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男性养生偏方 > 导航 > 快速治口腔溃疡偏方

治小儿食积偏方

男性养生偏方。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心静才是养生之本。随着生活的提升,养生已经成为社会性的关注焦点,养生除带给我们好的身体,更有心灵的健康。我们该怎么进行科学的中医养生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治小儿食积偏方”,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一、治小儿食积偏方

由于婴幼儿消化功能发育不完善,一旦饮食不节,就容易积食,引发呕吐、肚子疼、发热、厌食、咳嗽、腹泻、便秘等不适反应。如果孩子早上有口臭、舌苔厚腻、口唇干红或晚上睡觉手心、脚心、腹部灼热等,或3岁以下小儿食指青筋变粗,很可能积食了。下面小编教你几种治小儿食积偏方。

1、治小儿食积的饮食偏方

应对轻度的食积,家长宜让宝宝减少饮食,辅以调理脾胃,消食理气的粥品。

1.1、淮山小米粥

做法:准备干淮山100g,小米100g,适量白糖。将小米淘洗干净,与山药片一起碾碎,入锅,加水适量,熬成粥。

功效:淮山有补脾的作用,而小米则能够养胃。淮山小米粥能够调补脾胃,滋阴养液。运用于小儿积食不消,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

1.2、糖炒山楂

做法:准备红糖适量,去核山楂100g。将红糖入锅,加少量水用小火炒化然后加入去核的山楂适量,再炒5-6分钟,闻到酸甜味即可。每顿饭后让孩子吃一点。

功效:山楂可以开胃,本方可以用于小儿消化不良、胃口不佳。

1.3、白萝卜粥

做法:准备一根白萝卜,大米50g,适量白糖或盐。把白萝卜、大米分别洗净。萝卜切片,先煮30分钟,再加米同煮(不吃萝卜者可捞出萝卜后再加米)。煮至米烂汤稠,加白糖或盐适量,煮沸即可。

功效:白萝卜能够理气健胃,适用于小儿腹胀型消化不良。

2、治小儿食积的外用药

除了食疗方外,下面这些外敷的办法,副作用轻,家长就可以自行适量应用。

2.1、准备玄明粉3克,胡椒粉少量,一同研磨成粉末。填入脐中,外盖油布或油纸,覆盖消毒纱布,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用于食积较重之实证。

2.2、准备大黄30g、芒硝20g,一同研磨成粗末。混和装入布袋,外敷患儿脐腹部。用于食积腹胀、腹痛、便秘者。

2.3、准备酒糟80g,放入锅中炒热。然后分成两份,交替置于腹部热熨,每天1次,每次2~3小时。用于虚中夹实证。

3、治小儿食积的按摩方法

3.1、给宝宝捏脊:妈妈让宝宝趴在床上,露出背部,沿宝宝脊椎两旁二指处,用两手拇指、食指和中指从尾骶骨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颈部大椎穴,由下而上连续捏几次即可。

3.2、给宝宝按摩腹部:妈妈可先搓热手掌,然后顺时针给宝宝慢慢按摩腹部数十下,最好早晚各做一次。

二、小儿积食怎么办

以消食导滞为主,可选消乳丸或保和丸加减。常用山楂、神曲、莱菔子、麦芽、陈皮、香附、砂仁、茯苓、半夏、连翘等中药。伴有腹胀疼痛者加厚朴、枳实;大便秘结者加木香、槟榔消积导滞,重者暂加大黄通腑;呕吐甚者,加姜、竹茹清胃降逆止呕;如果孩子有低热、舌红、苔腻微黄,可加胡黄连消积清热。

虚中夹实证治以健脾消食,消补兼施。健脾丸加减。常用药:党参、白术、山楂、神曲、麦芽、枳实、陈皮。如果孩子舌苔腻、不想吃饭,可加藿香、砂仁;舌质淡、腹胀、大便不成形,可加炮姜、厚朴、苍术。

特别是伴有呕吐、腹泻的患儿,可以暂时禁食8~12小时,待呕吐停止后,给予清淡的流质口服,如藕粉、蔬菜汤等。轻症食积患儿经过控制饮食,很快可以痊愈,重症食积的患儿须去医院治疗。

许多中成药对食积的治疗也有很好的疗效,如可给孩子服王氏保赤丸,每次1/3~1支,1天2~3次。还可以服化积口服液,每次5~10毫升,1天2~3次。如果孩子食积较重,而且伴低热,大便秘结,可以用枳实导滞丸,每次服2~3克,1天2~3次。孩子食积时间已经很长,腹胀喜按,面色萎黄,精神不振,选用小儿香橘丹则比较合适,每次服2~3克,1天2~3次。这些中成药药店里都有出售。

那么日常该如何预防小儿积食呢?其实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就能有效预防小儿积食,你不妨来看看吧。

三、如何预防小儿积食

1、调整饮食结构

多吃些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不要一味地增加高热量高脂的食物。让宝宝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适当增加米食、面食,高蛋白饮食适量即可,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2、七分饱,益健康

无论哪种食物,再有营养也不能吃太多,否则不但不能强健身体,在效果上只会适得其反,弄不好会形成食积、腹泻等状况,伤害宝宝的身体。

3、三餐定量

给宝宝安排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不能饥一顿饱一顿,肠胃和人一样,该休息时休息,该工作时工作,否则会打乱胃肠道生物钟,影响消化功能正常运转。

4、晚上不要吃得太饱

宝宝白天活动量大,吃东西能消化,但晚上胃蠕动慢了,就容易积食。因此,晚上吃饭别太饱,即使喝牛奶,也要水多一些,奶粉少一点。

5、睡醒1小时不进食

早上或中午宝宝刚睡醒时,1小时内(至少30分钟)也不要进食,因为胃肠等内脏从低运转恢复正常需要一点时间,否则,也无益于消化和吸收。

6、不要吃太快

吃的太快食物没有经过很好的,充分咀嚼,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不良后果。要让养成孩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营造好的饮食气氛,宝宝自然会吃的很开心的。

7、不要边吃边玩

宝宝慢慢的长大,容易被身边的事物吸引大家都喜欢在吃饭的时候看电视,宝宝很容易会被电视节目吸引,张口不吞咽、吃饭吃太快、边吃边玩同样这样对消化不好。

一、治神经性皮炎偏方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皮肤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明显的皮肤损害。多发生在颈后部或其两侧、肘窝、腘窝、前臂、大腿、小腿及腰骶部等。常成片出现,呈三角形或多角形的平顶丘疹,皮肤增厚,皮脊突起,皮沟加深,形似苔藓。常呈淡红或淡褐色。剧烈搔痒是其主要的症状。下面小编为你介绍治神经性皮炎偏方。

1、五倍子、枯矾、炉甘石各6克。水煎至60毫升,涂擦患处,每日4次。主治神经性皮炎。

2、藏红花、天山雪莲、红景天各30克、藏茴香、藏紫草各20克、藏薄荷15克、雌黄7克、麝香5克,浸于500毫升高度青稞酒密封浸泡2—3个月,用药棉蘸药酒擦拭患处,每日2—3次。

3、胡麻、苦参以、生地各15克,当归、荆芥各5克,何首乌18克,白芍12克,用水煎服,每天1剂。

4、药生韭菜、大蒜各30克,一起捣成糊状,微热。然后用力的搽患处,每天2—3次。

5、鲜核桃皮适量,擦患处,每日2—3次。

6、鲜丝瓜叶适量,揉烂在患部反复摩擦,直至皮肤发红,一天一次,7天一疗程,治愈为止。

7、取肉桂200克,研为极细末,装入瓶内密封备用。使用时,根据病损大小,取肉桂末适量,用米醋调成糊状,涂敷病损处,两小时后糊干即除掉。

8、将冰片和樟脑各等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将患处洗净,药粉撒于患处,外用纱布包扎。

9、艾蒿200克,韭菜200克,花椒50克。将上药加水煮沸,趁温热洗患处。每日洗1—2次。

10、15克蓖麻子仁、21克紫皮蒜、1.5克冰片、7厘米葱白及少许白糖一起放入器皿中,捣成泥后涂在患病的地方即可。

11、白鲜皮、苦参、蛇床子、地肤子各30克。水煎,趁热熏洗患处。主治神经性皮炎。

12、荆芥、防风、艾叶、蛇床子各6克,苦参12克,川椒15克。水煎,温洗患处,每日1-2次。

13、鸡蛋3个,米醋1斤。用鸡蛋置瓶内,加米醋浸没,浸7-10天后取出,去蛋壳,将鸡蛋与米醋搅匀,装入有盖容器中,每天用此液涂擦患处2-3次,坚持一段时间,有良效。

14、取鲜花椒叶适量,放入冷水中煮沸,洗敷患处,每次30分钟左右,水凉可加温后再洗,每日2~3次,至痊愈,再巩固1~2天防复发,整个过程大约需4~5天。

二、神经性皮炎的日常注意事项

1、忌搔抓,搔抓可使皮肤不断遭受机械性刺激而变厚,甚至引起感染。搔抓还起强化作用,病人愈搔愈痒,愈痒愈抓,形成恶性循环,病程因而延长。

2、忌热水,烫洗皮炎、湿疹在急性期,由于皮内毛细血管扩张,会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红肿、丘疹、水疱。用热水烫洗或浸泡,红肿加重,渗透液增多,加重病情。因此,皮炎、湿疹病人宜用温水淋浴,切忌在热水内浸泡和用力搓擦。

3、忌肥皂洗,特别是碱性大的肥皂,对皮肤是一种化学性刺激,可使皮炎、湿疹加重。若需用肥皂去污时,最好选择刺激性小的硼酸皂。

4、忌刺激性食物辣椒、酒、浓茶、咖啡等刺激食物,可使瘙痒加重容易使湿疹加重或复发,都应禁忌。

5、忌盲目用药皮炎、湿疹病程较长,易反复,患者要配合医生耐心治疗。有的人治疗心切,未经医生诊治在皮损处涂高浓度的止痒药;反而加重病情。因此,切忌擅自用药。

神经性皮炎是皮肤功能障碍性皮肤病,比较顽固很难根治。一旦碰上压力大、摩擦、日晒等等诱发因素就很容易复发,因而预防非常重要。那么神经性皮炎如何预防?

扩展阅读

小儿食积的偏方


小儿食积是常见的儿科疾病,小孩子吃不下饭,最心疼的还是当妈妈的.但是妈妈们在这个时候就不能只是想尽办法给孩子做好吃的,或者带他去玩,而是应该通过一些偏方来解决孩子的小儿食积问题.但是提醒妈妈们不要动不动就带孩子去医院开很多的药,这对孩子的生长和发育都有不利的影响.那么像小儿食积这样的疾病有哪些常见的偏方呢?

1、食积夹寒型

治则:温中健脾消食.

手法:推法,捐摩法,掌摩法,揉法.但是手揉的方法一定要按照方子的要求来进行,绝对不能因为方式不对造成孩子越来越难受的情况.

取穴及部位:脾土穴、腕阴阳穴、三关穴、八势穴、足三里穴、脐部及脐周围之腹部

2. 将鸡内金30克烤黄,研细末.每次1克,每天2~3次,开水冲服.

或者用小青藤香6g,煎水服,1日2次.此方用于消化不良、腹痛腹泻.也可用炒黑白丑、炙鸡内金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日1剂,分2次服.对于食肉过多而致食积则很有效果.

3.酒糟100克,入锅内炒热,分2次装袋,交替置于腹部热熨,每天1次,每次2~3小时.用于虚中夹实证.一定要注意坚持服用,效果才会明显,断断续续的服用不能发挥药材本身的作用.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可以了解到,小儿食积这样的疾病如果不是很严重是可以通过偏方来解决.但是这只是针对于不太严重的情况,如果是程度比较深,一定不能再依赖偏方.要去专业的医院就诊,根据医生的医嘱治疗和服药.

小儿推拿--食积


“食积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食积可以引起胸闷、腹胀、腹痛、厌食等临床表现,若不及时治疗,患儿的生长发育将受到影响。推拿治疗小儿食积,有效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病因病理
1、伤食:由于乳食不节、喂养不当、过食厚陈,以致脾胃损伤,运化失司,升降失调,乳食停积而不化。2、胃阳虚:如果胃阳盛,则多会而不清。苦出现胃阳虚,则饮食而闷胀,饮食易于留滞。进食生冷之物,容易导致胃伤。
3、脾阳虚:脾阳虚,就会食而不化,饮食停留,脘痞腹胀。
临床表现

胸脘痞闷,嗳气酸腐,大便臭秽,矢气味殊,饮食不香或食欲大减;有的患儿会出现厌食,可能出现腹痛、哭闹等。
推拿治疗

食积应该被理解成是一个“证侯”,引起食积的原因很多,但这种原因在临床上又很难找到,故可以称之为“原发性食积”。被找到原因的“食积”,称之为“继发性食积”。继发性食积的患儿中,有的可以用推拿治疗。有的则不以推拿治疗。因此,适应于推拿治疗者主要是原发性食积。对原发性食积,也要分不同型采用手法。
1、食积夹寒型  
治则:温中健脾消食。
手法:推法,捐摩法,掌摩法,揉法。
取穴及部位:脾土穴、腕阴阳穴、三关穴、八势穴、足三里穴、脐部及脐周围之腹部。
操作方法及要求:
①补脾土穴:补脾土穴有二种方法,一种方是用指摩法治疗脾土穴;另一种方法是,屈曲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由拇指桡侧缘的远端推至近端。上述二种补脾土的方法,医者可任选一种,推三百下。
②分推:使患儿掌心向上,医者用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分别从患儿腕部及手部的两侧背面托住患儿之手;以两拇指自患儿腕掌面部横纹的中点,同时分推至腕 横纹的梭侧及尺侧,约一百下。
③推三关穴:由于是治疗“食积夹寒”,所以推三关穴的次数应多一些,约推六百下。
 ④运八势穴:使患儿掌心向上,医者以一手指远端的掌侧面作为接触面,在患儿的八封穴作指摩法,称之为“运八封穴”,约三百下。
⑤分推腹阴阳穴:使患儿取仰卧位,医者以左右两手的手指(一般用拇指,也可用食指和中指), 分别自胸骨下端,沿肋弓分推至两侧的腋中线,分推二百下。
⑥摩揉脐腹: 使患儿取仰卧位,医者以一手掌,在患儿的脐部及其周围用掌摩法,持续数分钟后,再在脐部及腹部作掌揉法或掌根揉法,使之有较强的温热感。 
2.食积夹热型
治则:解热健脾消合。
手法:推法,指揉法,掌摩法,掌揉法。
取穴及部位:脾土穴、腕阴阳穴、三关穴、六腑穴、四横纹穴、外劳宫穴、腹阴阳穴、足三里穴。 操作方法及要求:
①清脾土穴:使患儿掌心向上,医者用指推法,自患儿拇指的近端推向远端,称之为“清脾土”,三百下。
②补脾土穴:先用“清脾土穴”的方法对患儿进行治疗,接着再用“补脾土穴”的方法,称之为“先清后补”。食积夹热时,常采用“先清后补”的方法。
③分推腕阴阳穴:约一百下。
④推三关穴:约二百下。
⑤退六腑穴:约六百下。退六腑穴的次数要比推三关穴的次数多,因为是“食积夹热”。
⑥推四横纹穴:四横纹穴有两种不同的位置,是四个穴位的总称。在这里所说的位置是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掌指关节掌侧横纹处。医者以推法,依次分别在上述部位进行治疗,约数分钟。
⑦揉外劳官穴:外劳官穴正对掌心劳官穴处。医者用一般作顺时针方向的指揉数十下。

小儿“食积”推拿疗法


“食积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食积可以引起胸闷、腹胀、腹痛、厌食等临床表现,若不及时治疗,患儿的生长发育将受到影响。推拿治疗小儿食积,有效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病因病理

1、伤食:由于乳食不节、喂养不当、过食厚陈,以致脾胃损伤,运化失司,升降失调,乳食停积而不化。

2、胃阳虚:如果胃阳盛,则多会而不清。苦出现胃阳虚,则饮食而闷胀,饮食易于留滞。进食生冷之物,容易导致胃伤。

3、脾阳虚:脾阳虚,就会食而不化,饮食停留,脘痞腹胀。

临床表现

胸脘痞闷,嗳气酸腐,大便臭秽,矢气味殊,饮食不香或食欲大减;有的患儿会出现厌食,可能出现腹痛、哭闹等。

推拿治疗

食积应该被理解成是一个“证侯”,引起食积的原因很多,但这种原因在临床上又很难找到,故可以称之为“原发性食积”。被找到原因的“食积”,称之为“继发性食积”。继发性食积的患儿中,有的可以用推拿治疗。有的则不以推拿治疗。因此,适应于推拿治疗者主要是原发性食积。对原发性食积,也要分不同型采用手法。

1、食积夹寒型

治则:温中健脾消食。

手法:推法,捐摩法,掌摩法,揉法。

取穴及部位:脾土穴、腕阴阳穴、三关穴、八势穴、足三里穴、脐部及脐周围之腹部。

操作方法及要求:

①补脾土穴:补脾土穴有二种方法,一种方是用指摩法治疗脾土穴;另一种方法是,屈曲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由拇指桡侧缘的远端推至近端。上述二种补脾土的方法,医者可任选一种,推三百下。

②分推:使患儿掌心向上,医者用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分别从患儿腕部及手部的两侧背面托住患儿之手;以两拇指自患儿腕掌面部横纹的中点,同时分推至腕 横纹的梭侧及尺侧,约一百下。

③推三关穴:由于是治疗“食积夹寒”,所以推三关穴的次数应多一些,约推六百下。

④运八势穴:使患儿掌心向上,医者以一手指远端的掌侧面作为接触面,在患儿的八封穴作指摩法,称之为“运八封穴”,约三百下。

⑤分推腹阴阳穴:使患儿取仰卧位,医者以左右两手的手指(一般用拇指,也可用食指和中指), 分别自胸骨下端,沿肋弓分推至两侧的腋中线,分推二百下。

⑥摩揉脐腹: 使患儿取仰卧位,医者以一手掌,在患儿的脐部及其周围用掌摩法,持续数分钟后,再在脐部及腹部作掌揉法或掌根揉法,使之有较强的温热感。

2、食积夹热型

治则:解热健脾消合。

手法:推法,指揉法,掌摩法,掌揉法。

取穴及部位:脾土穴、腕阴阳穴、三关穴、六腑穴、四横纹穴、外劳宫穴、腹阴阳穴、足三里穴。

操作方法及要求:

①清脾土穴:使患儿掌心向上,医者用指推法,自患儿拇指的近端推向远端,称之为“清脾土”,三百下。

②补脾土穴:先用“清脾土穴”的方法对患儿进行治疗,接着再用“补脾土穴”的方法,称之为“先清后补”。食积夹热时,常采用“先清后补”的方法。

③分推腕阴阳穴:约一百下。

④推三关穴:约二百下。

⑤退六腑穴:约六百下。退六腑穴的次数要比推三关穴的次数多,因为是“食积夹热”。

⑥推四横纹穴:四横纹穴有两种不同的位置,是四个穴位的总称。在这里所说的位置是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掌指关节掌侧横纹处。医者以推法,依次分别在上述部位进行治疗,约数分钟。

⑦揉外劳官穴:外劳官穴正对掌心劳官穴处。医者用一般作顺时针方向的指揉数十下。

小儿推拿治疗食积


一、小儿推拿治疗食积

中医里,捏积主要治疗小儿“疳积”,大体包括:小儿面黄肌瘦,腹胀疼痛,恶食呕吐,烦躁多啼,口臭流涎,大便酸臭或下利清谷,甚则午后潮热,头大、颈细,发干成缕,腹内痞块等。

家长应当站在孩子的左侧背后,为宝宝松解腰带,脱去上衣,露出整个背部,令患儿伏卧,应力求卧平卧正。家长的两手半握拳,抵于脊背之上,拳眼与手垂直,自尾闾骨端的长强穴起,沿督脉向上推捏至大椎或风府穴连续六次,然后以拇指按摩两侧肾俞穴三、四下即可。

推:即两手之十指抵于皮肤上,稍着力于皮下组织,沿脊柱向上连续推进。

捏:在推的过程中两拇指不断地将皮肤及皮下组织卷捏在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连续动作。

拿:即在推捏的过程中进行提拿动作,冯老医生一般在第四次推捏时沿督脉向上提拿数次。

按:在推、捏、拿后,在肾俞穴轻按3-4次。

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过程中,推、捏、拿三种手法必须配合协调,用力与速度要均匀,对虚弱病儿手力宜轻柔,推捏次数可多几次,在操作时要注意紧沿督脉进行,不可离开。操作后不得立即用手掌摩揉背部。

二、宝宝积食重在预防

1、调整饮食结构

多吃些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不要一味地增加高热量高脂的食物。让孩子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适当增加米食、面食,高蛋白饮食适量即可,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2、七分饱,益健康

无论哪种食物,再有营养也不能吃太多,否则不但不能强健身体,在效果上只会适得其反,弄不好会形成食积、腹泻等状况,伤害小儿的身体。

3、三餐定量

给孩子安排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不能饥一顿饱一顿,肠胃和人一样,该休息时休息,该工作时工作,否则会打乱胃肠道生物钟,影响消化功能正常运转。

4、晚上不要吃得太饱

孩子白天活动量大,吃东西能消化,但晚上胃蠕动慢了,就容易积食。因此,晚上吃饭别太饱,即使喝牛奶,也要水多一些,奶粉少一点。

5、睡醒1小时不进食

早上或中午孩子刚睡醒时,1小时内(至少30分钟)也不要进食,因为胃肠等内脏从低运转恢复正常需要一点时间,否则,也无益于消化和吸收。

6、哺乳妈妈进食要注意

对于处在吃奶期的婴幼儿的妈妈来说,也要忌口,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妈妈饮食无度,婴儿就可能“奶积”。

三、小儿食积了如何治疗

小儿食积是孩子常会出现的一种状况,而中医称食积为积滞,所以,有些人就想知道中医对小儿食积的看法,那么,中医是如何看待小儿食积的呢?针对这个问题,下面就请专家来具体介绍一下小儿食积。

专家指出,现在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宝宝”,盼望儿女健壮。而年轻夫妇在喂养幼儿时惟恐食物品种不好,终日鱼肉奶蛋或经常去吃一些快餐食品,这些煎炸食物高蛋白、热量含量很高,小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经常吃得太饱,增加小儿脾胃负担而导致“积滞”。饮食停滞故有胃口差、时欲吐、口臭和舌苔很厚等小儿食积的症状。

小儿食积,中医认为主要是由于过食油腻厚味的食品,聚积不化,气滞不行所致,也称为伤食、宿食。此病较多见于3岁前的婴幼儿。小儿食积若治疗不当,积滞日久,迁延失治,脾胃功能严重损害,可导致营养及生长发育障碍而转化为“疳症”。

饮食调理是治疗食积的主要方法。要根据患儿的饮食习惯及营养需要,设法恢复和增进消化功能。开始时先喂易消化、营养价值高的食物,逐日增加品种和数量。在治疗上,除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外,还可选用食疗方剂进行调治。

小儿食积 中药来调理


食积中医又称积滞,属于中医儿科学的特有病名。它包括现代医学的慢性消化不良、轻度营养不良等症,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消化系统慢性功能紊乱。

小儿食积,中医认为主要是由于过食油腻厚味的食品,聚积不化,气滞不行所致,也称为伤食、宿食。此病较多见于3岁前的婴幼儿。若治疗不当,积滞日久,迁延失治,脾胃功能严重损害,可导致营养及生长发育障碍而转化为疳症。

陈可静医生指出,现在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宝宝,盼望儿女健壮。而年轻夫妇在喂养幼儿时惟恐食物品种不好,终日鱼肉奶蛋或经常去吃一些快餐食品,这些煎炸食物高蛋白、热量含量很高,小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经常吃得太饱,增加小儿脾胃负担而导致积滞。饮食停滞故有胃口差、时欲吐、口臭和舌苔很厚等症状。

患儿积滞怎么办?饮食调理是治疗食积的主要方法。要根据患儿的饮食习惯及营养需要,设法恢复和增进消化功能。开始时先喂易消化、营养价值高的食物,逐日增加品种和数量。在治疗上,除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外,还可选用食疗方剂进行调治。

中药调理法:

以消食化积、理气行滞为主,可选用保和丸加减神曲、谷芽、麦芽、鸡内金、山楂、莱菔子、厚朴、槟榔、木香、枳壳等。

几味药膳调理治食积

1.如用大米50g,白萝卜100g,胡萝卜100g煲粥。

2.谷芽、山楂、槟榔、枳壳各等分碾末冲服,每次1-2g,每日三次。

3.焦馒头粥或焦米粥。将馒头切碎后炒焦加水煮粥,或将米炒黄煮粥,也可用饭锅巴适量煮水喝。

4.内金粥。鸡内金15克,大米15克炒焦,共研成细末,拌入粥饭中。每次用细末2克,每日2次。

治小儿食积偏方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