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四季养生 > 中秋季节养生 > 导航 > 秋季养生保健9要点

中秋后养生掌握9要点

中秋季节养生。

运动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药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运动。养生,很多人只是听说但并未真正力行,养生不再是停留在纸面,也更是我们生活中必须去实践的。如何避免关于四季养生的误区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中秋后养生掌握9要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养生导读:中秋节过去了,但中秋节期间大吃特吃、暴饮暴食、睡眠不规律等不良行为将影响中秋后一段时间。想要节后过得好,就要注重养生保健。那么中秋后如何养生呢?中秋后养生要掌握9大要点,下面为您介绍。

中秋后如何养生?

1、节后最好多喝粥和汤

在所有节后综合征中,肠胃问题是人们最大困扰。一方面大鱼大肉、开怀畅饮,让肠胃大受刺激。另一方面,晚睡晚起,饮食不规律,又让肠胃饱经摧残,所以很多人在年后,会出现各种肠胃问题,比如消化不良、肚胀恶心还有神经性厌食等。营养学家提醒大家,中秋之后,都市人首先要调养肠胃,通过饮食让身体尽快恢复状态。

节后最好多喝粥和汤,蔬菜可以做成粥,这样不仅能补充纤维素,而且利于排毒。早上可以喝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花生粥等。

2、晨饮淡盐水,晚饮蜂蜜水

养生专家提出,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光喝白开水,水分易流失,若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情况就大不同了,这种方法,与补充生理盐水是一个道理。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还可以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因此,当秋天来临之际,最好晨饮淡盐水、晚喝蜂蜜水,以保身体健康!

3、早睡早起,增加午睡

对于渴望秋季养生的朋友,入秋之后就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了。例如,就是比以往早睡10分钟,20分钟,也会对秋季养生起到很大帮助。秋季养生对于女性朋友尤其重要,更应注重早睡早起。夜愈深,寒气愈重,寒气很容易入侵体内,给以后腰腿疼痛埋下隐患,还会导致咳嗽等疾病。

对于上班一族,午睡是必不可少的。每天中午小睡片刻,不但可以恢复精力,还能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对于退休在家的老人,睡午觉就更是必需的了,既能打发时间,又利于健康。

4、适时添衣,适应天气转凉

穿衣讲究春捂秋冻,这里的冻是指应该适当的冻一冻,以略感凉而不感寒为标准,不过暖也不过寒,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在身体素质能够承受的情况下,不要一冷就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那样的话冬天不知道还要给身体裹几层呢。

儿童和老年人体质较弱,对冷的敏感性较高,在秋季尤其要注意衣服的增减,早、晚应多穿些衣服,避免受凉感冒。当然要避免天一凉就加厚衣,这样有利于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力。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宝宝来说,秋季穿衣除了要穿透气、吸湿的纯棉衣服外,还应注意防止秋季中暑,因为很多父母早上给宝宝穿了较厚的衣服,等到了中午气温升高时,往往又忘记给宝宝减衣服,导致宝宝被捂得中暑。

5、少吃辣,多吃酸

少辛增酸是中医养生保健医学对于秋冬交替时饮食的一个重要原则。这段时间的养生保健必须遵循养收的原则,其中饮食要多吃清润甘酸的食物,不宜多吃麻辣类的火锅食物。

秋冬交替时节是心血管病的高发期,这个时候适当吃些酸性食物(比如醋)能起到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病发生的作用。酸性食物除了醋外,还包括富含维生素C的苹果、柠檬等偏酸性食物。特别是在流感高发的季节,吃较多苹果的人远比不吃或少吃苹果的人发病几率要低。柠檬的有机酸含量比橘子、橙子等水果高出十几倍。有机酸是维生素C的安全卫士,秋冬季时多吃柠檬或喝柠檬水能有效预防皮肤干燥和上火。

6、多吃蔬果,预防上火

秋季是一年中比较干燥的季节,从中医角度上讲,这个季节燥邪旺盛很容易侵犯人体。一旦燥邪入侵,会导致人体津液耗损,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即中医所说的上火。

专家建议人们应尽量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同时,应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喜欢喝茶的人,可以多喝绿茶,有清火的功效。需特别提醒的是,预防上火或者已经上火,都应该多喝水。以白开水为佳,也可以冲调蜂蜜水、淡盐水等饮用,成年人每天以8杯水为基本饮水量。

7、多搓手,可预防感冒

较简易、有效预防感冒的方法可数搓掌法了。双手反复搓掌对预防感冒大有裨益。中医认为双手拇指的根部(即大鱼际)脉穴兀丰,经常合掌搓擦,对改善上呼吸道功能及新陈代谢颇有效果。

操作方法甚简单:即双手合掌,对搓时两手的大鱼际应贴合,以搓得双手发热为度。亦可一手固定不动,另一手对其搓动。再两手上下交替互擦1-2分钟,手掌便会发热,这样可促进大鱼际的血液循环、疏通脉穴,强化呼吸道,抵御感冒病毒侵袭,提高免疫能力。

8、加强锻炼,适量运动

秋天是养肺的季节,户外运动正当时,适当参加一些户外运动,不但可以养肺,还能驱除秋乏,有助于减肥。养生专家建议,秋季可以适当地参与诸如登山、慢跑等户外运动。

秋季运动可多选择一些户外有氧运动,比如户外慢跑。据介绍,慢跑可以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动脉硬化等。户外慢跑要选择空气清新的公园、江边等地,远离工地、马路,让你的身体呼吸新鲜空气。如果清晨慢跑,要掌握好节奏,做足准备运动,慢慢进入状态。清晨起床,身体其实还没有完全苏醒,这时强行让身体进行相当负荷的工作,反而对身体不利。清晨运动前,可小口喝水后,活动全身各个关节,将身体唤醒,再进行慢跑。秋天不宜大量出汗,慢跑的最好状态是微微冒汗。

9、心情舒畅,预防悲秋

由于秋季白天渐短,人体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因而会出现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常年在室内工作的成年女性,体质较弱或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以及平时对寒冷比较敏感的人,更容易患上秋季抑郁症。

多事之秋并不可怕,老年人应保持乐观情绪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凡事要看开、想开;晴朗的日子里,应多外出活动,如假日郊游、登高观景等,既可使人心旷神怡,还可接受阳光的沐浴,对神经系统起到调节安抚作用,保持起居、饮食有常的生活习惯,在饮食上,可多吃些健脑活血的食物,如核桃仁、鸡蛋、豆制品等;适量采取一些耐寒锻炼措施,增强机体对多变气候的适应能力,如培养用冷水洗手、洗脸的习惯,多参与一些有利于愉悦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打牌、下棋、养鸟等。

相关知识

立秋后煲9款养生汤最滋阴润肺


养生导读:立秋节气已到,但天气仍是暑湿难耐,加上秋燥逼人,这时不妨多喝汤来滋阴润肺、祛暑湿。那么立秋后适合煲什么汤呢?以下9款养生汤是适合立秋后食用的佳品,一起来看看它们是什么吧。

在北方立秋一到,预示着秋天的到来。但是对于南方人来说,立秋后我们还要迎接秋老虎。专家指出,夏季暑热未消,但秋季的干燥已经开始了。立秋燥气上升,易伤津液,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主。那么立秋后适合煲什么汤呢?祛暑湿、润燥的汤为佳。

立秋后适合煲什么汤?

推荐一:白果莲子山药汤

材料:新鲜山药200克、白果10颗、红枣15颗、枸杞子20颗、干莲子10颗、冰糖10-15克。

做法:干莲子和红枣先用冷水浸泡1小时。白果敲碎外壳。山药去皮,切成小方块用清水浸泡备用。锅内先注入清水6碗,加入白果,莲子,红枣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20分钟后,再加入山药块继续煲20分钟左右。最后10分钟再加入枸杞子,煲至剩3碗水时,加入调味料即可。

功效:主要有健脾益胃、助消化的作用。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不论脾阳亏或胃阴虚,皆可食用。临床上常用治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等病症。

推荐二:无花果北沙参百合猪蹄汤

材料:北沙参20克,百合40克,无花果2个,猪蹄200克,陈皮1小块,盐适量。

做法:将用料洗净,无花果切开边。瓦煲内加清水,用猛火煲沸,放入用料,改用中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润燥,清音通便,阴虚内燥。

推荐三:冬瓜荷叶煲鸭汤

材料:水鸭肉250克,冬瓜200克,嫩荷叶3小块,[1]薏米25克,赤小豆25克。

做法:水鸭洗净,切成中块。冬瓜连皮切成大块。未展升的嫩荷叶洗净。薏米、赤小豆浸透后淘洗干净。将所有用料放进炖盅,加沸水适量,把炖盅盖上,隔水炖之。先用大火炖30分钟,再用中火炖50分钟,后用小火炖90分钟即可。炖好后,取出药渣,加入适量油、盐、昧精便可服用。

功效:鲜荷叶可清暑利湿,冬瓜清热解暑,老鸭能滋阴养血,益胃生津。将三者煲成汤饮用,既能清热解暑去湿,又能益胃生津,最适合立秋时节食用。

推荐四:银耳百合莲子汤

材料:银耳、莲子、红枣、百合、枸杞、桂圆、冰糖。

做法:将银耳略撕清洗一下(最好不要用根部黄黄的地方),装入暖水瓶数小时,等到有点粘软时备用。先将锅里加水煮开,放入冰糖(依个人口味)下莲子(可将莲心取出)大煮,因为不煮面,口感就差很多。然后下入银耳煮至开锅,再下入红枣、百合、枸杞,也要多煮一会,才能将营养煮出来。最后放入桂圆略煮一下就可以入盅了。

功效:百合银耳莲子汤是用银耳、莲子、百合等煮制而成,银耳的营养成分丰富,美容养颜。百合和莲子具有养心安神,润肺止咳的功效,是着名的保健食品,也是老少皆宜的食物。

推荐五:鲜茅根霸王花煲猪肺汤

材料:鲜茅根80克、霸王花50克、南杏20克、北杏15克、猪肺1个、生姜3片。

做法:各配料洗净,浸泡;猪肺从其喉部灌入清水,用手挤出,反复多次,再擦冲干净,切为块状。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少许生油便可。

功效:霸王花煲猪肺是广州及珠三角一带民间秋日时常饮的汤水,其气味淳和清润可口,且润肺益气,止咳除痰。再配以清热的鲜茅根和止嗽的南杏、北杏,则更具清热润肺、祛痰理气的功效,更为今日天气的家庭靓汤了。

推荐六:鸡蛋花沙参煲猪蹄

材料:鸡蛋花20克、沙参30克(中药店均有售),猪踭400克、生姜3片。

做法:各物分别洗净。药材稍浸泡;猪踭切块。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为文火煲1个半小时,调入适量的食盐便可。

功效:鸡蛋花性平和而味甘,有祛暑湿、清热滞的功效,且清淡芳香,是着名的五花茶中的五花之一。而沙参是滋阴润肺生津的中药材。合而煲甘润补益的猪踭,有清暑热、润肺气的功效,并清香滋润可口。立秋当日,立秋不是秋,气候仍是暑热的盛夏,但从中医的养生学来说,秋养肺。立秋靓汤宜鸡蛋花沙参煲猪踭,并男女老少皆宜。

推荐七:山药枸杞鲫鱼汤

材料:活鲫鱼1条,枸杞20粒,淮山药250克。盐适量,葱姜适量,白酒5毫升,胡椒粉适量。

做法:鲫鱼洗净。在鱼身上抹少许盐。平底锅加入橄榄油。放入鲫鱼煎至两面微黄,砂锅水烧开。放入煎好的鲫鱼。加入葱姜。加入白酒。再倒入去皮切块的淮山药。加盖大火煮至20分钟。把枸杞用清水浸泡。鱼汤煮至奶白加入盐,胡椒粉调味。最后放入枸杞关火。

功效:润燥滋补、滋阴补阳、增强新陈代谢的功效;还可以降血脂、调理肠胃,是理想的滋补佳品。

推荐八:白菜干罗汉果瘦肉汤

材料:罗汉果1/10个,白菜干60克(用冷水泡软),南北杏各5克,蜜枣4枚,陈皮1块,瘦肉250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清洗干净,等水开了之后,放入所有材料,再次水开之后,将火调至小火煲2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罗汉果甘、酸,性凉,有清热凉血、生津止咳、滑肠通便、嫩肤益颜、润肺化痰等功效,可用于肺燥咳、咽痛失音、肠燥便秘等症状。白菜干是白菜晒干而成,以甜、淋、软、甘着称,在天气干燥时,最宜用白菜干煲汤。因为白菜干能养心调血、除烦止渴,有消除燥热、通利肠胃、下气消食的作用。此汤清润甘爽,食用时喝汤吃汤渣,可以清肺热、治咽炎声嘶等。

推荐九:雪梨南杏仁海蜇汤

材料:雪梨1个、海蜇皮60克、南杏仁10克、姜2片。

做法:雪梨洗净去皮去核,切6瓣;南杏仁洗净,稍浸泡;海蜇皮切成细条,以清水浸泡,漂去异味,捞起挤干水分;煮沸清水,倒入炖盅,放入所有材料,隔水炖一个半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天气炎热,口干舌燥,不妨试试雪梨南杏仁海蜇汤。雪梨能生津清热,南杏仁润燥补肺,海蜇化痰消积,合而为汤则清润祛热,化痰止咳,润肠通便,是夏秋之交的消暑靓汤。

中秋话养生


中秋是气候转换的分界点。一过中秋,天气明显转凉,早晚温差加大,人体新陈代谢渐缓,容易引起感冒、咳嗽。除上呼吸道毛病外,有些人会有皮肤干燥、腹泻、便秘、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那么,

中秋有哪些基本原则呢?

饮食宜忌

中秋节前后气候稍凉,空气中普遍缺乏水汽,在饮食上,应少食辣椒、葱、韭菜、蒜等辛辣食物,同时应多吃芝麻、糯米、蜂蜜、甘蔗、菠菜、白木耳、梨、鸭肉、乳品等食品。体弱的老人还可以多喝一些粥来益胃生津。

中秋节期间,应注重饮食平衡,以保证营养全面。专家提示,不宜过量食用寒凉瓜果,以免造成腹泻,同时,不宜食用辛辣食物以防造成大便干结等症。

咋吃月饼

螃蟹和月饼是节日期间的经典美食,但食用不当会有害健康。专家指出,普通人吃月饼应有所节制,若暴食过量,有可能导致急性胰腺炎,出现剧烈腹痛等症状。一般情况下,每人每天不超过半块月饼,儿童和老人酌情削减。

螃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喜食的佳品。但螃蟹喜食小生物、水草及腐烂动物,蟹的体表、鳃部和胃肠道均沾满了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食用时一定要认真对待,如果吃蟹不注意卫生,会使人致病甚至中毒。所以,吃
螃蟹要注意:

忌吃生蟹:

螃蟹的体表、鳃及胃肠道中布满了各类细菌和污泥。吃蟹要蒸熟、煮透,一般开锅后再加热30分钟以上才能起到消毒作用。

忌吃死蟹:

死蟹体内的细菌会迅速繁殖,扩散到蟹肉中,分解蟹肉中的氨基酸,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吃死蟹可能诱发呕吐、腹泻。除此之外,垂死的蟹也不宜购买。

忌吃久存熟蟹:

存放的熟螃蟹极易被细菌污染,因此,螃蟹宜现烧现吃。万一吃不完,剩下的一定要保存在干净、通风的地方(最好是冰箱中),吃时必须回锅再煮熟、蒸透。

忌吃太多:

蟹肉性寒,不宜多吃。脾胃虚寒者尤应引起注意,以免腹痛、腹泻。一般吃蟹一至两个即可,吃完蟹后最好喝上一杯姜茶祛寒。


1 2

中秋话养生(2)


忌喝茶水:

吃蟹后1小时内忌饮茶水。因为茶水会冲淡胃酸,茶会使蟹的某些成分凝固,不利于消化吸收。

忌吃柿子:

切忌螃蟹与柿子同吃,因为柿子中的鞣酸等成分会使螃蟹中的肉蛋白凝固,可能引发呕吐、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

预防有招

腹泻和便秘:

便秘是由于体内缺少纤维素和大量水分,致使胃肠蠕动失常,肠道中代谢物、细菌等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排出。专家指出,在所有蔬菜当中,富含膳食纤维最多的是根茎类蔬菜,比如土豆、红薯、莲藕、竹笋等,在中秋节适量食用可以缓解便秘。

经历一整个夏季,人的脾胃功能比较弱,当食用饮食不当时,就易引起腹泻。

为预防腹泻,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勿食生、冷等食物,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尤其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多数秋季腹泻病例都是病毒引起的,对于病毒性感染,目前无特效药物,在治疗时以对症处理为主,通常可以自愈。但剧烈而持久的腹泻,将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此时,可在治疗的同时,适当吃点止泻药。应注意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有助于预防肠道传染病。

秋燥和感冒:

秋初暑气由盛而降,早凉夜热,日夜温差变化大,这种凉热不定的天候最容易感冒。

专家指出,每日晨、晚应养成用冷水浴面、热水泡足的习惯,这有助于提高身体抗病能力,此外,适度散步、打球、做操、练拳等运动可提高身体御寒能力,防止感冒的发生。

秋季气候干燥,可适当服用芝麻、蜂蜜、冰糖、梨等食品,以滋阴润燥。老年人脾胃虚弱者,宜食温热熟软的食物。

推荐一个老年人、婴幼儿都适宜的可防可治的小偏方:一把糯米煮成汤,七个葱根七片姜,熬熟对入半瓶醋,预防伤风感冒保平康。


1 2

夏季养生要点


夏三月,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夏季烈日炎炎,雨水充沛,万物竞长,日新月异。阳极阴生,万物成实。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人在气交之中,故亦应之。所以,夏季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养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一、精神调养

夏属火,与心相应,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视心神的调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精神饱满,如同含苞待放的花朵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皆非所宜,嵇康《养生论》说,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这里指出了“心静自然凉”的夏季养生法,很有参考价值。

二、起居调养

夏季作息,宜晚些入睡,早些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

“暑易伤气”,炎热可使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所以,安排劳动或体育锻炼时,要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并注意加强防护。午饭后,需安排午睡,一则避炎热之势,二则可恢复疲劳。

酷热盛夏,每天洗一次温水澡,是一项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能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爽,消暑防病,而且能够锻炼身体。因为温水中冲洗时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扩张体表血管,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没有条件洗温水澡时,可用温水毛巾擦身,也能起到以上作用。

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英.睡眠时不”上厕粪送风,更不宜夜晚出宿。有空调的房间,也不宜室内外温差过大。纳凉时不要在房檐下、过道里,且应远门窗之缝隙。可在树萌下、水亭中、凉台上纳凉,但不要时间过长,以防贼风入中得阴暑症。

夏日天热多汗,衣衫要勤洗勤换,久穿湿衣或穿刚晒过的衣服都会使人得病。

三、饮食调养

五行学说认为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故《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之说。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故孙思邈主张:“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夏季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亦多。若心肌缺盐,搏动就会失常。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素问藏气法时沦》说: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泻之”。阴阳学说则认为,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如《颐身集》指出:“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心主表,肾主里,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唯其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食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

夏季致病微生物极易繁殖,食物极易腐败、变质。肠道疾病多有发生。因此,讲究饮食卫生,谨防“病从口入”。

四、运动调养

夏天运动锻炼,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公园、河湖水边、庭院空气新鲜处,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广播操为好,有条件最好能到高山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可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仅伤阴,也伤损阳气。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盐开水或绿豆盐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不要立即用冷水冲头、林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五、防病保健

夏季酷热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易致疰夏、中暑等病。疰夏主要表现为胸闷、胃纳欠佳、四肢无力,精神萎靡、大便稀薄、微热嗜睡、出汗多、日渐消瘦。预防疰夏,在夏令之前,可取补肺健脾益气之品,并少吃油腻厚味,减轻脾胃负担,进入夏季,宜服芳香化浊,清解湿热之方,如每天用鲜藿香叶、佩兰叶各10g,飞滑石、炒麦芽各30g,甘草3g,水煎代茶饮。

如果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胸闷、心悸、注意力不能集中、大量出汗、四肢发麻、口渴,恶心等症状,是中暑的先兆。应立即将病人移至通风处休息,给病人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若用西瓜汁、芦根水、酸梅汤,则效果更好。预防中暑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过度曝晒,注意室内降温;睡眠要充足;讲究饮食卫生。另外,防暑饮料和药物,如绿豆汤、酸梅汁、仁丹、十滴水、清凉油等,亦不可少。

春季养生要点


春回大地,阳气升发,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人体阳气也顺应春阳之气向外疏发。根据春季春阳升发、乍暖还凉的特点,要科学、合理地调节人们的精神、起居、衣着、饮食、运动等,才能达到养生健身,预防疾病的目的。

在精神上,因春季属肝木之令,只有保持精神情志的舒畅,才能促进肝气的疏泄,有助于肝气的升发与春阳的升发相统一,从而增强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在起居上,宜适当晚睡、早起、外出散步,以适应春季勃勃的生机,汲取大自然的活力,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这是由于阳气升发,人体气血趋向于表,循环系统功能加强,皮肤末梢血液供应及汗腺分泌增多,各组织器官负荷加重,于是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了一种镇静、催眠作用,使身体困乏,早晨不易醒来,醒后又昏昏欲睡,这种现象俗称“春困”。要适应这种生理变化,就应当早起,以舒展形体。但年高多病者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掌握。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各种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也同时开始生长、繁衍,传播疾病,所以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室内卫生,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以预防春季常见的流感、流脑、腮腺炎的发生。

在衣着上,春季虽然天气变暖,但不要急着减衣服。因为早春气温乍暖乍寒,如同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常有寒潮来袭。特别是老年人,气弱骨疏,抗病力差,稍受风寒,易引发疾病。因为天气骤冷会使血管痉挛,血液粘稠,血流速度减慢,造成脏器缺血。于是感冒、肺炎、气管炎、哮喘、关节炎、偏头痛、冠心病等便会接踵而至。在这个时候,应注意防风御寒,常备棉衣,遇冷用之。春季衣着款式应宽松舒展,纯棉织品吸湿性好,暖和又贴身,是内衣的合适选择。

在饮食上,宜选用甘、辛、温之品,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粘硬食物。多选用既利于升发又富营养之品,如黄豆芽、绿豆芽、柑桔、葱、蒜、香菜、蜂蜜之类。由于冬季新鲜蔬菜较少,摄入维生素不足,聚积一冬的内热要散发出去,所以还要多吃些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等。对于体质过敏,易患花粉过敏、荨麻疹、皮肤病者,应禁食含异性蛋白的刺激性食物,如羊肉、蟹之类。

春季一般无进补的必要,但对体虚乏力、气短懒言、动则出汗者,可用党参、黄芪各20克,鸡肉250克,红枣5枚,生姜3片,加水炖熟,食盐少许调味,饮汤吃肉,可经常服用。

在运动上,动作宜舒展,一般可选择散步、慢跑、春游、放风筝等。

中秋后养生掌握9要点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