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火

2019-10-13

盛夏要灭“三焦火”!要怎样能清火去热?

男性要怎样养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但凡长寿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养生,养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践行的并不多。怎么才能作好中医养生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盛夏要灭“三焦火”!要怎样能清火去热?”,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般来说,中医按人体的三焦把“火”分为三类,即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

上焦火A

熬夜诱发“心火”:喝百合枸杞绿豆汤

“到了夏天,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喜欢熬夜,殊不知经常熬夜容易上火!”专家介绍说,中医认为,夜间应该是阳气下降阴气上升安静入睡的时段。夜里到凌晨不睡觉,会使人体内的阳气得不到正常的休整,最容易诱发“心火”,比如出现口腔溃疡等症状,而且熬夜容易耗伤阴精。如何祛心火呢?这里向大家推荐“百合枸杞绿豆汤”这款食疗方,这款汤,专家在家也是经常煮。原料:枸杞20克,干百合20克,绿豆20克。白糖适量。制法:将洗好的百合、枸杞子与绿豆放入锅中,加5碗水用旺火烧开,小火煮至绿豆开花、百合酥软,加入白糖调味,熄火焖5分钟即可。

中焦火B

吃夜宵诱发“胃火”:喝碗黄瓜粥

“夏季天气炎热,昼长夜短,一些年轻人喜欢吃夜宵、喝啤酒,次数多了,容易导致胃阴不足、津液亏损,引发中焦火,特别是胃火。这种火有虚实之分,实火会导致舌苔黄厚,牙龈肿痛;虚火会导致口干舌燥。” 

下焦火c

不注意补水诱发“大肠火”:按揉两穴位

“到了夏季,由于天热人体大量出汗,如果不注意补充水分,很容易导致下焦出现‘火情’,诱发便秘等症状。”夏公旭说,除了大家常见的食疗降“火”的方法之外,推拿我们的穴位也能“降火”。这里为大家介绍两个穴位,有助于对付大家经常忽视的“下焦火”,比如因为水分少导致的“大肠火”诱发的便秘、小便偏黄等病症。第一个是照海穴,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按压时,感到酸、麻、胀就可以。时间不宜太长,5~10分钟即可。第二个是涌泉穴,涌,外涌而出也。泉,泉水也。顾名思义,这个穴位对于滋阴降火多么有意义。此穴在脚掌前部三分之一处(不算脚趾),脚缘两侧连线的正中间就是涌泉穴。将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较强的气力揉20~30次,然后换脚施行。晨起和睡前按摩较好。

Ys630.com相关知识

什么是三焦火?三焦热盛该怎么办?


我们身体里的肠子、胃、心、肝、脾、肺、肾,不是硬挂在身体里的,它主要是靠“气”来托着的,因为它是活性的东西。那么三焦热盛是什么?

什么是三焦火?

“上焦”指的是胸腔中的气,它的“气”叫“宗气”,托着心和肺。

“中焦”,即膈下到肚脐这一段的气叫“中气”,它托着肝、胆、脾、胃这些脏器。

“下焦”则是排泻和生殖系统,这一段的“气”叫“元气”。只要我们代谢正常,生命力旺盛,元气充足则百邪不侵指的就是这个“元气”,也有把它说成“底气”或“骶气”的。

当我们“中气”不足的时候,就会表现出倦怠、懒言、没精神。当“中气”下陷的时候,就是中气托不住脏器了,会出现胃下垂,肠胃蠕动无力等情况,更严重的会出现脱肛、子宫下垂等情况。因此我们要不断的补充自己的“元气”和“中气”。大家都知道肺主呼吸,可是它的根却在肾,也就是生命之源,所以平时呼吸一定要深长。人的生命就在呼吸之间,呼吸深长,寿命必长。龟的长寿即是呼吸的绵长。

三焦热盛是说托着我们脏腑的“气”热了。

上焦热盛,人们会感到面红耳赤,心烦燥热,目赤肿痛,鼻子出气热甚者烫、口鼻生疮、血压高、心动过速、舌尖鲜红等症状。中焦热盛,人们会感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牙龈肿痛,脾气大,易发火,喜冷饮等不适。下焦热盛,人们会出现大便燥结,小便赤黄等现象。

以上这些都是三焦热盛所造成的症状。当然还有很多症状也是三焦热盛所造成的,那是要因人而异,因为人的体质不同,所表现出的症状也不同。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托着我们脏腑的“气”太热了,脏腑受到这种邪热之气熏蒸能舒服吗?因此脏腑就会有不适的感觉。当这种不适感觉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它便以不同的症状形式在人的体表显现,就是前面说的那些症状。

三焦经在哪


三焦经在中医中指的是手少阳三焦经,经脉是中医非常重要的理论,而三焦经是十二经脉之一,手三阳经之一。在中医中,很多疾病在出现之后,进行治疗的时候,都需要使用到三焦经,对于普通人而言,可能了解的不是很多。那么,三焦经在哪?下面咱们就来详细看看三焦经的具体位置。

十二经脉的名称由手足、阴阳和脏腑三部分组成。手少阳三焦经为行走于上肢,内属于三焦,阳气少的经脉。

经脉循行

本经自无名指尺侧端(关冲)起始,上出于四、五两指之间,沿手背行至腕部(阳池),向上行经尺、桡两骨之间,通过肘尖部,沿着上臂后边,到肩部,在大椎穴处与督脉相会,从足少阳胆经后面,前行进入缺盆(锁骨上窝),分布在膻中(两乳之间),脉气散布联络心包,向下贯穿膈肌,统属于上、中、下三焦。它的分支,从膻中部位分出,向上浅出于锁骨上窝,经颈至耳后,上行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到达面颊,直至眼眶下部。它的另一条支脉,从耳后(翳风)进入耳中。出行至耳前,经过客主人前边,在面颊部与前条支脉相交,到达外眼角(丝竹空、瞳子髎)。脉气由此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从屈下颊至(出页);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中医应用

一、经脉主治病症

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嗌肿,喉痹。

是主气所生病者,汗出,目锐眦痛,颊肿,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灵枢·经脉》)

本经异常可表现为下列病症:耳聋,耳鸣,咽喉肿痛。

本经主治“气”方面所发生的病症:自汗出,眼外眦痛,面颊肿,耳后、肩臂、肘部、前臂外侧均可发生疼痛,小指、无名指功能障碍。

二、手少阳络脉

手少阳之别,名曰外关,去腕二寸,外绕臂,注胸中,合心主。

实,则肘挛;虚,则不收。取之所别也(《灵枢·经脉》)。

手少阳络脉:名外关,在腕关节后二寸处分出,绕行于臂膊的外侧,进入胸中,会合于心包。

其病:实证,见肘关节拘挛;虚证,见肘关节松弛不能内收。可取手少阳络穴治疗。

三、手少阳经别

手少阳之正,指天,别于巅,入缺盆,下走三焦,散于胸中也(《灵枢·经别》)

手少阳经别:在头部从手少阳经分出,向下进入缺盆,经过上中下三焦,散布于胸中。

四、手少阳经筋

手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结于肘;上绕臑外廉,上肩,走颈,合手太阳。其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乘颔,结于角。

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舌卷(《灵枢·经筋》)。

手少阳经筋,起于第四指末端,结于腕背;上沿前臂外侧,结于肘尖;向上绕行于上臂外侧,上肩部,走向颈部,会合手太阳经筋。其分支当下颌角部进入,联系舌根;一支上至下颌关节处,沿着耳前,连接目外眦,上达颞部,结于额角。

其病症,可见经筋循行部位僵滞不适,转筋掣引,舌卷缩。

五、手少阳腧穴

本经一侧23穴,13穴在上肢外侧,10穴分布于侧头、项、肩部。分别为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髎、丝竹空。

本经腧穴主要治疗侧头、耳、目、咽喉、胸胁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治疗目疾常用丝竹空、液门、关冲;治疗耳疾常用耳门、翳风、中渚、外关、液门;治疗咽喉病常用关冲、液门、阳池;治疗偏头痛常用丝竹空、角孙、外关、天井。治疗热病常用关冲、中渚、外关、支沟。翳风有疏风通络的功效,长于治疗耳、口、齿、面颊病;支沟有泻热通便的功效;中渚、阳池能治消渴。

三焦是什么?三焦的作用是什么?


我们通常说“五脏六腑”,那六腑是什么?没有学过一点中医知识的人是说不清楚的,通常只能说全五腑——胃、大肠、小肠、膀胱、胆。还有一腑,就是三焦。那么三焦具体指什么呢?

一、三焦具体指什么

三焦,为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六腑之一,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人体的其他脏腑器官均在。其中,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即将躯干划分为3个部位。

总观三焦,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与肺;横膈以下到脐为中焦,包括脾、胃、;脐以下至二阴为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女子胞等。其中肝脏,按其部位来说,应划归中焦,但因它与肾关系密切,故将肝和肾一同划归下焦。三焦的功能实际上是五脏六腑全部功能的总体。

二、三焦的作用是什么

1、通行元气三焦通行元气之说,元气,为人体最根本的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别入十二经脉而达于五脏六腑,故称三焦为元气之别使。

2、运行水谷《素问·金匮真言论》称三焦为六腑之一,《素问·五藏别论》称三焦为传化之府,其具有传化水谷的功能。

3、运行水液三焦为人体水液运行的主要通道;说明三焦是人体管理水液的器官,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

三、三焦的辩证

三焦辨证是在阐述上、中、下三焦所属脏腑病理变化及其证候的基础上,同时也说明了温病初、中、末三个不同的阶段。三焦辨证认为:温病一般始于上焦手太阴肺,然后传入中焦脾胃,最后终于下焦肝肾。但是,由于温病有风温、春温、暑温、湿温、秋燥、伏暑、瘟疫等不同种类。因此,它们的发病和传变规律不尽相同。如暑温初起,即可表现为中焦病证。此外,三焦病证亦可以相兼互见。如湿温初起,多上、中二焦同时发病。

孕妇怎样去胃火


孕妇怎样去胃火

1、多喝水

痔疮与便秘的发生主要与节日期间的饮食及娱乐习惯有关。难得假期有空闲摆弄吃的,鱼肉及精细食品吃得多,减少了粗纤维摄入,容易使大便干燥。此外,许多人假期长时间上网或打麻将,久坐后活动减少,肛门处的静脉回流受到阻碍,引起血管扩张容易出现便秘乃至痔疮。对这样的“火”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保持每天大便通畅,并适当增加运动。

2、多吃粗粮

过食肥腻辛辣煎炒等食品,致使脾胃受损,内蕴化热,严重者口角会出现糜烂。对这样的“火”应多吃豆类、小米等粗粮和绿色新鲜蔬菜等,增加进食品种,避免进食辛辣、烧烤等刺激性食物,减少对口腔和肠胃的刺激。

3、多吃清淡食物

节日里许多年轻人夜夜笙歌,结果睡眠严重不足,虚火上升,很多女孩子还喜欢一边玩一边吃,瓜子、花生、巧克力等热性零食不离手,体内热量堆积太多,脸部发出很多痘痘。这样的“火”大多源自内热,所以吃得越清淡越有利于皮肤状况的改善。此外,要注意劳逸均衡适当,防止疲劳过度。

4、多吃清凉解毒食物

节后许多人都出现了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甚至精神不集中、嗜睡的症状,这是胃火上升的表现。对这样的“火”要多吃清凉解毒的食物,别再吃巧克力、辣椒、羊肉等燥热食品。

孕妇去胃火的家常食谱

1、百合绿豆粥

材料:百合、绿豆、大米和冰糖各适量。

制法:将绿豆和百合煮15分钟后,再放入大米煮开后转小火,熬至粥黏稠合适后加入适量冰糖即可。

功效:此粥可清热润肺,能辅助治疗咽喉干灼、高热难消之症。一般人食用,有助于滋养脾胃,去除胃火。

2、荷叶绿豆粥

材料:荷叶1张,粳米(白米)60-100克,绿豆30-50克。

制法:先将荷叶洗净后煎汤,再取出荷叶,用汤与米、绿豆同煮成粥。喜食甜食者可加入少许冰糖。

功效:荷叶与绿豆都是天然清热消暑的食品,夏季容易出现湿阻、倦怠、皮肤色黄、发痒、心烦口渴、食欲不振等症,可将此粥作为主食,时常服用,对于改善血压偏高及肥胖也有良好的功效。

虽然绿豆有诸多好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体质虚弱的人,不要多喝绿豆汤。寒证的人也不要多喝。另外,由于绿豆具有解毒的功效,所以正在吃中药的人也不要多喝。

3、红豆薏米粥。

材料:薏米100克、枣(干)25克、赤小豆50克、仙鹤草10克、白砂糖30克。

制法:先将薏米、红豆以温水浸泡半日,用纱布将仙鹤草包好,大枣去核浸泡,然后将薏米、红豆、仙鹤草、大枣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煮成稀粥,最后加些糖调味即可。

功效:红豆具有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等功能,薏米除具有清热利尿的功能外还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这款粥制作简单、营养丰富,适合肠胃湿热重、大便不好、舌苔厚的人。

胃火旺怎么调理

1、随时补充水分

常喝温水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包括冷却体内燥热,促进表皮回圈,还能冲刷口腔中的细菌菌落,抑制生长,比较不会口臭。即使常呆在冷气房的人,水分蒸发较少,一天也要喝1300 左右,流汗时更要多喝。上火时适合喝柠檬水,多吃柑橘类等酸味的水果。不喜欢水淡无味,也可多喝舒缓茶饮,例如薄荷、苦茶、菊花、金银花等花草茶。

2、提高睡眠品质

睡不好会造成身体过度使用,容易上火,日夜颠倒更是大忌。从事脑力工作的人,血液回圈会集中在头部,导致疲累却睡不稳,这时可用足浴把火气往下带,让人睡好。

其做法如下:先用温水浸泡(女性水要淹到小腿三分之二处近三阴交穴,男性到脚踝即可),再慢慢加热水,泡到脚热、微微出汗就可以休息。足浴对改善皮表回圈很有帮助,泡一个星期就会发现愈来愈容易出汗,即使在冷气房,皮肤也不会乾燥。

3、增加体表散热

中暑时刮痧,可以促进微血管扩张,强迫散热,减轻不适。

快速打通三焦经


中医学上的许多专有名词让许多人都摸不着头脑,其中三焦经就是一种大家经常听见的专有名词,可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三焦经究竟是指身体上的哪一个部位。三焦经在西医上其实就是说人体整个的腹腔,三焦经上所包含的器官也是有许多的。而如果打通三焦经的话需要一定的方法,今天就一起学习,快速打通三焦经的相关方法。

什么是三焦?

三焦,简单说就是整个人体的体腔,是装载全部脏腑的一个容器。它能够使各个脏腑间相互协作,起到统筹的作用。三焦是指上焦、中焦、下焦。上焦由脖子根部开始直通心窝处,包含主要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中焦由心窝开始至肚脐为止,包含消化系统。下焦由肚脐至耻骨终止,包含泌尿排泄系统。保持胸部及腹部的机能运转正常是三焦经的主要任务。

《黄帝内经》就解释,三焦是调动运化人体元气的器官,负责合理地分配使用全身的气血和能量。中医讲究人体经络,经络通畅气血也就顺着脉象流动,所以,三焦就能够把人体这个奇妙的大环境梳理通畅,让气血循环,尤其是精气能够回到肾里藏起来。三焦经的穴道于心包经中已有提及,而上焦的膻中、中焦的中脘、下焦的阴交都是调节机能的重要穴位。

三焦如何分布?

三焦经分布在上肢外侧中间,还有肩部和侧头部。从无名指末端开始,沿上肢外侧中线上行至肩,在第七颈椎处交会,向前进入缺盆,络于心包,通过膈肌。其支脉从胸上行,出于缺盆,上走颈外侧,从耳下绕到耳后,经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到面颊,直达眼眶下部。另一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部,到达外眼角。本经有23穴,其中有13个穴分布在上肢背面,10个穴在颈部,耳翼后缘,眉毛外端。因为这条经绕着耳朵转一大圈,它也叫"耳脉",首穴关冲,末穴丝竹空。

三焦经的终止点是在丝竹空,那个位置正好是女人最容易长鱼尾纹的地方,而且还有很多女性会在这个穴位的周围长斑。比如说黄褐斑,而一般有黄褐斑的女性往往也会患有妇科病症。一些长?太阳穴附近的黄褐斑,那就是肝胆淤滞阻塞在三焦经所致,所以,刺激三焦经就可以有效地防治这些问题的出现。明代医家孙一奎对于三焦就曾有自己的经验之谈:"上焦主纳而不出,其治在膻中;中焦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旁;下焦分清泌浊,其治在脐旁。"三焦经的经脉发生异常时,身体会出现各种症状,如重听、眼角痛、喉咙或脸颊痛,脖子、下巴、肩膀、手臂疼痛。

三焦经的气血在亥时达到顶峰,也就是晚上9~11点,这时候不管是工作还是休息的人都会犯困,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段按揉对全身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打通三焦经有一个简单的?法,有点近似于敲揉心包经,最好的方法就是拍。每天晚上临睡前,坐着或是站着,右胳膊伸向左侧,右手正好在左侧腰部上下,然后用左手手掌从右肩膀开始,沿着胳膊的外侧三焦经的行走线路往下拍打,直到手腕,动作快慢适度,一下一下,略微用力,以震动里面的经络,每次8分钟左右。拍完之后,再用食指按揉手腕背面,腕横纹中点小窝里的阳池穴3分钟。此穴是三焦经的原穴,揉它可以将气血引到手上--三焦经经气的源头,从而疏通整条经络。右侧的经络疏导完毕,然后换手,还是同样的方法,用右手来拍打左侧的三焦经,拍完后再按揉阳池穴3分钟。

如何打通三焦经?

夏天太热了,三焦经不通的人就特别爱上火,特别是晚上九点到十一点这段期间,身体烦躁,热。因为这个时间段是三焦经里面炎热气息最活跃的时间。

要打通三焦,平时要少吃上火的食物,可以顺着三焦经经常拍打,把火气平息下去。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站着或者是坐着都可以。用左手从右边肩膀开始,沿着胳膊外侧的三焦经行走路线,往下拍打。动作快慢一样,一直拍打到手腕。可以稍微用力达到真懂经络的作用。每次至少要拍到八分钟往上,拍完之后再用食指按揉。阳池穴按摩三分钟。左面肩膀君用右手,同样的方法。一定要坚持三个月以上才能完全打通。

还可以用中药打通。栀子为药引,加入黄芩,黄连,茯苓,泽泻,白术,薏苡,枳壳,桔梗,益母草,煎好后,一天喝一次,或者也可以选用艾灸的方法来打通三焦经。平时喝白杭菊泡的茶,多吃绿色蔬菜

建议平时注意饮食要规律。多吃清淡的,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过咸以免湿热过多影响脾胃活动,可以去看看中医神经内科,吃点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中药,配合针灸理疗,效果也是不错的。

调理三焦按压三穴位


三焦(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下焦包括肝肾等)功能失常,就会影响人体多个脏腑器官的功能。因此,调理三焦,使之维持正常,是保证人体健康的重要途径。

调理三焦,可按压以下三个穴位。

一是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偏食指一侧),此穴可调节中焦脾胃功能,对脾胃功能失调导致的腹痛腹胀、胃口不开、便秘或腹泻等病症有治疗作用。

二是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则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此穴可调节上焦心肺功能,对心肺功能失调导致的胸部闷痛、咳嗽气喘、心悸等病症有治疗作用。

三是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第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此穴可调节下焦肝肾功能,对肝肾功能不足导致的腰酸腿软、阳痿遗精、性功能减退等病症有治疗作用。

每天2次,每次5分钟,长期坚持可促进三焦功能正常运转,防病保健。

三焦是什么器官


三焦这种说法可能很多人都应该听说过,属于中医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而且还存在争议。主要认为有三焦有名有形与有名无形两种说法,而且各有史书记载。中医理论普通人很难搞清楚,即便是三焦在中医中很重要,很多人也不是很了解。那么,三焦是什么器官?下面咱们就来看看三焦的详细情况。

三焦,为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关于“焦”字的含义,历代医家认识不一。有认为“焦”当作“膲”者,膲为体内脏器,是有形之物;有认为“焦”字从火,为无形之气,能腐熟水谷之变化;有认为“焦”字当作“樵”字,樵,槌也,节也,谓人体上、中、下三节段或三个区域。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六腑之一,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人体的其他脏腑器官均在其中,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即将躯干划分为3个部位,横膈以上内脏器官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内脏器官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脐以下内脏器官为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

特点

1.三焦有名有形与有名无形

自《难经·二十五难》提出:“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的论点之后,引起后世不少医家之争论,归纳起来,即为有名有形与有名无形之争。

(1)关于三焦有名有形说《灵枢》最早认为三焦“有名有形”,如《灵枢·论勇》说:“勇士者,……三焦理横,怯士者,……其焦理纵。”《灵枢·本脏》说:“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素问·金匮真言论》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灵枢·本输》说:“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在《内经》论述三焦的基础上,后世一些医家认为三焦应与其他诸腑一样,有表里关系,一定是有名有形的,从而进行探讨三焦的形质所指。主要有腔子、脂膜、油膜、网油等说法。如明·虞抟在《医学正传·医学或问》中说:“三焦者,指腔子而言,包涵乎肠胃之总司也。胸中肓膜之上曰上焦,肓膜之下脐之上曰中焦,脐之下曰下焦,总名曰三焦。”章璜在《图书编·三焦有形考》中说:“盖三焦有形如膀胱,故可以藏,可以系。若其无形,尚可以藏系哉?……见右肾下有脂膜如手大者,正与膀胱相对,有二白脉自其中出,夹脊而上贯脑,意此即导引家所谓夹脊双关者,而不悟脂膜如手大者之为三焦也。”张介宾认为三焦是躯体之内,包罗诸脏的一腔之大腑。他在《类经·藏象类》中说:“然于十二脏之中,惟三焦独大,诸脏无与匹者,故名曰是孤腑也。……盖即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清·唐宗海在《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中说:“三焦,古作膲,即人身上下内外,相联之油膜也。”

近代持三焦有名有形观点的学者,对三焦形质也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认为三焦是淋巴系统、网油、胰腺、神经系统等。如陆渊雷、章太炎、祝味菊等人,受西方解剖医学的影响,根据“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认为三焦是人体胸腹腔的淋巴干和淋巴导管,可以沟通全身津液,由此进而发展到全身淋巴系统。张锡纯认为三焦是网油。赵隶华等依据古人解剖中无“胰腺”一词,从《难经·四十二难》的“脾有散膏半斤”和陈无择的“在脐下有脂膜如掌大”之论说,根据胰腺的现代解剖位置及其形恰如散膏,约如手掌大,结合其生理、生化、病理,认为三焦可能就是胰腺。亦有人根据“三焦与命门相为表里”之说,力倡三焦就是“脊神经”、“交感神经”、“植物神经”,等等。

上述所指的形质,尚不能完全解释三焦运行元气、运行水谷和水液等功能,故难圆其说。

(2)关于三焦有名无形说三焦“有名无形”之论,始于《难经》。《难经·二十五难》曰:“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三十八难》亦谓三焦“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其经属手少阳。此外府也。”自此以后,如《中藏经·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之法》说:“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其有名而无形者也。”唐·孙思邈亦谓三焦有名无形,如在《千金要方·三焦脉论》中说:“夫三焦者,一名三关也。上焦名三管反射,中焦名霍乱,下焦名走哺。合而为一,有名无形,主五脏六腑,往还神道,周身贯体,可闻不可见。”元·滑寿的《难经本义》说:“盖三焦则外有经而内无形。”明·李梴的《医学入门·卷之一·脏腑条分》说:“三焦,如雾、如沤、如渎,虽有名而无形;主气、主食、主便,虽无形而有用。”近代张山雷在《难经汇注笺正》中亦说三焦“有名无形”。以上诸家论说,皆承《难经》“有名无形”之说。

三焦有形、无形之说,皆有据有理,其对三焦实质的研究有所裨益。然而三焦形名,千年争论,孰是孰非,尚无定论。有名有形与有名无形,各有偏颇之处,难能全面。诚如张志聪在《侣山堂类辩·辩三焦》中所说:“有形、无形皆是也,但各偏执一见,而不能通贯耳!”唐·刘禹锡说:“古所谓无形,盖无常形耳。”亦有人认为三焦是“非若五脏之形各自成体,故不得定其象。”清·喻昌在《医门法律·论三焦》中亦说:“所谓形者,非谓脏腑外别生一物,不过指其所而为形耳。”故有人提出:三焦无形,并非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没有形质的意思。三焦具有通行元气、水谷和水液的功能,功能的发挥是以一定的形质为基础的。但此形质并非是一个具体的确定的脏器组织,而是对一些脏器组织及其功能的概括。即是所谓“无常形”、“不得定其象”、“指其所而为形”、“道是无形实有形”之意。

三焦火旺的症状


夏天,烈日灼心,全国上下呈现烘烤模式,并且久上不下,容易导致人们内火旺盛,心烦气躁,与此同时在高温的情况下时常会有一些并发症状,最为常见的就是三焦火旺;三焦火旺是一个中医名称,导致三焦火旺原因主要是人体阴阳失调从而造成内热症状,上火等;三焦火旺是三伏天最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很严重的影响,所以就需要人们及时根据症状来进行分辨。

三焦火旺表现为口干、咽痛、烧心、小便痛等症,中医将伏天上火按三焦来划分,分别对应中医所说的三焦症状,并且根据三焦火旺的不同表现进行相应的治疗方法。

1.上焦火:指上焦(心、肺、头面部)有火,常表现为头疼目赤、咽喉疼痛、口舌生疮、心烦口渴、心悸失眠等。灭上焦之火,可用莲子心6克,泡水当茶饮用,连服3~5天。也可选服牛黄上清片、黄连上清丸、清心明目上清丸、清火栀麦片等中成药。

2.中焦火:指中焦(脾、胃)有火,常表现为时而胃火亢盛,食不知饱,时而嗳气上逆,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另外可伴有牙痛、牙龈肿痛出血、口臭、腹痛、呕吐、腹泻或便秘、身热烦躁等症状。灭中焦之火,可用淡竹叶10克,泡水当茶饮用,连续饮5天。严重者可选用栀子金花丸、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牛黄清火丸等中成药。

3.下焦火:指下焦(肝、肾、膀胱、大小肠等部位)有火,表现为眼屎多、口干舌燥、目赤耳鸣、大便干结、小便短少涩痛、尿色黄赤或混浊有味、阴部瘙痒、妇女白带增多色黄、心烦易怒、两胁胀痛等。

上火和心理状态也有很大的关系,在炎热的季节要保持一颗乐观积极向上的状态,这不失为一个缓解上火的良方。

调理三焦中成药


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可能对于三焦这个特有的名词都感到不是非常熟悉。其实三焦也是中医学上所存在的一个特殊的名词,它主要是指人体肺脏中所存在的一些现象,因为人体在中医学上人体脏主要分为上中下三焦。而三焦又是一个容易发生湿气积聚和燥热的地区,因此治疗三焦的中成药物有哪些呢?

湿热病是外感湿热邪气致病,所以祛湿清热是治疗的基本大法。因为湿邪易于困阻脾胃,阻滞气机,所以在治疗中还要配合健脾醒胃,理气行滞法。

三焦湿热吃什么中成药好呢?

1.祛湿清热

(1)辛温宣透,芳香化湿

本法简称辛宣芳化法,适用于上焦湿热证候,是指用辛温芳香,轻扬宣透之品,化湿透热以宣肺气,疏通肌腠,使腠理通达,微有汗出,则湿邪可渐从小汗而解,湿祛则热不独存,也随汗出而散。常用中成药物如:藿香、白芷、苏叶、香薷、苍术等,佩兰、青蒿、金银花虽然不是辛温药物,但具有芳香宣化之功,临床中也可以配入,这就是吴鞠通所说的“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在湿热病临床治疗中的具体体现。

(2)辛温开郁,苦温燥湿

本法简称辛开苦降法,适用于中焦湿重于热的证候,是指以入中焦的辛温与苦温药物相配,辛开苦降,燥湿化浊,调理脾胃,使之恢复升降平衡。常用药物如半夏、苍术、砂仁、白蔻仁、草果、厚朴、枳实、大腹皮、陈皮、白术等,这就是吴鞠通所说的“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在湿热病临床治疗中的具体体现。

(3)苦寒清热燥湿

本法适用于中焦湿热并重或热重于湿的证候,是指选用苦寒之品,以达到清热燥湿的目的。常用药物如黄芩、黄连、栀子等。应当说明的是,治疗湿热病使用苦寒药应当审慎,必须属热重于湿者才可使用,如果属湿热并重者,应当辛温、苦温与苦寒同用,以辛开苦降,清热与燥湿并施。如果湿邪重者,苦寒药应当忌用,防其冰伏湿邪,反而使病势难解。

(4)淡渗利湿

本法适用于下焦湿热证候,是指用淡渗之品利尿渗湿,使湿热从小便而驱。常用药物如滑石、通草、茯苓、生薏苡仁、泽泻、猪苓、车前子等。如果是下焦热重于湿者,可以在淡渗利湿之中选加苦寒泄热,通利水道的苦寒清利之品,如栀子、木通、竹叶等。

(5)兼顾三焦

因为湿热易于弥漫三焦,临床上除了针对病变中心部位进行治疗外,还必须兼顾三焦,也就是说,治上焦不忘中、下焦,治中焦不忘上、下焦,治下焦不忘中、上焦。这也正是临床处方中辛宣芳化、辛开苦降与淡渗利湿药物常常并用的原因所在。

2.健脾益气,醒胃消导

脾主运化而升清,胃主受纳而降浊。在湿热病中,湿热邪气最易困阻脾胃而致升降失司,消磨、运化功能障碍,所以治疗时应当在祛湿清热之中配入健脾益气之品,如茯苓、生薏苡仁、白术等;醒胃消导之品,如砂仁、白蔻仁、山楂、神曲、麦芽、炒薏苡仁等。

3.理气行滞,开通肺气

湿邪重浊黏滞,易于阻滞气机,气机不畅则水道不通而湿不能去,所以治疗中必须配入理气行滞药物以宣畅气机,使气行则水湿也随之而行。常用药物如厚朴、枳实、大腹皮、陈皮、藿香梗、苏梗等。肺主通调水道,肺气开通则水道通畅而湿热邪气有出路,所以治疗湿热病常配入开通肺气之品,如杏仁等。此外,辛宣芳化药物轻扬宣透,也有开通肺气之功。

三焦湿热病初愈的患者,机体功能尚未复原,起居也应当谨慎,要注意慎劳作,避寒保暖,既不可过劳,又不可触冒风寒,以防劳复、感冒复。

中药食疗灭秋燥火


一、山药+桑白皮

山药具有补肺脾肾气阴,促进自身激素分泌,加上桑白皮清肺美白皮肤。特别适用于长有雀斑、黄褐斑、黑斑的人;皮肤晦暗、面部无光泽的人;注重自身风采的现代白领;工作节奏紧张、无暇保养的人;皮肤干燥的人;经常户外工作、常受紫外线辐射的人;头发干枯,指甲无光泽、易断裂的人。

二、制首乌+决明子

制首乌具有补血通便的作用,决明子具有化痰降血脂的作用。适用于免疫力低下,经常进食高脂膳食者,高血脂的人群;便秘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工作紧张,饮食无规律者。也适用于高血压、高胆固醇、动脉硬化、心脏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症、肥胖症;记忆力减退、老年痴呆。

三、黑芝麻+胡桃肉

黑芝麻具有补血调经的作用,胡桃肉具有补肾添元气的作用。适用于注重自身风采的现代白领;希望保持青春状态之女士;工作节奏紧张,常感疲劳者;身体虚弱之人士,免疫力低下者;内分泌失调,更年期前后女士;也适用于用脑过度,常感困倦者;40岁以上的中年人;爱打瞌睡之老年人。

四、杜仲+益智仁

杜仲具有补肾除风湿降血压的作用,益智仁具有固肾的作用,所以适用于关节炎患者;尿频、夜间排尿次数增多;排尿困难,排尿感到疼痛,排尿时间延长;常感会阴部不适;尿液浑浊,尿中带血或带脓;尿流变细;常感排尿不尽(出现残余尿);出现肾功能不全、肾性高血压等症状。

五、薏米仁+知母

薏米仁具有清湿热、抗病毒的作用,知母具有清热滋阴的作用。所以适用于口腔有异味者;有青春痘,扁平疣等皮肤问题者;减肥人士;糖尿病患者。

六、白菊花+麦冬

白菊花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麦冬具有滋阴利咽的作用,所以适用于长期受电脑、手机、电视辐射者;工作节奏紧张、无暇保养者;二目干涩、眩晕者;经常户外工作,常受紫外线辐射人士。

七、肉苁蓉+虎杖

肉苁蓉具有温阳通便的作用,虎杖具有清热解毒、清肝利胆、活血化瘀、泻下通便、化痰止咳等作用。所以适用于饮酒过量的人;肥胖的人;有习惯便秘的人;适用于心肌供血不足,冠心病患者;常感困倦者;希望延缓衰老、保持青春者;长有雀斑、黄褐斑者;长有老年斑的中老年人。

以上中药均可各取10克泡水代茶饮,能够有效去火防秋燥。同时,还可以配合喝些去火的汤,吃点应季的水果,让干燥的秋季在水润中度过。

中医 教你春季灭“火”绝招


导读:春天气候干燥,人们常会出现上火的症状,那么人为什么会上火呢?上火怎么办?在平时的生活中吃什么去火呢?


中医养生

中医 教你春季灭火绝招

上火是中医学专用名词,当人们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时,即是中医所说的上火。

火到底是什么呢?

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肺火: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等。

胃火:胃火的症状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肝火:表现为头痛、面红目赤、口干咽疼、胁肋疼痛、尿黄便秘、甚至吐血。

肾火: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

分析上火虚实,针对用药非常重要。另外,有些去火的食品也可尝试,但也需对症。比如吃莲子汤去心火,吃猪肝可去肺火,喝绿豆粥去胃火,喝梨水去肝火,吃猪腰去肾火。

上火症状的解决方案

喉干嗓哑时:饮淡盐水;服蜜梨膏;饮橘皮糖茶。

咽喉肿痛时:常吃生梨能防治口舌生疮和咽喉肿痛:用醋加同量的水漱口,可减轻痛苦;嫩丝瓜捣烂挤汁,频频含漱;咽喉疼痛时,可用一匙酱油漱口,漱1分钟左右吐出,连续34次,有疗效。

口长水泡时:切几片生姜入口咀嚼,可使水泡慢慢消除;临睡前洗好脸,挤点眼药膏涂在口唇疼痛处,翌日疼痛就会减轻,继续敷用几天,可使疼痛消失。

鼻塞难通时:如左鼻孔不通,可行俯卧位或右侧卧位,右手撑住右后颈,掌根靠近耳垂,托起头部,面向右侧,肘关节向右上方伸展,伸得越远越好。由于经络的舒展作用,少则十几秒,多则几十秒,即可使鼻孔通气。如右侧鼻塞,可以相反动作治之。两侧同时鼻塞,可先后轮换动作治之。


去火:选药有讲究

常见上火症状有吃不进、受不了、拉不出等多种,因此,降火选药也当对症。

吃不进

是指上焦(心肺部位)有火,表现为口干、舌烂、唇裂、目赤、耳鸣及微咳。成人可选服牛黄清心丸(片),小儿可选服珠黄散等。

受不了

是指中焦(脾胃部位)有火,表现为时而胃火亢盛,食不知饱,时而呃气上逆,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宜选用栀子金花丸、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清胃散,小儿宜服七珍丹等。

拉不出

是指下焦(肝、肾、膀胱、大小肠等部位)有火,表现为大便干结,小便短少,尿色黄赤、浑浊有味,阴部时痒,妇女白带增多,甚至带黄。常用中药可选三黄片、当归龙荟丸、栀子金花丸、龙胆泻肝软胶囊等。

另外还有虚火,也就是阴虚而热,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咽干舌燥,眩晕耳鸣,健忘失眠,或干咳气短,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声音嘶哑,潮热易怒,舌红少津,脉细数,此时,可对症选服知柏地黄丸等药。

嘴唇干裂

推荐:黄瓜猕猴桃汁

做法:黄瓜200克、猕猴桃30克、凉开水200毫升、蜂蜜两小匙。黄瓜洗净去籽,留皮切成小块,猕猴桃去皮切块,一起放入榨汁机,加入凉开水搅拌,倒出加入蜂蜜于餐前一小时饮用。

点评:黄瓜性甘凉,能入脾胃经,能清热解毒,利水。可治疗身热、烦渴、咽喉肿痛。而猕猴桃性甘酸寒,能入肾和胃经,功能解热止渴,所以两种合用能润口唇。其他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也可以使用,如西红柿、柚子等。提醒:嘴唇干千万别用舌头舔,那样只会更干。

拔罐怎样去胃火


拔罐怎样去胃火

1、其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2、胃火可以有胃疼、大便干等症状,肺火可以有咯血、咳嗽、黄痰等症状,肝火会有一些烦躁、失眠、女性会有乳房胀痛等。人体里本身是有火的,如果没有火那么生命也就停止了,也就是所谓的生命之火。中医针灸、拔罐、推拿、按摩等对于治疗上火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上要注意多吃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少喝酸甜饮料,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少抽烟喝酒。

有胃火怎么调理

1、随时补充水分

常喝温水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包括冷却体内燥热,促进表皮回圈,还能冲刷口腔中的细菌菌落,抑制生长,比较不会口臭。即使常呆在冷气房的人,水分蒸发较少,一天也要喝1300左右,流汗时更要多喝。上火时适合喝柠檬水,多吃柑橘类等酸味的水果。不喜欢水淡无味,也可多喝舒缓茶饮,例如薄荷、苦茶、菊花、金银花等花草茶。

2、提高睡眠品质

睡不好会造成身体过度使用,容易上火,日夜颠倒更是大忌。从事脑力工作的人,血液回圈会集中在头部,导致疲累却睡不稳,这时可用足浴把火气往下带,让人睡好。

其做法如下:先用温水浸泡(女性水要淹到小腿三分之二处近三阴交穴,男性到脚踝即可),再慢慢加热水,泡到脚热、微微出汗就可以休息。足浴对改善皮表回圈很有帮助,泡一个星期就会发现愈来愈容易出汗,即使在冷气房,皮肤也不会乾燥。

3、增加体表散热

中暑时刮痧,可以促进微血管扩张,强迫散热,减轻不适。

去胃火吃什么

1、绿豆粥。古籍记载,绿豆味甘性寒,入心、胃经,消肿下气,压热解毒。在炎炎酷暑,人们就喜欢在晚上煮一锅绿豆粥,放凉之后食用,清凉解暑,即使在三伏天也让人感觉舒服很多。感觉胃火大的朋友,不妨为自己熬一碗甘凉可口的绿豆粥吧。

2、甘蔗。作为常见的的一种水果,甘蔗有着它不同的一面,那就是我们只取它那甘甜的汁水。甘蔗汁含有丰富的水分以及糖分、有机酸、钙、铁等营养物资,同时它味甘性凉,对缓解肺热的肠胃热颇有奇效。感觉胃火旺盛的朋友,来一段汁水丰富的甘蔗吧。如果觉得麻烦,也可用榨汁机将其榨汁,每天一杯,胃热症状即可有效缓解。

3、白萝卜。作为最常见的根茎类蔬菜,白萝卜在各地都有种植和食用,其生熟均可食用,味道略带辛辣。我国流传已久的中医早有指出,饮用白萝卜汁,可以解胃火,但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用。

4、冰糖炖梨。看到这里,会有人发出疑问,这不是治疗感冒和嗓子干哑的食疗吗?是的,一般我们咳嗽有痰时,会做一碗冰糖炖梨。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冰糖炖梨也有着滋阴润肺和养胃生津的功效。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使用刚炖好或者还很热的冰糖炖梨,热气过重的食物反而会加重胃火症状。

有胃火什么原因

1、体内毒素过多

我们每天都要吃饭,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因为环境和自身的问题,我们的体内难免会堆积很多有害的物质,比如说农药残留、添加剂、激素等等。如果我们体内的毒素过多的话,我们的胃就容易上火。

2、食用辛辣湿热的食物

胃火过旺属于肠胃方面的疾病,一般来说,胃病大多数都是吃出来的。像胃火就是经常食用辛辣和温热的食物所导致的,比如说羊肉、狗肉。寒冷的冬天到了,很多人都爱吃火锅,而吃火锅免不了要点羊肉,经常吃羊肉火锅势必导致胃火过旺。

3、经常熬夜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熬夜已经不是年轻人的专属,很多中年人也喜欢熬夜。晚睡晚起是很多人的通病,但是对我们的身体伤害很大。

盛夏要灭“三焦火”!要怎样能清火去热?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