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男性养生偏方 > 导航 > 足跟痛是怎么回事

足跟痛的偏方

男性养生偏方。

“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养生孰为先,养心须乐观。”从古至今,关于养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或名言,每个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不能忽视养生。您对中医养生是如何看待的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足跟痛的偏方”,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日常比较喜欢穿高跟鞋的女孩子可能长时间会引起脚跟的疼痛,这是由于我们脚跟长时间被托着,血液不能够很好的循环造成的结果,所以在日常一定要注意高跟鞋的穿着时间。对于足跟痛我们可以食用一些足疗偏方,能够很好的缓解一下足跟疼痛的症状,最主要还是减少穿高跟鞋的时间。

偏方一:

取杜仲、补骨脂、丹参、桂枝、川芎等中药,传统熬制而成,再用生姜擦拭皮肤,将膏药贴在肌肤上。每付贴3天,十贴1疗程。WWw.ys630.coM

偏方二:

吴茱萸、五味子各10克用法:药研细末,置患足鞋垫后跟处铺平,上盖两层软布,穿着行走,日换药1次.也可吃些骨刺消痛液或骨仙片来治疗的.

偏方三:

取苏木、白附子、麻黄、当归、川芎各30克,水煎浸洗脚部,同时用手搓揉足跟,以利药液浸入肌肤。每次15分钟,每日2次。

偏方四:取较大的花岗石,煅烧后置于地,以童尿渍于上并立即将足跟部置于石上,任水汽蒸腾,切勿烫伤脚。无花岗石可用铁块代之。临床常用芒硝饱和液与白酒调匀,取代童尿,亦效。

对于足跟疼痛的患者在日常休息的时候我们可以拿一些热水来泡脚可以很好的舒缓一些脚部受到的压力,进行足部按摩能够缓解疼痛。对于足跟疼痛偏方我们尽量要辨证治疗,选择适合自己症状的偏方来治疗足跟疼痛会更加有效。

yS630.Com相关推荐

老人足跟痛治疗三偏方


本文导读:足跟痛常见于老人,老人是足跟痛的高发人群,下面我们来看看老人足跟痛治疗三偏方。


老人足跟痛

老人年纪大了,身体毛病比较多,这里会痛、那里也会痛,其中,足跟痛是常见的毛病,老人如果长时间站立或者行走,就会感觉足跟底部会疼痛,久坐突然起立也会感到疼痛,严重的甚至脚跟都不敢着地,但是这种情况只要稍微活动就可以缓解。

老人足跟痛主要是身体器官退化、病变引起的,比如骨皮下脂肪纤维垫退化变薄、根骨结节滑囊炎、跟骨骨刺等。

下面为大家介绍老人足跟痛治疗偏方

一、足跟痛熏洗方

材料:白醋50升,夏枯草60克。

做法:先将夏枯草放入锅里,加适量清水煎30分钟,然后去渣,将药汁倒入盆里,再加入白醋

用法:趁热熏洗足跟患处20分钟,每天熏洗1次,坚持用7天。

二、足跟痛外敷方

材料:蜂蜜、白醋食疗,川芎30克。

做法:将川芎研成细末,与等份的蜂蜜、白醋调成膏即可。

用法:每天睡前用适量膏敷在足跟部位,次日清晨拿掉,连续用7天。

偏方一、二可以同时使用,先熏洗足跟再外敷。

三、红花活络酒

材料:白酒500毫升,紫草9克,赤芍和当归各9克,红花15克。

做法:将所有的药材放入白酒里浸泡,密封放7天,去渣剩药酒。

用法:用药酒按摩足跟部


1、不要长时间的站立或走动,要避免足部过度活动造成劳损,另外,有晨练习惯的老人要适当的减少运动量。

2、避免穿硬低的鞋子。足跟疼痛再穿硬低鞋子的话会更加疼痛,老人要穿柔软一定的鞋子,可以用挖空的软鞋垫,减少痛点受压。(99健康网(.cn)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老人足跟痛治疗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防御和自愈机能就会下降,所以老年人经常会出现身体疼痛的情况。现在我国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老年人的疾病的治疗也得到了重视。足跟痛是老年人常患的一种疾病,足跟痛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不利于老年人的正常生活,那么怎么治疗老年人的足跟痛呢?

一 老年性足跟痛的防治

足跟痛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虽然从外表看既不红也不肿,但当站立或行走时都会感到针刺样疼痛,给行动带来了极大不便。足跟疼痛有跟骨骨刺、跟部滑囊炎、跟腱炎、跟垫炎、跟骨骨折等多种原因。当受寒湿、久站、长途行走、奔跑和走不平路时,足跟部的肌腱韧带即会发生慢性反复损伤而产生无菌性炎症,出现渗出、水肿、粘连或滑囊形成,局部压力增加产生疼痛、跛行。

为什么年纪大的人容易发生足跟痛,而活动量大得多的青年人却很少发生呢?原因是人上了年纪以后,足跖筋膜开始发生退行性改变,组成跖筋膜的纤维组织逐渐失去了弹性,当长途步行或从较高处跳下时,就容易受伤,并且难以恢复成原有的结构,往往形成疤痕组织,使跖筋膜的弹性更差,疼痛也就持续存在而得不到缓解。如果跖筋膜附着在跟骨结节处的创伤性炎症反应长期存在,就会刺激跟骨的骨膜,造成骨质增生,形成鸟嘴样的骨刺,骨刺在足负重时,可以对足底软组织产生机械性压迫而疼痛。骨刺形成之后一般是不会被吸收的,但经过治疗,足跟痛的症状可以消除。

二 常用治疗方法是:

1.局部封闭法:用2%利多卡因加得宝松1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l,直接注入痛点,即跖筋膜附着的跟骨处,以跖腱膜炎效果最好。跟骨滑囊炎,跟骨结节滑囊炎也可使用。每周一次:4—6次为一疗程。这是疗效确切、最佳的治疗方法,也是疼痛科主要的治疗手段。小针刀可直接铲剥骨刺、松解粘连,配以药物注射直接阻断痛觉的神经传导通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性水肿的消散和吸收,从而达到疼痛康复的目的。

2.土制醋熏法:用醋1000毫升加木瓜、透骨草、红花、牛膝各30克加石子半斤装于布袋中,在火中煮沸取出,待其不烫脚后垫于足底及足跟疼痛处。每日两次。早晚各一次。

3.物理疗法:可进行理疗,局部热敷,醋离子透入疗法。

4.此外,还可以在塑料海绵鞋垫的足跟中挖一洞,使行走时足跟疼痛处不受压,疼痛也可缓解。在治疗期间应适当休息,少走路,少弹跳,宜穿宽松柔软、轻便舒适的鞋子。以上保守治疗无效时可采用手术治疗,治疗方法有:①足跟骨刺切除术,对于顽固性跟骨痛,X片证实有骨刺者,在跟骨内侧作一切口,进入跟骨,将跟骨内侧骨刺全部锉除。②跟骨钻孔术:对跟骨内压高者适用,目的是使增高的跟骨内压降低,治疗顽固性无骨刺的跟痛症,仍在跟骨内侧切口,达跟骨后,将跟骨内侧钻孔7—10个,效果达90%。③跟骨神经切断术:对于无原因顽固性足跟痛可采用此法,不过是一种破坏性手术,将跟骨胫后神经支和腓肠神经支切断。疼痛科还可用射频热凝手术毁损与跟痛相关的神经。④跟骨滑囊切除术:是将跟骨结节滑囊及跟骨下滑囊切除。⑤平足症的跟骨截骨术:目的是通过跟骨截骨使跟骨角增大,外翻的跟骨摆正,使跟骨有一个良好的生物支架。

足跟痛的刮痧疗法


足跟痛多发于中、老年人,轻者走路、久站才出现疼痛;重者足跟肿胀,不能站立或行走,平卧时亦有持续酸胀或针刺、灼热样疼痛,疼痛甚至涉及小腿后侧。

足跟痛临床表现为早晨起床后站立时疼痛较重,行走片刻后疼痛减轻,但行走过久后疼痛加重。局部检查无红肿,在跟骨跖面的跟骨结节压痛或可触及骨性隆起。X线摄片示足跟底部有骨质增生。

一、刮痧治疗

(一)症状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轻者走路、久站才出现疼痛,重者足跟肿胀,不能站立或行走,常伴有腰膝酸软,神疲倦怠,肢冷等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昆仑、解溪、申脉、照海、太溪、阿是穴。(见图3-5-1、图3-5-2、图3-5-3)

(2)定位 昆仑: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解溪: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申脉: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照海:内髁尖正下方凹陷处。

太溪: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

(3)刮拭顺序先刮足内侧的照海,再刮昆仑、解溪、太溪、申脉,最后刮阿是穴。

(4)刮拭方法补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足部内侧的照海穴,宜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来回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然后继续刮拭足部昆仑、解溪、太溪、申脉穴,自上而下来回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刮拭足部阿是穴,出痧为度。

二、病例

李某,女,51岁,因左足痛30年,左髋部痛1个月于2006年9月12日来诊。行走后加重,双髋畏风,休息后左足起步困难。诊断为左髋关节炎,左侧跟痛症,风湿症。取昆仑、解溪、申脉、照海、太溪、阿是穴,在涂抹刮痧油之后,行刮痧治疗,每周2次。治疗半个月后左足跟痛明显缓解。

足跟痛的治疗方法 透骨草醋汁专治足跟痛


俗话说“人老足先衰”,足跟痛就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足跟或足底在站立时有酸胀、疼痛感,往返活动几下不适便消失了,可当你再次站立时痛感又会出现,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行走。足后跟疼得时候疼痛难忍、寸步难移,让人痛苦不堪。足跟痛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个治疗足跟痛的偏方——透骨草醋汁。

具体做法是:去药店买回透骨草,取25克放进纱布缝的口袋中,再将这个药袋放入500克米醋中煮10分钟,水开后把脚后跟放进去泡,凉了再继续添加热水,使脚后跟永远处于温热状态。每天泡半个小时左右,10天为一个疗程,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脚后跟的疼痛感越来越轻。

透骨草治风湿痹痛、寒湿脚气、疮癣肿毒、筋骨挛缩。而醋通过加热可以改善足跟深处的血液循环,起到止痛消炎的作用,另一方面,醋的成分是醋酸,可以消除足跟深处的无菌性炎症。

另外,生活中,鞋是引起后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脚部的骨骼、肌肉和韧带承受着人的整个体重,这就要求鞋充分地支持足弓,使脚掌受力均匀,使韧带得到适当的放松。但是,有的制造商为降低成本,在鞋的内部结构上偷工减料,导致鞋内的构造不能有效地支撑足弓,力量集中于脚掌的某一部分,这样会加大韧带的压力,使韧带更容易发炎。

因此,要保护好脚后跟,首先要挑选质量合格的鞋,特别是运动鞋;同时注意不要让脚过度疲劳。有的人由于工作需要,例如售货员,每天站立的时间较长,可以采用改变站姿的方法,前倾和后倾站立相交替或者时而扶着柜台放松一下脚关节,以防止韧带的某一部位长时间承受太大的力量。如果脚跟已经有了疼痛发炎的现象,就应该停止运动,让韧带充分休息。还可以采用一种“跟骨垫”将后跟垫高,使脚掌受力点前移,减少后跟韧带的拉力,帮助韧带尽快恢复。

结束语:得了足跟痛虽然一般不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但是由于病变部位很特殊,会使人行动不便,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人人都应该预防足跟痛:平时要使用海绵跟垫,这样可以减轻足跟压力,防止跟骨损伤;老年朋友要防止过度负重及用力,避免重体力活动;还要注意补钙,防止骨质疏松。

足跟痛的拔罐疗法


足跟痛症多见于中、老年人,轻者走路、久站才出现疼痛,重者足跟肿胀,不能站立和行走,平卧时亦有持续酸胀或刺样、灼热样疼痛,疼痛甚至牵涉及小腿后侧。病因与骨质增生、跗骨窦内软组织劳损,跟骨静脉压增高等因素有关。对骨质增生者,治疗虽不能消除骨刺,但通过消除骨刺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疼痛同样可以消除。一般分为气滞血瘀和肝肾亏虚2型。

一、气滞血瘀

(一)症状

足跟部肿胀持续疼痛不能缓解,不能站立、行走,休息时候疼痛不能明显缓解。

(二)治法

(1)选穴膈俞、血海、承山、昆仑、太溪。

(2)定位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 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9-6]。

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位,屈膝成90,医者立于患者对面,用左手掌心对准右髌骨中央,手掌伏于其膝盖上,拇指尖所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9-3)。

承山: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腘横纹中点至外踝尖平齐处连线的中点为取穴部位,见图2-19-2)。

昆仑: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当外踝尖与跟腱连线的中点取穴,见图3-5-1)。

太溪: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由足内踝尖向后推至凹陷处(大约当内踝尖与跟腱间之中点)为取穴部位,见图2-26-2]。

(3)拔罐方法刺络拔罐法,用梅花针在扭伤部位的肿痛处、瘀血处及上述各穴轻叩浅刺至出血后拔罐,留罐10分钟,每日1次,3次为l疗程。

二、肝肾亏虚

(一)症状

足跟部肿胀疼痛,疼痛时发时止,走路、久站、劳累后疼痛明显,休息时疼痛可以缓解,伴有腰膝酸软、神疲乏力。

(二)治法

1.方法一

(1)选穴三阴交、昆仑、太溪、照海。

(2)定位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以手4指并拢,小指下边缘紧靠内踝尖上,食指上缘所在水平线在胫骨后缘的交点,为取穴部位,见图2-6-4)。

昆仑: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当外踝尖与跟腱连线的中点取穴,见图3-5-1)。

太溪: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由足内踝尖向后推至凹陷处(大约当内踝尖与跟腱间之中点)为取穴部位

照海: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见图3-6-1)。

(3)拔罐方法针罐法。上述4穴用毫针针刺,得气后留针10分钟,出针后拔罐,留罐1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三、注意事项

急性足跟痛应卧床休息,缓解后也应减少行走、站立和负重,宜穿软底鞋,每天睡前用热水泡脚30分钟。

骨刺浸剂治疗足跟痛


足跟痛的症状表现很是明显,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并不清楚它的病因,但是我们知道它的症状是由很多的原因造成的,对于它的治疗我们一般都是西医的治疗方法。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足跟痛的治疗方剂有哪些吧?

方名

骨刺浸剂。

功能主治

功能软坚散瘀,消炎止痛。主治足跟痛。

处方组成

地鳖虫40克、五灵脂30克、白芥子30克、制草乌30克、三棱30克、威灵仙60克、楮实子60克、马鞭草60克、苏木60克、海带60克、皂角刺60克、蒲公英60克、延胡索60克、汉防已60克,上药水煎达沸后3-5分钟,加入食醋100毫升、鲜葱100克,至温后,患脚放入浸泡半小时至1小时,每天2次,每剂药浸4次后,更换新药,平均治疗1-6次。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应用33例,优13例,良5例,可10例,无效6例。

处方来源

上海市新港地段医院朱长生。

方名

三生散。

功能主治

功能温化寒痰,燥湿散结。主治足跟痛。

处方组成

生南星、生半夏、生草乌各等分,粉碎过筛,制成粉剂,装瓶密封备用。应用时用鸡蛋清调配适量本方匀涂患处,每日换药2次,1个月即可控制病情。或将本方适量渗于膏药内调匀,趁热贴患处,外加绷带固定,每5-7天换药1次。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656例,经随访3-5年,结果痊愈492例,占75%;效果良好者144例,占21.9%;无效者20例,占3.1%。总有效率为96.3%。

处方来源

豫平顶山市新华区人民医院海松筠。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治疗足跟痛的相关方剂有了一定的了解,足跟痛的治疗有很多的方剂,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治疗。但是方剂我们一定要找专业人士确定好了是可用的哦,不能随便的乱用。

怎样治足跟痛


很多的时候,我们出现足跟痛这种情况。其实足跟痛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因为各种原因,我们会出现足跟疼痛或者是肿胀等情况。面对足跟痛,其实会严重的影响我们的站立和行走。所以一旦患有足跟痛这种疾病的话,大家就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那么,怎样治足跟痛才最有效呢?

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病,以足跟肿胀、麻木疼痛、局部压痛、行走困难为特征。足跟痛又称跟骨骨刺或跟骨骨质增生。在中医学属于“骨痹”范畴。

药物组成:

川芎20克,川乌20克,川牛膝30克,川断30克,川椒20克,威灵仙30克,木瓜20克,透骨草30克,鸡血藤30克,元胡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芒硝(另包)50克,食醋250毫升。

方解:方中川乌、川椒、威灵仙、透骨草、鸡血藤祛风散寒,通经活络;元胡、川芎、乳香、没药活血散瘀,行气舒筋;木瓜、川断、川牛膝补肝肾,强筋骨;芒硝软坚散结,消肿止痛;食醋含醋离子,有较强的渗透作用,可助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力。诸药水煎熏洗,药物作用于局部,渗透肌肤,直达病所,促进气血流通,改善局部血液运行,软化骨刺,促进炎症吸收,从而使症状缓解或消除。

用法:将前12味药加冷水3000毫升,浸泡12小时,煮沸30~40分钟,倒入盆内,加芒硝、食醋搅匀。先用热气熏蒸患处,待水温不烫时浸洗患足。水温下降时可再加热,每次熏洗时间不少于1小时,早晚各1次。1剂药可用两天。

西医认为,跟痛症最常见的原因为骨刺,其次是因为脂肪垫的退行性变化;而中医则认为是由于年老气血不足,不能濡养经脉而致。另外,肥胖、寒湿侵袭、过度疲劳、慢性劳损常可诱发或加重跟痛症状。

对于跟痛症,“西医多采用的是局部封闭、消炎止痛或手术等方法,而我则是用传统的按摩、推拿帮患者解除痛苦。”周昌奉说。“让患者俯卧,先用滚法、揉法从上至下放松臀部、大腿及小腿部肌肉,再按揉足跟部,重点按揉跟骨结节处,以感觉足跟或足底产生酸胀感为宜,依次点按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解溪等穴位;最后用木锤或实拳击打足跟痛点3-5下,力度要适中。”“这些方法说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大有学问的。”

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推拿按摩不仅可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解除肌肉痉挛,还可促进炎症介质的分解和释放,减少体内致痛物质——内啡肽的增加,从而达到止痛和治疗的目的。在此基础上配合跟痛症其他疗法,可增强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祛风散寒之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足跟痛中药泡脚


足跟痛的原因有多种,有些人是由于长了骨刺造成的,还有些人是由于炎症引起的。不管是哪种足跟痛除了正常的治疗以外,还可以通过中医的方法来慢慢调理。中医治疗足跟痛的方法有外敷、药材泡脚等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要长期坚持使用才会起到从根本上治疗的效果。

足跟痛的原因

一、跟骨骨刺。老年人足跟痛多和骨刺有关,跟骨结节处会有大小不一的骨刺,隆起的骨刺使局部组织受到摩擦、劳损,会产生无菌性炎症,但足跟痛的程度与局部炎症反应的轻重有关,与骨刺大小无直接关系。

二、足底脂肪垫萎缩。脂肪垫萎缩后,会使足跟缓冲震荡、防止摩擦的作用减弱,使足跟处更易受到损伤而有痛感。

三、足底跖腱膜劳损。一些行走时间过长、负重过度的人会引起跖腱膜的劳损,出现局部无菌性炎症而有疼痛症状,部位集中于跟骨结节跖腱膜起点处。

中药泡脚缓解足跟痛配方

一、按照1 : 1 : 3的比例分别取一些川芎、白芥子、白芷,将配好的药材研成细末,加入适量的醋搅拌为糊状。取适量调好的药糊敷于患处,并用伤湿止痛贴包好固定,三天换一次药。此药方对于由骨质增生而引起的足跟痛有很好的消肿及止痛效果。

二、乳香(10g)、没药(10g)、血竭(10g)、独活(15g)、黄花蒿(20g)、透骨草(30g)、寻骨风(30g)、老鹳草(30g)。将以上药材放入药锅加水煮沸,再开小火煎煮10分钟,取药液加入到足浴盆中泡脚20到30分钟,一天两次,一剂药可煎煮两次,七到十天为一个疗程。

三、用热水泡脚时在足浴盆中加入些米醋,每次浸泡半个小时,每天一次,十五到二十天为一个疗程。

中医治疗足跟痛的方法

一、很简单也很方便的一种,是用每天煎过的中药渣加适量醋,放入纱布袋里,热度以合适为准,热敷足跟处,一次15~20分钟。

二、川草乌、伸筋草、透骨草等药适量(根据自身情况,请医生开出外敷处方),加醋适量,加入热水,以不烫为宜,每天泡脚,每天泡15~20分钟,一服药可用3~5天。泡脚后用软膏剂或护手霜涂抹足跟处再进行按摩。或者用合适的圆棍放在脚下来回滚动,也是一种按摩。

三、使用足跟垫。在稍厚的鞋垫上画出痛点的位置,挖空,在空处垫上药包,可用威灵仙、白芷,以1∶1的比例打成药面做成药包。也可不垫药包使用。

四、如果疼痛剧烈、严重影响行走,可采用局部封闭治疗。

足跟痛针灸的效果好吗


相信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女性朋友为了让自己的身材比例显得更加的优美,并且也能凸显更好的腿部比例,于是她们纷纷都会选择穿高跟鞋。虽然穿高跟鞋后会让她们显得更加有气质,但是也会造成足跟痛的情况出现。因此足跟痛针灸的效果好吗?面对大家所提出的这个疑问,接下来的时间请朋友们和我一起去了解一下。

1风寒湿滞

证候:足跟底疼痛,甚或剧痛,行走或站立时更明显。疼痛从足跟沿后侧向上发展,足跟底不能着地,行走困难。有时足跟部肿胀,两足跟部窜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病机为风寒湿邪侵入机体,经气阻滞。

治则:祛风除湿,散寒通络。

取穴:主穴:督脉、跟中;配穴:足空、足风府、内跟骨、中焦俞。

操作:督脉、跟中、足空,用捻转泻法。督脉隔生姜灸3~5壮,壮如麦粒大,以红晕为度;足风府、内跟骨,用捻转补法,其中内跟骨透外跟骨;中焦俞,用平补平泻法,可兼服独活寄生丸,每次9g,2~3次/d.风湿重者加昆仑、中脉,昆仑温外灸20~30分钟;寒气盛者加太溪,隔生姜片或附片灸3壮,或用其条温和灸30分钟。

2气滞血瘀

证候:足跟部疼痛,肿胀,有瘀斑,不能行走与负重,有时刺痛。舌质红或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病机多为外伤引起气血瘀滞,阻遏经气。

治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取穴:主穴:跟中、跟陵泉;配穴:顾步、阳郄、中昆仑、阳跷。

操作:跟中、顾步、中昆仑,用捻转泻法;跟陵泉、阳郄、阳跷用呼吸泻法,跟陵泉用温针灸30分钟。可兼服三七粉,每次5g,3次/d.也可用三七粉10g,用食醋调敷局部。

3肝肾亏虚

证候:足跟部疼痛,有时隐痛,酸胀,双足乏力,行走不利,胫膝酸软,怕冷,麻木,有时向上放射。舌质红少苔,脉细弦。病机与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有关。

治则:补益肝肾,舒经活络。

取穴:主穴:太溪、督脉;配穴:下申脉、下昆仑、髓府、足穴卯。

操作:太溪、督脉、下昆仑、足穴卯,用呼吸补法;下申脉、髓府,用捻转补法;督脉、太溪,隔黄精片灸3~5壮,壮如麦粒大,以红晕为度;足穴卯,平补平泻,可兼服杞菊地黄丸,每次9g,3次/d.

相信随着上述我们大家的了解,广大女性朋友们对针灸治疗足跟痛是否能达到更好效果的这个疑问,心中也已经有了属于自己明确的答案。当然我也想再提醒一下大家,经常穿高跟鞋会造成我们腿部的静脉曲张,同时也会导致脚趾的一些畸形,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选择一些比较舒适的鞋子。

川芎外敷治足跟痛


足跟痛现在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因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足跟承受压力的时间过长,就会造成疼痛。足跟痛除了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偶尔成年人也会出现足跟痛。足跟痛除了去医院接受医生的治疗之外,还可以用偏方进行治疗。川芎外敷足跟,对足跟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一起来看看吧。

一:诊断

症见行走时足跟痛 ,于刚起步时尤甚 ,严重者造成跛行,遇风寒后大多数病例均感疼痛加重,诊断或为跟腱脂肪垫炎,或为跟骨骨质增生,或无其他明显异常病变。其余未见异常。

二:治疗方法

1:药物组成::醋、川芎粉。将川芎研粉过筛 ,用醋拌成稠糊状,密封储罐备用。

2:治疗方法 按足跟大小缝制小布袋,装入适量醋拌川芎稠糊,放置足跟上,暖水袋中装入热水,将患侧足跟踩于其上,每晚治疗20~ 40分钟。每10天1疗程,可连用 3个疗程,治疗期间可配合热水烫脚。

三:讨论

足跟痛以中老年人多见。其常见原因为骨质增生、外伤、风湿及类风湿 ,中老年患者以骨质增生为主 ,青壮年患者以风湿、类风湿及外伤居多 ,还有一部分青壮年为产后受风。川芎属活血祛瘀药 ,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 ,临床足跟痛患者大多有遇风寒疼痛加重的特点 , 故用川芎符合“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的原则,且足跟痛患者病多较久 ,久病入络 ,用川芎活血化瘀通络 ,自收“通则不痛”之功 ; 醋 ,味酸 ,具有解毒、软坚散结之效 ,对于因骨质增生引起之足跟痛自有良效 ,加之热敷后 ,有效成份更宜透入皮下组织 ,起到扩张血管 ,改善局部循环和营养代谢 ,清除组织水肿 ,减轻神经末梢的刺激 ,共同达到止痛的效果 ,根据此药的作用机理 ,试用于其它部位的骨质增生及挫伤、骨折、关节痛 ,也有明显疗效。

老人足跟痛 如何自我按摩?


老年人常常在晨起下床或久坐站起走第一步时感觉足跟痛较重,走一会儿后会减轻,行走过多后又加重;用手压压,感觉痛点在跟骨底面或周围;到医院拍X光片,有时可见跟骨骨刺增生。这种病症是老人最常见的足跟痛。

出现足跟痛时老年人不必紧张,因为这可能是由好多种原因导致的。跟痛大都无须手术。中医按摩手法简便易行,可有效缓解这种足跟痛。

具体按摩治疗:

1、可于温水浴足后,用圆钝的按摩棒或食指关节反复按揉推顶足跟部压痛点,力量由轻到重,以能够忍受为度。患者可渐渐感到足跟部难受感慢慢消失。推顶方向为先向足趾方向推,再向反方向推。

2、用拇指指腹按揉足心部,并向足趾方向做推法6~8次。按揉涌泉穴。依次牵拉各足趾。尽量使脚趾向背伸,这样可以牵拉跖筋膜。或抬起足跟,足趾着地蹲一会儿,也可达到同样效果。

3、拿揉、提捏小腿肚及跟腱。用拇指和其他四指对合用力上下反复拿捏小腿肚和跟腱。用拇指和食指对捏并按揉踝尖后跟腱前的内外凹陷处。

4、还可以找个高尔夫球踏在脚下,取坐位,在脚心与足跟间慢慢滚揉。

足跟痛的偏方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