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保健 > 小寒到大寒养生饮食 > 导航 > 小寒到大寒养生饮食

专家提醒大寒到 防寒防病迎新春

小寒到大寒养生饮食。

天天常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逢君莫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自有人类文明以来,长生不老是很多人的目标,不注意平日的养生,好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养生保健这方面的知识您掌握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专家提醒大寒到 防寒防病迎新春”,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防寒防病迎新春

1、大寒更须防心脑疾病

大寒时节历来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时期,民间有古谚流传“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

此时大多数上班族又迎来了一年之中工作最繁重的关头,在这冷寒时节,该如何养护身心。

气温剧变尤须护心护脑,冬天是天寒地冻、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的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在此期间,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极易加重或发作。

据统计,在大寒节气中,心肌梗塞、脑卒中的发病率均达到全年最高水平。此外,一些血管弹性较差的高血压患者,在大寒时节一天之内的血压波动往往会增大,而很多患有老慢支的病人只要稍不留神,也容易在此时节旧疾复发。体虚年高的人最好居住在温暖的室内,尽量减少出门或冒触风寒。从室内到室外,但凡温差较大时,不妨要先在门廊里适应一下冷空气,再出门也不迟。wWw.YS630.CoM

2、保暖滋阴润燥不可少

大寒期间养生的另一个重点在于滋阴。

大寒节气,正是一年之中最干燥的时期,白天平均空气湿度一般低于50%,有时室内甚至只有30%左右,很多呼吸系统有“老毛病”的人经常会有咳嗽痰多、痰液粘稠、咳痰不净的感觉。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则容易造成血粘度增高。更严重的是,如果因为高血压、年老等造成血管弹性功能下降,还容易诱发心梗、脑梗、脑出血等危险情况。

3、大寒到感冒多、甲流多

大寒期间也是感冒、肺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哮喘、肺气肿的人要格外注意。由于持续的低温,使得皮肤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的工作量增大,容易诱发高血压和心脏病。干燥寒冷的气候,还容易使老年人患感冒、肺气肿和支气管炎。

如果室内经常开暖气或空调,除了要经常开窗通风外,最好再使用一些空气加湿器之类,以提高空气中的湿度。在晚上睡觉时,如果使用电热毯,也尽量不要开过夜或开得太热。

此外,在冬天,人应该有意识地增加饮水量,千万不要等口干后才想到去喝水。专家建议在入睡前和起床后,都应先喝一杯温水。而在沐浴前后最好也能各喝一点水,以补充人体流失的水分。

心血管患者忌情绪波动。民间俗有“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的说法。这也就是说,只有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人体才能抵御得住严冬酷寒的侵袭。

说,大寒养生着眼于“藏”。人们在此期间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保持精神安静、心绪安宁,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尤忌情绪过度波动。

值得一提的是,大寒时节正处于元旦后、春节前,对于上班族来说,正是一年之中工作最繁重的时候,人体极易疲劳,耗精伤神。因此,在这一段日子,尤其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平静。对于老年人来说,更应注意避免过喜或伤心,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气血和顺,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降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

.

相关阅读

提醒:欢度新春佳节应谨防6大意外


导读:新春佳节是最值得期盼的节日,此时人们都沉侵在喜悦之中,但是,欢度新春时最易疏忽大意,一些想不到的意外随时可能发生。今天小……

新春佳节是最值得期盼的节日,此时人们都沉侵在喜悦之中,但是,欢度新春时最易疏忽大意,一些想不到的意外随时可能发生。今天小编总结了节假日期间最容易发生的意外。我们不妨未雨绸缪,以免让意外扫了兴致。

冻伤。春节正值严冬季节,外出走亲访友次数又多,难免会暴露在严寒之下。但是,当室外温度低于4℃的时候,就要多加小心了,否则很容易冻伤,轻则出现脸色苍白、浑身发抖,重则意识混乱,对肌肉、神经以及骨骼造成损伤。

建议:外出时有几处需要重点保护,即头部、颈部、手脚和腹部,平时可以经常揉搓这些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抗寒能力。衣服鞋袜不要过紧,如果衣物因出汗或雨雪浸湿,最好尽快烘干。如果手指、耳朵等处出现红肿、发痒、青紫等症状,切忌用热水泡,应该用37℃~43℃的温水浸泡,然后涂抹润肤霜,严重者应尽快就医。

跌伤。节前大扫除时,登高擦灰、装饰家居等,很容易跌伤。在美国,每年有13万人因节日装饰而受伤,其中5800起因装饰发生高空坠落,此外,每年还有2000人被电线绊倒。

建议:起身、起床时动作要慢,如果感觉头晕、血压不稳定,应先坐一会儿;保持地面干燥,同时在厕所、厨房等容易积水的地方铺上防滑垫;不在栏杆周围、楼梯等危险的地方追逐、奔跑;扫除时不要乱放工具,以免绊倒;电线最好靠墙放,或用胶带固定在地上。

食物中毒。春节期间经常大鱼大肉、胡吃海喝,肠胃本来就变得脆弱,如果此时食品的制作或储存稍有不当,就易造成食品安全隐患。轻者腹泻呕吐,严重的甚至会休克死亡。

建议:烹饪时,生熟食品一定要分开,接触生鱼、生肉、鸡蛋后要洗手;聚餐时,避免暴饮暴食,以免胃肠功能紊乱,增加患病风险;剩饭剩菜要及时放进冰箱冷藏,隔夜的食品要彻底加热后再吃;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要设法催吐,并尽快到医院就医。

流感。每年秋冬,有20%以上的人会患流感,其中二月份为高发期。

建议:勤洗手、多运动是最简单的预防措施,尤其是对于抵抗力差的老人、小孩来说,能降低感染风险。此外,假日聚会多,要注意勤开窗通风。如果感冒严重,尤其是高烧38.5℃以上,一定要去医院检查。

火灾。据公安部消防局数据,2011年除夕夜零点到正月初一上午8点,全国共发生火灾5945起,直接财产损失1300余万元,而去年的除夕到正月初四这段时间内,也曾发生4845起火灾。其中,燃放烟花爆竹不当是导致火灾发生的主要因素。

建议:燃放烟花爆竹时,应当避开易燃易爆物,也不要在加油站、液化气站、仓库等场所附近燃放;注意电器防火,禁止插线板超负荷使用;开火做饭时家中一定要有人;不要在床、沙发等地方吸烟;如果外出,离开前应检查液化气罐阀门、所有插头是否关好,屋里是否存有易燃物。

拉伤。根据美国消费产品安全委员会统计,每年约5.5万人因提行李而颈背受伤。在我国的春运大潮中,背着大包小包,过度负重的人也不在少数。

建议:行李箱最好选择材质较轻、带有轮子和把手的;如果行李较多,可以分装在几个较小的行李袋里,分散重量;身上背的要轻些,最好选填充海绵的背带,防止勒伤;在托举行李时,行李箱尽量靠近身体,背部及腰部挺直,双膝要弯曲,借用腿部肌肉力量托举,将带有轮子的一侧先放到行李架上;拖动行李时不要急速行进,不要提着行李箱上楼梯,也不要长时间搬运沉重的行李箱。

每逢新春佳节之际,以上这六个意外是最容易发生的,希望朋友们在欢度佳节时要格外留意,以免出什么意外。

专家提醒:节日吃喝要讲科学


春节一天天近了,家家户户开始大包小包地采购年货,成箱的各种饮料、花样繁多的各类零食被搬回了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提醒市民,节日里喝饮料、吃零食要讲科学。每逢节日,酒精饮料和甜饮料就十分畅销。营养专家范志红说,这些饮料并不健康,营养价值低而能量过高,对人体无益。她建议大家过节时喝些不含糖的健康饮料,如玫瑰花茶、菊花茶、大麦茶、乌龙茶、红茶、绿茶等,这些饮品味道清香、帮助消化,餐后饮用有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脂;对于偏爱甜味饮料的人,不妨喝些纯果汁、山楂果茶、甜豆浆和乳饮料,营养价值比碳酸饮料高;如果想喝酒助兴,可以选择红葡萄酒,它含有的多酚类物质具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同时注意不要过量饮用,100毫升左右(也就是高脚杯多半杯)是合适的量,多了一样会对心脏有害。节日餐桌上少不了各式各样的零食。范志红提醒,传统的节日零食多是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像糖果、膨化食品、糕点等,在正餐很丰富的情况下,再摄入高热量的零食,会给消化系统增加负担。因此,宜选择高纤维的食品,最好是热量偏低而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如鲜水果、酸奶、香菇干、海苔片、红薯、荸荠等,坚果类营养价值高但热量也高,每日宜控制在半两左右。

营养专家提醒 早餐的最佳搭配


忙碌的现代人总是认为午餐吃好的,早餐不必吃或是少吃点没问题。但多项研究表明,不吃早餐危害巨大。那吃什么早餐才是对身体有益,怎样搭配早餐才是最佳?对此,营养专家提醒,一份好的早餐应该符合以下五个标准。

1.包含淀粉类主食。

富含淀粉的食物在身体中都能转化为葡萄糖,而葡萄糖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因此,馒头、面包、燕麦片、面条、包子、杂粮粥等淀粉类主食能保证一上午的工作效率,而且对胃有保护作用。

2.蛋、奶、豆类任选其二。

食物中蛋白质的质和量、各种氨基酸的比例,关系到人体各种蛋白质的合成与组织更新。因此,早餐中最好要有奶类、蛋类、豆类中的两种,它们不仅能提供充足的蛋白质,还可延缓胃的排空速度,延长餐后的饱腹感。

3.适量吃点油。

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而胆囊需要小肠内有高脂肪或高蛋白食物时,才会分泌胆汁。因此,若早餐缺乏脂肪和蛋白质,胆囊就无法排出胆汁,久而久之,可能会诱发胆囊炎。因此,早餐应该吃点油,比如切几片肉佐餐,或者在菜中拌勺橄榄油,都是帮助胆汁排出的好方法。营养专家推荐,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吃个鸡蛋。

4.要有水果蔬菜。

早餐吃点果蔬可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天然抗氧化物,可保持身体健康、维持肠道正常功能。因此,好的早餐中,水果蔬菜至少要有一样。

5.吃少量坚果。

坚果中富含钾、钙、镁、铁、锌等矿物质,还有极其丰富的维生素E,能够降低慢性病的危险。此外,坚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心脏健康。因此,每天早晨一小把坚果,能让早餐的营养升级。当然,坚果还是高脂肪食品,不能吃过量。

很多人可能有顾虑,早上时间紧,怎样才能吃得营养全面呢?其实,像馒头、豆沙包等主食可以冻在冰箱,早上微波一下就能吃了。如果没时间烹调蔬菜,也可以随身带个水果。至于肉类,酱牛肉、卤鸡心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可以提前准备好。夹鸡肉片、西红柿和生菜的三明治就是一种营养很均衡的早餐食物,再加一杯牛奶和一小把杏仁,就更完美了。蔬菜馅包子、豆浆、水煮蛋外加一碗核桃芝麻糊则是一道很好的中式早餐。

专家提醒:勤动脚踝护心脏


脚踝分布着淋巴管、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既是脚部血液流动的重要关口,又是联系人体足部和身体的交通枢纽。柔软而有弹性的脚踝有助于静脉血液回心,相反,如果脚踝老化僵硬,容易导致血液回流不畅,从而加重心脏负担。

中医学认为,经常活动踝关节,不仅可以刺激脚踝上的商丘、解溪、中封、昆仑等穴位,还可刺激足部的涌泉、太冲、隐白、内庭等穴,调理疏通了人体近半数经络,既能运行气血、补益肝肾,又能防治高血压、便秘、眩晕、失眠、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病症,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因此,每天不妨抽点时间做做踝关节运动,可缓解高血压症状,还能够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加回心血量,从而起到保护心脏、预防中风等作用。

1.旋踝:自然站立,其中一脚站立,另一只脚旋转画圈,双脚交替进行,也可取坐立或仰卧位进行,最好是站立旋踝。每日一次或早晚各一次,每次15分钟左右。

2.拉伸回勾:取坐位,呼气时一脚着地,另一只脚向前下方伸直,尽量伸展脚踝前端的肌肉和韧带,保持姿势约1分钟;吸气时脚尖尽量回勾,保持姿势约1分钟。呼吸速度不宜太急,两脚交替,各做10次。

3.踮脚:两脚脚尖前1/3着地,其余2/3悬空站立,踮起脚尖,放下;再踮起,再放下,重复10次。

这种锻炼方式没有太多限制,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无论是公园还是办公室或者在家看电视的时候也可以做。但需要注意的是,活动脚踝时速度不可太快,切忌用力过大、过猛,以防踝关节软组织损伤。


专家提醒:天气转冷护好关节


随着天气转冷,关节炎又要让很多人“痛苦不堪”了。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张奉春表示,目前,仅骨关节炎在我国就大约有5000万人以上。关节炎是一大类疾病,并不单纯指一个疾病,但在中国老百姓的概念中就是风湿、类风湿,实际各种原因引起的关节炎都属于关节炎,最常见的是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而类风湿关节炎是对人体伤害最大的一种关节炎疾病,美国统计过,我国最近也统计过,造成劳动力丧失的第一位疾病就是关节炎。

诱因

痛风、关节受寒都易引发关节炎

天已渐凉,但仍有不少女孩喜欢穿靴子、短裙或短裤行走在秋风中。虽然看上去很“动人”,却不知经常将膝关节、肩关节、腰椎等暴露在寒风中会对身体产生很多不良影响。

张奉春说,秋冬季不注意腿部保暖很容易诱发类风湿关节炎,“我国目前约有500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患病的高峰年龄主要在40-50岁,以女性居多。所以女性从年轻时就要注意关节的保暖问题。”

而对于男性来说,痛风也越来越普遍,这导致了痛风性关节炎的患病率越来越高。以前是年龄偏大的人发病高,现在年轻人也很多。刚开始是尿酸增加,随后尿酸结晶就造成痛风性关节炎。

防治

类风湿关节炎可以控制

由于类风湿关节炎不可治愈,很多人都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抱有消极心态。对此,张奉春表示,类风湿关节炎并不是癌症,如果治疗得当完全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患者在面对类风湿关节炎时首先应保证良好心态,坚持长期去医院随诊。在治疗取得一定效果后应该有医生评估是否应该停药,擅自停药很容易引起病情的反复。

张奉春表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目前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物理治疗大多只能起到镇痛作用,而手术治疗对适应症要求非常严格。药物治疗也分两大类,第一类是镇痛类药物,最常用但并不能阻断病情的发展;第二类则是改善病情药物,能部分阻断疾病的进展。另外,近几年出现一类生物制剂,运用靶向疗法,抗炎作用非常强,代表药物是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这类生物制剂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起效快,用药后几天甚至一天症状就能缓解了。其次是治疗效果强,传统药物治疗只有60%-70%有效,生物制剂可以达到70%-80%,传统药物治疗只部分缓解,总的情况缓解50%,用这个药物可以缓解到70%、80%甚至百分之百缓解。“国外最近的一些研究资料表明,用传统的药物治疗尽管临床症状都消失了,但一部分病人的骨头破坏还在继续,而生物制剂可以控制临床症状并停止骨头破坏,早期用生物制剂可以使关节不变形,比较有利于患者管理自己。”

■提问

阴雨天关节酸痛不都是关节炎

Q阴雨天关节酸痛就是关节炎前兆吗?

张奉春:阴雨天关节酸痛,不一定就会患关节炎。但阴雨天关节酸痛的人群中有的可能会发展为关节炎,但也有些人只是受凉后关节的不适,严格意义上说不一定就是关节炎。但建议阴雨天关节酸痛人群尽早去医院检查,及早鉴别是否患有关节炎,尽早治疗才能尽早控制疾病发展。

关节炎的前兆一般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关节肿胀,如果出现持续的关节疼再伴有关节肿痛,基本可以肯定患有关节炎。最经典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方法,我们按美国风湿病学会的定义,关节肿痛持续6周以上。完全按这个标准虽然有时无法早期诊断,但我们强调一旦有关节肿就要小心,通常有关节问题,而且很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

■防护

别老是一只手拎重物

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保护关节,对于关节炎患者也有利于控制病情的发展。

坚持适当锻炼:选择能增加关节灵活性、伸展度以及加强肌肉力度的运动项目,如游泳、散步、骑自行车等,运动过程中注意防止关节承受不恰当的外力。

避免关节的过度使用:如尽量分担负重(用两只手拿重物),使用大关节(如推门时,尽量使用肩而不是手),站立时保持良好的姿势。膝、髋关节炎患者避免长久站立、跪位和蹲位。由坐位站起时,双手扶撑支持物或膝盖。

注意患病关节的保护:对患病的关节应妥加保护,勿再损伤或活动过度。首先应给关节以足够的休息,必要时可用支架来减轻关节的负担,如肩或肘关节疼痛严重者,可使用三角巾悬吊患肢,局部热敷也有助于缓解疼痛,促进恢复。穿有弹性的鞋,用适当的鞋垫,也可穿戴护膝或缠绕弹性绷带,都可减轻疼痛。颈椎骨关节炎病人避免长期伏案、仰头或转颈,睡眠时用适当高度的枕头;腰椎患者最好睡硬板床。

使用辅助工具:可以使用手杖、助步器等辅助工具,以提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独立性,不至于因关节疼痛而活动受限。

专家提醒:开灯睡易患癌症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开灯睡觉的儿童或者生物钟自然睡眠模式受人造光线干扰的人,患癌症的可能性比平常人要大。人造光线对人体的破坏性影响会降低人体降黑素的水平。降黑素通常会在夜晚增加,可以保护细胞免受损伤,否则细胞很容易受到肿瘤的破坏。

研究人员在伦敦举行的儿童白血病大会上提出了儿童白血病发病率增多与夜晚暴露在灯光下的关系。尽管研究人员对儿童患白血病的真正原因目前还了解不多,但他们认为环境因素在儿童患白血病方面起着极大的负作用。由得克萨斯大学教授鲁塞尔・莱特领导的研究小组表示,与100年前相比,现在人们夜晚暴露在人造光线下的时间要多得多。

在夜晚,光线会使自然生理节奏陷入混乱状态,这种生物钟控制着动物和植物24小时循环不停的生物进程。这种破坏会抑制降黑素在夜晚的正常分泌。降黑素的分泌主要集中在晚上9点至早晨8点之间。莱特教授称降黑素的减少一直与癌细胞生长及其增生有关系。莱特教授说:“我们在一个要么亮要么暗的环境中生长。降黑素会在夜晚急剧增加,这有助于人体休息和新陈代谢。如果人们夜晚暴露在人造光线下,那么他们分泌降黑素的能力就会受到限制。一旦上床睡觉,你应该把灯关掉,直到第二天早晨醒来。如果没有降黑素,癌细胞生长及癌细胞对DNA破坏的速度就会加快。作为一种抗氧化剂,降黑素能够保护DNA免受氧化作用的破坏。而一旦受到破坏,DNA可能会出现变异,就有可能出现癌变。”

莱特教授称,尽管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过多的人造光线是儿童(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儿童)白血病发病率增加的罪魁祸首,但确实是一个非常可能的原因。他说,人们认为使用电光理所当然,但他们没有想到电光是毒品,是环境污染物。过多的电光确实有影响,人的一生当中使用电光千万要谨慎,夜晚睡觉不要开灯。不应该允许孩子开着灯睡觉,你们同样应该注意,夜晚也尽量少开灯。

以前的研究表明,一些夜晚在电光环境下工作的人患乳腺癌的概率就要比常人高。研究同时表明,盲人患癌症的可能性一般比较低。盲人由于夜晚不用电灯,因此降黑素的分泌过程不受影响。伦敦皇家学院视觉神经系统学教授拉塞尔・福斯特说,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命都具有24小时往复循环的生物钟的基因。拉塞尔教授说:“生物钟控制或改变我们的睡眠模式、警惕性、情绪、体力、血压以及我们生理和行为的其它方面。”进入20世纪以来,儿童白血病发病率急剧上升,而且患者多为5岁以下的儿童。5岁以下儿童白血病的发病率在20世纪下半叶增加了50%以上。

专家提醒:秋季食蟹有禁忌


“秋风响,蟹脚肥”。金秋时节,正是食蟹的大好时节。但养生保健专家提醒说,秋季食蟹有禁忌,不可食生蟹和死蟹,如不注意轻者中毒,重者死亡。

养生专家张东生表示,秋季是河蟹大量供应的季节,河蟹味美,营养丰富,含有大量蛋白质及钙、锌,还含有较多的铁、维生素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可食生河蟹。因为河蟹是在淤泥中生长的,以动物尸体和腐殖质为食,它的体表、鳃及胃肠道中布满各种细菌。因此,在食用前应清洗干净,蒸熟煮透后再食用。

由于活蟹价格较高,有些人会买些价格便宜的死蟹食用。养生专家特别忠告说,蟹死后,其僵硬期和自溶期大大缩短。蟹体内的细菌会迅速繁殖,并扩散到蟹肉中去。在弱酸条件下,细菌会分解蟹体内的氨基酸,产生大量组氨和类组氨物质。组氨会引起过敏性食物中毒,类组氨会使食者呕吐、腹痛、腹泻。因此,要忌食死蟹。

养生专家还表示,蟹不仅味美,还是一味治病良药。中医认为,河蟹性寒,味咸,具有清热散结、生精溢髓、和胃消食等功效,可用于跌打损伤、产后腹痛、黄疸、疟疾、健忘、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状,但脾胃虚寒者、过敏体质者,以及慢性肠炎、疥藓等皮肤病患者,均应少食或不食。

专家提醒大寒到 防寒防病迎新春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