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四季养生 > 二十四节气养生 > 导航 > 二十四节气小雪运动养生

二十四节气小雪有何讲究

二十四节气养生。

“活动有方,五脏自和。”随着社会的进步,养生不再是一个玄而又玄的学问,要作生活的主人,我们必须注意养生。养生达人是如何进行四季养生的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二十四节气小雪有何讲究”,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二、小雪节气的饮食习俗三、小雪节气的两大饮食禁忌

二十四节气小雪有何讲究

1、小雪节气有何讲究之起居调理

冬季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活动趋向休止,因此小雪节气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阳气,为第二年春天做准备。

1.1、早睡晚起:人们要适当早睡,同时,早晨也不宜起得太早,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1.2、注意衣着:太厚太薄都不好,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建议外出时,体质弱的人最好穿高领而且护腰的服装。

2、小雪节气有何讲究之运动调养

“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句民谚,是以说明冬季锻炼的重要性。通过体育运动,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明显增加,从而保证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氧供应,使人精力充沛。

运动还能减轻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紧张、焦虑、抑郁等状态。小雪时节,要持之以恒进行自身锻炼,但要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雾露中锻炼,同时以温和的有氧运动为主。

3、小雪节气有何讲究之饮食保健

为避免血液粘稠,应多吃保护心脑血管的食品,如丹参、山楂、黑木耳、西红柿、芹菜、红心萝卜等。适宜吃降血脂食品,如苦瓜、玉米、荞麦、胡萝卜等。这个季节宜吃温补性和益肾食品。温补食品有羊肉、牛肉、鸡肉、狗肉、鹿茸等;益肾食品有腰果。芡实、山药熬粥、栗子炖肉、白果炖鸡、大骨头汤、核桃等。另外,要多吃炖食和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

4、小雪节气有何讲究之心理调节

小雪节气中,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症。近年的医学研究发现,抑郁症是人类最常见的心理疾患。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季节变化对抑郁症患者有直接影响,因为与抑郁症相关的神经递质中,脑内5一羟色胺系统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春夏季,5-羟色胺系统功能最强,秋冬季节最弱,当日照时间减少,引起了抑郁症患者脑内5一羟色胺的缺少,随之出现失眠、烦躁、悲观、厌世等一系列症状。

小雪节气的饮食习俗

1、腌制腊肉:在民间,尤其是苏北的一些地区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人们在愈加寒冷的同时,也考虑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在肉被研制大概七~十五天后,接着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这时候就要滴干水了,进行加工制作,这也是腌制腊肉的重要步骤之一。那么该怎么腌制呢?首先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成。

2、品尝糍粑:总所周知,糍粑最开始在江浙沪地区比较流行,由糯米蒸熟再通过特质石材凹槽冲打而成,手工打糍粑很费力,但是做出来的糍粑柔软细腻,味道极佳,后来就流传到了全国各地,变成大众喜爱的美食。有纯糯米做的,也有小米做的,也有糯米与小米拌和做的,还有玉米与糯米拌和打成的,不同材料做出来的糍粑,口感绝对是不一样的,但是,吃糍粑不外乎讲究口感,只要口感好,方法也在于个人决定。

小雪节气的两大饮食禁忌

1、忌盲目食狗肉。一些体质虚弱和患有关节炎等病的人,在严冬季节,多吃些狗肉是有好处的。但不宜盲目食狗肉,以免食用狂犬肉,染上狂犬病。吃狗肉后不要喝茶,这是因为茶叶中的鞣酸与狗肉中的蛋白质结合,会生成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可使肠蠕动减弱,大便里的水分减少。因此,大便中的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就会因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而极易被人体吸收。

2、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虚则补,不虚则正常饮食就可以了,同时应当分清补品的性能和适用范围,是否适合自己。专家认为,进补主要作用是“补虚益损”,而虚又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四种,各有各不同的补法。

延伸阅读

二十四节气之小雪养生攻略


养生导读:二十四节气之小雪到了,这是冬季的节气,你准备好养生保健了吗?二十四节气之小雪养生要衣食住行都兼顾,今天小编为您介绍二十四节气之小雪养生攻略,做好养生才能好过冬!

二十四节气之小雪养生攻略

一、饮食:温润益肾、清火滋润、减咸增苦

小雪时节,宜吃温润益肾的食物,孙思邈《修养法》中云:宜减辛苦,以养肾气。此时可以多吃羊肉、牛肉、鸡肉、腰果、枸杞、芡实、山药、栗子、白果、核桃、黑木耳、黑芝麻、黑豆、桑椹、黄精等。同时可配合药膳进行调养。

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较频繁的节气,为了御寒保暖,各种肉类饮食、药膳、火锅纷纷登场。但人体常因室内供暖、穿得严实,内热散不出去而上火,所以肉食不宜大量,荤素搭配的比例最好是1:5,多搭配些清火滋润的食物,如白萝卜、大白菜、菠菜、黑木耳、甘蔗、豆腐等。建议大家可以多喝点热汤,比如白菜豆腐汤、菠菜豆腐汤、羊肉白萝卜汤等,既暖和又能滋补津液。

冬季的饮食调养不宜过多食用咸味食物,以免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致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冬天的饮食原则是减咸增苦,抵御肾水,滋养心气,以保新神相交,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一般来说,苦味食物具有清热和燥的功效,适用于热症和湿症食用。如苦瓜,味苦性寒,佐餐可收到清热明目、解毒泻火之效;莲子心,味甘而凉,有清泄之功,能清利头目,除烦止渴。

此外,小雪时节,要常食菠菜、猕猴桃、牡蛎、橘子、黄豆和深绿色的蔬菜,因为这些食物中都含有叶酸,可以帮助抵抗抑郁。情绪易抑郁者平时一定要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山楂、西红柿、红心萝卜、黑木耳等,同时也要适当吃些核桃、黑芝麻等能增强体质、益气补血的食物。

小雪养生应少吃寒凉食物,少喝咖啡、烈酒,少抽烟、少吃大鱼大肉,过于麻辣的食物最好不要吃,这会更助长体内的内火。同时大热、滋腻的进补品也尽量避免。冬月不可多食葱,令人发疾。

二、起居:及时穿衣戴帽、早睡晚起、通风保湿

天气转冷,感冒也进入多发季节,专家建议,要及时添衣注意保暖。很多人认为,衣服裹得越紧越暖和,其实不然。衣服太紧太厚,不但会限制身体活动,还会影响血液循环。所以冬季穿衣感觉温暖就可以了。一般来说,老人衣着应以质轻暖和为宜,年轻人穿衣不可过厚,婴幼儿体温调节能力低,应以保暖为主,但切忌捂得过厚、出汗。

头部由于裸露在外面,很容易受风寒。头部一旦受寒,容易引起感冒。要想保暖头部,戴帽子很重要,并且最好能捂住耳朵。另外,头上有很多重要穴位,经常按摩头皮,加快血液循环,也能保持头部暖和。

小雪前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阳气。专家强调,人们要适当早睡,同时,早晨也不易起得太早,尤其老年人时间允许的话,最好等太阳升起,阳气生发时再起床,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冬天天冷,有些人喜欢紧闭门窗或蒙头入睡,这是很不好的习惯。除了白天要开启门窗,让空气对流外,晚上应开小气窗通风。

在冬季,人们往往最关心室内的温度,而忽略了室内的通风和湿度。房间温度太高而湿度太低,也会引起身体不适,极易发生疾病。冬季室内保湿除每日向地上洒些水,或用湿拖把拖地板以增加湿度外也可在散热设施附近放一盆水,让水慢慢蒸发,以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此外,在居室内养几盆花草或是购买加湿器,也可调节室内湿度,使居室内充满清新空气。

三、运动:动静结合、微微出汗、根据体质选择项目

小雪节气中,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绿色植被和红色花卉减少,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症,所以应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

有研究表明,平日里活动量少的人,患感冒的几率比活动正常的人要高出2~3倍。这是因为户外活动时间少,呼吸不到新鲜空气,缺乏阳光照射,会致使身体血液循环减慢,机体抗病免疫力降低,再加上对室外环境的不适应,所以很容易感冒。要预防感冒就要走向大自然,积极运动,强健体质。

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促进血液循环。

冬季锻炼也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杜绝做打球、登山等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运动应选择上午、下午日照充足的时候,避免受寒冷的刺激,防止诱发急病。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要避免过早起床锻炼,以防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

室内锻炼时应保持空气流通。不少人习惯在冬天选择室内锻炼,并把门窗紧闭,以防止寒冷空气的入侵。实际上,这样很容易因缺氧而导致头晕、恶心等症状。因此,在室内锻炼时切记保持空气的流通。

四、情志:重视志藏、多晒太阳

由于冬季养神要重视志藏,故冬天里不可像春天一般精神外露,或者豪情满怀,或者意气昂扬,而应该处于一种内敛状态,情志不可过于外达。因此,人们要尽量避免引起情志不舒,注意保持情绪乐观,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注意保持冷静,以避免神志反常,喜怒无度,杂虑太多而伤神,进而伤及人体脏腑。

清代医学家吴尚先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在北纬地区,不要怕冷而不外出,要适当出去晒太阳,接受阳光照射。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特别是在冬季,由于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而人应乎自然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晒太阳,更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

从西医角度说,冬季多晒太阳,可以补充维生素D,有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阳光能帮助合成5-羟色胺,有利于克服抑郁。冬季要防止恐惧心理,因为恐伤肾。要保持乐观,正面对待一切事物。

二十四节气之小雪养生篇


小雪,望文生义,表示降雪开始的时间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民间曾有:十月立冬小雪涨,斗指己,斯时天已积阴,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这时的黄河以北地区已到了北风吹,雪花飘的孟冬,此时我国北方地区会出现初雪,虽雪量有限,但还是提示我们到了御寒保暖的季节。小雪节气的前后,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

的,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是那些患有抑郁症的朋友更容易加重病情,所以在这个节气里我要着重和患有抑郁症的朋友们讲讲如何在光照少的日子里学会调养自己。

用中医病因学的观点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也就是说,致疾病发生的原因不外乎三种:即内因(七情过激所伤)、外因(六淫侵袭所伤)、不内外因(房室、金刀、跌扑损伤、中毒)。抑郁症的发生多由内因即七情过激所致,七情包括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出现七情变化,这种变化是对客观外界事物的不同反映,属正常的精神活动,也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情况下并不会致病。只有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下,才会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使脏腑气血功能发生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正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说明,人的精神状态反映和体现了人的精神心理活动,而精神心理活动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也可以说是产生精神疾病的关键。因此,中医认为精神活动与抑郁症的关系十分密切,把抑郁症的病因归结为七情所致不无道理,那么调神养生对患有抑郁症的朋友就显得格外重要。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又《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古人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对外,要顺应自然界变化和避免邪气的侵袭;对内,要谨守虚无,心神宁静。即思想清净,畅达情志,使精气神内守而不失散,保持人体形神合一的生理状态,也是静者寿,躁者夭的好说明。

另外,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季节变化对抑郁症患者有直接影响,因为与抑郁症相关的神经递质中,脑内5-羟色胺系统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春夏季,5-羟色胺系统功能强,秋冬季节弱,当日照时间减少,引起了抑郁症患者脑内5-羟色胺的缺少,随之出现失眠、烦躁、悲观、厌世等一系列症状。

综观中西医学的观点,为避免冬季给抑郁症朋友带来的不利因素,我建议大家变被动为主动,不妨用管子的愉悦调神法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欢,忧则失纪,怒则失端,忧悲喜怒,道乃无处。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节喜制怒,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多晒太阳以保持脑内5-羟色胺的稳定,多听音乐让那美妙的旋律为你增添生活中的乐趣。清代医学家吴尚说过: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除此之外的饮食调养也不容忽视,医学大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篇》中说:食能祛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

二十四节气冬至养生


二、冬至养生吃什么蔬菜三、冬至节气养生的食谱

二十四节气冬至养生

1、冬至节气养生之饮食调理

冬季人体偏寒固然是需要进补,并且是进补一些高热量的食物,但是由于个人的体质不同,冬令时节饮食调理,个人是需要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食物,这样才能达到真正养生的效果。另外在更需要注意的是在冬季不宜吃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主要是因为辛辣刺激的食物易生内火;牛、羊、狗等家畜类的食物易造成饮食不化,聚湿生痰,所以最好是少吃为妙。在这里更多的是建议多吃些补充津液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

2、冬至节气养生之热水泡脚

俗话说“寒从脚底,病从心生”,由此可见,脚不仅是人体重要器官,还连结着心脏等重要部位,所以冬季保护好自己双脚能够有效的避免各种疾病的危害。所以在这里建议,各位朋友每天晚上可以坚持用热水泡脚,特别是那些总是会出现冻疮的朋友,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对于预防冻疮还更加有效。

3、冬至节气养生之定时起居

冬至之后,白天时间缩短,睡眠时间也需要根据季节调整,最好是早睡晚起,等到天亮再起床,尤其是老年人,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等慢性病,尤其要做到缓慢起床,不能醒来立马起床,可能导致血压急剧升高。老年人可以在早上9-10点出来运动,或者下午3-5点运动都可以,不用非要早起运动。

4、冬至节气养生之多做运动

喜欢晨练的老人们也不需要那么早起床,最好太阳出来再去锻炼,这样阳气升发,还可以晒太阳补阳,也不会因为太冷而出现心血管意外。除此之外,年轻人更要多运动,因为长期在办公室坐着,很少晒到太阳,身体内血液不畅通,更容易生病,多运动还能有利于增加免疫力,减少感冒。

冬至养生吃什么蔬菜

1、大白菜:众所周知,大白菜是富含维生素C和维E的食物,对护肤养颜极有帮助。大白菜中含有非常丰富的粗纤维,不仅具有润肠排毒的效果,同时还能刺激肠胃的蠕动,对消化和利便很有帮助。

2、淮山:淮山可强筋骨、润皮毛。淮山是一种效果极好的药食两用食材,可为人体提供足量的黏液蛋白,从而达到健脾养胃以及益肺止咳的功效。值得注意的是淮山是助湿的食材,湿气旺盛的人不宜单独服用,一般人均可食之。

3、大葱:一般来说葱绿的部位通常要比葱白部分的营养价值更高,不过从通阳和食疗养生方面来看,葱白部分的功效反而更大。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在感冒的经典食疗中很多都配入了葱白,如最常见的葱鼓汤的主要成分就是葱白,这是因为葱白具有很好的解毒功效,除了能防止感冒,还能有效缓解阴寒引起的腹痛以及头痛鼻塞的症状。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患有肠胃病的朋友不宜多食。

冬至节气养生的食谱

1、羊肉炖萝卜。原料:白萝卜、红萝卜各2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盐适量。

做法:将红萝卜、白萝卜去皮洗净切块,羊肉洗净切块,并于沸水中焯去血水备用。沙锅放入清水,大火煮沸后放入羊肉、生姜、料酒,小火炖至六成熟,加入萝卜,焖至羊肉烂熟,调入精盐、味精即成。

功效:益气补虚、温中暖下。

2、参归羊肉汤。原料:党参15克,枸杞子15克,当归10克,羊肉150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

做法:将羊肉洗净,斩成小块。其余用料洗净,生姜拍烂,备用。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适量水,小火煮3小时,加精盐调即成。

功效:健脾补肝肾。

二十四节气古画欣赏


24节气是中国传统农历,它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农事活动。从小我们就背过二十四节气歌,对于24节气你到底了解多少?中医提倡顺应时节养生,应节气之变化及时调整饮食起居,那么24节气养生怎么做?下面让我们随着

二十四节气

古画欣赏,再好好学习24节气养生法吧!

节气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在黄道上的位置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如今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立春

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与您共赏24节气之雨水、惊蛰、春分

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当初他们只是注意到在不同的气候中,同一时间太阳位置的高低也不同,于是他们在地上立了一根竹竿,观察竹竿影子的长短变化,取中午竹竿影子短的那一天为夏至,取竹竿影子长的那一天为冬至,逐渐他们又发现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长短相等的时候,便又定为春分秋分,由于二分二至相隔的时间太长,无法满足生产上的需要,又陆续制定了其它的节气,秦代时已制定了立春、雨水、立夏、小暑、立秋、处暑、白露、霜降,到了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全部确定并和我们现在的二十四节气完全相同。

根据中医理论,24节气中的每一个节气都有不同的养生重点。

大寒是一年中的后一个节气,在气象记录中虽不像大雪到冬至、小寒期间那样酷冷,但仍处于寒冷时期。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清代《真州竹枝词引》记载:腌肉鸡鱼鸭,曰,年肴,煮以迎岁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季的大忙之后,进入了冬三月的农闲季节,而随着大寒的到来冬季农闲接近尾声,在准备腌鱼、腊肉之时,已经隐隐可以感受到大地回春的景致,此刻人们的身、心状态也应随着节气的变化而加以调整。

《灵枢本神》曰:智者之养神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吕氏春秋尽数》提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辩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寿长焉。就是说顺应自然规律并非被动的适应,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首先要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以其防御外邪的侵袭。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这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的总结,也说明了人们对身体调养的重视。

小寒

每年的一月五日前后是小寒节气。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上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可以说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冷的节气。常有冷在三九的说法,而这三九天又恰在小寒节气内。之所以叫小寒而不叫大寒,是因为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按当时的情况延续至今而已。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如今各种药膳火锅成了全国百姓消寒壮热的美味佳肴。正因如此,很多人忽略了合理进补的问题,特别是青年人,自恃体强而暴饮暴食,饥饱寒热无度,终引来无穷后患。

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说明饮食物对人体的作用。小雪节气虽已数九寒天,人们大补特补无可非议,但进补当中不可无章无法,应本着因人施膳的原则,了解饮食宜忌的含义,元代《饮食须知》强调:饮食,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纵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

大雪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这里十一月是指农历),这是古人对大雪的解释。大雪节气常在十二月七日前后到来,此时我国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北方则呈现万里雪飘的迷人景观。有句农谚:大雪冬至雪花飞,搞好副业多积肥,人们盼着在大雪节气中看到瑞雪兆丰年的好兆头,可见大雪节气的到来,预示着来年的吉祥与否。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说到进补,很多人只是狭义地去理解,认为所谓的补就是吃点营养价值高的食品,用点壮阳的补药,其实,这只是进补的一个方面,而进补则是养生学的一个分支内容。谈到养生,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何为养?何为生?所谓的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所谓的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具体地说就是要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温寒等综合调养达到强身益寿的目的。在运用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两点:

1.养宜适度:所谓适度,就是要恰到好处。不可太过,不可不及。若过分谨慎,则会导致调养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劳作则怕耗气伤神,稍有寒暑之异便闭门不出,食之惟恐肥甘厚腻而节食少餐,如此状态,都因养之太过而受到约束,不但有损健康,更无法尽终天年。

2.养勿过偏:综合调养要适中。有人把补当作养,于是饮食强调营养,食必进补;起居强调安逸,静养惟一;此外,还以补益药物为辅助。虽说食补、药补、静养都在养生范畴之中,但用之太过反而会影响健康。正如有些人食补太过则会出现营养过剩,过分静养只逸不劳则会出现动静失调,若药补太过则会发生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新陈代谢产生失调而事与愿违。

所以,在进行调养时应采取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补泻结合、形神供养的方法,力求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

 小雪

小雪,望文生义,表示降雪开始的时间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民间曾有:十月立冬小雪涨,斗指己,斯时天已积阴,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这时的黄河以北地区已到了北风吹,雪花飘的孟冬,此时我国北方地区会出现初雪,虽雪量有限,但还是提示我们到了御寒保暖的季节。小雪节气的前后,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的,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是那些患有抑郁症的朋友更容易加重病情,所以在这个节气里我要着重和患有抑郁症的朋友们讲讲如何在光照少的日子里学会调养自己。

用中医病因学的观点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也就是说,致疾病发生的原因不外乎三种:即内因(七情过激所伤)、外因(六淫侵袭所伤)、不内外因(房室、金刀、跌扑损伤、中毒)。抑郁症的发生多由内因即七情过激所致,七情包括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出现七情变化,这种变化是对客观外界事物的不同反映,属正常的精神活动,也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情况下并不会致病。只有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下,才会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使脏腑气血功能发生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正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说明,人的精神状态反映和体现了人的精神心理活动,而精神心理活动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也可以说是产生精神疾病的关键。因此,中医认为精神活动与抑郁症的关系十分密切,把抑郁症的病因归结为七情所致不无道理,那么调神养生对患有抑郁症的朋友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十四节气小雪有何讲究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