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法

2019-10-12

水罐法

节气养生法。

“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忍饥者长寿,耐寒者体健。”随着生活的提升,养生已经成为社会性的关注焦点,勿以恶小而为之,不注意养生,这种“恶”会报复我们的身体。如何分辩关于中医养生话题的对错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水罐法》,希望对您的养生有所帮助。

目前有二类方法。

一、煮罐法:

系通过蒸煮排气,形成罐内负压,使之吸拔于皮肤上的方法。具体操作为,将若干个竹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数分钟。使用时,令病人坐卧于一旁,以长柄镊子将竹罐挟出。挟出时必须使罐口朝下,把水甩干抹净,或用折叠之毛巾紧扪住罐口,乘热迅速扣在选好的部位。此法适于拔排罐、煮药罐等,其操作较为繁复,现代临床应用不多。操作时,一定要注意把罐内的水甩干净,否则沸水可能会损伤皮肤。

二、水火罐法:

是一种罐内盛水,以火力排气的拔罐方法。具体操作为:选用大号玻璃罐,先在罐内放入适量的温热水,以稍高于人体温度为宜。水量一般不要超过罐容积的三分之一。然后将罐口略倾向水平,在罐内腰部上方,帖一浸有95%酒精棉片,点燃棉片即可吸拔(此为前述之贴棉法)。注意拔罐时,所拔位置宜斜向罐口,待拔好后,方可摆正体位,使罐口向下,罐内的水对穴区产生刺激。起罐时,因罐内有水,须将罐具慢慢滑向一侧,令罐口向上,一翻掌取罐,这样罐内的水不会倾出而弄湿衣衫。

本法可起到机械和温热的双重刺激作用,对某些病症有较好的效果,但要求术者操作熟练,病者主动配合。

ys630.COm精选阅读

火罐法


一、闪火法:

是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排气方法。先准备一头缠有小团纱布或脱脂棉的铁丝一根(如无,可用长镊子夹脱脂棉团),95%酒精一瓶,酒精灯一盏。拔罐时,左手执罐,右手执铁丝或镊子,先在95%酒精中将棉团浸湿,于酒精灯上点燃后,迅速在罐内绕2~3圈,即将火退出,把罐扣在选择好的部位上。本法因无火在罐内,较之其他火罐法更为安全,且操作简单,可连续进行,特别适宜于拔闪罐、排罐。但应该注意以下几条:

(一)棉团蘸酒精时不可过多,以免火随酒精滴燃,烫伤肌肤。

(二)棉团在罐内加热时,不可过于靠罐口,造成罐口过烫,灼伤肌肤。

(三)手执罐具,要始终保持罐口朝下的方向,不可向上倾斜,以防热气上溢,影响吸拔效果。

(四)闪火法要求动作迅速熟练,充分掌握吸拔时机,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二、投火法:

系传统拔罐法之一。方法为一手执罐,一手执一张易于燃烧的纸条,将纸条燃者后,趁其燃得最旺盛时,迅即投入罐内,将罐扣于穴位之上。此法简便易行,吸拔力也较强。亦须注意:(一)因罐内有正燃着的物质,要采取横扣或侧扣的方式,以免燃物跌落,损伤肌肤。

(二)因纸条燃烧产生纸灰烟尘,易发生污染,故刺络拔罐或皮肤有破溃之处,最好不用此法。

三、架火法:

其传统方法是用易燃的软布,裹一枚硬币,将布的四角折转向上约一寸许,置于待拔的部位。拔罐时,只须把布角点燃,然后速扣罐在其上。目前,此法已很少采用。较常用之法是:先选圆形不易燃且隔热性好的物件,如青霉素的橡皮盖,姜片等,将其置于应拔的部位,上按一个浸有95%酒精的棉球。点燃,趁火势旺盛迅速扣罐。如在留针部位拔罐(即针罐),则可在针尾上套一酒精棉球,点燃拔罐。



此法吸力强,也较安全,但操作比较麻烦。同时,要注意扣罐正确,以免碰倒棉球,造成灼伤。

四、贴棉法:

亦称为贴火法。方法为:将脱脂棉撕成薄薄一片,浸润95%酒精后,粘贴于罐身凸出部内壁上,点燃后速吸拔于穴区。此法吸力强,操作也简便。但须注意:

(一)棉片上酒精不可浸涤过多,以免滴落燃烧灼伤肌肤。

(二)棉片不可贴于罐顶,以免拔罐因粘著不牢,脱落下来损伤肌肤。

五、滴酒法:

亦称滴酒精法。系在拔罐前,预先将95%的酒粗滴少许于罐内腰部,并加以滚动,使酒精均匀地附著于壁,然后将燃著的火柴投入罐内,迅速拔在穴区上。此法十分简便易行,但须注意:

(一)酒精不可滴得太多,亦不可滴在靠口边处,以免酒精流至罐口,在点燃时烫伤肌肤。

(二)燃着的火柴须向罐腰部斜投,避免吸拔时火柴脱落烧灼肌肤。

中医养生法 春暖花开养生法


中医认为,受四时气候影响,人体的气血阴阳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春季阳气始生,气血渐趋于表,毛孔初开,血气稍减,所以有“困”的感觉。夏季阳气流溢,气血通达于表,毛孔开,汗大泄,所以常有“昏昏欲睡”的感觉。而秋季阳气始衰,阴气始生,气血渐趋于里,但充而不实,所以仍有“乏”的感觉。这就是“春困、秋乏、夏打盹”的原因。

针对这种情况,中医也制定了相应的养生方法,那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那么在春季具体应该怎样养生呢?河南省中医院毛德西教授说,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

■精神养生

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保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静的好心态。

■饮食养生

春属木,与肝相应,“养肝之体用酸,舒肝之气用辛”。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清淡可口(如黄豆芽、绿豆芽、柑橘、葱、蒜、香菜、蜂蜜之类),忌油腻、生冷、粘硬食物,以顺应春季阳气之升畅。还要多吃些新鲜,如春笋、菠菜等,以补由于冬季新鲜较少,摄入维生素不足的缺憾。

春季是肝旺之时,因时养肝可避免暑期的阴虚。可有目的的根据医生的推荐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等,可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但对于体质过敏,易患花粉过敏、荨麻疹、皮肤病者,应禁食含异种蛋白的刺激性食物,如羊肉、蟹之类。

■起居养生

春天,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适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散行”。由于春季循环功能加强,各组织器官负荷加重,于是中枢神经产生了一种镇静、催眠作用,使身体困乏,这种现象俗称“春困”。要适应这种生理变化,就应当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以汲取大自然的活力,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精力充沛。但年高多病者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掌握运动量,要保持在活动后心率最高不超过(180-年龄)为佳。

在衣着上,由于早春气温乍暖乍寒,而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御寒能力有所减弱,因此,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骤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

■防病保健

春季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期,如流感、流脑、腮腺炎等疾病。为避免春季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中,首先要消灭传染源。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阳光充足。三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断温邪犯肺之路。在运动上,动作宜舒展,一般可选择散步、慢跑、春游、放风筝等。

常用罐法及其特点--药罐法


药罐法是拔罐法与中药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以竹罐或木罐为工具,药液煎煮后,利用高热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竹罐吸附于施术部位,这样既可起到拔罐时的温热刺激和机械刺激作用,又可发挥中药的药理作用,从而提高拔罐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选择不同的中草药。具体操作方法是用特大号的陶瓷锅或一种特制的电煮药锅,先将中药用纱布包好,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煎出药性后,将竹罐或木罐放入煎好的中药中,煮10分钟左右(一般可根据药性决定煮沸时间),再用镊子或筷子将罐夹出,迅速用干净的干毛巾捂住罐口,以便吸去药液,降低罐口温度,保持罐内的热气,趁热迅速将罐扣在所选部位,手持竹罐稍加按压约半分钟,使之吸牢即可。本法的优点是温热作用好,可起到罐与药的双重作用,多用于风寒湿痹证。药罐法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哮喘、风湿痛、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牛皮癣等。

常用罐法及其特点--走罐法


走罐法又称行罐法、推罐法及滑罐法等。一般用于治疗病变部位较大、肌肉丰厚而平整,或者需要在一条或一段经脉上拔罐。走罐法宜选用玻璃罐或陶瓷罐,罐口应平滑,以防划伤皮肤。具体操作方法是,先在将要施术部位涂适量的润滑液,然后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皮肤上,循着经络或需要拔罐的线路来回推罐,至皮肤出现瘀血为止。操作时应注意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体质调整罐内的负压,以及走罐的快、慢、轻、重。罐内的负压不可过大,否则走罐时由于疼痛较剧烈,病人无法接受;推罐时应轻轻推动罐的颈部后边,用力要均匀,以防火罐脱落。

走罐法对不同部位应采用不同的行罐方法。腰背部沿垂直方向上下推拉;胸胁部沿肋骨走向左右平行推拉;肩、腹部采用罐具自转或在应拔部位旋转移动的方法;四肢部沿长轴方向来回推拉等。

走罐操作方法有以下3种。

(1)轻吸快推法罐内皮肤吸起3~4毫米,以每秒钟推行60厘米的速度走罐,以皮肤潮红为度。此法适用于外感风邪、皮痹麻木、末梢神经炎等症,每日1次,每次3~5分钟,10次为1疗程。

(2)重吸快推法罐内皮肤吸起6~8毫米,以每秒钟推行30厘米的速度走罐,以皮肤呈紫红为度。此法适用于经脉、脏腑功能失调的病证,每日1次,每次3~5分钟,10次为1疗程。

(3)重吸缓推法罐内皮肤吸起8毫米以上,以每秒钟2~3厘米的速度缓推,至皮肤紫红为度。此法适用于经脉气血阻滞、筋脉失养等病证,如寒湿久痢、坐骨神经痛、肌肉萎缩及痛风等。此法的刺激量在走罐法中最大,可自皮部吸拔出沉滞于脏腑、经脉的寒、湿、邪、毒。每日1次,每次3~5分钟,10次为1疗程。实证逆经走罐;虚证顺经走罐。

常用拔罐法及其特点--火罐法


利用燃烧的热力排去罐内的空气,使之形成负压而吸附于皮肤上的罐法,称为火罐法。火罐法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它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多罐同时使用。单独使用时称为单罐法,多罐同时使用时称为多罐法。采取单罐法还是多罐法一般由病变的范围来决定。

若病变范围比较小,或压痛点只有一点,即可用单罐法。如胃痛可在中脘穴拔罐;偏头痛可在太阳穴拔罐;牙痛在颊车穴拔罐;软组织扭挫伤在阿是穴拔罐;痈切开或自溃后在患部拔罐排脓等。

若病变范围比较大,或疼痛敏感点较多,可采取多罐法治疗,根据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吸拔数个乃至十数个火罐。如某一肌束劳损疼痛,可按照肌束的位置或形状吸拔多个火罐;如某脏腑或器官瘀血疼痛时,可按该脏器的解剖学位置对应的体表纵横并列吸拔多个火罐。

火罐法排气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施术部位和体位灵活运用。火罐排气法一般采用闪火法、投火法和贴棉法3种,其中闪火法适用于各种体位,投火法和贴棉法适用于侧位和横拔位。

(1)闪火法:用镊子夹酒精球点燃后,伸入罐内旋转一圈立即退出,再迅速将罐具扣在需拔穴位上。操作时要注意蘸酒精不要太多,避免火焰随酒精流溢烫伤皮肤;火焰也不宜在罐内停留时间太长,以免罐具过热而烫伤皮肤。

(2)投火法:是指将点燃的小纸条或酒精棉球投入罐内,不等纸条烧完,迅速将罐罩在应拔的部位上,纸条未燃的一段向下,可减少烫伤皮肤。此法适用于侧向横拔,不可移位,否则会因燃烧物下落而灼伤皮肤。

(3)贴棉法:用1厘米见方左右的棉花一块,不用太厚,略浸酒精,贴在罐内壁上中段或底部,点燃后罩于选定的部位上,即可吸住。此法也多用于侧向横拔,同样不可蘸太多酒精,以免灼伤皮肤。

刮痧养生法


如今重视健康养生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不少人还迷上了中医外治法:刮痧。刮痧的好处颇多,除了能治小病外,还具有健康养生的功效,而且操作起来简单易行,因此深受养生爱好者的喜爱。

刮痧的三大养生作用:

1、舒筋通络

肌肉紧张和疼痛常互为因果关系,刮痧治疗消除了疼痛病灶,肌紧张也就消除;如果使紧张的肌肉得以松弛,则疼痛和压迫症状也可以明显减轻或消失,同时有利于病灶修复。

2、活血祛瘀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3、调整阴阳

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使用刮痧手法可使亢进者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行气法


能使针刺感应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导的各种方法。亦称引气法、通气法和导气法。《针灸大成》:有病道远者,必先使气直得病所。说明本法在临床上的重要意义。该法主要包括提插行气、呼吸行气、捻转行气、按压行气、针向行气、接经行气等法。详见各该条。

[基本内容]

本法具体操练方法如下:

一、铺平床席,仰卧,宽衣松带,枕高3寸,两手握固(屈拇指于掌心,其余四指盖握拇指),手臂放松,两手离身侧各5寸。两脚相距5寸,脚趾竖起。

二、排除杂念,专心一意调和气息,慢慢以舌舔唇内及牙龈,使津液满口而咽之。

三、先口吐浊气数口,以鼻慢慢吸入清气,吸气和吐气时皆须极为细微,不出任何声响。每当吸气时,须以意送之,充满全身,然后从脚趾头出气。一般行气5-6次而出气一次,此称为一息。初习者,每次行气十余息即可,以后逐渐增加息数。

[临床应用]

本法可用于治疗各种慢性病,但临床多用于四肢疼闷不随,腹内积气、腹胀痛、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溃疡病、肠功能混乱、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注意事项]

l、行气法宜于清晨空气清新处进行为佳。

2、饱食后或心情不舒畅时不可运行。

3、行气者,须忌食生菜及鱼、肥肉等。

[按语] 本法操作不繁,不需特殊条件,每日操练费时不多,具有简、便、廉等优点。凡用以治病,疗程一般约需1-3个月左右。

糟蒸法


急性腿膝疼痛的外治方法《保赤存真》卷五:风腿膝患风寒湿气,可于夏伏天用糟坊内酒糟,下锅烧热,将布包两包,在患处热炙,冷即换,寒湿气出尽,即愈。

膝痛顽疾新方

膝关节滑膜积液,肿胀疼痛久治不愈,中医称为鹤膝风,和西医伤科诊断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或为增生性膝关节炎相似。主要症状是膝关节滑膜两侧或一侧肿胀,持续性钝痛,屈伸功能受限,有痛如针刺,行走上下楼梯明显受限,大多遇寒疼痛加重,得温痛减。此病治疗颇难,现代医学至今无理想治愈之法,笔者深入探究近代护阳大师吴佩衡白通四逆辈十方和业师朱良春培补肾阳治杂病方药,用两家法合璧,创膝痛煎散,内服或内外兼治,疗效稳速,治愈者甚众,充分体现传统中医煎散剂型的优势。

膝痛煎散融吴朱两家之法,膝痛重者一方内外兼治,方由白制天雄或白制附子、九蒸煨姜、甘草、麻黄、桂皮、油肉桂、生白芍、茯苓、炒苍术、黄柏、防风、柴胡、仙灵脾、仙茅、山药组成,等量共粉过60目筛。每日内服33~38克,加水500~600毫升,水开后3~5分钟,连汤带药分3~4次服。重症者除内服之外,加小葱根白30枚,炒白芥子粉30克共放纱布袋,加水1000毫升,白醋500毫升,文火煎6~10分钟倒出,连续3日用纱布蘸药汁湿敷膝关节滑膜肿痛处。此方乃融茯苓四逆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桂枝汤,东垣苍术汤以及朱师培补肾阳方于一炉,临床按患者个体差异,即寒热虚实偏胜,灵活调整部分主药的量比。服药期间忌食所有水果、饮料、牛奶、豆浆、酸冷寒凉食物、绿茶,忌空调、沐浴(可用热水毛巾上肥皂擦洗身体),忌引动肝风食物如鸡、虾蟹之类、咸菜、咸鱼等。

中医用药贵在心领神悟。膝关节肿痛辨证论治应不受西医所谓的增生和炎证所囿,抓住性下趋,肿胀属寒属湿的症机,故必用温阳宣通。此方附子与化湿药同用,有如日中天、离照当空、湿邪自散之妙,盖寒湿均属阴邪,留而不去,则肿胀痛缠绵难愈;更有解表药之助,大能振奋机体之阳气,风药祛湿,使湿浊之邪内外分消。笔者总结分析了历年治愈的多例膝关节滑膜积液肿痛患者,多虚中夹实、寒中夹瘀、夹热,寒湿郁久则化热,久治不愈则夹瘀。故在温扶阳气,宣通祛湿的同时必须注重瘀热。因此在选吴朱二家方药合璧时,再选用李东垣之苍术汤合方(苍术、柴胡、防风、黄柏)。此方原本为除湿热祛风之方,方中黄柏泻热,苍术除湿,苍术得黄柏则不燥,黄柏得苍术则不寒,此乃二妙散加防风、柴胡,则兼有祛风作用,盖风能胜湿亦可散热之理也,使里湿由里而表。选入此方意在使湿浊与郁热的出路多辟一途,东垣《兰室秘藏》云此方疗腰腿疼痛,是治中下之浊湿,故用苍术为君,份量独多。膝关节滑膜肿痛,湿浊亦在中下,湿浊郁于中下,病位多腰腿膝,故用茯苓四逆加桂补火暖土,以复气化功能,桂枝汤合二仙山药敛阴和阳,茯苓渗利以通膀胱,麻附合防风、柴胡以宣通经遂络道,更能宣发皮毛。此方合温阳除湿,发表宣通渗利去瘀,升阳解郁去热于一炉,全方共奏但扶真原、培补肾阳、宣通三焦、敛阴和阳、调理气血、补益肝肾、散寒祛湿、止痛消肿之功。

重症患者加小葱白根须、炒白芥子、白醋,煎汁外敷,直入膝关节皮里膜外,祛湿通络化瘀退肿。内外合治,内补外攻,内调外引,法简效宏,尤对老年患者,稳中图功。老弱久病虚中夹实,创用煎散剂型,且味香甜微辣,患者多乐于坚持和配合。

风寒湿邪入肝则筋痛,入肾则骨痛,入脾则肉痛,《黄帝内经》云: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膝关节痛显属邪入厥阴肝经,寒湿浊邪凝滞所致之顽疾。正虚邪恋,湿浊阻滞则气化无权。《伤寒论》的真机是气化二字,六经受病均可依据其标本、中气的变化分析,邪入六经与正气相搏,在一定的条件下阳极化阴,阴极化阳,导致六经病的寒热虚实变化,出现虚中夹实,寒郁夹热等症。正气旺者,邪不可干,正弱者,邪气乘虚而入,《伤寒论》通篇亦论这邪正两字。笔者合用吴朱两家之法合璧,正是抓住气化和邪正之真机,故临床所治之膝痛顽疾,应手取效。

传统中医向来讲究饮食宜忌,笔者治愈诸多疑难杂症,均得益于这千真万确的真理。有一膝关节肿痛患者刚治愈不久,因患者经营水果批发,一日吃了提早一个月上市的、喷洒过催熟剂和保鲜剂化学药水的杨梅半斤,次日又吃了对虾半斤,隔天膝肿痛即复发,而和她同一地方,比她早一年治愈的6个膝痛患者均无复发,此事实使患者信服饮食宜忌的中医科学之道。因上面提到膝关节肿痛属邪入厥阴肝经,半熟杨梅和对虾均是引动肝风肝火的食物,火为元气之贼,故属本病的发物。笔者用上述辨证指导用药和制订治疗方案,制定生活饮食宜忌单,屡收高效。

水罐法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