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外出踏青应防这些病

春季应如何养生。

“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忍饥者长寿,耐寒者体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好注重养生,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没有注意平日的养生。养生保健有哪些好的理念呢?下面的内容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季外出踏青应防这些病,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春季外出踏青应防这些病

1、防感冒和情绪病

清明时节乍暖还寒,细菌、病毒容易滋生,如果这个时候出门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引起感冒。由于市民在外游玩时,忽视了适时增减衣物和劳逸结合,过度的玩耍和劳累,很容易引发感冒。

按以往的情况来看,清明期间前来治疗的患者中,小孩占了很大一部分,家长疏忽照看,加上成年人觉得自身感冒不需要去医院治疗,所以过来治疗的多数是小孩。

医生提醒市民,外出游玩的时候,应带上备穿的衣服以及感冒药,遇到不适时,应该及时治疗,不要影响到节后的工作生活。

另外,由于近段时间天气忽冷忽热、阴晴不定,因此心脑血管、精神疾病、皮肤过敏患者明显增多,同样也成为抑郁、焦虑等精神疾患的高发期。

提醒市民,天气的多变再加上清明扫墓容易使人悲伤、心情不好、情绪低落,还可导致加重一些心脑血管患者的症状。

2、防腹泻

清明节前后出现腹泻的几率也很高。主要原因是外出时误采误食,特别是孩子,易采摘不认识的野花、误食野果。

市民一旦出现腹泻,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消耗体力,补充水分,随身携带腹可安、保济丸等药物,轻微的腹泻只要一两餐不吃就可治愈。www.Ys630.Com

清明时节,饮食上需要遵循抗病毒原则。踏青或祭祀期间,应多喝水,另外要注意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比如小白菜、油菜、胡萝卜、南瓜等。另外还应注意多食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比如蛋黄和豆类等。

3、防过敏

在清明期间,花粉过敏患者平均能占到呼吸科就诊患者的三分之一。

医生表示,一些市民在踏青回来后皮肤就出现红疹、风团等,有的还出现鼻痒、打喷嚏,这些都是过敏症状。加上部分对花粉过敏的市民外出踏青时,并没有做好充足的防御工作,以致中招。

医生建议,为预防过敏发生,过敏体质的市民应避免接触可能引发过敏的环境,也可戴上口罩。饮食上也要注意,不要吃虾蟹、牛奶等容易过敏的食物。

另外还需当心一些带刺的草和草丛中的昆虫,最好穿长袖衣裤及长靴,避免擦伤皮肤。
.

ys630.coM延伸阅读

春季踏青方式来保护眼睛


春暖大地,万物复苏,春天是一个万物都生机勃勃的季节,适合外出踏青。专家表示,对于长期在室内工作,感觉眼疲劳、视力模糊的人来说,外出踏青有几种方式是对眼睛非常有帮助的。

养生攻略:春季四种踏青方式为你护眼

放风筝放松睫状肌

专家表示,放风筝除了引线高翔、舒展身心之外,对预防近视有特殊功效。近距离、长时间用眼引起眼睛睫状肌紧张,是造成近视的主因,放风筝正好让眼睛专注凝视远方,是很好的眼球调节运动。人体的眼球运动常是往下看近、往上看远,放风筝可吸引孩子专注盯着远方高空的风筝看,这种向上看远处某一定点的游戏特性,正可促使睫状肌放松、休息。

踏青视绿恢复视力

眼睛最怕紫外线,游泳不戴墨镜,或在雪地暴露时间过长,都会遭致视力损害,白光、红光对眼睛都有较强刺激,室内灯光,特别是电脑、游戏机、电视荧屏对视网膜均有损害。唯独原野、森林、草地的自然绿色最适于人的视觉,春游到大自然中去踏青视绿,对视力的恢复大有好处。

登高远望防眼肌僵化

专家指出,只有远近视野不断地交互变换,才能保持眼内调节肌肉的灵活伸缩而不僵化。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读书都是近视野,到大自然去远望,是防止眼肌僵化的好方法。

观鸟消除眼疲劳

观鸟赏鸟能在寻觅、追踪飞鸟的过程中,迅速调节视野,变换焦距,对消除眼疲劳大有好处。

清明踏青易招致疾病 应多吃黑色食物


导读:莺飞草长,乍暖还寒,清明时节正是踏青的好时候!同时细菌、病毒容易滋生传播最快的季节,所以病疫多见,如流感、流脑、百日咳、……

莺飞草长,乍暖还寒,清明时节正是踏青的好时候!同时细菌、病毒容易滋生传播最快的季节,所以病疫多见,如流感、流脑、百日咳、麻疹、白喉、流行性腮腺炎等,过敏体质的人有时还出现过敏。所以清明外出时,各位朋友一定要做好保健工作:

清明前后 感冒的人最多

养生专家说,清明外出踏青,许多市民忽视了适时增减衣物和劳逸结合,很易引发感冒,从往年看,清明前后感冒治疗的患者中小孩居多。

从医院了解到,往年清明前后过敏患者平均能占到皮肤科和呼吸科就诊患者的三分之一。

医生建议过敏体质的人应避免接触可能引发过敏的环境,也可带口罩,不要吃螃蟹等容易过敏的食物。

清明踏青 小心腹泻

医生提醒说,清明时节出现腹泻的几率也很高,一旦出现腹泻,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消耗体力,多补充水分。外出随身携带药物很必要。

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但部分人群是不适合吃冷食的。彭万枫建议清明时节饮食宜温,多进食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等时令蔬菜。

养生建议:清明多吃黑

传统养生学讲究春与肝相应,即春季养生应注重养肝。专家建议这个时节可以多吃黑米、黑芝麻、紫菜等黑色食物,不仅养肝还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为防病打下基础。还可适当吃些地瓜、白菜、萝卜、芋头等温胃祛湿食品,吃些荠菜、菠菜、山药等护肝养肺食品。

清明出行 女性须防妇科病

清明时节雨纷纷,外出踏青天气比较潮湿,春季又是女性妇科疾病的多发季节,此时,阴道炎的症状、宫颈糜烂的症状、盆腔炎症状倾巢而出。

清明女性出行需谨慎

首先,清明期间天气往往阴雨绵绵,这样的天气导致许多妇科致病细菌开始活跃,较常见的念珠菌、淋球菌、滴虫、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女性泌尿生殖系统极易受到这些病菌的侵害,再加上内衣、内裤没办法充分暴晒消毒,很容易引发各类妇科疾病,如外阴瘙痒、阴道炎、尿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

其次,清明假期出行人群较多,人与人之间、人与公共场所的物体接触都无法避免,此时如果女性朋友的免疫力稍有下降,就有可能感染妇科疾病!尤其是经期出行的女性朋友,节后突发炎症的可能性则更大。这些,都必须必须要引起女性朋友的广泛重视,同时,出行游玩也要注意休息,避免超负荷运作!

春季踏青放风筝有助预防近视


春季踏青放风筝有助预防近视

近日一项最新研究称,开灯睡觉会使宝宝以后更容易近视,尤其是不到2岁的孩子。

眼科专家介绍,这一说法有一定医学道理,在儿童眼部快速发育的0--2岁,家长应少让孩子在睡觉时接受光照,宝宝对光照若有依赖,可过渡熄灯让依赖慢慢减少。

“开灯睡觉更易近视”有道理

报道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疗中心的理查德·斯通及其同事对479名2--16岁儿童的家长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宝宝两岁前若是睡在黑暗房间,近视比例是10%;若是睡在装小夜灯的房间中,近视比例是34%;若是睡在开着大灯的房间中,近视比例为55%。

从医学角度来看,开灯睡觉会使宝宝尤其是2岁以下宝宝日后更容易近视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因为近视与环境、遗传等密切相关,所以总结的比例未必最确切。

放风筝有助预防近视

暖风微拂,初春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专家推荐,如果青少年儿童想调节眼肌,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形成,首选项目是放风筝。其实并不是说放风筝有针对性疗效,只是这种户外活动有助舒展身心,且能帮助孩子们尽量多望高处、远处。

专家表示,近视眼的产生与过多视近、长时间用眼,从而引起眼睛睫状肌紧张密不可分,而放风筝则能让孩子们将视线延伸转移至高远处,自然调节眼肌,帮助其放松休息。

专家说,城市儿童之所以近视率远高于农村孩子,就是因为他们远近视野交换远不足农村孩子,从而无法保持眼内调节肌肉的灵活伸缩。孩子们的室内活动基本都是视近,所以一定要找机会多望远。

踏青望绿也可预防近视

除了望远之外,望绿对于预防近视也大有裨益。

据了解,人的眼睛最怕紫外线,游泳不戴墨镜,或在雪地暴露时间过长,都会遭致视力损伤;而白光、红光对眼睛也有较强刺激,室内灯光,特别是电脑、游戏机、电视荧屏对视网膜均可能产生损害。

但大自然的绿色却刚好相反,非但不会对人的眼睛有害,反而对协助视力恢复和眼睛休息大有好处。它是非常适合人类观赏的颜色。春季正值植被生长之际,闲暇时去草地、山坡、森林公园等地,所到之处皆满目新绿,养眼又养心。
.

春季踏青,心脏病人能不能旅游?这些事要提前知道!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鸟语花香,正是踏青好时节。现在,中老年人也开始热衷于游山玩水,但是也有一些老人颇为担心,这类老人就是心脏病患者。心脏病患者能外出旅游吗?如果能,在旅途中该注意些什么呢?看完这篇文章相信能解开您心中的疑惑。

心脏病患者能旅游吗?要注意什么?

专家表示,一般来说,不提倡心功能二级的患者进行远游,尤其是要避免剧烈活动如爬山、游泳等;心功能三级者不宜进行长途旅行,可以小范围旅游活动如住处周围的风景区;心肌梗死康复期的患者则建议是三个月里不宜长途旅游等。

出游时,心脏病患者要避免过度疲劳,每天的活动时间不宜超过6个小时,睡眠休息的时间不应该少于10个小时。时间和日程不宜太赶,路途不宜太长,活动强度不宜强。到达目的地之后,要注意休息,多吃水果、蔬菜,预防大便干燥。

此外,患者出行之前建议去医院做一次全面检查,在经过医生确诊病情处在稳定状态时可以旅游,还要确定好范围。

旅游的时候最好有人陪同,随身携带病情摘要、近期心电图、一般急救药。当出现心慌、胸闷、出汗等不适症状的时候,可以及时服药。

有些人容易晕车、晕船,以及出现胃肠炎等,如果不及时治疗,也很容易诱发心脏病。所以要随身带上晕车药之类,如果服药后症状反反复复,应当及时到当地医院就诊。

心脏病患者外出旅游,如何选择适合的交通工具?

外出旅游,心脏病患者不建议乘坐长途火车。尤其是心脏放了支架,心脏装了支架这说明血管狭窄影响了正常的血流,并影响到了心功能,长时间的坐火车,人也感到很疲劳,这样容易引起心脏不适从而加重心肌缺血,在加上火车内的空气不好,含氧量较低,容易引起心肌缺氧,因此要保证有时间休息。

坐火车时间太长,一路的颠簸劳累,加上空气流通不佳,对患者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刺激,会加重原本就缺血和缺氧的心肌负担,进而诱发心脏病。

如果只是短途或是乘坐环境舒适,通风也较好,可以考虑乘坐火车,心胸类疾病患者不是很严重,这种出行方式还是很好的选择,心血管疾病患者出行最好做好准备,例如带上常备药物。火车出行时间较长,特别是长途的旅客,在火车上也应按时服用药物并休息好。

那心脏病患者可否乘坐飞机呢?对于老年人和心脏病患者来说,飞机飞行时间短,不太容易产生劳累和不适,因而也可以减少促使心脏病发作的诱因。飞机其实是不错的选择,不过不宜乘坐小型客机,还有一些医生嘱咐过不能坐飞机的患者,最好避免。

春季养生防百病 六不原则要牢记


立春后人体阳气升发,春季养生防百病必守六不原则。今日是二四节气之立春时气。立,开始之意,立春节气意味着万物复苏的春季开始了。中医养生专家指出,立春过后人体内阳气开始升发,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春季养生防百病要坚守六不原则。

不酸

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因春天本来肝阳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导致肝气过于旺盛,而肝旺容易损伤脾胃。所以,春季饮食忌酸,不宜食用羊肉、狗肉、海鱼、虾、鹌鹑、螃蟹等酸性食物。春季养生宜食用甘温补脾之品,可多吃山药、菠菜、大枣、春笋、韭菜等。

不静

春天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人体应该借助这一自然特点,重点养阳,养阳关键在于动,切忌静.人们应积极到室外锻炼,春季空气中负氧离子较多,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防止动脉硬化。但是需注意的是春练不要太早,防止因早晨气温低、雾气重而患伤风感冒或哮喘病、慢性支气管炎,应在太阳升起后外出锻炼。

不怒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春季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易急躁,要做到心胸开阔,身心和谐。心情舒畅有助于养肝,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也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病等。因此,春季养生要不怒。

不贪欲

老人本来阳气相对不足,而春天是养阳大好时机,如情欲妄动而房事较频,会耗气伤精,进一步损伤阳气,因此老年人在春天应节制房事。

不减衣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不宜顿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老老恒言》亦云:春冻半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春天在起居方面,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我们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不放松

春季养生还要防病保健。特别是初春,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也多有发生和流行。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中,首先要消灭传染源;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三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

颠痫病应注意


在患有颠痫病之后,患者有时候会出现身体痉挛的情况。对于家人来说颠痫病的护理并不是很容易的。其实,对于颠痫患者来说,如果大家能够注意一些问题的话,是对病情的康复有很大的帮助的。那么颠痫病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同时也要学习一下颠痫病的护理方法哦。

得了癫痫病应该注意什么

多进酸食少食盐

酸性食物提供给人体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_6等,有利于神经递质的合成,从而弥补癫痫患者,特别是原发性癫痫患者的一些神经递质的缺乏,减少癫痫的发作。

传统食物中酸性食物大致有:花生、核桃、猪肉、牛肉、鸡、鸭、鹅、鱼、虾、蛋类等等。另外有研究表明:癫痫的发作是由于神经过度放电所致,而当人体短时间内过量地摄入食盐后,高浓度的钠盐可致神经元过度放电,从而诱发癫痫,故人们常常津津乐道的“少盐多醋”的养生之道,对癫痫患者依然适用。

多进食豆类、谷类食物

有研究表明,豆类食物和谷类食物(如黄豆、扁豆、小麦等)富含微量元素锰,多食可补充癫痫患者锰的摄取不足。另据研究表明:正常大脑细胞存在一定量的磷酸酶物质,但癫痫患者的大脑中严重缺乏这种酶,而豆芽中富含硝基磷酸酶物质,故进食豆芽能补充磷酸酶不足而缓解病情。

控制饮水

有学者认为:“间脑是人体体液调节中枢,大量液体进入体内,会增加间脑的负担,从而诱发癫痫。”而且有些癫痫患者往往在憋尿的过程中,突然发病,大概也因为过量饮水后造成膀胱过度充盈,从而产生较强的电冲动,诱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

癫痫发作的急救需采取的措施

1.癫痫小发作时,患者表现为短暂的意识丧失,通常只有几秒钟,没有抽搐痉挛,脸色发白或发红,小孩表现原地打转等,一般容易被人忽视。局限性癫痫通常表现为局限性的,手、脚、面部等处的痉挛抽搐。发现有上述表现的一定要去医院接受检查治疗,按医嘱坚持服药。

2.癫痫大发作时,当病人发生全身抽搐前将要倒地时,患者家属或救助者若在附近,要立即上前扶住病人,尽量让其慢慢倒下,以免跌伤。同时,趁病人嘴巴未紧闭之前,迅速将手绢、纱布等卷成卷,垫在病人的上下齿之间,预防牙关紧闭时咬伤舌部。对于已经倒地并且面部着地的,应使之翻过身,以免呼吸道阻塞。此时若病人已牙关紧闭,不要强行橇开,否则会造成病人牙齿松动脱落。然后救助者可解开病人的衣领和裤带,使其呼吸通畅。为防止病人吐出的唾液或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救助者或家人应始终守护在病人的身旁,随时擦去病人的吐出物。

3.少数患者的大发作,可接连发生,在间歇期间仍是神态晕迷,这为癫痫的持续状态。这是该病的一种危重情况,如不及时抢救,可出现脑水肿、脑疝、呼吸循环衰竭直至死亡的严重后果。一旦发生癫痫的持续状态,如就近有鲁米那针剂,可先一次较大剂量的药物,然后尽快将病人送往医院抢救。

骨折后应注意防肌肉萎缩


突如其来的四川芦山特大地震给灾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深重灾难。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博爱医院院长、已经进驻地震灾区的国家康复医疗队队长李建军教授说:“地震伤员在伤后面临的问题是,怎样避免出现残疾或怎样避免轻度残疾发展为严重残疾。地震伤员康复的基本原则是早期介入、减少残疾、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开发应用其所有的残存功能。在地震伤员的抢救中,早期康复的介入应越早越好。”

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康复专家,第一时间写就地震中常见的脊髓损伤、四肢骨折、脑外伤等主要伤残的康复与护理文章,帮助伤者尽快从伤痛中恢复过来,提高他们生活的信心和自理能力,为他们将来回归家庭和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骨折后注意防肌肉萎缩

四肢骨折是在地震、塌方等灾难中最常见的创伤。骨折后的功能锻炼非常重要,保守治疗和手术后的病人应该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这样能促进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防止关节粘连、肌肉萎缩等,减少残疾。

骨折早中后期的锻炼重点

骨折早期(伤后1-2周内)伤肢较肿胀疼痛,主要锻炼方法是肌肉舒张、收缩活动,原则上除骨折部上下关节暂不活动外,身体其他关节都应适当活动。上肢肌肉的锻炼是用力握拳和屈伸活动手指,反复进行。下肢肌肉的锻炼是收缩和放松大腿肌肉,勾脚踝和活动脚趾,能帮助消肿。

骨折中期(2周后)伤肢肿胀消退,局部疼痛逐渐消失,应继续肌肉的舒缩活动,同时逐步活动骨折上下关节,动作应缓慢,活动范围由小到大,逐步加大活动力量和范围,要特别注意的是关节活动不能太剧烈,同时应询问医生哪些活动不能做。

骨折后期(骨折愈合后)主要是加强伤肢各关节的主动活动锻炼,使关节能迅速恢复正常的活动范围。对活动受限的关节要特别加强锻炼。

常见骨折的功能锻炼方法

1、上臂骨折(肱骨干骨折)骨折固定后,开始练习指、掌、腕关节活动,并收缩上臂肌肉,不要旋转上臂,不要提东西。2-3周后练习肩、肘关节活动,骨折后期全面练习肩肘关节:如用伤肢摸对侧肩部,摸后脑、划船动作等。

2、前臂骨折(尺桡骨骨折)初期可练习手臂的肌肉活动,用力握拳,用力伸开手指。2-3周后开始练习肩肘腕等关节活动,范围和力量逐步增加,不要做前臂旋转活动,后期可练习前臂旋转活动,充分练习各关节活动。

3、下肢骨折(股骨骨折、胫腓骨骨折)手术固定后,早期抬高伤肢,做大腿肌肉收缩活动,根据医生指导活动膝关节等关节,什么时候下地听从医生指导。下地后开始不能完全用力,应使用双拐或单拐,用单拐时拐应放在好腿的一边。骨折完全愈合后,可以完全用力。

总之,功能锻炼以肌肉关节的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主动的肌肉和关节活动可以防止肌肉萎缩,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加强重点关节的锻炼时,也不能忽视周围的关节,如腕关节骨折,既要活动腕关节,也要注意活动手指关节和肩、肘关节。功能锻炼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每个病人的伤情、年龄、身体条件、营养状态都不一样。功能锻炼从手术后一直到完全恢复应贯穿始终,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半途而废。如有明显不适,应找医生指导。

年轻脑外伤患者更易康复

颅脑外伤的临床症状表现是由受伤的轻重程度决定的,轻微颅脑外伤仅有头皮血肿,而严重脑外伤则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嗜睡、昏睡、昏迷等。其他表现如头晕目眩、耳鸣、记忆力减退、易疲劳、失眠等也很常见。

多年的康复治疗经验告诉我们,年轻脑外伤患者的康复价值更大,经过正规有效的康复治疗,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脑外伤的康复内容包括卧床期的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翻身、起坐、平衡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语言训练、认知训练、心理辅导以及进食、穿衣、大小便护理、呼吸和皮肤管理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正确的卧床姿势很重要

脑外伤早期常常要有一定的卧床时间,长期卧床会出现一定的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变形、骨质疏松、坐起时头晕等症状,严重影响将来的功能恢复。病情稳定后要尽量减少卧床时间,防止功能废用。卧床时保持正确的姿势非常重要,推荐侧卧位,并且定时翻身、拍背。

发病初期每2小时翻身1次

长期卧床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及时翻身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出现褥疮。发病初期肢体无法活动的病人要每2小时翻身1次。长期卧床的病人也要及时进行翻身。

长期卧床后坐起时要缓慢

发病后早期初次坐起或长期卧床要坐起时,为避免产生体位性低血压,应采用逐渐增加角度的被动坐起方法。可先将床头摇起15度至30度,休息3-5分钟,逐渐加大角度,每次增加10-15度,增加坐位时间5-10分钟,争取经过2-3天的练习,在床上坐直达到90度位。当病人可坐直90度并能保持30分钟后,即可开始练习独立坐位及转移动作等。

每天做2次关节活动度训练

对于卧床病人,应进行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练习。关节活动范围练习可每天做2次,每个关节10次左右,手法要轻柔、缓慢。

亲情呼唤有助觉醒

脑外伤病人经常存在意识障碍、不清醒、主动运动差等情况,给予适当的感觉刺激有促进觉醒、诱发运动的作用。感觉刺激包括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可以通过洗澡、翻身、做运动、按摩等给病人以触觉、深感觉刺激;与病人说话、亲情呼唤、听收音机、看电视、看照片等刺激,有一定促醒作用。

不要急于下地走路

步行练习包括迈步练习、使用手杖及助步器步行、使用矫形器步行等。脑外伤病人步行训练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要能坐稳、能站起及站稳,同时患腿能迈步、重心转移到患腿、患腿支撑、健腿跟上,才能完成一个步行周期。否则不要急于过早下地走路。早期应在平衡杠内步行,逐渐过渡到平地步行训练。

不可忽视听力损伤

由于听觉器官的大部分包埋在头颅中,因此在地震造成的伤残中,听力损伤往往与颅脑外伤合并存在。这类损伤的早期往往被脑外伤的其他症状所掩盖,不容易被发现。待脑外伤危险期过后,才表现出相应的症状,例如耳鸣、耳聋、眩晕,部分有颞骨骨折的病人会出现面部肌肉的完全或不完全瘫痪。

外耳的损伤一般不会造成听力下降。中耳损伤主要是鼓膜破裂和听骨链中断,听力的下降不会超过60分贝,大声说话可以听得见,也能听得清、听得懂。在护理时,注意在耳道口放置消毒棉球,防止灰尘和洗头洗脸水进入耳内,只要不出现感染,鼓膜穿孔大部分可以自动愈合。听骨链的中断日后可以通过手术修复,听力也就随之恢复,不会留下永久性的听力损伤。内耳、听神经和听觉中枢受伤导致听力损伤的主要特征是对言语声分辨能力的下降,伤员能听到人们说话声,但不能分辨其中的意思。这类听力损伤的康复措施是待听力损失稳定后,通过配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补偿已经损失的听力。对于言语没有发育完全的小儿来说,还要及时进行言语康复训练,防止语言障碍的发生。

脊柱脊髓康复伤后即开始

脊柱脊髓损伤也是地震伤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康复治疗从伤后第1天就应该开始。内容包括:重建脊柱稳定性,外固定、手术内固定、脊髓脱水治疗等。另外还要注意对全身的管理,防治多系统功能障碍,预防压疮、垂足、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康复治疗包括三个时期:

1、急性不稳定期(损伤后或脊柱脊髓术后约2-4周):在急性不稳定期,康复训练每日1-2次,训练强度不宜过量。

这个时期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呼吸功能训练、运动训练、膀胱功能训练。

2、急性稳定期(急性不稳定期后至伤后8周左右):本时期应强化康复训练内容,每日康复训练时间总量应在2小时左右。此期临床主要治疗已基本结束,伤员脊柱与病情均已稳定,康复成为首位的或唯一的任务。

3、慢性期(伤后两个月以后):在早期康复结束后,根据伤员情况可以进行一定时间的后期康复训练,其目的是引导伤员回归家庭和社会。

春季外出踏青应防这些病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