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男性养生民间中医 > 导航 > 民间中医养生

民间中医针灸特效穴

男性养生民间中医。

朱德说“锻炼身体要经常,要坚持,人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不能生锈。”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围绕养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传,健康离不开养生,积极的心理离不开养生。就中医养生话题,您是如何看待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民间中医针灸特效穴”,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我老公干活抬东西的时候,不小心就扭到的腰,听说民间中医针灸治疗扭伤特别的好,我就领他去看病,当时我老公走路都要哈着腰,一直起来就会感到腰痛,拍了片子说是扭伤,民间针灸师就在他身体扎了好几次针灸后,老公明显的感到疼痛减轻,这是扎了哪个特效穴啊,现在就说说我知道的事情。

针灸特效穴头面颈项部病症面口针合谷,眩晕配太冲;风池清头目,颞痛太阳攻。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额中;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后同。牙关面颊症,下关与翳风;口眼歪斜疾,颊车地仓从。阳白羽四白,面痛治亦同;牙痛咽喉痛,合谷透劳宫。

   落枕成斜颈,外关或悬钟;急性项背强,均可取人中。耳聋取耳穴,耳门透听宫;中渚外关配,哑门与翳风。廉泉主喉舌,治哑先治聋;新穴供选用,听会及聋中。胸腹部病症心胸内关取,肚腹三里求;胃痛刺中脘,天枢治脐周。下腹三阴交,关元气海由;中极阴陵伍,能导尿潴留。泌尿生殖症,上穴一般优;胁痛刺夹脊,阳陵与支沟。

   腹痛背俞穴,夹脊相应投;若遇阑尾炎,阑尾穴针留。腰背四肢部病症急性腰脊痛,下可取殷门;夹脊按部取,腰穴适当深。下腰大肠俞,上腰肾俞存;胸背须谨慎,胁肋不可深。上肢取曲池,肩髃合谷分;下肢阳陵泉,环跳绝骨扪。痛取局部穴,阿是亦可针。其他病症昏迷人中主,足心取涌泉;有热刺出血,十宣十指端。曲池降血压,退热亦可兼;疟疾取大椎,至阳间使连。

   三里调肠胃,内关利胸间;宁心止呕吐,并可治失眠。神门三阴交,安神疗效传;哑门治癔病,人中内关捻。癫痫长强穴,百会大椎延;风池及太冲,头昏眩晕旋。喘发定喘穴,胸闷配膻中;天突能止咳,痰多加丰隆。肝炎肝胆俞,至阳及太冲;阳陵足三里,大椎作用洪。天枢足三里,止泻有奇功;脱肛承山穴,长强百会中。

以上所介绍的内容是我所了解的民间中医针灸特效穴。中医真的有好多的好处,我老公的腰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现在好多了,我告诉我老公自己知道有腰脱,下次在干活的时候要注意些,不要太用劲,用劲过猛就又容易发病,到时还得用民间中医针灸来治疗。

扩展阅读

民间中医特色疗法有什么好处


可以说,我们国家特有的中医疗法与西医相比不相上下,尤其是一些特殊的疾病,可能采用西医的疗法不能很好的治疗,但是利用中医治疗就可以收获较好的疗效。而且,一些民间中医特色疗法对治疗疾病也可以有奇效,就拿艾灸这种方法来说,能够治疗的疾病相当多,效果都是非常好的。

艾条的制作方法

艾灸疗法的主要材料为艾绒,艾绒是由艾叶加工而成。选用野生向阳处5月份长成的艾叶,风干后在室内放置1年后使用,此称为陈年熟艾。

取陈年熟艾去掉杂质粗梗,碾轧碎后过筛,去掉尖屑,取白纤丝再行碾轧成绒。也可取当年新艾叶充分晒干后,多碾轧几次,至其揉烂如棉即成艾绒。

1.艾炷的制作

将适量艾绒置于平底磁盘内,用食、中、拇指捏成圆柱状即为艾炷。艾绒捏压越实越好,根据需要,艾炷可制成拇指大、蚕豆大、麦粒大3种,称为大、中、小艾炷。图146。

2. 艾卷的制作

将适量艾绒用双手捏压成长条状,软硬要适度,以利炭燃为宜,然后将其置于宽约5.5厘米、长约25厘米的桑皮纸或纯棉纸上,再搓卷成圆柱形,最后用面浆糊将纸边粘合,两端纸头压实,即制成长约20厘米,直径约1.5厘米的艾卷。图147。

3.间隔物的制作

在间隔灸时,需要选用不同的间隔物,如鲜姜片、蒜片、蒜泥、药瓶等。在施灸前均应事先备齐。鲜姜、蒜洗净后切成约2-3毫米厚的薄片,并在姜片、蒜片中间用毫针或细针刺成筛孔状,以利灸治时导热通气。蒜泥、葱泥、蚯蚓泥等均应将其洗净后捣烂成泥。药瓶则应选出相应药物捣碎碾轧成粉末后,用黄酒、姜汁或蜂蜜等调和后塑成薄饼状,也需在中间刺出筛孔后应用。

二、艾灸的方法

1、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痴脱落后而留下瘢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瘰疬等慢性疾病。

(2)无瘢痕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若用麦粒大的艾炷施灸,当患者感到有灼痛时,医者可用镊子柄将艾炷熄灭,然后继续易位再灸,按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此法。

2.间接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间隔灸、隔盐灸等。

(1)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到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图148。

(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等症。

除了艾灸这种民间中医特色疗法之外,还有按摩疗法、拔罐疗法、针灸疗法等等,这些比较有特色的疗法能够为我们解决很多身体上的问题。而且,这些特色疗法即便是没有病,也可以使用,因为它们都可以起到的功效,让人的身体保持健康。

民间中药治疗婴儿湿疹


婴儿湿疹多起病于16个月的婴儿,病变以头面部为主,初起仅见面颊痱子样小红粟粒疹,分布密集,随后愈合成片状红斑。根据临床表现有干性、湿性两种。干性湿疹皮损干燥起白屑。擦之皮肤樱红脱屑,多发生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或早产,人工喂养等虚羸的婴儿。


湿性湿疹多是在斑丘疹上发生水疱、糜烂流脂水为著,严重者连成片,眼面除两眼外,几乎健康的皮肤均可出现,肤色鲜红灼热,有腥气,多见于肥胖,或饮食过量高糖、高蛋白质及渗出体质的婴儿。无论哪种类型均有瘙痒,哭闹少寐,日久饮食减少、消化不良,腹泻、哮喘等病反复发生,甚至影响生长发育。


婴儿湿疹的发生与先天禀赋有关,是全身情况的局部反映。内治宜养血祛风,清热解毒,佐以利湿。


生首乌15克、徐长卿6克、蝉蜕6克、金银花6克、野菊花6克、苦参6克、生甘草5克、地肤子6克、白藓皮6克、生薏米6克、茯苓皮6克、苍术3克、茵陈6克、黄芩6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喂奶的婴儿由母亲服用,经过奶水便可得到治疗;已断奶的婴儿,可每日服34次,少量频服。治疗714天左右,可好转。


适当配合外洗药也有一定的疗效。可用金银花10克,野菊花10克、蛇床子10克、生甘草6克。干性湿疹可洗患处,每日23次;湿性湿疹外洗后再涂黄柏软膏(黄柏粉3克、煅石膏粉9克、枯矾4.5克、青黛3克,加菜油适量调和),每日34次外用。

民间中医小偏方 补水美白两不误


本文导读:中医美白可是传承几千年啦。一白遮百丑是最古老的审美观,以前杨贵妃、慈禧太后疯美白,可不都是靠中医秘方吗?以下就是民间流传的中医美白小偏方。


健康透亮比选粉底色号更重要

肝、脾、肾要养好

常有人向医师反应,都为美白,投资买了许多瓶瓶罐罐,却还是敌不过暗沉、蜡黄的气色!这时候就该反思生活型态是不是不够健康,转向五脏六腑精气的调理吧。不同于西医讲求直接淡化黑色素,中医更讲求调气、排毒,所谓中医美白,肤质的透明、亮泽度,比认真选粉底色号深浅更重要,其中,肝、脾、肾就是三个调理重点。

肝常紧张、生气,就会造成所谓的肝郁气滞,出现黄黄的脸色。

脾偏食会伤脾脏,排毒差、气血慢,不但会导致肤色黯沉,更容易累积黑斑。

肾常生病、过劳会伤肾,造成虚火太旺,会使肌肤上爱乱长东西,变成小花脸。

医师说 总结来说,吃得好,睡得好,心情好,就是养内脏最好的良方妙药啦!

时辰.经络美白法养出美白好体质》》精彩阅读:女性床上不可做的五件事

说到中药补身,大家最怕苦药味和煎煮麻烦,在这里中药医师要教大家一套既美味又方便的 时辰.经络美白法 ,根据早、午、晚的经络走向,各调配一道简单美白轻食补气排毒,不擅做菜的人也能轻松上手哦!


上午经络走到胃和大肠经,是重要的美容经络,淀粉和丰富蛋白质,有很好的解毒、美白效果,吃完早餐煮一杯绿豆豆浆去上班,上午的排毒都顾到了。

食谱 买一人份的豆浆,放进适量玫瑰和绿豆煮到绿豆松软就可能喝。

中医针灸取穴的诀窍


故临证如何精选穴位,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肘膝关节以下,属于经脉的根部和本部,是特定穴比较集中的地方,特定穴的临床意义很大,奥妙无穷,针灸文献中不乏记载,兹不赘述。

2.头面部属于经脉的结部和标部,是交会穴比较密集之处, 全身103个交会穴,位于头面部即有38个之多。这一特点提示了该部穴位主病范围的广泛性。有人说:头面部穴位能治它处病证者多矣。例如:水沟、素髎治厥脱;眉冲、攒竹治哕;晴明、天柱疗腰腿痛;风池、风府治卒中;迎香治蛔厥;下关疗跟痛;翳风起足痿;听宫除三痹;通天宣鼻窍;玉枕治目疾;神庭治癫狂;百会举陷气等等。验之临床,都有得心应手之妙。近些年来比较盛行的头针、耳针、眼针、鼻针、面针等疗法,在临床上所积累的新经验,也说明头面部经、穴在主病范围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

3.颈部是全身经脉通达头部的桥梁,此处的穴位也很重要。尤其是天突、人迎、扶突、天窗、天柱、大椎、天鼎等穴位,均能起奇疴大病。天突治噎隔、气厥、咳逆、暴喘;人迎治胸满气逆,中风偏枯;扶突治暴喑、气哽、瘦瘿、瘰疬。天窗治口噤、窍闭、耳疾、颊肿,天柱治肩背腰痛,头重脚轻;大根治病、癫、高热、诸节肿痛;天鼎治头项难顾、肩臂痛麻等等,临证都有确实疗效。

4.任、督两脉是躯干部经脉的纲维,总括一身阴阳,其中也有几个主要穴位,疗效各有千秋。长强治癫狂、痔疾;中枢治胃胀、脊强;至阳治膈塞皖痞;神道治惊悸、失眠;气海、水分治腹胀痛泄;巨阙、中脘治心胃之恙,关元、神阔,扶阳固脱甚效;膻中、鸠尾,理气宽胸最灵。

5. 奇穴是经穴的补充和发展,临床价值亦不可低估。例如:印堂治惊风;太阳治头痛;百劳治咳嗽;腰奇治癫痫,鹤顶治膝冷;十宣治厥、热;四缝治疳积等等,临证都很有效。此外,华佗夹脊穴察足太阳与督脉之气,治疗内脏疾病有独到之功。其主病范围,可参照同水平之背俞穴掌握,而其疗效及针刺的安全性,却又较背俞穴为优。

6. 以门、海、冲、关、池、泉、溪、谷命名的穴位,针感一般比较明显,疗效也较突出。

7. 医家各有玄机术,专病常靠专穴医。关于这方面的经验,历代针灸书籍,尤其是针灸歌赋中,载述十分丰富,值得深入研习。

8.临证点穴,虽有文献可考,但也不宜过分拘泥。揉按体察,指下有空软或突起之感,而患者自诉舒适或酸痛,此处是穴。于此下针,容易得气和行气;一旦气至病所,多能获效。

9.穴位配伍,应该本乎阴阳。下为阴,上为阳;右为阴,左为阳;腹为阴,背为阳;里为阴,表为阳。无论任何疾病,究其根源,不外阴阳失和;针灸治病,也总不离调和阴阳。因此,临证配穴,除要考虑经脉的本经循行、相关脉象、所主病候、标本根结、别络所属、经筋皮部,及经脉之间的表里联系、同名联系、交接联系、生克联系;气衔联系、奇正联系之外,充分注意到阴阳配伍的原则,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是很有帮助的。譬如临证拟取二穴,则最好按照一上一下,或一左一右,或一腹一背,或一表一里的原则去选取最恰当的穴位。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穴位局部、邻近、远端及全身的治疗作用,因而可以取得最好的临床疗效。


角孙穴各类咳嗽特效穴


角孙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是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的交会穴;

角孙穴的准确位置

位于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角孙穴的功效与作用

角孙穴具有清热消肿散风止痛的功效

角孙穴有清头明目、疏风活络作用。

角孙穴有清热散风作用,系三焦、小肠和胆三经之会穴,主治耳呜,目赤肿痛,龈肿,齿痛,痄腮。

角孙穴主治病证

角孙穴主要用于口齿、耳目疾患等:如齿龈肿痛、耳肿痛、目痛、目翳等。

角孙穴主治颊肿、目翳、齿痛、项强。

角孙穴主治耳部肿痛,目赤肿痛,目翳,齿龈肿痛,唇燥,唇吻强,颊肿,项强,头痛

角孙穴主治耳部红肿,目赤肿痛,目翳,颊肿,齿痛等。

现代又多用角孙穴治疗腮腺炎、视神经炎、视网膜出血及偏头痛等。

头面五官科疾病:腮腺炎,牙龈炎,视神经炎,视网膜出血,眼疾目痛,头痛项强。

中医针灸要见效,取穴很关键,针灸取穴的诀窍


针灸是传统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针刺、艾灸及其他方法,刺激人体的一定部位,达到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的目的。针灸具有、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数千年来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

【脚气】足三里(灸) 绝骨(灸) 公孙 冲阳(并宜针)

【梦遗】中极 曲骨 膏肓 肾俞(并宜灸)

【喘证】中府 膻中 云门 天府 华盖 肺俞 天突

【咳嗽】肺俞(灸) 少商 行间 廉泉(宜灸) 脾俞 肝俞 上腕 隐白(宜刺)

【鼻衄】上星 百会 百劳(并宜灸)

【梦遗】中极 曲骨 膏肓 肾俞(并宜灸)

【牙齿痛】有风寒湿热,可灸刺。颊车 合谷 内庭 浮白 三间 阳白 肩阳溪

【短气而喘】大椎 肺俞 脐中(并宜灸)

【痿证】足三里 肺俞(并宜灸) 中渎 环跳(并宜针)

【脚气】足三里(灸) 绝骨(灸) 公孙 冲阳(并宜针)

【喘证】中府 膻中 云门 天府 华盖 肺俞 天突

【中风证】 患左灸右,患右灸左。

偏风半身不遂:肩 曲池 合谷 列缺 阳陵泉 环跳 足三里 绝骨 风市

风痹:天井 尺泽 阳辅 少海 委中

瘫痪:曲池 阳谷 合谷 中渚 三里 阳辅

【伤寒证】

身热而喘:三间

身热汗不出:曲池 合谷 厉兑 解溪

小腹满:委中 夺命穴 关元(灸)

头痛(有风、有热、有痰):腕骨 京骨(刺) 风池(灸)

恶风:风池 风府(宜剌)

四逆(宜灸):气海 肾俞 肝俞

恶寒:关元(灸)

腹痛:委中(刺) 关元(灸) 太冲 大渊(俱刺之,以泻实)

心痛:太溪 然谷 尺泽 行间 建里 大都 通谷

腰痛(有风寒、湿热,血虚,皆宜灸):肾俞 命门

中医,中药,针灸,按摩,推拿

民间中药泡酒配方大全有哪些?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人的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养生日益成为一种现实的需要。那么民间中药泡酒配方有哪些呢?

1,海马酒

【配方】海马1对,白酒500克。

【制法】(1)将海马洗净,放入酒罐内。

(2)将白酒倒入酒罐中,盖好盖,浸泡15天即成。

【功效】中医认为海马可补肾壮阳,活血化瘀。故海马酒适用于肾阳虚衰引起的阳痿、腰酸膝软;夜尿多;尿频;也可用于各种肿块;肿痛;跌打损伤等。可每日服3次,每次9克。

2,鹿茸酒

【配方】鹿茸3克,山药30克,白酒500克。

【制法】将鹿茸,山药切片,放入酒坛内,加白酒,盖好盖,浸泡7天即成。

【功效】鹿茸的功效,《本草纲木》说:“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健筋肌。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晕,虚痢。”由此可见,鹿茸酒可补益肾阳,固摄膀胱。冬季服用此酒,对肾阳不足,精气寒冷,阳痿,小腹冷痛,白带,夜尿频多等症都有益处,可每日服3次,每次9克。

3,延寿酒

【配方】黄精900克,天冬700克,苍术900克,松针1.4千克,杞子1.2千克,酒5千克。

【制法】将各药煎煮2小时,滤汁加酒拌匀。空腹饮20克。

【功效】补五脏,和六腑,健体除湿。用于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等虚症。

4,龟蛇酒

【配方】金龟,眼镜王蛇,当归,杜仲,杞子各10克,蜜糖,冰糖各100克,香圆米1千克,矿泉水1千克。

【制法】圆米加矿泉水经发酵蒸馏酿酒。加龟,蛇浸6个月后加各药浸渍。最后融入冰糖,蜜糖。早晚空腹饮30克。

【功效】滋阴补肾,驱风湿,强筋骨,延年益寿。用于肝肾不足,风湿侵扰等症。

5,助阳益寿酒

【配方】党参20克,熟地20克,杞子20克,沙苑子15克,仙灵脾15克,公丁香15克,远志肉10克,广沉香6克,荔枝肉10个,白酒1000克。

【制法】(1)将上述药物研碎,置于细纱布袋内,与白酒一起倒入瓦坛中,密封。

(2)3日后,稍打开口盖,置于文火上煮30分钟,取下稍冷后加盖密封。21天后可饮用。

(3)每日2次,每次空腹饮10-20克。

【功效】补肾壮阳,益肝养精,健脾和胃,延年益寿。适用于脾肾阳虚而见腰膝无力,遗精早泄,气虚少力,面色少华,头昏眼花,食欲不振及便溏泄泻等症。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慎用,服酒期间禁服郁金。

试试中医针灸减肥具有的独特效果


大街上随处可见打着针灸减肥招牌的中医美容馆。那么中医减肥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呢?遇到了平台期又该怎么办?中医减肥如何不反弹?减肥机构良莠不齐,普通消费者应该如何选择?掌握中医针灸减肥具有的独特效果。

大街上随处可见打着针灸减肥招牌的中医美容馆。那么中医减肥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呢?遇到了平台期又该怎么办?中医减肥如何不反弹?减肥机构良莠不齐,普通消费者应该如何选择?

针灸减肥两个疗程以上效果最好

中医减肥需要两个疗程以上才有效。初期要求每天都去扎针一次,一周后可调整为隔天一次。经期不能操作。基本上一个疗程两个月,两个疗程四到五个月。减肥效果看个人体质而定,一般一个星期左右就能开始看到减肥效果了。值得注意的是经期是一个特殊生理期,不宜进行太多的治疗,要保持一种身体平衡的状态。

平台期可以休息一个月再继续减肥

减肥是有一个较长的体重变化的过程,比如说早期有一个速减期、缓减期,然后还有一个平台期,也就是会有一个疲劳期。任何事情做时间长了,都会有一个疲劳期,身体会产生一一种抵抗性的反应。就像你吃一种食物,虽然你很喜欢吃,但你每天都吃。一段时间你就厌烦了。同样的道理,针灸减肥也会有一个穴位疲劳期,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反应。如果遭遇疲劳期,一般建议暂时停止扎针,休息大约一个月后可继续减肥,只要饮食得当,就不会影响减肥效果。

针灸减肥也需要通过控制饮食来预防反弹

很多人减肥成功后,都有一个误区,以为自己可以吃了,其实这是错误的。女人要想美丽,是一辈子的事情。女人这一生,要保住美丽,需要时刻要抗拒衰老和肥胖。所以无论是美容还是减肥都是需要长期坚持的。肥胖主要是因为摄入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人都会做加减法,你吃进得多了,出得少了,那么你的身体自然就把这部分多余的能量储存起来变成脂肪。脂肪是过剩能量的一种主要的储存形式,所以你吃得多自然就会长胖。

减肥成功后也要保持和医生沟通

一般好的中医减肥机构都会提供一些后续的跟踪指导服务,疗程结束后,消费者可以定期抽空回访,一个星期一两次,由医生进行监督和指导,以养成形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会再暴饮暴食。

消费者该如何选择正规中医减肥机构

(1)一般消费者选择减肥机构,首先要有一些常识性的判断力。外面很多广告的,什么日日瘦,夜夜瘦等等这类,一听就知道是噱头,不可能的;

(2)到现场去看一下,了解一下其是否有执业资格证。正规的中医减肥机构都要有医疗执业资格证。一般的大型连锁机构都有统一的标识和装修风格。有很多山寨的减肥机构,名称上换了一个字或者是调整一下词语的顺序,不小心就会让人上当了。

(3)还要了解从业人员的素质:比如说咨询的时候,服务人员要讲得有道理,而不是夸夸其谈的,不是用一种特别诱惑性的语言,他要实实在在的讲。正规的机构的咨询人员,一般都很推心置腹的告诉你,减肥不是马上就能成功的。可以先去试一些比较容易见到效果的方法,给自己减肥的信心。此外,还要查看执行减肥的医师是否正规的医师职业资格证,特别是针灸等医疗项目,不是所有人都能随便扎的。

中医针灸取穴 是否有诀窍


全身穴位众多,不算奇穴,仅经穴就有360多个。综观穴位主病,一穴只治一病者极少;而一病多穴可治者,却比比皆是。

故临证如何精选穴位,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肘膝关节以下,属于经脉的根部和本部,是特定穴比较集中的地方,特定穴的临床意义很大,奥妙无穷,针灸文献中不乏记载,兹不赘述。

2.头面部属于经脉的结部和标部,是交会穴比较密集之处, 全身103个交会穴,位于头面部即有38个之多。这一特点提示了该部穴位主病范围的广泛性。有人说:头面部穴位能治它处病证者多矣。例如:水沟、素髎治厥脱;眉冲、攒竹治哕;晴明、天柱疗腰腿痛;风池、风府治卒中;迎香治蛔厥;下关疗跟痛;翳风起足痿;听宫除三痹;通天宣鼻窍;玉枕治目疾;神庭治癫狂;百会举陷气等等。验之临床,都有得心应手之妙。近些年来比较盛行的头针、耳针、眼针、鼻针、面针等疗法,在临床上所积累的新经验,也说明头面部经、穴在主病范围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

3.颈部是全身经脉通达头部的桥梁,此处的穴位也很重要。尤其是天突、人迎、扶突、天窗、天柱、大椎、天鼎等穴位,均能起奇疴大病。天突治噎隔、气厥、咳逆、暴喘;人迎治胸满气逆,中风偏枯;扶突治暴喑、气哽、瘦瘿、瘰疬。天窗治口噤、窍闭、耳疾、颊肿,天柱治肩背腰痛,头重脚轻;大根治病、癫、高热、诸节肿痛;天鼎治头项难顾、肩臂痛麻等等,临证都有确实疗效。

4.任、督两脉是躯干部经脉的纲维,总括一身阴阳,其中也有几个主要穴位,疗效各有千秋。长强治癫狂、痔疾;中枢治胃胀、脊强;至阳治膈塞皖痞;神道治惊悸、失眠;气海、水分治腹胀痛泄;巨阙、中脘治心胃之恙,关元、神阔,扶阳固脱甚效;膻中、鸠尾,理气宽胸最灵。

5. 奇穴是经穴的补充和发展,临床价值亦不可低估。例如:印堂治惊风;太阳治头痛;百劳治咳嗽;腰奇治癫痫,鹤顶治膝冷;十宣治厥、热;四缝治疳积等等,临证都很有效。此外,华佗夹脊穴察足太阳与督脉之气,治疗内脏疾病有独到之功。其主病范围,可参照同水平之背俞穴掌握,而其疗效及针刺的安全性,却又较背俞穴为优。

6. 以门、海、冲、关、池、泉、溪、谷命名的穴位,针感一般比较明显,疗效也较突出。

7. 医家各有玄机术,专病常靠专穴医。关于这方面的经验,历代针灸书籍,尤其是针灸歌赋中,载述十分丰富,值得深入研习。

8.临证点穴,虽有文献可考,但也不宜过分拘泥。揉按体察,指下有空软或突起之感,而患者自诉舒适或酸痛,此处是穴。于此下针,容易得气和行气;一旦气至病所,多能获效。

9.穴位配伍,应该本乎阴阳。下为阴,上为阳;右为阴,左为阳;腹为阴,背为阳;里为阴,表为阳。无论任何疾病,究其根源,不外阴阳失和;针灸治病,也总不离调和阴阳。因此,临证配穴,除要考虑经脉的本经循行、相关脉象、所主病候、标本根结、别络所属、经筋皮部,及经脉之间的表里联系、同名联系、交接联系、生克联系;气衔联系、奇正联系之外,充分注意到阴阳配伍的原则,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是很有帮助的。譬如临证拟取二穴,则最好按照一上一下,或一左一右,或一腹一背,或一表一里的原则去选取最恰当的穴位。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穴位局部、邻近、远端及全身的治疗作用,因而可以取得最好的临床疗效。

故临证如何精选穴位,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肘膝关节以下,属于经脉的根部和本部,是特定穴比较集中的地方,特定穴的临床意义很大,奥妙无穷,针灸文献中不乏记载,兹不赘述。

2.头面部属于经脉的结部和标部,是交会穴比较密集之处, 全身103个交会穴,位于头面部即有38个之多。这一特点提示了该部穴位主病范围的广泛性。有人说:头面部穴位能治它处病证者多矣。例如:水沟、素髎治厥脱;眉冲、攒竹治哕;晴明、天柱疗腰腿痛;风池、风府治卒中;迎香治蛔厥;下关疗跟痛;翳风起足痿;听宫除三痹;通天宣鼻窍;玉枕治目疾;神庭治癫狂;百会举陷气等等。验之临床,都有得心应手之妙。近些年来比较盛行的头针、耳针、眼针、鼻针、面针等疗法,在临床上所积累的新经验,也说明头面部经、穴在主病范围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

3.颈部是全身经脉通达头部的桥梁,此处的穴位也很重要。尤其是天突、人迎、扶突、天窗、天柱、大椎、天鼎等穴位,均能起奇疴大病。天突治噎隔、气厥、咳逆、暴喘;人迎治胸满气逆,中风偏枯;扶突治暴喑、气哽、瘦瘿、瘰疬。天窗治口噤、窍闭、耳疾、颊肿,天柱治肩背腰痛,头重脚轻;大根治病、癫、高热、诸节肿痛;天鼎治头项难顾、肩臂痛麻等等,临证都有确实疗效。

4.任、督两脉是躯干部经脉的纲维,总括一身阴阳,其中也有几个主要穴位,疗效各有千秋。长强治癫狂、痔疾;中枢治胃胀、脊强;至阳治膈塞皖痞;神道治惊悸、失眠;气海、水分治腹胀痛泄;巨阙、中脘治心胃之恙,关元、神阔,扶阳固脱甚效;膻中、鸠尾,理气宽胸最灵。

中医针灸取穴,是否有诀窍


全身穴位众多,不算奇穴,仅经穴就有360多个。综观穴位主病,一穴只治一病者极少;而一病多穴可治者,却比比皆是。

故临证如何精选穴位,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肘膝关节以下,属于经脉的根部和本部,是特定穴比较集中的地方,特定穴的临床意义很大,奥妙无穷,针灸文献中不乏记载,兹不赘述。

2.头面部属于经脉的结部和标部,是交会穴比较密集之处, 全身103个交会穴,位于头面部即有38个之多。这一特点提示了该部穴位主病范围的广泛性。有人说:头面部穴位能治它处病证者多矣。例如:水沟、素髎治厥脱;眉冲、攒竹治哕;晴明、天柱疗腰腿痛;风池、风府治卒中;迎香治蛔厥;下关疗跟痛;翳风起足痿;听宫除三痹;通天宣鼻窍;玉枕治目疾;神庭治癫狂;百会举陷气等等。验之临床,都有得心应手之妙。近些年来比较盛行的头针、耳针、眼针、鼻针、面针等疗法,在临床上所积累的新经验,也说明头面部经、穴在主病范围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

3.颈部是全身经脉通达头部的桥梁,此处的穴位也很重要。尤其是天突、人迎、扶突、天窗、天柱、大椎、天鼎等穴位,均能起奇疴大病。天突治噎隔、气厥、咳逆、暴喘;人迎治胸满气逆,中风偏枯;扶突治暴喑、气哽、瘦瘿、瘰疬。天窗治口噤、窍闭、耳疾、颊肿,天柱治肩背腰痛,头重脚轻;大根治病、癫、高热、诸节肿痛;天鼎治头项难顾、肩臂痛麻等等,临证都有确实疗效。

4.任、督两脉是躯干部经脉的纲维,总括一身阴阳,其中也有几个主要穴位,疗效各有千秋。长强治癫狂、痔疾;中枢治胃胀、脊强;至阳治膈塞皖痞;神道治惊悸、失眠;气海、水分治腹胀痛泄;巨阙、中脘治心胃之恙,关元、神阔,扶阳固脱甚效;膻中、鸠尾,理气宽胸最灵。

5. 奇穴是经穴的补充和发展,临床价值亦不可低估。例如:印堂治惊风;太阳治头痛;百劳治咳嗽;腰奇治癫痫,鹤顶治膝冷;十宣治厥、热;四缝治疳积等等,临证都很有效。此外,华佗夹脊穴察足太阳与督脉之气,治疗内脏疾病有独到之功。其主病范围,可参照同水平之背俞穴掌握,而其疗效及针刺的安全性,却又较背俞穴为优。

6. 以门、海、冲、关、池、泉、溪、谷命名的穴位,针感一般比较明显,疗效也较突出。

7. 医家各有玄机术,专病常靠专穴医。关于这方面的经验,历代针灸书籍,尤其是针灸歌赋中,载述十分丰富,值得深入研习。

8.临证点穴,虽有文献可考,但也不宜过分拘泥。揉按体察,指下有空软或突起之感,而患者自诉舒适或酸痛,此处是穴。于此下针,容易得气和行气;一旦气至病所,多能获效。

9.穴位配伍,应该本乎阴阳。下为阴,上为阳;右为阴,左为阳;腹为阴,背为阳;里为阴,表为阳。无论任何疾病,究其根源,不外阴阳失和;针灸治病,也总不离调和阴阳。因此,临证配穴,除要考虑经脉的本经循行、相关脉象、所主病候、标本根结、别络所属、经筋皮部,及经脉之间的表里联系、同名联系、交接联系、生克联系;气衔联系、奇正联系之外,充分注意到阴阳配伍的原则,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是很有帮助的。譬如临证拟取二穴,则最好按照一上一下,或一左一右,或一腹一背,或一表一里的原则去选取最恰当的穴位。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穴位局部、邻近、远端及全身的治疗作用,因而可以取得最好的临床疗效。


中医针灸取穴是否有诀窍?


全身穴位众多,不算奇穴,仅经穴就有360多个。综观穴位主病,一穴只治一病者极少;而一病多穴可治者,却比比皆是.故临证如何精选穴位,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肘膝关节以下,属于经脉的根部和本部,是特定穴比较集中的地方,特定穴的临床意义很大,奥妙无穷,针灸文献中不乏记载,兹不赘述。

2.头面部属于经脉的结部和标部,是交会穴比较密集之处, 全身103个交会穴,位于头面部即有38个之多。这一特点提示了该部穴位主病范围的广泛性。有人说:头面部穴位能治它处病证者多矣。例如:水沟、素髎治厥脱;眉冲、攒竹治哕;晴明、天柱疗腰腿痛;风池、风府治卒中;迎香治蛔厥;下关疗跟痛;翳风起足痿;听宫除三痹;通天宣鼻窍;玉枕治目疾;神庭治癫狂;百会举陷气等等。验之临床,都有得心应手之妙。近些年来比较盛行的头针、耳针、眼针、鼻针、面针等疗法,在临床上所积累的新经验,也说明头面部经、穴在主病范围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

3.颈部是全身经脉通达头部的桥梁,此处的穴位也很重要。尤其是天突、人迎、扶突、天窗、天柱、大椎、天鼎等穴位,均能起奇疴大病。天突治噎隔、气厥、咳逆、暴喘;人迎治胸满气逆,中风偏枯;扶突治暴喑、气哽、瘦瘿、瘰疬。天窗治口噤、窍闭、耳疾、颊肿,天柱治肩背腰痛,头重脚轻;大根治病、癫、高热、诸节肿痛;天鼎治头项难顾、肩臂痛麻等等,临证都有确实疗效。

4.任、督两脉是躯干部经脉的纲维,总括一身阴阳,其中也有几个主要穴位,疗效各有千秋。长强治癫狂、痔疾;中枢治胃胀、脊强;至阳治膈塞皖痞;神道治惊悸、失眠;气海、水分治腹胀痛泄;巨阙、中脘治心胃之恙,关元、神阔,扶阳固脱甚效;膻中、鸠尾,理气宽胸最灵。

5. 奇穴是经穴的补充和发展,临床价值亦不可低估。例如:印堂治惊风;太阳治头痛;百劳治咳嗽;腰奇治癫痫,鹤顶治膝冷;十宣治厥、热;四缝治疳积等等,临证都很有效。此外,华佗夹脊穴察足太阳与督脉之气,治疗内脏疾病有独到之功。其主病范围,可参照同水平之背俞穴掌握,而其疗效及针刺的安全性,却又较背俞穴为优。

6. 以门、海、冲、关、池、泉、溪、谷命名的穴位,针感一般比较明显,疗效也较突出。

7. 医家各有玄机术,专病常靠专穴医。关于这方面的经验,历代针灸书籍,尤其是针灸歌赋中,载述十分丰富,值得深入研习。

8.临证点穴,虽有文献可考,但也不宜过分拘泥。揉按体察,指下有空软或突起之感,而患者自诉舒适或酸痛,此处是穴。于此下针,容易得气和行气;一旦气至病所,多能获效。

9.穴位配伍,应该本乎阴阳。下为阴,上为阳;右为阴,左为阳;腹为阴,背为阳;里为阴,表为阳。无论任何疾病,究其根源,不外阴阳失和;针灸治病,也总不离调和阴阳。因此,临证配穴,除要考虑经脉的本经循行、相关脉象、所主病候、标本根结、别络所属、经筋皮部,及经脉之间的表里联系、同名联系、交接联系、生克联系;气衔联系、奇正联系之外,充分注意到阴阳配伍的原则,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是很有帮助的。譬如临证拟取二穴,则最好按照一上一下,或一左一右,或一腹一背,或一表一里的原则去选取最恰当的穴位。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穴位局部、邻近、远端及全身的治疗作用,因而可以取得最好的临床疗效。

民间中医针灸特效穴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