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肝平性食物

2019-10-20

肝性脑病

冬季保肝护肝养生汤。

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千养生,万养生,心理平衡是“真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好注重养生,养生不应只是延年益寿的投机,而应从年轻开始。您对中医养生是如何看待的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肝性脑病”,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肝性脑病也被称为肝性昏迷,是严重的肝病引起的,主要会表现为意识障碍,以及行为失常,甚至昏迷,平时可以从饮食上注意预防此种疾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肝性脑病的相关知识。

原因

引起肝性脑病的原发病有重症病毒性肝炎、重症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各型肝硬化、门-体静脉分流术后、原发性肝癌以及其他弥漫性肝病的终末期,而以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最多见,约占70%。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很多,如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使用安眠、镇静、麻醉药,便秘、尿毒症、感染或手术创伤等。这些因素大体都是通过:①使神经毒质产生增多或提高神经毒质的毒性效应。②提高脑组织对各种毒性物质的敏感性。③增加血-脑脊液屏障的通透性而诱发脑病。

临床表现

因肝病的类型、肝细胞损害的程度、起病的急缓以及诱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由于导致肝性脑病的基础疾病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比较复杂、多变,早期症状的变异性是本病的特点。但也有其共性的表现:即反映为神经精神症状及体征。既有原发肝脏基础疾病的表现,又有其特有的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性格、行为、智能改变和意识障碍。

1.起病

可急可缓。急性肝性脑病起病急骤,前驱期极为短暂,可迅速进入昏迷,多在黄疸出现后发生昏迷,也有在黄疸出现前出现意识障碍而被误诊为精神病者。慢性肝性脑病起病隐匿或渐起,起初常不易发现,易误诊和漏诊。

2.性格改变

常是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是原属外向型性格者表现为抑郁,而原属内向型性格者表现为欣快多语。

3.行为改变

最初可能仅限于一些不拘小节的行为,如乱写乱画,乱洒水,乱吐痰,乱扔纸屑、烟头,乱摸乱寻,随地便溺,房间内的桌椅随意乱拖乱放等毫无意义的动作。

4.睡眠习惯改变

常表现为睡眠倒错,也有人称为近迫性昏迷,此现象有人发现与患者血清褪黑激素分泌时相紊乱有关,提示病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处于紊乱状态,常预示肝性脑病即将来临。

5.肝臭的出现

是由于肝功能衰竭,机体内含硫氨基酸代谢中间产物(如甲硫醇、乙硫醇及二甲硫化物等)经肺呼出或经皮肤散发出的一种特征性气味。此气味有学者称烂苹果味、大蒜味、鱼腥味等。

6.扑翼样震颤

是肝性脑病最具特征性的神经系统体征,具有早期诊断意义。但遗憾的是并非所有病人均可出现扑翼样震颤。方法是:嘱病人伸出前臂,展开五指,或腕部过度伸展并固定不动时,病人掌-指及腕关节可出现快速的屈曲及伸展运动,每秒钟常可出现1~2次,也有达每秒钟5~9次者,且常伴有手指的侧位动作。此时病人可同时伴有整个上肢、舌、下腭、颌部的细微震颤及步态的共济失调。或发于单侧,也可出现于双侧。这种震颤不具有特征性,也可见于心衰、肾衰、肺衰等病人。震颤常于病人睡眠及昏迷后消失,苏醒后仍可出现。

7.视力障碍

不常见。但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逐渐增多,肝性脑病发生时病人可出现视力障碍、失明为主要临床表现,这种视力障碍是短暂的,功能性的,可随着肝性脑病的加深而加重,也可随着肝性脑病的恢复而复明。其发病机制不明,多数认为与肝性脑病一样复杂,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8.智能障碍

随着病情的进展,病人的智能发生改变,表现为对时间、空间概念不清,人物概念模糊,吐字不清,颠三倒四,书写困难,计算、计数能力下降,数字连接错误,也是早期鉴别肝性脑病简单、可靠的方法。

9.意识障碍

继智能障碍后即出现比较明显的意识障碍,由嗜睡、昏睡逐渐进入昏迷状态,各种反应、反射均消失。也有由躁狂状态逐渐进入昏迷者。而肝脑变性型肝性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智力减退、构音困难、记忆下降、思维迟钝、共济失调、震颤强直、痉挛性截瘫(肝性脊髓病)等。但无明显意识障碍。

如何预防

1.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肝功能显著损害、血氨偏高或有肝性脑病先兆者,应限制或禁食蛋白质。

2.通过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内毒物的吸收,应该多吃蔬菜水果。

3.热量每日供给5.02~6.69Cal,维持正氮平衡,避免体内蛋白质分解。

4.应该多摄入新鲜水果和疏菜、少量多餐,保证营养均衡摄入。

5.血氨偏高者应及早使用降氨药物,因为血氨偏高会导致肝性脑病的发生。

结语:肝性脑病是种由严重的肝病引起的疾病,可引发多种症状,严重者可引起意识障碍、昏迷等。在日常生活中,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多吃蔬菜水果等。本文给大家介绍了肝性脑病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都可以远离此病。

yS630.Com相关推荐

肝性脑病并发症


肝性脑病这种疾病并不是字面意思这么简单,而是一种因为重症的肝病引起的脑补昏迷甚至死亡,这种疾病最常引起的并发症就是脑水肿,不过这种多见于急性肝部疾病,慢性肝病发生率偏低。除了这种,还可能引起肾功能不全或者是消化道的出血,下文详细的介绍了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以及并发症,来看看吧。

肝性脑病并发症:

1.脑水肿:

脑水肿已被证实是暴发性肝衰竭的并发症,发生率可达80%以上,对慢性肝病是否存在脑水肿目前尚无一致的意见,但多数学者认为慢性肝性脑病可并发脑水肿,其发生率各家报道也不一致,多数认为21%~58%,但近来通过尸解发现肝硬化者脑水肿检出率高达89.5%,其中轻度水肿为23.7%,重度水肿占65.8%,有明确脑病者占21%.表明慢性肝功能衰竭脑水肿发生率也很高也是其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2.消化道出血。

3.肾功能不全。

4.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5.感染。

老年肝性脑病

临床表现

急性肝性脑病常见于急性重型肝炎,有大量肝细胞坏死和急性肝衰竭,诱因不明显,患者在起病数天内即进入昏迷直至死亡,昏迷前可无前驱症状。慢性肝性脑病多见于肝硬化患者和(或)门-腔静脉分流手术后,以慢性反复发作性木僵与昏迷为突出表现,常因进大量蛋白食物、上消化道出血、感染、放腹水、大量排钾利尿等而诱发。临床上根据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表现和脑电图改变,将肝性脑病分为4期。

1.

一期(前驱期)患者仅有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例如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言,衣冠不整或随地便溺、焦虑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应答尚准确,但吐词不清且较缓慢。可有扑翼(击)样震颤。脑电图多数正常。此期历时数天或数周,有时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

2.

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前一期的症状加重。定向力和理解力均减退,对时、地、人的概念混乱,言语不清、书写障碍、举止反常。多有睡眠时间倒错,昼睡夜醒,甚至有幻觉、恐惧、狂躁而被看成一般精神病。此期患者有明显神经体征,如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踝痉挛及阳性Babinski征等。此期扑翼样震颤存在,脑电图有特征性异常。

3.

三期(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各种神经体征加重。醒时尚可应答问话,但常有神志不清和幻觉。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肌张力增加,四肢被动运动常有抗力。锥体束征常呈阳性,脑电图有异常波形。

4.

四期(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浅昏迷时,对痛刺激和不适体位尚有反应,腱反射和肌张力仍亢进;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常散大,可出现阵发性惊厥、踝阵挛和换气过度。脑电图明显异常。

以上各期并无明显的分界,前后期临床表现可有重迭。最近关于亚临床型肝性脑病或隐性肝性脑病逐渐受到重视。有学者建议有必要在临床分期上将亚临床型肝性脑病列为0期。

肝性脑病的饮食护理


肝性脑病是因为比较严重的肝病造成的,常常会导致代谢紊乱,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功能失调,患者往往会出现意识障碍,会造成行为失常,会引起长时间的昏迷,出现肝性脑病的时候,除了进行正规的治疗以外,平时要加强饮食方面的护理,可以吃一些高蛋白的食物,饮食不能粗糙,要保持低盐,高维生素。

肝性脑病的饮食护理

合理饮食是预防HEp的重要环节肝病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胃肠功能虚弱,若饮食不当极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引起水、电解质失衡。

高蛋白饮食可使肠道产氨较多,血氨升高,诱发HEp应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酒精对肝脏损害较大,可加剧肝细胞坏死。指导患者合理安排饮食,保证热量摄入,低盐、低蛋白、高维生素,适量脂肪为原则,忌食粗糙、坚硬粗纤维和刺激性食物。肝硬化患者因肝细胞受损,对蛋白质的代谢和耐受能力均降低,如进食大量蛋白质,可使血氨升高而诱发肝性脑病。

摄入蛋白质以植物蛋白质为主,因其含支链氨基酸较多,且可载留肠道细菌,增加大便量。每日70g.对不能自我节制者,耐心说明并严格监护进食情况,并要求家属配合。当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可使蛋白质分解增加,产氨过多,增加肝性脑病发生的危险,故应保证热量的供给。

预后

该病预后取决于病因。诱因明确且容易消除者(如出血、缺钾等)预后较好。由急性肝衰竭(重型病毒性肝炎或药物性肝炎)引起的肝性脑病的预后,比肝硬化伴门体分流者更严重。有腹水、黄疸、出血倾向者提示肝功能很差,其预后也差。暴发性肝衰竭所致肝性脑病预后最差。

积极防治肝病。肝病患者应避免诱发肝性脑病的一切因素。密切观察肝病患者,及时发现肝性脑病的前驱期和昏迷期的表现,并进行适当治疗。

肝性脑病分期有几期?


肝性脑病分有四个不同的时期,而且在不同时期病症状况是不一样的,轻度一期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肚子不仅动作缓慢等现象,而随着病症的加重,那么症状也会更加明显,甚至会导致昏迷丧失神智。

1、Ⅰ期:又叫前驱期。轻度性格改变,举止反常。如有的病人寡言不语,有的多语;平时非常稳重,突然出现幼稚轻率的动作,或衣冠不整,或随地吐痰,随处大小便、脱衣服等;反应和回答问题尚正确,但有时吐字不清,动作缓慢等。此期一般无神经体征,多无扑翼震颤。脑电图无明显异常,波的频率可减少。

2、Ⅱ期:又叫昏迷前期。以精神错乱、意识模糊、睡眠障碍、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定向力和理解力减低,如对人员的姓名、年龄、自己居住何处、当时是什么时间概念模糊;不能完成简单的智力动作,如1+1等于几?此物是什么形状?语言不清,书写障碍,举止反常如寻衣摸床、手舞足蹈;有时幻觉、狂躁,类似轻微精神病表现。常出现扑翼震颤,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锥体束征阳性。脑电图常出现异常的慢波。

3、Ⅲ期:又叫昏睡期。木僵、昏睡为主。病人大部分时间处在昏睡中,呼之可醒,然后又入睡,答话不准、幻觉。如病人合作可引出扑翼震颤。各种神经病理征陆续出现。脑电图出现明显异常的日波和三相慢波。


4、Ⅳ期:又叫昏迷期。病人丧失神志,进入昏迷期,呼之不醒,对疼痛刺激尚有反应。浅昏迷时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查体不合作,不能引出扑翼震颤。进入深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对各种刺激无反应,瞳孔散大,过度换气,脑电图出现S波。

肝性脑病分期期表


肝性脑病常常会导致患者出现肝性昏迷,对患者的健康危害特别大,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期,一般有前驱期,昏迷前期,昏睡期和昏迷期,一旦进入昏迷期,常常会导致患者出现更大的危害,常常会引起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在平时生活当中要加强护理,注意用药治疗等等。

肝性脑病分期期表

肝性脑病临床分期: 一期(前驱期)

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可有扑击样震颤,脑电图正常。

二期(昏迷前期)

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有扑击样震颤及明显神经体征,脑电图有特征性异常。

三期(昏睡期)

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各种神经体征持续或加重,可引出扑击样震颤,脑电图异常。

四期(昏迷期)

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无扑击样震颤。

浅昏迷:生理反射可有,肌张力增高;

深昏迷: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肝性脑病的有关知识和导致肝性脑病的各种诱发因素,解释避免各种诱因的基本做法。关心、安慰患者,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活动指导

活动会增加肝脏耗氧量,使肝细胞损害加重。因此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肝脏足够供血,以利于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3.安全护理

患者出现躁动时应设专人看护,加床档,必要时可用约束带,以防患者坠床。

4.用药护理

遵医嘱及时使用抗肝性脑病药物,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避免使用能够加重肝性脑病和损伤肝脏的药物。肝功能不全时,肝脏解毒功能差,故应慎重使用镇静剂。

5.饮食护理

对于肝性脑病高危患者应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每天40g以下,但不能持久地限制,以免引起氨基酸不足,病情稳定后可进食植物蛋白。指导患者少食多餐,进食高热量、低脂、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忌坚硬、油炸、辛辣刺激等食物。

6.保持大便通畅

灌肠或导泻,清除肠内毒素、积食、积血等,可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液体,忌用肥皂水。

7.并发症护理

(1)控制感染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发热、腹痛等症状。如发生感染时遵医嘱及时、准确应用抗生素。

(2)消化道出血 对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及时止血并补充新鲜血液。出血停止后采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清理肠内积血,以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

肝性脑病饮食护理禁忌


肝性脑病,以前叫做肝性昏迷,是比较严重的肝病引起的一种病症表现,对于肝性脑病患者来说,一定要及时进行正规的治疗,在平时的饮食当中也要有所注意,要了解一些饮食禁忌的问题,通过良好的饮食才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肝性脑病的饮食禁忌1

每日总热量保持在5.0-6.7mj和足量维生素,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可口服蜂蜜、葡萄糖、果汁、面条、稀饭等。昏迷病人以25%葡萄糖液供给热量,减少蛋白质分解。糖类能促使氨转变为谷氨酰胺,有利于降低血氨。给鼻饲的病人应密切主义为的排空情况,如胃排空不良时应停止鼻饲。在大量滴注葡萄糖供给热量的过程中,必须警惕低钾血症、心力衰竭和脑水肿的发生。

肝性脑病的饮食禁忌2

暂停蛋白质饮食 意识障碍期应禁食蛋白质,目的在于减少氨的形成。待病情好转、神志清醒后,可逐渐恢复,从小量开始。每日先给20g,每隔两天增加10g, 逐渐达到50g左右,但需密切注意病人的耐受力,反复尝试,掌握较适当的蛋白质量。如肝昏迷有复发现象,则在度禁用蛋白质。植物蛋白含蛋氨酸、芳香氨基酸较少,此外植物蛋白含非吸收性纤维素较多,有利于氨的排除,故肝性脑病病人恢复蛋白质饮食以植物蛋白为好。也可少量选用酸牛奶等含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

肝性脑病的饮食禁忌3

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 肝性脑病多有水潴留倾向,水不宜摄入过多,一般每日2000ml左右。对有脑水肿可依的病人,尤应限制。除肾功能有障碍者,钾应补足,但钠盐要限制。正确记录出入液量,按需要测定血钠、钾、氯化物、血氨、尿素等。

肝性脑病的治疗措施


得了肝性脑病,应该及时进行良好的治疗,首先要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要补足充足的一些蛋白质,饮食方面要低盐,要高维生素,另外,在使用镇静药物方面,一定要听从医嘱,避免导致病情加重,另外要及时纠正患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如果有出血现象,应该及时的进行止血。

肝性脑病的治疗措施

(1)调整饮食结构

肝硬化患者常有负氮平衡,因此应补充足够蛋白质。但高蛋白饮食可诱发肝性脑病,因此对有肝性脑病患者应该限制蛋白质摄入,并保证热能供给。Ⅲ-Ⅳ期患者应禁止从胃肠道补充蛋白质,可鼻饲或静脉注射25%的葡萄糖溶液。Ⅰ-Ⅱ期患者日应限制蛋白质在2Og/天之内,如病情好转,每3~5天可增加10g蛋白质,以逐渐增加患者对蛋白质的耐受性。待患者完全恢复后每天每千克体重可摄入0.8~1.0蛋白质,以维基本的氮平衡。由于植物蛋白质(如豆制品)富含支链氨基酸和非吸收纤维,后者可促进肠蠕动,被细菌分解后还可降低结肠的pH值,可以加速毒物排出和减少氨吸收。因此,肝性脑病患者应首选植物蛋白。乳制品营养丰富,如病情稳定可适量摄入。

(2)慎用镇静药

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镇静药可激活GABA/BZ复合受体,此外肝硬化患者由于肝功能减退,药物半衰期延长,因此,使用这些药物会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如患者出现躁狂时,应禁用这些药物,试用异丙嗪、氯苯那敏(扑尔敏)等抗组胺药。

(3)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肝硬化患者由于进食量少,利尿过度,大量排放腹等造成低钾性碱中毒,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因此利尿药的剂量不宜过大,大量排放腹水时应静脉输入足量的白蛋白以维持有效血容量和防止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患者应经常检测血清电解质、血气分析等,如有低血钾或碱中毒应及时纠正。

(4)止血和清除肠道积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性脑病的重要诱因。因此,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应采取各项紧急措施进行止血,并输入血制品以补充血容量。清除肠道积血可采取以下措施:口服或鼻饲乳果糖、乳梨醇溶液或25%硫酸镁,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液(如醋酸)进行灌肠,将乳果糖稀释至33.3%进行灌肠。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


肝性脑病也叫做肝性昏迷,是因为肝硬化以后患者的肝细胞出现功能衰竭,这也是肝硬化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对患者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而且这种病症往往不可逆,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往往会造成比较重大的危害,得了肝性脑病以后一定要注重调养,及时进行治疗。

肝性脑病八大症状需谨记

1、起病

可急可缓。急性肝性脑病起病急骤,前驱期极为短暂,可迅速进入昏迷,多在黄疸出现后发生昏迷,也有在黄疸出现前出现意识障碍而被误诊为精神病者。慢性肝性脑病起病隐匿或渐起,起初常不易发现,易误诊和漏诊。

2、肝臭的出现

是由于肝功能衰竭,机体内含硫氨基酸代谢中间产物(如甲硫醇、乙硫醇及二甲硫化物等)经肺呼出或经皮肤散发出的一种特征性气味。此气味有学者称烂苹果味、大蒜味、鱼腥味等。

3、睡眠习惯改变

常表现为睡眠倒错,也有人称为近迫性昏迷(impendingcoma),此现象有人发现与患者血清褪黑激素分泌时相紊乱有关,提示病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处于紊乱状态,常预示肝性脑病即将来临。

4、性格改变

常是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是原属外向型性格者表现为抑郁,而原属内向型性格者表现为欣快多语。

5、行为改变

最初可能仅限于一些“不拘小节”的行为,如乱写乱画,乱洒水,乱吐痰,乱扔纸屑、烟头,乱摸乱寻,随地便溺,房间内的桌椅随意乱拖乱放等毫无意义的动作。

6、扑翼样震颤

是肝性脑病最具特征性的神经系统体征,具有早期诊断意义。但遗憾的是并非所有病人均可出现扑翼样震颤。方法是:嘱病人伸出前臂,展开五指,或腕部过度伸展并固定不动时,病人掌-指及腕关节可出现快速的屈曲及伸展运动,每秒钟常可出现1~2次,也有达每秒钟5~9次者,且常伴有手指的侧位动作。此时病人可同时伴有整个上肢、舌、下腭、颌部的细微震颤及步态的共济失调。或发于单侧,也可出现于双侧。这种震颤不具有特征性,也可见于心衰、肾衰、肺衰等病人。震颤常于病人睡眠及昏迷后消失,苏醒后仍可出现。

7、智能障碍

随着病情的进展,病人的智能发生改变,表现为对时间、空间概念不清,人物概念模糊,吐字不清,颠三倒四,书写困难,计算、计数能力下降,数字连接错误,也是早期鉴别肝性脑病简单、可靠的方法。

8、视力障碍

不常见。但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逐渐增多,肝性脑病发生时病人可出现视力障碍、失明为主要临床表现,这种视力障碍是短暂的,功能性的,可随着肝性脑病的加深而加重,也可随着肝性脑病的恢复而复明。其发病机制不明,多数认为与肝性脑病一样复杂,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缺氧性脑病


提到疾病是很多人都不陌生的,疾病的种类比较多,在对疾病治疗上,也是需要根据疾病的症状、病因、因素为主,这样对疾病改善,才会有很好的帮助,那对疾病治疗的时候,常见方法就是药物、手术,这些治疗方式对稳定患者疾病,都是有着很好的帮助,那缺氧性脑病是什么疾病呢?

很多人对缺氧性脑病并不是很了解,而且在对这样疾病治疗的时候,也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方法,在出现这样疾病好后,先要进行身体检查,使得对这类疾病情况,进行很好认识。

缺氧性脑病症状:

1.轻度

表现为过度兴奋,易激惹,肢体可出现颤动,肌张力正常或增高,拥抱反应和吸吮反射稍活跃,一般无惊厥,呼吸规则,瞳孔无改变。一天内症状好转,预后佳。

2.中度

患儿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降低,拥抱反射和吸吮反射减弱,常有惊厥,呼吸可能不规则,瞳孔可能缩小,症状在三天内已很明显,约一周内消失,存活者可能留有后遗症。

3.重症

患儿神志不清,肌张力松软,拥抱反射和吸吮反射消失,反复发生惊厥,呼吸不规则,瞳孔不对称,对光反应消失,病死率高,多在一击内死亡,存活者症状可持续数周,留有后遗症。

通过以上介绍,对缺氧性脑病症状也是有着很好的了解,因此在对这样疾病治疗上,方法选择也是不能随意,要根据患者疾病情况进行治疗,这样对稳定患者疾病,才会有很好的帮助,使得疾病得到改善,不会在继续发展下去。

肝性脑病的症状和预防方法


肝性脑病其临床表现因肝病的类型、肝细胞损害的程度、起病的急缓以及诱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由于导致肝性脑病的基础疾病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比较复杂、多变,早期症状的变异性是本病的特点。但也有其共性的表现:即反映为神经精神症状及体征。既有原发肝脏基础疾病的表现,又有其特有的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性格、行为、智能改变和意识障碍。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下面的几个特点:

1、肝性脑病起病:可急可缓。急性肝性脑病起病急骤,前驱期极为短暂,可迅速进入昏迷,多在黄疸出现后发生昏迷,也有在黄疸出现前出现意识障碍而被误诊为精神病者。慢性肝性脑病起病隐匿或渐起,起初常不易发现,易误诊和漏诊。

2、肝性脑病性格改变:常是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是原属外向型性格者表现为抑郁,而原属内向型性格者表现为欣快多语。

3、肝性脑病行为改变:最初可能仅限于一些不拘小节的行为,如乱写乱画,乱洒水,乱吐痰,乱扔纸屑、烟头,乱摸乱寻,随地便溺,房间内的桌椅随意乱拖乱放等毫无意义的动作。

4、肝性脑病睡眠习惯改变:常表现为睡眠倒错,也有人称为近迫性昏迷(impending coma),此现象有人发现与患者血清褪黑激素分泌时相紊乱有关,提示病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处于紊乱状态,常预示肝性脑病即将来临。

5、肝臭的出现:是由于肝功能衰竭,机体内含硫氨基酸代谢中间产物(如甲硫醇、乙硫醇及二甲硫化物等)经肺呼出或经皮肤散发出的一种特征性气味。此气味有学者称烂苹果味、大蒜味、鱼腥味等。

肝性脑病的防治

1、预防和治疗氨中毒:(a)减少氨由肠道吸收:限制蛋白质摄入量(〈0.5克/公斤〉;口服肠道不易吸收的广谱抗生素(如新霉素每日2克或(及)灭滴灵0.2克每日4次;口服乳果糖15~20克一日3次,或食醋30ml+温水100ml保留灌肠;禁用含氨药物。(b)降低血氨:谷氨酸盐(钠,钾等)及乙酰谷酰胺等药物静脉滴注;精氨酸或天门冬氨酸钾镁静脉滴注。(c)给予脲酶拮抗剂(如乙酰氧肟酸等)以减少尿素分解产氨。

2、纠正氨基酸比例失衡:提高血中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的比例,可竞争性地减少芳香族氨基酸通过血脑屏障,从而减少神经抑制介质5-羟色胺的形成,有利于防治肝性昏迷。可予复方支链氨基酸制剂500ml/日静脉滴注。

3、抗假神经传导介质:左旋多巴进入脑组织,经多巴脱羧酶的作用转变为多巴胺后,与假性神经传导介质C羟苯乙醇胺、苯乙醇氨等)相拮抗竞争,可促使患者苏醒。用法:左旋多巴每次100~150mg加于10%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每日2~3次;或每日2~4克,分4次口服。用本药过程中,禁用 VitB6和氯丙嗪。

肝性脑病并发症的防治

1、脑水肿的防治:如出现颅内压增高的征象,应及时静脉给予高渗脱水剂(如20%甘露醇、25%山梨醇等)及利尿剂。并可给东莨菪碱或山莨菪碱以改善微循环。使用脱水剂时应注意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以及防止心脏功能不全。

2、防治出血:给予Vitk1肌注或静脉滴注、凝血酶原复合物或新鲜血浆滴注等。如有胃肠道大出血,可给予新鲜全血静脉滴注,胃粘膜糜烂或溃疡引起渗血者可予三七粉或云南白药口服。

3、防治肝肾综合征:注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大量放腹水,过度利尿,消化道大出血导致引起的血容量逐降,低钾血症,重度黄疸、继发感染、播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肾毒性药物的使用等。当出现少尿时,可静脉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白蛋白或血浆等以扩充容量,并可给予小剂量多巴胺静脉滴注以增进肾血流量。有条件者早期采用透析疗法。

4、防治腹水:静脉滴注白蛋白、新鲜血浆等以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使用利尿剂时注意并用具排钾(如氢氯噻嗪)和潴钾(如安体舒通、氨苯蝶啶)作用者,以避免引起电解质失调。

5、防治继发性感染:精心护理,诊疗操作尽可能做到无菌;在病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腹膜炎、肺炎、尿路感染等征象;在使用皮质激素的患者,感染的临床表现常不明显,尤应提高警惕。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早选用敏感的抗感染药予以控制,且注意药物须对肝、肾无毒性或影响较小。

缺血缺氧性脑病


缺血缺氧性脑病是一种多发于新生儿的脑部病变,新生宝宝的健康状况对于家长们来说是最为关注的,所以很多家长在看到孩子有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都会特别担心,那么到底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要不要紧呢?对此很多人都不了解,本文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些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常识吧。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的话后果还是比较严重的,根据患儿的病情我们可以把缺血缺氧性脑病分为轻、中、重度,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有什么症状表现吧:

1.轻度

主要表现为兴奋品激惹,肢体颤抖、自发话动多,拥抱反射活跃或正常,肌张力正常,呼吸平稳,前囱平,一般不出现惊跃。上述症状一般于24h后逐渐减轻。脑电图正常,影像学不一定有阳性改变。

2.中度

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减低,肢体自发动作减少,拥抱、吸吮反射减弱,可出现惊颁。前囱张力正常或稍高,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足月儿上胶肌张力减退较下肢重,表明病变累及矢状窦旁区;早产儿表现为下肢肌张力减退比上肢重,则是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所致。症状在生后24。72h内明显,恶化者嗜睡程度加深甚至昏迷,反复抽搐。脑电图检查可见田痛样波或电压改变,影像检查常发现异常。

3.重度

以初生至72h症状最明显,常处于昏迷状态,肢体自发动作消失,四肢松软,拥抱、吸吮反射消失,频繁惊撅,反复呼吸暂停,前囱张力高,瞳孔不等大或放大,对光反应差,心率减慢。本型大多预后不良,死亡率高,幸存者每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脑电图及影像诊断明显异常。

看了本文的介绍大家对缺血缺氧性脑病这种疾病的常识应该都有所了解了吧,缺血缺氧性脑病对新生宝宝的健康影响还是很大的,所以当孩子出现缺血缺氧性脑病后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

肺性脑病的症状,治疗肺性脑病的方法


肺性脑病是一种在临床上常见的脑病类型,在患上此病后,患者在平时就要多多观察自身的症状,以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应对。

肺性脑病的症状:

早期可表现为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工作能力降低等症状。继之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轻者呈嗜睡、昏睡状态,重则昏迷。主要系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引起的二氧化碳麻醉所致。此外还可有颅内压升高、视神经乳头水肿和扑击性震颤、肌阵挛、全身强直-阵挛样发作等各种运动障碍。精神症状可表现为兴奋、不安、言语增多、幻觉、妄想等。

治疗肺性脑病的方法:

1.首先应对各种慢性呼吸道疾病进行治疗。

2.控制呼吸道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

3.改善呼吸功能、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状况。

4.纠正酸碱平衡障碍。

5.对神经、精神障碍作对症处理。

肝性脑病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