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针灸保健及养生 > 导航 > 中医针灸养生保健

中医针灸养生保健

2019-10-12

中医针灸预防保健的功效

针灸保健及养生。

“活动有方,五脏自和。”随着社会观念的更新,养生的理念也在不断刷新,勿以恶小而为之,不注意养生,这种“恶”会报复我们的身体。中医养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中医针灸预防保健的功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导语:针灸保健防病的优势,大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针灸适合于各级保健防病。

现代预防医学一般将预防分为三级:一级预防,称病因学预防,它主要针对发病前期,用增进健康和特殊防护措施,使之不生病;二级预防,又称发病学预防,它针对发病早期,及时诊断及采取措施,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止复发或变为慢性;三级预防,又称病残预防,主要针对发病之后,用康复措施使之病而不废,废而不残。针灸疗法对此三级预防均有显著效果。本书主要介绍一、二级预防。同时,针灸预防既可应用于急性传染性疾病,亦能使用于疑难危重病症;既适合于小儿,亦宜于老人,以一种疗法而适用于如此广泛的保健预防,这确实是其他中西医疗法所难以比拟的。

二、针灸适应现代预防的需要。

近一百年来,预防医学已经历了二次革命。第一次革命发生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上半叶,其主要革命对象是急、慢性传染病;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进入了第二次革命,其主要对象已转变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及意外死亡等主要威胁人类的病症和因素。目前已经认识到,一切疾病都是整体的病,它是机体在内外环境刺激下,破坏机体内部及其与环境的平衡的结果。在这一点上,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及免疫性疾病等,表现得更为明显。而针灸最根本的作用就是平衡阴阳,调整整体功能。所以,它不仅可用于第一次革命对象的预防,也完全适合预防第二次革命对象。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现代人提高生命质量,延年益寿的愿望。

三、针灸预防保健安全、经济、简便。

据六十年代初期统计,美国的住院病人中,有三分之一属医源或药源性疾病。这种伴随着现代医学和生物学技术的进步而还来的副作用,目前仍有增无减。这不光反映在临床治疗上,预防医学同样面临着这一问题。针灸这一传统的手段,只要正确操作,基本上没有毒副作用。针灸器械简单,价格低廉,加之方法简便,不仅能作为医生的一种预防手段,而且可供一般群众自行操作,用以保健。它既能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面积的紧急防病,又可作长达十年、数十年的长期健康保健之用。因此它较之其他方法,更适应现代需要。

相关阅读

针灸保健方法


常用的养生保健穴位

- 手太阴肺经

- 手阳明大肠经

- 足阳明胃经

- 足太阴脾经

- 手少阴心经

- 手太阳小肠经

- 足太阳膀胱经

- 足少阴肾经

- 手厥阴心包经

- 手少阳三焦经

- 足少阳胆经

- 足厥阴肝经

- 其他经脉

(1)手太阴肺经上的保健穴。

中府;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本穴功能宣肺理气、清泄心肺之热、平喘止咳,对增强肺脏功能有一定保健作用。针刺时向外斜刺或平刺、深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列缺: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本穴能宣肺理气、利咽宽胸、通经活络,可防治咽喉肿痛、口眼喎邪、半身不遂、牙痛、咳嗽、气喘。针刺时向上斜刺0.3~0.5寸。

少商:在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本穴能清热、利咽、开窍,是急救穴之一,对发热、昏迷、休克、咽喉肿痛、癫狂、鼻衄有较好防治作用。针刺时应浅刺0.1寸,或浅刺出血。

太渊:在掌后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桡侧凹陷中。本穴能清肺利咽、通畅经络,故可防治肺部、咽喉疾病,又能防治无脉症。针刺时要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

(2)手阳明大肠经上的保健穴。

合谷: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本穴是重要的保健穴之一,时常按摩或针刺,可长寿。其功能醒脑开窍、疏风清热、镇痛通络。可防治头面五官疾患。热疖、无汗、自汗、盗汗、经闭、滞产、昏迷、癫痫、痹症。直刺0.5~1寸。

曲池:位于肘外辅骨,曲肘,肘横纹尽头便是此穴。本穴功能清热利湿、裕风解表、调和营卫,对上肢不遂、高血压、咽喉肿痛有较好疗效。实验表明,此穴具有调整血压。固齿、防止老人视力衰退的功效。可直刺1~1.5寸。

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本穴功能清热散风、通鼻窍。对鼻塞、鼻衄、口喎、胆道蛔虫有较好防治作用。可斜刺或平刺0.3~0.5寸。

(3)足阳明胃经上的保健穴。

足三里:位于膝眼下三寸,胫骨外大筋内。本穴为全身性强壮要穴,可健脾胃、助消化、益气增力、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和抗病机能。在国外,对足三里的作用也很强调,特别在日本,有人提出:“每月有十日灸足三里,寿可至200余岁。”日本满平先生一家5口人,均活百岁以上,自认为其原因系祖传“三里灸”所致。针刺本穴对胃痛、腹胀、呕吐、泻泄、便秘、高血压、神经衰弱,以及下肢痿痹症均有较好防治作用,可直刺1~2寸。

地仓:在口角外侧旁开0.4寸。本穴能疏风通络,可防治口咽、流涎、眼睑瞤动,能斜刺或平刺0.5~0.8寸。

(4)足太阴脾经上的保健穴。

三阴交:位于足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此穴对增强腹腔诸脏器,特别是生殖的健康,有重要作用。能防治肠鸣腹胀、泄泻、不调、带下、阳痿遗精、遗尿、失眠、疝气、不孕等。可直刺1~1.5寸,针刺得气时,即出针;体弱者,可留针5~10分钟。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血海: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本穴调和气血、祛风胜湿,可防治不调、崩漏、经闭、湿疹、膝失节痛。能直刺0.5~1寸。

(5)手少阴心经上的保健穴。

神门: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本穴能养心安神,可防治心痛、心烦、健忘、失眠、惊悸怔忡、癫狂。能直刺0.3~0.4寸。

通里:在神门穴上一寸处。本穴安神宁心、通窍活络,对心痛、心悸怔仲、咽喉肿痛、暴暗、舌强不语、失眠、腕臂痛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可直刺0.5~0.8寸。

(6)手太阳小肠经上的保健穴。

后溪:握拳,第五掌指关节后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本穴宁心安神、舒筋活络、散风清热,能防治急性腰扭伤、落枕、头项强痛、耳痛、咽喉肿痛、牙痛、癫狂等症。可直刺0.5~1寸。

听宫:在耳屏前、下颌髁状突的后缘、张口呈凹陷处。此穴宁神志、宣通耳窍,故对耳聋、耳鸣、中耳炎、牙痛、癫狂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针刺时宜张口,直刺1~1.5寸。

(7)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保健穴。

至阴:在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能清头目、通血脉、理气机,对头痛目眩、鼻塞、胎位不正有防治作用。能浅刺0.1 寸,但孕妇禁针。 三焦俞:在第一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能健脾利湿。通利三焦,可防治水肿、腰背湿痛、水谷不化、泻泄、肠胀。针刺可直刺0.5~1寸。

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此穴有补肾益精、壮腰利湿作用,对阳痿、遗精、不调、耳鸣耳聋、水肿、腰痛有较好防治作用。可直刺0.5~1寸。

胃俞: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本穴和胃理气、化湿消滞、是增强后天之本--胃气的保健穴,对胃痛纳少、腹胀肠呜、呕吐、脾胃虚弱疗效较好。可斜刺0.5~0.8寸。

脾俞: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是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的保健穴,功能健脾利湿和胃降逆,能防治肢体乏力、背痛、腹胀腹泻等症。宜斜刺0.5~0.8寸。

肝俞:在第九胸椎棘下旁开1.5寸处。是肝的保健穴,能舒肝利胆、养血明目。可斜刺0.5~0.8寸。

心俞: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本穴宁心安神、宽胸止痛,是心的常用保健穴,对心痛、心烦、惊悸、健忘、胸闷、梦遗、盗汗、癫狂有较好防治作用。不宜深刺,可斜刺,直刺0.5~0.8寸。

肺俞: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是肺的保健穴。可宣肺、平喘、理气,对肺功能失调引起的病症有防治作用。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

(8)足少阴肾经上的保健穴。

涌泉:在足底前1/3与后2/3交界处,蜷足时凹陷中。本穴能宁神、开窍、清热,亦是常用的保健穴之一。对头痛、头昏、中风昏迷、休克、小儿惊风、小便不利、大便难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可直刺0.5~1寸。

太溪:在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能壮腰健骨、益肾,是较常用的保健穴。可防治腰痛、不调、阳痿、遗精、失眠、小便频数等症。针刺宜直刺0.5~1寸。

(9)手厥阴心包经上的保健穴。内关:在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处。本穴宽胸安神、和胃止痛、降逆止呕,对心痛、失眠、胸闷、心悸诸多心经病症皆有较好防治作用。可直刺0.5~1寸。

中冲:在中指尖端的中央,是常用的急救穴之一。能清心开窍。退热苏厥,对中风昏迷,舌强不语、心胸烦闷、热病中暑、小儿惊厥有一定的效果。宜浅刺0.1寸或点刺放血。

(10)手少阳三焦经上的保健穴。

阳池:位于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本穴能舒筋、通络、解热,有较好的保健作用,对肩臂痛、腕痛、扁桃体炎防治效果较好。宜直刺0.3~0.5寸。

支沟:在腕背横纹上3寸,尺桡骨之间。本穴能理气解郁,疏通腑气,通经络,能较好的防治便秘、胁肋痛、耳鸣耳聋。宜直刺0.8~1寸。

(11)足少阳胆经上的保健穴。

风池:在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间,平风府穴,是较好的保健穴之一。功能聪耳明目、醒脑开窍、疏风解热,对神经衰弱、落枕、目赤痛、中风、耳鸣等症均有一定防治作用。针刺时宜针尖向对侧眼球方向斜刺0.5~1寸。

环跳: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连线的外1/3与2/3交界处。有较强的通经活络作用,对腰胯腿痛。中风偏瘫、风寒湿痹、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诸症均有一定防治作用。可直刺2~3寸。

(12)足厥阴肝经上的保健穴。

太冲:在足背第一二跖骨底之间凹陷中。能疏肝理气。镇惊熄风、通络活血,对头痛、目眩、高血压、胸满胁痛有防治作用。宜直刺0.5~1寸。

章门:在第十一肋端。本穴既可健脾、胃,又能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凡腹胀、胃脘痛、胁痛、呕吐均可刺之。可直刺0.8~1寸。 

(13)其他经脉上的保健穴。

关元:位于脐下3寸,为保健要穴。有强壮作用,功能:温肾固精、补气回阳、清热利湿,可防治腹痛、不调、不孕、带下、遗精诸症。宜直刺1~2寸,但孕妇禁针。

气海:位于脐下1.5寸,为保健要穴,有强壮作用。功能升阳补气、补虚固本,对不调、中风脱症、崩漏、带下、脱肛有一定防治作用。宜斜刺0.5寸,得气后,即出针。最好与足三里穴配合施针,每周1~2次,具有强壮作用。

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取穴。功能大补肾阳之气,固精壮阳。能防治腰痛、阳痿、痛经、神经衰弱、头痛。可向上斜刺0.5~ 1寸。

中脘:位于脐上4寸处。有健脾利湿、和胃降逆作用,可防治胃痛、痢疾、呕吐、呃逆诸症。宜直刺1~2寸。

百会:在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处。能开窍宁神、平肝熄风、升阳固脱,对头痛、目眩、中风不语、脱肛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宜平刺0.5~0.8寸。

十宣: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0.1寸。本穴清神志、利咽喉,是四肢部保健奇穴,对昏迷、中暑、热病、指端麻木、咽喉肿痛、晕厥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运用针刺保健,除了掌握用针、选穴以外,还必须掌握一些刺法原则。

刺法的原则

关于配穴:针刺保健,可选用单穴,也可选用几个穴位为一组进行。若欲增强某一方面机能者,可用单穴,以突出其效应;如果想要调整整体机能者,可选一组穴位,以增强其效果。在具体运用中,可酌情而定。

关于施针:用针刺保健,养生益寿,用针宜和缓,刺激强度也要适中,一般不宜过大。留针时间不要太久,得气后即可出针;针刺深度也应因人而异。尤其是年老体弱及小儿,进针更不宜过深,但形盛体胖之人,则要酌情适当深刺。

关于禁忌:针刺时应避开血管,防止出血。凡有自发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针刺,过于疲劳、饥饿、精神高度紧张者,不宜针刺。3个月以内者,下腹部禁针;3个月以上者,上下腹部、腰骶部禁针。此外,凡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均不宜针刺。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部位,不宜针刺。

中医针灸的作用


导读:中医针灸的作用,针灸是我国医学上的宝贵遗产。那么中医针灸有哪些作用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医针灸的作用。

针灸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中医针灸的作用

1、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2、调和阴阳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3、扶正祛邪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针灸注意事项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由于针灸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所以,针灸始终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

中医养生之拔罐的预防保健


本文导读: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


闪火法操作要点:用镊子夹酒精棉球点燃,在罐内绕一圈再抽出;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吸住。

2.拔罐的应用

(1)留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钟;多用于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疼痛。

(2)走罐罐口涂万花油,将罐吸住后,手握罐底,上下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多用于感冒、咳嗽等病症。

(3)闪罐罐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多用于面瘫。

(4)刺络拔罐先用梅花针或三棱针在局部叩刺或点刺出血;再拔罐使罐内出血3~5毫升;多用于痤疮等皮肤疾患。

预防保健:

1.咳嗽拔罐疗法

主穴选定喘穴、肺俞穴;风寒咳嗽配风门穴;风热咳嗽配大椎穴。用闪火法拔罐,留罐8~10分钟(年龄较小的小儿罐内负压宜小,负压过大易伤患儿皮肤),小儿也可采用闪罐法,每日1次,3~5次为1个疗程。

2.颈肩综合征拔罐疗法

患者取俯卧位,医生在酸胀、麻木及疼痛的颈肩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外上缘处皮肤上涂抹适量跌打万花油,将火罐吸附于皮肤上,并于病变部位来回推动火罐,以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或紫黑色痧点为宜。走罐后采用三棱针在痧点局部点刺,选口径适中的火罐用闪火法在上述部位拔罐,留罐约10分钟,每处出血约2~3毫升,隔日一次,5次为1个疗程。

3.膝关节炎拔罐疗法

可采用药罐疗法:将羌活、独活、防风、木瓜、桑枝、川断、牛膝、杜仲、艾叶、鸡血藤、川芎、当归各15克装入布袋内,加清水煮沸5分钟,再把小号竹罐投入药汁内煮10分钟,使用时用镊子夹起竹罐直接叩于患侧内、外膝眼及鹤顶穴处,每次1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1)操作禁忌拔火罐时切忌火烧罐口,否则会烫伤皮肤;留罐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否则会损伤皮肤。

(2)部位禁忌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心脏、大血管部位,孕妇的腰骶、下腹部,均不宜拔罐。

针灸养生保健好吗


随着健康意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生保健。而中医养生凭借其副作用小、理疗效果好成为很多人追捧的对象。而针灸作为中医理疗中优秀的分支,近年来也备受推崇。其实,针灸就是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那么经常用针灸养身保健好吗?下面我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科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调和阴阳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扶正祛邪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针灸疗法的特点是治病不靠吃药,只是在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用针刺入,达到治病的目的。前一种称作针法,后一种称作灸法,统称针灸疗法。

    祛痘

    根据每个人的长痘具体原因,比如肺火、胃火或者脾胃不调等,有针对性地制订针灸调理的方案,通过治疗病症,实现经络通畅,实现去痘美容的目的。

    减肥

    针灸减肥是通过刺激经络腧穴来调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和交感—肾上腺髓质两大系统功能,加快基础代谢率,从而促进脂肪代谢,产热增加,使积存的脂肪消消耗;进而调整、完善、修复人体自身平衡。 针灸减肥通过扶正祛邪,刺激腧穴,调整经络,达到加强脾肾功能,扶助正气,又通过经络的疏通作用祛除停滞于体内的邪气,不仅能取得整体减肥的效果,而且能消除局部脂肪达到局部减肥的目的。

    治疗疾病

    针灸治疗的适应范围很广,举凡内、外、伤、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的许多疾患,大部分都能应用针灸来治疗。

    针灸治疗的优点:

    第一,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第二,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

    第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第四,医疗费用经济;

    第五,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有关针灸养生保健的小知识了。如今,针灸的发展非常的迅速。艾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效果都不错,大家可以自行选择。虽然针灸是一种较为安全的理疗方法,但针灸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如出血病患者、孕妇等都要酌情针灸。另外,针灸时还需特别注意针刺部位,以免误伤身体器官。

中医针灸的冷灸法


导语: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 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针灸中的冷灸法。

冷灸法,亦称天灸法、敷灸发泡法、无热源灸法。是指用某种或几种对皮肤有剌激作用的中药或草药作成适当的剂型涂抹或贴敷于穴位或病所。通过刺激肌表使之充血发泡而达到类似灸法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此法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虫元见于以蒯角印其中颠,指用芥子泥贴头顶中央治病的冷灸之法。天灸法一词,则见于《针灸资生经-卷三》:乡居人用旱莲草椎碎,置在手掌上一夫,当两筋中,以古文钱压之,系之以故帛,未久起小泡,谓之天灸,尚能愈疟。本法与穴位敷贴疗法相似而有区别,后者虽亦同为敷贴穴位,但不使局部穴区充血发泡。

针灸中医养生的作用


我的肩膀最近有些不舒服,朋友就建议我去做针灸中医养生,到了中医馆才发现,现在做针灸养生的特别的多,就像我这样有外在毛病的人特别的少,没有外在毛病的人都是来调理身体的,在中医馆这几天也让我知道了好多中医针灸的禁忌,有哪些部位是不能直接针灸的。还有中医针灸的作用,我都知道了好多,马上就先大家说说作用啊。

调和阴阳

人体疾病的发生,基本上都是人体的阴阳失调,导致阴盛阳衰或者是阳盛阴衰。

对于这些脏腑经络功能失常的病理变化,运用针灸方法则可以调理阴阳,补偏救弊,恢复阴阳相对平衡,促进阴平阳秘,保持精气充沛,形气相合,神气内存。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经络腧穴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实现的。例如:胃火炽盛引起的牙痛,阳热偏盛,治宜清胃泻火,取足阳明胃经腧穴内庭,针刺泻法。

扶正祛邪

疾病的产生,就是正气和邪气互相斗争的过程,邪气压过正气就会生病了,针灸治病,就在于能够发挥其扶助正气,祛除邪气的作用。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针刺手法和腧穴配伍来实现的。 在刺灸方面,针刺补法和针灸都有扶正的作用;反之,针刺泻法和刺血疗法都有祛邪的作用。

疏通经络

经络系统遍布体内,纵横联系,交叉出入,沟通表里,联系上下,构成人体气血运行通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由于某些原因,导致静脉阻塞,气血闭阻,则会或滞或瘀,或寒或热,或虚或实,疾病丛生,或气血失和,或阴阳偏颇。针灸治病则可利用其“疏通经脉,调和气血”的作用。

介绍了针灸中医养生的作用的内容,希望你会喜欢,针灸中医好处真的有好多数都数不过来,但是也不是所有的时间都可以针灸的,就像平时喝酒和吃饱饭或者饥饿的时候都是不可以的。最重要的就是女性生理期的时候就更不能针灸了,祝你身体健康。

中医针灸疗效的作用


从古至今,总是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疾病问题将我们缠绕,我们总是在烦恼和痛苦中备受煎熬。因此为了解决这些疾病问题便出现了江湖郎中中医西医等的一系列称号,他们为我们的疾病治疗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减少了各种疾病及其并发症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疗效。那么中医针灸疗效作用?

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调和阴阳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扶正祛邪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注意事项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总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者对病人认真负责,严肃细心,集中精神等均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

看了上述对于中医针灸疗效作用的介绍后,我想大家应该已经有所了解了吧。中医针灸的疗效作用有很多,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掌握有关这些方面的知识,尽早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以减小和避免各种疾病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我们要好好注意身体。

中医针灸的疗效好吗


 

中医方面的针灸可以用来治疗很多疾病的,针灸之后可以减肥瘦身,在患上了甲亢,或者是小小的感冒都是可以选择针灸来治疗的,针灸也相当于是中医中的理疗,这样的治疗方法对现代的人来说是非常养生的,还有很多人动不动的就会做针灸来养生,因为针灸不一定非要治疗疾病,那么中医针灸的疗效好吗?

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关键,辨别性质,明确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

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疾病的目的。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千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直到如今,仍然担当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赖。

针灸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

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这些就是关于中医针灸的好处,大家选择中医针灸来治疗疾病的时候可以对症的治疗,因为针灸虽然说都是扎针,但是不同的疾病做治疗的时候会选择不一样的穴位,不同的疾病在做针灸治疗的时候也可用到不同的药物,中医方面的针灸治疗疾病可以大大的降低药物对人体的伤害。

按摩针灸器有什么治疗保健功效


 

  治疗有些疾病的时候如果是用西医的方法,那么可能治疗的效果不是那么理想。而且还会有比较多的副作用。使用中医治疗的效果就会比较理想,副作用也小。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也比较多,像针灸、按摩、拔罐等。现在还有类似针灸的按摩针灸器等治疗方法。现在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按摩针灸器的功效。

  针灸治疗,有的是主要针对肥胖,通过针灸降低食欲。有的可以针对面部长斑,面色蜡黄,气色不好等起到美容的效果。最常针灸的一个好穴位是足三里,长期在这个穴位针灸按摩,有起到长寿的作用。在 迎香穴位针灸,对治疗 鼻炎有效等。

  知道针刺按摩的穴位后,其实自己在家也可以经常用手按摩那些部位,虽然没有针刺效果那么好,但中医都还是鼓励这么做,具有保健,养生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中医推拿手法,针灸按摩,可针对脸部的肌肉作大范围或局部的理筋手法,而使松弛掉的皮肤肌肉重新定位,进而使脸部更为紧绷,消除细纹。并可利用按摩手法针对皱纹周围的穴位重点按摩。同时另用拇、中指点按天容、天牖穴,食、中、无名指同时点按或点揉人迎、扶突、天窗穴。

  注:天牖穴是中医针灸穴位之一,隶属手少阳三焦经。位置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下方,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针灸:治疗颈性失眠的腧穴选择特点是重视局部取穴 ,尤其是颈夹脊穴。另外取申脉、照海,效果良好;配穴有内关、神门,丰隆、三阴交、太冲等,选取2~3个穴位,针刺加电针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7次为一个疗程。 按摩:通过理筋手法,对颈项部的肌肉软组织进行揉按、松解、弹拨、拨伸等,起到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出等作用。每日一次,每次15~20分钟, 7次为一疗程。针灸和按摩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使用针灸也好,使用按摩针灸器也好,都是需要正确的使用方法。如果不能很正确的使用的话,那么再好的治疗方法也不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出现。所以在使用的时候,最好是在专业的指导下使用,这样才能让治疗的效果比较理想,才能治好疾病。

中医穴位针灸方法


当我们身体还有一些疾病的时候,我的身体其他方面感到十分难受,我们一般就会进行一些中医穴位针灸,因为它能够在一定程度缓解我们的疼痛,也能让我们更加迅速的好起来,中医穴位针灸并不是每个医院都有的,当我们需要进行中医穴位针灸的时候,最好是选择比较正规的医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穴位针灸。

中医针灸穴位治疗

1、经常保持年轻头脑: 天柱穴、涌泉穴、三阴交穴、内关穴

2、四季养脾胃: 足三里、天枢穴、中脘穴、脾俞穴

3、秋季养肺:迎香穴、鱼际穴、合谷穴、曲池穴

4、冬季养肾: 太溪穴、阴陵泉穴、关元穴、肾俞穴

5、春季养肝:太溪穴、鱼际穴、尺泽穴、太冲穴

6、夏季养心: 百会穴、印堂穴

7、呼吸畅通: 迎香穴、膻中穴、肺俞穴

8、体湿气大: 承山穴、足三里、肩井穴

9、正常解毒穴: 天突穴、尺泽穴、肺俞穴

10、消食健胃:然谷穴、丰隆穴

11、增强免疫力:迎香穴、足三里、涌泉穴

12、提高醒脑养气血: 太阳穴、足三里、翳风穴

13、减掉赘肉:中脘穴、神阙穴、天枢穴

14、丰胸美乳:气户穴、膻中穴、天宗穴、乳根穴

15、小腿抽筋:承山穴、委中穴

16、治疗脑后风穴位:风门穴、风池穴、风肩穴

17、缓解烧心:中脘穴、足三里穴、厉兑穴

18、消除打嗝:膻中穴、巨阙穴、少商穴、扶突穴

19、落枕的治疗穴:内关穴、落枕穴、合谷穴

20、治感冒 : 迎香穴、人中穴、太阳穴、风池穴

21、呼吸道疾病:劳宫穴、肺经穴、肺反射区

22、拉肚子: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或(熬小米粥薄油)

23、老年人排尿困难:三阴交、水分穴、气冲穴、曲骨穴

24、女性美乳房:太冲穴、膻中穴、少泽穴

25、孕期不呕吐:内关穴、足三里、公孙穴

中医穴位针灸通过几千年的发展,以最完美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就说明中医穴位针灸具有一定的优点,当我们患上劲椎病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中医穴位针灸来进行治疗,但是中医穴位针灸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调养身体,避免因为一些疾病让自己的身体素质下降。

中医针灸预防保健的功效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