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注意事项 > 导航 > 夏天饮食养生注意事项

夏天饮食养生注意事项

2019-11-06

夏天煎中药三大注意事项

养生注意事项。

天下只有养生之道,没有长生之药。随着生活的提升,养生已经成为社会性的关注焦点,作好了养生我们的生活质量才更好。就中医养生话题,您是如何看待的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夏天煎中药三大注意事项”,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本文导读:夏天煎中药要注意,泡药材不能超过半小时、药材保存最好不要超过半小时,下面我们来看看夏天煎中药三大注意事项。


中药材的存储与煎煮,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讲究,现在已进入夏季,夏天煎药药材不能超过半个小时,夏季保存药材最好别超过一个月。下面我们来看看夏天煎中药三大注意事项。

1、泡药材别超半小时

在煎煮前浸泡药材有利于其有效成分溶出,药效更佳。但要注意,不同类药材浸泡时间不同。红花、鱼腥草等花草类药材,浸泡15~20分钟即可。浙贝母、淮山药等根茎类药材,因富含淀粉,需稍微久一些。但一服药里通常是含多种中药,因此要采取 折中 原则。即先大致分类,兼顾大多数药材的特性即可。另外,不同季节药材浸泡时间也不同,比如,春秋季一般泡30~60分钟,冬天不超过60分钟即可,而在炎热的夏季,药材浸泡过久容易变质,一般控制在30分钟以内。

2、存药最多一个月

在潮湿闷热的环境里,药材容易受潮、生虫。小包药材放置在通风阴凉处即可,而新鲜植物药材和动物类药材要单独包好放入冰箱冷藏。蛤士蟆油即广东人俗称的 雪蛤膏 在夏季室温中可能变质,需放入冰冻室保存。人参等可以用宣纸包好后放米缸内保存。总的来说,夏季保存药材别超过一个月。


加热时,应把药液放入蒸锅、电饭煲隔水蒸,而不是用微波炉加热。袋装中药从冰箱里拿出后,可放在一个稍大些的容器里加500毫升左右开水浸泡5分钟,再换一次水,使药液 热透 。

夏天煎中药,要注意上面介绍的三个事项,把握好泡药材时间、正确保存中药材。

相关阅读

煎中药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中药是我国传统的治疗方式,而且最重要的是中药制剂没有很大的副作用,但是在熬制的过程中,正是因为很多人没有一个很好的熬制方法,没有把握好熬制的时间,中药的药效却不能发挥到极致。所以下面我们就讲解一下煎中药的方法。

 1.煎药用具:煎煮中药最好用砂锅、陶器、瓦罐,因其导热圴匀,热力缓和,锅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量少,不易发生化学变化且价格低廉。也可用搪瓷器皿、铝锅、不锈钢锅、铁锅、铜锅等煎煮药物。

 2.煎药用水:煎药用水以洁净为原则,自来水、井水、纯净水、蒸馏水圴可。用水量多寡有多种计算方法,但常用的是目测,煎药时观察加水量超过药面2-3厘米即可;另外一种以每克药材加水10毫升为标准来粗略估算需水量。

 3.煎药火候:煎药火候分“武火”、“文火”。武火指火势急,火力猛,温度上升快,水分蒸化多的一种煎法。文火指火势缓,火力弱,温度变化不大,水分蒸发慢的一种煎法。一般煎药先用武火煎沸,后改用文火再煎10-15分钟即可。但有些方剂如解表剂、清热剂、芳香药为主的方剂只用武火,不宜文火久煎。而厚味滋补类方药宜文火久煎,以使药味尽出。此外附子、狼毒、乌头等有毒药宜慢火久煎,以减低其毒性。

 

 4.煎药方法:一般煎煮方法,首先将药物置于容器中,加冷水浸泡20-30分钟,然后加盖放火上加热煎煮。先用武火煎煮,再用文火煎煮。在煎煮过程中,要注意适度搅拌,以免糊锅,同时也能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率。但不宜过于频繁打开锅盖子,以尽量减少挥发性成分的丧失。文火煎煮10-15分钟后,滤取第一次药液;然后加热水适量,依上法煎煮,取第二次药液。将两次药液混匀,依医嘱服用。

 以上就是煎中药方法,中药的熬制可以说是一门艺术,熬制的火候不够,药效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熬制的火候过了。中药的一些成分都会挥发掉了。所以在煎中药的时候,把握一个正确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煎中药注意事项 煎中药的碗底汤液不宜弃


煎中药注意事项

煎药煎药,煎药是门很深奥的学问。需要学习的内容多不胜数,更有许许多多的小细节,如果一旦将其忽略,就会导致这一锅药煎煮失败。甚至将有益疾病的成分转变成对身体不利的成分。

1、煎药前要浸泡

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小时左右。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可达2~3小时。夏秋季节可根据情况适当减少浸泡时间。

2、煎煮要煎数次

一般而言,煎煮2~3次。煎煮次数太少,提取不完全,药材损失大,煎煮次数太多,不仅耗工和燃料,而且煎出液中杂质增多。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的有效成份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但对于药量较大的处方或滋补性药材,在两次煎煮后可能存留的有效成份较多,可再煎第三遍,改为一日3次服 用,以节约中药资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

3、煎药的温度要注意

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的时间要注意

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15分钟左右。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5-1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20-30分钟。

7、其它注意事项

煎煮过程中应认真执行,注意防火,防毒,防煤气中毒,防止活力过猛使药物溢出等,避免出现煎干或煎糊现象。对于不易溶解的药可不时顺时针搅动,若已经煎干则宜加新水重煎,若已煎糊则应另取饮片重新煎煮。经改进过的电砂锅方便了许多,不少患者仍嫌自身在家煎药麻烦,可适当选择药房或医院代煎。近年来中药经过现代工艺加工的颗粒剂也是不错的选择。

8、煎中药的碗底汤液不宜弃

正确的作法是再往泥糊状沉淀物中加点水,并搅混,将此混浊液再服完,是合适的。中医药学有很多同时含甘草和黄连的着名方剂,如《伤寒论》中黄连汤(方为黄连、干姜、 桂枝、半夏、党参、甘草、大枣),葛根黄芬黄连汤(方为葛根、黄芩、黄连、甘草),《保命集》中的芍药汤(方为芍药、黄芩、当归、槟榔、黄连、大黄、木 香、甘草、肉桂)等方,煎得的汤液,放置后碗底出现的泥糊状物,可以加水搅混再服,或者干脆将整碗汤液搅拌后再服,不弃为宜,其它含此二药共煎所得汤液,均按此法服为宜。

5、留取药液量有讲究

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或少量频服。药煎好后应趁热及时滤出药液,以免因温度降低而影响煎液的滤出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滤药时应压榨药渣,使药液尽量滤出。

6、特殊药的煎煮

其中还有一些需要特殊煎煮的中药,例如先煎、后下、烊化、包煎等,就是特殊的煎煮方法。这里我们不一一过多的赘述。以后有机会,我们必然一个个为大家讲。

中药泡澡6大注意事项


导读:中药泡澡6大注意事项,中药泡澡是通过水中放中药,人泡在其中,出汗,交换,达到吸收的目的,有祛病强身等功效。中药泡澡6大注意事项,一起来了解下。

《黄帝内经》中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对因外邪侵入而致病者,用热水浸浴,使之出汗,让邪从汗出),《礼记》中有头疮则沐,身有病则浴,清朝着名外治大师吴尚先在《外治医说》中将药浴细分为洗、沐、浴、浸、浇、喷等,认为内、外、妇、儿、五官科之疾,皆可用药浴法。

中药浴是根据中医辨证,将选择的中草药煎成汤液,稀释后进行沐浴的一种水疗方法,属于中医外治法中的一种。中药浴操作简单,廉价无痛苦,只要在医生指导下选对药、按正确的方法使用,相对而言安全可靠,能避免其他给药途径所引起的毒副反应,便于患者实施自我药疗。

中药泡澡的步骤

1、用5000CC的水,浸泡这些中药材20分钟。

2、泡完后再开火,将药材与5000CC的水一起煮滚30分钟。

3、再把中药材的渣渣整个沥掉,剩下这个热滚滚的药汤,就是我们要拿来泡澡的好东西了。

4、将珍贵的药汤倒进浴缸后,还要放两件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拍打过的姜母,以及一瓶米酒。因为这两样东西会促进血液循环,帮助你吸收这些中药材。

5、最后,就是你在浴缸里享受泡澡瘦身的时刻,记得至少要泡30分钟。

中药泡澡的10大好处

1、出汗、排毒。

2、促进产妇恢复,预防妇科病。

3、润肤止痒,防治皮肤病。

4、改善心脏的输出量,改善了心脏功能。

5、改善全身微循环。

6、促进肠胃蠕动,健脾助消化。

7、消除疲劳,减轻肌肉、关节疼痛。

8、易睡安眠。

9、增强内分泌系统功能和免疫力。

10、增强神经调节能力。

中药泡澡6大注意事项

1、中药浴必须请中医师针对病情对证下药,并按照医嘱制作药汤,切勿盲目自行择药。

2、泡浴前必须先淋浴洁身,以保持药池的卫生。浴后应立即用温清水冲洗干净,拭干皮肤,及时穿衣服。一般而言,热水药浴(39℃~45℃)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肌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各种骨伤后遗症、肥胖及银屑病等;神经过度兴奋、失眠、一般疼痛、消化不良等的药浴温度,以相当于或稍低于体温为宜;25℃~33℃适用于急性扭挫伤。药浴时,室温不应低于20℃,局部药浴时,应注意全身保暖,夏季应避风,预防感冒。

3、初浴时,水位宜在心脏以下,约3~5分钟身体适应后,再慢慢泡至肩位;洗浴时间不可太长,尤其是全身热水浴。由于汗出过多,体液丢失量大;皮肤血管充分扩张,体表血液量增多,造成头部缺血而发生眩晕或晕厥。如一旦发生晕厥,应及时扶出浴盆,平卧在休息室床上,同时给病人喝些白开水或糖水,补充体液与能量。或用冷水洗脚,使下肢血管收缩,头部供血充足。

4、严重心衰、严重肺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冠心病、主动脉瘤、动脉硬化、高血压患者、有出血倾向者以及老年人、儿童慎用水温39℃以上的药浴,而应以接近体温之药液沐浴,并有家人或医护人员陪护,且沐浴时间不宜过长。妊娠或经期不宜泡药浴,尤其不宜盆浴及坐浴。

5、全身泡热药浴易发生晕厥,故浴后要慢慢地从浴盆中起身;泡药浴时出现轻度胸闷、口干等不适,可适当饮水或饮料;若有严重不适,应立即停止药浴。

6、饭前、饭后半小内不宜进行全身药浴。饭前药浴,由于肠胃空虚,洗浴时出汗过多,易造成虚脱。饭后立即药浴,可造成胃肠或内脏血液减少,血液趋向体表,不利消化,可引起胃肠不适,甚至恶心呕吐。临睡前不宜进行全身热水药浴,以免兴奋后影响睡眠。

中药泡澡并不适合所有人,最好是找中医咨询下。

煎中药注意事项 煎中药的碗底汤液不宜弃


煎中药注意事项

煎药煎药,煎药是门很深奥的学问。需要学习的内容多不胜数,更有许许多多的小细节,如果一旦将其忽略,就会导致这一锅药煎煮失败。甚至将有益疾病的成分转变成对身体不利的成分。

1、煎药前要浸泡

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小时左右。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可达2~3小时。夏秋季节可根据情况适当减少浸泡时间。

2、煎煮要煎数次

一般而言,煎煮2~3次。煎煮次数太少,提取不完全,药材损失大,煎煮次数太多,不仅耗工和燃料,而且煎出液中杂质增多。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的有效成份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但对于药量较大的处方或滋补性药材,在两次煎煮后可能存留的有效成份较多,可再煎第三遍,改为一日3次服 用,以节约中药资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

3、煎药的温度要注意

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的时间要注意

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15分钟左右。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5-1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20-30分钟。

5、留取药液量有讲究

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或少量频服。药煎好后应趁热及时滤出药液,以免因温度降低而影响煎液的滤出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滤药时应压榨药渣,使药液尽量滤出。

6、特殊药的煎煮

其中还有一些需要特殊煎煮的中药,例如先煎、后下、烊化、包煎等,就是特殊的煎煮方法。这里我们不一一过多的赘述。以后有机会,我们必然一个个为大家讲。

7、其它注意事项

煎煮过程中应认真执行,注意防火,防毒,防煤气中毒,防止活力过猛使药物溢出等,避免出现煎干或煎糊现象。对于不易溶解的药可不时顺时针搅动,若已经煎干则宜加新水重煎,若已煎糊则应另取饮片重新煎煮。经改进过的电砂锅方便了许多,不少患者仍嫌自身在家煎药麻烦,可适当选择药房或医院代煎。近年来中药经过现代工艺加工的颗粒剂也是不错的选择。

8、煎中药的碗底汤液不宜弃

正确的作法是再往泥糊状沉淀物中加点水,并搅混,将此混浊液再服完,是合适的。中医药学有很多同时含甘草和黄连的着名方剂,如《伤寒论》中黄连汤(方为黄连、干姜、 桂枝、半夏、党参、甘草、大枣),葛根黄芬黄连汤(方为葛根、黄芩、黄连、甘草),《保命集》中的芍药汤(方为芍药、黄芩、当归、槟榔、黄连、大黄、木 香、甘草、肉桂)等方,煎得的汤液,放置后碗底出现的泥糊状物,可以加水搅混再服,或者干脆将整碗汤液搅拌后再服,不弃为宜,其它含此二药共煎所得汤液,均按此法服为宜。

中药熬药注意事项


二、煎煮中药的误区三、中药怎么吃不苦

中药熬药注意事项

1、煎中药之前需要浸泡

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2、煎中药需要把握抱温度

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3、煎中药需要选择合适的器皿

煎煮中药,选择器皿是很重要的。熬药首选砂锅、瓦罐,接下来是搪瓷器皿、不锈钢锅,最忌讳使用铁锅和铜锅。砂锅、瓦罐的化学性质稳定,受热均匀,传热缓慢,煎药时水分不容易蒸发。

需要注意的是,砂锅骤然受热或受冷会形成裂纹。因此,刚煎过药的砂锅不要立即用凉水清洗,可在干木片或架子上放凉后再把药垢清洗干净,砂锅上的油渍不能用洗洁精浸泡,以防污水渗入细孔中,可用喝剩的茶叶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热,再用刷子刷洗。

铜制器具,古人历来不主张用来煎药,因为铜会导致人体中毒。铁制器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广,但煎中药且不适合,因为铁可使中药汤液变色、变质或沉淀,以及导致药效下降或药性改变。

不锈钢锅传热太快,煎药时要经常搅拌,否则药材黏在锅壁,稍不留神就容易糊锅。凤凰中医提醒大家特别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用铁锅和铜锅煎药。因为铁和铜是活泼元素,容易与中药里的多种化学成分发生反应,产生毒副作用。

煎煮中药的误区

煎煮中药并非越久越浓。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以为中药煎煮越浓效果越好,煎煮时间越长,有效成分越多,其实不然。煎中药是将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当中药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后,这一过程就停止了,再连续不断地煎,不仅不会使药物内的有效成分继续溶解,反而令药液中的有效成分不断蒸发而减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长时间的高温中遭到破坏,导致药效降低。由此可见,中药并非煎得越久越好,不同的处方,煎开后的时间要求也不同,应遵医嘱。

煎煳的中药请丢弃。中药能治疗疾病的道理,就在于它含有生物碱、皂素、鞣质等有效成分。中药所以要煎熬,目的在于要把药物中有效成分煎熬出来,以利于治疗疾病。煎药的方法是否适当,对其疗效有很大关系。煎熬时间短了,药物的有效成分煎熬不出来,影响治病效果;煎熬时间过长,会使有效成分(例如挥发性成分)遭到破坏或丢失,并且还会把药煎煳。

中药怎么吃不苦

1、黄金时间服药:研究发现,一天24小时内人体吸收药物的“黄金时期”分别在上午的8-10点钟和下午的2-3点钟,这个阶段正是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药物的苦味不容易对机体产生明显的刺激反应。而饭后半小时以上服药不仅可以防止恶心、反胃,还能减轻药物味苦的感觉,如无特殊需要,可在上述时间段服药。

2、放凉后再喝:人体口腔内的温度为36.2℃-37.2℃,味觉神经纤维大多分布于舌面,当汤药温度与舌的温度相近时,味觉神经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对五味的感知最灵敏,此时喝汤药味道最苦。因此,中药汤剂的温度控制在15-36℃,既可防止烫嘴,又可减轻苦味。

3、加快服药速度:经过实践证明。重要的汤剂在口腔中停留的时间越长,那么你会感觉到的苦味就越大。因此,喝中药最好就是一口气喝下,这样是减少苦味最好的方法。

4、适当多喝温开水:服用中药汤剂后,如果能立即喝些温开水,可以减少药液在口腔内的残留,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药液的苦味。

中药灌肠注意事项


灌肠疗法是一种比较方便的治疗方法。应用于很多病症,也取得较好疗效,如用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尿毒症、麻痹性肠梗阻及支气管哮喘等。它早在《伤寒论》中就有用猪胆汁灌肠治疗便秘的记载。近年来,灌肠疗法的发展比较迅速。中药灌肠做用很多、通便医梗堵、消炎医结肠炎溃疡等。毒性大胃病呕吐也可用、婴儿服药难也用等。

什么是中药灌肠呢?就是根据你的病情临时发挥,从而产生一种好的疗效。经过煎煮后浓缩至一定剂量,装入容器备用。如用散剂,在使用时加入调匀即可。

下面我来给大家讲讲中药灌肠的注意事项

1、配制灌肠液时应避免使用对肠粘膜有腐蚀作用的药物。

2、插入肛管时手法应轻柔,以免擦伤粘膜。如有痔疮者,更应审慎。

3、灌肠液应根据病情保留一段时间,如某些病人不能保留,可采取头低足高仰卧位,灌肠液亦宜减少剂量。灌肠的时间一般以晚上临睡前为宜。

中药保留灌肠前应先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 和肛管插入的深度,灌肠前让病人排空大便,必要时可先行清洁灌肠。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摄氏度,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 加剧,过高则引起肠粘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效果差等。 速度不能太快,否则影响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为使药液能在肠道内尽量多保留一段时间,药液一次不要超过 200ml,可在晚间睡前灌肠,灌肠后不再下床活动,以提高疗效。导管闭塞的处理,滴入时如出现闭塞,液体进不去,可转动肛 管或将肛管稍拉出一点,或摇动灌肠液以免药液沉渣闭塞导管。

中药灌肠的副作用较小。中药灌肠疗法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使用看,具有比较好的效果。灌肠的目的是清除体内的宿便,排除积累在体内的毒素。体内的毒素排除来了,皮肤自然就好了。此外,还要建议大家均衡营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喝水忌辛辣食物注意休息,补充多种维生素增强抵抗力。

中药怎么熬 煎煮中药7大注意事项


导读:中药怎么熬,煎煮中药7大注意事项。中药煎服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到药效的发挥。因此,必须了解中药的煎服方法。那么中药怎么熬?煎煮中药7大注意事项,这些中医常识一定要了解。

煎煮中药7大注意事项

1、中药要清洗

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2、选择合适的水

水质同样会对中药的药效产生影响。对煎药用水,历代名医均有严格要求,如李时珍将煎药用水就分为雨水、露水、雪水等五种,这些水都是天然的蒸馏水,比普通的泉水、河水、井水的硬度小,更纯净,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影响。

我们虽无法像古人那样追求水质,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蒸馏水或纯净水,凉白开也可以。自来水可以加热一下去除其中的氯,但不能用热水或开水直接煎药,要晾凉以后才可以。

许多家庭都在用大桶装的矿泉水,但对于煎药来说,矿泉水却不是一个好选择。这是因为矿泉水中含有一些矿物质和金属离子,例如钙等,它们对中药发挥药效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3、别用铁锅

煎药容器以沙锅和陶罐为最好;玻璃容器、搪瓷容器(完好无损的)次之;铁锅、铜锅、铝锅和锡锅不能用来煎药。这是因为中药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由于铜铁铝等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易与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如铁易与鞣质生成鞣酸铁,使药液颜色加深,并会使药液带有铁锈味,影响药效的发挥;铝与有机酸反应,形成化合物被人体吸收后蓄积在肝、肾等组织中,对人体造成损害;铜器受热易氧化生成对人体有害的铜绿。

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4、手别碰药

这是大家最容易忽视的细节。买回来的中药,大多是用纸包着的,有的是用塑料袋做成的小包装。把药放进煎药容器时,许多人的手会碰到中药,殊不知,这个动作有时就会影响到中药的药效,如果此时手上涂过护手霜或带有香皂的芳香气味,更是对中药的一种污染。因此,最好不要用手接触中药,应直接将其倒进容器内。

5、假沸的药多熬一会儿

药熬好了,在一般人印象中是咕嘟咕嘟地沸腾,但有的药材,如沙参、田七、牛膝、甘草、桔梗等会有假沸现象,即药物在温度没有达到100℃时就开始沸腾,如果此时把药从火上拿下来,药材中有效成分没有溶解,药效会受影响。

6、注意煎煮时间

煎煮中药应注意火候与煎煮时间。火候指火力大小与火势急慢(大火、急火称武火,小火、慢火为文火)。中药煎煮一般要煎煮2~3次,最少应煎2次。一般未沸前用武火,沸后用文火。一般头煎的煮沸后再用小火煎20~30分钟,二煎煮沸后再用小火煎10~20分钟。

用于治疗感冒的解表中药或清热药煎煮时间可缩短5~10分钟,而用于治疗体虚的滋补中药煎煮时间宜增加10~20分钟。在煎煮过程中,尽量少开锅盖,以免药味挥发。

7、注意中药剂量

中药煎煮后每次所取得的药液量成人一般为150毫升,学龄期儿童为100毫升,婴幼儿为50毫升。

由于中药的质地、性质往往有显着差异。因此,煎煮方法或煎煮时间常不相同,有先煎、后下、包煎等。煎药要注重火候,火候的控制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和质地,如解表药,适宜用武火急煎,滋补药文火煎。另外,当需要用一些有毒性的中草药时,首先应慎重,要严密观察,并注意剂量是否恰当,前者时间应稍长些。其次可与一些药物配伍,以减少毒性。

喝中药注意事项


一、喝中药注意事项

1、要视病情、药性的各异,调整汤药的温度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

2、有些中药服用不当易致呕吐,要加以注意。如香薷,热服易致呕吐,当以冷服为好。

3、精心护理:服发汗药后即需安卧。服辛温发表药宜盖被取微汗以助之,而服辛凉发表药则不宜捂被。

4、观察疗效。凡服发汗药者,只宜取得通体微汗,不可令人大汗淋漓,以防发汗太多而虚脱(尤其老年人)。若发现服药后汗不出者,可加服些热开水或热稀粥,以助药力。

5、服发汗药后,不可即食酸味食物及冷饮。

6、服催吐药应嘱患者束紧肚腹,服用后不即吐者,可用羽毛或手指探吐,再饮些温开水或生鸡蛋清;但如出现吐而不止者,可食些冷稀粥或饮凉开水。

7、在服药期间,应有所禁忌,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与疗效。

二、服中药时间

病情:服药时间应根据病情来决定,如果疾病在胃部以下,比如发生肝病、肾病等,一般应在饭前30~60分钟服用汤药;如果疾病在胃部以上,比如发生在心脏、肺部等,最好在饭后15~30分钟服用。

药性:清热解毒药、润肠的泻药宜空腹服用;健胃药或对胃肠有刺激的汤药以饭后服为好;驱虫药应隔夜服,一般是睡前服用一次,第二天早晨空腹时再服用一次;安神药应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内服用。

三、喝中药的温度

汤药一般情况下宜温服,就是把煎好的药液在常温下凉到30℃~40℃时服用。但是解表、祛寒和活血通脉的药液应趁热服下;清热解毒的药和止吐类药,则要等药液稍冷后服用。

四、喝中药的次数

一般的汤药都是一天一次的,但是要把第一次煎的药和第二次煎的药混合均匀才好,早晚分服,每次的剂量以150~200毫升为宜。只是清热解毒药有特殊要求,可每天服3~4次,如感冒高烧不退者,可4个小时服1次发汗解表药(不分昼夜),药液可稍多些。

另外,不少人对汤药的沉淀物是喝还是丢弃也有疑问。其实,煎好的汤药只要用一层粗纱布或漏网过滤即可。汤药放一段时间后,碗底常有沉淀物,但为了确保药效,服用者最好还是将沉淀物尽可能服下。

最后还要提示的是在汤药里不要加糖,原因是白糖性凉、红糖性温,如果把白糖加入到温热的药中,或把红糖加入寒凉药中都会减弱药性,影响疗效。

相反,有些药就是利用苦味来刺激消化腺分泌,从而发挥疗效,比如黄连,如果加糖服用将达不到治疗效果。

五、喝中药的禁忌

1、忌萝卜

服用中药时不宜吃生萝卜(服理气化痰药除外),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削弱人参等的补益作用,降低药效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2、忌生冷

生冷食物性多寒凉,难以消化。生冷类食物还易刺激胃肠道,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吃中药时有哪些禁忌食物?故在治疗“寒症”服中药如温经通络、祛寒逐湿药,或健脾暖胃药,不可不忌生冷食物。

3、忌浓茶

一般服用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尤其在服用 “阿胶”、“银耳”时,忌与茶水同服,同时服用会使茶叶中的鞣酸、生物碱等产生沉淀,影响人体吸收。如平时有喝茶习惯,可以少喝一些绿茶,而且最好在服药 2~3小时后再喝。

4、忌辛辣

热性辛辣食物性多温热,耗气动火。如服用清热败毒、养阴增液、凉血滋阴等中药或痈疡疮毒等热性病治疗期间,须忌食辛辣。吃中药时有哪些禁忌食物?如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辛辣热性之品,如若食之,则会抵消中药效果,有的还会促发炎症,伤阴动血(出血)。

5、忌油腻

油腻食物性多粘腻,助湿生痰,滑肠滞气,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服用中药期间,如进食荤腻食物,势必影响中药的吸收,故对痰湿较重、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粘度以及肥胖病等患者更须忌食动物油脂等油腻之物。

6、忌腥膻

一般中药均有芳香气味,特别是芳香化湿、芳香理气药,含有大量的挥发油,赖以发挥治疗作用,这类芳香物质与腥膻气味最不相容。若服用中药时不避腥膻,往往影响药效。吃中药时有哪些禁忌食物?如鱼、虾、海鲜腥气,牛羊膻味。对那些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疮疖、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皮炎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必须忌食腥膻之物,还应少吃鸡、羊、猪头肉、蟹、鹅肉等腥膻辛辣刺激之发物。因为这类食物中含有异性蛋白,部分病人特别敏感容易产生过敏,从而加重病情。

夏季护肤的三大注意事项


本文导读:夏季天气炎热,因此护肤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那么夏季如何护肤呢?夏季护肤要注意哪些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夏季护肤的三大注意事项。


由于夏季高温难挡,肌肤的水分蒸发极快,肌肤也极易干燥缺水,那么,为了保证肌肤的润泽,需要为肌肤补充充足的水分,因此,夏季美眉们需要多饮水、多为肌肤涂抹补水的乳霜,避免肌肤因缺水而干燥老化。然而,夏季护肤所需要注意的事情可不止这些,下面,小编就跟各位美眉一起来看看夏季护肤所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彻彻底底地了解才能够全面护肤,令肌肤在炎热的夏日里依然清新靓丽。

夏季护肤的注意事项1、注意防晒

炎炎夏日,烈日当头,户外的紫外线辐射对肌肤的伤害非常大,只要被紫外线照射到的肌肤多多少少都会形成黑色素,出现黑斑、红点,甚至肌肤充血、血管扩张等肌肤问题,紫外线的侵袭能力如此之强大,一个不小心就会让肌肤毁于一旦,再来拯救也恢复不到原来的样子了,因此,夏季护肤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防晒。

因此,建议美眉们外出时一定要记得涂抹防晒霜,并且随身携带,每隔两个小时便继续涂抹一次,且防晒霜要在上完妆之后进行涂抹,否则变失去了其防晒的功效,另外,遮阳伞、遮阳帽一个都不能少,确保紫外线没有任何可侵袭之处,你的肌肤才会安全哦。

夏季护肤的注意事项2、肌肤的清洁

夏季,由于天气气温较高,人体面部肌肤也极易产生汗液,皮肤的分泌物也会随之增多,如不及时清理,细菌和过多的分泌物便会在肌肤表面沉积,久而久之,越来越多,因此,肌肤的不美观也是由于你对肌肤的清洁不够彻底。

美眉们必须要做到早晚彻底洁面,清洁得当,水温的选择是基础,如用冷水洗脸,不仅会刺激皮肤,而且还会令肌肤严重出油,相反,选热水洗脸,会刺激肌肤毛孔增大,因此,选择温水洗脸最为合适,小编在此建议各位美眉们可以向温水中加入一点食盐,能够轻松帮助肌肤去油去渍,令洗过的肌肤更加清爽和干净,避免肌肤由于清洁不干净而越发暗黄。


夏季护肤的注意事项3、肌肤晒伤后的急救

美眉们如果外出之后玩得欢愉之时不小心晒伤了皮肤,那么,回来之后肌肤一定是红彤彤的,这就说明你的肌肤已经被晒伤了。因此,这时应采取紧急补救办法,而不是坐以待毙,如果不采取任何急救措施,那么,肌肤会由红转变为黑,过了几天之后,恐怕你就变成 黑人 喽。因此,掌握肌肤晒伤后的急救措施相当重要。

肌肤不小心被晒伤,也无需太担心,有两个非常有效方法能够帮助肌肤挽救被晒伤的状况。首先,针对已经晒伤的肌肤,可以选择用冰镇后的西瓜皮敷于被晒伤的肌肤处,几次之后肌肤便会好转;其次,也可以选择用冰镇后的食盐水轻轻擦拭在被晒伤的肌肤处,对于被晒伤肌肤同样有着修复效果。(99健康网(.cn)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夏天甲亢患者注意事项


养生导读:进入夏天,甲亢是一个高发期,甲亢患者一般会表现出畏热、多汗、多食、消瘦等症状,所以,面对甲亢这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且懂得一些护理方法。那么,夏天甲亢患者注意事项有哪些?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夏天甲亢患者注意事项?

(1)学习放松心情,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和负担。或许就是自己不太懂得珍惜自己,身体才会容易发病来抗议。

(2)有怀孕计划的妇女,应先和医生商量,决定时机和是否需调整治疗方法。

(3)少吃刺激性食物,尤其是咖啡和茶,以免心悸、手抖等症状加重。

(4)减少含碘食物的摄取,如海带、海苔、紫菜等。避免使用含碘盐或改用无碘盐。

(5)保持充足的睡眠以及保持心情舒畅。

(6)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温补和含碘量较高的食疗偏方。

甲亢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甲亢病人因T3、T4分泌过多,机体的代谢率特别高,对一些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就相对增多,所以甲亢病人应多吃一些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补弃丢失的水份。

2、忌食含碘量高的食物,特别是象海带、海鱼、等海产品。

3、不要吸烟,不要喝浓茶、咖啡、酒等,不要吃辛辣食品,特别是辣椒、葱、姜、蒜等4、平时注意休息,不要活动过量,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5、甲亢患者周围的人也要对病人体贴一些,尽量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以免病情加重。

此外,也有病人一开始便寻求偏方来治疗,而使用含碘量高之昆布、海带、海藻。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应引起患者们的重视。

夏天艾灸的注意事项


艾灸就是一种很好的帮调理身体,缓解一些疾病的方法,因为艾灸不会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和副作用,所以对他的使用问题大家可以放心,但是也要提醒一下艾灸的朋友们,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些注意事项是我们不可忽略的,只有我们遵守这些原则问题,达到的效果才更好。

一是分体质

艾灸适宜虚证和寒证,如虚弱怕冷、久病久泄、关节冷痛、寒咳哮喘、风寒感冒等;不适合实证和热证患者,如上火、口舌生疮、大便干结、小便短黄、发热等。

二是分人群

青壮年和男性可以多灸,妇女和儿童宜减量、少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灸。

三是分身体状况

极度疲劳,过度饥饿、口渴,醉酒时都不宜治疗,尤其是患有胃肠疾病的人更应该注意这些。大悲、大喜、大怒等情绪不稳定时也不宜用,否则会使艾灸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是分穴位

常灸的穴位主要是足三里、关元和神阙,这些穴位能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起到保健作用。最好不要在面部、阴部施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五是分时间

做艾灸前应接受医生的指导,一般灸半小时左右,时间不能过长,一天灸1-2次。

上述就是艾灸的几大注意事项,不知道平时的时候你有没有注意了解过这些常识呢!想要更好的保证自己的健康,利用艾灸缓解身体的一些病痛,那么我们就应该多去认识和了解这些注意事项和原则,避免造成更多不利的影响。

夏天煎中药三大注意事项的延伸阅读