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春季健脾祛湿养生汤 > 导航 > 温胃食物有哪些

温胃健脾散寒化湿的成分有哪些

春季健脾祛湿养生汤。

天天常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逢君莫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相信关于养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健康离不开养生,积极的心理离不开养生。怎样才能实现科学的中医养生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温胃健脾散寒化湿的成分有哪些”,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颐养天年是每一个人的愿望,而要实现这样的理想就必须进行养生保健,这是对身体最好的待遇,养生保健的目的是消除体内的疾病因素,使得身体在老年以后能够生活的健健康康,而现代人由于长期不正常的生活状态使得体内的湿气较重,影响了脾胃的功能,于是就需要用温胃健脾散寒化湿来进行调节,而温胃健脾散寒化湿的额成分有哪些呢?

日常第一味:黄芪10g、麦冬(或玉竹)10g

份量:单人量

功效:健脾胃补气阴、温中散寒,健胃止痛。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寒凝胃痛,脘腹胀满,呕吐酸水或清水。

日常第二味:太子参10g、茯苓10g

份量:单人量

功效:益气健脾胃

日常第三味:党参10g、山药10g

份量:单人量

功效:健脾胃,可加枸杞10g来平补肝肾

材料名贵点的方,适合偶尔一味,与日常方无孰好孰坏之分,只有喜好不同之别而已。

名贵第一味:冬虫草5条

份量:单人量

功效:补之佳品,能舒缓疲劳,调理内脏功能

名贵第二味:西洋参5g

份量:单人量

功效:与鸡、鸭、瘦肉、鸽、鹌鹑共炖补身益气

名贵第三味:灵芝10g

份量:单人量

功效:一年四季都适合食用,尤其对补身有益,扶正固本

以上就是对于温胃健脾散寒化湿的成分讲解,这种药剂都是使用了最佳的材料,让身体能够最大限度的得到调理的成分,因此,效果是非常不错的,人们可以利用这些药物来对身体进行一种简单的清洁,让自己的身体能够最长效的保持健康。

扩展阅读

温化寒痰的中药有哪些


导读:温化寒痰的中药有哪些?温化寒痰药主要是用温化的方法来把体内的痰化掉,那么温化寒痰的中药有哪些?下面推荐几种温化寒痰的中药,一起来看看。

温化寒痰的中药有哪些

温化寒痰药性多温燥,有温肺祛痰,燥湿化痰的功效。可治寒痰,湿痰所导致的咳嗽气喘,湿痰所导致眩晕,肢体麻木,阴疽流注等病患。温化寒痰药包括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皂荚、旋覆花、白前、猫爪草等。

1、半夏

半夏,中药名,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生品内服宜慎。

治湿痰喘急,止心痛:半夏不拘多少,香油炒,为末,粥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汤下。(《丹溪心法》)

2、天南星

天南星,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为植物天南星科,天南星、异叶天南星或东北天南星的干燥块茎。秋、冬二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外皮,干燥。具有祛风止痉、化痰散结之功能。主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痹、风痰眩晕、癫痫、惊风、破伤风、咳嗽多痰、痈肿、瘰疬、跌打麻痹、毒蛇咬伤。

治风化痰,定志安神,利头目:用半夏曲三两,天南星(炮)一两,辰砂、枯矾各半两,为末,姜汁打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姜汤送下。(《和剂局方》辰砂化痰丸)

3、白附子

白附子,中药名,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干燥块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外皮,晒干。具有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的功效。用于中风痰壅,口眼唱斜,语言謇涩,惊风癫痫,破伤风,痰厥头痛,偏正头痛,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一般炮制后用,外用生品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孕妇慎用;生品内服宜慎。

4、白芥子

白芥子,别名辣菜子,一年或二年生植物白芥的干燥成熟种子。无臭,味辛辣。可入药。温中散寒,利气豁痰,通经络,消肿毒。治胃寒吐食,心腹疼痛,肺寒咳嗽,痛痹,喉痹,阴疽,流痰,跌打损伤。肺虚久咳及阴虚火旺者禁服,皮肤过敏或溃破者忌用。

治感寒无汗:水调芥子末填脐内,以热物隔衣熨之,取汗出妙。(《简便单方》)

5、皂荚

皂荚,又名皂荚树、皂角等。皂荚树的荚果、种子、枝刺等均可入药,荚果入药可祛痰、利尿;种子入药可治癣和通便秘;皂刺入药可活血并治疮癣,皂荚树以果实、种子入药。皂荚含三萜皂甙(皂荚甙、皂荚皂甙)、鞣质、蜡醇、廿九烷、豆甾醇、谷甾醇等。有祛痰、开窍的功能。皂荚中所含有的皂苷素是三萜烯类和低聚糖,有消炎、抗溃疡、抗病变效果,还有抗癌和提高艾滋病免疫力等功效。皂荚的根、茎、叶可生产清热解毒的中药口服液。

6、旋覆花

旋覆花,中药名,为菊科植物旋覆花或欧亚旋覆花的干燥头状花序。具有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的功效。用于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闷,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

治外感风寒,内蕴痰湿,咳嗽痰多,常与半夏、麻黄等同用,如金沸草散。(《和剂局方》)

7、白前

白前,中药名,为萝蘑科植物柳叶白前或芫花叶白前的干燥根茎和根。秋季采挖,洗净,晒干。具有降气,消痰,止咳的功效。用于肺气壅实,咳嗽痰多,胸满喘急。阴虚火旺、肺肾气虚咳嗽者慎服。

治久嗽兼唾血:白前三两,桑白皮、桔梗各二两,甘草(炙)一两。上四味,切,以水二大升,煮取半大升,空腹顿服。若重者,十数剂。忌猪肉、海藻、菘菜。(《近效方》)

8、猫爪草

猫爪草,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小毛茛的干燥块根。具有化痰散结,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瘰疬痰核,疔疮肿毒,蛇虫咬伤。

以上就是一些温化寒痰的中药,供大家参考。

散寒活血化湿的茴香丁香酒


所谓伤筋动骨一百天,就是我们平时比较容易受的伤。当然骨折也算是其中一种,治疗骨折,小编建议大家使用茴香丁香酒。茴香丁香酒的功效是散寒活血化湿的,辅助治疗骨折的效果很不错的哟。有需要的朋友来看茴香丁香酒的制法!

配方

茴香15g,丁香15g,樟脑15g,红花15g。

制法

上药用白酒300ml浸泡,7日后取汁使用。

用法

外用。用棉球蘸药汁涂于伤处,以红外线治疗灯照射,距离20~30cm,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功效

散寒,活血,化湿。

主治

骨折后期局部肿胀。

附记

骨折至愈合全过程一般分为前期血肿机化期、中期原始骨痂期、后期骨痂改造期:后期出现局部肿胀,大多为局部残留血瘀未清,络脉不通所致,故治疗方法以活血温通为主。

骨折病因

1.直接暴力

暴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该部骨折,使受伤部位发生骨折,常伴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如车轮撞击小腿,于撞击处发生胫腓骨骨干骨折。

2.间接暴力

间接暴力作用时通过纵向传导、杠杆作用或扭转作用使远处发生骨折,如从高处跌落足部着地时,躯干因重力关系急剧向前屈曲,胸腰脊柱交界处的椎体发生压缩性或爆裂骨折。

3.积累性劳损

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又称疲劳骨折,如远距离行走易致第二、三跖骨及腓骨下1/3骨干骨折。

结语:有关茴香丁香酒的配方和制法,这里就介绍这么多。大家现在对茴香丁香酒已经熟悉些了。骨折的情况很多人都遇到过,治疗骨折也是个漫长的过程,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话,伤筋动骨一百天。可见期间需要的耐心还是要很多的。多喝茴香丁香酒能加快恢复哟!

暖胃散寒小偏方 暖胃散寒的食物


又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冬天到来了。这篇文章就教大家几个能够起到暖胃散寒的小偏方,在跟大家一起学习一下有哪些食物具有暖胃散寒的功效以及作用。那么,赶紧来看看吧!看看这些偏方是怎么做的?

胡椒猪肚汤

原料:猪肚,盐醋白胡椒。

做法:先将猪肚洗净(可加盐、醋并用开水烫洗),锅内注水,猪肚块(或丝)下锅,参与白胡椒,煲两个小时左右,汤稠肚烂时,加入食盐、料酒、味精即可食用。此汤可在饭前饮用。胡椒性温热,有温中散寒作用;猪肚有健胃养胃的效果。

紫苏生姜红枣汤

原料:鲜紫苏叶10克,生姜3块,红枣15克。

做法:先将红枣洗净,去掉枣核,再把姜切成片。将鲜紫苏叶切成丝,与姜片、红枣一同放入盛有温水的沙锅里用大火煮,锅开以后改用文火炖30分钟。然后将紫苏叶、姜片捞出来,继续用文火煮15分钟。此汤具有暖胃散寒、助消化行气的作用。

鳙鱼党参汤

原料:鳙鱼一条,党参15克,草果1.5克,陈皮3克,桂皮3克,干姜6克,胡椒10粒,葱、酱、精盐各适量。

做法:将鳙鱼去鳞、鳃及内脏,然后将党参、草果、陈皮、桂皮、干姜、胡椒洗净,一同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先快火煮沸,再用慢火炖,等鱼肉熟烂,再加入葱、酱和精盐适量,稍煮即可,佐餐食用,喝汤吃鱼肉。此汤具有温补脾胃的作用。

暖胃散寒食物

鲢鱼

用于缓解胃痛,常用于脾胃虚弱的治疗。尤其适用于胃寒疼痛或由消化不良引起的慢性胃炎。

带鱼

补五脏、祛风、杀虫,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尤为适宜。

狗肉

性温味甘,具有安五脏、暖肾之功效,善治脾胃虚寒之症疾。在冬季常是用狗肉,对于手脚冰冷、畏寒、腰痛、体质虚弱者有良好的保暖御寒作用。

羊肉

性味甘温,含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钙、磷、铁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常被人们用作冬令进补的佳品,具有暖中补肾、开胃健脾、御寒去湿之功效。

虾米

非常适合冬季肾虚所致的畏寒的人食用。因为它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及钙、磷、铁等成分,具有补肾、滋阴暖胃、通畅血脉之功效。

结语:看完了这么多能够起到暖胃散寒作用的偏方,以及暖胃散寒的食物的介绍。相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以及相关的了解。所以,在冬天来临的季节,一定要保养好你的胃哦!

暖胃汤,这四款温胃散寒汤值得推荐


胡椒粉"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胃部保养对很多人的健康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暖胃汤是不少人会选择的一款养生汤,在生活中,这四款暖胃汤是最值得人们推荐的。

桂枣山药汤

红枣(12枚)泡软,山药(300克)去皮、切丁后,一同放入清水中烧开,煮至熟软,放入桂圆肉及砂糖调味。待桂圆肉已煮至散开,即可关火盛出食用。山药具有补脾和胃之功能;桂圆、红枣有益气血、健脾胃的作用。

萝卜羊肉汤

将羊腩肉(750克)洗净,切成粗丝,白萝卜(500克)洗净切成丝。坐锅点火倒入底油,放入姜片煸炒出香味后倒入开水,加盐、鸡精、料酒、胡椒粉调味,水烧开后先放入羊肉煮熟,再放入白萝卜,转小火煮至萝卜断生后,撒上葱丝和香菜叶即可出锅。此汤补中益气、温胃散寒。

胡椒猪肚汤

先将猪肚洗净(可加盐、醋并用开水烫洗),锅内注水,猪肚块(或丝)下锅,入白胡椒,煲两个小时左右,汤稠肚烂时,加入食盐、料酒、味精即可食用。此汤可在饭前饮用。胡椒性温热,有温中散寒作用;猪肚有健胃养胃的功效。

紫苏生姜红枣汤

鲜紫苏叶10克,生姜3块,红枣15克,先将红枣洗净,去掉枣核,再把姜切成片。将鲜紫苏叶切成丝,与姜片、红枣一起放入盛有温水的沙锅里用大火煮,锅开以后改用文火炖30分钟。然后将紫苏叶、姜片捞出来,继续用文火煮15分钟。此汤具有暖胃散寒、助消化行气的作用。

艾灸五穴位祛湿散寒 丰隆穴健脾祛湿



当归的营养价值

现代研究发现,当归含有大量的挥发油、维生素、有机酸等多种有机成分及微量元素,实验研究表明,当归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循环血液量等。

人体内的酪氨酸酶能产生导致雀斑、黑斑、老人斑的黑色素,其活性越高,则老年斑的出现愈早,而且数量也越多。

近年来,医学家对中国唐代孙思邈著的《千金翼方》中抗老消斑、美容健肤的“妇人面药”进行了科学验证,从中筛选出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结果表明,当归的水溶液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功能很强,因而能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对治疗黄褐斑、雀斑等色素性皮肤病收效良好,具有抗衰老和美容作用,有助于使人青春常驻。

将当归添加到美容霜、祛斑霜中,以及胶囊雪菲中以求得营养皮肤,防止皮肤粗糙,防治粉刺、黄褐斑、雀斑等作用,经观察无任何副作用。当归还能促进头发生长,用当归制成的护发素、洗发膏,能使头发柔软发亮,易于梳理。

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说法是:“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可见,其解释与上述诗词不谋而合。此外,当归还有另一种意义,即宋代陈承《本草别说》云:“使气血各有所归。恐当归之名,必因此出也。”两种说法均通,后者尤为贴切。

功效古今谈


当归味甜、微苦、略有麻舌感,以主根粗长、支根少、油润、断面黄白色、香气浓郁者为好。当归一般分为当归身(含当归头)和当归尾,多用全当归。

当归归肝、心、脾和大肠经,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中医早已明确其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等主要功能。正如清代《本草经百种录》所说:“当归为血家必用之药……实为养血之要品。”若分用,当归身长于补血、润肠,当归尾长于活血止痛。

现代研究对当归有了新的认识。它含有挥发油、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种物质,能显著促进机体造血功能,升高红细胞、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抑制血小板凝聚,抗血栓,调节血脂;抗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调节子宫平滑肌。还能增强免疫、抗炎、保肝、抗辐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等。


功效与作用

1补血养血当归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为补血第一药,适用于心肝血虚证所致的面色苍白或萎黄、倦怠乏力、唇甲浅淡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等症。当归与熟地、白芍、川芎配伍,组成补血代表方——“四物汤”,有调经补血之功,尤其适于产后血虚的调治。

2润肠通便中医认为精血同源,血虚者津液也不足,肠液亏乏易致大便秘结。当归可润肠通便,常与麻仁、苦杏仁、大黄合用治疗血虚便秘;与防风、川芎、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等组成防风通圣散,可泻热通便。

3调经活血当归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既可通经调经,又能活络止痛,尤其适合女性使用,特别适合月经不调、痛经、血虚闭经等病证,被古人称为“妇科圣药”。与桃仁、红花、熟地黄、白芍、川芎配伍,组成妇科名方——桃红四物汤,常用于经期提前、痛经。

相关做法


材料:当归20克,红花、花椒各6克(中药店有售),羊肉400克,生姜4片。

烹制:药材用煲汤袋包裹,羊肉洗净,切块,一起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弃药包,下盐便可,为3~4人用。

当归炖鸡


材料:母鸡1000克,当归20克,大葱5克,姜5克,盐3克,料酒5克,味精1克,胡椒粉1克。

做法:母鸡去毛,去内脏,当归洗净后用纱布包好,放入鸡空腹腔内,加葱,姜,盐等上述调料,用小炖烂,出锅时撒胡椒粉少许,去当归渣即成。

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的位置,艾灸10-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丰隆穴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

一般,艾灸都是选用艾条灸,所以艾条的质量决定了艾灸的效果,用高质量的艾条灸,祛湿的效果最佳。那要如何挑选好的艾条呢?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1、看外观

好的艾条中的艾绒是土黄色的,非常柔软细腻;而普通的艾条的艾绒是偏青色的,看上去非常粗糙。

2、闻味道

高质量的艾条的味道是温和的,闻起来清香舒服,而普通的艾条闻起来很刺鼻,非常不舒服。

3、艾灸感觉

用好的艾条灸,皮肤感觉很温暖,温热的感觉慢慢渗入皮肤,较为舒服;而差的艾条就会有烧灼感,感觉刺痛。并且,好的艾条燃烧的时间偏长。

4、不要选无烟艾条

无烟艾条在碳化的过程中已经加入化学粘合剂,已经失去艾的药性,不能起到祛湿的作用。

专门针对身上的5个穴位进行艾灸,祛湿的效果能更快见效,大家不妨来试试。

温阳散寒化湿中成药怎么做呢


体内的寒气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寒气来自多方面的积累,其中, 外界因素引起的寒气积累最常见,寒气会使得身体出现气血衰败的症状,因此,及时的祛除寒气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基础条件,可以服用一些温阳驱寒的中成药来实现目的,下面就来看看温阳散寒化湿中成药怎么做呢?

寒湿的表现非一天两天形成的,可以从食疗的方法改善一下,可以经常煲一些化湿的汤喝一下,比如加茯苓,藿香,白术,苍术厚扑。方法如下:

1.将生姜切成薄片,上锅蒸热,蒸软后待用.

2.夏季用6~8根青艾条(冬天用8~10根),到文具商店买一个大夹子,夹住艾条,或用胶带将艾条捆成一排,点燃。

3.将蒸好的姜片贴在后背上,点燃成排艾条,保持离姜片半寸到一寸的距离,上下慢慢移动.通常熏30~40分钟,当感到疼痛时可试着离远一些。在初熏时,有的人会感到很明显的烫,痛,那是因为经络不通,大量的热不能很快散掉,如果背后的经络是畅通的,即便整排艾条离后背很近也很少感到痛,只会有温暖舒适的感觉.熏完后拿掉姜片,如果是姜片下的皮肤上是湿的,而且生姜片也是湿的,就说明身体内的寒湿重。而身体内寒湿少的人,在用大量的青艾条熏烤几十分钟后,生姜片应该是干脆的,皮肤上也是干爽的.

4.在小腹及肚脐的周围都贴上姜片(如下图),上下熏20~30分钟.

5.在双小腿的外侧,内侧,从脚踝至膝部上下,来回各熏10~20下。

6在双手臂外侧,外关穴的上下来回熏20~30下。一般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全身艾熏后,因为艾灸的温热使血液循环加快,患者会感到全身温暖,舒适,放松,脸上及手上因寒湿重,经络淤堵造。

化湿的中药有哪些


导读:化湿的中药有哪些?化湿是利用药物的芳香温燥之性化散湿浊的治法,那么化湿的中药有哪些?下面推荐几种化湿的中药,一起来看看。

化湿的中药有哪些

化湿药主要作用为化湿运脾。化湿药多具芳香之气,也称为芳香化湿药。化湿药性味辛温,主归脾胃二经,具有醒脾化湿、燥湿健脾等功效。湿证有寒湿与湿热之分,故在使用化湿药时,应根据不同的湿证进行适当的配伍,寒湿者当配温里散寒药,湿热者当配清热燥湿药。又湿性粘滞,湿阻每可滞气,行气有助于化湿,故使用化湿药时常配行气药。湿生每因脾虚,若为脾虚生湿者,当配补脾药等。化湿药物包括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豆蔻、草豆蔻等,具体来看看:

1、藿香

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藿香有杀菌功能,口含一叶可除口臭,预防传染病,并能用作防腐剂。夏季用藿香煮粥或泡茶饮服,对暑湿重症,脾胃湿阻,脘腹胀满,肢体重困,恶心呕吐有效。常配佩兰、苏叶、厚朴等,效果更好。

2、佩兰

本品辛香宣化,性平偏凉,入脾胃肺经,善醒脾而除中洲陈腐秽浊之气,与藿香相似,亦为化湿和中之要药。

本品有良好的化湿、解暑之功,用于外感暑湿或湿温初起。治暑湿证,常与藿香、荷叶、青蒿等同用。治湿温初起,常与藿香、滑石、薏苡仁等同用。

3、苍术

本品辛苦性温燥散,入脾胃经有较强的燥湿健脾之功,为湿滞中焦证之常用药,又可用于水湿、痰饮内停或湿热内蕴所致诸证。

治寒湿阻滞中焦证,常与厚朴、陈皮等同用,如平胃散。治痰饮或湿溢水肿,常与陈皮、茯苓、生姜皮等同用。治湿热水肿或湿温,常与黄芩、黄连、滑石等同用。治湿浊带下,与白术、茯苓、芡实等同用。

4、厚朴

本品苦能下气,辛以散结,温可燥湿,主入脾胃经,功善燥湿、行气,为消除湿滞痞满之要药。

治湿阻中焦、脾胃气滞之脘痞腹满、不思饮食、呕恶吞酸、倦怠便溏等症,常与苍术、陈皮等同用,如平胃散。

5、砂仁

古人称之为醒脾调胃要药的药是砂仁。本品辛香温散,入脾胃经,有良好的为化湿醒脾,行气温中之效,用于湿阻中焦,脾胃气滞证。

证属寒湿气滞者,常与厚朴、陈皮、枳实等同用;证兼脾气虚弱者。常与木香、人参、白术等同用,如香砂六君子汤。砂仁除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功能外,尚可安胎,用治气滞胎动不安,其止泻作用适宜中焦虚寒的泄泻。

有化湿功效的其它中药,下面继续为你推荐,一起来看看。

6、豆蔻

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用于脾虚湿阻气滞之胸腹虚胀,食少无力:与黄芪、白术、人参等同用,如白豆蔻丸。用于治疗湿温初起,胸闷不饥:与薏苡仁、苦杏仁等同用。用于治疗胃寒湿阻气滞之哎吐:与藿香、半夏等药同用。

7、草豆蔻

本品辛香温燥,入脾胃经,有燥湿化浊,温中止呕,行气消胀之功。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食等证。

治疗脾胃寒湿偏胜,气机不畅,与干姜、厚朴、陈皮等温中行气之品同用。治疗寒湿内盛,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与肉桂、高良姜、陈皮等同用,如草豆蔻散。

8、草果

本品辛散温燥,有特异的香味,入脾胃经,有较强的燥湿散寒之功。善治寒湿中阻之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舌苔浊腻,常与砂仁、厚朴、苍术等配伍。

寒热痰饮,草果仁四两,甘草二两,生姜五两。上药细锉,用水浸,文武火熬,以干为度,取出焙碾为末。每服一钱,入盐沸汤点服。用于治疗疟疾寒热往来,与常山、知母、槟榔等同用。

化湿类药物多属辛温香燥之品,易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燥及气虚者宜慎用。又因其芳香,大多含挥发油,而挥发油又为其有效成分,故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药效降低。

健脾化湿开胃的药茶方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不注意健康的饮食,会使得脾胃不好,经常胃痛胃难受。那么,这健脾化湿开胃的方法有哪些呢?健脾化湿开胃的药茶方是什么?健脾化湿开胃的偏方又有什么?接下来赶紧来看看吧!

车前米仁茶

炒车前子、炒薏米仁各9克,红茶1克,白糖或葡萄糖少许。

用法一

前3味共研细未,以白开水调服。

用法二

前3味加水一碗,煎至半碗,去渣滤汁,加入少许葡萄糖或白糖调味即可,也可将3味研末,以沸水冲泡15分钟,加入少许葡萄糖或白糖即成。

粉剂

每日2次,每次用药末3克,用白开水调服,3岁以下儿童用量减半。

汤剂

每日2剂,不拘时温服,3岁以下者酌减。

功能

健脾化湿、止泻。

健脾化湿开胃偏方

金沙山药条

原料:山药500克、咸蛋黄3只、红菜椒1个、蒜末、鸡精、糖、香油各适量。

做法:山药洗净去皮,切条状,放入水中浸泡着,防止变黑;咸蛋黄蒸熟,凉透后捏成末;红菜椒切小丁备用。炒锅加油烧五成热,放入山药条炸透,捞出,待油温升热,再放入炸至金黄色,捞出沥油。平底锅加适量香油烧热,放咸蛋黄炒散炒透,加红菜椒丁、蒜末炒香,关火把炸好的山药条放进去翻炒均匀,使山腰条沾满蛋黄后。加少许鸡精、糖开火翻炒片刻便可以出锅装盘。

扁豆薏米汤

原料:扁豆10克,薏米10克,淮山15克,半斤瘦肉。

做法:煲汤。

扁豆海带汤

原料:扁豆10克,薏米10克,海带一条,半斤瘦肉。

做法:煲汤。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篇文章的相关介绍之后,相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应该对这个健脾化湿开胃的药茶的配方有了一个自己独到的认识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没错,这种茶饮是比较养胃的,如果想要更好的养胃请仔细阅读以上的文章哦!

消除春困着重健脾去湿 六药膳有效健脾化湿


春困是由于季节交替、气温转暖而给人们带来的生理反应。进入春季后,随着气温升高,人体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外周血流量增加,大脑供血量就相对减少。而春季新陈代谢逐渐旺盛,身体耗氧量增加,大脑供氧量必然显得不足。因此,一到春天,人们往往会感到十分困倦。另外,中医脏腑学说认为,春天是肝气主导的季节,肝气旺盛,肝胜脾(木克土),脾失运化,水湿内停。加上春季阴雨绵绵,外湿困阻脾阳,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不通,人体就会感到疲乏、嗜睡。所以,脾虚困湿也是春困的主要原因。专家建议,想消除春困,除了早睡早起、多做户外运动外,可以着重健脾去湿,进行饮食和药膳调理。

1、眉豆芡实煲鸡脚汤

材料:眉豆80克,芡实60克,鸡脚4对,冬菇8个,猪瘦肉100克,生姜3片。

煲法:配料洗净,冬菇去蒂;鸡脚洗净,切对开;猪瘦肉洗净。所有食材一起放进瓦煲内,大火煲滚后,改慢火煲约两小时。

功效:健脾化湿,强筋健骨。

2、粉葛煲水鱼汤

材料:粉葛2斤左右,水鱼1斤左右,姜适量,云苓50克,白术50克。

煲法:水鱼买时宰净,回家再用滚水略烫,甲的部分也要刷净。粉葛去皮,斩件。所有食材一起放进瓦煲内,大火煲滚后,去除泡沫,慢火煲约4小时。

功效:健脾祛湿,止腰酸背痛。

另外,还可用土茯苓、赤小豆煲鲫鱼汤,用绵茵陈煲鲫鱼,用赤小豆煲鲤鱼等,均有一定的健脾去湿功效。

3、陈皮白术猪肚汤

材料:新会陈皮6克,白术30克,猪肚半个或1个,砂仁6克,生姜5片。

煲法:先将猪肚去除肥油,并刮去白膜,放入开水中去除腥味。配料洗净,然后全部放入瓦煲内,煲滚后用慢火煲两小时即可。

功效:健脾开胃,促进食欲。

4、淮山芡实煲笋壳鱼汤

材料:淮山、芡实各50克,笋壳鱼1斤,生姜3片。

煲法:笋壳鱼文火煎至微黄,加水及淮山、芡实,大火煲滚后慢火继续煲1小时。

功效:健脾益气去湿。

5、芡实煲老鸭汤

材料:芡实100-120克,老鸭一只。

煲法:老鸭宰净,芡实放入鸭腹内,加水大火煲滚后,慢火继续煲两小时,加少许盐即可。

功效:滋阴养胃,健脾利水。

6、香蕉百合银耳汤

原料:干银耳15克,鲜百合120克,香蕉2根,枸杞5克,冰糖100克。

做法:

1.干银耳泡水2小时,去老蒂及杂质后撕成小朵,加水4杯上蒸笼蒸半个小时,取出备用。

2.新鲜百合洗净。

3.香蕉洗净去皮,切成小片。

4.将所有材料放入炖盅中,加调味料入蒸笼蒸半个小时即可。

温化脾肾水湿的沉香茯苓茶


治疗咳嗽的方法很多,除了药物治疗,还有很多偏方。相信大家从日常的生活中已经总结不少了。这里小编推荐沉香茯苓茶给大家,沉香茯苓茶的功效是帮助治疗咳嗽、短气等症状,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喝些,来看沉香茯苓茶的用法!

配料

沉香5g、茯苓3g、香附2g、陈皮2g、泽泻2g、花茶3g。

用法

用上药的煎煮液350ml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

温化脾肾水湿。

用途

脾肾久虚,水饮停积上乘于肺,咳嗽、短气、腹胁胀、小便不利。

预防咳嗽的方法

咳嗽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虽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剧烈长期咳嗽可导致呼吸道出血。

正确区分一般咳嗽和咳嗽变异性哮喘,防止误诊。治疗咳嗽应区分咳嗽类型,西药、中药皆可,但以食疗为最佳。

绝大部分咳嗽是由于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因此预防呼吸道疾病是防止咳嗽的关键。

1.加强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2.气候转变时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过冷或过热。

3.少带小儿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4.经常开窗,流通新鲜空气。家人有感冒时,室内可用醋熏蒸消毒,防止病毒感染。

5.及时接受预防注射,减少传染病发生。

6.感冒流行期间可服中药预防。配方是:贯众12克,防风12克,荆芥10克,每日一帖,连服23天。对经常易感冒的小儿,可每天以黄芪15克,红枣7只,煎汁代茶,长期服用可增加机体免疫力,减少感冒的发生。

7.防咳先防感。防止咳嗽预防感冒非常关键,所以孩子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提高御邪能力,避免外感,以防加重病情。

8.生活要调理。对孩子要加强生活调理,饮食适宜,保证睡眠,居室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清新。

9.少去公共场所。尽量不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少与咳嗽患者接触。

10.食用梨和萝卜。平时适当食用梨和萝卜,对咳嗽有一定的预防之效。

结语:有关沉香茯苓茶的功效和用法等问题,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沉香茯苓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沉香茯苓茶能帮助治疗咳嗽,对于咳嗽的预防方法,上述也提到了一些。希望大家多多学习,在生活中多多注意!

温胃健脾散寒化湿的成分有哪些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