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的现场急救
秋冬老人养生急救。
“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但凡长寿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养生,每个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不能忽视养生。关于中医养生有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心源性猝死的现场急救”,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心脏性猝死发生突然,常常使人措手不及,所以专等医生来救和或送往医院去救,都会耽误最宝贵的抢救时机。分秒必争,时间就是生命的真实涵义,就是要立即开展现场急救。
心脏性猝死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病人突然意识丧失,有的出现抽搐;呼吸迅速变得不规则,呈叹息状,随之呼吸停止;这时脉搏摸不到,用耳朵贴在左胸前区也听不到心跳;病人两眼瞳孔随后很快散大,用手电光线照射也不见瞳孔缩小。
当出现上述情况后,在场的人要立即不失分秒地抢救。心脏发生心室纤颤时,利用电击除颤当然最为理想,但在现场是不可能有这类抢救器械的。我们可以赤手空拳地除颤,手握空心拳头,在病人心前区捶击2次,如无反应,则可再捶击2-3次。对于刚刚发生室颤的心脏,胸前区播击有较好的除颤效果,可以使室颤消除而重新出现心脏跳动。必须注意,要及早采用,在用耳朵听不到心跳瞬息间的一分钟内,实施拳击除颤效果最好。
如果拳击后,仍然听不到心跳,就要改作胸外心脏挤压;呼吸停止者,再进行口对口吹气,以维持血液循环,恢复呼吸。
心脏挤压使心脏复跳。心脏停跳后,要使心脏恢复跳动以维持血液循环,最有效的急救方法就是心脏挤压。心脏挤压分胸内和胸外两种。剖开病人的胸腔,医生用手直接按捏那挑子形的心脏进行挤压,称为胸内心脏挤压;不打开胸腔,在病人胸廓外进行挤压,称为胸外心脏挤压,它应用最广,群众就地即能进行,其作用与效果并不比胸内心脏挤压差,所以一般讲到心脏挤压,多系指胸外挤压。
心脏挤压比较普遍采用,还是近20年来的事情。其实19世纪有人在猫、狗的胸廓上挤压心脏部位,居然使刚刚停跳的心脏得以复跳,是当时并未引起人们重视。直到1960年,在病人身上进行,并配合以口对口吹气式的人工呼吸后,复苏效果很好,才被推广。ys630.CoM
心脏深居胸廓内,在体外挤压,怎么能使它复跳呢?原来,心脏的前面是胸骨和肋骨,如果对胸骨施加压力,它能够下陷34厘米。心脏的后面是胸椎,心脏的外边有心包裹住,使它不易向两侧移动。所以,如果我们用双手在胸骨处施加较大的挤压力量,外力就能通过胸骨的下陷压挤心脏,达到使心脏被动收缩的目的。当挤压力量解除,也就是将双手突然放松,由于肋软骨的弹性,陷下的胸骨又恢复到原来位置,心脏不再受到挤压,同时胸廓容积增大,胸腔内负压增加,静脉血回流到舒张的心脏,心室又充盈了血液。然后,再挤压胸骨,如此反复进行,维持血液循环。
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在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时,病人应该是仰卧在硬板床上或地上,如睡在沙发床、棕床上,因背后是软物,达不到挤压的目的,必须移到硬处,或在其背后垫一木板。救护人员的手,应放其胸骨下l/2处,这个部位相当于两乳头连线正中间。群众在现场操作中对此总结了两句话中指对凹膛,当胸一手掌。意思是把手的中指对着病人颈下的凹膛(相当于天突穴位),手正中放在胸脯上,手掌根部正好是胸骨下段。如果病人是孩子或身体瘦弱者,用一只手挤压的力量即可;而对成人,则用双手重叠挤压的力量才能使胸骨下陷34厘米。挤压时,凭借救护人体重的力量,有节奏带冲击性地挤压,挤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以每分钟挤压60次为宜。心脏挤压时需做口对口吹气,心跳与呼吸是息息相关的,当心脏性猝死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猝死,心跳停止后,呼吸很快也随之停止。由于呼吸、心跳常常是同时停止,因此在现场抢救中,必须对恢复心跳和呼吸都采取措施。
如果我们只做心脏挤压不做口对口吹气,那么血液循环虽可暂时维持,但流向身体各处的血液中并不含有氧气,组织细胞仍然得不到氧的供应;二氧化碳也无法被排出体外。
相关阅读
心源性哮喘的首选药是什么?
心源性哮喘这危害比较大的一种疾病,出现该疾病的患者,平时一定要多休息,千万不能过度劳累,即便是病情治疗好之后,也不能过度奔波劳累,否则会诱发病情的发作,当心源性哮喘发作的时候,患者会非常难受,比如会出现严重的呼吸障碍,那么这时候该如何用药呢?
心源性哮喘的首选药:
心源性哮喘是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时出现的喘息症状,易与支气管哮喘混淆,是由于左心衰竭和急性肺水肿等引起的发作性气喘,其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可与支气管哮喘相似。心源性哮喘既往有高血压或心脏病历史,哮喘时,伴有频繁咳嗽、咳泡沫样特别是血沫样痰,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心音异常等。心源性哮喘多见于中老年;发病季节性不明显;在两肺可闻及较多的干性啰音,有大量粉红色的泡沫痰;可见左心增大、奔马律及病理性杂音;肺淤血及左心增大;需用洋地黄、吗啡、利尿剂、氨茶碱。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时难以鉴别患者究竟为支气管哮喘还是心源性哮喘,而患者在24小时内又未用过茶碱类药物,可先将氨茶碱0.25克稀释后静脉注射,以缓解哮喘症状。此时切不可贸然使用肾上腺素或吗啡。
目前这种情况主要考虑是有过敏性哮喘导致出现的情况,平时要避免感冒,避免过度的运动,避免到灰尘和花粉多的地方去治疗上主要是应用一些抗过敏的药物,配合一些增加身体免疫力的药物,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同时可以外用一些激素喷剂,例如舒利迭等进行调理治疗。
心源性哮喘心源性哮喘常见于左心衰竭,发作时的症状与哮喘相似,但心源性哮喘多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和二尖瓣狭窄等病史和体征。阵发性咳嗽,常咳出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可闻及广泛的湿啰音和哮鸣音,左心界扩大,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及奔马律。病情许可作胸部X线检查时,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征,有助于鉴别。
心源性休克的病因
休克是我们常听到的一种容易致死的突发症状,导致休克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中风或是劳累过度都有可能导致休克。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死亡率极高的心源性休克,这也是许多心脏病病人突发死亡的罪魁祸首。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帮助大家了解心源性休克,避免受到他的伤害。
1.心肌收缩力极度降低
包括大面积心肌梗死、急性暴发性心肌炎、原发性及继发性心肌病。家族性贮积疾病及浸润、家族遗传性疾病、药物性和毒性过敏性反应、心肌抑制因素、药物、心瓣膜病晚期、严重心律失常,以及各种心脏病的终末期表现。
2.心室射血障碍
包括大块或多发性大面积肺梗死、乳头肌或腱索断裂、瓣膜穿孔所致严重的心瓣膜关闭不全、严重的主动脉口或肺动脉口狭窄。
3.心室充盈障碍
包括急性心包压塞、严重二、三尖瓣狭窄心房肿瘤或球形血栓嵌顿在房室口、心室内占位性病、变限制型心肌病等。
4.混合型
即同一患者可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因,如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或乳头肌断裂。其心源性休克的原因既有心肌收缩力下降因素,又有心室间隔穿孔或乳头肌断裂所致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再如风湿性严重二尖瓣狭窄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风湿活动时引起的休克,既有风湿性心肌炎所致心肌收缩力下降因素,又有心室射血障碍和充盈障碍所致血流动力学紊乱。
5.心脏直视手术后低排综合征
多数患者是由于手术后心脏不能适应前负荷增加所致,主要原因包括心功能差、手术造成对心肌的损伤、心内膜下出血,或术前已有心肌变性坏死、心脏手术纠正不完善,心律失常手术造成的某些解剖学改变,如人造球形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引起左室流出道梗阻,以及低血容量等导致心排血量锐减而休克。
除了心源性休克,能导致休克的原因还有很多,而且休克症状对我们的生命有着极大的威胁,如果你身边有患有心脏病或是易导致休克疾病的家人或是朋友,切记要给予充分的照顾,降低其引发休克的几率,以免被病魔夺去宝贵的生命。
心源性休克的偏方
心源性休克是因为心脏的功能极度的减退而引起的,这一疾病最常见的病因就是急性的心肌梗死,还有就是严重的心肌炎,心律失常,还有一些心肌病,心源性休克的死亡率是特别高的,因此也已经引起了很大的重视了,对于心源性休克的治疗也是很受关注的,下面我们看看心源性休克的偏方治疗。
偏方一可用针灸治疗
常用穴:素髎、内关、涌泉。
备用穴:水沟、足三里、十宣、百会、合谷。
一般仅取主穴,如用之收缩压仍不能达80mmHg,可适当加配穴位。应用中等强度的平补平泻手法。素髎穴从鼻尖端斜向上刺入,深0.5寸~l寸,持续运针30min;其他穴位可连续捻转提插3min~5min,稍作间歇继续运针,直至血压回升,留针lh~12h,视血压稳定,症情改善后去针。留针期间宜间断予以运针。
针灸防治休克的疗效判断标准:
半小时内收缩压上升至80mmHg以上,且12h内一直保持稳定,或者全身情况改善,血压在1~2h内上升至80mmHg以上为显效;
若全身情况及血压有改善,但血压在2h以内仍未能上升至80mmHg者则有效;
而全身情况及血压无改善,这种情况,则为无效。
偏方二点舌治昏迷
【药材】
紫雪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或冰片、麝香。
【具体做法】
将紫雪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或冰片、麝香等开窍醒脑的药物水溶后,用棉签蘸药点在舌头上,用药厚铺舌上时,再用温开水化之,化薄后继续点药。
偏方三辨证分型治疗
(1)厥证: 治法:益气温阳、化瘀通络。
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味。药用人参、当归、桂枝、白芍、甘草、大枣,丹参、赤芍、麦冬。方中人参大补元气;麦冬滋养心阴;当归苦辛甘温,补血和血,与芍药合而补血虚;桂枝辛甘而温,温经散寒;甘草、大枣之甘,益气健脾,既助归、芍归血,又助桂枝通阳;丹参、赤芍活血通脉。诸药相合,以达益气养阴生血、温阳化瘀通络之功,临证应用时,应注意与不同病因相结合施治。汗出不止者,加龙骨、牡蛎涩而敛汗,四肢厥冷者,加附子回阳救逆。
(2)脱证:①阳脱:治则:回阳救逆。
方药:人参四逆汤加味。用人参、附子、干姜、甘草、肉桂。
方中经参温阳益气固脱;附子、肉桂补益先天命门真火,通行十二经;干姜助附、桂升发阳气;炙甘草既可解附子之毒,又能缓姜、桂辛烈之性。诸药合用,共达回阳救逆之功。浮阳上越,面红者,加用生龙骨、牡蛎以收敛浮阳;目陷色黑者,加山萸肉、五味子以益肾纳气;冷汗不止者,加麦冬、五味子、龙骨、牡蛎益气敛阴止汗。②阴脱 治法:益气养阴固脱。方药:固阴煎加减。用人参、生地、山萸肉、黄芪、麦冬、五味子、肉桂、甘草。方中人参甘平,大补元气;黄芪助人参益气固脱;生地、麦冬、山萸肉养阴生津,五味子敛阴;少佐肉桂温阳,以期阴得阳助则源泉不竭之意。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固脱之功。若阴阳俱脱者,宜阴阳双补以固脱,则以人参四逆汤合固阴煎加减;若见唇色、指端青紫者,加入丹参、赤芍、红花、川芎等活血之品。
对于治疗心源性休克的偏方大家都要去多了解的,毕竟这样的疾病是很严重的,如果不去及时的治疗,病情变的严重了就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家也要去预防一些心脏病的出现,保持好的心态是很重要的。
猝死的原因
二、猝死的前兆三、猝死的特征
猝死的原因
1、猝死的病理原因
1.1、冠心病导致的猝死
是心性猝死中最常见的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
1.2、心肌炎导致的猝死
重症心肌炎时可有心肌弥漫性病变,导致心源性休克和猝死。心肌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的炎症性病变。多种因素如感染、物理和化学因素均可引起心肌炎,所造成的心肌损害的轻重程度差别很大,临床表现各异,轻症患者无任何症状,而重症患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1.3、原发性心肌病导致的猝死
病变以侵犯心室为主,也可累及心脏传导系统。
1.4、风湿性心脏病导致的猝死
主动脉瓣狭窄病人约25%可致猝死。
2、猝死的心理原因
压力大,其实跟第一项有点类似,只是前者是身体疲倦,压力则是是人心理疲倦,经常感到压抑、紧张、焦虑会大大增加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管疾病的发生率,我们一定要学会解压的方法,平时要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多搞些活动,给自己减减压。
3、日常不良行为导致的猝死
3.1、抽烟喝酒
抽烟喝酒也是诱发猝死的一个原因,特别是喝酒,在酒局饭局中总是有人劝酒或者不顾身体地豪饮,酒精会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引起心血管的问题,长期饮酒还会导致心脏衰竭。所以为了你的个人健康,酒适可而止,一定要有节制。
3.2、突然运动
天气转暖,不少人临时抱佛脚,想短期练出好身材,没想到反而适得其反。还有人平时不运动,周末疯狂锻炼,成为“周末战士”,也容易造成运动过量,出现伤病,如果有心脏病的还会导致猝死。
猝死的前兆
1、疼痛
相比较而言,疼痛反应是猝死的发病征兆中,最易被我们抓住和感知的信号。当感到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过气时,就要提高警惕。
2、潜在病因
除了疼痛,还要警惕可能导致猝死的潜在病因。比如,是否有易形成血栓的病史。例如一位骨折病人,他曾在一段时期内被限制运动,那么他就容易发生静脉血栓,而静脉血栓一旦掉下来,则可能发生肺梗死。
3、口唇发紫
如果工作性质是久坐或长期站立,血液循环不好,当病情发作时,除了疼痛外,若还有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等,就要高度怀疑可能是肺栓塞。
猝死的特征
1、病魔之首
猝死是最可怕的疾病。在人类所有的疾病中,就其突发性、紧急性、严重性、恶性程度和后果而言,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疾病能够与猝死相比。
2、发病突然
猝死是患者猝然而死,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他(她)的家人及朋友,都将始料不及。有时发病后患者甚至无法留下一句话。这就是猝死为什么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疾病的原因。
3、高发病率
绝大部分的猝死患者是死于心脏停搏(CA),而心脏停搏的发病率非常高,它导致的死亡超过大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流感、肺炎、车祸、HIV、枪支案件和家庭火灾致死人数的总和。我国每年有180万人死于猝死,平均每分钟有3~4人因猝死而死亡。
猝死的偏方
患者在出现病症后一小时内死亡,一般都会被界定为猝死;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猝死主要成因是冠心病、心脏衰竭和遗传性心脏病,而患者病发时会心律不正,心脏突然跳得过快、收缩过速,而导致输出血液不足,令脑部和其他身体器官缺氧,心脏同时因停顿而死亡。
偏方1
用三棱针点刺舌尖,使其血
偏方2
针灸:取督脉、十二井为主,辅以手足厥阴、足阳明经穴。用毫针泻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处方:人中、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
偏方3
七成熟的青柿子1000克,蜂蜜2000克。将柿子洗净去柿蒂,切碎捣烂,用消毒纱布绞汁,再将汁放入砂锅内,先用大火,后改小火,煎至浓稠时加蜂蜜,再熬至黏糊,停火,冷却,装瓶。开水冲饮,每次1汤匙,1日3次。
猝死一般很突然,因此要提前了解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疾病史。为了降低猝死的发生率,建议对处于心肌梗死急性期的病人切勿做切割磁力线的快速运动,以减少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发生。对于静息状态的猝死的预防,首先应防止心肌缺血性疾病的发生,增加心脏冠状动脉血流量,以增加抗心电干扰能力,同时也要尽力减少或避免电磁波的干扰。
心源性肝损伤的危害有哪些
心源性肝损伤的危害,是我们不可忽视的,而且这些疾病还可能会容易引起一些并发症,成为出现继发性出血或者是感染,以及造成急性肝肾肺功能障碍等这些危害。
(1)肝创面胆漏
可致胆汁性腹膜炎或局限性腹腔脓肿,也是一种较严重的并发症。预防胆漏的方法是手术时细心结扎或缝扎断裂的大小胆管并安置引流管。发生胆漏后,在胆总管安置“T”形管引流,可降低胆道内压力促进愈合。
(2)继发性出血
多因创面处理不当,留有死腔或坏死组织而继发感染,使血管溃破或结扎线脱落而再出血。出血量大时,需再次手术止血,并改善引流。
(3)感染性并发症
有肝脓疡、膈下脓肿和切口感染等。彻底清除失去活力的肝组织和污染物,妥善止血,并安置可靠有效的引流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一旦脓肿形成,应及时引流。
(4)急性肝肾肺功能障碍
极为严重而又难处理的并发症,预后不佳。多继发于严重复合性肝损伤、大量失血后长时间休克、阻断向肝血流时间过长、严重腹腔感染等。因此,及时纠正休克,留意阻断向肝血流时间,正确处理肝创面,安置有效的腹腔引流,预防感染是防止这种多器官衰竭的重要措施,也是目前对多器官衰竭最好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