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肝引经汤的药物组成是什么

肝是什么季节养生。

“你有一万种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变人种,你没有健康,只能是空谈。”随着生活的提升,养生已经成为社会性的关注焦点,很多人身体不好,和他们不注重养生有关系。积极而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清肝引经汤的药物组成是什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清肝引经汤的药物组成是什么

清肝引经汤源自《中医妇科学》,是治疗女性疾病的良药。那么清肝引经汤的药物组成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1、清肝引经汤由当归、白芍、生地、丹皮、栀子、黄芩、川栋子、茜草、白茅根、牛膝、甘草组成。

2、本方治证乃因经前或行经时肝经郁火上攻,冲气上逆,热伤阳络所致。据“热者清之”“逆者平之”的原则,故以清肝降火,引血下行为法,使热清气平,则妄行之血下行而经调。

3、方中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调经止痛;生地黄、牡丹皮清热凉血以平熄妄行之血;黄芩、山栀予清热泻火以降泄上冲之火,茜草根、白茅根凉血止血,与生地黄、牡丹皮合用,有标本兼顾之意;川楝子疏肝清热,以助黄芩、山栀子降火;川牛膝引血下行,平抑冲气,使气血不至上冲而血止;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达清热疏肝,引血下行,调经止血之效。

4、虚寒性吐衄、脾虚体弱者,均不宜使用本方。

清肝引经汤的功效与作用

清肝引经汤在中医疗法上到底有哪些功效呢?清肝引经汤的功效与作用,一起来看看。

1、功效:清肝调经,引血下行。

2、主治:肝经郁火之倒经、月经先期。症见经前或经期吐血,衄血、量多色鲜红,月经量反少,甚或不行,两胁疼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清肝引经汤的运用

肝经郁火型患者经前或经期吐血,衄血,量多色红。平素心烦易怒,两肋胀痛,口苦咽干,尿黄便结,月经可提前,量少或不行,舌红苔黄,脉弦数,宜用清肝引经汤来疏肝清热、降逆止血。

1、使用本方的辨证要点是:经行或经前吐衄、量多鲜红,月经反少,两胁胀痛,口苦咽干,舌红脉数。

2、加减法:如兼血瘀而见小腹疼痛者,加桃仁、红花以化瘀止痛;如兼肝郁而见乳房胀痛、情志不安者,加郁金、索馨花、合欢花以疏肝解郁。

3、本方亦可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原发性痛经、血少板减少性紫癜属肝热郁结者。

清肝引经汤治疗经行吐衄

每逢经期或经行前后发生周期性吐血或衄血者,称为“经行吐衄”,又称“倒经”,以青春期少女多见,亦可见于育龄期妇女。本病中医治疗预后较好。

1、观察中医中药治疗经行吐衄的疗效。对40例患者采用清肝泻热、降逆止血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5%.所以,清肝泻热、降逆止血法治疗经行吐衄疗效显着。

2、有衄血史者平时饮食宜清淡,不可嗜服辛辣煎烤食物,以免伤阴津,引血妄行。

3、保持心情舒畅,尤其经前或经期更须稳定情绪防止经血上道而致衄血。经前可酌服逍遥丸、越鞠丸等以疏泄肝气,调畅情志。阴虚火旺者经前7天预服知柏地黄九,亦可预防吐衄。

4、有子宫内膜异位症者应同时治疗该病。WwW.Ys630.Com

清肝引经汤加减治疗外阴白色病变

外阴白色病变是以外阴部皮肤粗糙、增厚、发硬,呈不规则散在白色斑块为特征。主要症状是奇痒难忍,由于病因不明,病程较长,目前尚无理想的疗法。我们据临床表现,采用清肝引经汤治疗,效果显着。

临床资料显示,9例患者均为已婚已育妇女,年龄最小者24岁,最大者42岁;病程最短者8个月,最长者8年。均见外阴部奇痒、灼痛,皮肤粘膜颜色变白。病变涉及到阴蒂和小阴唇5例,涉及一侧或两侧大阴唇3例,涉及会阴和肛门周围1例。女阴有萎缩病变2例,有溃疡6例,表面粗糙8例,房事困难疼痛4例。

专家用西医治疗一段时间效果不明显,结果采用清肝引经汤加减治疗,服用了一段时间,外阴白色病变的症状全都消失了,效果显着。

以上就是一些清肝引经汤的知识,我们要多了解一些中医方剂,说不定它会对你的顽固疾病有疗效哦。

相关阅读

大黄牡丹汤的组成配方是什么?


大黄和牡丹都是大家熟知的中药,这两种中药可以搭配起来做成大黄牡丹汤,大黄牡丹汤是一种非常有名的中医方剂,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举个例子,生活中经常会有人出现跌打损伤,这会导致身体上出现淤结,针对这个问题,患者就可以吃一些大黄牡丹汤,能够起到消肿散结的作用,下面详细介绍大黄牡丹汤的组成配方。

大黄牡丹汤的组成:

大黄牡丹汤,中医方剂名。为泻下剂,寒下,具有泻热破结,散结消肿之功效。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证见右下腹肿痞,疼痛拒按,按之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恶寒,或右足屈而不伸,苔黄腻,脉滑数。本方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胆道感染、胆道蛔虫、胰腺炎、急性盆腔炎等湿热瘀结证。

组成:

大黄、芒硝、桃仁、丹皮、冬瓜仁。

用量:

大黄四两(12g)、牡丹皮一两(3g)、桃仁五十个(9g)、冬瓜仁半升(30g)、芒硝三合(9g)。

用法:

水煎,芒硝溶服(上药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渣,纳芒硝,再煎沸,顿服之)。

功用

泻热破结,散结消肿。

主治

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证见右下腹肿痞,疼痛拒按,按之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恶寒,或右足屈而不伸,苔黄腻,脉滑数。

方义

本证多由湿热郁蒸,气血凝聚,热结不散所致。治疗以泻热破结、散结消肿为主。湿热邪毒内结肠腑,气血凝滞,则右下腹疼痛拒按;热盛肉腐,脓液内蓄,故局部肿痞;病在肠,与膀胱气化无干,故小便仍能自调;正邪相争,营卫失调,故时时发热、自汗恶寒。方中大黄泻火逐瘀,通便解毒;丹皮凉血清热,活血散瘀,二者合用,共泻肠腑湿热瘀结,为方中君药。芒硝软坚散结,协大黄荡涤实热,促其速下;桃仁性善破血,助君药以通淤滞,俱为臣药。冬瓜仁清理利湿,导肠腑垢浊,排脓消痈;是为佐药。本方攻下泻热与逐瘀并用,使结瘀湿热速下,痛随利减,痈肿得消,诸症自愈。

五苓汤配方组成是什么?


或许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五苓散,这是一种非常传统的中草药,其作用非常广泛,比如具有健脾祛湿的作用,在冬天的时候,那些身体虚弱的人容易出现外感风寒,患者会出现伤风头痛症状,这时候就可以使用五苓散这种中药帮助治疗,尤其现在的五苓汤疗效是非常好的,下面介绍这种汤的组成配方。

五苓汤配方组成:

五苓散的标准配方是十分简单的,只需要五味的中草药成分,主要就包括:茯苓180g、泽泻300g、猪苓180g、肉桂120g、白术180g。这个就组成了五苓散的标准配方了。

五苓散的作用与功效

1、五苓散可以有淡渗利水的功效,能够有效的治疗因为水湿内停和小便不通的症状。有效的给患者缓解由于以上的病症带来的身体不适,提高身体机能的免疫能力,所以对身体有很大的帮助。

2、因为五苓散是由五味中草药组成的,所以五苓散的功效是很多的,它能够把所有的中药成分完全的发挥出来。所以对于化气利水、健脾祛湿的功效是十分显著的。不仅如此,还能够治疗全身水肿和过度肥胖所带来的病症。

3、五苓散还可以除去身体中多余的水分,然后起到紧致肌肤的作用。还有行气利水、祛湿和胃的作用。对于调节身体来说是有很好的疗效的。

五苓散的服用禁忌

任何一种中成药都有它独特的功效,都需要依据自己的病情去选择合适的,对应的药物。所以首先要知道自己的病情,然后方能用药。所以虽然五苓散的功效很多,也应该知道五苓散的服用禁忌有哪些。

具体来说五苓散的功效是帮助人体治疗湿气和解风寒的作用比较大。所以如果是老年人的话建议还是需要适量的服用哦,因为老年人大多都是比较阴虚火旺。所以就要慎用五苓散,不然以免会造成不好的后果。

还有一些老人因为肾气不足、腰膝疼痛、四肢无力、尿频尿急的也要禁忌服用五苓散。还有那些体质虚弱的人和刚刚怀孕的孕妇,需要在医师的叮嘱下才能服用五苓散。切忌不可以乱服用而导致不好的情况发生,任何药物都是有它特定的人群的,所以一定要按照服药规则。

清中汤由哪几味药组成


清中汤由哪几味药组成

清中汤是《证治准绳·类方》中记载的一种汤药,由黄连、山栀、陈皮、茯苓、半夏、草豆蔻、甘草七味药组成。主治胃脘火痛,外感胃脘痛,里有热者。

方中黄连、山栀清热化湿;半夏、陈皮、茯苓、甘草、草豆蔻健脾祛湿,理气和胃。七味药的具体功效如下:

1、黄连:黄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2、山栀:山栀的叶、花、果实及根均能入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的功效。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

3、陈皮:陈皮就是我们吃橘子时丢弃的橘子皮,经过加工后的陈皮。由于其放置的时间越久,其药效越强,故名陈皮。具有健脾和胃,行气宽中,降逆化痰的功效。主治脾胃 气滞,脘腹长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咳嗽痰多,胸膈满闷,梅核气。

4、茯苓: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5、半夏:辛散温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水湿去则脾健而痰涎自消,逆气降则胃和而痞满呕吐自止,故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良药。

6、草豆蔻:草豆蔻有温中、祛寒、行气、燥湿的功效,治心腹冷痛,寒湿吐泻,草豆蔻用药禁忌是阴虚血少,津液不足,无寒湿者忌服草豆蔻。

7、甘草:甘草为镇咳祛痰中药,作用颇为广泛,在中药汤剂及中成药配伍中,常用其补气益脾、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之功效。

清中汤的加减

清中汤主治胃脘火痛,外感胃脘痛,里有热者。除了原有的配方之外,还可以加入其它中药材进行加减,会有不同的功效哦。

1、如湿浊较甚,则加苍术、厚朴、菖蒲、砂仁等辛温燥湿之品,并辅以黄芩、蒲公英等清热药物,以防辛温助热。

2、若为痰湿阻胃,症见脘腹胀痛,痞闷不舒,泛泛欲呕,咯吐痰涎,苔白腻或滑,可用二陈汤合平胃散,燥湿健脾,和胃降逆。

清中汤的临床运用

清中汤,原治“胃中大热作痛”.余以之治急、慢性胃炎、溃疡病等引起的急性胃脘痛,证属郁火或实热者,屡试屡效。如属肝郁气滞尚未化火或虚寒胃痛不可妄投。

方中黄连、山栀子苦寒清火;陈皮理气;佐半夏、草豆蔻之类,辛温以散邪,兼能降逆。郁散则火随之得泄,脘痛乃止。又恐连、栀苦寒戕伤脾胃,以茯苓、甘草健脾和胃。

全方寒热相伍,辛升苦降,相辅相成。既清火开泄肝郁,又降逆和胃止呕,是临床治疗郁火胃痛良方。

例如:某患者因胃脘剧痛入院,被诊断为“急性胃炎”.先服颠茄合剂,并肌注阿托品、非那根、维生素K4等鲜效,肌注杜冷丁可暂时缓解,旋即又剧痛不止。继用中药加味芍药甘草汤亦罔效,延余诊治。

症见胃脘剧痛,拒按,心烦口苦,恶心欲呕,泛酸嘈杂。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病属火郁中脘,胃失和降。法当清泄郁火、和胃降逆。

处方:黄连、法半夏各7克,陈皮10克,炒山栀子、茯苓、川楝子、白芍各12克,甘草3克,草蔻仁5克,生姜3片。水煎服。晚9时进药,2小时后痛势大减,午夜痛除,安然入寐。又进2剂治愈出院。

如有胃脘火痛者,可以试试用清中汤调理看看。另外,也要注意日常饮食,这样才会有一个健康的肠胃哦。

清小肠经小儿推拿方向是什么?


如果家里的小孩子身体不好,不论是对于父母来说还是家里的长辈来说,都是非常痛心且着急的。在实际的生活中,小儿肠胃问题也是令很多家长特别烦恼的,不过不用着急,从中医的角度来讲,清小肠经对于小儿肠胃是有很大帮助的。今天小编来分享一种推拿方法,可以帮助小儿清理肠道哦!

位置:在小指尺侧缘。 定位:自指根至指尖成一直线。

操作:患儿立掌,术者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侧握小儿四指,使其小指尺侧面暴露,再以右手拇指推之,自指根推向指尖,称清小肠(或称利小肠或推小肠)。

次数:一般100~500次,若单独推小肠,可推1000次(如无小便时用)。

作用:分别清浊,泻热利尿。 主治:水泻无小便,尿频,尿闭,尿少,口疮,伸舌,弄舌,木舌,口唇裂,尿道炎。

推拿注意事项

1、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小儿推拿疗效的发挥。在小儿哭闹之时,要先安抚好小儿的情绪,再进行小儿推拿。

2、小儿推拿手法操作时间的长短,应根据病情、体质而定,因病因人而异。在临床实践中推法、揉法运用较多,做摩法用的时间较长。运用掐法、按法时,手法要重、少、快。如果仅推拿一侧手部穴位,可不论男女,均推拿左手。

3、医生、小儿推拿师或家长做推拿时,要集中精力、专注来做,即“要全幅慈心善念、无半点浮词燥气”。

4、小儿皮肤娇嫩,小儿推拿时切勿抓破小儿皮肤。小儿推拿一般可使用按摩油、爽身粉、食用淀粉等介质,以防推拿时皮肤破损。

5、小儿推拿的禁忌证有:骨折、创伤性出血;皮肤破损、皮肤溃疡;烧伤、烫伤;急性、烈性传染病;癌症及危重病症等。

黄芩汤组成


黄芩汤就由黄芩加上其它中药材组合而成的,黄芩汤有很多种,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功效。黄芩汤可以清热去火,对失眠、高血压等疾病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也可以用于孕妇安胎。但是黄芩汤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喝,不要在不了解自己体质的时候轻易喝黄芩汤,防止对身体有伤害。

黄芩汤组成

【处方】黄芩6克、芍药6克、甘草6克、大枣12枚

【功能主治】清热止利,和中止痛。治伤寒,太阳与少阳合病,身热口苦,腹痛下利。

【用法用量】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日二服。

【备注】方中黄芩苦寒,清热止利;芍药味酸,敛阴和营止痛;甘草、大枣和中缓急。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止利,和中止痛之功。

黄芩汤的功效与作用

1、安胎。黄芩有止血及凉血的作用,通常与竹茹和白术等药材混合使用,用来达到孕妇保胎的疗效。

2、清火去热。黄芩性凉,常用于胸闷、燥热、痢疾、黄疸、口渴及食欲不良等病症。当然在应用在这些疾病的治疗上时,需要与其他药材搭配使用,所用的药材也是根据病症而定。

3、温热病的治疗。温热病的几大特点为变化快、病情急且容易转变为其他疾病。温热病的患者多表现为发热,黄芩对温热病患者的热势能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4、降脂降压。黄芩中含有的总黄酮,对高血压及高血脂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同时对脑血流量的情况也能进行改善。

5、缓解失眠。黄芩能够提高人体记忆力,对神经元损伤有较好的修复作用,对中枢神经进行调节,从而提高睡眠质量,让失眠远离我们。

什么人不能喝黄芩汤

虽然黄芩汤的功效与作用有如此之多,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喝黄芩汤。那么什么人不能喝黄芩汤?空腹不宜喝黄芩汤,因其会对胃酸进行冲洗,对胃液分泌的抑制加强,从而影响肠胃消化功能;溃疡病人不宜喝黄芩汤,因其会对溃疡面产生刺激,同时黄芩汤对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有阻碍作用,对身体有负面影响;儿童不宜喝黄芩汤,黄芩汤对铁的吸收有所影响,所以儿童喝黄芩汤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

桂枝茯苓丸药物组成物质


桂枝茯苓丸,在生活中是一种治疗妇科炎症的中成药。关于桂枝茯苓丸的组成成分,可能有很多女性朋友不是很了解。那么,桂枝茯苓丸药物组成物质是什么呢?它对于治疗妇科炎症效果如何呢?有没有副作用呢?下面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看一下这篇文章的相关介绍吧,希望能够对您有一定的帮助。

桂枝茯苓丸有活血化淤,缓消块等功效。该方为化瘀消症之缓剂。方中以桃仁、丹皮活血化瘀;则等量之白芍,以养血和血,庶可去瘀养血,使瘀血去,新血生;加入桂枝,既可温通血脉以助桃仁之力,又可得白芍以调和气血;佐以茯苓之淡渗利湿,寓有湿祛血止之用。那么,桂枝茯苓丸组成成分是什么呢?有什么药理作用?

桂枝茯苓丸,中成药,别名:夺命丸、牡丹丸、夺命丹、仙传保命丹、安禳丸。它的组成成分主要是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桂枝茯苓丸有活血、化瘀的功能。

桂枝茯苓丸的药理作用主要有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血小板聚集,调节内分泌功能,抗炎,镇痛,镇静,抗肿瘤等作用。该方为化瘀消症之缓剂。方中以桃仁、丹皮活血化瘀;则等量之白芍,以养血和血,庶可去瘀养血,使瘀血去,新血生;加入桂枝,既可温通血脉以助桃仁之力,又可得白芍以调和气血;佐以茯苓之淡渗利湿,寓有湿祛血止之用。综合全方,乃为化瘀生新、调和气血之剂。桂枝茯苓丸是活血化瘀的,可以治疗子宫肌瘤,没有什么反作用的。

以上便是关于桂枝茯苓丸药物组成的介绍。在生活中,妇科炎症是非常多见的。所以建议女性朋友们应该要注意做好私处的卫生工作,以防止细菌的入侵,从而引起妇科炎症的发生,危害身体健康,这些都是需要女性朋友们需要注意的地方。

清肝解毒汤的做法


清肝解毒的汤在生活中还是很常见的,但是由于人们的不理解,所以说对这个清肝解毒汤的做法肯定也是不知道的,该选择什么食材,该选择什么药物,这些都是有严格要求和讲究的,这样选择好了食材之后对解除肝脏的毒素效果才会更好,更明显,解除肝脏毒素是为了让我们的身体每天都是健康的状态,那么清肝解毒汤的做法有哪些?

当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升高,可采用降酶药膳:

红枣花生汤 原料:红枣20枚,花生仁30克,冰糖15克。 制法:水煎,临睡前服。 功效:红枣性味甘温,花生仁甘平。有柔肝养血、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之功。血清谷丙转氨酶轻 度升高的肝炎患者可经常食用。

带鱼女贞子汁 原料:鲜带鱼250克,女贞子20克。 制法:带鱼洗净,去内脏及头腮,切段,加调料蒸熟后取上层汤汁与女贞子混合,加水后再蒸 20分钟,取汁,时时服食。 功效:1.带鱼、女贞子性味甘平,有和中益肝之功效。可作为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 2. 当出现低蛋白血症性水肿时,可采用提升血浆白蛋白药膳。

鲫鱼赤豆汤 原料:鲫鱼200克,赤豆50~100克。 制法:鲫鱼去鱼鳞、内脏,洗净,加赤豆,加水和调料,炖汤。每天食用。 功效:鲫鱼、赤豆均性味甘平,有利水消肿、提升血浆白蛋白之功效。

豆浆淮山汤 原料:豆浆250毫升,淮山粉50克。 制作:上述两物加适量糖,煮食,每天2剂。 功效:豆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淮山粉性味甘平,两者均有提升血浆白蛋白之功效。

泥鳅豆腐汤 原料:泥鳅150克,豆腐1盒。 制法:泥鳅去内脏清净,加水适量煮汤。 功效:1.泥鳅性味甘平,有退黄疸作用,还可提高血清白蛋白。 2.当出现黄疸时,可采用清热退黄药膳。

茭白汤 原料:茭白50克。 制法:茭白煎汤,服用。 功效:茭白性味甘寒,有除目黄、退湿热黄疸之功效。

甘薯汤 原料:甘薯(番薯、甜薯)100克。 制法:甘薯洗净,加水煮汤,食用。 功效:甘薯(番薯、甜薯),性味甘平,煮熟食之,有助消化、退黄疸、治湿热黄疸之功效。

如果大家在清肝解毒的时候学会了上面的这些汤的做法,那么自己的肝脏随时都是最健康的,没有毒素的话肝脏才能够保护得更好,解除肝脏毒素的时候要记得禁止给自己饮酒,因为酒精是非常伤肝的,当酒精刺激到了肝脏也会引起肝癌,所以说要严格的要求自己戒酒。

清肺泻肝汤


药物组成 海蛤壳20g 黄芩l0g 栀子8g 牡丹皮8g 玄参8g 生地黄12g 白茅根12g 茜草12g 生大黄l0g

制剂用法 水煎日服1剂,5日为1疗程。

适应病证 鼻出血。

病案举隅 刘某,女,47岁。因与人为琐事争吵后突发鼻出血,经鼻腔填塞后仍有渗血,遂求治于中医。刻诊:颜面潮红,呼吸气粗,舌红苔黄,脉弦有力。此乃肝气化火,木火刑金,灼伤肺络而致出血。当清肺泻肝,予上方5剂,1剂后,即无渗血,2剂后,取出填塞物未再出血,5剂服尽,随访半年未复发。

资料来源 张式年,等.吉林中医药,1997,(6):l0

评 按 鼻衄者多为肺热肝火灼伤阻络所致。清代唐容川认为其治疗方法应以调治肝肺为主。方中海蛤壳咸寒,黄芩苦寒,两者合用以清肺热;生大黄、山栀直折肝火;生地、玄参、丹皮凉血滋阴;茜草、白茅根功专凉血、止血,导热下行。诸药合用清肺泻肝,寓止血于凉血之中,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鼻出血都有效果,尤宜用于伴高血压者。

大柴胡汤组成


很多人都知道现在养生的重要性,只有正确的养生才可以让自己的身体素质变得比以前更好一些的,不至于出现一些疾病的,但是养生方法的选择上面就是要非常注意的,尽可能还是选择对于自己的身体副作用比较小一点的,比如说中药材,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大柴胡汤,这种药材在服用过后对于自己的身体有调理的效果。

组成

柴胡、前胡、防风、杏仁(去皮尖)、羌活、茯苓、甘草、芍药各一分,麦门冬(去心)一分,干地黄八珠,半夏二铢。

用法

上为粗散,水一盏,葱白一根,同煎三四钱匕,取八分,去滓,食后服,或不拘时候。

功用

疏风解表,滋液润肠。

主治

表邪未解,津液内虚,恶风发热,头痛目眩,咽干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浮洪数。

方义

方以柴胡疏透表邪,畅利气机;生地滋阴润肠,清热止渴,共为君药。防风、羌活疏风解表;杏仁利肺下气,润肠通便,白芍养血润肠,麦冬清热生津止渴,均为臣药。佐以前胡宣散表邪,利肺下气,茯苓健脾,半夏和中,葱白解表,甘草为使,益气和中调药。全方配伍,表里双解,邪正兼顾,使表解里和,胃肠得润,大便自通。

运用

本方主治证为表邪未解,邪气入里,化热伤津,肠道失润者。

加减化裁

若里热盛者,可去茯苓、半夏,加大黄、玄参等;气滞胀满者,加枳实、厚朴、槟榔等药。

附方1:柴胡汤

组成 柴胡四两,白术、芍药(一方作紫蕤)、甘草各二两,苁蓉一两,芎(艹穷)二两,麦门冬二两,干地黄五两,大枣三十枚,生姜六两。

主治 曾伤六月胎者。

出处 《千金》卷二

附方2:柴胡汤

组成 柴胡八两,桃仁五十枚,当归、黄耆,芍药各三两,生姜八两,吴茱萸二升。

主治 产后往来寒热,恶露不尽。

出处 《千金》卷三

附方3:柴胡汤

组成 柴胡三两,枳实三两(炙)、栝楼三两,黄芩三两,栀子仁三两,茵陈三两,龙胆二两,大黄三两(切)。

主治 天行五六日,壮热,骨烦疼,兼两胁连心肋下气胀急硬痛,不能食,恐变发黄者。

出处 《外台》卷三引《延年秘录》

附方4:柴胡汤

组成 知母二两,生姜三两,萎蕤三两,柴胡八两,大黄三两,黄芩二两,甘草一两(炙),人参一两,半夏二两(洗),桑螵蛸七枚(炙)。

主治 伤寒八九日,腹满,外内有热,心烦不安。

出处 《医心方》卷十四引《古今录验》

清肝引经汤的药物组成是什么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