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四季养生 > 初春女性养生 > 导航 > 怎么样才能养胃呢

初春怎么捂才能养生呢

初春女性养生。

运动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药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运动。社会的发展让更多人注意到了养生这个话题,养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践行的并不多。日常生活中关于四季养生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初春怎么捂才能养生呢》,希望对您的养生有所帮助。

我们都听说过“春捂”的养生常识,做好2020春季的保暖对身心健康都十分有益,2020春季时节如果过早的脱下棉服那么很可能会惹上疾病的威胁,那么春捂有哪些技巧呢?怎么捂才能防病?怎么捂才能养生呢?下面就针对初春怎么捂才能养生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初春怎么捂才能养生呢:

气温起伏春捂秋冻有讲究

对于“春捂”,医生的建议是注意“捂”两头,即重点照顾好“首足”两头。由于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湿气较大,早晚低温,细菌病毒活跃,人容易生病,重点“捂”头颈与双脚,可以避免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初春怎么捂才能养生呢,寒多自下而起,传统养生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因为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女性如果过早换裙装,会导致关节炎和多种妇科病。春天还是流脑、麻疹、腮腺炎等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这些疾病的发生虽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但感染后发病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个人的体质和起居调养。

春捂秋冻 到底“捂”多久

春捂秋冻,“捂”多久最好呢?一般情况下,立春后最短也要捂10天—15天。这是因为虽然立春代表春天的来临,但2020冬季的低温并不会立刻回升,需要至少10天—15天的过渡时间。在这期间,气温变化较大,如果过早脱掉棉衣,头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因为不适应而受寒,从而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怎样判断是否“捂”

“捂”的具体标准可以综合考虑气温和个人感觉两方面。

首先看温度。通常来说,15摄氏度是一个临界值。低于这个气温时,最好继续“忍受”一下厚重衣物带来的不便;而当超过这个温度时,则可以考虑脱点衣服了。

其次凭感觉。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耐受冷热的程度也不同。如果“捂”着时不觉得咽喉燥热,身体冒汗,即便气温稍高于15摄氏度也不必急着脱衣;如果感觉“捂”了身体会出汗,就不妨早点换装,否则,“捂”出了汗,万一再被冷风一吹,反而容易着凉。

最后还要注意昼夜温差。这也是判断捂不捂的标准之一。初春怎么捂才能养生呢,早春时节,应该多多关注天气预报,提前一两天了解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这能在很大程度上使身体免受冷空气突至的刺激,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当天气预报预告昼夜温差超过7—10摄氏度时,就该小心防寒了。

1、 去痘痘

孕妇面部肌肤的毛孔容易被堵塞、发炎,导致痘痘的产生。孕妇想要解决痘痘问题,首先要彻底清洁面部的污物,让肌肤水油平衡。但是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清洁效力较强的洁面产品大多含有水杨酸和各种刺激性化学物,孕妇不适宜使用,所以孕妈妈要选择温和的产品。

2、护理敏感肌

2020冬季季空气容易造成肌肤过敏,从而产生面疱、皮屑和过敏等问题。为避免孕妇的面部肌肤也可能会产生斑疹等肌肤问题,可用清爽型的护肤品。孕妈若是过敏肌肤,最好尽量避开过敏原,在出门之前使用孕妇专用隔离霜,可以有效帮助肌肤隔离空气污染物以及粉尘等过敏源。

3、消减妊娠纹

细细的发红的或褐色的(这取决于你的皮肤颜色)妊娠纹线通常显现在腹部、乳房部位和大腿处。大约90%的孕妈咪都会有妊娠纹。通过控制体重,并且使用按摩油或富含维生素E的润肤霜,涂在肚子上,可以保持弹性。还有吃健康食品以及做轻柔的运动,能把妊娠纹出现的可能性减到最小。妊娠纹一般在生产之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消褪。

4、减少蜘蛛纹的出现

蜘蛛纹实际上是一些细小的破裂毛细血管群,有时也叫蜘蛛痣。大多数常出现在脸颊上,孕期更容易产生。蜘蛛纹是由增加的血液循环量带给毛细血管额外的压力所引起的。避免让面部过热或过冷,能减少蜘蛛痣出现的机会,因此不能用太热或者冷水洗脸,而是用温水。除此,尽量避免在太冷的天气外出,或者外出戴上帽子保暖脸部。

5、防治黑头和粉刺

孕期荷尔蒙水平增高会刺激皮脂分泌,而皮脂过多就会堵塞毛孔,导致油性皮肤粉刺和黑头的出现。可以定期用温和的洁面用品和无油润肤霜进行清洁。清洁完后不要用毛巾擦脸,而是用手把脸拍干,让皮肤保持清新和洁净,这样能把对粉刺的刺激减到最小。注意不要使用粉刺霜,除非医生建议你这么做。

6、淡化斑点

孕期容易产生雀斑、黄褐斑等斑点。这也被称为“妊娠面斑”,表现为前额、两颊和脖子上因色素沉着形成的褐色斑片。斑点是由黑色素增加而引起。皮肤暴露在阳光下会使斑片变深,变得更明显。所以不管什么时候外出,都要抹上指数高的防晒霜(SpF15以上)来保护你的皮肤,还要戴上帽子。

6、淡化斑点

孕期容易产生雀斑、黄褐斑等斑点。这也被称为“妊娠面斑”,表现为前额、两颊和脖子上因色素沉着形成的褐色斑片。斑点是由黑色素增加而引起。皮肤暴露在阳光下会使斑片变深,变得更明显。所以不管什么时候外出,都要抹上指数高的防晒霜(SpF15以上)来保护你的皮肤,还要戴上帽子。

每个人都要“捂”吗

春捂要特别重视对头、脚、颈、手这些部位的保暖,不要很快就摘掉帽子,取下围巾、口罩,脱掉厚袜及手套,否则很容易降低身体免疫力,导致疾病入侵。“捂”依各人体质而有所不同,老人、小孩或体质偏寒者可多捂几天,而体热的人则可以少捂几天。日照温度在15℃-20℃时,人们可适当减少穿衣。

别“捂”过了头

“春捂”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捂过了头,同样对健康不利。另外,春捂并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强调脱衣要“递减”,即衣物增减既要视天气的变化情况而定,也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素质。2020春季气温日差较大,早晚较冷,此时可适当捂一会儿。而晴日的中午时刻,气温一般都在10℃以上,此时可适当减衣服。一般来说,2020春季可以让居室温度适当高一点,被子也要适当厚一点。

爱美女人别过早换装

肩周炎、膝骨关节病是女性高发的疾病,分析原因与穿着也有很大关系。初春怎么捂才能养生呢,很多爱美的女性在气温回暖之后,早早地脱下棉衣。这些行为为此后肩周炎疾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年轻时不注意保暖,空调房间穿超短裙、无袖的衣服,肩关节、膝关节不能有效保暖,年龄大了之后就会出现骨关节病。

女属阴,男属阳,一般在50岁以前,男性相对怕热,女性相对怕冷。更年期之后女性也可能出现阴虚火旺的现象。所以爱美女性要注意保暖,避免上了年纪以后,肩周炎、膝骨关节病发生。

春捂最佳穿衣原则

“上薄下厚”是春捂最佳的穿衣原则。这是因为人的阳气根于肾,2020春季随着阳气回升,肾中阳气也会逐渐升发,而肾居腰府,阳气从此向全身散布。一旦有风寒入侵,阳气就会被困于下,使腰以下的血液循环受到阻碍,出现腰膝酸软、疼痛麻木等症状。初春怎么捂才能养生呢,因此初春时节,人们不要换得太快,脱得太早,谨记“上薄下厚”的穿衣原则,即下身的裤子、袜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点、暖和点,而上身略减则无大妨碍。

相关阅读

春季如何才能不捂过火?


俗话说:“春捂秋冻”,但是春季养生别捂过头了,捂过头了会捂上火的。春天乍暖还寒,但是有些地方气温也渐渐升高,你还坚守着春捂秋冻的原则,天天穿着大而厚的衣服,身上又容易出汗。汗捂在衣服里面不容易挥发,身上就会出湿疹,而且经常这样捂下去容易上火。

春季如何才能不捂过火呢?

一、春捂秋冻其实是怕会有倒春寒,倒春寒时候天气寒冷,一旦穿少就容易引起感冒或着呼吸道感染,容易患上哮喘等疾病。尤其对于一些老人而言,早春是心机梗塞的多发时期,要小心为主。但是年轻人火气大,不宜捂太厚,但也不要穿在薄,有些人看到服装店都换上了春装,早早买了按捺不住就早早的穿得很单薄。

二、温度达到15度或是略有所超,就要换衣服了,不能再捂得严严实实的,要减衣了,但不要一下子转换为穿裙子,可以适当减一些衣服。但是要保证身体暖和。

三、春季尤其不要穿太棉的鞋,鞋穿太热了,脚烫了也容易上火。最严重的是会引起心火,心火攻心,嘴唇会干裂脱皮,也容易裂口子。尤其是穿那种雪地靴,脚会发臭,容易生脚气。

四、春季也是白天和晚上的温差过大,可以带件衣服,热的时候脱掉,冷的时候再加穿,这样可以适当的调整身体热度,不会导致上火,更不会将汗捂在身体里,导致身上长痘。

五、春捂的时候注意以下部位的保暖,肚脐、腿部,如果冻到肚脐,肚子会发胀,尤其是经期,冻到腿,以后可能会患上风湿。

六、不要穿低腰衣,让腰部裸露在外面,长期以往会造成腰肌劳损,而且会引起一些骨科疾病,女人最容易得上腰痛或是腰肌等病症,最好是用护腰用具护住腰,或者穿高腰裤。在防止捂过的同时也不能伤及身体。

初春养生状元菜


编者的话:“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过后,万物复苏、生机蓬勃,即使春寒料峭、突降冰雪,也挡不住盎然的春意。此时,也正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候。春季养生,饮食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本期《生命时报》邀请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张湖德为您详细讲解。

温补鸡肉调节免疫

上榜理由:春季冷暖频繁交替,吃些温补的食物,不仅可以充沛体力,还能调节免疫力,预防疾病。

中医认为,鸡肉有温中益气、益五脏、补虚损的功效,能缓解由身体虚弱引起的乏力,还能调节人体的免疫能力。从营养学的角度,虽然鸡肉、牛肉、羊肉等都是蛋白质丰富的食材,有强健身体的功效;但相比之下,鸡肉所含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更多,也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推荐做法:鸡肉吃法很多,煲汤和清炖最能保住其营养。俗话说,身体虚弱,吃鸡滋养。因此,春天里,老人、孩子不妨喝些鸡汤补身;此外,还可做些土豆炖鸡、香菇炖鸡等家常菜。

养阳韭菜驱散寒冷

上榜理由:我国传统养生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阳气上升,应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特别是早春时节依旧寒冷,最好多吃些韭菜、香菜、葱、姜、蒜。这些蔬菜均属温性,既可驱散寒冷,又能杀菌抑菌。

其中,韭菜被称为“春季第一菜”,南齐周颙说过“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意思是初春时节的韭菜最好。民间也有韭菜“春食则香,夏食则臭”的说法。韭菜性温,有助养护人体阳气,春季常吃还可补益脾胃。韭菜独特的辛味是其所含的硫化物形成的,这些硫化物有一定的杀菌消炎作用,有助调节免疫力。

香菜、香椿等虽同样是温性食物,但它们属于“发物”,容易引起慢性疾病的复发。因此,建议患有慢性病的人,不要多吃。

推荐做法:韭菜中的硫化物有助人体吸收维生素A及B族维生素。因此,韭菜与富含B族维生素的猪肉搭配是种营养的吃法。韭菜炒肉丝、炒鸡蛋的搭配也不错。需要注意的是,硫化物遇热容易挥发,因此韭菜需要急火快炒,才能保住其营养和风味。韭菜虽好,但它含膳食纤维较多,不容易消化,所以一次别吃太多,最好控制在100克以下。

增甘红薯促进消化

上榜理由:据《千金方》记载,春季饮食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这是因为春天多吃酸性食物会使肝火更旺,从而损伤脾胃。所以最好多吃些性温味甘的食物以助消化,值得推荐的是淀粉类食物,如粳米、糯米、 山药、南瓜、红薯。

春季常吃红薯还能防止“春困”。日常饮食中米面、肉类、蛋类的摄入过多会导致人体的体液偏酸性,人就容易犯困。因此,吃些碱性食物就能缓解“春困”。红薯就是碱性的,能中和酸性,保证人体健康。

此外,红薯还可以维护动脉管壁的弹性、防止心血管脂肪沉积。它含有的纤维素还可以预防和缓解便秘。

推荐做法:红薯蒸煮都是不错的做法,但春季进补,最好采用较温和的方式。因此喝粥是不错的选择,把红薯切成丁,与粳米一同煮粥,更有利于消化吸收。粥里还可加点大枣、核桃,都是适合春季的温补食材。

疏泄蜂蜜润肠通便

上榜理由:民间有“千金难买春头泄”的说法,意思是初春是排毒减脂的好时节。经过了一冬的膏粱厚味,不妨赶紧给身体做次“大扫除”。

蜂蜜有通便润肠的作用,可以解除便秘之苦。同时,蜂蜜对肝脏有保护作用,可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因此是春季的第一饮品。

推荐做法:最简单的方法是用60摄氏度以下的温水冲蜂蜜,可以保住其营养,建议早晚各一杯。这里再推荐一款蜂蜜红枣饮,适合乍暖还寒的初春的季节。

春季肝气旺,影响脾胃功能,红枣有补脾的功效。将去核的干红枣和冰糖倒入汤锅中,再加满水,大火烧沸后盖上盖子,再用小火继续煮至水分完全收干,约30分钟即可。关火晾凉,喝时再调入两勺蜂蜜即可。

春季养生,如何“春捂”?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夜卧早起,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也。”古人又云:“春捂秋冻,”难道就是让我们春天多穿衣服吗?其实不然,古人是告诉我们要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增减衣物。

“春捂,捂首足”

春天,乍暖还寒的时令,天气早晚湿冷、午日阳光,一天的温差极大。这时,就需要我们不要过早的脱掉我们的大衣外套,不要为了美丽而“楚楚冻人”。

“春捂”讲究的是捂首足,尤为着重保证头部和双脚的温度。注重头部的健康,避免细菌、粉末的吸入,引发气管炎、皮炎等慢性病症;注重双脚的保暖,不要过早的换上裙装、单鞋,预防风湿入骨,引起关节炎、风湿病。

“春捂,莫过头”

很多家长,认为春天要多穿衣物,就把孩子们一个个捂得鼓鼓的,穿着毛线衣、小棉袄。可是,这样的做法也是错误的呢。因为,如果孩子穿得多,捂出了汗,刚好被冷风一吹,抵抗力差的很容易就伤风感冒了。

“春捂,增减衣”

忽冷忽热的春季,白天可能还是晴空万里,傍晚马上就会出现倒春寒,我们自己一定要根据天气,增减衣物,防患于未然。

春天适宜披发、松衣来舒张自己,缓解压力,不要把头发绑得过高,衣服穿得过紧;

春天,天气忽冷忽热,我们最好早晚增添衣物,中午适量减衣;

最好,穿着一些宽松的、吸汗性强的棉质的衣物。

“春捂道理确实好,春捂方法要记牢”!

春季养生“捂”要有道


俗话说,春捂秋冻。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在乍暖还寒的春季,不要过于急着脱掉棉衣,要做好保暖工作。但毕竟天气暖和了,保暖也要适度,以防对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那么,在春季该怎么做好“捂”呢?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根据人群不同,“捂”的程度也不同。

对身体抵抗力较低的老人和孩子,春季的时候,最好还是多穿点,特别是一早一晚温差较大的时候,衣服不能脱得过早、过多,因为春天风寒多,以防引起感冒、咳嗽等病症。对于身强体壮的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脱减衣物。患有关节类疾病的人,更要注意保暖,以免导致病情复发或加重病情。

春捂要重点“捂”几个部位。

后心、肚子、两腿膝盖和腰部是重点保护对象,虽说天气暖和多了,但也不能忽视这几个部位。骑电动车上下班的人士,要注意佩戴护膝等装备。特别是女性朋友,不过着急地患上低腰的裤子,这样很容易出现腰酸、小肚疼、痛经等病症。对于女性来说,更要做好下半身的保暖,最好是穿裤子,不要为了美丽,而穿裙子、短裤等,长期处于寒冷状态,容易形成老寒腿。另外老人和孩子还可以穿上件背心,谨防后心着凉。

“捂”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身体锻炼,让身体活动起来,通过运动来提高抵抗力,增强抗病的能力,提高对抗寒冷的能力。在做运动的时候,要注意穿的暖和点,尤其是运动时出了汗,更要捂着点,不能马上就脱衣服,也不能在户外呆的时间过久,防止因着凉而感冒。春季养生“捂”要有道,要根据自身情况学会“捂”。

春捂秋冻 春天怎么捂才合适


“春捂秋冻”是一句古老的民谚,又一年的春天来了,春天为什么要“捂”呢?

“春捂”就是说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棉衣,使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俗话说“春天孩子儿脸,一天变三变”。过早脱掉棉衣,一旦气温降低,给宝宝的神经系统、体温调节中枢来个突然袭击,会使其措手不及,难于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同时进入春季,病菌大量繁殖,乘虚侵袭宝宝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其次,从中医养生角度来说,“春夏养阳”,春天是一个养阳的时候。养阳怎么养?两个方面,第一,要保护身体中的阳气。春天是风邪肆虐的季节,而早春气候还比较冷,风邪夹带寒邪,是很容易伤阳气的,所以需要稍微多穿点以保护阳气。另外,春天重舒发,身体内的阳气也开始活跃,想舒发出来,这时候我们就要配合它让它顺利得出来。那如何能让它顺利出来?就是需要打开你的毛孔,出汗。所以,春天稍微多穿点,让你的身体时刻都是暖和的,这样你的毛孔就是张开的,就有利于汗液的排除。当然了,你得注意清洁,否则穿得多,如果汗比较多的话,反而堵塞了毛孔。







春捂益处

第一,有利于调节人体的恒定温度,因为无论季节如何变化,人的体温总要保持在37度左右,人体保持恒定的温度,一是靠血管的收缩和皮肤的出汗来调节;二是靠增减衣服来维持。如果过早地减掉衣服,就会破坏人体恒定温度的调节,影响身体健康。

第二,“春捂”有利于抵御风寒。人体也同自然界一样,在春天开始复苏,原先处于“冬眠”的皮肤细胞开始活跃起来,毛孔张开。这时当冷风袭来时,就能长驱直入,使人感到寒冷。

第三,“春捂”有利于适应季节的变化,在初春时节,经常有寒流和强冷空气南下,导致气温急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捂”着点儿,就很难适应这种冷暖的变化,许多人甚至可能会患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春捂部位

对于春捂,重点照顾好“首足”两头。由于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早晚低温,细菌病毒活跃,人容易生病,重点“捂”头颈与双脚,可以避免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寒多自下而起,传统养生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因为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女性如果过早换裙装,会导致关节炎和多种妇科病。春天还是流脑、麻疹、腮腺炎等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这些疾病的发生虽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但感染后发病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体质和起居调养。不忙脱衣,“春捂”得法,可有效减少发病几率。

据对“春捂”的科学研究,专家提出了一些供人们在实践中便于“操作”的数据,称为“春捂指数”。

一、把握时机

冷空气到来前一两天未雨绸缪。医疗气象学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感冒、消化不良、早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塞、中风等,在冷空气过境时也会骤然增加。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一两小时,再晚便是雨后送伞了。

二、把握气温

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的人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



三、注意温差

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春天的气温变化无常,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日夜温差大于8℃时是捂的信号。

四、持续时间

1~2周恰到好处。捂着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总要减下来。但减得太快,就可能出现“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冻成病”。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升后,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

注意事项

1.衣服要递减

当冬季向春季转换时,人体防卫体系处于“冬眠”初醒之际,因此这一阶段不能急于一下子脱掉衣物,而应一件一件地脱,并根据不同体质,因人而异。

2.“春捂”应“下厚上薄”

古人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实践中认识到,寒多自下而生,因此中国古代养生家提出了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的主张,《老老恒言》也有“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之说,既养阳又收阴,与自然气候变化协调一致,可谓“天人相应”。这也与现代医学所认为的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为差,易受寒冷侵袭的观点相吻合。所以,春天还是以遵循“下厚上薄”为好[1]。

3.“春捂”要有度

“捂”带有一点热的意思,也就是说衣服仍应适当多穿一些。由于春风比冬风柔和很多,因此可以选择一些宽松的款式,既挡风,又透气。但绝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如果衣服穿得很多甚至“捂”出了汗,冷风一吹反易着凉“伤风”。一般来说,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超过15℃就要脱掉棉衣,否则就会超出身体的耐热限度,体温调节中枢就会适应不了,对健康不利。特别是对婴幼儿来说,过度春捂容易使婴幼儿出现“过暖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高热、抽搐、大量水样或血水样腹泻、吐奶,严重者可能发生昏迷、休克甚至死亡。这是由于婴幼儿新陈代谢旺盛,产热量高,如果“捂”过了头,就易诱发中暑。

4.春捂要看当地气象指数。春季何时该捂,必须根据天气而定。一般说,春季早晚气温较低,可适当捂一会儿。而晴日的中午,气温一般都在10℃以上,此时便可适当减衣。只有当白昼气温达到20℃以上,且比较稳定,这时,肌体经过数周的调节,已经逐步适应了节气的变化,即便穿得单薄些也不至于患病。

5.春捂重在下半身。初春季节,因着凉而患病的人很多,其祸根皆因“冷落”了下半身,而引发季节病或旧病复发,尤其是妇科,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病患者明显增多。每年冬去春来因爱美而受凉致病的女性急剧增加;下腹胀痛、月经不调、出血淋漓不尽者大有人在。这都是要“风度”不要“温度”而造成的恶果。所以,为了您的健康,春天还是捂住下身为好。

6.春捂也要锻炼。中医认为,防病如御敌。春捂只是被动防御。要想防疾健身,还必须从春天开始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同时,还要讲究科学饮食和起居。饮食上要注意调养肝气去春火,应该多吃甘淡食物,如黑米、豆类及其制品;蔬菜有菠菜、韭菜、芹菜、油菜和胡萝卜等;果品有栗子、红枣、枸杞和菠萝等。除了春捂有度与药食调理外,还需调养精神,制怒养肝,以防春火萌动。


初春怎么捂才能养生呢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