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养生中成药

2019-10-13

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有哪些

简述饮食养生的应用原则有哪些。

天下只有养生之道,没有长生之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养生这种件越来越关注,养生不再是停留在纸面,也更是我们生活中必须去实践的。进行中医养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有哪些”,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所谓的中成药就是以中草药为主要的原料,经过特殊的方法加工制作成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中成药一般有膏剂、药丸、散剂等不同的类型。一般来说中成药都是经过反复使用,已经被证明安全有效等。虽然说中成药经过了千百年医疗实践证明效果良好,但是临床上也不是可以随便胡乱使用的。下面来看一下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原则。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应用广泛,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成药的处方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某种病证或症状制定的,因此使用时要依据中医理论辨证选药,或辨病辨证结合选药。

中成药具有特定的名称和剂型,在标签和说明书上注明了批准文号、品名、规格、处方成分、功效和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生产批号、有效期等内容。相对于中药汤剂来说,中成药无需煎煮,可直接使用,尤其方便急危病症患者的治疗及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使用,且体积小,有特定的包装,存贮、携带方便。

在应用中成药的时候,需要注意辨证施治,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合理地选用药物,还要注意药物的组成和功效,对于一些挚友补益功效的中成药一定要正确合理的应用,禁止滥用补益功效的中成药,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ys630.COm精选阅读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无论是在中医中,还是在西医中,药物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组成部分,几乎时在治疗所有的疾病的过程之中,都时需要使用到特定的药物的。而抗菌药物就是一类在临床医学中比较常用的药物,且在使用抗菌类药物的时候,也是有着一定的原则的。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

一、品种选择

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二、给药剂量

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治疗重症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三、给药途径

1.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

2. 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后,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易引起过敏反应或导致耐药菌产生,因此治疗全身性感染或脏器感染时应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只限于少数情况,例如全身给药后在感染部位难以达到治疗浓度时可加用局部给药作为辅助治疗。此情况见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某些药物可同时鞘内给药;包裹性厚壁脓肿脓腔内注入抗菌药物以及眼科感染的局部用药等。某些皮肤表层及口腔、阴道等黏膜表面的感染可采用抗菌药物局部应用或外用,但应避免将主要供全身应用的品种作局部用药。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不易致过敏反应的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易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不可局部应用。氨基糖苷类等耳毒性药不可局部滴耳。

四、给药次数

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地发挥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一日多次给药。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一日给药一次(重症感染者例外)。

五、疗程

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但是,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防止复发。

含朱砂类中成药应用禁忌


朱砂为硫化物类辰砂族矿物辰砂,其主要成分为硫化汞,也夹杂着雄黄、磷石灰等物质。其味甘,性微寒,有小毒,归肝经。含有朱砂的中成药有朱砂安神丸、紫雪散、补心丸、活络丸、磁朱丸、参茸卫生丸、辰砂丸、益元散等。其中有些是常用药,因此使用这些中成药时,一定要注意其用药禁忌,以防对人体造成伤害。

朱砂有毒,肝肾功能障碍者易造成毒性物质在体内蓄积,故此类病人最好不要长期或大量服用含朱砂的中药;朱砂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降低中枢兴奋性,导致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神志痴呆等,儿童及老人不宜久服;脾胃虚寒、无热证者也不宜使用此类药物。

朱砂中因含2价的汞离子,不宜与溴化钠、碘化钾、碘喉片等同服,汞离子与溴离子或碘离子可在肠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性很强的溴化汞或碘化汞,导致药源性肠炎或赤痢样大便,故忌同服;与具有还原性的西药如硫酸亚铁、亚硝酸异戊酯等同服,使2价的汞离子还原成1价的汞离子,毒性也增加,故忌同服;不宜与镇静药物、麻醉药物等同用,以免加重中枢抑制;不宜与含酶类药物如胃蛋白酶、多酶片等合用,因为汞离子能抑制酶的活性。

服用朱砂类药物时,不要食用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还应限制摄入食物中的食盐量,因为食盐可增加汞盐的溶解度,使汞的吸收增加,从而加重汞中毒。

应用中成药应该避开的误区


很多人愿意服用中成药来调理身体的一些不适,然而,可能有些人没有注意,服用中成药也必须对症下药,才能取得应有的治疗效果。很多人认为中成药服用安全,可随意增减剂量,无碍大事,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中成药也不例外。

在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举办的安全用药宣传活动中,宣武医院药剂科的药剂师提醒市民,服用中成药要避开误区。

误区一:中药无毒副作用

中药大多数来自天然动植物,经过不同方法炮制,加之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适当的配伍,一般很少发生毒副反应。但是因此就认为中药无毒副反应则是错误的。如果长时间、大量服用同一种药物,那么也可能会同西药一样发生不良反应。

误区二:中成药药效慢不能用于急救

人们患各种急性病后首先想到的就是西药,而不是中药。其实中药不但可以治疗急性病,而且可以用于急救。独参汤、参附汤、四逆汤都是古人用于抢救危重病人的良方。现在已根据古方制成了疗效更好、更迅速的中药制剂。所以,只要用之得当,中药是可以治疗急性病的。

误区三:中药可以长期应用

许多中药,特别是矿石类中药容易产生蓄积中毒等不良反应,像龙胆泻肝丸致肾损伤等。因此,需要长期服用中药治疗疾病的一定要在中医指导下进行。

误区四:夏季不宜服汤药

有人认为,中药汤药煎煮热服在夏季使用不便,从而有夏季不宜服汤药的说法。其实无论是从应用方便与否,还是从疗效上讲,汤药在夏季都是可以应用的。古人已总结出许多适合夏季使用的名方,如藿香正气汤、黄连解毒汤等。

不同类型中药对服药时间有要求

活血化淤的药物及一些药性过于苦寒、作用过于猛烈的药物等一系列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都应在饭后服用,和食物混合,以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及补益药,都应在饭前服用,这样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提高药效。

饭后服用的中成药:正天丸、七叶神安片、地奥心血康、血脂康、根痛平颗粒、消渴丸等。

饭前服用的中成药:百令胶囊、摩罗丹、八珍颗粒、天麻首乌片等。

睡前服用的中成药:朱砂安神丸、枣仁安神液等。

需要含服的中成药:西瓜霜、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

老年保健原则有哪些


其实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都已经关注于养生的,也意识到了养生的重要性,但是并不知道养生要从什么方面下手,所以经常的会将错误的方法用在自己的身上的,这样的话反而就达不到养生的目的,其实老年人的保健是有非常多的原则需要去注意的,尤其是最好不要用补品来进行养生的,适当的在饮食方面进行养生,比如说做一些提高食欲的食物。

1、勾芡淋汁好味道

众所周知,老年人的饮食应该低脂、低盐、低糖。做菜时,用葱、姜、蒜炝锅后,不单独使用调味品,而是选择将调味品融入汤汁或淀粉溶液中,然后再通过淋汁或勾芡的方法调味。这样调味品只浅浅铺在食物表面,不但可以满足舌头的欲望,也不必担心摄取过量的盐和糖。

2、代糖、代盐保健康

代糖、代盐,顾名思义就是在味觉上可以代替糖、盐,产生甜味和咸味,但同时不会提供大量糖分和钠离子的物质。代糖可以用木糖醇或甜菊糖等,代盐往往用低钠盐比较多。这样既可满足食欲,又不会威胁身体健康,尤其适用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的老年人。

3、趁热食用味正香

食物香味的控制也很重要,因为香味有刺激食欲的作用,能加速身体消化液的分泌。控制食物的温度是锁住香味的重要步骤,所以食物最好趁热吃。大家都知道餐馆里的食物往往都特别注重菜品的温度,就连盘子在盛菜前都要经过加热,就足以说明这一点。当然,趁热吃不是鼓励趁烫吃,经常吃太烫的食物损伤食道,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因此总的原则是不要太烫,但也不要放凉。

另一种做法是在食物中加入一些天然的调香食物。如葱、姜、蒜、花椒、大料、茴香、香菜等,既天然健康,又能调动食欲。

基本上来说,老年人的饮食一定要低糖低盐的,这样的话才会让他们的身体变得更加的健康,如果是吃太多盐的食物的话就会对他们的肾脏是有一定的伤害的,甚至是会导致肾脏的代谢变得慢,从而就会引起毒素没办法排出去,就算是要放调味料的话也只能放一点点的,不能够太过量。

选择中成药 遵循制宜原则


本文导读:中医在我们国人的意识里慢慢被接受,随之而来的是,中药、中成药的种类越加的繁多。中医讲究辨证,所以在选用中成药的时候,同样有它的选用原则。


一、 因人制宜:应分清年龄、性别及体质因素,如性情急躁着,多以胸痛为主,可选用活血化瘀为主的药品,如心可舒、山海丹等。体质虚弱者,多用扶正宁心类药物,如心元胶囊等。

二、 因地制宜:根据地形气候差异,适当选药。如北方偏寒,心宝。(含鹿茸、附子、肉桂等温燥之品)比较适宜用;而南方偏于温湿之地,心元胶囊、参麦液比较适宜用。

三、 因时制宜:根据四季气候特点,结合人体与药性的差异选药,如夏季心绞痛发作,宜用通脉的药物、速效救心丸等,而金泽冠心胶囊则四季可应用。

四、 因病制宜:冠心病常合并有其它疾病,要尽量选用 一专多能 的药品,如合并高血压、中风时,可选用脑心通及银杏天宝等。

五、 因证制宜:中医历来注重辩证与辨病结合,病分证型,证有差异 可医生指导下,按证选药,如气阴两虚型,宜用滋心阴及补气口服液等。

六、 因药制宜:要选择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而且剂型适宜的。如雨急重症时,选用针剂或速效制剂,如参麦针、复方丹参滴丸等。

用药注意事项:

(1)不要随意间断用药,尤其是隐性冠心病者,即使无症状,也要坚持服药。

(2)在心绞痛发作期,以治 标 为主,在无痛期,应以治 本 为主,切忌久服活血通脉作用较强的药物(如复方丹参片等)。

(3)调节情绪,合理饮食,不宜某些对药物疗效有影响的食物,如服含有人参者,忌食茶叶、萝卜等,以免影响疗效。


(5)用药切忌重复、杂乱。同类型的药只选用一至两种,不可 大包围 ,否则,有害无利。

99热心医生温馨提示,很多人误以为中成药无毒,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是药三分毒,特别是一些中成药服用时间过长,服用剂量过大,副作用更明显。

中成药


我们都知道中医中药是我国医学史上的瑰宝,我们国家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中医中药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医学上的治疗手段。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中成药的概念是怎样的,我们智慧的古人又是怎样把中成药分类的吧。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

中成药的概念

一种是狭义的中成药,它主要指由中药材按一定治病原则配方制成、随时可以取用的现成药品,如中成药中的各种丸剂、散剂、冲剂等等,这便是生活中人们常说的中成药;另一种是广义的中成药,它除包括狭义中成药的概念外,还包括一切经过炮制加工而成的草药药材。毫无疑问,这两种"成药"在内容上是有许多不同的。

狭义中成药所指的各种成药,均为现成可用,适应急需,存贮方便的中药。相对于中药药材而言,成药治病省了中药煎剂所必要的煎煮时间,更因其能随身携带,不需煎煮等一应器具,故而使用十分便。由于中成药多为经过一定特殊加工浓缩而成的制成品,故其每次需用量远远少于中药煎剂,而且成药已几乎消除了中药煎剂服用时特有异味等的不良刺激,因而在服药反应上,也较易被大众所接受。

当然,狭义中成药也是有一定缺陷的,这主要表现在成药成分组成、药量配比的一成不变上。由于配方既定,药已制成,故而成药往往不能像煎剂方药那样表现得灵活多变,随症加减,这使成药的实际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另外,近年来,有关中成药引起的毒性反应及过敏反应这类报道也多起来。如朱砂安神丸口服可引起口腔炎、蛋白尿及严重的药源性肠炎;黑锡丹久服可致严重铅中毒;牛黄解毒片口服可引起过敏性血小板减少、过敏性膀胱炎和过敏性皮炎;口服羚翘解毒丸或银翘解毒丸可引起严重的过敏性休克。这些反应虽都较为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都较严重。

经过炮制而成的中药材成药,其优缺点也是十分分明的,优点即组方灵活适应面广,缺点则为每次使用都需煎煮加工,费时费力,应用不便。

1.丸剂

丸剂是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粘合剂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的固体制剂,是中成药最古老的剂型之一。根据粘合剂的不同丸剂又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微丸等类型。

(1)蜜丸:药材细粉以蜂蜜为粘合剂制成,是中医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丸重在0.5克以上(含0.5克)称为大蜜丸,丸重在0.5克以下为小蜜丸。蜂蜜富于营养,并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能,同时还有质地柔润、吸收缓慢、作用缓和的特点。滋补类药物、小儿用药、贵重及含易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常制成蜜丸。多用于治疗慢性病和虚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人参鹿茸丸等。

(2)水蜜丸:药材细粉以水和蜂蜜按适当比例混匀为粘合剂制成。水蜜丸的特点与蜜丸相似,作用缓慢、持久,但因用蜜较蜜丸少,故含水量低、易保存和服用。多用于补益类药物,如补中益气丸等。

(3)水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醋、药汁、黄酒等为粘合剂制成。因特殊需要,水丸还可包衣。泛制水丸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便于吞服,不易吸潮。

(4)浓缩丸:全部药材或部分药材的煎液或提取液,与适宜的辅料或药物细粉加适宜的粘合剂制成。根据粘合剂的不同,又分为浓缩蜜丸、浓缩水丸、浓缩水蜜丸。浓缩丸体积小,药物有效成分含量高,易于服用,在体内溶化吸收比较缓慢。浓缩丸适用于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5)糊丸:药材细粉以米糊或面糊为粘合剂制成。糊丸质地坚硬,在体内崩解慢,内服既可延长药效,又能减少某些毒性成分的释放或减缓刺激性成分对胃肠的刺激。刺激性较大或有毒药物宜制成糊丸。

(6)蜡丸:药材细粉以蜂蜡为粘合剂制成。蜡丸是中成药的长效剂型之一,溶化极其缓慢,可延长药效,防止药物中毒或对胃起强烈的刺激作用。处方中含较多的剧毒或强刺激性药物,或要求在肠道吸收的中成药,都可制成蜡丸。为中成药传统剂型,品种已不常见。

(7)微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酒泛丸,或以百草霜为衣,采用现代技术制成。微丸直径小于2.5毫米,体积小,应用剂量小,服用方便,吸收平稳。微丸适宜于刺激性药物,贵重或细料药材多制备成微丸。

丸者缓也:丸剂在服用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溶化散开,逐渐被人体吸收,因此丸剂产生疗效较慢,药效也较持久,可以减少部分药材的不良气味,是目前中成药最常用的剂型。但丸剂尚存在一定的缺点,服用剂量大,而且不便服用,尤其儿童服用更加困难;此外丸剂目前有效成分的质量标准还难以确定。

2.散剂

散剂是一种或多种药材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是我国古代剂型之一。散剂治疗范围广,服用后分散快,奏效迅速,且具有制作方便、携带方便、节省药材等优点。有效成分不溶或难溶于水,或不耐高温,或剧毒不易掌握用量,或者贵重细料药物适宜于制成散剂。

3.煎膏剂(膏滋)

煎膏剂是药材用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炼蜜或糖制成的半固体制剂,又称膏滋。具有吸收快,浓度高,体积小,便于保存,可备较长时间服用的特点。有滋补调理的作用,用于治疗慢性病和久病体虚者。

4.丹剂

丹剂是水银、硝石、雄黄等矿物药经过炼制、升华、融合等技术处理制成的无机化合物,如红升丹、白降丹等,为传统剂型。大多含水银成分,常用以配制丸散供外用,具有消肿生肌、消炎解毒的作用。部分丸剂、散剂、锭剂品种多以朱砂为衣,因气色赤习称丹,不属于经典丹剂范畴。

5.片剂

片剂是药材细粉或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分浸膏片、半浸膏片和全粉片等,是常用的现代剂型之一。片剂体积小,用量准确,易崩解生效快,且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服用及储运方便的优点。片剂适用于各种疾病。

6.颗粒剂(冲剂)

颗粒剂是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与药材细粉制成的颗粒状制剂,是在汤剂、散剂和糖浆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有颗粒状和块状两种,分为可溶性、混悬性、泡腾性及含糖型、无糖型等不同类型。颗粒剂体积小,重量轻,服用简单,口感好,作用迅速,多用于补益、止咳、清热等作用的药物。

7.锭剂

锭剂是药材细粉与适量粘合剂如蜂蜜、糯米粉或利用药材本身的粘性制成规定形状的固体制剂。可供内服或外用,内服作用与糊丸接近,外用多用水或醋磨汁后涂敷患处。锭剂型大多作噙化之用。

8.胶剂

胶剂是以动物的皮、骨、甲、角等用水煎取胶质,经浓缩凝固而成的固体内服制剂。胶剂中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作为补益药,适用于老年人、久病未愈者或身体虚弱者,可单服,也可制成丸散或加入汤剂中使用。至今胶剂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信誉,被广泛使用。

9.硬胶囊剂

硬胶囊剂是将适量的药材提取物、药材提取物加药粉或辅料制成均匀的粉末或颗粒,填充于硬胶囊中而制成的剂型。主要是口服。硬胶囊外观整洁美观,易于吞服,可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崩解快,吸收好。适用于对光敏感、不稳定或遇湿、热不稳定的药物,或有特异气味的药物,或需要定时定位释放的药物。儿童用药、对胃粘膜刺激性强的药物不宜制成胶囊剂。

10.软胶囊剂

软胶囊剂是将油类或对明胶等囊材无溶解作用的液体药物或混悬液封闭于囊材内制成的剂型。特点与硬胶囊相似。硬胶囊和软胶囊经过适宜方法处理或用其他药用高分子材料加工,使囊壳不溶于胃液,但在肠液中崩解释放活性成分,为肠溶胶囊。

11.糖浆剂

糖浆剂是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和芳香物质的浓缩蔗糖水溶液。它是在传统的汤剂、煎膏剂的基础上,吸取西药糖浆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中成药剂型。因含有糖,可以掩盖某些药物的不适气味,便于服用,适用于小儿及虚弱病人服用,尤多见于小儿用药,但不宜用于糖尿病患者。

12.合剂

合剂是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经浓缩制成的内服液体制剂。单剂量包装的合剂又称口服液。合剂既能保持汤剂的特点,又能避免汤剂临时煎煮的麻烦,便于携带、储存和服用。口服液的浓度更高,常加入矫味剂,因此用量小,口感好,作用快,质量稳定,携带方便,易保存。

13.酒剂

酒剂是药材用黄酒或白酒为溶媒浸提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又称药酒。酒剂服用量少,吸收迅速,见效快,多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及补虚养体、跌打损伤等。

14.酊剂

酊剂是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也可以用流浸膏稀释制成。分内服和外用两种。酊剂制备无需加热,成分较纯净,有效成分含量高,剂量准确,吸收迅速,适宜于制备含有挥发性成分或不耐热成分的制剂。

15.露剂

露剂是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经水蒸气蒸馏制得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澄明水溶液制剂,是我国传统剂型之一。又称药露。临床多供内服,露剂能够保存药材固有的香味,便于服用和吸收,多具有解表清暑、清热解毒的功效。

16.注射剂

注射剂是提取中药材的有效成分,经精制加工制备而成的可供注入人体内的灭菌溶液或乳状液,或可供临用前配制溶液的灭菌粉末或浓缩液制剂,为中成药现代新剂型。又称针剂。注射剂可用于皮下、肌肉、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剂量准确,起效迅速,不受消化液和食物的影响,生物利用度高,便于急救使用。不宜在家庭中使用。

17.气雾剂、喷雾剂

气雾剂是药物和抛射剂同装封于带有阀门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定量或非定量地将内容物喷出的制剂。不含抛射剂,借助手动泵的压力将内容物以雾状等形式喷出的制剂为喷雾剂。又称气溶胶。气雾剂给药剂量小,起效迅速,稳定性强,副作用小。

18.膏药

膏药是根据药方,将药材经食用植物油提取,再加红丹炼制而成的外用制剂,为中成药传统剂型。又名黑膏药。膏药有通纳药量多,药效释放持久等特点,多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疮疡痈肿等疾病。

19.膜剂

膜剂是药物与成膜材料经加工制成的薄膜状制剂,为中成药现代新剂型。膜剂可经口服,舌下含服,眼结膜囊、阴道内及体内植入,皮肤和粘膜创伤、烧伤或发炎表面覆盖等多种途径给药,给药剂量小,使用方便。

20.栓剂

栓剂是药材提取物或药粉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是中成药的古老剂型。也称坐药或塞药。栓剂比口服给药吸收快,吸收后不经肝脏直接进入大循环,生物利用度高。

21.滴丸

药物以适宜基质用滴丸法制成。滴丸易服用,在体内溶化快,奏效迅速。挥发性或不易成型的药物、速效药物,可制成滴丸。

22.其他

中成药剂型在我国正式生产使用的已有40多种,除上述介绍的外,其他剂型还有软膏剂、橡胶膏剂、油剂、滴眼剂、搽剂、浸膏剂、流浸膏剂、袋泡剂等。

结语:通过文章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对我们古代的中成药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是不是觉得我们的古代学者很有智慧。重要虽说毒性小但是所以,对中成药的优缺点也须全面分析,不能认为是凡中药都低毒无害。凡曾经因服用某种中成药而发生中毒或过敏反应者,必须牢记,以后不可再用同种中成药。

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有哪些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