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运动疗法 > 导航 > 拔罐疗法拔罐养生常用方法

拔罐疗法拔罐养生常用方法

2019-10-12

中医走罐疗法治疼痛

【www.ys630.com - 中医养生运动疗法】

养生导读:走罐又被成推罐,走罐疗法在我国的历史已经非常久远,通过一代一代的发展,现今的技术水平已经相当高了,被人们广发应用。

走罐疗法,即在拔罐前,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上一层凡士林、板油等润滑油做为介质,再以闪火法或滴酒法将罐吸拔于所选部位的皮肤上,医者以右手握住罐子,以左手扶住,并拉紧皮肤向上、下或左。在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至瘀血时,将罐起下。

现在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群出现背部疼痛,这多与长期固定僵硬的姿势有关,特别是收银服务等窗口人员长期重复一种姿势,更为多见。对于这类患者,进行局部针灸效果并不理想,不妨采用走罐疗法。

走罐疗法是以杯罐作工具,在杯罐口及病变部位涂以适量润滑剂,借热力排去其中空气,产生负压,使之吸着于皮肤,然后,用手推动杯罐在病变部位来回滑动,从而使皮肤产生潮红或郁血现象,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上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在罐口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循着上、下、左、右方向推移,或以顺、逆时针走向推动,至走罐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或出现瘀血斑时,才将罐起下。

该疗法因其应用面积大可以迅速地改善疼痛部位。背部的膀胱经是人体脏腑汇聚的地方,通过走罐大范围的刺激后,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散寒气。有肌筋膜炎,肩背部疼痛、腰部疼痛者,一般一个疗程下来,会有明显改善。



由于湿热导致的皮肤瘙痒,失眠等,走罐也会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相关阅读

走罐解除背部疼痛


于女士是银行职员,长期在窗口从事收银工作。4年前,她的背部出现大面积疼痛,且症状越来越重,每到秋冬季节背部疼痛加剧,使肩部活动受限。于女士也曾四处求医,但效果都不甚理想。为了止痛,于女士经常将背部在椅子突出的木结上摩擦,由于长期摩擦,木结已经被磨平了。

于女士近日来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针灸科治疗。经过仔细询问病史,并观察疼痛部位,医生发现其背部僵硬,肌肉呈现条索状,且局部有硬块,说明有气滞血瘀。鉴于于女士大面积背部疼痛,医生决定为其行走罐治疗。医生先在于女士背部涂上一层红花油,再将火罐吸附在皮肤上,然后沿着背部的经络上下推移,由于罐子的摩擦和刺激作用,于女士的背部皮肤很快由红变暗,出现大面积黑色的瘀血斑。走罐完毕后,于女士顿时觉得背部轻松,疼痛有了明显缓解。

现在,越来越多的都市女性出现背部疼痛,多与长期固定僵硬的姿势有关。特别是收银服务的窗口人员长期重复一种姿势,很容易因为气滞血瘀而引起背部疼痛,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肌肉纤维组织炎的发生。对于大面积疼痛的患者,进行局部针灸效果并不理想,而采用走罐治疗则可以迅速改善疼痛症状。

因为背部的膀胱经是人体脏腑汇聚的地方,通过走罐大范围地刺激后,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散寒气。走罐适宜大面积的疼痛,有肌筋膜炎、肩背部疼痛、腰部疼痛的患者不妨一试,一般一个疗程下来,症状会有明显改善。

中医是如何利用拔罐疗法治病的


拔罐疗法的治病机理可以从中医学与现代医学两种角度来解说。

中医认为拔罐可以开泄腠理、扶正祛邪。

疾病是由致病因素引起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人体气机升降失常,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所致。当人体受到风、寒、暑、湿、燥、火、毒、外伤的侵袭或内伤情志后,即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病理产物,如淤血、气郁、痰涎、宿食、水浊、邪火等,这些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通过经络和腧穴走窜机体,逆乱气机,滞留脏腑;淤阻经脉,最终导致种种病症。拔罐产生的真空负压有一种较强的吸拔之力,其吸拔力作用在经络穴位上,可将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血,使体内的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吸出体外,从而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使脏腑功能得以调整,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中医认为拔罐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

经络有行气血,营阴阳,儒筋骨,利关节的生理功能,如经络不通则经气不畅,经血滞行,可出现皮、肉、筋、脉及关节失养而萎缩、不利,或血脉不荣、六腑不运等。通过拔罐对皮肤、毛孔、经络、穴位的吸拔作用,可以引导营卫之气始行输布,鼓动经脉气血,儒养脏腑组织器官,温煦皮毛,同时使虚衰的脏腑机能得以振奋,畅通经络,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使气血得以调整,从而达到健身祛病疗疾的目的。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负压的刺激,能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改变局部组织营养状态,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及白细胞吞噬活动,增强机体体能及人体免疫能力。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内压对局部部位的吸拔,能加速血液及淋巴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促进。加快肌肉和脏器对代谢产物的消除排泄。

拔罐疗法治疗类中风


刺络(刺血)拔罐法

【取 穴】委中。

【操作法】在委中穴部位用手掌轻轻拍击数次,便于紫脉浮络充分暴露,再严格消毒,用三棱针对准穴位血络,快速点疾出,不按其孔。放血量依病情而定,一般色浓紫者以转红为度。然后加拔火罐,出血量约5毫升,每日1次。

【适应症】类中(中风先兆)

【注意】①治疗中可配合太冲、合谷强刺,廉泉齐刺(齐刺,古刺法名。穴处直下一针,左右两旁各下一针,三针齐下,故名)。②虚寒证忌用。⑧切勿伤及腘动脉或腘静脉,以免引起血肿,招致感染。

附二:病毒性脑炎失语症

刺络(刺血)拔罐法

【取 穴】大椎。

【操作法】穴位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叩打10分钟使局部潮红、微出血。然后局部拔火罐lO分钟,见有血珠时起罐,每天1次,连续3~5次。 ' '

【适应症】病毒性脑炎失语症。病人意识半清醒或全清醒时,有语言障碍,能听而不能言。舌体肥胖,舌尖翘上,不能伸出唇外或张口困难。舌质红绛,干燥无苔,脉数,大便秘结,小便失禁等温热病邪致阴亏窍闭,气阴两亏之瘫。

中医疗法治近视


养生导读: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的眼睛也变的越来越差,连许多小学生都早早的带上眼镜。这种现象确实令人堪忧!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些治疗近视的中医疗法,希望大家能有拥有一双健康的眼睛。

方法一:中药治疗

优点:中医治疗近视眼主要是根据全身情况采用中药整体辨证论治,认为脏腑尤其是肝肾在视力的调节上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该药的疗效与近视的轻重程度密切相关,近视程度越轻,临床治愈率和显效率越高。

缺点:大多的中药对假性近视疗效明显,但对真性近视有效的方剂较少,对此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提高。


中药治疗方法二:电磁疗法

优点:采用了传统中医学的观点,通过对眼部穴位的刺激来期望对近视产生治疗作用。这类产品确实对眼部的血液循环、睫状肌的放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却一直没有一个产品能被广泛接受和认可。

缺点:此方法只是短暂的刺激,没从根本上解决产生的近视诱因。



方法三:针灸治疗

优点:针灸疗法防治近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针灸诸法中,以梅花针叩刺与耳穴压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而临床采用较多早期治疗系在传统穴位上进行扎刺,如有报告认为针刺翳明穴,在173只眼中,其总有效率高达91.9%,几乎原有的病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改善。当时,人们还发现,从针刺此穴开始到退针之间的30分钟的过程中,视力即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说明针刺对近视眼的疗效迅速而确切。

缺点:就现有经验看,针灸治疗青少年近视眼,近期疗效是确切的,但远期效果尚不够满意,而机理研究则有待进一步深化。问题是远期疗效还不理想,多有复发现象。近视的预防和假性近视的治疗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真性近视没有确切肯定的疗效。


针灸治疗方法四:点穴治疗
优点:能够缓解肌肉痉挛,促进血液循环,缩短球距,所以对多数青少年近视眼有治疗作用,使其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缺点:远期疗效不明确。


方法五:耳针疗法

优点:用耳针防治近视是近几年来国内广泛应用的有效疗法之一。耳针疗法种类很多,用于防治近视眼的方法有:耳穴针刺、耳穴埋针、耳穴贴压、耳穴按摩4种。具有效果良好、简便易行、易于掌握、无毒副作用等优点,尤适用于学校、家庭、基层医院防治儿童、学生之近视眼,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欢迎。所以,了解该疗法的机制,掌握其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统计表明,所报告的近5000例患者中,疗程由12天至半年,其疗效达到67.2%~100%的总有效率,治愈率为10%~30%之间。

缺点:远期疗效不明确。

穴位按摩方法五:穴位按摩

优点:通过选经取穴,采用穴位按摩,刺激眼部周围神经感受器和末梢血管,有效改善眼部周围血液循环和内神经调节,改善眼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代谢,恢复眼肌的生理调节并加有麝香透皮吸收,从而获得局部和全身综合调整,以恢复眼球的正常生理功能。该方法简便易行,保健效果确切,改善提高视力,保健效果明显。

缺点:必须由专业人员的正确按摩才行。作为家长和学生本人不可能正确掌握穴位按摩知识,即使本人做穴位按摩,也达不到按摩力度,所以很难达到防治目的。一般专业人员的按摩费用也比较高,还需配用药物,需长期到专业门诊进行按摩,因学生的学习功课很紧,根本抽不出时间去做专业按摩治疗。做穴位按摩要经常坚持才行,不做巩固治疗,仍会反弹,导致前功尽弃。

走罐疗法是这样防治疾病的


走罐疗法是以杯罐作工具,在杯罐口及病变部位涂以适量润滑剂,借热力排去其中空气,产生负压,使之吸着于皮肤,然后,用手推动杯罐在病变部位来回滑动,从而使皮肤产生潮红或郁血现象,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疗法由古代拔罐疗法发展而来,为拔罐疗法中的一种,又可称为推罐疗法,现代应用较为广泛。

「操作方法」

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上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在罐口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循着上、下、左、右方向推移,或以顺、逆时针走向推动,至走罐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或出现瘀血斑时,才将罐起下。

走罐疗法一般分为局部走罐和循经络走罐两种。

1.局部走罐:以病变部位为中心,进行较小范围的上、下、左、右旋转推行。如肩周炎,可以在肩部作顺逆时针走向的缓慢旋转。

2.循经走罐:以与病变相关连的经脉为主,进行较大范围的循经走罐治疗。如腰肌劳损,即循经过腰部的督脉经和膀胱经作上下往返移动的走罐治疗。

「禁忌症」

1.皮肤有过敏、溃汤、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使用本法。

2.年老体弱多病者,慎用本法。

「注意事项」

1.本疗法应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之部位,走罐前,在罐口或皮肤上涂上凡士林之类的润滑油,现时便于推动,减少疼痛;二则避免皮肤损伤。

后背疼痛用拔罐疗法试试


养生导读:贪凉则是造成后背疼痛的另一个原因,夏季吹电扇、空调,秋冬季冷风吹入脖子、后背,都会引发后背疼痛。活动对于后背疼痛来说,只能起到预防作用,一旦后背疼痛起来,活动往往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时应该进行治疗。对于后背疼痛的患者,通过对后背脊柱两侧进行走罐,对痛点进行拔罐,不过十余分钟,就可大大缓解疼痛。

那些坐办公室伏案用电脑工作的人们,发生后背疼痛的几率多一些。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人在工作中较长时间地采取一种姿势,造成部分肌肉的过度疲劳、紧张或劳损,时间一长,势必造成后背疼痛。贪凉则是造成后背疼痛的另一个原因,夏季吹电扇、空调,秋冬季冷风吹入脖子、后背,都会引发后背疼痛。

后背疼痛怎么办?在工作40分钟至1小时左右应起来活动一下,伸伸胳膊,弯弯腰,像学生一样做做操,可以解除肌肉的疲劳,缓解疼痛。活动对于后背疼痛来说,只能起到预防作用,一旦后背疼痛起来,活动往往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时应该进行治疗。拔罐、走罐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拔罐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对于后背疼痛的患者,通过对后背脊柱两侧进行走罐,对痛点进行拔罐,不过十余分钟,就可大大缓解疼痛。



拔罐一般使用玻璃罐即可,甚至家中的罐头瓶也可以用于拔罐,橡胶罐也可使用,但不能走罐。拔罐时,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然后用手轻轻拔一拔罐子,看是否拔上了。拔罐时应注意: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抹在罐子口上,也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滴落在病人的皮肤上,否则,将会烫伤病人,出现不必要的意外情况。

走罐是指在罐子拔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走罐不是作用于一个穴位,而是作用于数个穴位、一部分或一段经络,如后背脊柱两侧就是经常走罐的部位。走罐时应注意:走罐前要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走罐除了可以治疗后背酸痛、发凉外,也可用于头晕、感冒的治疗。

在拔罐时,病人一般采取俯卧的体位,以利于在后背部拔罐治疗。如果遇有心脏病、血液病、皮肤病及皮肤损伤者,精神病或神经质的人,肺结核及各种传染病,各种骨折,极度衰弱,孕妇或妇女月经期,过饱、过饥、过渴、醉酒等,均应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


拔罐时应注意

1.保暖。拔罐时均要在脱衣服后才能治疗,所以治疗时应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保持室内的温度。

2.避免烫伤。不要将燃烧的酒精落在病人的身上,过热的罐子勤更换。

3.不宜拔的部位有皮肤破损处、皮肤斑痕处、皮肤有赘生物或骨突出处。

4.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做拔罐。

5.在给患者拔罐时,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如有晕罐等情况,应及时处理。后背疼痛,以及疲劳综合征等均可以采用拔罐疗法治疗,其方法简便,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稍加实习,即可在家中应用,并且效果较好。

俗话说: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可见养生的重要性。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只有老人才需要养生,其实不然,养生是条漫长的路,越早走上这条路,受益越多。

中医疗法治疗雀斑


雀斑是发生在颜面、颈部、手背等日晒部位皮肤上的黄褐色斑点,因其形状如雀卵上的斑点,故名。

本病最常见于鼻面部,始发于学龄前儿童,少数自青春期发病,女多于男,多伴有家族史。皮损多为针尖至芝麻大小的褐色斑点,数目多少不定,互不融合,无自觉症状。

病因病机

肾水不足:多因素禀肾水不足之体,故多在女子七岁、丈夫八岁前后之时发病,如明代陈实功著《外科正宗雀斑》曰:雀斑乃肾水不能荣华于上,火滞结而为斑。禀赋素弱之人,多自幼发病,又伴有家庭病史。

风邪外搏:卫气失固,触犯风邪,则外风易袭人皮毛腠理之间。血气与风邪相搏,不能荣润肌肤,则生雀斑。

诊断

雀斑诊断并不困难,通过望诊和问诊即可确定诊断。主要表现为;多在5岁左右发病,随年龄增长而数目增多。女性多于男性,日晒后加重,夏重冬轻。发病部位以面部尤其是鼻部和眼下多见,重者可累及颈、肩及手背等暴露部位,皮肤损害呈黄褐色色素斑,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针头至绿豆大小,直径一般不超过0.5厘米,黄褐色、暗褐色、浅黑色斑点,界限清楚,对称分布,数目多少不定,少则数十个,多则百余个,散在或密集。无自觉症状,病程缓慢。

鉴别诊断

雀斑应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黑子:又名雀斑样痣,与光线照射无关。发病较雀斑更早,常在1一2岁开始发生,分布多不对称,无一定好发部位,色较深,与季节无关。

着色性干皮病:有家族史,父母多为近亲结婚,多发于幼儿面部,常伴有毛细血管扩张及皮肤萎缩,预后不良。

黄褐斑:皮损只限于面部,呈片状、状如地图、蝴蝶,最小的色素斑大于0.5厘米。

辩证分型治疗

肾水不足,火滞郁结型:多有家族史,自幼发病,皮损色泽淡黑,以鼻为中心,对称分布于颜面,互不融合,夏季加重增多,冬季减轻变淡,无自觉症状,舌脉亦如常人。

方选六味地黄龙。伴阴虚火旺者,宜滋阴降火,方选知柏地黄丸。

火郁经络,风邪外搏型:皮损呈针尖、粟粒大小黄褐色或咖啡色斑点,范围较广,颜面、颈部、手背等暴露部位为多,夏季或日晒后加剧,无自觉症状,舌脉一般正常。

方选犀角升麻汤(犀角、升麻、防风、羌活、);川芎、白芷、黄芩、甘草、白附子)。便干者加大黄、当归;口干喜冷饮者加知母、石膏。

肾水不足,火滞郁结型:多由禀赋素虚,肾水不足,不能上荣于面。水亏则虚火郁于孙络血分,肾之本色显于外,故皮损多呈淡黑斑点。火性炎上,故好发于鼻面部。夏日阳气亢盛,反使肾阳受损,故夏天加重;冬日精血蛰藏于内,故暂减轻。选六味地黄汤或知柏地黄汤以滋阴补肾,增补先天之本,使肾水充足,面色得以荣华。水充则火降,孙络不再受损,故达补肾降火清斑之效。

火郁孙络,风邪外搏症:多由素禀血热内蕴之体,或七情郁结、心绪烦扰,多食辛辣炙博之品而致血热,再外受风邪,与血热搏于肌肤,则发为雀斑。风热为阳邪,上先受之,故皮损多见于面部。日晒则血热更甚,血热亦能生风,故皮损多加重。选用犀角升麻汤以清热凉血,祛风退斑为主,凉血清热则火降,风去热清则斑消,从而达到消除雀斑之效果。

针灸治疗

针刺疗法:主穴取迎香、印堂或神庭、巨阙。配穴取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手法3-5分钟,然后接G6085电麻仪,频率采用疏密波,电量适度,逐渐递增,每日30分钟,隔日1次。

温针搔灼疗法:患者平卧,常规消毒,将火针置于酒精灯上烧热,以针尖温热为度,迅速准确地搔灼病灶局部,以雀斑完全消失为宜。根据患者雀斑数目多少,分期治疗。术后保持创面清洁,以防感染。

电解疗法:采用自制电解器,交直流转换器一套,外引正负极线两条,电解针数只。电源电压220V,输出电压5V,输出电流5mA。患者仰卧,常规消毒,用盐水作导电液,阳极连接患者一侧肢体,阴极接电解针,刺人雀斑外表皮内,进针处出现小气泡及粘稠状液体出针。治疗时间根据雀斑大小而定,一般10-60秒,治疗后一周内勿用水洗局部。

中医截根疗法治疗原理


中医对疾病治疗上,有很好效果,选择中医治疗疾病,对缓解自身问题有很好帮助,不过使用中医治疗疾病的时候,也需要对它各方面进行了解,这样使用过程中,都是可以放心进行,那中医截根疗法治疗原理是什么呢,这也是很多人不清楚的,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

中医截根疗法治疗原理:

修复基因

中医截根疗法传承国医精华,运用现代医学尖端科技,将中医失眠科最尖端的检测仪器、现代生物基因技术与中医精华结合,从神经类疾病的源头治疗,纠正脑细胞功能紊乱,改善自体细胞活性,提高代谢能力。能迅速修复致病祸根染色体畸变基因,抑制神经介质多巴胺、儿茶酚胺的增高,综合调理脏腑功能,促进人体各个神经系统达到协调平衡的最佳状态。

激活细胞

中医截根疗法激活衰竭细胞的活性,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保障大脑供氧,全面补充大脑细胞的胶原蛋白营养,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使机体神经组织细胞在短期内恢复正常状态,消除精神压力,多年痛苦一次性彻底清除。

调节活性

中医截根疗法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从根本上消除神经功能紊乱,缓解脑部疲劳,让患者快速进入正常的睡眠状态,调节多种生物酶的活性,从而达到修复损伤的脑神经细胞,改善睡眠,提高大脑记忆力,从根本上保障大脑中枢神经的稳定。

提高免疫

中医截根疗法迅速清除大脑细胞和血管中的淤积和毒素,改善神经细胞的异常状态,调理脏腑机能,天然生物免疫因子增强自身免疫,恢复大脑正常思维力,从而有效防止病情迁延难愈和反复发作的问题。

标本兼治

中医截根疗法使用的药剂是采用现代生物基因技术,结合百余种名贵中药提取浓缩精制成,具有滋肝和胃、宁心安神、平衡阴阳等功效,服用后易吸收,见效快,疗效是普通的30倍以上,不含任何激素,无依赖性,无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对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均无损害,彻底解决了失眠、抑郁 、精神障碍疾病带来的困扰与痛苦。

在对中医截根疗法治疗原理了解后,选择这样治疗方法的时候,需要根据自身疾病需求进行,不过要注意的是,在对中医截根疗法使用过程中,身体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说明,这样避免对自身其他地方造成损害,这点也是要注意的。

偏瘫的中医拔罐疗法


偏瘫(脑中风后遗症)是指急性脑血管疾病治疗后脱离生命危险,但留下肢体功能障碍的病证。表现为意识清醒,但上下肢不能协调运动,口齿不清,吞咽不利,关节强直,半身(3)拔罐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

(三)足内翻

(1)配穴申脉。

图 2-19-8 申脉

(2)定位申脉: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3)拔罐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

(四)足外翻

(1)配穴照海。

(2)定位照海: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见图2-18-2)。

(3)拔罐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

(五)口眼?斜

(1)配穴颧髎、地仓、下关、颊车、大迎。

(2)定位颧髎: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见图2-19-9)。

地仓: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正坐平视,瞳孔直下垂线与口角水平线相交点为取穴部位,见图2-19-9)。

下关: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闭口,由耳屏向前摸有一高骨,其下方有一凹陷,若张口则该凹陷闭合和突起,此凹陷为取穴部位,见图2-19-10)。

图 2-19-9 颧髎、地仓 图 2-19-10 下关、颊车、大迎

颊车: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见图2-19-10)。

大迎: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 (闭口鼓气,下颌角前下方沟形凹陷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9-10)。

(3)拔罐方法采用闪罐法,局部穴位。

(六)大便秘结

(1)配穴支沟、天枢、丰隆。

(2)定位支沟: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见图2-4-6)。

天枢: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见图2-18-1)。

丰隆: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平腘横纹与足腕横纹连线之中点,在胫骨、腓骨之间,距胫骨前嵴约2横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3-2)。

(3)拔罐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

四、注意事项

(1)本病治疗第一需要的是早期的功能恢复锻炼和及时的对症药物,此外调适情志,增加营养,增强体质也是必要措施。

(2)拔罐、刮痧、按摩等中医理疗手段是中风后遗症功能恢复的重要辅助治疗方法,可有效地促进肢体正常功能的恢复,缩短康复时间。

五、病例

李某,男性,64岁。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半年余,既往曾有脑梗塞病史,现症见左侧肢体手足萎软无力,不能行走,生活不能自理,言语不利,口舌歪斜,伴有精神疲倦,食欲不振,面色淡白。穴取肩髃、臂臑、手三里、合谷、大椎、膈俞、肝俞、脾俞、气海、关元、肾俞、足三里、三阴交、悬钟,采取灸罐法,先在大椎、膈俞、肝俞、脾俞、气海、关元、肾俞、足三里各穴用艾条温和灸5~10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然后各穴拔罐,留罐15分钟,每日1次,10次1疗程。治疗1疗程后,上述症状稍有好转,能在旁人搀扶下站立,胃口有所改善。继续上法治疗3疗程,能拄拐杖慢慢行走,生活基本自理,言语转清。不遂,口眼?斜,口角流涎,手足麻木等。根据其特点的不同,一般分为实证和虚证2型。

一、实证

(一)症状

半身不遂,肢体强痉,口舌歪斜,言语不利,伴有眩晕头胀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或伴有腹胀便秘,头晕目眩,口黏痰多,午后面红、烦热等。

(二)治法

(1)选穴肩髃、曲池、合谷、居髎、环跳、风市、阳陵泉、承山、血海。

(2)定位肩髃: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上臂外展至水平位,在肩部高骨(锁骨肩峰端)外,肩关节上出现两个凹陷,前面的凹陷为取穴部位,见图2-19-1]。

图 2-19-1 肩髃

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仰掌屈肘成45,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为取穴部位见图2-1-5)。

合谷:第1、第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以一手的拇指掌面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尽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l-3)。

居髎:在髋部,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见图2-19-2)。

环跳: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骨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侧卧位,下面的腿伸直,以拇指指关节横纹按在大转子头上,拇指指向尾骨尖端,当拇指尖所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9-2)。

风市: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胭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见图2-19-2)。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坐位,屈膝成90,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缘与下缘交叉处的凹陷,为取穴部位,见图2-19-2)。

承山: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腘横纹中点至外踝尖平齐处连线的中点为取穴部位,见图2-19-2)。

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位,屈膝成90,医者立于患者对面,用左手掌心对准右髌骨中央,手掌伏于其膝盖上,拇指尖所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9-3)。

图 2-19-2 居髎、环跳、风市、阳陵泉、承山 图 2-19-3 血海

(3)拔罐方法单纯拔罐法,上述各穴拔罐,留罐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二、虚证

(一)症状

半身不遂,肢体瘫软,言语不利,口舌歪斜,伴有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偏身麻木,心悸自汗出;或伴有手足心热,肢体麻木,五心烦热,失眠,眩晕耳鸣等。

(二)治法

(1)选穴肩髃、臂臑、手三里、合谷、大椎、膈俞、肝俞、脾俞、肾俞、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悬钟。

(2)定位肩髃:见前。

臂臑: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7寸(屈肘,紧握拳,上肢用力令其紧张,三角肌下端偏内侧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9-4)。

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桡侧肘横纹头下2横指,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见图2-19-5)。

中医走罐疗法治疼痛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