用药需注意


嗓子疼痛原因很多,感冒初期嗓子发炎、喉咙上火等都会导致嗓子疼痛,止疼药和消炎药都是老人常用来治疗嗓子疼的。但是很多时候吃多了也没有用,仍然疼痛不好。
首先,老人用药量要小
老人嗓子痛并不是大病,如果用药量过大,就可能导致药物中毒。一般老人的用药量是成人剂量的二分之一,用药时间根据老人的肝脏功能状况而定。老人嗓子痛,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一直到个人最适合的剂量,才会产生比较好的疗效。
其次,老人用药种类和用药次数要合理
老人由于慢性病、并发症多,因此联合用药的机会与用药种类也增多。在上面的案例中,老人用了两种药。老人用药种类多,用药次数多,治疗疗程长,对药物的依赖性也会变强。老人应合理用药,减少对肝肾的负担。
最后,老人用药时间要短
老人的新陈代谢速度比年轻人要慢,容易导致药物蓄积,使药物吸收少,因此老人嗓子痛,用药的时间要短,不宜长期用药。
老人嗓子痛如何正确用药?老人嗓子痛用药还要注意不可操之过急,不是价格越贵的药越好,不是药物剂量越大越好,不是药物种类越多越好,并不是打广告的药物就一定好。老人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根据医生的指导用药。只有科学合理地用药,老人嗓子痛的疾病才会在短时间内治好。

代谢功能差 老人用药也应酌减


很多药品说明书上都有“小儿酌减”字样,但许多人却不了解“酌减”规则同样适用于老人。日前,国内一些药学专家纷纷提出,老年人因用药过量而发生药物中毒的情况在国内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是医生和病人都习惯于按“常规剂量”开处方和用药。而老人特别是高龄老人代谢功能差,在药量上也应酌减,但不要随意将一粒药分成几份服用,最好选择片剂上有划痕的药物进行分割。


国外有报告指出,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比年轻人强,对许多药物反应特别敏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70岁以上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为青年人的7倍,因此老年人用药应适当减量。目前国际上较流行的标准是:60—80岁者用成人量的3/4—4/5;80岁以上者用成人量的1/2。也就是说,80岁老人的用药量与10岁儿童的用药量大致相当。


专家建议,对于处方药,老年人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按照适合自己的用药方案服药。对于那些非处方药(OTC药),老年人应减少服用剂量,但千万不要把一粒药丸割成几份服用,这种做法常令药效大打折扣,甚至引发毒副反应。一些药丸被分割后,药剂在体内分解速度改变,生物利用度会有明显变化,药物作用与服药量之间失去定量关系。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老人服长效药应注意观察用药后症状》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老人养生应讲科学”专题。

老人服长效药应注意观察用药后症状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