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人群 > 糖尿病饮食养生指南 > 导航 >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2019-10-06

找准病因 治疗糖尿病事半功倍

糖尿病饮食养生指南。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生活中,不同年龄的人都开始关注如何养生,药物不能替代养生,只有观念和行动结合的养生才是有效的。关于不同人群的养生有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路上网站小编特地编辑了“找准病因 治疗糖尿病事半功倍”,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目前认为2型糖尿病胰岛细胞分泌有4种异常:①胰岛素数量异常,如增多或减少;②胰岛素质量异常,即敏感性降低。在糖尿病早期,胰岛功能代偿性分泌,产生了一些低胰岛素活性物质,如胰岛素原和胰多肽;③胰岛素分泌节律异常,如胰岛素释放试验的5个时相值与正常不同,应该出现高峰时却出现了低谷,应该出现低谷时反而出现了高峰。常见的是高峰后移,易引起餐前低血糖反应;④胰岛素分泌时相异常,即第一相胰岛素分泌消失,现常用30分钟胰岛素值代替,称早期胰岛素分泌相。有资料说当空腹血糖>8mmol/L时,第1相胰岛素分泌大部分消失。以上四种异常可通过胰岛素释放试验得知。不同异常,需用不同的方法治疗。

胰岛素数量减少

胰岛素释放试验时,1小时胰岛素释放值<27微单位/毫升者为减少。笔者曾对411例2型糖尿病,进行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查,结果发现47%“减少”、30%“正常”、23%“增高”。对胰岛素减少者可选用磺脲药,如中效的优降糖、达美康;短效的美比达、糖适平、甲磺丁脲;速效的诺和龙(非磺脲类促泌剂)等。肾功能不良者首选糖适平、诺和龙;合并心脏病或糖尿病眼病者首选达美康;餐后血糖明显增高者选用短效磺脲药联合拜糖平;空腹血糖明显增高者选用中效磺脲药或胰岛素。

胰岛素质量异常

即胰岛素抵抗敏感性降低。空腹胰岛素常大于25微单位/毫升,或者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2.5>6。因含有部分低活性胰岛素,而使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主要表现为肥胖、高血脂和胰岛素抵抗,应选用胰岛素增敏药;若空腹血糖较高者,表示肝胰岛素抵抗为主,用二甲双胍、格华止较好;餐后血糖较高者表示肌肉和脂肪抵抗为主,用文迪雅、瑞彤较好;空腹和餐后血糖均高者两药联用;对餐后高血糖者还需联用拜糖平。

胰岛素分泌节律异常

即胰岛素释放曲线高峰延迟到2小时后,此型病友若服用磺脲类药物,需提前40~50分钟进服。最好用速效促分泌药(诺和龙)使高峰提前,以便与血糖高峰同步,提高降糖效果。

胰岛素分泌第一相消失(早期分泌相消失)

主要表现是餐后高血糖,由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不容易发现第一相分泌值的高低,故将30分钟前的胰岛素分泌称早期分泌相,可用30分钟胰岛素释放值做诊断参考,值越小表明胰岛素分泌越少。早期分泌相消失可用速效促分泌药,其中瑞格列奈(诺和龙)80%从肾排出,肾病者慎用;那格列奈80%从肝脏排出,肝功受损者慎用。有报告称达美康也有促第一相分泌作用。若能严格在餐前30~40分钟服用短效磺脲药(如美比达),也可使第二相胰岛素分泌值提前,起到速效促分泌药诺和龙的作用。

yS630.Com相关推荐

糖尿病治疗省钱方法


胰岛素早强化,省大钱

对很多事业上正较劲的年轻人来说,没有什么比体检发现血糖升高更让人沮丧的了。5年前,29岁的王先生就在单位体检化验单上看到了“空腹血糖20毫摩尔/升”几个字,医生告诉他,这么高的血糖几乎是正常人的3倍了,“赶紧治吧。”垂头丧气的小王于是走进了解放军306医院副院长、全军糖尿病诊治中心主任许樟荣教授的诊室。

许樟荣教授认真询问了小王的病史,做了体格检查,最后告诉他:“得了糖尿病别怕,听我的,先用一段时间胰岛素再说。”小王一下子懵了,“打胰岛素?这不是糖尿病最后实在没辙了才用的办法吗?”不过,面对许教授自信的目光,慕名而来的小王还是乖乖地住进了病房,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了治疗。许樟荣教授开出的治疗方案是每天三针诺和锐,餐前打,严密监测血糖变化,没给任何口服药。一开始每天总共要打三四十个单位的胰岛素,渐渐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都降下来了,胰岛素也减量了。一个月后,小王出院了,带着药回家自己注射,并且在医生的嘱咐下减少饭量、加强运动。2个月过去,血糖逐渐正常了,小王恢复了工作。

就这样,胰岛素打了1年,小王的血糖控制得非常好。再去许樟荣教授的门诊,许教授说:“胰岛素可以停了。”那一刻,小王高兴得几乎跳起来。

如今,尽管病历上写着“发现糖尿病5年”,来复查的小王看上去神采奕奕,他告诉记者,最新的化验结果是空腹血糖6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4%,真是“要多正常,有多正常”。小王特别强调:“1年胰岛素治疗,帮我省了4年的药钱。这4年里,我除了控制饮食,坚持运动,没吃一片药。”

小王这几年到底省了多少钱呢?许樟荣教授算了笔账:在胰岛素治疗期间,就算平均每天30个单位的诺和锐,还不到10元,1年也就3600元;而如果使用口服降糖药,联合使用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两类药,每天的药费不会低于10元。“如果一开始选择的是口服降糖药,这5年需要一直吃,而效果还未必好。”许樟荣教授告诉记者,这种所谓的“胰岛素强化治疗”,让很多糖尿病患者受益匪浅,有的人甚至仅仅用了1个月的胰岛素,就能让血糖数月、数年保持正常,真是花小钱省了大钱。

如此的糖尿病治疗听上去颇有些神奇,许樟荣教授解释说,当年小王血糖急剧升高,说明胰岛功能严重受损,“在这种情况下,给他补充外源性的胰岛素,就能让他自身的胰岛细胞得到充分休息。”而所有口服降糖药的特点是,都需要在胰岛功能尚存的前提下发挥作用,因此如果在病人胰岛细胞功能丧失的情况下给药,特别是使用刺激胰岛细胞分泌的药物,那简直就是“鞭打病马”,结果肯定适得其反。

“不过,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适用上述疗法。”许樟荣教授告诉记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需满足三个条件:1.刚刚发病的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现时都有并发症了,说明病史已经多年,胰岛素就不建议停用了。2.严重高血糖,一般空腹血糖超过20毫摩尔/升。如果血糖仅轻度升高,如空腹血糖低于10毫摩尔/升,说明胰岛功能尚好,只要控制饮食、运动和少量服药就可以了。3.患者必须配合。使用胰岛素必须严密监测血糖,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因此年纪太大或文化程度低以至于不能配合的患者就不适合了。此外,许樟荣教授强调,病人停用胰岛素以后,必须坚持饮食控制、规律运动和定期复查,那种认为“糖尿病已经治愈”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早诊断,早省钱

糖尿病患者残废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并发症,并发症也是患者医疗负担的主要来源。因此,及早发现和科学合理治疗,就能在益寿延年的同时节省钱财。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往往不明显,很多患者一发现患病,就查出了并发症,说明病程已经多年了,可见早期诊断的重要。

如何能及早诊断糖尿病呢?糖耐量试验是最标准、最科学、最敏感的诊断方法。这是因为,如果仅仅查空腹血糖,会漏诊相当一部分空腹血糖不高而餐后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另外,糖耐量受损是指餐后2小时血糖处于7.8—11.0毫摩尔/升的糖尿病前期状态,这些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预防2型糖尿病就要从干预糖尿病受损开始。

我们建议,有下列高危因素的人群应监测空腹和餐后血糖,如果能进行糖耐量试验则更好。这些人包括:年龄超过45岁,尤其是脑力劳动者;体重大于正常体重的115%或体质指数≥25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以往有糖耐量异常者;有血脂异常、高血压、大血管病变者;在妊娠妇女中,年龄超过30岁,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分娩大婴儿(出生时体重≥4公斤)者,有不能解释的滞产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药者,也要查。

运动、饮食调节帮你省药钱

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对所用人来说都是保持健康的举措,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更是基础的治疗。任何有效的药物,包括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都应该在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的基础上使用。部分患者有可能仅仅通过控制饮食和适量运动就能控制好高血糖,有的糖尿病患者甚至一辈子不用降糖药。

对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而言,饮食和运动治疗往往还不足以长期稳定地控制好血糖。随着病程的延长和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逐渐衰竭,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药物治疗。国外的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被确诊时,胰岛β细胞功能平均已经下降了50%。病史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一半以上需要加用或换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但是,不论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都不能忽略饮食控制和运动。

饮食不节制的后果非常严重,往往导致药用得越来越多,加快胰岛β细胞的衰竭,最后需要大剂量的胰岛素来控制高血糖。而定时定量运动的患者,往往需要更少的口服降糖药和更小剂量的胰岛素就能控制好血糖。所以,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是基础的治疗手段,又是减少医疗费用的有效措施。

老年人消瘦找准病因巧治疗


老人上了年纪肠胃吸收不好,同时胃口牙口也都变差了,吃起东西不香也没食欲,逐渐消瘦是在所难免的,可是本身体质就相对差的老人,如果再饮食上不能补充好,身体就更吃不消,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都是消瘦体质,如何才能对症帮助老人消瘦找到原因,并进行恰当的治疗呢?

(1)找出原因,是否有潜在的慢怀病,如肿瘤、糖尿病、慢性肝病、慢性胃肠疾病等增加消耗或影响吸收的疾病,然后及时予以治疗,衰老引起的消化吸收障碍,牙齿脱落、味觉减退等则应增加花样,切细炖烂,使之刺激食欲又易于消化吸收。

(2)增加蛋白质的摄入,特别是动物性蛋白质。这时就不宜过分顾及胆固醇含量而控制荤食了。

(3)甜食易于吸收,脂肪类热量高,应适当多吃些。

(4)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既占了体积又影响其他营养素吸收,应适当控制。

(5)每日多吃几餐,尽量使总进食量增加些。

(6)补充多种维生素,以调整全身器官功能。适当补充些锌,以改善食欲。

消瘦食疗方举例:

(1)参芪炖鸡:党参30克,黄芪30克,母鸡肉150克,红枣5枚,生姜3片,放入碗内加水适量盖严,隔水炖两小时,加盐、味精调味,吃肉饮汤。适用于形体消瘦,气短、自汗、易感冒者。

(2)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30克,生姜15克,羊肉150克,加水适量,煮至羊肉烂为止,加盐等调味,吃肉饮汤。适用于形体消瘦,面色不华,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肢体麻木,怕冷者。

(3)甲鱼骨髓汤:甲鱼1只(去内脏及爪),猪脊髓150克,生姜3片,一剂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旺火煮沸,再用文火煮烂为止,加盐等调味,吃内饮汤。适用于形体消瘦,五心烦热,腰酸遗精,两足痿弱,口干咽痛者。

老人消瘦的原因找到了,也帮大家提供了几款有效地食疗方,平时可以适当给自己进补一下。

糖尿病年轻化的四大病因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糖尿病行列,造成糖尿病年轻化的原因是,目前社会压力大,应酬多,年轻人生活习惯不好等等...归纳起来,主要是四大原因使得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越来越小。

应酬多了容易高血糖

35岁的赵先生是广告公司的业务骨干,业绩年年攀升的他少不了应酬客户和好友。每次饭局多是大鱼大肉,不醉不归。近日,赵先生发现自己的身体有了明显的变化:口渴,常感饥肠辘辘,人也日渐消瘦,到医院就诊,医生说他得了糖尿病。

大多中青年“应酬族”吃得多、坐得多、动得少,加之平时不注意控制饮食,大吃大喝,容易导致营养过剩,促使胰岛每天都在过度工作。久而久之,胰岛负担过重,导致血糖不能正常控制,结果在“应酬族”中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多。尤其是那些大腹便便的男性,更容易被糖尿病“盯上”。

专家提醒,“应酬族”在应酬时,可先吃些蔬菜和主食,不要空腹进食高糖分或太油腻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避免积聚过多热量,使身体肥胖。另外,注意营养均衡,多吃高纤维食物,比如蔬菜、水果等,增加运动,坚持定期体检,有糖尿病的人或糖代谢异常的人,还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

白领得糖尿病与抑郁相关

35岁的罗小姐患有糖尿病,加上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使她患上了轻度抑郁症。一直以来,她除了接受糖尿病治疗外,还长期服用抗抑郁药。其实,类似罗小姐这样的病例并不鲜见。年龄在30岁-40岁的白领,还呈现糖尿病伴抑郁症频发的趋势。

国外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抑郁症患者患糖尿病的几率是正常人的1倍。国内虽然没有数据统计,但部分临床医生证实,年龄在30岁-40岁患糖尿病的白领不少还伴有抑郁症。抑郁症和糖尿病的发生,与白领长期处于焦虑的生活状态密不可分。

现代快节奏生活和高强度工作,迫使白领白天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晚上还得熬夜,得不到充分休息,因此绝大多数的白领长期处于“神经紧绷”的状态,心理压力非常大。专家解释,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促使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体内大量分泌出“应激激素”,使血糖升高,长此以往,引发糖尿病产生。此外,长期生活于焦虑状态下,极易诱发抑郁症。

糖尿病更“青睐”不吃主食者

黄小姐被医院确诊为糖尿病。医生了解到,因为很多艺人声称自己的骨感来自于“只吃菜、不吃饭”的饮食习惯。所以,略显丰满的林小姐便起了效仿的念头,不但将米饭剔除出日常食谱,更将一切淀粉含量高的食物拒之门外。然而半年过后,林小姐非但没有成功地变身为“骨感美人”,反而因为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患上了糖尿病。

专家提醒,“只吃菜、不吃饭”非但不能瘦身,反而会伤害健康。菜肴中的油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很高,甚至还可能超过米饭中淀粉的热量,因此,“只吃菜、不吃饭”可能会导致热量摄入超标。

研究表明,1克油中,大约含9卡路里的热量;1克蛋白质中,大约含4卡路里的热量;相比之下,1克米饭中,也就只含4卡路里的热量。因此,“只吃菜、不吃饭”会导致饮食中油多、蛋白质多,热量猛增,容易患上糖尿病。

专家建议,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控制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一个60公斤的人,每天吃1颗鸡蛋和半两肉足矣,切忌大鱼大肉。

“十粒花生米”等于“半两米饭”

刘小姐喜欢边看电视边享用零食,每次坐到电视机前,总不忘在手边放一包零食,一边看电视,一边往嘴里“塞”东西吃。久而久之,原本清瘦的她渐渐开始发胖,在今年的例行体检中,王小姐惊讶地发现自己被查出“糖代谢异常”。

年轻人喜欢用零食“加餐”的习惯,其实是患糖尿病或糖代谢异常的一个很大隐患。专家指出,像瓜子、核桃、花生米、果脯以及话梅等,过量多吃,只吃不动,其高热量、高盐分等,都可能成为糖尿病的诱因。有些人不认为零食热量高,其实,“十粒花生米”就相当于“半两米饭”。经常吃这些零食的人,很容易导致人体肥胖。不仅如此,很多咸味零食中所含的盐分也相当高。

专家提醒,50%的患者前来就诊糖尿病并发症时,根本不曾料想自己得了糖尿病。即使是很多已被确诊为糖尿病的病人,也从未做过慢性并发症筛查,甚至压根不知道糖尿病会导致眼、肾、神经、大血管等并发症。因此,前来就诊时,往往为时已晚,无法治疗。所以,定期监测血糖非常有必要,尤其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更应时刻注意血糖,以便及时治疗。

糖尿病保健 男性患糖尿病需注意这些禁忌


一旦患上糖尿病,患者就要注意自己的生活规律性,以及饮食方面的问题,大多男性的生活不规律往往加重了糖尿病的病情。所以,各位男性朋友们,如果血糖高,就不要再大吃大喝,饮酒过度了。

熬夜易致血糖紊乱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男性出于工作繁忙、应酬、娱乐等种种原因,牺牲了自己的睡眠时间。

然后等有空的时候再依靠睡懒觉等方法把觉补回来,这种习惯如今已成为不少白领的生活方式。偶尔睡个懒觉,对大多数健康人来说没什么大问题,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很可能使其病情加重,血糖波动加大。

夜间的凌晨4 时到上午9 时,这段时间是血糖最容易升高的时段。

如果早晨没有按时起床,没有按时服药吃饭,整个白天的血糖规律就会被彻底打乱,会引起血糖的明显升高,增加肾脏的负担,随后导致血糖的波动,增加对血管的伤害,也加重了病情。

除了可以引起血糖升高外,对某些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来说,睡懒觉可能会导致反应的发生。特别是服用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如果早晨不起床及时吃饭,前一天晚上注射的药物还在起作用,很容易发生低血糖。对于年纪比较大的糖尿病患者来说,睡眠中的低血糖会导致昏迷,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糖友最好晚上10 时前入睡

糖尿病患者要平稳降糖,应从改变不良睡眠习惯入手。

晚上睡觉的时间不要太迟,最好在 10 时之前,而第二天早晨在 6 时至 8 时之间起床,将每天的睡眠时间保持在 8 小时左右。即使工作需要,也尽量不要打乱睡眠规律,不要耽误按时吃药打针。如果前一天晚上睡得晚,第二天早晨需要 “ 补补觉 ” ,最好在早晨 8 时之前起来,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并进食早餐后,再睡个 “ 回笼觉 ” ,这样才能尽量保证血糖不受睡眠改变的影响。

男性吃肉太多可能易患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吃肉要注意

肉类食物不仅口感好,营养也非常丰富,因此很多人都爱吃肉。与植物蛋白质相比,动物性蛋白更接近于人体,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而且肉食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另外,糖尿病饮食中的肉食含热量较高,有利于主食的控制。很多人都有这种体会,吃了肉食就不容易饿,如果只吃素食就容易饿。因此,适当的吃肉食最糖尿病患者是有利的,也是糖尿病饮食中比较重要的一环。那么糖友日常应该如何吃肉呢?

糖尿病患者吃肉也有讲究

有些糖尿病患者认为糖尿病不过是血糖高一点而已,只要少吃淀粉类食物或甜食即可控制病情发展,吃肉多少无关紧要。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肉类食品含有一定量的脂肪与胆固醇,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血脂代谢异常,人们摄入肉食后,往往在体内转化成低密度脂蛋白(LDL),并大量沉积于心血管壁上,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并诱发冠心病与心绞痛。

营养学专家认为,适合糖尿病患者的科学食谱应以新鲜蔬菜(叶菜为主,瓜菜为辅)以及豆制品和少量谷物为主体,荤菜可适当吃一些鱼虾类食品,万万不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这样可防止血脂上升,有效地保护心血管的健康。

糖尿病患者吃肉食要适量,糖尿病饮食中应注意:患者以每天吃100-150克为宜。使用方法以肉丝炒蔬菜为主,少吃炖肉。至于吃那种肉比较合适,应该说糖尿病患者各种肉都能吃,但是从蛋白质结构是否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角度来看,鱼肉好于鸡肉、鹅肉,鸡肉、鸭肉鹅肉又比猪肉、牛肉、羊肉好。所以,糖尿病患者选择肉类食物时“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出没腿的”。糖尿病饮食肉食的食用数量应该注意:糖尿病患者如果每天吃150克肉食,建议畜肉、禽肉和鱼肉各50克。

男性在日常有一个部位是一定要注意养护的那就是肾,只有把这个部位养好了,男人才能够有充足的精力去面对工作与生活,而男性在日常应该怎么做就能够让自己的精力变好呢?小编今天就给你们介绍下养肾的方法以及补肾穴位按摩。男人醒后床上有这痕迹竟是肾虚

男性吃肉太多可能易患糖尿病

吃肉太多有时对健康不利。日本一项新研究还发现,对于男性来说,尤其要注意不要吃太多牛肉和猪肉,因为摄入这两种肉类较多的男性,患糖尿病的风险可能会更高。日本国立国际医疗研究中心和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5月21日报告说,他们从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对约6.4万名45岁至75岁的日本居民进行了平均5年的跟踪调查。调查期间约有1200人被诊断患上糖尿病。

研究小组根据肉类摄取量将被调查者分为4组。排除与糖尿病相关的其他因素后,他们的分析表明,男性摄取肉类越多,患糖尿病风险越高。每天食用牛肉和猪肉达到约83克的男性,与只吃15克左右的男性相比,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42%,而女性则没有显示这种关联。

至于鸡肉以及火腿、香肠等加工肉的摄取量,无论男女,都未发现与糖尿病患病风险之间有关联。研究员黑谷佳代在解释有关研究结果时认为,这有可能是因为肉类中铁元素丰富,铁会使胰岛素功效变差,而女性体内本来铁元素的蓄积量比较少,即使摄取肉类也不容易受影响。她提醒说,男性应该更多选择食用鱼和鸡肉,注意饮食平衡。

糖尿病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一、糖尿病患者需要保持低钠高纤维素饮食

高钠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造成粥样动脉硬化,所以不要吃过多的钠盐,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可以适当的吃一些可以溶解的纤维素,这些食物能够改善胆固醇、脂肪以及糖类的代谢,并且可以减轻体重。

二、糖尿病患者需要限制淀粉不要吃糖

淀粉可以为机体提供所需要的能量,但是多余的淀粉会在体内转化为糖分,会加重糖尿病,所以应该限制淀粉的摄入,而糖类更是糖尿病的禁忌,食用糖类能直接加重糖尿病的发病,所以需要限制淀粉不要吃糖。

三、糖尿病患者需要限制脂肪与蛋白质的摄入量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糖类、脂肪以及蛋白质的代谢紊乱,由于糖尿病易于合并粥样动脉硬化的发生,所以需要限制脂肪的摄入,糖尿病患者不要吃脂肪和胆固醇过高的食物,同时糖尿病易于合并肾病,蛋白质摄入过多容易给肾脏造成负担,所以应该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四、糖尿病患者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糖尿病患者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会较重糖尿病,所以应该避免食用这些食物。

五、糖尿病患者需要远离烟酒

烟草与酒类都可以加重糖尿病,所以应该远离,如果在服用降糖药的同时饮酒会使得血糖骤降,诱发低血糖,影响糖尿病的治疗,另外乙醇可以影响到降糖药的代谢从而影响药物治疗。

结语:看完以上这些内容相信大家对于男性糖尿病的保健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有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多运动,这样对身体有好处的哦。

糖尿病的精细化治疗之路


什么样的治疗才能算精细化的“五驾马车”?不少专家都认为,糖尿病的治疗要做到精细化“五驾马车”,就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转变1:从单纯的开方抓药向包括监测、教育、饮食、运动、心理等综合防治体系转变。只有多元化、多主体、多手段的防治、干预治疗、高效逆转。首先是糖尿病教育心理的合理引导;其次,科学合理饮食疗法;最后,体育疗法、药物疗法及病情监测等要有机协调。

转变2:从单纯降糖向“五项指标”达标转变。首先体重要达标;其次血糖要达标;第三血压要达标;第四血脂要达标;最后血粘要达标。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及心理平衡等。只有具备以上要点,就能真正做到“五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粘度、高尿酸血症)均速高效同降。同时,在降糖药物的选用上要做到“组合拳”,发挥不同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可使血糖持久达标且不反弹。

转变3:从“台阶式治疗”向“个体精细化治疗”转变。2型糖尿病的传统治疗模式即“台阶式治疗”,总是先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然后采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最后迫不得已才采用胰岛素注射治疗,这些治疗方式犹如游击战,很难形成改变战役格局的大气候。“个体精细化治疗”体系中的药物控制子体系则主张尽早给予药物治疗,早期联合用药,使血糖尽快控制达标,遵循“循因而治、因体而疗”的循证医学原则,制定针对性极强的个体精细化特色诊治方案。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找准病因 治疗糖尿病事半功倍》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糖尿病饮食养生指南”专题。

找准病因 治疗糖尿病事半功倍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