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春季养生穴 > 导航 > 穴位针灸养生

针灸什么穴位能治疗失眠

春季养生穴。

饮食贵在节,读书贵在精,锻炼贵在恒,节饮食养胃,多读书养胆,喜运动延生!养生已经成为很多中老年人关注的话题,养生除带给我们好的身体,更有心灵的健康。日常生活中关于中医养生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针灸什么穴位能治疗失眠”,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针灸治疗失眠的作用三、针灸的禁忌症有哪些

针灸什么穴位能治疗失眠

1、皮肤针治疗失眠

取穴:常用穴:颈椎1~7两侧、胸椎5~12两侧。

备用穴:额部、头部、眉弓、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

上述部位均取,重点用皮肤针叩刺常用穴之两侧,手法轻度或中度。先从颈椎开始,自上而下叩刺两遍。然后在胸椎5~12作横行刺,每横行部位三针。在穴位表面0.5~1.5厘米范围内按常规叩刺20~50下。额部横叩打三行,头部呈网状叩打。手法同前。以局部皮肤潮红或微出血为宜。每日或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一周。

2、耳穴压丸治疗失眠

取穴:常用穴:心、缘中、神门。

备用穴:肾、皮质下、肝、内分泌、脾。

操作:

一般仅取常用穴,效不显时加选备用穴1-2穴。贴压物可用王不留行子,绿豆或冰片(预先制备成米粒大之颗粒),贴压于一侧穴上。然后每穴按压1分钟,使耳廓充血发热。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压耳穴3~5次,睡前必须按压1次,时间为每穴约1~2分钟。隔日换贴1次,二侧穴位交替应用。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4天。

3、不同失眠症型针灸方法

3.1、心脾两虚:表现为入睡难或睡后容易醒。取穴心俞、脾俞、神门、三阴交,如果有多梦加上魄户穴。

3.2、阴虚火旺:表现为稍睡就醒、手足心热、惊悸等。取穴太溪、大棱、神门、太冲,如果伴有眩晕加上风池穴,伴有耳鸣则加听宫穴。

3.3、脾胃不和:表现为睡眠不实、胸膈满闷、脘腹胀满等。取穴中脘、丰隆、历兑、隐白,如果伴有呕吐加内关穴。

3.4、肝火上扰:表现为头晕头痛、不能入眠,多烦易怒等。取穴行间、足窍阴、风池、神门,如果伴有目赤,加太阳、阳溪穴。

以上治疗均为2天一次,病情较轻者一般治疗1-2次就可以了,病情严重者需要治疗8-10次,甚至更长的时间。通过治疗,患者能顺利入睡,每晚睡眠时间在6小时以上,其他症状基本消失,就算治愈了;如果睡眠时间比治疗前延长3-4小时,说明治疗有效,此时要继续巩固治疗。

针灸治疗失眠的作用

1、调和阴阳

人体在睡眠正常的情况下,保持着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有导致失眠的原因作祟,如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虚胆怯、胃气不和等,均可导致阴阳失和而致失眠。

针灸治疗失眠的关键,就在于根据证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归于“阴平阳秘”,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如阳气盛、阴气虚可导致失眠。反之,阴气盛、阳气虚可导致嗜睡。两者都可以取阴跷的照海和阴跷的申脉进行治疗,但失眠应补阴泻阳,嗜睡应补阳泻阴。

2、扶正祛邪

扶正,就是扶助抗病能力;祛邪,就是祛除致病因素。失眠的发生、发展在一些情况下也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针灸可以扶正祛邪,故可收到改善睡眠之功。

如胃气失和、心火炽盛、痰热内扰、肝郁化火证型的失眠,皆因邪实而发,久则伤及正气,使失眠更加缠绵难愈。

这时就应用针灸扶正祛邪,大凡针刺补法和艾灸皆有扶正的作用;针刺泻法和放血有祛邪的作用,但在具体运用时,必须结合腧穴的特殊性来考虑。

针灸的禁忌症有哪些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ys630.COm精选阅读

失眠可以用针灸治疗吗 这些穴位能有效预防失眠


用“久治难愈”来形容失眠症并不夸张。无论是现代医学采用镇静催眠药物进行治疗还是中医内调外养进行医治,从就诊到彻底治愈几乎都要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见效较快、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就比如中医针灸治失眠。

西医治疗失眠症时往往利用镇静催眠药物,但由于此类药物具有诸多的不良反应,可能损害肝、肾功能,长期服用还可能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因此不宜长用。相比之下,中医治失眠在这一方面优势明显。中医疗法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功能,在明显改善睡眠状况的同时还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特别是以下对失眠症的治疗独具特色和优势的综合疗法,博采众中医疗法之长,治疗更是安全有效。

中医在临床上用针刺相应的脏腑经络之原穴、背俞穴治疗不寐症。治疗时取内关、神门、三阴交、安眠穴为基础方。胃不和则不眠者加胃俞、脾俞、足三里;肝火上扰者加肝俞、太冲;心肾不交者,加心俞、肾俞、太溪;心虚胆怯者,加心俞、胆俞、大陵、丘墟。除肝火上扰用泻法外,其余多用平补平泻法及补法。经过3天针灸后,患者睡眠就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对于顽固性失眠,中医主穴选用印堂用滞针法,虚证加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实证加肝俞、丰隆、行间。用常规针刺手法。此外,还有利用针刺风池穴,疗效都十分显着。穴位针灸与中药相配合

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就可利用番泻叶泡水当茶饮外加针灸进行治疗。针刺取风池、百会、印堂、太阳、肝俞、头维、合谷、行间等穴,用泻法;

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患者时,可在服用黄连温胆汤的同时针刺中脘、内关、神门、三阴交、足三里等穴;

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可饮黄连阿胶汤同时针刺神门、内关、三阴交、太溪等穴。

针灸治疗失眠穴位大全


失眠困扰了很多人现在的人睡眠质量都不高,睡眠不足导致精神不佳,长此以往对身体不好,现在的人为什么深受睡眠的困扰,因为工作压力大欲望太多。所以熬夜失眠成了城市的通病,大多数人不到12点是不会睡觉的,还有一些人要到凌晨一两点甚至三四点。睡不着很痛苦人体的器官要在这个时间段进行排毒而大脑还在活跃,失眠怎么办呢?

一针灸治疗失眠主穴为四神聪、神门、三阴交。需辩证治疗—心脾两虚型,表现为不易入睡,入睡后易醒,多梦,心悸,健忘,头晕,肢倦乏力,腹胀,便溏,面白无华,苔薄白,舌质淡脉细弱。可选穴心俞、脾俞、足三里;

2、失眠考虑是神经衰弱,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系的,治疗建议口服谷维素,维生素B1和安神补心丸。平时养成良好的休息习惯,避免劳累,缓解自己的压力,保持愉快的心情.

3失眠主要的病因在于心、脾、肾的功能失调,所以针灸的穴有:神门、三阴交、还有百会、神门、申脉、心俞、足三里、心俞、脾俞、足里三穴、涌泉、太冲和灵道。

4人体穴位很多,有几百个之多,他们通过经络和体内的各个脏腑相贯通。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功能,通过外界刺激这些穴位,能够使其对应的脏腑功能得到调整改善,进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5具体到失眠这一病症上,中医认为,失眠主要的病因在于心、脾、肾的功能失调,所以通过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时应以心经的神门、脾肾两经都经过的三阴交、头部四神聪为主治区域。

6除基本的穴位外,由心脾两虚导致的失眠,在针灸治疗上常选择的有心俞、脾俞、足里三穴;肾虚失眠者外加肾俞、太溪两穴;抑郁导致心神不安影响睡眠的,加太冲和灵道;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造成失眠的,加足三里、中脘二穴。

以上就是治疗失眠的一些穴位给大家参考,可以采用针灸刺激这些穴位促进睡眠。希望每一个都有一个好的睡眠,有了好睡眠才能做好一天的工作。没精神会引起头疼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影响生活影响工作影响升职加薪。还有睡前不要看手机,睡前提前一个小时放松思绪。

失眠针灸什么穴位


二、快速入睡的妙招三、治疗失眠的食谱

失眠针灸什么穴位

现生活中很朋友由于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等诸多原因,而出现了失眠现象,中医指出,可以利用针灸来解决失眠的烦恼。那么针灸治疗失眠的穴位有哪些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针灸治疗失眠的穴位有:

1、皮肤针

取穴:常用穴:颈椎1~7两侧、胸椎5~12两侧。备用穴:额部、头部、眉弓、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上述部位均取,重点用皮肤针叩刺常用穴之两侧,手法轻度或中度。先从颈椎开始,自上而下叩刺两遍。然后在胸椎5~12作横行刺,每横行部位三针。在穴位表面0.5~1.5厘米范围内按常规叩刺20~50下。额部横叩打三行,头部呈网状叩打。手法同前。以局部皮肤潮红或微出血为宜。每日或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一周。

效果:本法用于以失眠为主的神经衰弱患者。且以病程短者疗效为好,病程长者疗效较差。

2、耳穴压丸

取穴:常用穴:心、缘中、神门。备用穴:肾、皮质下、肝、内分泌、脾。

操作:一般仅取常用穴,效不显时加选备用穴1-2穴。贴压物可用王不留行子,绿豆或冰片(预先制备成米粒大之颗粒),贴压于一侧穴上。然后每穴按压1分钟,使耳廓充血发热。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压耳穴3~5次,睡前必须按压1次,时间为每穴约1~2分钟。隔日换贴1次,二侧穴位交替应用。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4天。

效果:本法多用于初得或较轻的失眠症,并有一定预防作用。

3、耳穴埋针

取穴:常用穴:心、肾、缘中、神门、皮质下。备用穴:胃、肝、枕、脾。

操作:常用穴均取,效不显时,酌加备用穴。严格消毒耳穴后,将揿钉形皮内针埋入,上以胶布固定,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4次,以感到轻微疼痛、胀、发热为佳。每次一侧耳,双耳交替。3~5天换埋针1次,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天。

效果:本法用于较重的失眠症患者。

4、刺血

取穴:常用穴:阿是穴。备用穴:内中魁。

阿是穴位置:多位于两耳根之上半部。

内中魁穴位置:手中指掌侧正中线,近指侧节横纹中点一穴,前后1分各一穴,左右共六穴。

操作:先以耳穴探测仪或探测棒在耳根部仔细测出敏感点,做好标记。常规消毒后,用消毒弹簧刺针或三棱针迅速点刺,出血如绿豆大。每次只刺一侧,每日或隔日1次,两耳交替。疗效不显者可加刺另一侧之内中魁穴。5~7次为一疗程。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针灸治疗失眠的穴位,失眠症的针灸治疗应与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保持有规律的生活方式以及适当减轻工作压力等相结合。

快速入睡的妙招

1、从300倒数,每次递减3。很多人入睡难是因为无法分散注意力,而这种复杂无趣的数数方式却是一种有效的分心技巧。

2、下午2点后别喝咖啡。因为咖啡因的作用可持续8小时以上,50岁后,它在体内滞留的时间超过10小时。

3、睡前冲个热水澡。睡前1小时洗澡,水温不低于38℃,时间不少于20分钟。

4、睡前4小时停止锻炼。否则会令大脑兴奋,难以入睡。

5、降低卧室室温。当卧室温度在18℃—24℃、床上温度为27℃时,睡眠质量最好。

6、睡前3小时不进食。否则容易导致胃酸返流,影响睡眠。

7、注意卧室灯光。卧室灯光具有调节生物钟的作用。太亮会导致大脑褪黑激素分泌量减少,过于清醒,难以入睡。睡前最好选择较暗且柔和的阅读灯光。睡眠过程中,最好关闭所有光源。

治疗失眠的食谱

1、百合粥

取干百合30克(新鲜60克)、粳米60克、红枣10粒、冰糖适量,文火煮粥,早晚服用。功效养心安神,润肺止咳。适合失眠症、更年期、热病后、肺燥干咳等。

2、栗子龙眼粥

栗子10粒(去壳切碎)、龙眼肉15克、粳米50克,文火煮粥,食时加糖调味。功效补心安神,益肾壮腰。适合因心血肾精不足,引起的失眠、心悸、腰膝酸软等。

3、龙眼莲子山药粥

取莲子30克、龙眼肉30克、百合20克、山药20克、红枣6粒、粳米30克,文火煮粥,食时加红糖调味。早晚食用。适合失眠多梦、心悸健忘、没胃口等症,亦宜病后调养。

4、茶叶加酸枣仁

每天早晨8时以前,取绿茶15g用开水冲泡2次,饮服,8点以后不再饮茶;同时将酸枣仁炒熟后研成粉末,每晚临睡前取10g用开水冲服。连续服用3~5天,即可见效。茶叶能提神醒脑,其所含的生物活性物质咖啡因能兴奋高级神经中枢,使人精神振作,思想活跃,消除疲劳,所以对失眠者白天精神萎靡、昏昏欲睡的状况有调整作用。酸枣仁有养心安神、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对促进失眠者在夜间进入睡眠抑制过程有良好的效应。一张一弛,一兴一抑,效果显着。失眠者不妨一试。

5、丹参冰糖水

丹参30g,加水300ml,用文火(小火)煎20分钟,去渣,加冰糖适量再稍煮片刻,分2次服用。丹参苦微寒,活血安神,对长期失眠者有安神作用。

什么穴位能治疗落枕


二、中医治疗落枕的方法三、经常落枕是什么原因

什么穴位能治疗落枕

1、按摩承山穴治疗落枕

承山穴在小腿中间,小腿两侧腹肌的下方,你伸小腿时稍微用力,就出现小腿腹肌,就在腹肌的交角处,还不明白,自己百度看下图,一般来说有一侧的穴位是比较痛的,就重点点比较痛的一边 ,一般指压到15到20分钟,压的同时轻轻转动你的颈部,幅度由小到大。

2、按摩合谷穴治疗落枕

用大拇指掐痛侧的合谷穴到酸痛,同时也要缓慢活动颈部2分钟,对于轻微患者是很有效果的,合谷穴位于拇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

3、按摩手三里治疗落枕

落枕的人痛侧的手三里部位的肌肉会发硬!并且很敏感,轻轻揉拨都很酸痛,永大拇指揉拨痛侧手三里 1到2分钟 手三里位于手肘横纹处下2寸(稍外侧) 2寸也就是你的三个手指合并的宽度。

4、按摩落枕穴治疗落枕

位置:落枕穴在手背侧,当第二、第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约1厘米处。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触摸,从骨和骨变狭的手指尽头之处起,大约一指宽的距离上,一压,有强烈压痛之处。

方法:用拇指的指尖切压揉按落枕侧的“落枕穴”,并同时活动被切压手的手指,以加强穴位的指压感觉。按摩手部的同时,缓慢活动颈部:将头稍向前伸,由前下方缓缓缩下去,使下颌向胸骨上窝靠近,颈部肌肉保持松弛,然后将头轻轻缓慢地左右转动,幅度由小逐渐加大,并将颈部逐渐伸直到正常位置。转动时以基本不出现疼痛的最大幅度为限。

功效:约5-10分钟,疼痛则可明显缓解。这个方法既能治疗落枕,又能预防颈椎病。另外也能缓解手臂痛和胃痛。

中医治疗落枕的方法

1、拔罐疗法:首先在颈、肩、背部找出两三个压痛点,在压痛点上用三棱针划痕,然后拔火罐,待出血少许即起罐。

2、耳穴压豆疗法:取耳穴颈、神门穴及耳部敏感点,把绿豆压在选定的穴位上,用0.8x0.8厘米伤湿止痛膏粘贴固定。每日按压3次,每次2分钟。

3、运动疗法;坐在椅子上,胸部挺起,头先向下低,以下颌骨挨着胸部为止,然后向上仰头,眼睛看向天花板。停留3秒钟后再低头,如此反复20次。

4、抚摸疗法:患者正坐,医者立于一侧。先用双手从患者头顶分别向左右抚摸,到耳尖为止,再用双手从两鬓角向后抚摸,到耳尖为止,然后用双手从两耳尖开始,沿着耳前向颌骨方向抚摸,最后用双手从太阳穴开始,沿耳尖、耳后、颈部方向抚摸,到冈上肌为止。抚摸时手法要轻柔,遇到痛点时,轻柔按压10余下,以增强效果。

经常落枕是什么原因

1、冷空气的刺激:也就是风寒。睡觉的时候觉得房间有点闷热,想开一点窗户,风吹进来了,而开窗的地方正好对着你脖子的哪个位置,吹了一夜的凉风,第二天起来就有可能发生了问题。

2、脊椎椎体的影响。睡觉的姿势,收冷风的影响,长期弯曲睡觉的姿势,造成脊椎椎体不好,也就是说脊柱弯曲,久而久之,我们睡觉的姿势,再加上颈椎的不好,也很容易落枕。现在很流行低头族,成天低着头刷刷刷,手机上微博,玩微信等。有的还是很在意,到医院去检查,照个X光片,发现骨头没有什么问题就以为脊椎没有问题,但是由于长期低着头,你两侧项韧带肌腱其实已经劳损和钙化了,X光片看到的是整个一个骨骼的问题,是不易查出肌腱和韧带的异常,由于长期的劳损,会影响骨骼的平衡。 适当的注意哦。

3、肌肉扭伤:如夜间睡眠姿势不对,头颈长时间处于过度偏转的位置,或因睡眠时枕头过高、过低或过硬,使头颈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这些均可引起颈部一侧肌肉紧张,使颈椎小关节扭错,局部疼痛不适、动作明显受限等。

什么穴位能治疗头部出汗


什么穴位能治疗头部出汗

1、什么穴位能治疗头部出汗

复熘穴。位于小腿内踝和跟腱之间向上2指宽处。宜用大拇指腹轻轻揉按,以略有酸胀感为宜。“复熘”一词中,“复”是反复,“熘”是悄悄地散失,意指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蒸发上行。按揉复熘穴的止汗功效在于刺激它能使水分代谢正常。合谷和复熘穴是止汗的“最佳搭档”。合谷穴要重点揉,复熘穴要轻揉。出汗过多时,可先按揉合谷2分钟,以感觉明显酸痛为度,再轻揉复熘2分钟。

2、合谷穴能治疗头部出汗

位于大拇指和食指根部的中间凹陷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虎口”,按揉合谷穴对止手汗效果明显。“合谷”意指大肠经气血汇聚于此,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现代研究表明,按揉合谷可达到使汗腺收缩的效果。操作时用一手的大拇指来用力按揉对侧手的合谷穴即可,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3、头部出汗多要怎么办

头汗,证名。头面局部多汗。多因邪热内郁,热蒸于上。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如热不得越而上达者也。又热入血室,与其虚烦,或阳明被火,及水结胸,皆但头汗出也,俱是热郁于内,而不得越者也。“治宜栀子豉汤、茵陈蒿汤、大陷胸汤等方。

有因水亏火旺而致者,头顶出汗,乃肾火有余而肾水不足。治宜滋肾清肺,可用桑叶、熟地、北五味、麦冬等;或滋阴降火,用当归六黄汤。有因胃火上腾者,每当饮食时,即头汗淋漓。治以泻胃火为主,方用收汗丹。有因湿胜所致者,亦汗出头额,用胜湿汤。有瘀血内蓄而致者,可选用犀角地黄汤、桃仁承气汤。若关格不通或重病阳脱而见头汗,属危证。

头部出汗的原因

1、低血糖症:可导致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震颤等。

2、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除怕热多汗外,还表现有食欲增大,吃得多,反而消瘦,大便次数增多,心慌,精神紧张等症状。

3、糖尿病:由于合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常常有出汗异常增多现象,患者还伴有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4、嗜铬细胞瘤:常见的症状就是淋漓多汗,多阵发性出汗,有时也可持续出汗,还可出现心慌,手抖,四肢发凉等,发作时常伴有明显的血压升高。

中医解释:汗出局限于头额部,甚至汗如蒸笼热气,多见于身体阳气偏甚及消化功能亢进者。

头部出汗要注意什么

平时多吃姜片,泡杓杞水喝,注意休息,有规律的生活。患者常可由于饮食香辣的东西或者饮酒,导致的脾胃出现湿阻的情况,而出现手足心出汗,伴有胃肠道不适,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嗳气,大便不成形等症状、建议多休息,不要熬夜,饮食上请用容易消化的东西。不要吃吃香辣东西。不要吃肥腻、过咸的东西。不能饮酒。不能吃鸡蛋,牛肉。不能操劳过度。患者饮食上以清淡为主。

这多汗应该是个人体质的原因,交感神经的问题可以服用谷维素等药物调理试试,平时注意不吃辛辣刺激食物,注意多喝水。如果额头常常出很多汗,中医认为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平时尽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气,要保证充足睡眠,否则容易导致阴虚、肝阳上亢。每天冲泡枸杞茶饮用,有平肝功效。

针灸什么穴位能治疗失眠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